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绪论
半导体集成电路第2章

oxide silicon substrate silicon substrate
oxide
2014-5-15
去胶
field oxide
oxide silicon substrate silicon substrate
定义:为获得器件的结构必须把光刻胶的图
形转移到光刻胶下面的各层材料上面去。 目的:刻蚀的主要内容就是把经曝光、显影 后光刻胶微图形中下层材料的裸露部分去掉, 即在下层材料上重现与光刻胶相同的图形。
虽然,光刻和刻蚀是两个不同的加工工艺,但因为这两个 工艺只有连续进行,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图形转移。在工 艺线上,这两个工艺是放在同一工序,因此,有时也将这两 个工艺步骤统称为光刻。
湿法刻蚀:利用液态化学试剂或溶液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刻蚀 的方法。优点是选择性好、重复性好、生产效率高、设备简 单、成本低。缺点是钻蚀严重、对图形的控制性较差。 干法刻蚀:主要指利用低压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中的离子或 游离基(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原子及各种原子基团等 )与材料 发生化学反应或通过轰击等物理作用而达到刻蚀的目的。
几种常见的光刻方法
接触式光刻:分辨率较高,但是容易造成掩膜
版和光刻胶膜的损伤。
接近式曝光:在硅片和掩膜版之间有一个很小
的间隙(10~25m),可以大大减小掩膜版的损 伤,分辨率较低
投影式曝光:利用透镜或反射镜将掩膜版上的
图形投影到衬底上的曝光方法,目前用的最多 的曝光方式
刻蚀
刻蚀是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有选择的从硅 片表面除去不需要的材料的过程
制成的硅锭要按电阻率和晶格完整度进行分 类,然后将尾部切除,再进行机械修整。 在硅锭上需要打磨出一条或多条平边,以指 示晶体方向和掺杂类型。 磨平后,用化学洗剂去除机械研磨造成的损 伤,再进行切割。 切割后,再用一系列步骤去除残留的机械损 伤,再用化学机械抛光等办法对晶圆进行抛 光。
集成电路设计-引言分解

更为迫切的要求 在为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医疗保健技术领域内,也愈
来愈多地使用了各种医用电子设备和集成电路产品。 娱乐消费类产品。
产业格局与产业结构
集成电路的生命力在于它可以大批量、低 成本和高可靠地生产出来。
50年代 晶体管得到大发展(材料由GeSi)
1952年 英国科学家杜默(J.W.Dummer)首次提出了集成电路 (Integrated Circuit——IC)思想。
——“随着晶体管的出现和对半导体的全面研究,现在似乎可以想象,未 来电子设备是一种没有连接线的固体组件.”
1958年 发明第一块简单IC 美国TI公司 Jack S.Kilby 基尔比
每片含100至 5,0O0个等效门或含有1,000至 100,000个元件的集成电路称为大规模集成电 路(LSI);
每片有5,O00个门或100,000个元件以上的集 成电路则称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如按集成度高低分类,则半导体IC可分为:
IC按集成度的分类
分类
SSI MSI LSI VLSI ULSI GSI
集成电路芯片价格:101 ~ 102美元 生产线的投资: 109美元 (8”、0.25微米) 要想赢利:年产量~108
集成电路芯片是整机高附加值的倍增器, 但不是最终产品,如果不能在整机和系统 中应用,那它就没有价值和高附加值
决定集成电路产业的建设必须首先考虑整 机和系统应用的发展,即市场的需求
❖ 薄膜电路
——主要用以制作电阻器和电容器。可通过激光修条精确调整 阻值,性能和温度特性优良。主要工艺涂敷、淀积、光刻、腐 蚀等。所需设备复杂,费用较高。典型膜厚1000500Å。
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PPT课件

Intel公司微处理 器—Pentium® 4
25
2 集成电路发展
Intel公司微处理 器—Pentium® 6
26
2 集成电路发展 Intel Pentium 4微处理器
27
2 集成电路发展 Intel XeonTM微处理器
28
2 集成电路发展 Intel Itanium微处理器
29
2 集成电路发展
集成电路发展里程碑
30
2 集成电路发展
集成电路发展里程碑
31
2 集成电路发展
晶体管数目
2003年一年内制造出的晶 体管数目达到1018个,相 当于地球上所有蚂蚁数量 的100倍
32
2 集成电路发展
芯片制造水平
2003年制造的芯片尺寸控制 精度已经达到头发丝直径的1 万分之一,相当于驾驶一辆 汽车直行400英里,偏离误差 不到1英寸!
33
2 集成电路发展
晶体管的工作速度
1个晶体管每秒钟的开关 速度已超过1.5万亿次。 如果你要用手开关电灯 达到这样多的次数,需 要2万5千年的时间!
34
2 集成电路发展
半导体业的发展速度
1978年巴黎飞到纽约的 机票价格为900美元,需 要飞7个小时。如果航空 业的发展速度和半导体业
1960年,Kang和Atalla研制出第一个利用硅半导体材料制成的MOSFET
1962年出现了由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组成的MOS 集成电路
早期MOS技术中,铝栅P沟MOS管是最主要的技术,60年代后期,多晶 硅取代铝成为MOS晶体管的栅材料
1970’s解决了MOS器件稳定性及工艺复杂性之后,MOS数字集成电路 开始成功应用
一个有关集成电路发展趋势的著名 预言,该预言直至今日依然准确。
第1章集成电路设计导论

1、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概述 2、集成电路设计步骤及方法
1
集成电路设计步骤
➢ “自底向上”(Bottom-up)
“自底向上”的设计路线,即自工艺开始,先进行单元设 计,在精心设计好各单元后逐步向上进行功能块、子系统 设计直至最终完成整个系统设计。在模拟IC和较简单的数 字IC设计中,大多仍采用“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 。
5
半定制方法
半定制的设计方法分为: 门阵列(GA:Gate Array)法; 门海(GS:Sea of Gates)法; 标准单元(SC: Standard Cell)法; 积木块(BB:Building Block Layout);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设计法。
标准单元法也存在不足:பைடு நூலகம்
(1) 原始投资大:单元库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当工艺变化时, 单元的修改工作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因而如何建立一个在比较长的时 间内能适应技术发展的单元库是一个突出问题。 (2) 成本较高:由于掩膜版需要全部定制,芯片的加工也要经过全过程,因 而成本较高。只有芯片产量达到某一定额(几万至十几万),其成本才可接受。
不满足 后仿真
满足
VLS流I数片、字封I装C、的测设试 计流图
功能要求
系统建模 (Matlab等)
不满足 电路仿真
满足 手工设计
版图 不满足
后仿真 满足
模流拟片、IC封的装、设测计试 流图
3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 全定制方法(Full-Custom Design Approach) ➢ 半定制方法(Semi-Custom Design Approach)
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课件3.2MOS器件瞬态和无源器件

材料
方块电阻(Ω/□)
n+、 p+扩散层
50~150
n+、 p+扩散层 (有硅化物 )
3~5
N阱
1000 ~1500
多晶硅
150~200
多晶硅(有硅化物 )
4~5
金属铝
0.05~0.1
40
减小互连线寄生电阻
41
Wire Spacing Comparisons
Intel P856.5 Al, 0.25m
- 0.10
M6
M4
- 0.50
M5
M3
- 0.50
M4
- 0.50
M3
M2
- 0.70
M2
M1
- 0.97
M1
From MPR, 2000
42
互连线
寄生电容 寄生电阻 寄生电感 互连线引起的可靠性问题 互连线的RC延迟
43
连线的寄生电感
VL
(t)
L
diL dt
44
寄生电感的典型值
2 MOS晶体管的寄生电容
源、漏区pn结电容
CSB ASC jA PSC jP nC jc CDB ADC jA PDC jP nC jc
C jA
C
j
0
1
V Vbi
1 2
C jP
C
jp
0
1
V Vbi
1 3
14
栅-源、栅-漏覆盖电容
LD
CG'S n+
CG' D n+
CGS ' CGD ' WLDCox CGS ' WCGS0 , CGD ' WCGD0
半导体物理-绪论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 理学家 安德烈·980-2000年的全球国民生产总值(WGP)及电子、汽车、半导体和钢铁工业的销售量,并外插此曲线到2010年止
太阳能电池、LED, 半导体制冷、IC设
计
从上图中可以得知: 电子工业和半导体工业已经超过传统的钢铁工业、汽车工业,成为
21世纪的高附加值、高科技的产业。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依赖于半导体 工业的快速提高,而在半导体工业中其核心是集成电路(电集成、光集 成、光电集成),集成电路在性能、集成度、速度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是 以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微电子工艺的发展为基础的。
半导体物理-绪论
课程介绍
联想???
定 位
半导体物理
近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 (2007年) 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
巨磁电阻效应,是指磁性材料的电阻率在有外磁场作用时 较之无外磁场作用时存在巨大变化的现象。根据这一效应 开发的小型大容量计算机硬盘已得到广泛应用。
高锟、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 (2009年)
“研究二维材料石墨烯的开创性实验”而共享。2004年制 成的石墨烯已迅速成为物理学和材料学的热门话题,现在 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仅有一个原子厚。在改良后,石墨 烯致力于塑造低功率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相比之下,铜 线和半导体都会产生电脑芯片75%的能量消耗,人们确定 了石墨烯拥有取代硅留名史册的本事。
《科学》:2009年十大科学突破 石墨烯微观结构: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
《半导体集成电路》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 ?第一部分 考试试题第 0 章 绪论1.什么叫半导体集成电路?2.按照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来分,分为哪些类型,请同时写出它们对应的英文缩写?3.按照器件类型分,半导体集成电路分为哪几类?4.按电路功能或信号类型分,半导体集成电路分为哪几类5.什么是特征尺寸?它对集成电路工艺有何影响6.名词解释:集成度、wafer size 、die size 、摩尔定律?第 1 章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1.四层三结的结构的双极型晶体管中隐埋层的作用?2.在制作晶体管的时候,衬底材料电阻率的选取对器件有何影响?。
3.简单叙述一下 pn 结隔离的 NPN 晶体管的光刻步骤?4.简述硅栅p 阱 CMOS 的光刻步骤?5.以 p 阱 CMOS 工艺为基础的BiCMOS 的有哪些不足?6.以 N 阱 CMOS 工艺为基础的BiCMOS 的有哪些优缺点?并请提出改进方法。
7. 请画出 NPN 晶体管的版图,并且标注各层掺杂区域类型。
8.请画出 C MOS 反相器的版图,并标注各层掺杂类型和输入输出端子。
第 2 章 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及其寄生效应1.简述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在其各工作区能否忽略?。
2. 什么是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3. 什么是 MOS 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4. 什么是 MOS 晶体管的闩锁效应,其对晶体管有什么影响?5. 消除“Latch-up ”效应的方法?6.如何解决 MOS 器件的场区寄生 MOSFET 效应?7. 如何解决 MOS 器件中的寄生双极晶体管效应?第 3 章 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元件1.双极性集成电路中最常用的电阻器和 MOS 集成电路中常用的电阻都有哪些?2.集成电路中常用的电容有哪些。
3. 为什么基区薄层电阻需要修正。
4. 为什么新的工艺中要用铜布线取代铝布线。
5. 运用基区扩散电阻,设计一个方块电阻 200 欧,阻值为 1K 的电阻,已知耗散功率为 20W /c ㎡,该电阻上的压降为 5V,设计此电阻。
半导体制造工艺培训课程(56页)

13
1.2 基本半导体元器件结构
图1-10 MOS场效应晶体管电容结构
14
1.2 基本半导体元器件结构
1.2.2 有源器件结构 有源器件,如二极管和晶体管与无源元件在电子控制方式上
有很大差别,可以用于控制电流方向,放大小的信号,构成复杂的 电路。这些器件与电源相连时需要确定电极(+或-)。工作时利用 了电子和空穴的流动。 1.二极管的结构
4. CMOS结构
图1-15 CMOS反相器电路的电路图、顶视图和剖面图
19
1.3 半导体器件工艺的发展历史
图1-16 生长型晶体管生长示意图
20
1.3 半导体器件工艺的发展历史
图1-17 合金结结型晶体管示意图
21
1.3 半导体器件工艺的发展历史
图1-18 台面型结型晶体管示意图
22
1.3 半导体器件工艺的发展历史
50
1.8 芯片制造的生产环境
1.8.1 净化间沾污类型 净化间沾污类型可以分为5大类:颗粒、金属杂质、有机物沾污、
自然氧化层和静电释放。 1.颗粒
图1-30 颗粒引起的缺陷
51
1.8 芯片制造的生产环境
2.金属杂质 3.有机物沾污 4.自然氧化层 5.静电释放 1.8.2 污染源与控制
应严格控制硅片加工生产厂房里的各种沾污,以减小对芯片的 危害。作为硅片生产厂房的净化间其主要污染源有这几种:空气、 人、厂房、水、工艺用化学品、工艺气体和生产设备。 1.空气
30
1.4 集成电路制造阶段
表1-2 1μm以下产业的技术节点列表
(2)提高芯片的可靠性 芯片的可靠性主要指芯片寿命。 (3)降低芯片的成本 半导体芯片的价格一直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