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小兴安岭》习作、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优秀教案单元概述【单元教材解析】本单元以“祖国河山”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中的《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分别赞颂了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迷人风采和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海滨小城》描绘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
《美丽的小兴安岭》不仅描绘了小兴安岭各个季节的美丽景色,而且还介绍了那里丰富的物产。
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处身边的美景,话题和要求与本单元课文紧密联系。
语文园地共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能结合注释,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5.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6.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7.能通过看图片,写几句话。
能用一段话写自己的家乡。
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篇习作。
8.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3.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难点1.习作时能围绕一个意思写。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单元课时分配】《古诗三首》3课时《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海滨小城》2课时《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习作:这儿真美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7 古诗三首【教材解析】本课由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组成。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望洞庭》从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语文教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古诗词

语文教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古诗词。
一、情境导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老师设计了一系列情境导入。
老师会放一首古诗词的诵读音频,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音韵美。
接着,老师会给学生播放这首古诗词的动画视频,让学生了解诗词的背景和意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感悟体验在了解了古诗词的情境和意境之后,老师会让学生通过互动体验,进一步感悟诗词的美学魅力。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一幅画面,让学生用诗词来述这个画面,从而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合唱古诗词,让学生亲身体验诗词的音乐性和和谐美。
三、文化拓展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为了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老师会介绍古诗词的历史背景、流派特点和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古诗词在文化传承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四、创作实践学习古诗词不仅是欣赏和鉴赏,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组织学生创作古诗词,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词的抒情性和艺术性。
同时,老师也会通过多种方式,如课堂演讲、表演等,展示学生的创意诗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五、巩固提高学习完整个单元的内容之后,老师会设计课后作业和考试,巩固学生所学的古诗词知识和技能。
例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一首古诗词,或者写一篇关于古诗词的心得体会,或者参加古诗词朗诵比赛等等。
通过这些巩固和提高的措施,学生可以进一步夯实所学知识,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通过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感悟诗词的艺术魅力,了解文化传承和文学历史,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也可以用所学的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丰富生活,提高个人素质。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本单元课文,有的介绍奔腾的江河,有的描绘茂密的森林,还有的展示海滨小城的独有风光……每一篇课文都是在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祖国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巧妙。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能用一段话写自己的家乡。
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篇习作。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单元课时安排:《古诗三首》3课时《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海滨小城》2课时《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习作:这儿真美》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7古诗三首一、教材分析:本文三首诗,都描绘了祖国的山川景色。
但第一首诗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第二首诗重在写景,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借景抒情。
第三首诗选择了不同于前两首诗的时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写景物。
二、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难点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教师:古诗的课件。
学生: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三首诗,学习《望天门山》中的生字、词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次习作主题是《这儿真美》,引导学生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用上最近学过的词语,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学习围绕一个意思的写作方法,学习带有相同偏旁的字,积累ABB式词语和古诗《早发白帝城》,重点是掌握围绕一个意思的写法,积累字词和古诗。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关键句,根据这个句子可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的关键句。
《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关键句。
《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的关键句。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去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学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写作。
这样的关键句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3.指导学生用合作探究法来学习中心句、字词。
三、单元课时安排17.古诗三首……………………………………………………………2课时18.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19.海滨小城……………………………………………………………2课时20.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习作:记一次游戏……………………………………………………1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抹、磨”。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合集五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合集五篇语文园地六教学要求:1.在交流平台上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了解本课新学生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3.在词句段运用中扩大见识、开阔视野。
4.在背诵中积累,增长知识。
教学重难点:1.学会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2.加深对偏旁相同的生字的理解。
3.学习ABB式词语,根据词语写句子。
学会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4.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照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偏旁相同的生字词语:蝌蚪、飞蛾、螃蟹……2.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二、引导学生。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
2.老师点评。
3.揭示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偏旁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三、导入。
1.课件播放ABB式词语。
2.生自由轻声读词语,让学生思考。
3.让学生自由朗读课件上面的词语。
4.指名读。
四、引导学生。
1.生自由选择两个词语造句。
2.师指名讲述。
3.老师点评。
4.齐读巩固。
五、扩展知识。
1.课件展示句子开头,让学生自由发挥说一段话。
2.老师点名,根据开头说一段话。
3.老师点评。
六、日积月累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6.竞赛背诵。
教学重难点:本次在教学识字加油站时我特地把带有“虫”和“鱼”的生字的动物图片放出来给同学们看,让他们自己说说这些图片都有哪些动物,同桌间互相交流,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的快乐。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通过单元学习回顾与交流,进一步明确关键句子的重要作用2.自主探究,进一步体会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提升自主学习汉字的能力。
3.能够围绕一个意思有效进行说话练习,培养准确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4.朗读并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形成古诗文化积累,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确关键句子的重要作用。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教授学生关于动物的知识,包括动物的分类、特征、栖息地等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通过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和阅读资料,拓展学生的动物识字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各类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栖息地等基本知识,能够简单分类动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比较等认知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增强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了解并简单分类动物。
2. 难点: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语言,对观察到的动物特征进行描述和总结。
四、教学策略1. 活动设计: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实地参观动物园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语言输入:通过多媒体、课文、故事等形式,向学生输入相关的动物知识和语言表达。
3. 互动交流:组织课堂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表达意见。
五、教学过程安排1. 活动一:观察动物图片内容:教师出示多种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动作习性等。
目的: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观察力。
2. 活动二:动物分类游戏内容: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认识动物的分类。
目的: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初步了解动物的分类规律。
3. 活动三:参观动物园内容:组织学生到动物园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目的:增强学生对动物的感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4. 活动四:语言表达训练内容:通过课文、儿歌、故事等形式,训练学生对动物特征的语言表达。
目的:拓展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观察记录、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形式。
2. 评价内容:学生的观察记录、动物分类作品、语言表达情况等。
3. 评价标准:准确观察记录、合理分类作品、流畅语言表达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的方案: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可以定为“祖国河山”,通过阅读和学习有关祖国各地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的文章,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 识字与写字:认识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词语,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阅读理解: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口语表达: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学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写作能力:能够模仿课文进行简单的写作,如描述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或民族文化等。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难点: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字、词语和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朗读法: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提高阅读流利度和理解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祖国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导入- 通过展示中国地图或各地风光图片,引入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本单元的生字和词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
2. 第二课时:阅读理解- 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资源。
- 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3. 第三课时:口语表达- 学习《五花山》,了解五花山的四季景色和独特魅力。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五花山的美丽景色。
4. 第四课时:写作练习- 学习《香港,璀璨的明珠》,了解香港的繁荣和多元文化。
- 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写作,描述自己家乡的特色或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
5.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一次备课二次备课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正音)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
(整体感知内容)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计划20 15 年月日星期第课时课题 21、一杯牛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会写"费挨饥般奈杯该休幸善贵付"12个生字,辨别多音字"转"。
2、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女孩热情善良和凯利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捉住关键词句结合自身体验深入讨论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和回报别人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知恩图报。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复述课文。
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复述课文。
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含义。
教学资源教材参考书课堂结构设计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二、新授(一)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读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用"--"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
2、认记生字(1)出示生字卡、齐读生字。
(2)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生字组成词语。
(3)记一记生字,并说给同学听。
(4)抽学生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1、读课题2、提出疑问1、朗读课文,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2、认记生字3、识字、认读、组词三、巩固练习(5)用多种方法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快速、轻声读课文两遍,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
4、归纳学生不懂的问题。
5、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6、同桌说,指名说。
7、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8、齐读课文。
1、指导写字2、作业一、组词杯()船()机()茶()坏()般()饥()奈()二、写反义词。
昂贵()善良()4、细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5、提出疑问6、回答老师的问题7、齐读课文1、书写生字2、完成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20 15 年月日星期第课时课题 21、一杯牛奶(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会写"费挨饥般奈杯该休幸善贵付"12个生字,辨别多音字"转"。
2、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女孩热情善良和凯利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捉住关键词句结合自身体验深入讨论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和回报别人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知恩图报。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复述课文。
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复述课文。
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含义。
教学资源课件课堂结构设计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二、新授(一)导言,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杯牛奶》,读通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这一课有几个自然段?你想读哪一段?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1、同学们读了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2、自己读读课文第1~5自然段,谈谈你知道了什么?假如你就是凯利,你会有什么感受?1、自由朗读课文2、回答问题1、思考、回答问题2、学习1~5自然段3、指名回答问题三、总结3、此时的凯利多么饥饿啊!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谁来读读?4凯利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5、谁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凯利当时是怎么想的?结果怎么样?(1)自己边思考边读课文第3~5自然段。
(2)凯利说:"我该给你多少钱?"这是怎么回事?(3)谁能读出凯利的感激之情,并说说凯利是怎么想的?(4)指名读还有谁会这样读。
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过去了好多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7、你是怎样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1)谁来读一读这几段。
(2)教师和同学一起读这几段。
(3)教师范读。
(4)指名读。
(5)齐读。
学了课文,现在心情怎样?自己读读。
让我们也给姑娘带去深情的问候吧!齐读课文。
4、学习第3~5自然段5、思考并回答问题6、指名读1、齐读课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20 15 年月日星期第课时课题22、护士妈妈(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会写"昏、楚、靠、否、充、渴、皱、握、柔、乖、均"12个生字;辨别多音字"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使用叠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联想,通过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表情、心理、语气的关键次,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得到心灵的洗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母爱可以拯救一切;让学生学会去"爱"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学习使用叠词。
理解"母爱可以拯救一切"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学习使用叠词。
理解"母爱可以拯救一切"的含义。
教学资源教学参考书课堂结构设计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二、新授(一)导言引入同学们,有一首歌叫世上只有妈妈好,大家会唱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妈妈是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妈妈总是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我们眼前。
今天我们来学习护士妈妈这一课。
(二)初读课题,读准字音1、生自由读课文,用笔画出不认识的字,再看看课后要求不认的字,拼一拼,读一读,认一认。
2、师范读课文。
3、生再次练习朗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
1、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1、拼一拼,读一读2、朗读课文3、再次朗读课文4、指名接龙读课文5、书写生字三、作业4、课文读通了的同学读给同桌听。
5、指名接龙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6、生齐读课文。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1、给字加偏旁再组词。
办()()矛()()屋()()2、我会填。
()地看着()地坐下()地说话()的手()的月光()的脸3、请把下面句子中不恰当的词语改在后面的括号里。
1、芳芳抓起笔做作业。
()2、公园里插了很多大树。
()3、鲜花蒸发清请的香气。
()4、叔叔开着自行车去郊外。
()1、完成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20 15 年月日星期第课时课题22、护士妈妈(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会写"昏、楚、靠、否、充、渴、皱、握、柔、乖、均"12个生字;辨别多音字"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使用叠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联想,通过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表情、心理、语气的关键次,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得到心灵的洗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母爱可以拯救一切;让学生学会去"爱"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学习使用叠词。
理解"母爱可以拯救一切"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学习使用叠词。
理解"母爱可以拯救一切"的含义。
教学资源教学参考书课堂结构设计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二、新授(一)板书课题,并指导学生带着亲切的语气读课题。
(二)品读全文1、品读第1~4自然段。
(1)自由品读,思考: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女孩病得怎样?(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4)她爸爸的心情怎样?(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朗读学习第5~9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题1、品读1~4自然段2、思考并回答问题三、总结(1)师展示学习方法。
(2)护士妈妈与女孩有母女一样的亲情。
(3)汇报学习情况。
(4)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学习第10~12自然段。
(1)指名分别读第10~12自然段。
(2)想想三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3)这三个自然段都是在写护士妈妈对女孩长期的关爱和人们对护士妈妈的赞扬。
读了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么做?最好怎么做?(4)分组汇报。
(5)小结。
妈妈对我们的教导,是妈妈的爱的一种表现,作为孩子应该听从妈妈的教导。
(1)谈谈妈妈对你的爱。
(2)你想对护士妈妈说些什么呢?3、品读5~9自然段4、有感情地朗读5~9自然段5、品读10~12自然段6、思考并回答问题7、小组汇报1、自由练习说话2、指名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20 15 年月日星期第课时课题23、短文两篇(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墨、挽、胳、膊、檫、凛、撞、啸跪"9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间真情;学习短文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学习,在品读中自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间真情,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体会文中情感,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体会文中情感,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资源课件课堂结构设计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二、新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3课短文两篇中的倾斜的伞。
看到伞,"我"便想起外公,想起了一件难忘的往事。
想读吗?我们一起读。
(一)整体感知,初读悟真情。
是一件怎样的事呢?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感受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1、朗读课文1、初读课文,感受新知2、带着问题读课文3、谈感受4、再读课文三、总结四、作业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整个身心都被震撼了眼泪不禁浸满了眼眶,同学们,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3、这种爱蕴涵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让我们再读课文,你的感受会更深刻。
(二)朗读,交流,感悟真情。
1、抬头望去,外公头顶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蒙蒙的。
你体会到了什么?2、真是充满温情的伞,你知道"我"此时最想要的是什么吗?3、当"我"对外公说:"怎么没歪?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为什么笑而不答呢?他在想什么?4、从外公问我"有没有被雨淋到"中体会到什么?谁再来读读这段话?5、分角色朗读。
1、总结全文2、想想你自己的亲人为自己做过什么?你想对外公说什么?1、填空。
()的天空()的伞珍惜()爱护()2、你想对外公说什么吗?5、朗读课文、互相交流6、思考并回答问题7、分角色朗读课文8、体会课文情感1、联系所学知识,结合自身实际,回答问题1、完成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20 15 年月日星期第课时课题23、短文两篇(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墨、挽、胳、膊、檫、凛、撞、啸跪"9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间真情;学习短文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