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的。
也就是说,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同时遵循_____________守恒和_____________守恒两个基本定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并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当能量变化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表现时,我们常把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二、焓变、反应热1.定义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_____________叫反应热,又叫焓变。
我们用_____________表示反应热,单位常用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从化学键的角度(即微观角度)来看: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分子中的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___________能量;当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时,新化学键形成,又要___________能量。
如下图所示:H2和Cl2断键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的总能量Q=436kJ+243kJ=679kJ;化学键形成时释放能量,放出的总能量Q′=431kJ+431kJ=862kJ。
Q′-Q=183kJ,即该反应过程放出热量183kJ,这说明该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之,若某反应过程中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3.反应热的表示方法反应热是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整个体系的能量(即焓)增加或者减少的量值。
焓增加,表示吸热,则用“_____________”表示或ΔH>0;焓减少,表示放热,则用“_____________”表示或ΔH<0。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缘故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重点、难点△H与化学键键能之间的关系自主学习焓变反应热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或的能量,叫反应热,又称为,符号用表示,其单位常采纳。
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能够通过直截了当测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缘故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化学键时,需要_的相互作用,需要能量;当,即新化学键时,又要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开释的总能量比反应物吸取的总能量,这是放热反应。
关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能量(开释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
因此,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_ ”。
反之,关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通过、等吸取能量(能量来自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
因此,规定吸热反应的ΔH 为“”。
当ΔH为“_ _”或ΔH 0时,为放热反应;当ΔH为“_ _”或ΔH_ __0时,为吸热反应。
合作探究1、(1)常见的放热反应(2)常见的吸热反应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较类型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比较定义与化学键的关系焓变能量变化图示3、△H与化学键键能之间的关系断开1molH-H键需要吸取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需要吸取2 43kJ的能量;形成1molH-Cl键能放出431kJ的能量;1molH2 和1molCl2 反应得到2molHCl要放出的热量的运算过程:△H =;上述反应H2(g)+Cl2(g) = 2HCl(g),反应热测量的实验数据为184.6 kJ/mol,与运算数据专门接近,一样用表示,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_ ”。
因此△H = 。
△H的运算表达式:①ΔH=②ΔH=例题:已知H—H键能为436 kJ/mol,N—H键能为391 kJ/mol,依照化学方程式:N2(g)+3H2(g) 2NH3(g)ΔH=-92.4 kJ/mol,则N≡N键的键能是()A.431 kJ/mol B.946 kJ/mol C.649 kJ/mol D.896 kJ/mol4、物质的键能、能量与其稳固性的关系:巩固提高Ⅰ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B、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能够是光能、电能等C、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总焓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3.“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
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
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以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
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
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
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

课题: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有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4)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准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训练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重点、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A H 的“ +” 与“-”。
【学习过程】:【预学案】自主学习,我快乐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 ________ 或_______ 的能量,叫反应热,又称为_________ ,符号用____ 表示,其单位常采用__________ 。
很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能够通过 __________ 直接测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___ 时,需要—的相互作用,这需要______ 能量;当________________ ,即新化学键_______ 时,又要_________ 能量。
如果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___ ,这是放热反应。
对于放热反应,因为反应后放出能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 ___________ 。
所以,规定放热反应的A H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之,对于吸热反应,因为反应通过__________ 、_________ 等吸收能量(能量来自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________ 。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掌握实验中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的方法;3.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实验中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的方法;3. 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三、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四、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2. 展示法;3. 实验法;4. 讨论法。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实验,引出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理论讲解(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因此化学反应与能量密切相关。
反应时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放热反应,吸收的能量称为吸热反应。
(2)实验中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的方法:通过实验中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温度、颜色等状态变化的方法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
(3)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热力学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守恒,即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说明了热量无法从低温物体自发地流向高温物体。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来判断一些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4. 总结讨论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讨论,总结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和热力学基本原理。
七、教学建议1. 师生可以一起参与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兴趣;2. 在讲解时尽量使用图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八、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操作的结果和讨论的质量来评估学生的理解情况。
九、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及试剂;2. 讲义及课件;3. 图书资料。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过程。
3.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解释。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物、物、化学方程式等。
(2)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1)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事例,如燃烧、生锈等。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例,如燃烧、电池放电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1)讲解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实例,如火箭发射、水力发电等,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2)演示实验: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解释。
(2)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一些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环保、能源等,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作业设计1.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分析其中的能量变化。
2.请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认识到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掌握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热量的测量,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2. 热量、能量、热值的概念及应用3. 能量守恒定律的解释与应用4. 实验:测定反应热5. 能量变化的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热量、能量、热值的概念及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的解释与应用。
2.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温度计、热量计等。
2. 教学课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3. 案例资料:有关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实例。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讲解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3.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解释与应用,让学生理解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
4. 进行实验:测定反应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5. 分析实验数据,巩固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6.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掌握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重、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对△H的“+”与“-”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反应热焓变(一):反应能量变化与反应热能量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
所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等的,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的变化。
即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同时遵守守恒和守恒两个基本定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3、类型(1)放热反应:即__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
如: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生石灰与水化合、金属和酸的反应、铝热反应等都是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即_________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
如:H2还原CuO的反应,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aCO3分解等大多数分解反应,Ba(OH)2·8H2O 与NH4Cl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说明:吸热反应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热,但有的不需要加热如: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放热反应有的开始时需要加热以使反应启动。
即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形成原因(图示)从微观上分析:从宏观上分析:从宏观上分析:预测生成(二):反应热焓变两个概念:环境体系1、定义:叫反应热,又叫焓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焓变、反应热的概念。
难点:从化学键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
1.焓变
(1)焓变
①概念:焓(H)是与内能有关的。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即焓变(ΔH)决定。
②常用单位:。
(2)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因此,我们常用表示反应热。
2.1 mol H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436 kJ的能量,1 mol Cl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243 kJ的能量,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862 kJ的能量,则H2(g)+Cl2(g)===2HCl(g)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3.ΔH的正、负和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
(1)放热反应:ΔH0(填“<”或“>”),即ΔH为(填“+”或“-”)。
(2)吸热反应:ΔH0 (填“<”或“>”),即ΔH为(填“+”或“-”)。
4.△H计算的表达式:
课内探究------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
一、探究:
1、对于放热反应: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
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
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
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
2、由课本P2 中H2+Cl2=2HCl反应热的计算总结出用物质的键能计算反应热的
数学表达式△H=。
3、△H<0时反应热△H >0时反应热
4、如何理解课本P3中△H =-184.6kJ/mol中的“/mol
5、由课本P3 中图1-2 总结出用物质的能量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
二、反思总结
1、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分别有哪些?
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2、△H<0时反应热△H >0时反应热
3、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H=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知道影响反应热大小的因素。
3.会写热化学方程式。
4.能熟练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5.了解中和热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重点·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
一、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的和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
(1)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和实际生成的生成物的。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相对应。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二、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原理: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注意事项:(1)碱液稍过量的目的是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2)操作时动作要快目的是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
(3)实验中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
课内探究------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
一、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有何意义?书写步骤?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对比以下热化学方程式
H2(g)+I2(g)======2HI(g) △H=-14.9kJ/mol ①
H2(g)+ 1/2 O2(g)= =H2O(g) △H=-241.8kJ/mol ②
2H2(g)+ O2(g)==2H2O(g) △H=-483.6kJ/mol ③
思考:(1)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
(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哪几点?
(3)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在方程式中∆H它表示了什么意义?∆H与它的值与什么有关系?
二、反思总结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
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