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攻略专题-韦达定理应用探讨

合集下载

例谈韦达定理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例谈韦达定理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例谈韦达定理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数 学 与 统 计 学 学 院 (430079) 王 蓬 苁 胡 典 顺
1.问题的提出 韦达定理(Vietatheorem) 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学习的一个重要定理,贯穿整个中学阶段的数学学 习.九年级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方程,而判定方程 是 否 有 根 是 根 据 根 的 判 别 式 来 断 定 的 ,运用根的判 别 式 判 定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有 根 的 情 况 下 ,通 过 韦 达 定 理就可以说明根与系数蕴含的是一种什么关系. 《义 务 教 育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2 0 1 1 年 )》 明确指 出,要 通 过 具 体 实 例 ,了 解 定 理 的 意 义 . 明 确 定 理 的 意义不仅意味着明确定理在整个数学学习中的地位 和 作 用 ,而 且 要 明 白 该 定 理 在 实 际 解 题 中 的 基 本 运 用 . 只 有 对 定 理 有 了 更 清 晰 准 确 的 认 识 ,对其应用有
L a . ( - 6 ) = c2 + 4 c + 2 0 ,
理后得到以a , - 6 为两个根的关于%的方程x2
+ (c2 + 4 c + 20) = 0.
韦达定理在中学数学中独特的存在使得对于这 部分内容的教学也尤为重要. 初中阶段的教师让学 生 掌 握 韦 达 定 理 的 基 本 运 用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还要将 其往更广的地方拓展,扩大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体会
2018年第4 期
中学数学研究
43
到 数 学 知 识 存 在 着 千 丝 万 缕 的 联 系 ,数 学 学 科 本 身
了 更 广 泛 的 理 解 ,才 能 深 刻 的 体 会 到 它 在 整 个 数 学 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 庞大的知识体系.初中时期对于韦达定理的基本研 究虽然在高中阶段并没有继续进行下去,但是在高 中的解题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相关知识,运用韦达 定理解出某些数值或变量有时会成为解题的关键所 在 . 因 此 ,韦达定理在初中阶段掌握的熟练程度在很 大意义上影响着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

专题4:韦达定理应用探讨

专题4:韦达定理应用探讨

初中学习资料整理总结专题4:韦达定理应用探讨、不解方程求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已知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直接根据韦达定理求得两根和与两根积。

典型例题:例1 : (2012湖北武汉3分)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 X 2 — 3x + 2 = 0的两根,则X 1 + X 2的值是【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X 1 + X 2= 3。

故选C o例2: ( 2001湖北武汉3分)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 4x + 3 = 0的两个根,则X 1 X 2的值【答案】【答案】C 。

【考点】 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 A4B.3.C. — 4.D. — 3.【考点】 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c 3吠2 = - =一=3。

故选 B 。

a 1例3: (2012山东烟台3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两实数根和为-4的是【】【答案】2 2 2X +2x — 4=0 B . X — 4x+4=0 C . x +4x+10=02D . x +4x —【考点】 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要使方程的两实数根和为- 4,必须方程根的判别式△2b=b — 4ac >0且X 1+x 2= —— =—4。

据此逐一作出判断:ax 2+2x - 4=0:x 2 — 4x+4=0 : 2b △ =b — 4ac=20>0, X 1 +X 2= ------ = — 2,所以本选项不合题意;a2 b△ =b — 4ac=0, X 1+x 2= - — =4,所以本选项不合题意; a2x +4x+10=0 : 2△ =b 2— 4ac=— 28V 0,方程无实数根,所以本选项不合题2 x +4x — 5=0: b 2 — 4ac=36> 0, , X 1+x 2= — b = — 4,所以本选项符号题意。

专题12 韦达定理及其应用(解析版)

专题12 韦达定理及其应用(解析版)

专题12 韦达定理及其应用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如果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a b x x -=+21,acx x =21。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2.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主要有如下方面: (1)验根;(2)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 (3)求某些代数式的值; (4)求作一个新方程。

【例题1】(2020•泸州)已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4x ﹣7=0的两个实数根,则x 12+4x 1x 2+x 22的值是 . 【答案】2【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 【解析】根据题意得则x 1+x 2=4,x 1x 2=﹣7 所以,x 12+4x 1x 2+x 22=(x 1+x 2)2+2x 1x 2=16﹣14=2【对点练习】(2019湖北仙桃)若方程x 2﹣2x ﹣4=0的两个实数根为α,β,则α2+β2的值为( ) A .12 B .10 C .4 D .﹣4【答案】A【解析】∵方程x 2﹣2x ﹣4=0的两个实数根为α,β,∴α+β=2,αβ=﹣4,∴α2+β2=(α+β)2﹣2αβ=4+8=12【例题2】(2020•江西)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kx﹣2=0的一个根为x=1,则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另一个根为.【答案】-2【分析】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方程的两根之积为﹣2,结合方程的一个根为1,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此题得解.【解析】∵a=1,b=﹣k,c=﹣2,=−2.∴x1•x2=ca∵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kx﹣2=0的一个根为x=1,∴另一个根为﹣2÷1=﹣2.【对点练习】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是-1/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b的值。

【答案】x1=3 b=-5【解析】设方程的另一根为x1,则由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得:解得:【点拨】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中,若已知它的一个根,往往由韦达定理可求另一根,并确定字母系数的值。

浅谈韦达定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浅谈韦达定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浅谈韦达定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摘要】韦达定理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在解方程、证明、几何、概率以及数学竞赛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韦达定理,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解题的效率。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深入理解韦达定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韦达定理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定理。

通过对韦达定理的综合应用和进一步拓展,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宽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解题的能力。

了解和掌握韦达定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实际意义,对我们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韦达定理、高中数学学习、方程、证明、几何、概率、数学竞赛、实际意义、综合应用、进一步拓展。

1. 引言1.1 韦达定理的定义韦达定理,又称韦达方程或韦达公式,是解代数方程组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由法国数学家韦达在16世纪提出,是一种利用多项式系数的关系,将代数方程组的解和系数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的方法。

韦达定理的基本形式可以表示为:如果有一个n次多项式f(x)=a_nx^n +a_{n-1}x^{n-1} + \ldots + a_1x + a_0,其中a_n \neq 0,那么f(x)的所有复根x_1, x_2, \ldots, x_n满足以下关系式:\begin{aligned}x_1 + x_2 + \ldots + x_n & = -\frac{a_{n-1}}{a_n} \\x_1x_2 + x_1x_3 + \ldots + x_{n-1}x_n & = \frac{a_{n-2}}{a_n} \\& \vdots \\x_1x_2\ldots x_{n-1} + x_1x_2\ldots x_{n-2}x_n + \ldots +x_2x_3\ldots x_n & = (-1)^n\frac{a_0}{a_n}\end{aligned}韦达定理的本质是利用多项式的系数与根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未知数的组合取值进行消元,从而求解未知数的值。

【考试技巧】中考解题方法与技巧:韦达定理及应用

【考试技巧】中考解题方法与技巧:韦达定理及应用

【考试技巧】中考解题方法与技巧:韦达定理及应用
韦达,1540年出生于法国的波亚图,早年学习法律,但他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常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数学。

韦达是第一个有意识地、系统地使用字母的人,他把符号系统引入代数学对数学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人类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代数学上的功绩,称他为“代数学之父”。

历史上流传着一个有关韦达的趣事:有一次,荷兰派到法国的一位使者告诉法国国王,比利时的数学家罗门提出了一个45次的方程向各国数学家挑战。

国王于是把这个问题交给韦达,韦达当即得出一正数解,回去后很快又得出了另外的22个正数解(他舍弃了另外的22个负数解)。

消息传开,数学界为之震惊。

同时,韦达也回敬了罗门一个问题,罗门一时不得其解,冥思苦想了好多天才把它解出来。

韦达研究了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在一元二次方程中就有一个根与系数之间关系的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在初中阶段,韦达定理主要应用于1、求代数式的值;2、求待定系数;3、构造方程;4、解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组;5、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根系关系的三大用处
(1)计算对称式的值
解:由题意,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说明: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值,要熟练掌握以下等式变形:
等等.韦达定理体现了整体思想.
(2)构造新方程
(3)定性判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k2 - 4×2×2≥0,k≥4或k≤-4。

初中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有什么应用

初中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有什么应用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有什么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提供了一种快速计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和与积的方法。

韦达定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 判定方程根的性质:韦达定理可以用来判定方程的根的性质。

通过计算根的和与积,我们可以得到关于根的一些信息。

例如,当根的和与根的积都为正数时,说明方程的两个根都是正数;当根的和为负数而根的积为正数时,说明方程的两个根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

这种信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方程的解的情况。

2. 求解方程的根:韦达定理可以用于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通过将方程的系数带入韦达定理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方程的根的和与积。

进一步求解根的具体数值,可以使用一些代数方法,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或求根公式。

韦达定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快速计算根的和与积的方法,从而更方便地解决一元二次方程。

3. 拟合数据:韦达定理可以用于数据的拟合。

通过找到满足给定数据点的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可以使用韦达定理计算方程的根的和与积。

根的和与积可以提供关于数据的整体趋势和特征的信息。

这种方法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中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佳拟合曲线并预测未知数据的值。

4. 解决实际问题:韦达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使用韦达定理来计算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最大高度和落地时间;在经济学中,韦达定理可以用来分析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在工程学中,韦达定理可以用于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从而设计合适的电路。

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提供了一种快速计算方程根的和与积的方法。

韦达定理在判定方程根的性质、求解方程的根、拟合数据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了解韦达定理及其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数学问题,同时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

浅谈韦达定理四种应用

浅谈韦达定理四种应用

浅谈韦达定理四种应用韦达定理说明了一元二次方程中根和系数之间的关系,由法国数学家弗朗索瓦·韦达于1615年在其著作《论方程的识别与订正》中提出。

韦达定理及其逆定理作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和中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以将其应用归纳为:(1)不解方程求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2)求对称代数式的值;(3)构造一元二次方程;(4)求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值;(5)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6)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

韦达最早发现代数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有这种关系,因此,人们把这个关系称为韦达定理。

韦达在16世纪就得出这个定理,证明这个定理要依靠代数基本定理,而代数基本定理却是在1799年才由高斯作出第一个实质性的论性。

韦达定理在求根的对称函数,讨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都凸显出独特的作用。

韦达定理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根的判别式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

根的判别式是判定方程是否有实根的充要条件,韦达定理说明了根与系数的关系。

无论方程有无实数根,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适合韦达定理。

判别式与韦达定理的结合,则更有效地说明与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和特征。

韦达定理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代数学的推进,它最早系统地引入代数符号,推进了方程论的发展,用字母代替未知数,指出了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韦达定理为数学中的一元方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一元方程的应用创造和开拓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利用韦达定理可以快速求出两方程根的关系,韦达定理应用广泛,在初等数学、解析几何、平面几何、方程论中均有体现。

韦达定理是开拓了广泛和无限的发展空间。

韦达定理最重要的作用是对代数学的推进,它最早系统地引入代数符号,推进了方程论的发展,用字母代替未知数,指出了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韦达定理为数学中的一元方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利用韦达定理可以快速求出两方程根的关系,韦达定理应用广泛,在初等数学、解析几何、平面几何、方程论中均有体现。

韦达定理的应用专题(供初三复习用)

韦达定理的应用专题(供初三复习用)

韦达定理的应用专题训练★热点专题诠释1.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及逆定理). 2.能够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确定字母系数的值;求关于两根的对称式的值;根据已知方程的根,构作根满足某些要求的新方程.★典型例题精讲考点1 求待定字母的值或范围【例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k +++=的实数解是1x 、2x .如果12121x x x x +-<-,且k 为整数,求k 的值.解:由韦达定理,得122x x +=-,121x x k =+. ∵12121x x x x +-<-,∴2(1)1k --+<-,∴2k >-. 又∵原方程有实数解,∴224(1)0k -+≥,0k ≤. ∴20k -<≤.而k 为整数,∴1,0k =-.【方法指导】当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前提条件是方程有根,即判别式△≥0. 【例2】(2012·包头)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5(5)0x mx m -+-=的两个正实数根分别为1x 、2x ,且1227x x +=,则m 的值是( B )A .2B .6C .2或6D .7解:由韦达定理,得12125(5)x x mx x m +=⎧⎨=-⎩ ,消去m ,得121255250x x x x --+=,∴12(5)(5)0x x --= ,∴15x =或25x =.又∵1227x x +=,∴1253x x =⎧⎨=-⎩或1215x x =⎧⎨=⎩.又∵原方程有两个正实根,12125(5)0x x m x x m +=>⎧⎨=->⎩,∴5m >.∴126m x x =+=.【方法指导】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要善于从方程(组)的角度来把握.【例3】已知方程22(2)430x m x m ++++=,根据下列条件求m 的取值范围或值. (1)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 (2)方程有两个负根;(3)方程有一个正根,一个负根.解:(1)2(2)0430m m -+=⎧⎨+≤⎩,∴2m =-.(2)2[2(2)]4(43)02(2)0430m m m m ⎧+-+≥⎪-+<⎨⎪+>⎩,∴34m >-.(3)430m +<,∴34m <-. 【方法指导】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正根:△≥0且120x x +>,120x x >;有两个负根:△≥0且120x x +<,120x x >; 一正一负根:120x x <;两根互为相反数:120x x +=,120x x ≤; 两根互为倒数:△≥0且121x x =.考点2 求两根的对称式的值【例4】设1x 、2x 是方程2310x x +-=的两个实数根,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2221x x +; (2)2112x x x x +; (3)212()x x - 解:由韦达定理,得123x x +=-,121x x =-.(1)2212x x +=21212()2x x x x +-=11(2)2112x x x x +=2121212()2x x x x x x +-=-11 (3)212()x x -=21212()4x x x x +-=13【方法指导】只要代数式符合两根的对称式,经过适当的变形可得到只含“两根和”、“两根积”的代数式,代入求值即可.考点3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及根的定义求代数式的值【例5】已知m 、n 是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的两个实数根.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222441m n n +--; (2)35m n +.解:(1)∵m 、n 是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的两个实数根,∴2m n +=,1mn =-,221n n -=. ∴222441m n n +--=2222()2(2)1m n n n ++-- =222[()2]2(2)1m n mn n n +-+-- =2(42)211++⨯-=13.(2)∵m 、n 是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的两个实数根,∴2m n +=,221m m =+.∴35m n +=(21)5m m n ++=225m m n ++ =2(21)5m m n +++=5()2m n ++=522⨯+=10. 【方法指导】此类代数式不属于对称式,仅仅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是不够的.常常需要结合根的定义,将式中的高次降低,直至出现对称式,再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值.考点4 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求值【例6】 (1)已知21550a a --=,21550b b --=,求a bb a+的值; (2) 已知22510m m --=,21520nn +-=,且m n ≠,求11m n+的值.解:(1)当a b =时,2a bb a+=; 当a b ≠时,由已知可把a 、b 看作是一元二次方程21550x x --=的两根.∴15a b +=,5ab =-.∴222()2a b a b a b ab b a ab ab ++-+===2152(5)5-⨯--=47-. (2)由21520n n +-=,得22510n n --=,而22510m m --=,m n ≠,∴可把m 、n 看作是一元二次方程22510x x --=的两根.∴52m n +=,12mn =-. ∴11m n +=m nmn+=5-. 【方法指导】构造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是方程根的定义,能用此法解题,必须是题目中两个方程的形式相同,或经过适当的变形后可变成形式相同的两个方程,便可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考点5 韦达定理与抛物线的结合 【例7】若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根,则方程的两个根1x 、2x 和系数a 、b 、c 有如下关系:12b x x a +=-,12cx x a=.把它称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定理.如果设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A (1x ,0),B (2x ,0).利用根与系数关系定理可以得到A 、B 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AB=12||x x -=21212()4x x x x +-=24()bc a a--=24||b aca -.参考以上定理和结论,解答下列问题:设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A (1x ,0),B (2x ,0),抛物线的顶点为C ,显然△ABC 为等腰三角形.(1)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24b ac -的值; (2)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求24b ac -的值.解:(1)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过C 作CE ⊥AB 于E ,则AB =2CE .∵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240b ac ∆=->,则22|4|4ac b b ac -=-.∵0a >,∴2244b ac b acAB --==又∵2244||44ac b b acCE a a--==, ∴224424b ac b aca--=⨯, ∴22442b ac b ac --,∴222(4)44b ac b ac --=,而240b ac ->,∴244b ac -=.(2)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由(1)知3CE AB =, ∴224344b ac b ac a --=240b ac ->, ∴2412b ac -=.★解题方法点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作为升学考试的考点之一,在试卷中频频出现,只要同学们掌握了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常见应用,就能化难为易迅速找到解题的方法.运用中: 1.要善于运用整体思想求两根的对称式的值; 2.已知两根的有关代数式的值求待定字母的值时,一定别忘了判别式的限制作用; 3.要注意从方程(组)的角度看待韦达定理.4.注意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的运用.★中考真题精练1.(2014·玉林)1x 、2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0x mx m -+-=的两个实数根,是否存在实数m 使12110x x +=成立?则正确的结论是( A ) A .0m =时成立 B . 2m =时成立 C .0m =或2时成立 D .不存在2.(2014·呼和浩特)已知函数1||y 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的一支曲线上有一点A (a ,c ),点B (b ,c +1)在该函数图象的另外一支上,则关于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两根1x 、2x 判断正确的是( C ) A .121x x +>,120x x > B .120x x +<,120x x > C .1201x x <+<,120x x >D .12x x +与12x x 的符号都不能确定 3.(2015·泸州)设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510x x --=的两实数根,则2212x x +的值为 27 .4.(2015·江西)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430x x --=的两根是m ,n ,则22m mn n -+= 25 .5.(2014·德州)方程222210x kx k k ++-+=的两个实数根1x 、2x 满足22124x x +=,则k 的值为 1 .6.(2014·济宁)若一元二次方程2(0)ax b ab =>的两个根分别是1m +与24m -,则ba= 4 . 7.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10x m x m ++++=.(1)求证:无论m 取何值,原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1x 、2x 是原方程的两根,且12||22x x -=,求m 的值.(1)证明:△=2(3)4(1)m m +-+=225m m ++ =2(1)4m ++.无论m 取何值,2(1)440m ++≥>,即0∆>. ∴无论m 取何值,原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由韦达定理,得12(3)x x m +=-+,121x x m =+, ∴2121212||()4x x x x x x -=+-=2[(3)]4(1)m m -+-+=225m m ++,而12||22x x -=,∴22522m m ++=,即2230m m +-=, ∴1m =或3m =-.8.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1)0x k x k --+=有两个实数根1x 、2x .(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1212||1x x x x +=-,求k 的值. 解:(1)由已知,得0∆≥,即22[2(1)]40k k ---≥,∴12k ≤. (2)∵12k ≤,∴122(1)10x x k +=-≤-<,∴1212||()2(1)x x x x k +=-+=--.而212x x k =,1212||1x x x x +=-, ∴2221k k -+=-,即2230k k +-= , ∴1k =或3k =-.而12k ≤,∴3k =-. 9.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已知方程210x x +-=,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2倍.解: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 ,则2y x = ,∴2y x =. 把2y x =代入已知方程,得2()1022y y+-=,化简,得2240y y +-=.故所求方程为2240y y +-=.这种利用方程根的代换求新方程的方法,我们称为“换根法”. 请用阅读村料提供的“换根法”求新方程(要求:把所求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1)已知方程220x x +-=,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为己知方程根的相反数,则所求方程为: ;(2)己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有两个不等于零的实数根,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己知方程根的倒数. 解:(1)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 ,则y x =-,∴x y =-. 把x y =-代入已知方程,得220y y --=,∴所求方程为220y y --=;(2)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 ,则1y x=(0x ≠), ∴1x y=(0y ≠ ) 把1x y =代入方程20ax bx c ++=,得20a bc y y++=,∴20cy by a ++=.若0c =,有20ax bx +=,∴方程20ax bx c ++=有一个根为0,不符合题意,∴0c ≠.∴所求方程为20cy by a ++=(0c ≠). 10.(2014•孝感)已知关于x的方程22(23)10x k x k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x 、2x .(1)求k 的取值范围;(2)试说明10x <,20x <;(3)若抛物线22(23)1y x k x k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点B 到原点的距离分别为OA 、OB ,且23OA OB OA OB +=⋅-,求k 的值. 解:(1)由题意,得0∆>,即22[(23)]4(1)0k k ---+> ,解得512k <. (2)∵512k <,∴12230x x k +=-<, 而21210x x k =+>,∴10x <,20x <.(3)由题意,不妨设A (1x ,0),B (2x ,0). ∴OA +OB =1212|||()(23)x x x x k +=-+=--,21212||||1OA OB x x x x k ⋅===+.∵23OA OB OA OB +=⋅-,∴2(23)2(1)3k k --=+-,解得1k =或2k =-.而512k <,∴2k =-. ★课后巩固提高1.已知方程23(4)10x m x m ++++=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m = -42.关于x 的方程222(1)0x m x m +++=的两根互为倒数,则m = 1 .已知12x x ≠,且满足211320x x +-=,222320x x +-=,则12(1)(1)x x -- = 2 .3.(2014·呼和浩特)已知m ,n 是方程2250x x +-=的两个实数根,则23m mn m n -++= 8 . 4.(2015·荆门)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10x m x m ++++=的两个实数根为1x ,2x ,若22124x x +=,则m 的值为 -1或-3 .5.(2014•襄阳)若正数a 是一元二次方程250x x m -+=的一个根,a -是一元二次方程250x x m +-=的一个根,则a的值是 5 .6.设2210a a +-=,42210b b --=,且210ab -≠,则22531()ab b a a+-+= -32 .7.(2014·扬州)已知a 、b 是方程230x x --=的两个根,则代数式32223115a b a a b ++--+的值为 23 .8.已知方程230x x k ++=的两根之差为5,则k = -4 .9.已知抛物线2y x px q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且过点(-1,-1),设线段AB 的长为d ,当p = 2 时,2d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 4 .10.已知1x 、2x 是关于x 的方程22(21)(1)0x m x m ++++=的两个实数根.(1)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2212x x +; (2)当221215x x +=时,求m 的值.解:由韦达定理,得12(21)x x m +=-+,2121x x m =+. ∴2212x x +=21212()2x x x x +-=22[(21)]2(1)m m -+-+ =2241m m +-.(2)由(1)得,224115m m +-=,解得14m =-,22m =. 当4m =-时,原方程无实根;当2m =时,原方程有实根. ∴2m =.11.(2014·鄂州)一元二次方程2220mx mx m -+-=. (1)若方程有两实数根,求m 的范围.(2)设方程两实数根为1x 、2x ,且12||1x x -=,求m . 12.已知方程23730x x -+=的两根1x 、2x (12x x >).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2)2212x x -.解:由韦达定理,得1273x x +=,121x x =. (1. (2)∵12x x >,∴120x x ->.∴12x x -=∴2212x x -=1212()()x x x x +-=73=13.(2015·湖北孝感)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0x m x m ---=.(1)试判断原方程根的情况;(2)若抛物线2(3)y x m x m =---与x轴交于1(,0)A x ,2(,0)B x 两点,则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否存在最大或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22[(3)]4()29m m m m ∆=----=-+ =2(1)8m -+ ∵2(1)m -≥0,∴2(1)80m ∆=-+>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存在.由题意知1x 、2x 是原方程的两根. ∴12123,x x m x x m +=-=- ∵12||AB x x =-∴222121212()()4AB x x x x x x =-=+- 22(3)4()(1)8m m m =---=-+ ∴当1m =时,2AB 有最小值8 ∴AB有最小值,即AB =14.(2014·荆门)已知函数2(31)21y ax a x a =-+++(a 为常数).(1)若该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只有两个交点,求a 的值; (2)若该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与x 轴相交于点A (1x ,0),B (2x ,0)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且212x x -=. 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 作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D ,连结BC 、DC ,求sin DCB ∠的值.解:(1)①当a =0时,1y x =-+,其图象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0,1),(1,0);②当a ≠0且图象过原点时,210a +=,∴12a =-,有两个交点(0,0),(1,0);③当a ≠0且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时,令y =0,则有0∆=,即2[(31)]4(21)0a a a -+-+=.解得a =-1,有两个交点(0,-1),(1,0);综上:a =0或12-或1-时,函数图象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 (2)①由题意令y =0时,123a x x a ++=,1221a x x a+=.∵212x x -=,∴221()4x x -=,∴21212()44x x x x +-= ,则(24(21)31()4a a a a ++-=,解得113a =-,21a =由题意,得00a >⎧⎨∆>⎩,即20[(31)]4(21)0a a a a >⎧⎨-+-+>⎩, ∴13a =-应舍去.1a =符合题意.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43y x x =-+.②令y =0得2430x x -+=,解得1x =或3x =.w W∴A (1,0),B (3,0).由已知可得,D (-1,0),C (0,3). ∴OB =OC =3,OD =1,BD =4. 如图,过D 作DE ⊥BC 于E ,则有∴sin 45DE BD =⋅︒=而CD∴在Rt △CDE 中,sin ∠DCB =DE C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攻略】专题 韦达定理应用探讨韦达,1540年出生于法国的波亚图,早年学习法律,但他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常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数学。

韦达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

韦达讨论了方程根的各种有理变换,发现了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人们把叙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结论称为“韦达定理”)。

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代数学上的功绩,称他为“代数学之父”。

韦达定理说的是:设一元二次方程()2ax +bx+c=0a 0≠有二实数根12x x ,,则1212b c x +x =x x =a a-⋅,。

这两个式子反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积与两根之和同系数a ,b ,c 的关系。

其逆命题:如果12x x ,满足1212b c x +x =x x =a a-⋅,,那么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ax +bx+c=0a 0≠的两个根也成立。

韦达定理的应用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有解,即根的判别式2=b 4ac 0∆-≥。

韦达定理及其逆定理作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和中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将其应用归纳为:①不解方程求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 ②求对称代数式的值; ③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④求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值; ⑤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⑥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

下面通过近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探讨其应用。

一、不解方程求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已知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直接根据韦达定理求得两根和与两根积。

典型例题:例1:(湖北武汉3分)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3x +2=0的两根,则x 1+x 2的值是【 】A .-2B .2C .3D .1【答案】C 。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3。

故选C 。

例2:(湖北武汉3分)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4x +3=0的两个根,则x 1·x 2的值是【 】A.4.B.3.C.-4.D.-3.【答案】B 。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得12c 3x x ===3a 1⋅。

故选B 。

例3:(山东烟台3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两实数根和为﹣4的是【 】A .x 2+2x ﹣4=0B .x 2﹣4x+4=0C .x 2+4x+10=0D .x 2+4x ﹣5=0【答案】D 。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要使方程的两实数根和为﹣4,必须方程根的判别式△=b 2﹣4ac≥0,且x 1+x 2=﹣b a=﹣4。

据此逐一作出判断: A .x 2+2x ﹣4=0:△=b 2﹣4ac=20>0,x 1+x 2=﹣b a=﹣2,所以本选项不合题意; B .x 2﹣4x+4=0:△=b 2﹣4ac=0,x 1+x 2=﹣b a =4,所以本选项不合题意; C .x 2+4x+10=0:△=b 2﹣4ac=﹣28<0,方程无实数根,所以本选项不合题意;D .x 2+4x ﹣5=0:b 2﹣4ac=36>0,,x 1+x 2=﹣b a=﹣4,所以本选项符号题意。

故选D 。

例4:(广西来宾3分)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m=0的一个实数根为1,那么它的另一个实数根是【 】A .-2B .0C .1D .2【答案】A 。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设方程的另一个实数根为x ,则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1,解得x=-2。

故选A 。

练习题:1. (重庆市3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2x 3x 10--=的两根为x 1、x 2,则x 1+x 2= ▲ 。

2. (浙江湖州3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x 12x 70+-=的两个根为x 1、x 2,则x 1+x 2的值是【 】A .-12B .12C .-7D .73. (广西来宾3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mx ﹣2=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 1、x 2,则x 1·x 2= ▲ .4.(湖北咸宁3分)若关于x 的方程022=+-m x x 的一个根为1-,则另一个根为【 】A .3-B .1-C .1D .35.(云南昆明3分)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7x+4=0的两根,则x 1+x 2与x 1•x 2的值分别是【 】A 、﹣72,﹣2B 、﹣72,2C 、72,2D 、72,﹣2二、求对称代数式的值:应用韦达定理及代数式变换,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对称式的值。

所谓对称式,即若将代数式中的任意两个字母交换,代数式不变(()()f x y =f y x ,,),则称这个代数式为完全对称式,如2211x +y +x y,等。

扩展后,可以视x y -中x 与y -对称。

典型例题:例1:(四川攀枝花3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3x ﹣1=0的两个根分别是x 1、x 2,则x 12x 2+x 1x 22的值为【 】A . ﹣3B . 3C . ﹣6D . 6 【答案】A 。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代数式的值。

【分析】由一元二次方程:x 2﹣3x ﹣1=0的两个根分别是x 1、x 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3,x 1x 2=―1,∴x 12x 2+x 1x 22=x 1x 2(x 1+x 2)=(-1)·3=-3。

故选A 。

例2:(山东莱芜3分)已知m 、n 是方程x 2+22x +1=0的两根,则代数式m 2+n 2+3mn 的值为【 】A .9B .±3C .3D .5【答案】C 。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代数式的值。

【分析】∵m 、n 是方程x 2+22x +1=0的两根,∴m +n=-mn=1。

故选C 。

例3:(江苏南通3分)设m 、n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3x -7=0的两个根,则m 2+4m +n = ▲ .【答案】4。

【考点】求代数式的值,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m 、n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3x -7=0的两个根,∴m 2+3 m -7=0,即m 2+3 m =7;m +n =-3。

∴m 2+4m +n =(m 2+3 m )+(m +n )=7-3=4。

例4:(湖北鄂州3分)设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5x -3=0的两个实根,且21222x (x 6x 3)a 4+-+=,则a= ▲ .【答案】10。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和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5x -3=0的两个实根,∴x 22+5x 2-3=0,x 1x 2=-3。

又∵21222x (x 6x 3)a 4+-+=,即212222x (x 5x 3x )a 4+-++=,即122x (0x )a 4++=。

∴122x x a 4+=,即()23a 4-+=,解得a=10。

练习题:1. (湖南张家界3分)已知m 和n 是方程2x 2﹣5x ﹣3=0的两根,则11+m n = ▲ .2. (四川泸州3分)设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 – 3x – 1 =0的两个实数根,则221212x x 4x x ++的值为 ▲3. (山东日照4分)已知x 1、x 2是方程2x 2+14x -16=0的两实数根,那么2112x x x x +的值为 ▲ . 4. (黑龙江绥化3分)设a ,b 是方程x 2+x -=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 2+2a +b 的值为 ▲5. (黑龙江大庆4分)若方程2x x 10--=的两实根为a 、b ,求11a b+的值. 6. (湖北荆州、荆门3分)关于x 的方程2ax (3a 1)x 2(a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1x 、2x , 且有1122x x x x 1a -+=-,则a 的值是【 】A.1B.1-C. 1或1-D.27.(贵州黔东南4分)若a 、b 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011x 10-+=的两根,则11a b +的值为【 】 A 、2010 B 、 C 、20101 D 、20111 8. (江苏苏州3分)已知a 、b 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x 10--=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a b a b 2ab -+-+的值等于 ▲ .9. (山东德州4分)若x 1,x 2是方程x 2+ x ﹣1=0的两个根,则x 12+ x 22= ▲ .10. (广西玉林、防城港6分)已知: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x 4x 10-+=的两个实数根.求: 2121211(x x )()x x +÷+的值. 三、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我们知道问题中某两个字母的和与积,则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构造以这两个字母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扩展后字母可为代数式。

典型例题:例1:(湖北随州4分)设242a 2a 10b 2b 10+-=--=,,且1-ab 2≠0,则522ab +b 3a+1a ⎛⎫- ⎪ ⎪⎝⎭= ▲ .例2:(四川内江12分)如果方程20x px q ++=的两个根是12,x x ,那么1212,.,x x p x x q +=-=请根据以上结论,解决下列问题:(1)已知关于x 的方程20,(0),x mx n n ++=≠求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个根分别是已知方程两根的倒数;(2)已知a 、b 满足221550,1550a a b b ---==-,求a b b a+的值; (3)已知a 、b 、c 满足0,16a b c abc ++==求正数c 的最小值。

【答案】解:(1)设关于x 的方程20,(0)x mx n n ++=≠的两根为12,x x ,则有: 1212,.x x m x x n +=-=,且由已知所求方程的两根为1211,x x ∴12121211x x m x x x x n +-+==,12121111x x x x n⋅==。

∴所求方程为210m x x n n --+=,即210(0)nx mx n ++=≠。

(2)∵a 、b 满足221550,1550a a b b --=--=,∴a 、b 是方程21550x x --=的两根。

∴15,5a b ab +==- 。

∴()()2222221522475a b ab a b a b a b b a ab ab ab +-+++===-=-=--。

(3)∵0,16a b c abc ++==且0c > ∴16,a b c ab c +=-=。

∴a 、b 是一元二次方程()()21600x c x c c--+=>的两个根, 代简,得 ()221600cx c x c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