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资料汇编
防溺水安全教育学习资料

一、前言溺水是造成儿童、青少年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本资料旨在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二、溺水事故的主要原因1. 水域环境复杂: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地形、水温、水质等条件复杂,容易导致意外发生。
2. 安全意识不足:部分学生、儿童对水环境缺乏敬畏之心,不了解水域的危险性,冒险下水游泳。
3. 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等,以及救援技能的培训。
4. 监护人看护不力:部分家长、教师对学生的安全监护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的危险行为。
三、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1. 水域环境认知(1)了解水域的危险性:水中的危险因素很多,如水流、漩涡、水草、深水区等。
(2)熟悉水域的救援方法:学会如何进行自救和救助他人。
2. 安全防护措施(1)配备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等。
(2)掌握救援技能:如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
3. 安全行为规范(1)不在无家长、教师带领的情况下私自下水游泳。
(2)不在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
(3)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4)不在水中嬉戏打闹,防止呛水、溺水等事故发生。
(5)不在野外游泳,不在深水区、危险水域游泳。
4. 应急处理(1)遇到同伴溺水时,不要手拉手盲目施救,要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2)发现有人溺水,立即大声呼救,并拨打报警电话。
(3)学会使用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等。
(4)在救援过程中,确保自身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四、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1. 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师生、家长讲解防溺水安全知识。
2. 制作宣传海报、标语:在校园、社区、公共场所张贴防溺水宣传海报、标语。
3. 举办防溺水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防溺水主题班会,增强安全意识。
4. 开展防溺水应急演练:模拟溺水事故,提高师生、家长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结语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通过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为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防溺水安全教育资料目录

一、引言1. 溺水事故的危害2. 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3. 本资料的目的和结构二、基础知识篇1. 水的特性与溺水原因a. 水的浮力与重力b. 水温与人体生理反应c. 溺水的主要原因2. 溺水类型及表现a. 吸入性溺水b. 吞入性溺水c. 挤压性溺水d. 颈部受伤性溺水e. 淹没性溺水3. 溺水自救与互救方法a. 溺水自救技巧b. 溺水互救技巧c. 常用救生工具的使用方法三、预防措施篇1. 家庭防溺水教育a. 家庭防溺水的重要性b. 家庭防溺水教育内容c. 家庭防溺水措施2. 学校防溺水教育a. 学校防溺水教育的必要性b. 学校防溺水教育内容c. 学校防溺水措施3. 社区防溺水教育a. 社区防溺水的重要性b. 社区防溺水教育内容c. 社区防溺水措施4. 游泳场所防溺水措施a. 游泳场所安全管理规定b. 游泳场所警示标志设置c. 游泳场所救生员职责d. 游泳场所应急救援预案四、紧急救援篇1. 紧急救援原则a. 确保安全b. 迅速行动c. 先救生后救物2. 溺水事故现场处理a. 现场评估b. 紧急救援措施c. 现场救援后的处理3. 溺水事故调查与处理a. 事故调查程序b. 事故原因分析c. 事故责任认定d. 事故处理措施五、案例分析篇1. 溺水事故案例分析a. 案例一:儿童溺水事件b. 案例二:成人溺水事件c. 案例三:集体溺水事件2. 溺水事故原因分析a. 个人原因b. 家庭原因c. 学校原因d. 社会原因3. 溺水事故防范措施总结六、法律法规篇1. 相关法律法规概述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 溺水事故法律责任a. 事故责任主体b. 法律责任追究c. 法律责任减免七、宣传教育篇1. 防溺水宣传教育的重要性2. 防溺水宣传教育形式a. 传统媒体宣传b. 新媒体宣传c. 社会实践宣传3. 防溺水宣传教育内容a. 普及防溺水知识b. 强化安全意识c. 培养自救互救能力八、结语1. 防溺水安全教育的意义2. 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溺水工作3. 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预防溺水事故本资料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全面的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资料15篇(最新)

1、小学生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2、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积极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加强管理教育,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及其监护人的防溺水意识和救护应对能力,排查整治一批危险路段及水域的安全隐患,建立健全防溺水事故长效机制,努力减少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二、活动时间xx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三、组织机构为确保工作实效,切实加强学校防溺水事故的预防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学校成立防溺水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相关工作。
组长:陈xx副组长:邓xx成员:全体学校行政及各班班主任和副班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安全处,由罗祖文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组织推进、统筹协调此次专项行动。
四、工作步骤(一)工作部署阶段(xx年5月1日前)。
学校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召开会议,落实任务、责任和措施。
(二)工作实施阶段(xx午5月1日至10月31日)。
学校按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分析防溺水安全形势,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职责,建立防溺水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抓好防溺水专项行动工作,确保不发生学生溺水事故。
(三)总结阶段(xx午11月1日至11月5日)。
学校及时对防溺水专项行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完善防溺水工作的长效机制。
五、主要措施(一)抓好宣传教育工作1.抓好宣传动员工作各班于5月1日前组织开展一次以“预防溺水,珍爱生命”为主题的中队活动,宣传防范学生溺水事故的意义和具体措施,中队活动结束后,各班将活动材料整理于5月8日前上交安全处。
同时学校将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动员全体师生共同防范学生溺水事故发生。
防溺水知识宣传内容防溺水安全要点

防溺水知识宣传内容_防溺水安全要点防溺水“八避免”1、避免去近几年有人挖(采)沙的河道游泳;2、避免去水库主干渠游泳;3、避免在危险地段推拉玩闹、清洗衣物、打捞物品等;4、避免雨中、雨后在河道、湖塘、井池边行走,避免雨中单独过桥;5、避免去不熟悉的水域游泳;6、避免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游泳,如正午暴晒期间、天气多变时刻等;7、避免到深水区、冷水区游泳;8、避免到污染严重、水质差的水域游泳。
溺水时应如何自救原则: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把头间断性露出水面,进行换气。
(一)不会游泳的人溺水了,怎么自救?1、尽可能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着别人施救;2、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3、如果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4、换气时,呼吸要浅,吸气要深;5、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发生溺水这种突发状况,任何漂浮技术都是苍白无力的,基本会瞬间陷入大脑一片空白、在水里瞎扑腾的状态。
如果在下沉的过程中碰到水底像石头一类的东西,请用力蹬,让自己重新回到浅水区或浮出水面。
注意事项: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最好的溺水自救在于提前预防!(二)会游泳的人溺水了,怎么自救?1、手脚抽筋了如果是腿抽筋了,在可以坚持的情况下,尽快游到岸边;或者抓住附近的漂浮物。
要是已经没有办法继续游了,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努力把脚掰直,脚再努力往外踹出去,尽量让腿蹬直(虽然不太可能),一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
如果是手臂抽筋了(一般都是手指),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
此时可以选择仰面漂在水上。
2、被水草等缠住了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这样可能只会让水草缠得更紧。
看看周围有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如果有,抓住它,让身体能浮出水面。
在附近有人的情况下,尽早求助。
如果没有人,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缠在腿脚上的水草,然后赶紧出来。
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资料(3篇)

第1篇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
溺水是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头号杀手”,因此,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资料,旨在帮助大家了解防溺水的重要性,掌握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方法。
一、溺水事故的危害溺水是指人体因水浸泡而导致的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
溺水事故不仅会造成生命危险,还会给家庭带来无法挽回的痛苦。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因溺水死亡,其中儿童和青少年占比较高。
溺水事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命危险:溺水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溺水,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2. 心理创伤:溺水者或目睹溺水事件者可能会留下严重的心理创伤,影响其今后的生活。
3. 经济负担:溺水事故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影响家庭和谐。
二、预防溺水的基本原则预防溺水,关键在于提高安全意识,掌握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预防溺水的基本原则:1. 提高安全意识:了解溺水事故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在水域附近活动时要格外小心。
2. 学习游泳技能: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自救。
3. 了解水域情况:在游泳或嬉水前,了解水域的深度、水流、水质等情况,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4. 遵守安全规定:在游泳或嬉水时,遵守相关规定,如不在深水区游泳、不在无人看管的水域游泳等。
三、防溺水安全知识1. 水域选择:- 选择正规的游泳场所,如游泳池、海滩等,避免在自然水域(如河流、湖泊、水库等)游泳。
- 确保水域有救生员在岗,并在救生员的指导下游泳。
2. 游泳前的准备:- 游泳前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避免因水温过低或身体疲劳导致抽筋。
- 检查水域是否有危险物品,如水草、暗礁等。
3. 游泳时的注意事项:-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 不在水中嬉戏打闹,不潜入深水区。
- 不熟悉水性的人不擅自下水施救。
4. 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 如果不慎溺水,保持冷静,尽量使身体仰浮,避免紧张导致呼吸困难和抽筋。
防溺水安全教育资料目录(3篇)

第1篇一、前言1. 潜水事故的危害性2. 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3. 本资料的目的和适用范围二、溺水事故的主要原因1. 缺乏安全意识2. 不熟悉水性3. 野泳行为4. 水域环境复杂5. 遇险时的慌乱情绪三、防溺水安全教育基础知识1. 水的密度和浮力2. 水下呼吸的原理3. 水下逃生技巧4. 潜水装备的基本知识5. 水下自救与互救方法四、预防溺水事故的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a. 家庭安全教育b. 学校安全教育c. 社会公众安全教育2. 强化水域管理a.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b. 定期清理水域垃圾c. 加强水上交通管理3. 严格禁止野泳a. 宣传野泳的危害性b. 加大执法力度c. 建立举报奖励机制4.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a. 学习基本的水下逃生技巧b. 掌握急救知识c. 参加水上救援培训五、溺水事故应急处理1. 紧急救援流程a. 发现溺水者时的应急处理b. 联系救援队伍c. 进行现场救援2. 溺水者的自救与互救a. 溺水者自救方法b. 他人救援方法c. 心肺复苏术(CPR)操作步骤3. 溺水事故的心理援助a. 受伤者的心理疏导b. 悲伤家属的心理支持c. 社会心理干预措施六、不同水域的防溺水安全知识1. 自然水域a. 河流b. 湖泊c. 池塘d. 海洋2. 公共泳池a. 安全设施检查b. 游泳规则遵守c. 救护人员配备3. 人工造景水域a. 水上乐园b. 游艇码头c. 游船七、防溺水安全教育案例分享1. 成功救援案例a. 水下自救案例b. 他人救援案例2. 溺水事故案例分析a. 野泳导致的事故b. 水域环境复杂导致的事故c. 缺乏安全意识导致的事故八、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与推广1. 制作宣传资料a. 悬挂宣传横幅b. 发放宣传手册c. 制作宣传海报2. 开展宣传活动a. 举办安全教育讲座b. 组织水上救援演练c. 创作防溺水公益广告3. 加强媒体宣传a. 利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b. 运用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媒体c. 联合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共同宣传九、结语1. 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再次强调2. 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共建安全水域环境3. 期待全社会共同参与,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注:本资料目录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资料

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资料随着天气逐渐炎热,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
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为了确保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增强他们的防溺水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以下为大家提供一份全面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资料。
一、溺水的危害溺水是指大量水液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
溺水的过程十分迅速,往往在 4-6 分钟内就可能导致死亡。
而且,就算被救上岸后,溺水者也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后遗症,如脑损伤、肺部感染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溺水的常见原因1、私自下水游泳许多孩子在没有家长或老师的陪同下,私自到河边、池塘、水库等危险水域游泳,由于缺乏游泳技能和自救能力,很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2、不慎落水在河边玩耍、行走或骑车时,不慎掉入水中。
3、盲目施救当看到同伴溺水时,一些孩子会盲目下水施救,不仅无法救起同伴,反而自己也陷入危险之中。
三、容易发生溺水的地点1、江河、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这些地方水深、水流情况复杂,水底可能有淤泥、水草等障碍物,容易导致溺水。
2、游泳池虽然游泳池有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但如果不遵守游泳规则,如在深水区游泳、过度疲劳等,也可能发生溺水。
3、水坑、池塘农村地区的水坑、池塘往往无人管理,水深不明,周边环境复杂,是溺水事故的高发地点。
四、防溺水的“六不准”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五、溺水时的自救方法1、保持冷静溺水时不要惊慌,要保持冷静,尽量让头部浮出水面,大声呼救。
2、放松身体全身放松,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寻找漂浮物如果周围有漂浮物,如木板、树枝等,要迅速抓住,借助其浮力使自己浮在水面上。
4、合理呼吸当身体上浮时,要大口吸气,当身体下沉时,要闭气,尽量让口鼻露出水面呼吸。
夏季防溺水安全知识内容

夏季防溺水安全知识内容1. 夏天来啦,水边注意哦!嘿,朋友们,夏天一到,阳光一照,大家都忍不住想往水边跑。
无论是海边、河边还是游泳池,那些清凉的水波真是太诱人了。
不过,在享受这个“水上乐园”之前,我们得先聊聊防溺水的那些事儿。
毕竟,水虽然好,但安全更重要!所以,咱们先来捋捋这个话题。
1.1. 泳前准备,万事俱备首先,去游泳前,咱们得做个热身运动,活动活动筋骨,别像个“铅球”一样直接跳水。
记住,游泳之前可不能吃得太饱,不然水里就可能“翻船”。
要是你还没学会游泳,那就更要小心了,找个会游的人带你一起去,安全第一嘛!再说了,带上救生圈或漂浮物也不错,这可比“打水漂”安全多了!1.2. 水中注意,万一小心在水里可得注意,不要和朋友玩得太疯。
有些小伙伴总是喜欢“挑战极限”,比如在水里打闹、推搡,结果一不小心就可能摔倒,哎,那可真是“掉进水里”的悲惨结局呀。
如果觉得水深、浪大,尽量别往里跑,毕竟“水深火热”可不是开玩笑的。
同时,别忘了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避免中暑,才不至于“人仰马翻”。
2. 安全意识,心中有数2.1. 看标识,听指挥大家在水边的时候,一定要留意那些安全标识。
有些地方会写着“禁止游泳”、“水深危险”,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听到救生员的指挥更是要乖乖遵守,不要当个“二货”去挑战规则。
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嘛!2.2. 结伴而行,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你要去游泳,最好找几个小伙伴一起去,不要单枪匹马,尤其是小朋友们!大伙儿一起,可以互相照应,万一有个“突发情况”,也能第一时间拉个人一把。
就算你游得再溜,也别忘了“孤掌难鸣”,团结才是王道。
像我这大夏天,也不想看到朋友们为了“好玩”而遭遇不测,那可真是“得不偿失”!3. 应急处理,冷静应对3.1. 万一遇险,别慌张哎,要是有小伙伴真的发生了意外,不管是抽筋还是溺水,最重要的是要冷静下来。
大喊大叫是没用的,大家要迅速评估情况,看看能不能用救生圈、绳子等工具先把人拉上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游泳安全逐渐成为学校安全教育的热点话题。
凉爽的河流、小溪和山塘水库给人带来欢乐享受之余,也潜藏着安全危机,游泳前多一分准备和清醒,就可以带给我们欢笑,更可以避免可能的后悔与遗憾。
各班应认真做好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严防因嬉戏与游泳带来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游泳安全要点1、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
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2、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3、外出游泳,则必须有家长相陪,不可单独游泳或与同学结伴;4、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5、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地方游泳。
这些地方的水深浅不一,而且凉,水中可能有伤人的障碍物,很不安全;6、跳水前一定要确保此处水深至少有3米,并且水下没有杂草、岩石或其他障碍物。
以脚先入水较为安全。
二、如何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
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
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后再跳入水中。
不要立刻跳入水中。
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
三、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办?由于水有一定的张力,进入狭窄的外耳道后形成屏障而把外耳道分成两段,又由于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屏障与鼓膜之间产生副压,维持着水屏障两边压力的平衡,使水不易自动流出。
有时外耳道内有较大的耵聍阻塞,则水进入耳道后更易包裹于耵聍周围而不易流出。
耳内进水后会出现耳内闭闷,听力下降,头昏,十分不舒服,因此人们往往非常迫切想把水排出来。
有人甚至用不干净的夹子、火柴棒、小钥匙等掏耳,这样虽然可侥幸将水屏障排除,使水流出,但也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而导致耳部疾病。
耳内进水后应及时将水排出,最常见的方法是:1、单足跳跃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
2、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廓;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
3、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
由于游泳池或河水不干净,污水入耳后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或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如不洁挖耳等,常可引起以下几种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耵聍阻塞,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
如果耳内进水后出现以上症状,应暂时停止游泳,并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四、夏季游泳溺水自救方略如何保证游泳的健康和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对水情不熟而贸然下水,极易造成生命危险。
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专家介绍,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1)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对于溺水者,除了积极自救外,还要积极进行陆上抢救:(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
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
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
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
五、溺水急救溺水是常见的意外,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称为“溺死”,如心跳未停止的则称“近乎溺死”这一分类以病情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但救治原则基本相同,因此统称为溺水。
急救方法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
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
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
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
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游泳16忌游泳是磨炼人的意志、锻炼身体的良好方法,但游泳也有禁忌。
1、忌饭前饭后游泳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亦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
2、忌剧烈运动后游泳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会使心脏加重负担;体温的急剧下降,会抵抗力减弱,引起感冒、咽喉炎等。
3、忌月经期游泳月经期间游泳,病菌易进入子宫、输卵管等处,引起感染,导致月经不调、经量过多、经期延长。
4、忌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在天然水域游泳时,切忌贸然下水。
凡水域周围和水下情况复杂的都不宜下水游泳,以免发生意外。
5、忌长时间曝晒游泳长时间曝晒会产生晒斑,或引起急性皮炎,亦称日光灼伤。
为防止晒斑的发生,上岸后最好用伞遮阳,或到有树荫的地方休息,或用浴巾在身上保护皮肤,或在身体裸露处涂防晒霜。
6、忌不做准备活动即游泳水温通常总比体温低,因此,下水前必须做准备活动,否则易导致身体不适感。
7、忌游泳后马上进食游泳后宜休息片刻再进食,否则会突然增加胃肠的负担,久之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
8、忌游时过久皮肤对寒冷刺激一般有三个反应期。
第一期:入水后,受冷的刺激,皮肤血管收缩,肤色呈苍白。
第二期:在水中停留一定时间后,体表血流扩张,皮肤由苍白转呈浅红色,肤体由冷转暖。
第三期:停留过久,体温热散大于热发,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和寒颤现象。
这是夏游的禁忌期,应及时出水。
游泳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2小时。
9、忌有癫痫史游泳无论是大发作型或小发作型,在发作时有一瞬间意识失控,如果在游泳中突然诱发,就难免“灭顶之灾”。
10、忌高血压患者游泳特别是顽固性的高血压,药物难于控制,游泳有诱发中风的潜在危险,应绝对避免。
11、忌心脏病者游泳如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冠心病、风湿性瓣膜病、较严重心律失常等患者,对游泳应“敬而远之”。
12、忌患中耳炎游泳不论是慢性还是急性中耳炎,因水进入发炎的中耳,等于“雪上加霜”,使病情加重,甚至可使颅内感染等。
13、忌患急性眼结膜炎游泳该病病毒,特别是在游泳池里传染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吃惊。
在该病流行季节即使是健康人,也应避免到游泳池内游泳。
14、忌某些皮肤病游泳如各个类型的癣,过敏性的皮肤病等,不仅诱发荨麻疹、接触皮炎,而且易加重病情。
15、忌酒后游泳酒后游泳体内储备的葡萄糖大量消耗会出现低血糖。
另外,酒精能抑制肝脏正常生理功能,妨碍体内葡萄糖转化及储备,从而发生意外。
16、忌忽视泳后卫生泳后,应即用软质干巾擦去身上水垢,滴上氯霉或硼酸眼药水,擤出鼻腔分泌物。
如若耳部进水,可采用“同侧跳”将水排出。
之后,再做几节放松体操及肢体按摩或在日光下小憩15——20分钟,以避免肌群僵化和疲劳如何防溺水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
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
以便互相照顾。
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
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当夏季来临,家长、老师都会不停地叮嘱小孩:注意安全,不要私自去游泳,但不时还是会有小孩溺水身亡的噩耗传来。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溺水意外死亡的人数仅次于交通事故,溺水已成为危害青少年儿童的一大杀手。
一、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为了防止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家长和学生务必牢记“七不”。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2、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3、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4、不到无安全设施水域游泳;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6、不到水边玩耍嬉戏;7、不盲目下水施救。
二、如果意外发生,溺水时有哪些自救方法: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
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