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合集下载

如今甘肃发展现状

如今甘肃发展现状

如今甘肃发展现状甘肃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的五个地域总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甘肃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甘肃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甘肃正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推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示范区建设,甘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甘肃积极引进外资,推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其次,甘肃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民生等事业不断加强。

学前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多项政策措施取得成效,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甘肃打造了一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和培育大大小小的创新型企业。

文化旅游业也是甘肃的一张名片,甘肃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了文化传媒、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再者,甘肃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

甘肃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与修复、节能减排等工作,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同时,甘肃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

甘肃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和新能源大省之一。

总体来看,如今的甘肃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然而,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甘肃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人才需求与供给失衡,农村贫困和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

甘肃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向创新型发展转变,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甘肃各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甘肃各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甘肃各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经济相对较欠发达的地区之一。

现状上,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发展相对较弱。

甘肃省属于中国的内陆省份,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对外交通相对闭塞。

甘肃省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等。

畜牧业也相对发达,以养殖牛、羊为主。

然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匮乏,甘肃省的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工业方面,甘肃省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传统的能源工业为主导。

甘肃省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但由于能源价格下降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煤炭和石油产业的发展面临一定挑战。

除了能源工业,甘肃省还有一些轻工业和冶金工业,但规模相对较小。

然而,甘肃省政府和中央政府一直在推动甘肃省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甘肃省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了交通条件,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此外,甘肃省还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打造了一批知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总体来说,甘肃省的发展趋势是朝着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升级的方向发展。

未来,甘肃省将继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推动新能源、新材料、高技术产业
的发展。

同时,甘肃省还将加强土地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此外,甘肃省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际合作,拓展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对外交流与合作。

甘肃省经济发展现状

甘肃省经济发展现状

甘肃省经济发展现状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甘肃省一直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业占据了甘肃省经济的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扶持政策,甘肃省的经济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甘肃省的经济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除了农业之外,工业、建筑业和旅游业也正在逐渐发展壮大。

甘肃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对甘肃省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甘肃省还因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而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旅游业成为了甘肃省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甘肃省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的建设不断加快,与甘肃省的周边省份和其他地区的交通联系更加紧密。

这不仅有助于促进甘肃省内部的经济交流和合作,还有利于吸引外部的投资和人才流入。

然而,甘肃省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甘肃省的产业结构仍然相对单一,依赖于农业和资源开发的程度较高,对经济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一定的影响。

此外,甘肃省的经济发展仍然不均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加快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发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还需要注重发展教育、
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最重要的是,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只有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甘肃省的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甘肃城镇化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

甘肃城镇化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
州、 有很大差异 。兰州与 何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产业发展质量 , 现代化 的重要标 志。 甘肃省地处祖 国西 在全省各地( 市 )
部 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 依靠本省独特的 河西地区城镇 化高 于全省平均水平 , 并 培育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 如何处理好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 自然地理 、 经济地理和快速发展的社会 集中了全省一半 的城市数量。 、 、 资源开发 、 陇南 定西 平 人 如何使当地经 济发展转移到依靠人 经济 、 政治 、 文化 , 促使 了甘肃城镇化进 庆 阳 、 凉等市人 口基数 大 , 口城镇 系 ;
持 了健 康 、 定的 良好 发展势头 , 稳 并进 慢西快 ” 十分不平衡 的格局。
入 城 化快 速 发 展时 期 。

突出, 当前尤其要解决城镇 化过程 中事
( ) 三 城镇体系不健 全。 城镇体 系存 关 全 局 的 战 略性 问题 。 在 的问题 集 中体现在 城市发育 尤其是 ( ) 一 选择适合甘肃省情 的城镇 化
略是城镇化过程中的关键性 问题 。 正确 素 的制约 , 城镇化过程 中也存在着一些 有特 大城市兰州市 的综合职 能较为 突
突 出 的 问题 。
能够保持城市化 出, 它中小城市主要为地方行政 中心 的城镇化道路或战略 , 其
并促 ( 城镇化水平偏低 , 一) 发展速度慢 , 或 资源型城市 , 职能较 单一 , 区域 的 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 , 对
程 的快速发展 。 2 0 到 09年底 , 甘肃共有 化水 平较低 ; 临夏 、 甘南 因其特殊 的 自 力资源 、 知识 、 技术 与信息等高级 生产
民族条件, 城镇化水平也很低 ; 河东 要素方 面都 是甘肃城镇进 一步发 展面 地级及其 以上城市 1 , 2个 县级 市 4个 , 然 、

加快甘肃省城市化发展对策研究

加快甘肃省城市化发展对策研究

关 键词 : 城市化;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 号 :211 F9.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0- 6(060.9.4 1 45 520)4060 0 4
S u y o h u tm e s r s t t d n t e Co n e a u e o S e d n p t e Ur a ia i n De eo me ti n u Pr vn e p e i g u b n z t v l p n Ga s o i c h o n
维普资讯
总2 卷 2
第4 期
兰州商学 院学报
J u a fI z o o o r lo  ̄ h uC mmeca olg n rilC l e e
、0 2 N . rL2 o 4
Au u t2 0 g s,0 6
20 0 6年 6月
城市是人 口、 土地、 建筑、 资源、 能源 、 富的高 财
・ 收 稿 日期 : 0 6一o 3 20 5— 0
作者简介 : 郭晓云( 96一) 女 , 17 , 山西临汾人 , 师, 讲 研究方向 : 市场 营销 与广告 学。

9 — 6
维普资讯
加快城市化是 2 世纪中国政府的使命 , l 它与构
建和谐社会 、 加快经济发展 、 解决 “ 三农 ” 问题等一 系列社会命题密不可分。社会发展的核 心在城市 , 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城市, 三农 ” “ 问题更需要依靠城
市 的发 展 去解决 。

年平均提高水平为 14 个百分点, .4 全省城镇人 口达 到 727 万人 。伴随着城市化 的稳步推进 , 1.9 截止到 20 0 5年 底 , 肃 省 综 合 经 济 实 力 年 均 增 长 约 甘 1.% , 0 2 工业经济年均增长 1% , 础设施和生态 8 基 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 科技创新 能力不 断增强。但

兰州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兰州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兰州城市经济发展研究近年来,兰州市在城市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本文将从兰州城市经济的现状,问题与挑战以及可行的发展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兰州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兰州城市经济的现状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不仅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

这为兰州的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目前,兰州的城市经济以工业为主导,涵盖了石化、能源、制造业等多个领域。

同时,兰州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如黄河风光带以及临近的嘉峪关、敦煌等旅游资源,这为兰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撑。

二、兰州城市经济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然而,兰州的城市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首先,兰州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依赖传统工业,缺乏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使得兰州在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上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其次,兰州的交通网络尚待完善。

虽然兰州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但仍存在交通运输不畅、物流成本高等问题。

这影响了兰州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另外,兰州还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兰州地处黄土高原和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平衡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了摆在兰州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兰州城市经济可行的发展策略为了进一步推动兰州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下几个策略可以考虑:首先,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

兰州可以积极引导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经济的创新能力。

同时,充分利用兰州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发展相关产业,例如新能源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等。

其次,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兰州应加大投资力度,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物流环境,降低物流成本。

同时,完善城市交通组织与规划,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另外,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兰州应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甘肃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优化升级对策

甘肃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优化升级对策

甘肃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优化升级对策经济增长是经济结构(其核心是产业结构)转变的结果,产业结构又是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又对资源配置的优劣、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高低起着根本的制约。

因此,研究和推进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甘肃省产业结构现状(一)三次产业总体结构特征及其演变分析1.“二、三、一”的产值结构近十年的统计资料显示(见图1),甘肃的产业结构一直呈现“二、三、一”的工业化结构特征,即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位居第三位。

图1 甘肃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变化图从产值比重的变化趋势看,1999-2008年,甘肃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呈下降趋势,下降了3.6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上升了8.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波动式下降,下降了4.61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不升反降的逆向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动方向的“离经”现象。

产业结构演变“离经”,与第二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密切相关。

但它并不是工业化进程的“回潮”,一方面说明进程中的重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工业经济还有上升空间;另一方面说明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发展滞后,还处于较低的层次,需尽快发育成长。

2.“一、三、二”的就业结构近十年的统计资料显示(见图2),甘肃的就业结构呈现“一、三、二”的结构特征,大量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人数最少。

图2 甘肃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图从变动趋势看,1998-2007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波动式上升,增加了2.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波动式下降,下降了5.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呈上升趋势,增加了2.4个百分点。

表明甘肃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强。

不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3.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度从2007年的情况看,甘肃第二产业依靠占从业总人数15%的劳动力,实现了占GDP总量47.3%的增加值,效益最高;第一产业劳动力占从业总人数的62.66%,只创造了占GDP 总量14.3%的增加值,效益最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稳妥推进甘肃城镇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稳妥推进甘肃城镇化

改善 , 又推动了镇 乡之 间人 流 、 物流 、 信 鞘 岭 以东 的 中部 城 市 区 域 ; 以临 夏 、 甘
按 照 温 总 理 提 出 的 走 新 型 城 镇 化
息流 的双 向交 流 , 促进 了 乡镇 企 业 向 小 南 、 陇南 市 组 成 的南 部 城 市 区 域 。 存 道路 的要求 , 结合省委提出的 域发展 笔 城镇集 中发展 , 加快 了农村 富余 劳动力 甘 肃 城 镇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 域 的 空 间 分 战略 和奋 斗 目标 , 者 认 真 研 究 了全 省 地 向小 城 镇 转 移 , 动 了全 省 小 康 社 会 建 布 表 现 出 强 烈 而 个 陛化 的 地 域 特 征 , 推 并 的 自然地理 条件 、 社会人 文现状 、 经济 设 和城 镇 化 进 程 。 但 是 , 目前 城 镇 化 水 成 为 长 期 以来 制 约 全 省 城 镇 化 发 展 的 发展 水平 、 城镇 化发展特 征 、 城镇化 结
1. 3 5个 百 分 点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 9
— —
3. %,比工业 化率 低 了 1. 26 5 41 5百 分 建 制 镇 , 镇 西 村 , 东 因地 制 宜 , 层 次 、. 分
城 镇化 结构 发 展 不 平衡 , 区 点 , 明 我 省 的 城 镇 化 水 平 严 重 滞 后 于 按 规 划 、有 重 点 地 推 进 全 省 城 镇 化 进 地 说 提 出城 镇 化 发 展 模 式 有 利 于 解 决 我 省 当前 经 济 生 活 中 日益 突 出 的 矛 盾 如 何 选 择 和 实 施 我 省 的 城 镇 化 道 和问题 ;着力培 育新 的经 济增 长点 ; 加
4 .%, 省 为 3 . %。 以看 出 , 然 展 。 工 业 化 与 城 镇 化 相辅 相 成 , 互 促 推 进 我 省 的 城 镇 化 , 应 该 走 具 有 甘 肃 6 6 我 26 5 可 虽 相 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关于甘肃省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对策这篇论文,我想说下我对读了它的理解看法和建议。

来到甘肃上学快三年了,回想下我对兰州这座城市的印象。

在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他给我的感觉是城市建设不规划,空间小,给人一种很乱的感觉。

也许是因为从小在太原待的时间多,我不得不说兰州的经济建设要加强,城市规划要合理。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学校门口的这条街,从我来了开始修我都快毕业了它还有很大的工程没干,现在的社会效率是第一的,就像这样情况,我们什么时候能赶上人家,一天到晚尘土漫天飞,居民出行特别不方便。

这是我们兰州政府应该反思和考虑的,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不是贴广告语就行的。

回到正文,这篇文章总体的构思是这样的。

首先谈到城市化,作者相对城市化的概念做了介绍与论述;其次是甘肃省城市化的特点及现状,这部分分两部分,用四个阶段概括了甘肃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用五点概括了甘肃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最后是促进甘肃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对策,这部分分六点做了详细的介绍。

我们先对第一部分做下讨论,对城市化得概念认识,这一概念中城市化必不可少的三个内涵:人口的城市化,非农产业的集中,生活空间的转换。

概括的很具体形象,使我对城市化的认识有了抽象的概念表达认识。

作者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很具体,深刻。

第二部分,甘肃城市化的特点及现状,作者将甘肃城市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1949—1960年的第一个高峰时期,1961—1963年的锐减阶段,1964—1978年的缓慢增长阶段,1978 年至今的快速增长阶段。

使我对甘肃的城市化发展历程有了具体的了解。

通过总结得到,甘肃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分为五点:第一,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第二,城镇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很低;第三,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统筹发展压力进一步加大;第四,城市化过程中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五,城市功能不足,可持续城市化进程面临危机。

这五点的有些方面与现在的实际情况有了一定的误差,例如第二点,现在这个比重
在明显提升。

最后一部分,促进甘肃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对策。

分六方面:第一,继续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业化;第二,在加快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努力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三,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各地区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第四,要以人才战略为导向,注重在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提高人口素质;第五,在新时期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通过重点扶持改善部分落后、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总体来说这六点,基本把城市化的各方面都有了对策建议。

最后总结,发展城市化得重点还要放在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得发展上,引进工业化企业来发展,弥补我们的资源缺乏的缺点促进经济发展是现在应该做的,但还应注意生态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