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复习导学案
徐州市王杰中学2013化学一轮复习单元导学案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讲 第2课时

徐州市王杰中学导学案 (高三化学组) 章节与课题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讲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2课 课时安排 3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总第 16课 使用人使用日期或周 2013.3.14 第4周 考试说明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 难点 离子键、共价键;常见晶体的类型及性质教学资源使用 PPT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导学案 考点三 中和热和燃烧热比较项目 燃烧热 中和热相同点 能量变化 ____反应ΔH ΔH __0,单位:________不同点 反应物的量____ mol (O 2的量不限) 可能是1 mol ,也可能是0.5 mol 生成物的量不限量 H 2O 是 ____ mol 反应热的含义 __________时,____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燃烧热不同________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____ mol H 2O 时所释放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的中和热大致相同,均约为______ kJ·mol -1 【深度思考】8.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 -1,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 =2×(-57.3) kJ·mol -1B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1,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ΔH =(2×283.0)kJ·mol -1C .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57.3 kJ 热量9.25 ℃、101 k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1,辛烷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 -1。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缘故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重点、难点△H与化学键键能之间的关系自主学习焓变反应热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或的能量,叫反应热,又称为,符号用表示,其单位常采纳。
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能够通过直截了当测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缘故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化学键时,需要_的相互作用,需要能量;当,即新化学键时,又要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开释的总能量比反应物吸取的总能量,这是放热反应。
关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能量(开释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
因此,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_ ”。
反之,关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通过、等吸取能量(能量来自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
因此,规定吸热反应的ΔH 为“”。
当ΔH为“_ _”或ΔH 0时,为放热反应;当ΔH为“_ _”或ΔH_ __0时,为吸热反应。
合作探究1、(1)常见的放热反应(2)常见的吸热反应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较类型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比较定义与化学键的关系焓变能量变化图示3、△H与化学键键能之间的关系断开1molH-H键需要吸取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需要吸取2 43kJ的能量;形成1molH-Cl键能放出431kJ的能量;1molH2 和1molCl2 反应得到2molHCl要放出的热量的运算过程:△H =;上述反应H2(g)+Cl2(g) = 2HCl(g),反应热测量的实验数据为184.6 kJ/mol,与运算数据专门接近,一样用表示,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_ ”。
因此△H = 。
△H的运算表达式:①ΔH=②ΔH=例题:已知H—H键能为436 kJ/mol,N—H键能为391 kJ/mol,依照化学方程式:N2(g)+3H2(g) 2NH3(g)ΔH=-92.4 kJ/mol,则N≡N键的键能是()A.431 kJ/mol B.946 kJ/mol C.649 kJ/mol D.896 kJ/mol4、物质的键能、能量与其稳固性的关系:巩固提高Ⅰ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B、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能够是光能、电能等C、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总焓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3.“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知道原电池概念及原电池工作原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与分析,提高实验探究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感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趣味原电池制作活动中,感受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奇妙和参与探究的喜悦。
3. 通过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性,感悟化学学科的学习价值和社会价值。
【学习重点】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温馨提示】建立宏观现象与反应本质间的联系可能是你学习的难点。
【自主学习】旧知回顾: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__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_,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_____,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还原剂在反应中失电子。
2.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_____失电子总数___=___得电子总数_____新知预习:阅读教材P39—40,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一次能源是指: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流水、风、煤、石油、天然气、铀矿等,二次能源是指: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电力等。
2.燃烧的本质是什么?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化方式是怎样的?火力发电又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情景导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小到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大到火箭上天、神州六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同学们一定想知道电池的结构、它的工作原理。
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今天我们用化学知识来揭开电池这个谜。
下面我们先认识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活动一:认识能源的分类交流:“新知预习1"。
对应练习1.下列能源中,一次能源有(1)(2)(5)(6)(9)(10)(13)(14),二次能源有(3)(4)(7)(8)(11)(12)(15)(16).一次能源中可再生资源有(1)(5)(9)(10)(13)(14),不可再生资源有(2)(6)。
徐州市王杰中学2013化学一轮复习单元导学案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讲 第1课时

徐州市王杰中学导学案 (高三化学组) 章节与课题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讲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1课 课时安排 3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总第 15课 使用人使用日期或周 2013.3.13 第4周 考试说明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 难点 离子键、共价键;常见晶体的类型及性质 教学资源使用 PPT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导学案【基础再现 深度思考】考点一 化学反应的焓变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________变化和__________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________守恒和__________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________、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________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1)定义: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____________。
(2)符号:________。
(3)单位: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右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右下图)(3)反应热ΔH 的基本计算公式ΔH= 的总能量 ---- 的总能量ΔH= 的总键能之和 - 的总键能之和(4)常见放热反应① 燃烧;②酸碱 反应;③大多数反应;④金属跟酸的 反应;⑤物质的 氧化。
(5)常见吸热反应①大多数 反应;②盐的 和弱电解质的 ;③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 和CO 2的反应。
4.盖斯定律(重点必考)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________完成,还是_________完成,其反应的焓变是_______的。
化学反应与能量 导学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基本概念综述:坏消息是这部分内容,理论方面晦涩难懂,需要列位看官仔细体会;好消息是这部分的题在高考中往往以较为基础的形式出现,各位大可不必害怕; 另一个坏消息是如果你不能正确理解下文中的基本概念,错误率会很高;另一个好消息是只要你紧随下文思路,理解还是比较容易的。
闲话少说,且看,下文,分,解…………【课标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
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
4.初步了解新能源的开发。
【考点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1、从化学键角度理解化合物里的原子或离子之间通过________相结合。
化学反应可以理解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化学键是原子间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被打断时,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相应的,新键形成时,要向外界放出能量。
若旧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大于新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显然该反应为_________ 若旧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则该反应为_________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包括多种形式,主要以______形式体现。
2、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任何物质有含有一定的能量,若反应物的能量比生物的能量少,根据能量守恒,多的那部分能量只能从外界吸收,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
换句话说,对于一个吸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加上从外界吸收的能量,应该等于生成物的能量,放热反应同理。
如:2H 2 + O 2 = 2H 2O (放出Q kJ 热量) 2H 2O = 2H 2 + O 2 (吸收Q kJ 热量)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看,2H 2 + O 2 – Q = 2H 2O 2H 2O + Q = 2H 2 + O 2整理后如下:2H 2 + O 2 = 2H 2O + Q 2H 2O = 2H 2 + O 2 – Q2H 2+ O 22H 2O -Q 2H 2+ O 22H 2O +Q【思考】在同温、同压下,比较下列反应放出热量Q1、Q2的大小①2H2(g) + O2(g) = 2H2O(g) + Q12H2(g) + O2(g) = 2H2O(l) + Q2②S(g) + O2(g) = SO2(g) + Q1S(s) + O2(g) = SO2(g) + Q2③C(s) + 1/2O2(g) = CO(g) +Q1C(s) + O2(g) = CO2(g) + Q2④H2(g) + Cl2(g) = 2HCl(g) + Q11/2H2(g) + 1/2Cl2(g) = HCl(g) + Q23、常见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常见放热反应:①大多数化合反应常见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所有的燃烧反应②盐类的水解③酸碱中和反应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金属与酸反应4、吸热与加热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也不一定就是放热反应。
高三化学复习导学案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青州实验中学高三化学导学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习目标:1. 反应热概念的含义2.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学习目标3. 盖斯定律反应焓变的计算【预习】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是指当化学反应在下进行时,反应所或的热量。
通常用符号表示,反应吸热时,Q为值;反应放热时,Q为值。
反应热的数据可通过或求得。
2、用于测定反应热的仪器称为。
使用时,将两种反应物加入并使之迅速混合,测量,即可根据,利用式子计算出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Q。
3、测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参加反应的物质必须是强酸稀溶液或强碱稀溶液,因为它们在水中完全电离,所发生的反应都是H++OH-=H2O二:化学反应的焓变1、化学上,常用焓的变化来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其符号为。
热化学研究表明,对于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只转化成,而没有转化为、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数学表达式为式中:Q P表示。
ΔH= ,称为。
2、ΔH与反应热的关系若ΔH>0,即反应产物的焓大于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是吸收能量的,为;若ΔH<0。
即反应产物的焓小于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是释放能量的,为。
3、热化学方程式是把一个化学反应中和同时表示出来。
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1)要在物质的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注明。
一般用英文字母、和分别表示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
水溶液中溶质则用表示。
(2)在ΔH后要注明,因为在下进行同一反应,其反应焓变是不同的。
(3)ΔH的单位是或。
(4)根据焓的性质,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加倍,则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ΔH改变,但绝对值。
三:反应焓变的计算1、盖斯定律是指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是一样的。
2、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的方法:若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化学反应的焓变即为几个反应的焓变相加减。
【预习检测】1、下列反应中,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总焓的是(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 、硫在氧气中燃烧D 、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应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反应产物的总焓一定不同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反应产物的总焓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指反应放出的热量B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C 、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D 、热化学方程式中分子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4、已知反应X+Y 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 的焓一定高于MB 、Y 的焓一定高于NC 、X 和Y 的总焓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焓D 、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生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 、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 、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6、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的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较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
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
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以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
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
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
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导学案编号2【学习目标】1.会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2.能说出原电池反应原理,会判断正负极,能写出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3.会计算简单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能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先独立思考,摘取本章要点,做出知识梳理;可以加入本人主观的思考;2.遇到疑难问题先用双色笔标出标记,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疏漏的知识点;3.标记为★的为选做题。
自主梳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热能反应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一知识点整合构建网络.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化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电能学反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应电极反应现象的叙述与能表示方法:量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从限度的角度分析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限度化学平衡的概念:【合作探究】化学平衡的特点:探究一:总结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有哪些?探究二:总结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有哪些?探究三: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电极反应式Zn+2H+==Zn2++H2↑Fe+Cu2+==Fe2++Cu Cu+2Fe3+==Cu2++2Fe2+负极反应式正极反应式负极材料正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探究四:总结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有哪些?【针对性训练】例1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氢气还原氧化铜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C.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D.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例2.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的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A. X > Y > ZB. X > Z > YC. Y > X > ZD. Y > Z > X例3.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 + Fe = 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B.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3)2溶液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例4.一定条件下,X(g)+3Y(g) 2Z(g)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A.Z的分解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 B.X、Y、Z的浓度不再变化C.反应体系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nmolX【我的疑问】通过上述内容的复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当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复习目标】:
1、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理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原理(重点)
3、利用电子守恒进行计算(难点)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自主复习1】
一、反应热的概念
1、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在_______________下进行时,反应所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的热量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
2、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和热
在________________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 三、燃烧热
25摄氏度,101KPa__________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四、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实验
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___;(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五、焓变的计算方法
1、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压强(298 K,101 kPa时不写)一般不写其他反应条件;不标明生成沉淀或气体符号。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___________表示固体、液体、气体。
3、ΔH后要注明反应温度,ΔH的单位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
4、ΔH的值必须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对应。
计量数加倍时,ΔH也要_______ 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ΔH与正反应的数值_______,符号______。
5、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以“mol”为单位,不表示分子数,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6、可逆反应的ΔH表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
七、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都是一样的。
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自主复习2】
一、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钠为例分析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通电前,熔融氯化钠完全电离为______和_______,离子作_____________运动。
通电后,自由移动的离子改做定向移动,在电场作用下,Na+移向与电源的__________极相连的电极,Cl-移向与电源的__________极相连的电极。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电极上__________电子,被还原为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可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电源__________极相连的电极带有__________电荷,__________将电子转移给这个电极,被氧化为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最终生成__________,可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两个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组合起来,就是电解NaCl制备金属Na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1、写出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粗铜的提纯的装置示意图,并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铁的表面镀一层铜,画出装置的示意图,并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电解类型(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1、电解水型(如:硫酸钠)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电解质型(如:氯化铜)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氧生酸型(如:硫酸铜)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放氢生碱型(如:氯化钠)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复习3】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概念:把__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_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左侧为硫酸锌溶液,右侧为硫酸铜溶液)
2、写出每个电极的反应式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桥的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电源
1、写出铅酸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充电: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电: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氢氧燃料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碱性条件)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钢铁的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式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铁的析氢腐蚀的电极反应式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的电化学防护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