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厌氧消化简介
污泥厌氧消化出水水质分析

污泥厌氧消化出水水质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种废水处理技术也迎来了蓬勃发展。
其中,污泥厌氧消化技术是一种节能降耗的处理方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大污水处理厂。
然而,污泥厌氧消化出水也存在着水质问题。
本文就对污泥厌氧消化出水的水质进行分析。
一、污泥厌氧消化出水的处理原理污泥厌氧消化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下分解污泥,从而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等气体的一种处理方法。
在该技术下,有机物会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同时也会产生水,即出水。
出水中含有大量的甲烷、氧化物等物质,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二、污泥厌氧消化出水的水质特征1. pH值污泥厌氧消化出水的pH值一般在7.0左右,偏向中性,符合环保要求。
2. SSSS(悬浮物)是指水中能够在1小时内在常温下沉淀的可见或不可见的小颗粒并在上。
污泥厌氧消化出水中的SS含量较高,通常在100mg/L左右。
3. COD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充氧条件下,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氧以化学方式作用时所需氧气的总量。
污泥厌氧消化出水的COD值在100-200mg/L之间,属于较高的水质等级。
4. BOD5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是指理想情况下,通过微生物在5天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所需的氧气量。
污泥厌氧消化出水中BOD5的含量较低,通常在20mg/L左右。
5. 监测项目根据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规定,污泥厌氧消化出水需监测的项目包括COD、SS、BOD5、氨氮、总氮和总磷等指标,以及PH、电导率等理化性质。
三、污泥厌氧消化出水的处理方法针对污泥厌氧消化出水的水质特点,我们可采取以下的水处理方法:1. 深度处理采用深度处理技术对出水进行处理,包括AC、NF、RO、MBR等,是一种目前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
这些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分离有害物质和水分子,提高出水的水质。
2. 混合处理混合处理是将污泥厌氧消化出水与其他污水混合,然后进行统一处理。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污泥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PPT课件

Anaerobic microorganisms especially methanogens are prone to changes in conditions such as temperature, pH, redox potential, etc.
P354
淀粉酶 葡萄糖
乙酸
丁酸
乳酸
甲酸
丙酸
戊酸
五、厌氧消化的机理和过程
Anaerobic Degradation of Protein
P354
蛋白酶
寡肽 肽酶
氨基酸
五、厌氧消化的机理和过程
Anaerobic Degradation of Fat
P354
脂肪酶,磷脂酶
甘油
纤维糖 半乳糖
磷脂 糖脂 胆碱
四、厌氧消化的特点
Comparison between Anaerobic and Aerobic Processes
Anaerobic
Aerobic
Organic loading rate
High loading rates:10-40 kg COD/m3-day Low loading rates:0.5-1.5 kg COD/m3-day (for high rate reactors, e.g. AF,UASB, E/FBR) (f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The process is more robust to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五、厌氧消化的机理和过程
污水处理中的污泥厌氧消化技术

CHAPTER
02
污泥厌氧消化原理
厌氧消化过程
酸化阶段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复杂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 为简单的有机物,如挥发性脂肪酸等,同时产生H2和 CO2。
产酸阶段
在产酸阶段,有机物继续被分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如醇 类、醛类、酮类等,同时产生H2和CO2。
工艺流程
厌氧消化
污泥的预处理
为了提高厌氧消化效率,需要对 污泥进行预处理,如降低含水率 、调节pH值、添加有机酸等。
污泥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 的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
沼气的收集与利用
产生的沼气经过收集后,可用于 发电、供热或进行其他用途。
污泥的收集与输送
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 行收集,并通过管道或泵送至厌 氧消化设施。
厌氧消化反应机理
发酵反应
发酵反应是指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如醇类、醛类、酮类等。
酸化反应
酸化反应是指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如挥发性脂肪酸等。
产甲烷反应
产甲烷反应是指简单有机物在产甲烷菌的作用下被转化为CH4和 CO2。
CHAPTER
03
污泥厌氧消化工艺
厌氧消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污泥 处理方式,能够将有机物转化为 沼气,实现能源回收。
技术重要性
减少污泥体积,降低 处置成本。
降低污泥中的有害物 质含量,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
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资 源化利用,产生能源 。
技术发展概况
早期的厌氧消化技术发展较慢,近年 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 ,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完整版)第三节污泥的厌氧消化

两级消化工艺:减少耗热量,减少搅拌能耗,
熟污泥含水率低。
一级:二级= 3:1 –2:1—1:1 (一级有搅拌、加热;二级
无搅拌,利用余热消化,兼做浓缩池,排除上清液)消化前 8-10 天
产气量占 80%)两级消化不减少池容,两级池子总池容等于一个单
---污泥的干燥与焚烧 干燥:进一步降低污泥含水率 20%----干燥器---肥料 焚烧:不能做为农肥时(或含有毒)---焚烧:焚烧炉 ---污泥堆肥
污泥堆肥是有机物的好氧发酵的产物。在有氧的条件下,
利用嗜温菌、嗜热菌的作用,使污泥中水分及大量有有机
物质好氧分解。
污泥 1/2
21 天
2 天 1/2 30 天
有机物降解程度,VFA,总碱度,NH3 控制参数:搅拌强度,排泥量,沼气气压 (1000-2000Pa)。 8.3.7 污泥好氧消化
8
机理:污泥的好氧内源呼吸 C5H7NO2+7O2 5CO2+3H2O+H++NO-3
适用小泥量; 特点:无臭,有机物降解程度高,上清液 COD 低,运行管理简单, 缺点:能耗大,无沼气利用。
60
50
40
30
20
10
0
0
15 30 45
60 75
90 105 120
digestion time(day)
Fig.8-23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arture
and digestion time
T (c)
4
2、生物固体停留时间( SRT)与污泥投配率 完全混合消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等于污泥
污泥处理技术二:厌氧消化

污泥处理技术二:厌氧消化1. 原理与作用厌氧消化是利用兼性菌和厌氧菌进行厌氧生化反应,分解污泥中有机物质,实现污泥稳定化非常有效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
污泥厌氧消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污泥稳定化。
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使污泥稳定化,不会腐臭,避免在运输及最终处置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污泥减量化。
通过厌氧过程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减少污泥量,同时可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减少污泥脱水的药剂消耗,降低污泥含水率;(3)消化过程中产生沼气。
它可以回收生物质能源,降低污水处理厂能耗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可满足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中污泥稳定化相关指标的要求。
2. 应用原则污泥厌氧消化可以实现污泥处理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该工艺可以用于污水厂污泥的就地或集中处理。
它通常处理规模越大,厌氧消化工艺综合效益越明显。
3. 厌氧消化工艺3.1. 厌氧消化的分类1)中温厌氧消化中温厌氧消化温度维持在35℃±2℃,固体停留时间应大于20d,有机物容积负荷一般为2.0~4.0kg/m3⋅d,有机物分解率可达到35%~45%,产气率一般为0.75~1.10Nm3/kgVSS(去除)。
2)高温厌氧消化高温厌氧消化温度控制在55℃±2℃,适合嗜热产甲烷菌生长。
高温厌氧消化有机物分解速度快,可以有效杀灭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
一般情况下,有机物分解率可达到35%~45%,停留时间可缩短至10~15d。
缺点是能量消耗较大,运行费用较高,系统操作要求高。
3.2. 传统厌氧消化工艺流程与系统组成传统厌氧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工艺流程,如图4-1所示。
当污水处理厂内没有足够场地建设污泥厌氧消化系统时,可将脱水污泥集中到其他建设地点,经适当浆液化处理后再进行污泥厌氧消化,其系统的组成及工艺流程图,如图4-2所示。
图1传统污泥厌氧消化工艺流程图图2脱水污泥厌氧消化工艺流程图传统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主要包括:污泥进出料系统、污泥加热系统、消化池搅拌系统及沼气收集、净化利用系统。
污泥厌氧消化处置技术简介

污泥厌氧消化处置技术简介
一、处置流程图
沼气能源回收和土地利用为主的厌氧消化技术路线厌氧反应流程:
二、厌氧消化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后续处理的效率并减少后续处理能耗。
通常认为厌氧反应可以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
通过厌氧反应,污泥中有机物去除40%-60%,有害病菌减少。
此外,厌氧消化提高污泥脱水稳定性,让焚烧等后续处理减少35%以上的能耗。
(2)厌氧消化成本较低。
根据《中国环境报》统计,单纯厌氧
消化投资成本约为20-40万元/(吨/日),由于不用鼓风曝气等,节约了成本,单纯厌氧消化运行费用约为60-120 元/吨(含水率80%,不包括浓缩和脱水),而好氧发酵运行费用为120-160 元/吨。
欧美50%以上的污泥采用厌氧消化处理,产生的沼气转化为电能可满足污水厂所需电力的33%-100%。
但污泥厌氧消化在我国应用的并不顺畅。
我国建设的约50 座污泥厌氧消化设施中,可以稳定运营的只有20 余座。
主要原因是由我国污泥泥质差、处理厂运行管理水平低。
我国污泥含砂量较高、有机物含量较低、污泥可生化性差,消化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产沼气率等指标普遍未达到国外标准。
此外,我国缺乏沼气利用的激励机制,设备的投资费用高,系统运行较为复杂不易掌握。
不过采用碱解处理、热处理、超声波处理、微波处理等方法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污泥水解速率,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
并通过项目经验的积累,企业也逐步掌握了较为全面的操作技能。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会是未来的一个主流方向。
污泥消化原理简介

污泥消化原理简介污泥消化原理简介通常指废水处理中所产生污泥的厌氧生物处理。
即污泥中的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被细菌降解为以甲烷为主的污泥气和稳定的污泥,下面为大家带来污泥消化原理简介,快来看看吧。
剩余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病原菌,如果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有机物将会受到微生物的作用而发臭,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且病原体将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污泥在脱水前通常要进行稳定处理,稳定污泥的常用方法是消化法,消化有好氧消化和厌氧消化。
1.污泥好氧消化⑴污泥好氧消化实际是活性污泥法的继续,在消化过程中,有机污泥经氧化可以转化成二氧化碳、氨以及氢等气体产物。
⑵好氧消化分类好氧消化过程分为普通好氧消化和自热高温好氧消化两类。
⑶好氧消化池构造上一般包括好氧消化室、泥液分离室、消化污泥排除管和曝气系统。
好氧消化法的操作较灵活,可以间歇运行操作,也可连续运行。
⑷好氧消化的优缺点优点:污泥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降解程度高;清液BOD浓度低,消化污泥量少,无臭、稳定、易脱水,处置方便;消化污泥的肥分高,易被植物吸收;好氧消化池运行管理方便简单,构筑物基建费用低等。
因此,特别适合于中小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
缺点:运行能耗多,运行费用高;不能回收沼气;因好氧消化不加热,所以污泥有机物分解程度随温度波动大;消化后的污泥进行重力浓缩时,上清液SS浓度高等。
2.污泥厌氧消化厌氧消化是指污泥在无氧的条件下,由兼性菌及专性厌氧细菌将污泥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使污泥得到稳定。
⑴原理污泥厌氧消化的过程极其复杂,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水解与发酵细菌作用下,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水解与发酵转化成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二氧化碳及氢等。
第二阶段是在产氢产酸菌的作用下,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成氢、二氧化碳和乙酸,参与的微生物是产氢产乙酸菌以及同型乙酸菌。
第三阶段是通过两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的作用,一组把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另一组对乙酸脱羧产生甲烷,参与的微生物是甲烷菌,属于绝对的厌氧菌,主要代谢产物是甲烷。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消化与气体利用

03
将厌氧消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
、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04 厌氧消化技术应用与案例
城市污水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是厌氧消化技术的重要 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厌氧消化工艺, 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转化为沼气, 同时实现污水的减量化和稳定化。
案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厌氧消 化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 到10万吨,有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 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剩余污泥处理
优化剩余污泥的处置和资 源化利用,减少环境负担 和降低处理成本。
技术发展趋势
厌氧氨氧化
01
厌氧氨氧化是一种新型的脱氮技术,具有节能、高效等优点,
未来将得到广泛应用。
厌氧发酵产氢
02
厌氧发酵产氢是一种生物制氢技术,具有环境友好、资源丰富
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厌氧消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结合
工业废水处理
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有毒物质,厌氧消 化技术能够有效处理这些废水,并回收利用其中的有用物质 。
案例:某化工厂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含酚废水,成功将酚 类物质转化为沼气,降低了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实现了 资源的再利用。
农业废弃物处理
农业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是厌氧消化技术的 另一应用领域。通过厌氧消化工艺,农业废弃物被转化为 沼气和肥料,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智能化控制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 技术实现厌氧消化过程的智能化控 制,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能耗。
技术挑战与对策
01
02
03
微生物种群调控
针对不同污水类型和工况 ,研究微源自物种群调控策 略,提高厌氧消化效率。
高浓度有机物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污泥厌氧消化是指污泥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和厌氧细菌将污泥中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和水等,使污泥得到稳定的过程,是污泥减量化、稳定化的常用手段之一。
机理:
污泥厌氧消化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完成整个消化过程,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目前公认的),即水解、酸化阶段,乙酸化阶段,甲烷化阶段。
各阶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特色微生物群体。
水解酸化阶段:
一般水解过程发生在污泥厌氧消化初始阶段,污泥中的非水溶性高分子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在微生物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溶解性的物质。
水解后的物质在兼性菌和厌氧菌的作用下,转化成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还有乙醇、二氧化碳。
乙酸化阶段:
在该阶段主要是乙酸菌将水解酸化产物,有机物、乙醇等转变为乙酸。
该过程中乙酸菌和甲烷菌是共生的。
甲烷化阶段:
甲烷化阶段发生在污泥厌氧消化后期,在这一过程中,甲烷菌将乙酸(CH3COOH)和H2、CO2分别转化为甲烷,如下:
2CH3COOH→2CH4↑+ 2CO2↑
4H2+CO2→CH4+ 2H2O
在整个厌氧消化过程中,由乙酸产生的甲烷约占总量的2/3,由CO2和H2转化的甲烷约占总量的1/3。
影响因素:
温度:
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温度对有机物负荷和产气量有明显影响。
根据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可将污泥厌氧消化分为中温(一般30~36℃)厌氧消化和高温(一般50~55℃)厌氧消化。
研究表明,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温度发生±3℃变化时,就会抑制污泥消化速度;温度发生±5℃变化时,就会突然停止产气,使有机酸发生大量积累而破坏厌氧消化。
酸碱度:
研究表明,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中,各种细菌在适应的酸碱度范围内,只允许在中性附件波动。
微生物对pH的变化非常敏感。
水解与发酵菌及产氢、产乙酸菌适应的pH范围为5.0~6.5,甲烷菌适应的pH范围为6.6~7.5。
如果水解酸化和乙酸化过程的反应速度超过甲烷化过程速度,pH就会降低,从而影响产甲烷菌的生活环境,进而影响污泥厌氧消化效果,然而,由于消化液的缓冲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消化液是污泥厌氧消化过程血红有机物分解而产生的,其中含有除了CO2和NH3外,还有以NH4NCO3形态的NH4+,HCO3-和H2CO3形成缓冲体系,平衡小范围的酸碱波动。
如下:H+ + HCO3- ═H2CO3
有毒物质浓度:
在污泥厌氧消化中,每一种所谓有毒物质是具有促进还是抑制甲烷菌生长的作用,关键在于它们的毒阈浓度。
低于毒阈浓度,对甲烷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在毒阈浓度范围内,有中等抑制作用,随浓度逐渐增加,甲烷菌可被驯化;超过毒阈上限。
则对微生物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污泥厌氧消化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污泥厌氧消化可有不同的分类。
按温度分类:
可分为中温消化(30~33℃)和高温消化(50~55℃),高温消化比中温消化产气率高,消化池体积小,但能耗相对较高,控制困难。
按运行方式分类:
可分为一级消化和二级消化。
一级消化指污泥厌氧消化是在单池内完成;二级消化根据污泥消化的运行经验,在两个消化池内完成,第一级消化池设有加热、搅拌装置及气体收集装置,第二级消化池不进行加热和搅拌,利用第一级的余热继续消化。
扩展阅读:
1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应用实例》
2 《污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3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