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化学分析资料整理(完成)

合集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1. 物质和化学变化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的实体。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新的物质。

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连接。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变化。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氧化和还原的反应。

6. 酸碱反应酸: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

碱: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盐和水。

7. 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能够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的浓度: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量。

8.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表示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常数。

计算方法:根据反应物和物的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9.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电极电位:表示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的电位。

计算方法:根据电极电位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10. 酸碱反应的平衡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计算方法:根据酸碱的浓度计算pH值。

11. 溶液的酸碱滴定滴定:通过滴加已知浓度的溶液来确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计算方法: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数据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

12.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成反比。

查理定律:在一定压力下,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等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13. 气体混合物的计算分压定律:气体混合物中每种气体的分压与该气体在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计算方法:根据分压定律计算气体混合物中每种气体的分压和摩尔分数。

(整理)分析化学复习资料公式.

(整理)分析化学复习资料公式.

离群值的检验方法:(1)Q 检验法:设有n 个数据,其递增的顺序为x 1,x 2,…,x n-1,x n ,其中x 1或x n 可能为离群值。

当测量数据不多(n=3~10)时,其Q 的定义为 具体检验步骤是:1) 将各数据按递增顺序排列;2)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3)计算离群值与相邻值之差; 4) 计算Q 值;5)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到Q 表值;6)若Q >Q 表,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2)G 检验法: 1)计算包括离群值在内的测定平均值;2)计算离群值与平均值 之差的绝对值 3)计算包括离群值在内的标准偏差S4)计算G 值。

5)若G > G α,n ,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2)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nx-x d n1i i ∑==(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100%xd⨯=r d (4)标准偏差1)(12--=∑=n x x S ni i(5)相对标准偏差(RSD, 又称变异系数CV )%100⨯=xS RSD (必考相关大题)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偶然误差符合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式: 为了计算和使用方便,作变量代换(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我们以x 为中心,在一定置信度下,估计μ值所在的范围)(x tS x ±称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四、显著性检验(一) F 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 2),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用于判断两组数据间存在的偶然误差是否显著不同。

(用来做什么?考点)检验步骤:计算两组数据方差的比值F , x x 222)(21)(σμπσ--==x e x f y σμ-=x u 令2221)(u e x f y -==⇒πσ2221)( u e u y -==πφ即n tSx tS x x ±=±=μ)(212221S S S S F >=minmax X -X X X Q 相邻离群-=S XX G -=离群查单侧临界临界值21,,f f F α比较判断: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别,S 1与S 2相当。

49种化学水处理水质项目检测国标方法汇总整理

49种化学水处理水质项目检测国标方法汇总整理

各类水处理水质项目检测方法汇总1 【pH 值】水质pH 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2 【溶解氧】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GB/T11913-1989碘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3 【臭和味】文字描述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4 【侵蚀性二氧化碳】甲基橙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5 【酸度】酸度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6 【碱度( 总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7 【色度】水质色度的测定GB/T11903-19898 【浊度】水质浊度的测定GB/T13200-19919 【悬浮物(SS)】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1901-198910【总可滤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11【总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12【全盐量( 溶解性固体) 】水质全盐量的测定重量法HJ/T51-199913【总硬度( 钙和镁总量) 】水质钙和镁总量的测定EDTA 滴定法GB/T7477-198714【高锰酸盐指数】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T11892-198915【化学需氧量(COD)】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11914—198916【生物需氧量】水质生物需氧量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GB/T7488—198717【氨氮】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T7479-1987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18【硝酸盐氮】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GB/T7480-1987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346-200719【亚硝酸盐氮】《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7493-1987 20【六价铬】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酸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67-1987 21【总氮】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11894-198922【总磷】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23【磷酸盐】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24【硝基苯类】还原-偶氮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25【苯胺类】水质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N-(1-萘基) 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GB/T11889-198926【游离氯】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 ,4-苯二胺滴定法GB/T11897-198927【总氯】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GB/T11897-198928【氟化物】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7484-198729【氯化物】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GB/T11896-1987930【硫酸盐】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GB/T11899-89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31【硫化物】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兰分光光度法GB/T16489-19963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T7494-198733【石油类】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 16488-199634【动植物油】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 16488-1996 35【总铬】水质总铬的测定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66-198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36【铜】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1987 37【锌】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1987 38【铅】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1987 39【镉】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1987 40【镍】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12-198941【钾】水质钾、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04-198942【钠】水质钾、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04-198943【钙】水质钙、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05-198944【镁】水质钙、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05-198945【铁】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11-198946【锰】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11-198947【溶解性铁】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11-1989 48【银】水质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07-198949【甲醛】水质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3197-1991。

水分析化学整理资料

水分析化学整理资料

一、基本概念题:1.滴定:将标准溶液用滴定管计量并滴加到被分析溶液中的过程称为滴定。

2.计量点:滴定过程中,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定量反应完全时的那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简称计量点(等当点),以sp表示。

3.滴定终点: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正好发生颜色变化的那一点称为滴定终点,以ep表示。

4.浊度:表示水中含有悬浮及胶体状态的杂质引起水的浑浊程度,以浊度作单位,是天然水和饮用水的一项重要水质指标。

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浊度不超过3度(NTU散射浊度单位),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5度(NTU)。

5.酸度:水中给出质子的物质的总量,单位有mg/L(以CaCO3计)6.碱度:水中接受质子的物质的总量,单位有mg/L(以CaCO3计)、mg /L(以CaO计)、mol/L、mg/L等7.总碱度:水中的HCO3-、 CO32-、 OH-三种离子的总量称为总碱度。

8.甲基橙碱度:水样直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pH≈4.8),溶液由橙黄色变为橙红色,所消耗的酸标准溶液的量,用T(mL)表示,此时水中碱度为甲基橙碱度,又称总碱度。

9.酚酞碱度:水样首先加酚酞为指示剂,用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pH≈8.3),溶液由桃红色变为无色,所消耗的酸标准溶液的量,用P(mL)表示,此时水中碱度为酚酞碱度。

10.水的硬度:水中Ca2+、Mg2+浓度的总量。

11.水的总硬度:钙硬度(Ca2+)和镁硬度(Mg2+)的总和,单位:mg/L(以CaCO3计)。

12.暂时硬度:由Ca(HCO3)2和Mg(HCO3)2及MgCO3形成的硬度为碳酸盐硬度,一般加热煮沸可以除去,因此称为暂时硬度,单位为mg/L(以CaCO3计)。

13.永久硬度:由(CaSO4、MgSO4、CaCl2、MgCl2、CaSiO3、Ca(NO3)2、Mg(NO3)2等形成的硬度为非碳酸盐硬度,经加热煮沸不能去除,故称为永久硬度,单位:mg/L(以CaCO3计),永久硬度只能用化学转化等方法处理。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章末归纳与整理-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章末归纳与整理-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

<7
c(H+)<c(OH-)
c(H+)<10-7mol·L-1
>7
pH=-lgc(H+) 常温下:①pH相同的酸(或碱),酸(或碱)越弱,其物质的量 浓度越大。②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溶液,加水稀释相同的 倍数时,强酸溶液的pH变化大。
2.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的溶液的pH变化规律:在中和反应中,溶液
pH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滴定过程中会因pH突变而使指示剂发生颜色变
中和滴定
1.溶液的酸碱性规律: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溶液 类别
中性 溶液 酸性 溶液 碱性 溶液 定义
规律
c(H+)与c(OH-)的 关系
室温(25 ℃)
数值
pH
c(H+)=c(OH-) c(H+)=c(OH-)=10-7mol·L-1 =7
c(H+)>c(OH-)
c(H+)>10-7mol·L-1
2.电离平衡的移动与电离平衡常数K、离子浓度的关系
实例 改变条件 加水稀释
CH3COOH CH3COO-+H+ ΔH>0
NH3·H2O
NH4++OH- H+)
c(OH-)
移动方 向
平衡常 数
c(OH-)
c(H+)
向右 不变 减小 增大 向右 不变 减小 增大
加HCl 加NaOH
盐的类别 溶液的酸碱性
原因
强酸 弱碱盐
强碱 弱酸盐
呈酸性, pH<7
呈碱性, pH>7
弱碱阳离子与H2O电离出的OH-结 水解实质:盐电
合,使c(H+)>c(OH-)
离出的阴离子、
弱酸根阴离子与H2O电离出的H+
阳离子与H2O电离 出的H+或OH-结
结合,使c(OH-)>c(H+)

初中化学“化学水”知识点整理(常考)

初中化学“化学水”知识点整理(常考)

初中化学“化学水”知识点自然界的水(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世界水资源概况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

淡水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2.53%。

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2)我国的水资源概况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工业上,提高水的重复率;农业上,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滴灌;生活中,如关紧身边的水龙头,更换滴水、漏水的水龙头,生活用水重复使用,如用淘米水浇花。

(2)水体污染的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工业污染:废水、废渣、废气(工业“三废”)。

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生活污染: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3)防水体污染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处理符合标准后再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要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加强水质的质量检测水的净化(过滤、吸附、蒸馏)(1)纯水和天然水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纯净物而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混合物(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取——从水库中取水加——加絮凝剂(明矾),使悬浮的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

沉——在反应沉淀池中沉降分离,使水澄清。

滤——将沉淀池中流出的较澄清的水通入过滤池中,进一步除去不溶性杂质吸——再将水引入活性炭吸附池,除去水中臭味和残留的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投——投药消毒(通常通入氯气的方法)除去细菌,杀菌后的水就是可以饮用的自来水,通过配水泵供给用户。

但水中仍然含有可以溶于水的一些杂质,所以还是混合物。

【它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因为除去病菌的过程.就是把病菌变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3)常用的净水方法Ⅰ.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使不溶性的沉淀沉降下来,并与水分层。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净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净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水,水的净化是在介绍了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之后,,从学科的角度介绍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过滤和蒸馏,将水的知识从自然界引到实验室,从社会引到学科,自然地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融为一体,以学科知识充实水的主题,以水的主题衬托学科价值,两者相为补充,相得益彰,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各部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整体提高对水资源价值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他们误以为经过滤、吸附等操作过后就能得到纯净的水,殊不知水中还有可溶性杂质;都知道每天的饮用水来自自来水厂,都以为自来水是自来的,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比如活性炭的吸附、除臭;还有的学生压根就没听说过水有软硬之分,当然也就不了解软水硬水的区分,更无法知道硬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危害。

对于基本实验操作——过滤,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所耳闻,有所接触,但不太清楚过滤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对于蒸馏,物理课上略知一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对于水----这一重要自然资源的研究和学习还是很期待的。

三、设计思路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的水,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杂质,不溶性杂质使其浑浊,可溶性杂质则可能使其有气味或颜色。

对于日常生活使用的自来水是自来的吗?顺理成章地将同学们带进“自来水生产过程”。

对于分离混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过滤操作,先让同学们搜寻日常生活中的过滤原理,过滤方法,自然而然的转向过滤实验,进入课堂实验操作,操作要领自己讨论、分析,自己总结,让学生从实践中来,再用到实践中去。

假如让你选择饮用硬水还是软水时你会选择?话音未落,就有学生很坚定地地回答:硬水,因为它能补钙。

这一回答把我怔住了,让我对硬水究竟能否补钙的问题产生了好奇。

从围绕饮用硬水还是软水,硬水究竟能否补钙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报告等方法,解决软水、硬水的相关问题。

水污染期末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水污染期末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1.污水根据其来源一般可以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污染雨水。

2.污水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三类。

3.表示污水化学性质的污染指标可分为有机物指标和无机物指标。

4.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耗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5.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6.总有机碳TOC与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参数。

有机物中除含有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

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

氢,氮,硫则被氧化成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7.污水的生物性质与污染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病毒。

8.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受到稀释,扩散和降解等作用,污染物浓度逐步减小。

9.污水排放标准根据控制形式可分为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

10.常用的沉砂池形式有平流式沉沙池,曝气沉沙池,旋流沉砂池。

11.沉淀池常按池内水流方向不同,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斜流式。

12.沉淀池有五个部分组成,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缓冲区。

贮泥区13.辐流式沉淀池有中心进水和周边进水两种形式。

14.斜板沉淀池可分为异向流,同向流和侧向流。

15.废水中油的存在形态,可浮油,细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

16.按产生微细气泡的方法,气浮法分为电解气浮法,分散空气气浮法和溶解空气气浮法。

17.溶解空气气浮法有真空气浮法和加压溶气气浮法。

18.加压溶气气浮法:加压溶气气浮法是目前常用的气浮处理方式,该法是使空气在加压的条件下溶解于水,然后通过将压力降至常压而使过饱和溶解的空气以细微气泡形式释放出来。

19.加压容器气浮法根据加压溶气水的来源不同,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全加压溶气流程,部分加压溶气流程和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化学分析资料整理
一、学习目的
熟悉水化学分析资料整理的基本方法。

二、各种离子浓度单位的换算
1、离子的毫克当量浓度(meq/L)
离子的毫克浓度(mg/L)
离子毫克当量浓度(meq/L) =
离子的毫克当量
2、离子的毫克当量百分数浓度(meq%)
该离子毫克当量浓度(meq/L) 某阴(阳)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meq%) = ×100%
阴(阳)离子毫克当量浓度总和
3、离子的毫摩尔浓度(mmol/L)
离子的毫克浓度(mg/L)
离子的毫摩尔浓度(mmol/L) =
离子的毫摩尔质量(mg/mmol)
4、离子的毫摩尔百分数浓度(mmol%)
该离子毫摩尔浓度(mmol/L)
某阴(阳)离子毫摩尔百分数浓度(mmol%) = 100%
阴(阳)离子毫摩尔浓度总和
5、离子的毫克当量百分数浓度与离子的毫摩尔百分数浓度的换算
X-(+) meq ×X-(+)meq/L
X-(+) mmol% = ×100%
X-(+) m mol × ∑X i-(+)mmol/L
X-(+) mmol × X-(+)mmol/L
X-(+) meq% = ×100%
X-(+)meq × ∑ X i-(+)meq/L
式中:X-(+)为某种阴(阳)离子。

ΣX-i(+)为阴(阳)离子总和。

三、水化学分析结果误差检验
根据水中各成分化合当量相等原理, 水中阴、阳离子当量总数应当相等。

因此, 由下面式子就可检验水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
∑k —∑a
e = ×100%
∑k + ∑a
式中:e 为分析误差值;
∑k 为阴离子总含量(meq%);
∑a 为阳离子总含量(meq%)。

一般全分析的允许误差<2%, 简分析<5%, 否则结果不能采用。

四、水的硬度
1、总硬度(H)
为水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总和。

可由德国度(Hº)或mg/L表示:
H = [ Ca2+ ] + [ Mg2+ ]
2、暂时硬度
根据钙、镁离子与重碳酸根离子的当量关系可知:
(1)、当r(Ca2+ + Mg2+) ≤ rHCO3-时, 暂时硬度等于总硬度。

(2)、当r(Ca2+ + Mg2+) > rHCO3-时, 暂时硬度等于重碳酸根浓度, 即rHCO3-。

3、永久硬度
永久硬度= 总硬度—暂时硬度
五、水化学成分的库尔洛夫式表示方法
库尔洛夫式是以类似数学分式的形式来表示地下水化学成分。

其方法为:
1、将阴、阳离子分别标示在横线上、下, 按毫克当量百分数自大而小的顺序排列, 小于10%的离子不予标示。

2、横线前依次标示气体成分、特殊成分及矿化度(用M表示), 单位均为g/L。

3、横线后以字母t为代号, 表示水温, 单位为℃。

4、式中各成分含量一律标于该成分符号的右下角, 原子数则移至右上角。

即:
阴离子成分原子数毫克当量百分数
气体成分
含量特殊成分
含量
M
含量
t
水温℃
阳离子成分
毫克当量百分数
六、舒卡列夫的水化学类型分类
1、根据水中各阴、阳离子含量, 将大于25%毫克当量百分数的离子参加分类命名。

阴离子在前, 阳离子在后, 含量大的在前, 含量小的在后, 中间用短横线相连来对地下水化学类型进行命名。

共分49种类型, 每型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

2、根据矿化度大小, 将地下水分为四组:A组为矿化度<1.5g/L; B组为1.5—10g/L; C组为10—40g/L; D组为>40g/L。

3、各水型的代号在前, 矿化度划分的组在后, 中间用一短横线相连。

七、练习题
1、利用表Ⅱ—3和表Ⅱ—4水化学分析报告表, 计算表中列出的其它项目的数值。

如Ca2+离子成分, 表中给出其含量为34.3mg/L, 在资料整理中要计算出mmol/L、+mmol%和meq/L、+meq% 。

并将其填入表中。

说明:以上内容均表示在表1和表2中。

要求表格填写整洁、清楚。

对计算结果要进行检验。

表1 水化学分析报告表
2 水化学分析报告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