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南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南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南宁市人民政府二○○九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第二节规划原则第三节规划内容第四节规划范围第五节规划期限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目标第二节农用地保护目标第三节建设用地保障目标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第五节土地利用效率目标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一、生态用地布局二、农用地布局三、建设用地布局第四章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第一节城镇发展区第二节基本农田集中区第三节农业综合发展区第四节自然与生态保护区第五节水源保护区第六节生态恢复区第五章市中心城区用地总体安排第一节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第二节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目标第三节市中心城区用地主要拓展方向第四节市中心城区内部用地结构优化引导第五节市中心城区外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布局第六节市中心城区土地生态屏障建设第六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附件:一、附表:二、附图:南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公示稿)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南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有效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处理好发展与保护、需求与供给、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规划原则本规划编制遵循以下原则:(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三)统筹安排各类、各业、各区域和各时期用地,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五)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平衡;(六)强化规划实施保障,不断完善和创新土地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第三节规划内容本规划在全面分析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形势的基础上,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方案,统筹安排各类各业各区域用地,提出区域土地利用调控、土地用途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措施,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促进全市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层次聚类分析法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以山西省宁武县为例

层次聚类分析法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以山西省宁武县为例


研 究 区域 概 况
1 . 自然条件 宁武县行政辖区隶属山西省忻 州市 , 位 于晋 西北 管涔山麓 , 介于东 经 1 1 1 。 4 9 4 6 ~ 1 1 2 。 3 6 5 7 ,北纬 3 8 。 3 0 5 5 ~ 3 9 。 8 3 6 ” 之
沿海地 区进行 了土地利用分 区的确定 ,同时肯定 了层次 聚类 分 析法在土地利用分 区中的可行性 。但 由于以上各种 土地利用分
区 的 目的 、 尺度 、 内容 、 手 段 和 方 法 多样 , 其 考 虑 的分 区 指标 和 分
岭( 海拔 1 8 5 0 m) 为界 , 分为汾河和桑干河两个水 系 , 分属黄河 流 域和海河流域。 该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属高山严 寒区和寒 冷干燥 区。该 区的特 点是气候寒冷 , 多大风 , 冬 季漫长 , 无 霜期 短, 山区雨 多 , 其他地 区雨量偏少 , 温度差别大 , 雨量高度集 中于 七八月份 , 气温 和降水有 明显 的垂直地带性分 布[ 3 1 。 2 . 社 会经济条件 宁武县下辖 4个建制镇 、 l 0个乡 、 4 7 4个行政村 ,社 会经济

要: 土地 利用分区是 土地利 用总体规 划修 编的重要 内容 , 科学合理的分 区为土地规划的编制提供 了科学依据。本研 究
通过对 宁武县 l 4个 乡镇进行 聚类分析 , 并结合 宁武县 实际情 况进 行综合 定性 分 区, 将其划分 为城 镇重 点优 化开发 区、 林 业生 态保护 区、 城镇综合 开发 区、 粮食 重点生产 区、 中部 一般 农业 生产 区和 南部特 色农业 生产 区 6个土地 利用功 能区 , 并
间, 西 隔管涔 山与五寨 、 岢岚县 为邻 , 东依云 中山与原平 市 、 忻府 区相接 , 北靠神池县 、 朔州市 , 南部与静乐县 毗邻 。 全县 南北 长约

宁武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宁武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宁武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牛冰娟;马还亭;王晓军
【期刊名称】《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26)003
【摘要】通过对宁武县建设用地特点的分析,按照宏观与微观、变化趋势与现状相结合的原则对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00年至2010年宁武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但目前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仍较低,农村居民点和城镇工矿区的集约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情况,应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减与矿业存量土地的整合利用工作,同时积极推进露天采矿用地方式改革,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严格用地准入制度,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总页数】3页(P77-79)
【作者】牛冰娟;马还亭;王晓军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山西原平段家堡联校,山西原平034100;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37
【相关文献】
1.多措并举创新土地集约利用r——杭州市上城区连续三年实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r综合评价全市第一 [J], 黄小珊
2.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区域评价和中心城区评价差异性探析 [J], 邵永东;周群;刘刊
3.基于BP-ANN模型的西藏自治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模式研究 [J], 陈伊多;胡彦
4.甘肃省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J], 宋启全;甘良燕
5.为高质量发展腾出新空间
——河北唐山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详细评价试点经验简介 [J], 唐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地利用规划的碳排放评价与调控——以山西省宁武县为例

土地利用规划的碳排放评价与调控——以山西省宁武县为例

姚春龙(9 6 )男 , 16 一 , 山西新绛人 , 山西青 年职业学院管理系副教授 , 主要研究 区域经济 。 9 2
三、 计算方法
本文 主要 分析 耕地 、林 地 和建设 用地 对碳 排 放 的 影 响 ,00年 各用 地 面积 由 19 22 96年一 2 1 年 的 面积 01 预测 得 出 。 根据 相关 文献 8可得 出各土地利用 方式 的 1 ,
35 52 3 . O 2 1 . 00 4 2 4 - 3 1.9 34 80 46 7 8 . 72 64 3 - 4 1. 33 07 38 4
49 01 5 .0 1 3 . 84 07 9 - 8 9 . 3827 1 8 6 4 53 88 3 5 . - 2 0 . 34 90 2 9 O
值 3 .亿元 , 3 9 同比增长 2 . 初步形成了以原煤生产 1 %, 1
为主、 煤炭 加工 和煤 电联 产相结 合 的工业 体 系 ; 游 业 旅
发展迅速 , 素有黄土高原上“ 绿色明珠 ” 之称。
作者简介 : 许
嫒( 9 8 )女 , 1 8一 , 山西运城人 , 山西大学经济 与工商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 2 1 0 0级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
广泛而 深刻 的影 响 , 低碳经 济是气候 变化背景下 人类 的
必然选择 。 土地利用 变化对碳 排放量 的影响 已 日益成为
二 、 究 区概 况 研
宁武县行 政辖 区隶 属 山西省忻 州 市 ,位 于晋 西北 管 涔 山麓 ,介 于东 经 1 4 0~ 1。75、北 纬 3 。 1o95 123 8 3 7一 991 间 , 汾河 源 头所 在地 , 中分 布 有 O4 ”3 ~ 之 1 是 集 芦 芽 山国家级 自然保 护 区 、 洞 国家地 质公 园 、 冰 国家森 林公 园等重要 的生 态用 地 ,在 山西省 乃至 整个 黄 土 高 原 的 生态 环境 保 护 和建 设 中发挥 着 极 其重 要 的作 用 。 境 内地势 高峻 , 山脉 纵横 , 山地 占全 县总 面积 的 9%以 5

宁武县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方案谈判公告

宁武县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方案谈判公告

宁武县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方案谈判公告宁武县政府采购中心受宁武县自然资源局的委托,对宁武县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方案组织竞争性谈判,欢迎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参加谈判。

一、项目名称:宁武县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方案二、项目编号:NZC-2020-JZX-001三、采购预算:64万元四、采购内容1.本次谈判采购内容为:宁武县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方案,供应商报价必须完全响应谈判文件所列内容。

2.范围包括:具体报价范围、采购范围及所应达到的具体要求,以本谈判文件中商务、技术和服务的相应规定为准3.服务期限:40天。

4.服务地点:宁武县自然资源局。

五、参与谈判的供应商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4、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6、本次采购不接受联合体报价。

六、供应商领取谈判文件须携带的资料:1、有效的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副本;2、银行开户许可证;3、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法人授权委托书、授权人身份证;4、具备有效的土地规划机构乙级(含乙级)以上资质;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6、在信用中国(***)、中国政府采购网(***)等网站查询的信用记录网页打印版一份(本项目公告日期内);上述资料在报名时须提供原件及加盖公章的复印件,经审查合格后,方可领取谈判文件。

七、谈判文件领取时间及地点1、谈判文件领取时间:2020年1月13日至2020年1月15日(北京时间8:30-11:30,14:30-17:20)2、竞争性谈判文件领取地点:宁武县政府采购中心(宁武县政务服务中心二楼)八.报价时间及地点:1、报价时间:2020年1月20日下午3:00时(北京时间)2、地点:宁武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九、谈判响应文件递交截止时间:2020年1月20日下午3:00时前(北京时间),谈判响应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后送达的谈判响应文件将被拒收。

武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武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武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武城县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三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2)一、县域概况 (2)二、土地利用状况 (3)三、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6)四、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 (8)五、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9)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0)一、指导思想 (10)二、规划原则 (10)三、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11)四、规划目标 (12)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6)一、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16)二、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19)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1)一、强化耕地全面管护 (21)二、切实保护基本农田 (22)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 (24)一、加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24)二、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 (25)三、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26)四、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7)第六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0)一、大力加强生态建设 (30)二、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 (30)三、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1)第七章土地整治 (33)一、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33)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 (34)三、土地整治保障措施 (35)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 (36)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36)二、一般农地区 (37)三、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37)四、独立工矿区 (37)五、风景旅游用地区 (38)六、林业用地区 (38)第九章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 (40)一、土地利用方向和重点 (40)二、乡镇级土地利用控制 (41)第十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3)一、行政措施 (43)二、经济措施 (44)三、技术措施 (45)四、社会措施 (45)附表 (47)表1 武城县土地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47)表2 武城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48)表3 武城县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49)表4 武城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50)表5 武城县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50)表6 武城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表 (51)表7 武城县拟占用基本农田重点建设项目表 (51)表8 武城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52)表9 武城县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表 (53)表10 武城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重点项目表 (54)表11 武城县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2006-2010) (56)表12 武城县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2006-2020) (57)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按照《德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要求,结合本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武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进行修编,制定《武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开启土地制度的新一轮改革——就土地改革问题访宁武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刘孝斌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开启土地制度的新一轮改革——就土地改革问题访宁武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刘孝斌


权 证 不符 , 既不 利 于土 地权 利 的保
护, 也 不利于 土地 的管理 。中 央政府 必
须下决心完成对 农村所有土地资源 的确
权、 登记和颁证 , 将 所有土地资源确权 到 每个 农 民手 中 , 为下 一阶段 的农业转 型
房屋等财产 、 财 政 制 度 形 成 的 两 极 分
化 。使农 民 的土地财 产化 , 能变现 为在 城市里创 业的资本 。避免城 市居民无家
地 方政 府融 资体 系。最后 , 确立 两种 土 地 所有 制权利 平等 、 市场统 一 的现代 土
地 制度和 以规划和用途 管制为手段 的现
征地制度 改革 ; 规 范地 方融资平 台 、 扩大 地 方 自主发债 范 围。其次 , 建立城 乡统

圈地 囤地 、 浪 费使用 土地 , 并 防止通过土
地财 政扩 张滥用 土地 ; 防止现行 土地 及
的土地 市场 ; 探索 周有土 地资 本化经
营模式 ; 建立 土地 财产税制度 , 形成新 的 土 地增值 收益 分配 机制 ; 形 成多 渠道 的
变, 粗放利用 土地 现象依然突 出, 土地管 理形势依 然严峻 。必须站在 历史和全局
高度 , 坚持实行最 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
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 确保 实有耕地数量基本 稳定 。必须坚定 不移推进节约集 约用地 , 优化土地利用结 构,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要充分认识土地
完善 土地权 能 , 设 置 土 地 承 包 权 处 置 权
第六 , 建立 与现 代社会 发 展相适 应 的 土地 财 产 税制 度 。这 也 是 重 点 和难 点 。以土地 为核心 的财产税 是发达市场 经济 国家 普遍开 征 的税种 , 它 是地 方政

关于宁武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于宁武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于宁武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尊敬的县委、县政府领导:首先向你们问好。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宁武人,虽然只是一介草民,但我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建设,从小我就梦想着家乡变成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

多年来,我一直勾勒着家乡发展的蓝图,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尽一点绵薄之力。

去年冬天,听闻县委、县政府下决心改造我县旧城,欣喜非常。

旧城改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如此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鼎力支持。

在这里,呈上去年所写一篇文章—《宁武城市建设远景规划》,希望能对我县城市改造工作有所帮助。

山重水复,有凤来仪—宁武城市建设远景规划县城的地理区位宁武县城座落于县境北部中心地带。

南望云中、凤凰两山,北依华盖山和黄花岭,东接禅房山簏,西连管涔山余脉。

恢河自西南而东北,绕城外流去。

县城由华盖山半坡向恢河之滨倾斜,呈东西长而南北狭的带状形。

地理座标以城北气象站为准,北纬39度,东经112度17分,海拔1444.8米。

县城历史沿革宁武二字最早出现于唐末。

宁武建治最早始于两千多年前,当时西汉政府在此设立了楼烦县,之后隋唐又在县内设立过天池、元池等县。

然而由于地处边疆,北方民族不断南下,这里饱受战火侵袭,使得这里的建置一直没有稳定地延续下来。

直到1301年(元大德五年),设宁武屯,驻军屯垦黄花岭,始立万户府。

宁武的建置才稳定下来,这便是现在宁武县城的起源。

1450年(明景泰元年),设宁武守御千户所。

1468年(成化四年)改宁武所为宁武关。

1725年(雍正三年)设立宁武府,附郭宁武县,府署、县署均驻于宁武城内。

宁武关城自此建为县治后,迄今未变。

宁武建城以来,历经明清、民国,建筑逐步扩展。

1467年(成化三年),始建高三丈,周方四里的土城,当时仅开东、南、西三门。

1498年(弘治十一年),巡抚魏绅扩城周为7里120步,加开北门。

清朝设立府治之后,宁武城为内外两罗城。

内罗城城门4座,水口两个,外罗城城门7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武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2015年调整)宁武镇人民政府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3)1.1耕地保护目标 (3)1.2建设用地保障目标 (4)2.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调整 (5)2.1耕地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6)2.2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调整 (7)2.3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9)2.4生态保护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12)2.5土地整治布局优化调整 (13)3.保障措施 (14)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西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14〕94号)和上级审定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控制目标指标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对《宁武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原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宁武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2015年调整)(以下简称《本方案》),《本方案》为2015年修订,所采用的土地利用数据为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年度变更数据,其他数据为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

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仅对《原规划》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内容进行修订,经报原规划批准机关后成为土地用途管制依据,对原规划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予以保留,并沿用原规划作为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现将本次规划调整完善的内容阐明如下。

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1.1耕地保护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确保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数量不低于武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指标,质量有保障并逐步提高。

《原规划》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2589.43公顷。

《本方案》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2375.66公顷。

规划调整完善后,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下降213.77公顷。

《原规划》全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目标为265.21公顷。

《本方案》全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目标为256.96公顷,其中2014-2020年全镇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目标192.89公顷。

2014-2020年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5.44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任务为10.00公顷,由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落实完成;通过土地开发补充耕地任务177.45公顷,其中173.06公顷由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落实完成。

规划调整完善后,全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目标任务下降8.25公顷。

《原规划》全镇建设占用耕地数控制在134.63公顷以内。

《本方案》全镇建设占用耕地数控制在326.35公顷以内,其中2014-2020年建设占用耕地数控制在298.59公顷以内(镇本级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26.22公顷以内,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272.37公顷以内)。

规划调整完善后,全镇建设占用耕地控制目标增加191.72公顷。

2013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全镇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9345.00公顷。

《本方案》全镇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9463.00公顷。

规划调整完善后,全镇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增加118公顷,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基本农田质量有所提高。

1.2建设用地保障目标采取有力措施,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的、合理的新增用地,提高建设用地有效供给能力,盘活存量,合理保障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合理用地需求,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和布局,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要求。

《原规划》规划期内安排全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5.78公顷。

《本方案》规划期内安排全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78.06公顷(上级下达新增指标668.56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增指标9.5公顷),其中2014年至2020年全镇安排新增建设用地612.09公顷(上级下达新增指标602.59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增指标9.50公顷),具体分解如下:①全镇新增指标分解(2014至2020年)《本方案》2014年至2020年全镇安排新增建设用地612.09公顷(上级下达新增指602.59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增指标9.50公顷)。

②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指标分解(2014至2020年)《本方案》2014至2020年期间安排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安排新增建设用地557.92公顷(上级下达新增指标548.42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增指标9.50公顷),含教育园区新增指标396.60公顷。

③南宁教育园区新增指标分解(2014至2020年)《本方案》2014至2020年期间安排南宁教育园区新增用地指标396.60公顷,全部包含于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内。

规划调整完善后,全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增加462.78公顷。

《原规划》全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目标为1179.73公顷。

《本方案》全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目标为1841.46公顷。

规划调整完善后,全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目标增加661.73公顷。

《原规划》全镇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目标为969.87公顷,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目标为494.36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控制目标为475.51公顷。

《本方案》全镇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目标为1619.12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目标为992.75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控制目标为626.37公顷。

规划调整完善后,全镇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目标增加649.25公顷,城镇工矿用地总规模控制目标增加498.39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控制目标增加150.86公顷。

《原规划》全镇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目标为209.86公顷。

《本方案》全镇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目标为222.34公顷。

规划调整完善后,全镇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目标提高12.48公顷。

2.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调整2.1耕地用地布局优化调整按照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做到保护优先、应保尽保。

结合宁武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调整优化全镇耕地布局,调整后全镇耕地保有量由原规划的12589.43公顷调整为12375.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8.73%。

本方案确定的耕地保有量以2013年土地变更调查耕地面积12495.16公顷为基数,调减规划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298.59公顷,主要分布在张朗村、英烈村和唐村村;调减灾毁耕地6.00公顷,调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建新区占用耕地7.8公顷。

全镇补充耕地面积192.89公顷,其中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5.44公顷,通过土地复垦补充耕地任务为10.00公顷,由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落实完成;通过土地开发补充耕地任务177.45公顷,其中173.06公顷由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落实完成。

调整后,宁武镇耕地保有量任务为12375.66公顷,比2013年耕地现状少119.50公顷。

在耕地用地布局方面,本次规划修改主要基于未来几年内全镇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的修改相应调整耕地布局。

全镇城乡建设用地调入涉及占用耕地411.99公顷,其中水田10公顷,旱地401.06公顷,水浇地0.92公顷。

主要分布在张朗村、伏唐村、唐村村、雄孟社区居委会。

将城乡建设用地调入图斑范围与武鸣区耕地国家级利用等别图层叠加,可知调入的城乡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国家级利用等别分布于6至10等,其中高等地(6等、7等、8等)耕地面积为10.92公顷,占比2.65%;中等地(9等、10等、11等)耕地面积为401.06公顷,占比97.35%。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建设用地调入涉及占用耕地394.29公顷,其中水田7.70公顷,旱地385.67公顷,水浇地0.92公顷,主要分布在唐村村。

将城乡建设用地调入图斑范围与武鸣区耕地国家级利用等别图层叠加,可知调入的城乡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国家级利用等别分布于6至10等,其中高等地(6等、7等、8等)耕地面积为8.62公顷,占比2.19%;中等地(9等、10等、11等)耕地面积为385.67公顷,占比97.81%。

全镇调出城乡预留地块涉及耕地65.11公顷,其中水田6.72公顷,旱地58.39公顷。

主要分布在雄孟社区居委会、旧琴村、张朗村、新甫村。

将城乡建设用地调出图斑范围与武鸣区耕地国家级利用等别图层叠加,可知调出的建设用地涉及耕地国家级利用等别分布于6至10等,其中高等地(6等、7等、8等)耕地面积为6.72公顷,占比10.29%;国家级利用等别中等地(9等、10等、11等)耕地面积为58.39公顷,占比89.71%。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调出城乡预留地块不涉及占用耕地。

2.2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调整在2013年完成的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基础上,依据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对全镇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进行了调整优化。

在2013年宁武镇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基础上,全镇共调出基本农田535.92公顷,其中调出年度变更为非耕地的基本农田3.02公顷,调出实地变为农村建房、硬化设施农用地等不适宜保留为基本农田的耕地13.51公顷,调出非可调整园地44.89公顷,调出平均质量等别以下的耕地10.28公顷,调出在用地预审中符合基本核销条件的建设项目占用的基本农田12.31公顷,调出未来三年因中心城区发展方向转变,新的城镇发展规划涉及到的现状基本农田451.91公顷,主要分布在宁武镇雄孟社区和张朗村。

在2013年宁武镇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基础上,本次规划调整将符合基本农田质量要求的优质耕地以及集中连片度较高、已经过多年耕种或者整治、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质量较好的优质耕地,共计654.18公顷调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

基本农田优化调整后,全镇基本农田面积共9474.97公顷。

调整后,全镇基本农田纯耕地9420.64,可调整地类54.33公顷。

基本农田分布更加连片集中,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规划期间应加强对建设项目用地选址的引导,各类新增建设用地布局应当尽量不占或者少占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除经依法批准的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外,严禁占用区内基本农田进行城镇村建设和未纳入规划的项目建设。

2.3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一)城乡建设用地布局(1)城镇建设用地布局按照新型城镇化和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将宁武镇近期急需建设的、不在《原规划》确定允许建设区内的重大项目用地调整为预留建设用地,以保障宁武镇城镇建设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