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化学分析成果表
乌苏市地表水质量评价

乌苏市地表水质量评价李长虹【摘要】本文分析了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地表水水质状况。
通过河流水质资料从矿化度、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等参数分析反应其变化趋势,分析其水质现状。
从而判定乌苏地表水是否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是否可以满足生活、工业用水、农田灌概以及渔业养殖等多种用途的水质要求。
结果表明,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地表水水质现状为Ⅰ-Ⅲ类,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usu City,Tacheng area surface water quality conditions.By river water quality data from salinity,total hardness,permanganate index,BOD5,volatile phenol analysis of the reaction parameters such as its tendency to analyze the water quality status quo.Thereby determining Wusu surface wa-ter meets state “Surface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GB3838-2002) class Ⅲ standard,as well as meeting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life,industrial water,farmland irrigation and fish farming,and other purpos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us quo Wusu City,Tacheng area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for Ⅰ-Ⅲ class,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Surface Water QualityStandards”(GB3838-2002) ofⅢclass standards.【期刊名称】《吉林水利》【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6页(P34-39)【关键词】水化学类型;总硬度;水质现状评价;水质类别;趋势分析;达标分析【作者】李长虹【作者单位】新疆塔城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新疆塔城 834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2.71 概况乌苏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天山支脉婆罗科努山和依连哈比尔尕山北麓。
第一季度水质监测总结表

第一季度水质监测总结表一、引言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良好的水质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因此,对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第一季度水质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及对未来工作提出建议。
二、监测区域和监测点本次水质监测覆盖了城市A、B、C等地区的主要水体,包括江河、湖泊、水库等。
共设立监测点20个,涵盖了城市中心区、工业区、农业区等不同地域类型,以全面反映水质状况。
三、监测项目和方法本次监测主要包括水体的理化指标和生物学指标。
理化指标包括水质颜色、浊度、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生物学指标则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
监测方法主要采用标准化的采样和实验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四、监测结果分析1. 理化指标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城市A的主要江河水质整体偏碱性,PH值大多在7.5-8.5之间,溶解氧和氨氮含量较高,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而城市B的湖泊水质则明显好于城市A,PH值较为稳定在7.0-7.5之间,溶解氧和氨氮含量也都在合理范围内。
城市C的水库水质稍逊于城市B,但整体也维持在合格水平。
2. 生物学指标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相对于底栖动物而言,是更直接受水体环境影响的生物。
监测结果显示,城市A的主要江河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浮游植物,而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相对较少;而城市B和C的水体中,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数量相对较为平衡,且种类较为丰富。
五、存在问题分析根据上述监测结果,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水质偏碱性和氨氮、溶解氧含量偏高,说明城市A的水质受到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
2. 生物学指标显示,城市A的水质中浮游植物过多,而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相对较少,这也反映出水体生态环境的失衡问题。
六、解决建议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建议:1. 加强对城市A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和管理,减少对水质的影响。
2. 加大对城市A水体的生态修复力度,增加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数量,以提升水质的生态平衡性。
水的检查报告单1000字

水的检查报告单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生物体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对水源进行定期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本报告旨在对所采集的水样进行全面检测,并提供详细的检查报告。
二、水样来源与采集方法本次检查的水样来自市内的三个主要水源地:A水库、B河流和C地下水井。
采集方法采用专业的水样采集器,确保水样的代表性。
在采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避免污染。
三、检测指标与实验方法本次检测涵盖了以下主要指标:浊度、总悬浮物、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
实验方法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检测结果与分析1. 浊度:三个水源地的水样浊度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表明水质较为清澈。
2. 总悬浮物:A水库和B河流的悬浮物含量略高于C地下水井,可能与地表径流携带的泥沙有关。
3. PH值:三个水源地的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6.5-8.5),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4. 溶解氧:各水源地溶解氧含量适中,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
5. 化学需氧量:三个水源地的化学需氧量均较低,表明有机物含量较低,水质较好。
6. 氨氮:B河流的氨氮含量略高于国家标准限值,可能与上游农业排放的氮肥有关。
7. 硝酸盐氮:各水源地的硝酸盐氮含量均较低,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8. 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A水库和B河流的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略高于C地下水井。
考虑到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是评价水质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这一结果可能提示A水库和B河流存在一定的卫生安全隐患。
为了进一步分析这一结果,我们进行了病原体检测。
五、病原体检测与结果分析针对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较高的A水库和B河流,我们进行了病原体检测,包括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环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等常见饮用水源病原体。
结果显示,所有病原体均为阴性,表明A水库和B河流在病原体方面是安全的。
六、结论与建议1. 结论:总体来说,三个水源地的水质基本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土及水腐蚀性评价

6.4土体的渗透性及易溶盐分析(1) 土的渗透性场地内的土层主要是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坡积层、残积层,以黏性土为主,渗透性差。
根据取样进行的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第四系土层的渗透性为极微透水~弱透水。
土的渗透系数见“土工试验分层汇总表”。
(2) 土的易溶盐分析根据本场地所取土样的易溶盐分析成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12.2中有关规定判定:按环境类型评价,在Ⅲ类环境下,场地内的粉质黏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评价,本场区第四系土层的渗透性为极微透水~弱透水,故场地内的粉质黏土为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场地内的粉质粘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综合评定场地粘质粉土在Ⅲ类环境下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详见附图)。
6.5水化学类型及腐蚀性评价(1) 水化学类型根据本次勘察所取3件水样水质分析成果,场地地下水总矿化度均小于1g/L,总硬度158.1~208.2mg/L,属微硬水~硬水;pH值7.83~8.05,属中性水~弱碱性淡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2--Ca型水。
(2) 腐蚀性评价根据本场地所取水样的分析成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12.2中有关规定判定:按环境类型评价,在Ⅲ类环境下,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评价,本场区第四系土层的渗透性为极微透水~弱透水,故地下水和地表水为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和干湿交替情况下,地下水和地表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综合评定场地内地下水和地表水在Ⅲ类环境下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和干湿交替情况下有微腐蚀性(详见附图)。
济宁市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2020.3科技论坛济宁市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分析孔 舒1 徐银凤1 于志强2 尹静章3 张海廷1 曹 燕1(1.山东省济宁市水文局 济宁 272019 2.山东省水文局 济南 2500003.德州市水文局 德州 253000)【摘 要】本文根据山东省济宁市41个站点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济宁市地表水水化学特征,总结出济宁市水化学特征的时空分布规律,阐述了对济宁市主要河流的水化学特征,同时对成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表水 水化学特征 硬度 矿化度1 概况济宁位于鲁西南腹地,地处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属淮河流域,境内河流众多,交叉密布全境,仅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河流就有91条,总长度达1516km,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河流有7条,所有河流都注入南四湖。
湖东主要有泗河、洸氵府河、白马河等,属山溪性河流,峰高流急,洪水暴涨暴落;湖西主要有梁济运河、洙赵新河、新万福河、东鱼河等,为平原坡水河流,峰低而量大,洪水涨落平缓。
2 监测方案2.1评价范围为客观反映济宁市水化学类型分布情况,本次水化学类型分析采用了济宁市水环境监测中心2016年的监测资料,选用了41个监测点作为评价断面。
在各个河流的市(县)界,入南四湖湖口处、济宁市各个水库站重点布设监测站。
2.2监测项目及频次监测项目为水温、pH、电导率、钙、镁、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重碳酸盐、总硬度、总碱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等共37个基本项目。
2016年水质站点监测频次为1次/月,全年共监测12次,本次评价使用年度监测结果平均值。
2.3评价方法采用总硬度、矿化度和阿列金分类法进行评价。
评价时采用年均值作为该项目的代表值。
水总硬度是指水中Ca2+、Mg2+的总量,它包括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根据《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将水中总硬度按照标准划分为五级,见表1。
“水污染的调查”研究成果封面及正文

“研究性学习成果”课题名称:水污染的调查平度市蓼兰镇万家小学五年级二班组长:孙晓琪组员:杨帆纪玉萍张帆王钰指导教师:崔瑞峰 0532——82361121“水污染的调查”研究性学习成果一、研究背景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的威胁,保护环境,教育为本。
我国的环境保护逐渐受到重视,中共中央也提出“要在青少年中开展环境教育,普及环保知识”。
在青少年中开展环境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关注环境问题,养成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增进学生爱国、爱家乡之情;通过学生参与考察和调查工作,了解水质污染及其原因、后果、检测、治理等方面知识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对水质初步分析实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意识。
二、研究时间:2013.9——2014.9三、研究方法1访谈法:对学校附近部分居民和同学进行访谈。
2调查法:对学校附近部分居民和同学进行发放调查问卷。
2实验法: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简单的定性实验,来确认水中所含的部分物质 3 观察法:对水体表面的状态进行观察,如有部分地区有藻类浮于水面,水的颜色等。
4 文献资料法:上网查看水污染指标,及一些关于水污染的小知识。
四、具体安排1. 2013.9——10 调查本地水污染的现状并完成“考察统计表”。
建立小小课题研究组,制订研究计划并组织实施。
2、 2013.11——2014.8 走访、实地调查3、 2014.9 资料汇总,成果展示。
五、研究过程第一步 2013.9——10 调查本地水污染的现状并完成“考察统计表”,建立小小课题研究组,制订研究计划并组织实施。
一、调查本地水污染的现状并完成“考察统计表”(一)、认识水污染水因某种物质的侵害,其特征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二)、制作水污染调查表:1、水域污染考察报告表考察目标考察地点考察时间水域情况颜色水域周围情况气味水中漂浮物水生物情况污染源总体印象学校班级报告人2、指导课后如何收集资料及如何去完成报告表。
中国地表水水质评价

中国地表水水质评价作者简介:周怀东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为全面了解我国地表水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系统分析水污染程度、污染物种类和数量,我们从污染源评价、地表水化学特征、河流湖库现状水质、水质变化趋势、底质污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功能区水质评价以及供水水质评价等8个方面系统评价和分析了我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
本次地表水水质评价以水利、环保等部门的大量监测资料为基础,并进行了补充监测,评价收集数据的规模是我国水水质评价中最大的一次。
水化学特征分析选用2442个测站。
现状水质评价测站数6981个,其中河流现状水质评价测站个数为5952个,湖泊水质评价测站个数为237个,水库水质评价测站为813个。
水质变化趋势选用测站846个。
底质污染评价对881个断面进行了取样分析。
饮用水水源地评价个数1073,其中重点水源地评价个数467,评价有毒有机物水源地个数630。
本次水质评价体现了8个结合:点面源结合、污染成因与污染表征结合、天然与现状结合、水质水量结合、历史(趋势)与现状结合、常规项目与特定项目结合、水资源质量与功能使用结合、水资源分区与行政分区结合。
首次明晰了全国点面源贡献率、水功能区达标比例、底质污染状况、有毒有机物污染特征、供水水质合格比例等关系我国地表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参数。
本次评价完成了与先进国家在水质评价方法和内容上的全面接轨,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全面、真实地反映全国地表水水质状况的一次评价,对今后中国水资源管理保护及水质评价具有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
一、污染源调查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对地表和地下水水质的污染,依排放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
点污染源主要由工矿企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形成;非点污染源也称面污染源,指在较大范围内,溶解性或固体污染物在降雨径流等作用下,通过地表或地下径流进入受纳水体,造成的污染。
本次点污染源调查评价包括工矿企业废污水排放调查、城镇生活污水调查及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污染源调查三部分。
水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 副本

水中碱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水中碱度测定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滴定终点的判断。
二、实验原理采用连续滴定法测定水中碱度。
用标准浓度的酸溶液滴定水样,用酚酞和甲基橙做指示剂,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终点。
根据滴定水样所消耗的标准浓度的酸的用量,即可计算出水样的碱度。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1. 酸式滴定管 25mL 2. 碱式滴定管 25mL 3. 锥形瓶 250mL 4. 移液管 25mL5. 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6. 酚酞指示剂7. 标准浓度盐酸溶液 0.0511mol/L 8. 标准浓度的NaOH 溶液 0.0507mol/L 四、实验步骤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用HCl 、Na 2CO 3、NaHCO 3调节溶液pH ,配制出pH=4,5,6,7,8,8.5,9,10,11,12等各种溶液。
2、实验步骤分别吸取配制的各种pH 的溶液,并按下列方法测定CO 2(H 2CO 3*)、HCO 3-、CO 32-的摩尔浓度(mmol/L )。
⑴游离CO 2的测定:用移液管吸取样品25mL ,加二滴1%酚酞指示剂。
用标准浓度的NaOH 滴定至溶液呈淡红色不消失为终点,记下NaOH 的用量V 1mL 。
计算式:L mmol V V M CO c CO H c /)()(12*32样品⨯=≈ 式中,M 表示NaOH 的毫摩尔浓度(mmol/L )。
在滴定过程中碳酸是由游离CO 2转变而来,因此,c(H 2CO 3*)=c(CO 2)。
⑵HCO 3-的测定:吸取样品25mL ,加4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若溶液呈玫瑰红色,则此溶液无HCO 3-;若此溶液呈绿色,则用标准浓度盐酸滴定至现玫瑰红色为终点,记下盐酸的用量V 2mL 。
计算式:L mmol V V M HCO c /)(33样品⨯=-式中,M 为盐酸的毫摩尔浓度(mmol/L )。
⑶HCO 3-及CO 32-的测定:吸取水样25mL ,加入二滴酚酞,若深层呈红色时,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至红色刚消失为止,记下盐酸的用量V 1mL(若加酚酞后无色时则无CO 32-);然后再加4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绿色刚变成玫瑰红色为止,记下盐酸的用量V 2m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
68.1
CCl-
1.92
24.87
HCO
279.0
CHCO3-
4.57
59.09
SO
59.5
C1/2SO42-
1.24
16.03
CO32-
0.0
C1/2CO32-
0.00
0.00
合计
7.74
100.00
特
殊
分
析
项
目
PH
6.53
全硬度(毫克/升)
254.2(以CaCO3计)
暂时硬度(毫克/升)
228.6(以CaCO3计)
游离CO2(毫克/升)
17.80
侵蚀CO2(毫克/升)
12.60
固形物(毫克/升)
557.70
水质判定
重碳酸盐—钙·钠·镁型淡水
水化学分析成果表
取样编号:河水取样地点:长兴县上杨村莫家墩
离子
每升水中含量
毫克
毫摩尔
毫摩尔%
阳
离
子
K+
4.0
Ck+
0.10
1.71
Na+
45.0
CNa+
1.96
32.75
Ca2+59Βιβλιοθήκη 3C1/2Ca2+
2.96
49.61
Mg2+
11.6
C1/2Mg2+
0.95
15.93
合计
5.97
100.00
阴
离
子
CL-
34.4
CCl-
0.97
16.58
HCO
213.1
CHCO3-
3.49
59.64
SO
66.8
C1/2SO42-
1.39
23.77
CO32-
水化学分析成果表
取样编号:ZK8取样地点:长兴县上杨村莫家墩
离子
每升水中含量
毫克
毫摩尔
毫摩尔%
阳
离
子
K+
7.0
Ck+
0.18
2.30
Na+
58.0
CNa+
2.52
32.39
Ca2+
61.9
C1/2Ca2+
3.09
39.74
Mg2+
24.2
C1/2Mg2+
1.99
25.56
合计
7.78
100.00
阴
离
0.0
C1/2CO32-
0.00
0.00
合计
5.86
100.00
特
殊
分
析
项
目
PH
6.52
全硬度(毫克/升)
195.8(以CaCO3计)
暂时硬度(毫克/升)
174.6(以CaCO3计)
游离CO2(毫克/升)
17.80
侵蚀CO2(毫克/升)
未检出
固形物(毫克/升)
434.20
水质判定
重碳酸盐—钙·钠型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