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医话中医中药医药卫生
中医十三科

中医十三科中医学源远流长,涵盖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其中的“中医十三科”是指中医学中被称为基本科目的十三个学科领域,涵盖了从诊断到治疗的方方面面。
这些科目在中医学习和实践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医医生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中医十三科概述1.内科学: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内脏疾病的科目,主要包括脏腑病变、失调证候的诊断和治疗。
2.外科学:外科学主要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外伤、手术等。
3.妇科学:妇科学是专门研究妇科疾病的科目,包括月经不调、妇科炎症等。
4.儿科学:儿科学主要研究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小儿感冒、消化不良等。
5.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学是中医传统疗法中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针灸和推拿手法。
6.药物学:药物学是研究中药药物的性质、功效、剂量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科目。
7.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药物组成及其应用的科目,主要包括汤剂、丸散等中药方剂。
8.诊断学:诊断学是中医诊断的基础科目,包括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
9.病理学:病理学研究疾病发展的规律和病变的形态学特征。
10.藏象学:藏象学是中医辨证的重要科目,研究人体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
11.气、血、津液学:气、血、津液学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功能。
12.阴阳五行学:阴阳五行学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阐述人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3.针灸学:针灸学是研究针灸治疗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包括经络、穴位、灸法等。
中医十三科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十三科涵盖了中医学的主要理论和实践内容,这些科目在中医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科目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技术,中医医生能够诊断疾病、辨证施治,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内科学中,中医医生可以通过望诊舌诊等方法判断病人的脏器功能状况;在药物学和方剂学中,医生可以开具中药药方用于治疗疾病;而在针灸推拿学和针灸学中,医生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疗法来调理病人的气血阴阳,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医药卫生

R医药、卫生R-0一般理论R-1现状与发展R-3医学研究方法R1预防医学、卫生学R2中国医学R3基础医学R4临床医学R5内科学R6外科学R71妇产科学R72儿科学R73肿瘤学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R75皮肤病学与性病学R76耳鼻咽喉科学R77眼科学R78口腔科学R79外国民族医学R8特种医学R9药学R-0一般理论R-01方针、政策及其阐述R-012中国R-013外国R-02医学哲学R-05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R-052医学伦理学R-055医学行为学R-09医学史R-3医学研究方法R-33实验医学、医学实验R-331实验方法与设备R-332医用实验动物学R1预防医学、卫生学R11卫生基础科学R12环境卫生、环境医学R13劳动卫生R14放射卫生R15营养卫生、食品卫生R16个人卫生R169计划生育与卫生R17妇幼卫生R179儿童、少年卫生R18流行病学与防疫R19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R11卫生基础科学R111卫生生物学R112卫生生物物理学、卫生物理学R113卫生生物化学、卫生化学R114卫生毒理R115卫生检验R117卫生微生物学R118清洁卫生用具与设备R12环境卫生、环境医学R122气候卫生与大气卫生R122.1空气的分析与检验R122.1+1化学分析R122.1+2生物检验R122.2空气与卫生R122.2+1气温R122.2+2气压R122.2+3湿度R122.2+4气流R122.2+5太阳辐射R122.2+6气象条件对机体的影响R122.4电磁波与卫生[R122.7]大气污染及防治R123水与给水卫生R123.1水的卫生标准和水的卫生监测R123.2地面水卫生[R123.3]污水的处理与卫生R123.5给水卫生R123.6水的净化与消毒R123.7水库卫生R123.8工业给水卫生R123.9农村给水卫生R124土壤卫生与废弃污物卫生管理R124.2粪便卫生管理R124.3垃圾卫生管理R125尸体的处理R126城市居住卫生R126.1区域规划卫生R126.2城市规划卫生R126.4公共场所卫生R126.8居民区卫生R126.9城市的噪音、振动的卫生标准与管理R127农村卫生R128交通卫生、旅行卫生R128+.1铁道运行卫生R128+.2公路运行卫生R128+.3内河运行卫生R129灾害医学、灾害卫生R13劳动卫生R131劳动生理学R132劳动卫生组织与行政R134生产环境卫生R134+.1劳动卫生条件及标准R134+.2室内(厂矿)作业卫生及野外作业卫生R134+.3异常气压、气温作业卫生R134+.4厂房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及其容许浓度R135职业性疾病预防R135.1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R135.1+1铅中毒R135.1+2苯中毒R135.1+3汞中毒R135.1+4有害气体中毒R135.2生产性粉尘及尘肺R135.3高温中暑R135.4振动病R135.5潜水病(潜涵病、减压病)R135.6高山病与高空病R135.7职业性皮肤病R135.8职业性耳聋R135.91职业性鼻炎R135.92职业性眼病R135.99其他R136生产劳动安全卫生措施(劳动保护措施)R136.1一般性安全卫生措施R136.2物理性毒害的安全卫生措施R136.3化学性毒害的安全卫生措施R136.3+1无机化合物R136.3+2有机化合物R136.3+3油类R136.3+4酸类R136.3+5碱类R136.3+6有毒气体R136.3+7爆炸性物质R136.4生物性毒害的安全卫生措施R136.9其他[R137]厂矿卫生各论R139农业劳动卫生[R139+.1]生产环境保护R139+.2农业劳动疾病及其预防R139+.3农业中毒{R139+.4}职业性疾病R139+.5农业劳动损伤与防治R14放射卫生R141规章制度R142防护方法R142+.1一般方法R142+.2物理方法R142+.3化学方法R142+.4生物方法R143防护用具和设备R144放射性的测量和剂量R144.1辐射剂量学[R145]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R146]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影响及防护[R147]对各种放射性物质的防护及处理[R148]放射劳动卫生R149战备卫生R149+.1军事野营的卫生与防护R149+.3防空工程的卫生与防护R149+.5三防、战地卫生与防护R15营养卫生、食品卫生R151营养学R151.1营养生理学R151.2营养生物化学R151.3食物营养与食物化学R151.4合理营养R151.4+1营养与健康R151.4+2营养调查R151.4+3营养素R151.4+4热能R151.4+5公共膳食营养的要求R153各类型人群的营养R153.1妇女营养R153.2儿童、少年营养R153.3老年人营养R153.4特种工作人员营养[R153.5]运动员营养R153.9其他人的营养R154食物的调配、烹饪、运输、保藏与营养R155饮食卫生与食品检查R155.1饮食习惯与食品选择R155.3饮食中毒与饮食性疾病的预防R155.3+1细菌性食物中毒R155.3+2食物中毒和动物组织中毒R155.3+3金属和类金属中毒[R155.3+4]食物性传染病R155.5食品卫生与检验R155.5+1食品的化学毒物系统检查R155.5+2谷类食品卫生R155.5+3豆类食品卫生R155.5+4蔬菜、水果卫生R155.5+5肉类、鱼类卫生R155.5+6蛋品卫生R155.5+7奶及奶制品卫生R155.5+8食用油卫生R155.5+9糖果、饮料卫生R155.6饮食业卫生与检查R155.6+1菜场R155.6+2屠宰场、肉类联合加工厂R155.6+3饮料厂、酒厂R155.6+4食品商店R155.6+5食堂、饭馆卫生与检查R155.7炊事员卫生R16个人卫生R161一般保健法R161.1健身法、健脑法R161.5青年卫生R161.6中年卫生R161.7老年卫生R163生活制度与卫生R165文体生活卫生R166身体清洁卫生R167性卫生R168个人卫生防护用品使用R169计划生育与卫生R169.1宣传教育与管理R169.4计划生育方法R169.41避孕方法R169.42中断妊娠R169.43绝育方法R169.49其他R17妇幼卫生R172妇幼保健事业与组织R173妇女保健与卫生R174婴幼儿保健与卫生R174+.1初生儿保健与卫生R174+.2生理卫生R174+.3生活习惯卫生R174+.4哺育与护理R174+.5清洁卫生R174+.6疾病预防R174+.7残废儿童的卫生与照顾R175托儿所、幼儿园卫生R18流行病学与防疫R181流行病学基本理论与方法R181.1基本理论R181.11流行条件(环境)R181.12流行过程R181.13流行因素R181.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R181.2+1流行病学测量指标R181.2+2描述流行病学方法R181.2+3分析流行病学方法R181.2+4实验流行病学方法R181.2+5理论流行病学方法R181.3流行病学各论R181.3+1职业流行病学及预防R181.3+2临床流行病学及预防R181.3+3遗传流行病学及预防R181.3+4环境流行病学及预防R181.3+5药物流行病学及预防R181.3+6血清流行病学及预防R181.3+7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及预防R181.3+8代谢流行病学及预防R181.3+9其他R181.8疫情管理R181.8+1疫情调查与分析R181.8+2疫情报告与登记R181.9防疫器械与设备R183传染病预防R183.1季节传染病预防R183.3呼吸道传染病预防R183.4消化道传染病预防R183.5虫媒传染病预防R183.7接触传染病预防R183.9其他传染病预防R184防疫措施和管理R184.1环境传染防止措施R184.2植物传染防止措施R184.3动物传染防止措施R184.31灭蚊R184.33灭蝇R184.35灭鼠R184.38灭钉螺R184.39其他R184.6对传染病患者及其接触者的措施R185检疫R185.1检疫条例R185.2检疫组织R185.3检疫各论R185.3+1陆上检疫R185.3+2船舶、海上检疫R185.3+3飞机航空检疫R185.3+5国境检疫R186预防接种、计划免疫、药物预防R186+.1种痘R186+.2结核素(卡介苗)接种R186+.3预防注射R186+.4服药预防R187消毒R187+.1药剂消毒R187+.2化学消毒R187+.3机械消毒R187+.4光线消毒、紫外线消毒R187+.5热力消毒R187+.7电力及超声波消毒R188医学地理学R188.11热带医学R188.12寒带医学R188.13极地医学R188.2/.7疾病的地区分布R188.8医药气候学R19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R19-0方针、政策及其阐述[R19-019]卫生保健法令R192卫生医务人员R192.3医生R192.5保健员、卫生员R192.6护士R192.7助产士R192.8药剂员R192.9其他R193卫生宣传教育R193.2组织与方法R193.3医药卫生的群众运动R193.8卫生教育馆R194卫生标准、卫生检查、医药管理R194.2卫生检查设备、仪器R194.3健康检查(体格检查)R194.4清洁检查R194.5医药卫生用品检查R194.7日用商品卫生检查R195卫生调查与统计R195.1卫生统计学R195.2身体发育的调查与统计R195.3寿命的调查与统计R195.4疾病的调查与统计R197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R197.1医疗服务制度R197.2卫生防疫组织R197.2+1卫生防疫站R197.2+2工业卫生组织R197.2+3卫生防疫队R197.2+4群众性卫生防疫组织R197.3医院、综合医院R197.31规章制度R197.32组织与管理R197.321组织领导R197.322行政管理R197.323业务管理R197.324医院自动化管理R197.38医院设备与卫生设施R197.39医疗器械与设备R197.4中医院R197.5专科医院R197.6其他医疗卫生机构R197.61保健站、卫生所、急救站R197.62农村医疗卫生机构R197.63工矿企业医疗卫生机构R197.64妇幼保健站R197.65各科疾病防治所、防治站R197.7疗养院、休养所、康复医院R197.8医疗队R199各国卫生保健事业概况R2中国医学R2-0中国医学理论R2-5中医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R21中医预防、卫生学R22中医基础理论R24中医临床学R25中医内科R26中医外科R271中医妇产科R272中医儿科R273中医肿瘤科R274中医骨伤科R275中医皮科R276中医五官科R277中医其他学科R278中医急症学R28中药学R289方剂学R29中国少数民族医学R2-0中国医学理论R2-03中医现代化研究R2-031中西医结合[R2-09]中医学史R2-5中医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R2-52全书R2-53论文集R21中医预防、卫生学R211预防、卫生R212养生[R212.7]老年保健R214气功R22中医基础理论R221内经R221.1素问R221.2灵枢R221.3素问、灵枢分类合编R221.9难经R222伤寒、金匮(伤寒杂病论)R222.1本文合编R222.12注解(附本文)R222.13发挥(不附本文)R222.14辑要分类汇编R222.15杂论R222.16方论R222.17歌括R222.18图谱R222.19研究R222.2伤寒论R222.3金匮要略R223中医生理R223.1脏腑学说R223.1+1五脏R223.1+2六腑R223.1+3奇恒脏象R223.1+4津液气血R223.7骨度R224经络、孔穴R224.1经络R224.2孔穴R224.3子午流注R224.4经穴图谱R226中医阴阳五行、运气学说R228中医病理R229其他R24中医临床学R241中医诊断学R241.1脉学R241.11脉经R241.13脉诀R241.19其他R241.2四诊R241.24色诊R241.25舌诊R241.26腹诊R241.29其他R241.3八纲辨证R241.4病因辨证R241.5六经辨证R241.6脏腑辨证R241.7经络辨证R241.8营卫气血和三焦辨证R241.9其他诊法R242中医治疗学R243中草药治疗学(八法论治)R243.2中草药麻醉R244外治法(物理疗法)R244.1推拿、按摩、捏积R244.3拔罐疗法R244.4刮痧、拧痧R244.5割治、挑治R244.8埋藏疗法R244.9其他外治法R245针灸学、针灸疗法R245-0一般理论与方法R245-3研究方法R245-33针灸用器械与仪器[R245.2]经络与孔穴R245.3针法R245.31各种针刺疗法R245.31+1毫针(体针疗法)R245.31+2三棱针(放血疗法)R245.31+3皮肤针R245.31+4皮内针R245.31+5温针R245.31+6火针R245.31+9其他R245.32区系针刺疗法R245.32+1头针R245.32+3耳针R245.32+9其他R245.8灸法R245.81艾灸R245.82药灸R245.9穴位疗法(经络疗法)R245.9+1穴位埋藏疗法R245.9+3穴位刺激结扎疗法R245.9+5穴位注射疗法R245.9+7穴位电流疗法R245.9+9其他R246针灸疗法临床应用R246.1内科R246.2外科、针刺麻醉法R246.3妇产科R246.4小儿科R246.5肿瘤科R246.6神经精神病科R246.7皮肤病、性病科R246.8五官科R246.81耳鼻咽喉科R246.82眼科R246.83口腔科R246.9其他R247其他疗法R247.1食养、食疗R247.3外功R247.4导引、气功R247.9中医康复医学R248中医护理学R248.1内科护理R248.2外科护理R248.3妇产科护理R248.4儿科护理R248.9其他R249医案、医话(临床经验)R249.1医案、医话汇编R249.2/.7个人医案、医话[R249.8]专科医案、医话R25/278中医各科及中医急症学01预防和控制02病理和病因03免疫04诊断05治疗06并发症07预后08诊疗器械09急症R25中医内科R254外感病证R254.1伤寒R254.2瘟病R254.2+1暑瘟R254.2+2湿瘟R254.2+3风瘟R254.2+4冬瘟R254.2+5春瘟R254.3瘟疫R254.4秋燥R254.5疟疾R254.6痢疾R254.7霍乱R254.8鼠疫R254.9其他R255一般病证R255.1内伤发热R255.2中风R255.3眩晕R255.4消渴R255.5虚劳R255.6痿证、痹证R255.7血证R255.8痰饮R255.9其他R256脏腑病证R256.1肺系病证R256.11咳嗽R256.12哮喘R256.13肺痈R256.14肺胀R256.15肺痿R256.16失音R256.17劳瘵R256.19其他R256.2心系病证R256.21心悸、怔忡R256.22胸痹(真心痛)R256.23失眠、健忘R256.24昏迷R256.28百合病R256.29其他R256.3脾胃系病证R256.31呕吐、呃逆R256.32噎膈、痞满R256.33脘腹痛R256.34泄泻R256.35便秘R256.36虫证R256.39其他R256.4肝胆系病证R256.41黄疸R256.42症积、臌胀R256.43胁痛R256.44痉病R256.45疝气R256.46颤证R256.49其他R256.5肾、膀胱系病证R256.51水肿R256.52淋证R256.53癃闭R256.54遗尿、尿失禁R256.55遗泄R256.56不育(男子)R256.59其他R259现代医学内科疾病R26中医外科R261痈疽R262疔毒R263瘰疠R264创伤R265瘿瘤R266肛门病R268其他R269现代医学外科疾病R271中医妇产科R271.1妇科病R271.11经病R271.11+1月经失调R271.11+2闭经R271.11+3痛经R271.11+4逆经R271.11+5月经前后诸症R271.11+6绝经期综合征R271.12崩漏R271.13带下R271.14不孕R271.19其他R271.4产科病R271.41胎前(妊娠)R271.42临产R271.43产后R271.44乳病R271.9现代医学妇产科疾病R272中医儿科R272.1新生儿疾病R272.2痘疹、麻疹R272.21痘疹R272.22麻疹R272.3惊风R272.4疳积R272.5小儿时疫R272.6小儿杂病R274中医骨伤科R274.1骨折R274.11上肢骨折R274.12下肢骨折R274.13躯干骨折R274.19其他R274.2脱位R274.21上肢关节脱位R274.22下肢关节脱位R274.23躯干关节脱位R274.29其他R274.3软组织损伤R274.31上肢软组织损伤R274.32下肢软组织损伤R274.33躯干软组织损伤R274.34腰部损伤R274.39其他R274.9现代医学骨伤科疾病R275中医皮科R275.1疥癣R275.2麻风R275.3梅毒R275.9现代医学皮肤病、性病R276中医五官科R276.1耳鼻咽喉科R276.7眼科R276.8口齿科R277中医其他学科R277.5中医泌尿学R277.7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R28中药学R281本草R281.2本草经R281.3综合本草R281.4地方本草R281.5食物本草[R281.6]本草各论R282中药材[R282.2]药用植物的栽培[R282.3]药用动物的饲养R282.4药材的采集、加工R282.5药材鉴定[R282.6]生药化学R282.7各类药材R282.71/.77各类药材02采集、加工、炮制03鉴定05药理、药性07临床应用R282.71植物药R282.74动物药R282.76矿物药R282.77海洋药物R283中药炮制、制剂R283.1炮制对药物性能的影响R283.2炮制的辅料R283.3炮制方法R283.4炮制各论R283.6剂型R284中药化学R284.1化学分析与鉴定R284.2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R284.3有效成分的化学合成R285中药药理学R285.1中药药性学R285.5中药实验药理R285.6中药临床药理R286中药品R286.0药品鉴定R287各科用药R288中药药事组织R289方剂学R289.1方论R289.2医方汇编R289.3各代医方R289.4方歌R289.5验方与单方R289.6外治方R289.9其他R3基础医学R31医用一般科学R32人体形态学R33人体生理学[R34]人体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R35]人体生物物理学R36病理学R37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R38医学寄生虫学R392医学免疫学R394医学遗传学R395医学心理学、病理心理学R31医用一般科学R311医用数学R312医用物理学R313医用化学R314医用仿生学R318生物医学工程R318.0一般性问题R318.01生物力学R318.02生物的质量传递R318.021生物膜R318.03生物的能量传递R318.04生物信息、生物控制[R318.06]移植免疫学R318.08生物材料学R318.1人工脏器与器官R318.11心脏血管系R318.12造血器官、淋巴系R318.13呼吸系R318.14消化系R318.15内分泌腺R318.16泌尿生殖系R318.17运动器官R318.18感官R318.19其他R318.5生物医学工程的其他分支R318.51光、激光生物医学R318.52低温生物医学R318.6仪器、设备R319其他科学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R32人体形态学R321人体胚胎学(人体胎生学、发生学)R321-3人体胚胎学研究方法R321-33实验人体胚胎学R321.1生殖细胞R321.2受精、卵裂R321.3植入(着床)R321.4胚层、胎膜、胎盘的形成R321.5人体部位胚胎学R321.6畸形学R322人体解剖学R322-3人体解剖学研究方法R322-33解剖学实验R322-34解剖标本制作技术R322-6解剖学参考工具书R322-64解剖学图表R322.1心脏血管系R322.1+1心脏R322.1+2血管R322.1+21动脉R322.1+23静脉R322.1+3毛细血管R322.2造血器官、淋巴系R322.2+1脾R322.2+2副脾R322.2+3血淋巴管R322.2+4脾囊R322.2+5淋巴结(淋巴腺)R322.2+6淋巴管R322.2+7各部位淋巴结及淋巴管R322.3呼吸系R322.3+1鼻R322.3+2喉R322.3+3气管R322.3+4支气管R322.3+5肺R322.3+6胸膜[R322.3+7]纵隔R322.4消化系R322.4+1口腔R322.4+2咽R322.4+3食管R322.4+4胃R322.4+5肠R322.4+6肛门、括约肌R322.4+7肝R322.4+8胆R322.4+91胰腺R322.4+92腹膜、腹膜腔R322.4+93网膜R322.4+94系膜R322.5内分泌腺R322.5+1甲状腺R322.5+2甲状旁腺R322.5+3胸腺R322.5+4垂体R322.5+5松果体R322.5+6肾上腺R322.5+7胰岛R322.6泌尿生殖系R322.6+1肾R322.6+2膀胱R322.6+3输尿管、尿道R322.6+4男性生殖器R322.6+5女性生殖器R322.6+6女性乳房R322.7运动器官R322.7+1骨R322.7+2关节R322.7+3韧带R322.7+4肌肉R322.8神经系R322.8-3神经解剖学研究方法R322.8-33神经解剖学技术R322.81中枢神经系(脑、脊髓)R322.85周围神经系(脑神经,脊神经,内脏传入、传出神经)R322.9感官(感觉器官)R322.9+1眼R322.9+2耳(听觉器及位器)R322.9+21外耳R322.9+22中耳R322.9+23内耳R322.9+3位平衡器(前庭)R322.9+4嗅觉器R322.9+5味觉器R322.9+6触觉器R322.9+7深部知觉器R322.99皮肤R322.99+1表皮、真皮R322.99+2粘膜R322.99+3皮腺R322.99+4指(趾)甲R322.99+5毛发R323局部解剖学R323.1头颈部R323.2胸部、胸廓部R323.2+1胸壁R323.2+2纵隔R323.2+3乳房R323.2+4锁骨部R323.2+5胸骨部R323.2+6乳房下部R323.3腹部、腰部R323.3+1腹壁R323.3+2腹股沟R323.3+3腰区R323.3+4骨盆底R323.4躯干R323.4+1背R323.4+2肩R323.4+3腰骶部R323.4+4臀部R323.4+5骨髋部R323.4+6骶尾部R323.5骨盆R323.6会阴部R323.7四肢R323.7+1上肢R323.7+2下肢R324解剖生理学(功能解剖学、机能解剖学)R329人体组织学R329-3人体组织学研究方法R329-33组织学技术R329.1人体组织胚胎学(发生学)R329.2人体细胞学R329.2+1细胞的形成及演化[R329.2+3]细胞遗传学R329.2+4细胞形态学R329.2+5细胞生理学R329.2+6细胞生物化学R329.2+7细胞生物物理学R329.2+8细胞生物学R329.3人体组织生理学(机能组织学)R329.4人体器官组织学(显微解剖学、组织解剖学)R33人体生理学R33-3生理学研究方法R33-33生理学实验和技术R331血液与循环生理R331.1血液R331.1+1物理性质R331.1+2血液总量R331.1+3血液的呼吸机能R331.1+4血液细胞R331.1+4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R331.1+42白细胞R331.1+43血小板R331.1+44淋巴细胞R331.2造血机能(网状内皮系统的机能)R331.2+1脾的机能R331.2+2骨髓的机能R331.3血液循环R331.3+1心脏的机能R331.3+2血管的机能R331.3+3动脉的机能R331.3+4静脉的机能R331.3+5微循环R331.3+6心血管的调节R331.3+7局部的血液循环R331.3+8心电生理学R331.4淋巴及其循环R331.5其他体液生理R331.5+1体液的酸碱平衡R331.5+2体液的分布和调节R331.5+3组织间隙液R331.5+4脑脊髓液R331.5+5各种体腔液R331.5+6眼房水R332呼吸生理R332.1呼吸运动R332.2呼吸器官生理R332.3呼吸调节[R332.8]声学生理(语言与发音的生理)R333消化与吸收生理R333.1口腔内的消化R333.2胃的消化R333.3肠的生理R333.4肝脏的生理R333.5消化与吸收R333.6新陈代谢R334排泄生理R334+.1肾脏生理R334+.2输尿管生理R334+.3膀胱生理R334+.4尿的生成和排泄R334+.5皮肤的生理R335内分泌生理R335+.1垂体R335+.2甲状腺R335+.3甲状旁腺R335+.4肾上腺R335+.5性腺R335+.6胰岛R335+.9其他器官内分泌生理R336骨及骨骼生理学R337肌肉生理学R337.1肌肉的新陈代谢R337.2肌肉的收缩R337.3神经的传导R337.4神经肌肉的兴奋和抑制R337.5肌电生理学R338神经生理学R338.1神经原生理学R338.1+1神经纤维的生理R338.1+2树突生理R338.1+3突触生理R338.2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学R338.2+1脊髓的机能R338.2+2延脑、中脑、网状结构的R338.2+3小脑的机能R338.2+4丘脑的机能R338.2+5大脑皮层的机能R338.2+6边缘系统的机能R338.2+7下丘脑的机能R338.3感觉的中枢活动规律R338.4运动的中枢活动规律R338.5植物神经系统活动R338.6高级神经功能R338.61条件反射R338.62大脑皮质的抑制R338.63睡眠和催眠R338.64记忆R338.7末梢神经系统生理学R338.8神经电生理学R339.1感觉器官生理学R339.11皮肤感受器R339.12嗅觉R339.13味觉R339.14视觉R339.14+1眼的生理R339.14+2生理光学R339.14+3眼球光学R339.14+4视色素的光化学R339.14+5视知觉R339.14+6视觉系统神经生理学R339.16听觉R339.17内感受器R339.17+1机械感受器R339.17+2化学感受器R339.17+3肌肉与肌腱感受器R339.17+4前庭器官(迷路)R339.19其他感受器R339.19+1红外线感受器R339.19+2侧线感受器R339.19+3渗透压感受器R339.2生殖(性)生理R339.2+1男性生殖器官生理R339.2+2女性生殖器官生理R339.2+3乳腺的机能R339.3发育及年龄生理R339.31儿童、少年期、青年期R339.33中年期R339.34老年期R339.3+5发育(生长)R339.3+6长寿R339.3+7机体再生R339.3+8衰老R339.3+9死亡[R339.4]运动生理R339.5特殊环境生理、生态生理R339.5+1风土驯化R339.5+2热带气候与人类的关系R339.5+3干燥及沙漠气候与人类的关系R339.5+4高山气候与人类的关系R339.5+5寒冷气候与人类的关系R339.5+6潮湿气候与人类的关系R339.5+7辐射线的生理作用R339.6能量代谢与体温R36病理学R361病理解剖学与组织学R361+.1病理解剖学R361+.2病理组织学R361+.3细胞病理学R362病理化学R363病理生理学R363.1病因学R363.1+1机械性因素R363.1+2物理性因素R363.1+21放射线R363.1+22光能R363.1+23温度R363.1+24电能R363.1+25气压变化R363.1+3化学因素R363.1+4生物因素R363.1+5精神因素R363.1+6环境(社会)因素R363.2发病学R363.2+1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基本原理R363.2+2机体的防御机能和代偿作用原理R363.2+3疾病的分期与转归R363.2+5遗传在病理学上的意义R363.2+6体质在病理学上的意义R363.2+7机体的反应性R363.2+71神经因素R363.2+72体液因素R363.2+73年龄因素R363.2+74外界因素R364病理过程R364.1循环障碍R364.1+1充血、淤血R364.1+2组织的贫血R364.1+3出血R364.1+4休克、晕厥、虚脱R364.1+5血栓形成R364.1+6溃疡R364.1+7梗塞R364.1+8淋巴循环障碍R364.1+9体液循环障碍—水肿R364.2物质代谢和营养障碍R364.2+1萎缩R364.2+2组织营养障碍R364.2+3色素沉着R364.2+4变性及浸润R364.2+5结石R364.2+6坏死R364.3组织生长病理学R364.3+1肥大及增生R364.3+2硬化R364.3+3病理性再生R364.4窒息、缺氧R364.5炎症R364.6体温调节的障碍、发热[R364.7]免疫病理学R365临床病理学(系统及内脏病理学)R366疾病的分类与命名R37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R372病原微生物分类与鉴定R373人体病毒学(致病病毒)R373.1呼吸道传染性病毒R373.1+1疹病R373.1+2痘病R373.1+3流行性感冒R373.1+4感冒(伤风)R373.1+6流行性腮腺炎R373.2肠道病毒与肝炎病毒R373.2+1传染性肝炎R373.2+2脊髓灰(白)质炎R373.2+3柯克萨基(Coxsackie)族R373.2+4人类肠道细胞病变(ECHO病毒)R373.2+5流行性胃肠炎R373.3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虫媒病毒)R373.3+1脑炎(脑脊髓炎)R373.3+2流行性出血热R373.3+3登革热R373.3+4白蛉子热R373.9其他病毒R374衣原体属R374+.1沙眼衣原体与淋巴肉芽肿衣原体R374+.2鹦鹉热衣原体R374+.3其他R375支原体属R375+.1唾液支原体R375+.2肺炎支原体R375+.3其他R376立克次(Ricketts)氏体属R376+.1斑疹伤寒R376+.2恙虫热R376+.3斑疹热R376+.4Q热R376+.5战壕热R377螺旋体属R377+.1梅毒R377+.2回归热R377+.3雅司R377+.4奋森(Vincent)R377+.5钩端螺旋体R377+.6鼠咬热病原体R378病原细菌R378.1球菌R378.1+1葡萄球菌R378.1+2链球菌R378.1+4肺炎双球菌R378.1+5脑膜炎双球菌R378.1+6淋病双球菌R378.2肠道杆菌R378.2+1大肠杆菌R378.2+2沙门氏菌属R378.2+3伤寒杆菌R378.2+4副伤寒杆菌R378.2+5痢疾杆菌属(志贺(Shiga)氏菌属)R378.3弧菌R378.4嗜血杆菌属R378.4+1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R378.4+2百日咳杆菌R378.4+3杜克雷(Ducrey)氏嗜血杆菌(软性下疳杆菌)R378.4+9其他嗜血杆菌R378.5流产菌属(布鲁氏(Bruce)杆菌)R378.5+1马耳他布鲁氏杆菌R378.5+2流产布鲁氏杆菌R378.5+3猪布鲁氏杆菌R378.6巴斯德(Pasteur)氏杆菌属R378.6+1鼠疫杆菌R378.6+2土拉轮杆菌R378.6+3马鼻疽杆菌R378.7需氧芽胞杆菌属R378.7+1白喉(棒状)杆菌R378.7+2炭疽杆菌R378.8梭状芽胞杆菌属(厌氧杆菌)R378.8+1破伤风(梭)杆菌R378.8+2气性坏疽杆菌R378.8+3肉毒(梭)杆菌R378.91分枝杆菌属(抗酸性杆菌)R378.91+1结核分枝杆菌R378.91+2麻风分枝杆菌R378.99其他R378.99+1蓝(绿)脓假单胞菌R378.99+2乳杆菌R378.99+3念球状链杆菌R378.99+4单球核增多性、李斯特氏菌R378.99+5红斑丹毒丝菌R378.99+6肺炎克雷白氏杆菌R379病原真菌(霉菌)与放线菌R379.1放线菌R379.2皮肤丝状菌R379.2+1小芽胞癣菌R379.2+2毛发癣菌R379.2+3表皮癣菌R379.3芽生菌R379.4念珠菌R379.5隐球菌R379.6曲菌R379.9其他R38医学寄生虫学{R381}临床寄生虫学R382医学原虫学R382.1变形虫(阿米巴)R382.2鞭毛虫R382.2+1毛滴虫、梨形鞭虫R382.2+2利什曼(Leiskman)氏原虫R382.2+3锥虫R382.3孢子虫R382.3+1疟原虫R382.3+2球虫R382.3+3腹孢子虫R382.3+4肉孢子虫R382.4纤毛虫R382.5弓形体R382.9其他原虫R383医学蠕虫学R383.1线虫R383.1+1蛔虫R383.1+2蛲虫R383.1+3钩虫R383.1+4鞭虫R383.1+5旋毛虫R383.1+6丝虫R383.1+7东方眼虫R383.1+9其他线虫R383.2吸虫R383.2+1姜片虫R383.2+2肝吸虫(中华分枝睾吸虫)R383.2+3并殖吸虫R383.2+4血吸虫R383.2+5后睾吸虫R383.2+6片形吸虫R383.2+9其他R383.3绦虫R383.3+1裂头绦虫R383.3+2带绦虫R383.3+3细粒棘球绦虫R383.3+4囊尾蚴R383.3+5裂头蚴R383.3+6膜壳绦虫R383.3+9其他R384医学昆虫学R384.1蚊、白蛉R384.2蝇、虻R384.3虱、臭虫、蚤R384.4螨、蜱R384.5蚋、蠓R384.9其他R392医学免疫学R392-3研究方法R392-33免疫学技术、设备及实验方法R392.1免疫生物学R392.11免疫分子生物学(免疫化学)R392.12免疫细胞生物学R392.13免疫分子遗传学R392.2免疫遗传学R392.3免疫病理学R392.31免疫病理解剖学(免疫组织病理学)R392.32免疫病理生理学R392.4移植免疫学[R392.5]免疫药理学R392.6内分泌免疫学R392.7免疫血清学R392.8变态反应及过敏性反应R392.9其他医学免疫学R394医学遗传学R394-3遗传学研究方法R394-33遗传学实验(实验遗传学)、实验方法及设备[R394.1]发育遗传学(发生遗传学)、生理遗传学[R394.2]细胞遗传学[R394.3]分子遗传学(生化遗传学)[R394.4]免疫遗传学[R394.5]群体遗传学R394.6药物遗传学与遗传毒理学[R394.7]辐射遗传学R394.8医学遗传工程R395医学心理学、病理心理学R395.1医学心理学R395.2病理心理学[R395.3]神经病与心理[R395.4]精神病与心理[R395.5]心理治疗法R395.6心理卫生R395.9其他R4临床医学R44诊断学R45治疗学R47护理学R48临终关怀学R49康复医学R44诊断学R441症状诊断学R441.1疼痛R441.2眩晕R441.3发热R441.4心动过速R441.5咳嗽、咳痰R441.6呕血、黑便R441.7咯血R441.8呼吸困难R441.9休克R442.1厌食、恶心、呕吐R442.2便秘、腹胀、腹泻R442.3肝脾肿大R442.4黄疸R442.5腹水、水肿R442.6痉挛R442.7出血R442.8综合征R442.9其他R443物理诊断学(体检诊断)R443+.1视诊R443+.2触诊R443+.3叩诊R443+.4听诊R443+.5体温、血压测定R443+.6呼吸检查R443+.7反应检查R443+.8物理诊断仪器与设备R444电诊断R445影像诊断学R445.1超声波诊断R445.2核磁共振成像[R445.3]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R445.4]放射线诊断[R445.5]放射性核素成像[R445.6]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R445.7热成像R445.9其他R446实验室诊断R446.1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R446.11血液学检验R446.11+1血液一般(常规)检验R446.11+2血液生物化学检验R446.11+3血液细胞学检验R446.11+9其他R446.12尿液检验R446.12+1尿液一般(常规)检验R446.12+2尿液生物化学检验R446.12+9其他R446.13粪便检验R446.13+1粪便一般(常规)检验R446.13+2粪便寄生虫检验R446.13+3潜血试验R446.13+9其他R446.14脑脊髓液检验R446.19其他R446.5微生物学检验R446.6免疫学检验R446.61免疫学检验方法R446.62免疫物质测定R446.63细胞免疫功能测定R446.69其他R446.8组织学检验R446.9其他R447鉴别诊断学R448机能诊断学R449预后及劳动鉴定R45治疗学R451处方法及剂量学R452投药法、用药法R453药物疗法、化学疗法R453.1磺胺类药物疗法R453.2抗生素疗法R453.3维生素疗法R453.4锑剂疗法R453.9其他化学制剂疗法R454物理疗法、自然疗法R454.1电疗法、磁疗法R454.2光疗法R454.3声疗法R454.4机械能疗法R454.5冷热疗法、水疗法R454.6气候疗法、自然疗法R454.9其他R455体育疗法(医疗体育)R456生物疗法R456+.1发热疗法R456+.2种疟疗法R456+.3酶素疗法R456+.4蛋白质休克疗法R457血液疗法R457.1输血疗法R457.1+1血型R457.1+2血库R457.1+3输血反应R457.1+4血浆R457.2血清疗法、免疫疗法R457.3放血疗法R457.3+1水蛭疗法R457.3+2吸血疗法(杯疗法)R457.7骨髓移植R457.9人工充血法R458组织疗法(器官疗法)R458+.1甲状腺、甲状旁腺制剂及其疗法R458+.2垂体制剂及其疗法R458+.3肾上腺皮质制剂、肾上腺素及其疗法R458+.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疗法R458+.5胰岛素、胰腺制剂及其疗法R458+.6淋巴腺制剂及其疗法R458+.7性激素及其疗法R458+.8胎盘及脐带浸出液及其疗法R458+.9肝浸剂及其疗法R459.1激素疗法R459.2封闭(庇护)疗法、脱敏疗法R459.3饮食疗法、临床营养学R459.4综合快速疗法R459.5透析疗法R459.6氧疗法、高压氧疗法R459.7急症、急救处理R459.9其他疗法R47护理学R471护理学基础科学R472护理一般技术R472.1消毒法和保管法R472.2护理急救法R472.3手术室护理操作R472.4保护具的使用R472.5架类及沙袋的使用R472.6隔离技术R472.9诊疗技术R472.9+1胃肠道的处理R472.9+2泌尿器的处理R473专科护理学R473.1卫生保健护理学R473.2社区护理学R473.3理疗科护理学R473.5内科护理学R473.6外科护理学R473.71妇产科护理学R473.72儿科护理学R473.73肿瘤科护理学R473.74神经病、精神病护理学R473.75皮肤病、性病护理学R473.76耳鼻咽喉科护理学R473.77眼科护理学R473.78口腔科护理学[R473.82]军队护理学R49康复医学R492社会康复R493医学康复(康复疗法)R494教育康复R496康复医学工程R5/8临床各科01预防、控制和卫生02病理学、病因学03微生物学、免疫学04诊断学05治疗学059.7急症、急救处理06并发症07预后08诊疗器械、用具09康复。
中医药科普书籍

中医药科普书籍
以下是一些中医药科普书籍的推荐:
1. 《中医药百科全书》:该书是一本综合性的中医药科普书籍,涵盖了中医理论、方剂、诊疗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适合初学者阅读。
2. 《常见中医药》:该书介绍了常见的中药材、方剂和中医诊疗方法,适合初学者和非专业人士了解中医药基础知识。
3. 《中国中药大词典》:该书介绍了中药饮片的性味、功效、配伍等详细信息,适合对中药材有较深了解的人士。
4. 《中医基础理论概论》: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理论、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学习。
5. 《中医养生百问百答》:该书以问题解答的形式,介绍了中医养生方面的知识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适合普通读者了解中医养生知识。
请注意,这只是一些中医药科普书籍的示例,并不代表全部。
在选择阅读之前,建议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选取适合自己的书籍。
邓铁涛医话13篇

邓铁涛医话13篇邓铁涛目录一、希望前言自1986年写《耕云医话》至今已十多年,结集出版亦已七八年了。
“医话”是中医药学特有的写作形式,是医学与文史哲相结合的类似于随笔、杂文、散文而又不离交流中医药学术思想与实践经验之作。
近年来,为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心里要说的话很多,有些点滴经验与体会也不想丢掉,因此接受同道之劝,继续把《医话》写下去。
1999年已经来临,20世纪的最后1年将光临大地,人类将进入新纪元。
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辉煌发展的世纪。
中医药学历来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应该也是辉煌发展的年代。
但实际形势,并不使人放心!手头有《瞭望》周刊1998年第23期一篇文章——《为中医的发展“号脉”》。
文章讲的是上海中医药的情况,文章指出,据专家估计,在上海市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看中医。
但距离建成全国一流的中医治疗和科研中心,满足患者求医需求,上海中医界遇到的现实问题有三:一是实施城区卫生规划,就给中医事业的发展带来挑战,为发挥医院的集合式效应,将不少中医医院列入拆并行列,中医院将面临着成为中心医院的一个科室的前景。
二是上海正在加大医疗保险制度,中医医院无论从历史、规模、保障能力上与综合性西医院比较都有着客观上的差距,竞争将使中医院的挂钩单位骤减!三是由于普遍缺乏现代化设文章指出,医疗改革、市场竞争和硬件水平,客观上对中医事业有不利的影响,但备,中医医院的诊断水平一直是薄弱环节。
中医内部的诸多问题更使人感到棘手。
上海中医院内“西医化倾向”日益加剧,中医特色正在淡化。
在病房中,西药已占用药总量的半数以上。
又因中医院收费的技术含量少,药费占收入的60%以上,个别医院甚至高达80%。
将来一旦实现“医药分流”,许多中医院将面临生存考验。
文章为中医“号脉”辨证分析可谓入木三分,深刻得很,带有普遍意义。
希望全国中医机构应尽早想方设法,迎接未来严峻的挑战。
我想中医药发展至今已数千年,国民党第一次卫生会议要消灭中医而消灭不了,岂能在把发展中医药写入宪法,党中央国务院一再提出中西医并举之时,中医药反而要走向萎缩吗?我对中医药前途抱乐观态度。
中医名著99本

中医学的教科书能让你成为一个医生,但很难让你成为一个高明医生。
因为教科书的内容只是概括了中医学的起码知识,在临床最安全的范围内去运用辩证论治,包罗的也只是非常有限的信息量。
千变万化的临证状态,数千种中药作用目标的不确定性,数万首成方配伍组方的千差万别,如何准确的体会、把握、得心应手的运用?只有你在多读书、勤积累的不懈努力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举一反三,升华你的医术,在临床运用自如,成为一代名医。
下面推荐99种中医名著,供同道中人参考,每种书根据其成就与价值以星号表示其必读的程度(☆~☆☆☆☆☆)1。
☆☆☆☆☆黄帝内经2.☆☆☆☆类经明·张介宾3.☆☆内经知要明·李中梓4.☆☆☆☆☆濒湖脉学明·李时珍5。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清·吴谦6。
☆☆☆三指禅清·周学霆7.☆☆四诊抉微清·林之翰8。
☆☆望诊遵经清·汪宏9.☆☆辨舌指南曹炳章10。
☆☆☆☆☆珍珠囊药性赋4卷金·李杲11.☆☆☆☆本草备要清·汪昂12.☆☆☆☆药征三卷日·吉益东洞附二卷13.☆☆本草纲目明·李时珍14.☆☆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15.☆☆☆☆☆医方汤头歌诀清·汪昂16。
☆☆☆☆☆删补名医方论8V 清·吴谦17。
☆☆☆医方考6卷明·吴崑18.☆☆☆医方论清·费伯雄19.☆☆局方发挥元·朱震亨20。
☆验方新编清·鲍相璈21.☆☆☆☆☆伤寒论汉·张仲景22。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吴谦23。
☆☆☆医宗金鉴·伤寒论注吴谦24.☆☆☆伤寒来苏集八卷清·柯韵伯25。
☆☆☆☆伤寒类证活人书宋·朱肱26.☆☆☆☆☆金匮要略方论汉·张仲景27。
☆☆☆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吴谦28.☆☆☆☆金匱要略心典清·尤在泾29。
中医药的资料

中医药的资料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经络学、气功学等多个学科。
以下是一些中医药的资料:
1. 《黄帝内经》:被称为中医药的经典之一,是最早系统记录中医药理论的著作之一。
该书由《素问篇》和《灵枢篇》组成,涵盖了中医药的理论基础、诊断方法、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等内容。
2. 《本草纲目》:由明代李时珍编写,是中医药领域最重要的药物学著作之一。
该书是对中草药的分类、性能、功效等进行了系统总结,涵盖了中药的知识体系和应用。
3.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针灸学经典,由甲经和乙经两部分组成。
其中,甲经介绍了针灸的理论和应用方法,乙经则着重探讨了经络的知识。
4. 《千金方》: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方剂书,由南北朝时期的孙思邈编写。
该书收录了大量治疗疾病的方剂,涵盖了中药的配方和用法。
5. 中医药典籍:除了以上几部著名的典籍外,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中医药著作,如《医宗金鉴》、《伤寒论》、《温病条辨》等。
此外,现代中医药的研究也涉及到临床实践、药物研发、疗效评估等方面的资料和文献。
例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研究报告、临床指南、药典标准等,都是中医药领域重要的资料。
特定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也可以在相关的学术期刊、临床实践指南等文献中找到。
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

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尊重。
中医传承人作为中医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在中医药医籍方面的阅读和学习经验对于后辈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以供参考。
一、基础理论类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经典,其中包含了中医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理论,是学习中医必读之书。
2.《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其中详细阐述了中医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学习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药学类1.《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药学的重要经典,其中收录了众多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内容,对于学习中药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巨著之一,其中收录了大量中药,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对于学习中药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方剂类1.《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所著的中医方剂经典,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方剂,包括内服和外用的方剂,对于学习中医方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医宗金鉴》方剂篇《医宗金鉴》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吴谦所著,其中方剂篇收录了大量的常用方剂,对于学习中医方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其他类1.《黄帝内经素问》除了以上提到的经典之外,中医传承人还推荐阅读《黄帝内经素问》,其中包含了中医养生、食疗、针灸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全面了解和学习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2.历代医家著作选读中医传承人还推荐阅读历代医家的著作,如张仲景、李时珍等人的著作,这些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思考,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多个方面,这些书籍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些书籍也是中医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的医疗医药类学科分类与代码

1. 中医学基础理论2. 中医临床诊断3. 中医内科4. 中医外科5. 中医妇科6. 中医儿科7. 中医骨伤科8. 中医五官科9. 中医针灸学10. 中医推拿学11. 中医精神病学12. 中医皮肤科13. 中医急诊学14. 中医康复医学15. 中医预防保健与卫生学16. 中医药疗法17. 中医药物学18. 中医临床药理学19. 中医药制剂学20. 中药资源生物学1. 中医学基础理论:CM0012. 中医临床诊断:CM0023. 中医内科:CM0034. 中医外科:CM0045. 中医妇科:CM0056. 中医儿科:CM0067. 中医骨伤科:CM0078. 中医五官科:CM0089. 中医针灸学:CM00910. 中医推拿学:CM01011. 中医精神病学:CM01112. 中医皮肤科:CM01213. 中医急诊学:CM01314. 中医康复医学:CM01415. 中医预防保健与卫生学:CM01516. 中医药疗法:CM01617. 中医药物学:CM01718. 中医临床药理学:CM01819. 中医药制剂学:CM01920. 中药资源生物学:CM020中医学作为我国特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医学的发展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在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与技术,中医学领域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与成就。
不仅在中医诊疗技术方面有了更加科学的发展,中药研究与药物制剂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可以预见的是,中医学在未来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
在中医学领域的学科分类与代码方面,也将更加系统化与规范化,为中医学的教学与科研提供更加严谨的支撑。
希望未来能够更多地看到中医学在全球医学领域中发光发热,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中医学的学科分类与代码的意义在医学科研与教学中,学科分类与代码的规范化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