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全国高考英语写作阅卷评分原则与标准

全国高考英语写作阅卷评分原则与标准全国高考英语写作阅卷评分原则与标准高考英语作文评分原则及评分标准是参与高考阅卷的老师对考生作文进行评分给分的一个重要依据和标准。
(一)评分原则1、本题总分为25分,按5个档次给分。
2、评分时,先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
3、词数少于80和多于120的,从总分中减去2分。
4、评分时应注意的主要内容为: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及上下文的连贯性。
5、拼写与标点符号是语言准确性的一个方面。
评分时应视其对交际的影响程度予以考虑。
英、美拼写及词汇用法均可接受。
(二)评分标准第五档(21-25分):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覆盖所有内容要点。
——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第四档(16-20分):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虽漏掉1、2个次重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求。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应用基本准确,些许错误主要是因尝试较复杂语法结构或词汇所致。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第三档(11-15分):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整体而言,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虽漏掉一些内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求。
——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但不影响理解。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内容连贯。
第二档(6-10分):未恰当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信息未能清楚地传达给读者——漏掉或未描述清楚一些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
——语法结构单调、词汇项目有限。
——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了对写作内容的理解。
作文阅卷标准

作文阅卷标准在进行作文阅卷时,不同的标准会对作文的评价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阅卷人员,我们需要遵循一套明确的标准,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评分。
那么,作文阅卷的标准应该如何确定呢?首先,作文阅卷标准应该注重内容。
作文的内容是评价一篇作文质量的重要因素。
阅卷人员需要看清楚学生表达的主题和观点,判断其是否明确、清晰,是否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作文是否紧扣命题、回答了问题也是评分的重要标准。
对于素材的选择和展开,学生是否能进行生动有力的论述也应被考量。
其次,语言表达是另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语言是思想的表达工具,对于作文质量的评价不可忽视。
评卷人员应该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是否准确、恰当。
评判学生是否具备丰富的词汇量和多样化的句式结构。
此外,评分也应该关注学生对于语法、拼写、标点等方面的正确运用,对于错误的评价可能会带来对于作文质量的偏颇。
第三,文章结构也是评判作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作文结构的合理性体现了学生对于写作逻辑的掌握程度。
评卷人员需要评判学生是否能将文章整体安排得井井有条,是否能通过段落之间的过渡、连接词的运用来保持文章的连贯性。
同时,评判人员还需关注文章开头是否能吸引读者,结尾是否能得出合理的结论,以及各个段落的逻辑关系是否紧密。
标准之外,作文评卷中应该避免主观臆断和主观评判。
评卷人员应该客观地对待学生的作文,不被外在因素所干扰。
评卷时不应比较学生之间的分数,而是应当根据作文本身的优劣来独立评判。
除此之外,评卷人员还应该尽量避免将自己的观点和偏好强加于学生的作文中,应以学生的立场来进行评价。
此外,为了保证评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评卷工作应该进行多人评审。
不同的评卷人员可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个人主张,因此多人评审可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评分的客观性。
在多人评审中,评卷人员之间应该进行讨论和交流,以达成一致的评分结果。
在作文阅卷中,评卷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经验也是至关重要的。
评卷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知识基础,并且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高考作文阅卷流程和判分标准

高考作文阅卷流程和判分标准作文阅卷流程流程一:看篇幅首先,一份作文拿到手,作为阅卷老师,会先大致看一下文章篇幅,如果篇幅首先就不达标,那么毫无疑问,你的作文分数不会高,因为老师会觉得你根本没话讲,说不出来。
流程二:看标题其次看的是标题,如果是规定好的题目,这个环节就省了,如果是自拟题目,而你的文章标题起得新颖别致又有内涵,那么现在你的作文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类文。
流程三:看点题接下来,老师的眼睛就会在第一段里找,找什么呢?找你有没有点题!看开头是否简短吸引人,如果开头写了半天,没有点题,完了,你就掉到二类文了,这时,老师还不会认为你跑题了。
他还会接着看。
当然,如果你开头点题做得好,而且还有些小吸引人的部分,ok,你还在一类文里。
流程四:看结尾再下来,老师会继续往下看吗?no,这时,老师会把目光快速定位到文章结尾,最后一段你再次点题、总结、升华并且独立成段,好,如果开头结尾都不错,那么恭喜你,你的作文至少在二类文里了。
如果你结尾拉拉杂杂写了一堆,抒情不到点上,只是为了堆字数,而你开头又没点题,那么可以肯定,老师的阅卷已经进入十秒倒计时了。
可能会是三类文甚至是四类文。
流程五:看分段最后,看了开头和结尾,现在开始看正文了吗?no,还不是。
这时老师会把整个卷子大致看一眼,看看你的分段情况,如果你分段清晰,错落有致,那你又为自己增加了一些分数。
如果你没有分段,就中间密密麻麻写了一大堆,老师的印象就会是:条理不太清晰,文章结构安排有问题。
流程六:看正文一般判卷到这时候,作文好或不好,老师心里的预判分数都出来了,再下来开始看你的正文。
如果是记叙文,你描写生动细腻,抓住了人物特点,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果是议论文,你逻辑清晰,有意识地运用了各种论证方法,那么,你的作文就是一类文。
至于扣分多少,就看你的文章能否投老师所好了,这是有主观因素的,但差别不会太大。
记住一条规律:越是高分作文,老师看的时间越长。
阅卷评分的标准标准1:标题能一眼看出与主题的关联作文如果是自拟标题,那么拟题的第一原则是切题,即切合主题或话题,其次才是简练、有新意和有文采。
高考作文阅卷细则

高考作文阅卷细则一、总体要求高考作文阅卷细则是指对高考作文进行评分和考核的规则和标准。
作文阅卷应严格按照细则进行,做到公正、客观、科学。
以下是高考作文阅卷细则的详细内容。
二、评分指标1. 文章结构(20分)文章应具有合理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
引言要引出主题,主体部分要深入论述,结论要简明扼要地总结全文。
2. 语言表达(30分)语言应准确、得体、流畅。
应避免语法错误、不当用词和不通顺的句子。
使用恰当的词汇、语法结构和句式,使语言行文流畅、连贯。
3. 内容切题(20分)文章的内容要紧扣所给题目,清晰明了,不偏离主题。
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理由和论据予以支持。
要提供足够的细节和例子来支持观点。
4. 逻辑思维(20分)文章要有逻辑性,思路清晰,论证有力。
段落要有明确的主题句,并展开论述。
各个段落之间应有适当的过渡词,使文章连贯。
5. 文章结论(10分)结论要准确、明确。
要对主题进行准确的总结,给出合理的建议或展望。
三、扣分细则1. 严重偏离主题的,直接扣20分。
2. 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明显错误的,每次扣2-4分。
3. 语言表达不准确或不通顺的,每次扣1-3分。
4. 拼写错误严重的,每个错误扣1-2分。
5. 字数不符合要求,过多或过少的,每个多或少扣0.5-1分。
6. 抄袭或剽窃他人作品的,直接扣零分。
7. 严重违反考场规则的,直接扣零分。
四、总分计算根据评分指标和扣分细则,计算出每篇作文的总分。
具体评分分数与等级将根据各省份、各学校的具体规定而略有差异。
五、评分原则1. 公正、客观、科学是作文阅卷的基本原则。
2. 考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时,要坚持真实性和客观性。
3. 创新和独特性是评分的加分项,但也需要根据作文的整体逻辑和主题进行评判。
六、补卷与复议对于评分不满意的考生,可向主考院校申请补卷或复议。
补卷和复议的结果将成为最终的评分依据。
七、作文评分的导向作文阅卷细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衡量考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逻辑。
高考作文:高考阅卷老师作文评分标准

高考作文:高考阅卷老师作文评分标准
高考作文:高考阅卷老师作文评分标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类卷(63分-70分)总体标准:能准确理解材料,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二类卷(52-62分)理解材料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三类卷(39分-51分)尚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四类卷(21分-38分)偏离材料,角度或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五类卷(0-20分)(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其中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0分我们猜您可能喜欢以下文章:高考作文:高考阅卷老师作文评分标准2012高考前一天的衣食住行准备2012高考膳食:可给女考生阶段性补铁2012高考膳食:健康饮食新主张2012高考膳食:建议少喝咖啡2012高考膳食:早餐的重要性2012高考膳食:盲目补脑当心副作用2012高考膳食:考前饮食的禁忌2012高考膳食:科学的一日三餐搭配2012高考膳食:遵循营养专家提出的八大原则。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基础等级基础成绩分为内容和表达两项。
基础级的评分侧重于意义、内容、语言和风格,进行综合衡量。
内容项(20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
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表达项(20分)重在作文的结构、语言、风格、音量,但也要综合考虑。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虑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给分。
这本书卖疯了,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二)发展等级(20分)基础等级应与发展等级相匹配,发展等级不得跨越基础等级的分数等级。
1.原则上按照内容或表达的先后顺序给出发展等级。
比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一般可以在二等给开发等级。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到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
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⑾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精巧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高考作文评分说明:1、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 为重点。
2、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的依据

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的依据
高考作文的阅卷评分是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进行的。
一般而言,评分依据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和观点:评价作文的内容是否充实,观点是否明确、独特、有深度和广度。
作
文题目要求的主题是否得以体现,并且有一个清晰的逻辑结构。
2. 表达和语言:评价作文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准确、得体。
考察学生对词汇、句法、修辞手法等的运用是否得当,以及语言流畅度和表达能力。
3. 结构和组织:评价作文的结构是否合理,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是否协调一致、连贯有序。
是否有合适的过渡词语和段落分明的组织结构。
4. 文字规范和用词准确:评价作文的文字表达是否规范,包括标点符号、书写规范、
拼写和用词准确性。
5. 创意和思考深度:评价作文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以及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以上是一般的评分依据,具体的评分标准可能因不同地区和学校的要求而略有差异。
在评分过程中,评卷老师会根据评分标准对相应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判,综合考虑
作文的整体质量,给予相应的分数。
作文:阅卷老师评分的8个标准

▼阅卷老师评分的8个标准请记住,你的目的是要打动老师,而不能只是为了完成作文,是为了得到一个高分作文。
如果老师看出你的敷衍,肯定不是高分。
如果老师看出了你的积极面对的态度,看出你享受文字的感觉,那么,你一定会在众多的语文试卷中取得高分。
具体来说,老师会看以下八个标准:标准1:看有没有跑题主要是看题目、看第一段,看最后一段,有没有点题,也就是要写的作文的关键词有没有反复出现。
记住,一定要反复出现至少三次,才不是跑题。
标准2:看标题标题能一眼要让人看出与主题的关联。
作文如果是自拟标题、半命题标题,那么拟题的第一原则是切题,即切合主题或话题,其次才是简练、有新意和有文采。
如果是命题作文,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记住,题目的几个字,要拿出迄今为止最好的书法作品来!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标准3:看文章的首段和尾段一是看是否点题,二是看是否首尾呼应,三是看有没有文采。
点题形式多样,既可以点出完整的主题(或话题、标题),也可以点出主题的关键词,还可以把主题稍作改动但保留其关键词。
如果首段较长,那么点题的最佳位置在该段最后一句。
因为首句点题有时会让人觉得肤浅,段中点题又不易让老师看到,而末句,既有前面的铺垫,又易引人注意,所以是点题的最佳位置。
(这个很重要哦)有些记叙文的开头可以不点题,但结尾一定要点。
如作文《一道风景线》的首段才一句话:“母亲下岗了。
”它并没有点题,但末段点题了:人们常说,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一道最美的风景线,那不是别的,就是母爱!当然,点题不仅在文章首尾出现,也应在文章中间出现至少1-3次,这样可以使文章一直处于紧扣主题的状态。
标准4:看段落文章最好分成7-8段,多了,少了,都不好。
首段和末段可短些,两三行即可,中间每段可长些,七八行较好。
老师很不喜欢首尾各一小段、中间一大段的“孕妇肚”式分段,也不大喜欢两三行就作一段的“满天星”式分段。
首段短才能迅速入题,末段短才能突出主旨;中间七八行作一段,是因为这样长的段落能较完整地叙述事情的一个片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载《语文学习》2011.5一、优秀作文的基本特质不同省市阅卷负责人对优秀作文基本特质的看法在语言表述上有差别,但本质的看法在语言表述上有差别,但本质上有很大的趋同性。
上海市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兼作文组大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周宏教授认为:上海市高考作文已经确立了“开放、灵活、包容、多元”的评价原则,把“思想、真实、朴实、创新、规范”作为高考优秀作文标准。
所谓有思想,就是写作文要展现自己对某一问题或对象的思考,通过议论性文体提出并证明观点,或通过记叙性文体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所谓写真我,就是高考作文要抒写真实情感,作文中的真我,不能肤浅、庸俗、偏激。
这要求考生不断提升自我,创造新的自我。
所谓尚朴实,就是“寄至味于平淡”,朴实不是语言的平淡无味,更不是不加锤炼的罗唆之言,它至少应该朗朗上口,简洁明了,耐人咀嚼。
当然,也肯定其他健康的文风,包括华而实的文风。
所谓守规范,就是高考作文虽然不限文体,但绝不等于不要文体。
考生可以任选自己所擅长的文体行文。
但在选定文体之后,行文就必须符合这种文体的规范要求,同时要注意使用现代汉语的规范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
所谓求创新,是指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在形式上或思想上追求与众不同,但是,如果仅有新颖的观点而缺乏充分的论述,仍然不能获得高分。
江苏省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认为:优秀作文应具有以下三大特质:首先是能体现写作基本功,即文字不止于通顺,还要流畅;结构不止于完整,还要富于变化;书写不止于干净整洁,还要优美。
其次,选材要有个性,要新颖。
高考作文是给定主旨的写作,不是自由创作,在主题相对接近的情况下,如果材料让人耳目一新,就可能赢得阅卷者的青睐。
以“怀想天空”为例,当大部分同学停留在历史的天空下,与屈原、司马迁、项羽、韩信纠结时,有一篇作文写的是6月5日,作者和父亲在初夏的天空下割麦子的经历。
一般来说,有孩子参加高考的家庭到了5月就进入临战状态,考生成为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极少有家长在考试前还让孩子到地里干活。
这位考生的选材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有极强的个性色彩。
他在考场上“怀想”前天在天空下收麦的经历,担心父亲一人在地里劳碌,考试结束,他仍将回到曝晒的阳光下,帮助父亲继续收麦。
第三,必须有亮点。
既可以指语言技巧,也可以指选材立意。
通篇出色当然好,一两句话的精彩也能见出作者的出众之处。
就好比太阳有太阳的明丽、月亮和星星也有其独特的光辉,如果没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耀眼,至少要露出一点萤火虫的小尾巴。
如前面提及的“怀想天空”的作文,考生写道:走进考场,顿觉清凉。
这是因为他是从麦地走进考场,而大部分考生走进考场的情绪可能是紧张甚至烦躁,因为他们是从空调房走过来的。
这里的“清凉”二字就是一个小的亮点。
文章写到最后,作者说:“等我考完了,还要在烈日下再晒两个小时,怀想一下与父亲在如火骄阳下割麦的情景……”这,就是一大“亮点”。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胡勤认为: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是思想内容、组织结构、语言表达三方面完美地结合。
思想犹如灵魂,结构有似骨架,语言好比血肉。
而不同类型的文章其基本特质是不一样的,实用类和文学类的作文评价的标准不同。
现在的高考作文流行的是散文,评价优秀的散文,角度不同,标准也不一样。
如果从阅卷者的感受来说,有一种好散文,能够很流畅地从开始读到结尾,文气和读者阅读时的情绪感受非常吻合,文章的起伏带动读者的内心跌宕起伏,或者展开想象的空间,或者把读者带入深度思考。
读完文章,作者浮现在眼前,有血有肉,有生命的律动,才华横溢。
这样的文章不失为考场佳作。
二、关于审题立意无论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存在审题立意的难度。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审题失误,全盘皆输。
关于审题立意,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苏盛葵说:离题、偏题写作,即便再深刻、再丰富,再有文采,再创新,那也是南辕北辙。
切题是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
近年对切题有新倡导及新要求,从2009年开始,高考作文题题干中特别提出要“选准角度”。
我们认为,材料选择的角度可为四个层级,其中“中心角度”、“重要角度”为“符合题意”;“沾边角度”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次要角度”的判断和给分由评卷现场掌握。
何永康以近几年江苏卷为例,对审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命题作文照样存在审题的难度,无论新词汇还是耳熟能详的词语,都要认真思量。
譬如“好奇心”这个词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学生对意义不确定的词汇难以把握,审题难度就上去了。
当年的大量考场作文写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生了好奇心,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实际上,不是有了好奇心就能造就一切,“好奇心”是个浅层次的概念,它只是一个出发点,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也可能是划亮了一根火柴,只照亮了一小片地方很快就熄灭了。
有的“好奇心”甚至有“看客”之嫌。
因此审题时要全方位考量,准确立意,下笔时才能言之成理。
再譬如“品味时尚”,何谓“时尚”,一定要有个定位。
“时尚”必须具有这些要素:审美的、富有创意的、短暂的。
不一定是新旧之争,因为穿布鞋有时也是一种时尚。
部分教师认为这个考题对乡村考生不够公平,实际是对“时尚”的误解。
对流行词汇,审题一定要慎重,不能浅尝辄止。
如看到“绿色生活”这个题目,考生立即想到的是环保问题,这就可能大而无当,要对“绿色生活”的本质仔细分析,能用明确的词语替换才能保证立意的正确深刻。
“绿色生活”的特点应该是“顺乎自然”。
审题见出思维品质的高下,不跑题不离题是基本,写得深刻独到就能将优秀考生从普通人群中分离出来了。
这是选拔性考试必须具备的功能。
周宏认为:一线教师在评判学生作文时可能存在标准苛严的问题。
有一则材料说,冬天来临了,大雁飞向南方过冬,而狗熊无法迁徙,只能留在冰天雪地里度过寒冷的冬天。
要求学生针对这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每个人总有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上帝将一切都安排得恰到好处。
狗熊到了冬天便会挪动它那充满厚实脂肪的身体,靠自己的身体特点抵御寒冷;大雁扑腾着有力的翅膀飞向温暖的南方。
试想,如果一定要没有翅膀的狗熊飞到南方,纤瘦的大雁留在北国,这该是多么荒唐可笑的事情!不同的物种,生存方式不同。
根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符合自己实际,适合自己生存的模式,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教师在这里批阅:从这个角度立意并不好。
要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来思考立意。
)不适当的选择会耽误甚至毁灭自身……大雁无法理解狗熊的“懒惰”,狗熊也无法认同大雁的“长途劳顿”。
但是他们都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战胜了寒冷的冬天,这便是胜利。
也许对于你的生活方式,他人难以理解,无法认同;但只要无损于他人却有益于个人,那无疑是对于你自己的上佳选择。
别人的方式也许令你羡慕,但那不一定适合你,选择的时候我们要理智……面对不同的声音,务必有一个冷静的头脑才能安全快乐地度过你“人生的冬季”。
这篇书写美观、语言流畅的文章,教师判分为48分。
48分是三类卷中中等偏上的成绩。
满分为70分的作文,一类卷可以打到63-70分,二类卷52-62分,三类卷39-51分。
据推测,在模拟测试中,教师打低分的原因是爱护考生,但周宏指出,准确判分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己的真实写作水平。
没有确切理由的严苛会损害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这篇作文应放入二类卷上里。
推测教师对这则材料主旨的把握,可能是赞美大雁自强不息的精神,大雁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耐,战胜自然;而狗熊则是一味适应自然,缺乏进取精神。
--这样的立意,一般学生能想到。
但像上面这位学生的立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并无失误,而且可能是学生的独辟蹊径,完全是基于原材料的正确阐释,教师应予认可并加以鼓励。
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创新性人才。
胡勤认为:一些规则对作文的立意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关系型话题,思辨性强,要求辩证思考事理关系的两个方面,不能顾此失彼,抓住了其中的一个关键词却忘记了另一个,或者肯定了一个关键词而否定了另一个,导致片面绝对。
比如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立意和选材范围都非常明确,必须围绕“出人意料”,还要揭示其“合乎情理”的本质。
文章必须扣住话题的两个方面。
三、关于真实不少人以为真实就是完全不加选择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严格的自然科学意义上讲,不加任何修饰和选择地展现自我的确是“真实”,但考场作文如果展现的是个性的褊狭、性情的冷漠、品德的自私等负面的“真实”,阅卷者肯定是难以接受的。
有人可能会认为,充满朝气的个性、与人为善的品格等等,并非人性的全部真实,甚至可能是“伪”,因而提倡完全暴露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
其实,考试作文不仅在检测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检测考生的思想深度、价值观念和情感世界,因此,显示在作文里的“真实”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感。
周宏认为:写真话的作文都会得高分吗?不会。
触犯底线,危害到民族国家根本利益的无原则的真,很难及格;片面绝对、低级庸俗的真,不会给高分。
因为真还有高下之分。
求真、写真要有品位。
片面绝对、低级庸俗的真,不会给高分。
作为受过多年教育的高中生,更要重视精神追求。
他既具有理性,又从不丢失梦想;他现实却不庸俗,独立却不偏激;他在表露自己的情感时,不会忘记问一下:“我的抒情合情合理吗?有事实依据吗?”在阐发自我观点时,总是要想想:“我的观点有理有据吗?别人会怎么反驳我?”也就是说,在抒发真情时会带着理性的判断,在展现自得之见时会有着辩证的思考。
当然,这就要求学生努力挣脱比较平庸的“本我”,表现既真实又有品位的“超我”。
苏盛葵认为: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作文最重要的是追求本真。
一是本真的思想。
写作最原初的动机就是表达个人的思考。
写自己而不是去写别人是作文的天然法则。
学生对政事的理解与认识,对人生的见识与参悟,对世道的感受与领略,是有限的,甚至是肤浅的,作文只能是表达学生的思考与认识,可能显得感性、生涩、率真、生活化。
从这点来看,作文评分标准中的“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提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见解新颖”是中学生很难做到的。
二是本真的情感。
文章最珍贵的是真情,不要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假情、矫情何以泛滥?我们务要反思的是,当我们的孩子被逼着继而习惯于说假话、空话、套话的时候,我们失去的难道只是真情实感的好作文么?三是本真的表达。
考场作文不是作家的作品,学生的行文表达是有特定的表征的。
我们年年在高考阅卷场,看到的大批大批的作文是材料模式化,结构三段论,人物论据清一色是屈原、嵇康、李白、陶渊明,特别偏爱雕章琢句,全是排偶句,句子整齐得不得了,还用着大量的生造词,玄妙空蒙,晦涩难懂,这哪是高中生的作文?议论文的话题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有些话题考生未必有兴趣,勉强为文,很难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一来,写作变成了为说理而说理,远离真实,因而催生了大量“套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