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回复
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摘要:田径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对于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在田径课程中,学生还能够通过田径训练到达锻炼身体的目的。
但是,当前我国田径教学的前景却不太乐观,存在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引起重视,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推动田径教学的开展。
基于此,本文将阐述当前田径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田径教学问题解决策略一、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内容刻板当前,一些学生对体育教学有一种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许多体育教学的内容都存在刻板单调、趣味性缺乏的問题,与现今学生所追求的个性、兴趣等存在很大差异,由此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被激发出来,这一现象在田径教学中普遍存在。
在田径教学中,许多教学工程都是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重复训练以到达教学目的,这些训练不仅单调,还会使得学生因身心疲惫对这些训练产生抵触。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无视了对田径文化内容的讲解,这就使得学生无法理解田径运动的内蕴,感受不到田径运动的魅力所在,最终无法提起对田径运动的热情。
〔二〕教学理念缺乏创新随着时代的开展和新课改的推进,以及国民观念的变化,体育教学逐渐得到重视。
但是,一些学校无视了这一点,他们在进行田径教学时,没有及时创新教学理念,仍然保持着传统教学方法对田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
这就导致其田径教学理念与时代脱轨,最终影响田径教学工作的开展。
比方一些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成绩,反而对学生的根本田径技能有所无视。
在被这种理念的长期影响下,学生在进行相关训练时会急于求成,过分重视成绩,而对于最重要的根本技能以及相关动作的标准化锻炼有所无视,最终影响学生的训练效果。
另外,这种重成绩的理念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田径运动就是为了成绩〞的错误想法,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消磨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三〕未将教学与学生具体诉求相结合理论上,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诉求开展教学工作,但是在真正进行田径教学时,一些体育教师却没有做到这一点。
田径理论与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

田径理论与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田径运动概述1.选择题(1)公元前776年,第l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被列为比赛项目。
A.竞走 8.短跑 C.跳远 D.掷铁饼(2)( )年在希腊举行了第1届现代奥运会。
A.1894 B. 1896 C .1900 D.1912(3)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成立于( )年。
A.1894 B. 1896 C .1900 D.1912.(4)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举行27届,其中有( )届因世界大战而未能举行。
A.2 B. 3 C .4 D.5(5)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出现在20世纪( )年代。
A.20 B. 30 C .40 D.50(6)新中国第一位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运动员是( )。
A.郑风荣 B.倪志钦 C.朱建华 D.王军霞(7)( )年,旧中国的田径运动纪录全部被刷新。
A。
1956 B. 1957 C .1958 D.1959(8)我国第一位获得奥运会金牌的田径运动员是( )。
A.朱建华 B.王军霞 C.陈跃玲 D.王丽萍(9)1993年,( )和( )打破了女子 1500m 跑的世界纪录。
A.王军霞 B.钟焕娣 C.曲云霞 D.张林丽(10)3000属于( )项目。
A.短跑 B.中跑 C.长跑 D.中长跑2.填空题(1)通常把以时间计量成绩的和的项目称为径赛。
(2)把以和计量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称为田赛。
(3)公元前776年,第1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列为比赛项目。
(4)1894年.法国教育家建议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
同年,成立了(5)1900年举行的第二届奥运会上,增设了女子田径比赛项目。
(6) 年,我国运动员首次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7)我国运动员先后以 2.37m 、 2.38m 和 2.39m 的优异成绩三次创造男手跳高世纪录。
(8)在1992年的第25届奥运会上,我国女子竞走运动员获得金牌,实现了中国田径运动员奥运史上金牌数零的突破。
(9)在1993年,王军霞、曲云霞等分别创造了女子 m、 m和 m的世界纪录。
对田径技术教学法的体会及思考

对田径技术教学法的体会及思考摘要:田径是运动之母,学好田径对提高学生运动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田径技术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就田径教学的步骤、优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以期使我们的田径技术教学更合理、完善,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田径技术教学法运用启发田径运动技术教学,是田径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时总时数占田径课程总课时的70%以上,在田径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田径运动技术”是表现运动成绩时,合理地、有目的地运用身体素质的能力,在田赛中跳得更高更远、将规定的器械投得更远,在径赛中以最短的时间通过规定的距离。
所谓“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就是用田径运动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去武装学生,教会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从而巩固提高学生正确地从事田径运动练习方法的本领。
一、田径运动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田径运动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具备从事田径教学、训练、健身、组织竞赛等项工作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
具体要求有:让学生认识田径运动的地位和作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田径运动;掌握田径运动“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学习和健身强体;培养学生教学及创新能力,使学生达到会学、会做、会教、会评价,具备利用田径项目进行自我锻炼和组织基层田径运动会的能力。
二、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阶段第一阶段,建立概念。
任务:学习和初步掌握技术动作,使学生建立完整、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
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具演示,使学生了解技术动作的整体过程、技术特征、要点、比赛规则和场地器材的规格,以及技术项目的发展概况和当前水平等。
通过学习和练习,使学生体会和初步掌握技术动作。
特点:这一阶段是学生从学习到初步掌握技术的阶段。
其生理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广泛扩散,内抑制较弱,多种反射的暂进性联系不稳定,处于泛化阶段。
田径复习题完整(附答案)

田径复习题完整(附答案)1、公元前 ___776__ 年在 ___古希腊___ 举行了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2、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决定___1896___年在__希腊____ 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3、起跳技术包括____起跳脚着地______、___缓冲_______、___蹬伸_______三个有序的动作过程和与之相配合的_____双臂_____ 和____摆动腿______ 的摆动动作。
4、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是__经济性________和___实效性_______ 。
5、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____步长___和____步频____。
6、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成立于__1912____ 年,随后拟定了国际统一的田径 ___竞赛项目_____和 ___竞赛规则____ 。
7、现代田径运动的分类,多数分为竞走、跑、_____跳___、____投____、和____全能_五大类。
8、器械出手的初速度主要取决于__最后用力_____阶段对器械的____加速度___大小。
9、田径运动技术应符合___运动生物力学______学、____运动生理学_____学、___运动解剖血学______学等体育学科的要求。
10、跑是人体___水平______位移的一种基本___运动_____形式。
11、把田径场地的宽等分为东西两部分的分界线通称为纵轴_线,也是绘制__和_修建场地_的基准线。
12、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 ____步长_____ 和 ___步频______ 。
13、支撑时期是指从脚____着地____时起到脚____离地____时止。
14、田径运动的跳跃项目是____周期性____和____非周期性____相结合的混合性质的运动。
15、当力一定时,力作用于器械的_____距离____越长,则器械获得的___初速度______越大。
16、跑的全过程可分为起跑 ____起跑后的加速跑_____ 、 ____途中跑____ 和 ____冲刺跑____ 四个部分。
田径运动教学中的技巧与对策

浅谈田径运动教学中的技巧与对策关键词:体育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貭量服务的。
对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不可忽视。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的积极性,学生在体育课教学中主体地位越突出,那么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求更高。
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掌握技能的思维意识去理解知识和技术技巧原理。
为更好段练身体,从而使学生在体育运动田经项目段炼中体会到起跑,跳高,跳远,跨栏等项目的深刻体会。
田径跑是一项技术性强,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田径项目。
其技术复杂,难度大,具有一定的意力性。
所以学习田径跑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然而,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田径运动的技术和技巧,特别是初学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这无疑不利于正常的教学。
如何针对田径跑步教学中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克服学生的惊恐心理。
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田径跑初学者产生惊恐心理的消除方法,简单做一论述。
一、激发学习体育动机心灵1、明确体育教学目的和意义。
首先课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跟学生讲清楚学习的目的、任务及作用。
使学生明确体育跑步是田径教学中的主要项目,而且学好田径跑步对其他各项都有帮助和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心灵。
教师教育学生时要满腔热情,亲切感人,使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激发学生从内心对田径跑步产生好感,并下决心认真学习,掌握动作技巧方法。
2、准确优美的示范,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正确、熟练、轻松、优美的示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通过视觉,形象真切地感知动作的真实外貌,从而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解除顾虑。
在教学中,每当完成一次准确优美的示范后,学生都会用惊赞的眼光看着教师,等待教师下达命令投入练习。
这就是教师本人的亲自示范远比看技术图片强。
学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习劲头十足,积极性得到提高,完全消除了身体素质差、学不好等思想顾虑,为学好跳高,跳远,跨栏做好了心理准备。
短跑教学中,提高步频常用的训练方法

短跑教学中,提高步频常用的训练方法短跑是一项需要爆发力和速度的田径项目,而步频是短跑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决定了运动员的速度和节奏。
因此,提高步频是短跑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提高步频。
一、爆发力训练爆发力是短跑中的关键能力之一,它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起跑时迅速发力并达到最大速度。
通过爆发力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能力,从而增强步频。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爆发力训练方法:1.起跑训练:起跑是短跑比赛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反复进行起跑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起跑速度。
可以采用起跑姿势训练、起跑动作训练等方式进行。
2.爆发力训练器材:使用爆发力训练器材,如爆发力跳台、抗阻带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肌肉爆发力。
这些训练器材可以通过增加阻力或者提供反向弹力的方式,让运动员在训练中更加注重爆发力的发挥。
3.重量训练:重量训练是提高爆发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进行负重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从而提高步频。
重量训练可以包括深蹲、硬拉、推举等动作,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训练强度和组数。
二、节奏训练节奏训练是提高步频的重要手段,通过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和配合能力,可以使运动员在短跑中更加有力、有节奏地进行步频调整。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节奏训练方法:1.音乐配速训练:在训练中使用音乐配速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掌握步频。
通过选择适合的音乐节奏,运动员可以根据音乐的节拍进行步频调整,从而提高步频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步频调整训练:在跑步训练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步伐调整来训练步频。
例如,进行间歇训练时,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步频来调整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配速。
3.节奏跑训练:节奏跑是一种特殊的跑步训练方式,通过在跑步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整步频来提高节奏感。
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节奏要求,如快慢交替、逐渐加速等,来进行节奏跑训练。
三、核心稳定训练核心稳定是短跑训练中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它可以帮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姿势和稳定性,从而提高步频。
短跑教学中提高步频常用的联系方法

短跑教学中提高步频常用的联系方法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重要项目,步频作为短跑成绩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运动员的成绩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短跑教学中提高步频是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的角度,探讨短跑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提高步频的联系方法,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 微调姿势短跑的起跑姿势对于步频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运动员应通过微调姿势来寻找最佳的出发点,并使重心始终保持稳定。
合理的起跑姿势能够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发力,加强腿部的爆发力,从而提高步频。
在起跑时,运动员应以爆发力为主,通过膝盖、大腿及胸部的运动来保持正确的姿势。
2. 加强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力量是短跑运动员提高步频的关键因素之一。
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帮助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增强腹部和背部的力量,从而在比赛中更好地控制身体的平衡。
常见的核心力量训练包括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这些训练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促进腿部的爆发力,从而提高步频。
3. 增加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的稳定性对于短跑运动员的步频非常重要。
在短跑过程中,踝关节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力量,稳定的踝关节能够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发力,提高步频。
运动员可以通过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单腿跳跃等来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步频。
4. 增加步幅步幅与步频密切相关,在短跑过程中,合理的步幅能够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控制节奏,提高步频。
在训练中,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步幅来提高步频。
通过加大大腿的力量训练,增加髋关节的柔韧性,从而增加步幅。
要注意控制步幅的大小,不可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步频的提高。
通过以上几种常用的提高步频的联系方法,运动员可以在短跑训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然而,步频的提高不仅仅取决于练习的方法和技巧,高水平的步频还需要运动员具备较为完善的肌肉力量、协调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训练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步频的提高,还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升自己的短跑能力。
总结回顾:在短跑教学中,提高步频是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体育老师必备教学口诀田径教学

体育老师必备教学口诀:田径教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讲解技术动作要领是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
想要通过短短几分钟、十几分钟就把一个技术动作讲得详细到位,有经验的体育老师会将动作要领编成口诀,让学生先记住口诀,慢慢体会后学习掌握技术动作。
我们在网络整理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口诀,今天介绍一下田径项目的教学口诀。
一跑(一)短跑教学口诀蹲踞式起跑“预备”和“鸣枪”的口诀,预备如同满弓箭、鸣枪猛似箭离弦1.各就位肩宽撑地后膝跪,两手伸直拇相对,姿态自然颈放松,定下身来莫晃动。
2.预备后膝离地抬起臀,臀比肩高半蹲撑,前腿与肩负体重,聚精会神听枪声。
3.鸣枪两腿迅速蹬地,两臂摆动积极,保持身体前倾,好似离弦之箭。
4.疾跑用力蹬地频率快,上体逐渐抬起来,髋部积极向前送,加大步幅不摇摆。
5.途中跑步长最大频率快,重心稳定直线好,摆臂肩带须放松,屈肘摆臂要协调。
蹬地角度尽可小,伸直膝踝很重要。
蹬离折叠莫后撩,大腿前摆要抬高。
6.终点:中刺跑终点冲刺速度高,后蹬角度更要小,上体前倾频率快,保证速度切莫跳,最后一步猛后蹬,前倾挺胸把线撞。
(二)起跑疾跑途中跑,屈臂摆动姿势好;上体莫晃稍前倒,步频步幅是关键,前摆后蹬更重要。
(二)长跑长跑呼吸最重要,协调一致调整好;步伐均匀节奏跑,终点冲刺坚持到。
弯道跑技术教学与训练口诀1.动作要领克服离心要放松,两脚落地有下同;左外右内把地蹬,右膝内抬体左倾。
右臂前内向后外,左臂贴身要小摆;幅度右大左小窄,右肩高前沿线迈。
2.练习方法身体向左适度倾,弯道直道有区分;坚持经常不间断,密度强度要适中。
科学锻炼重技术,重点难点要突出;呼吸摆臂要协调,快速持久成绩高。
(三)接力跑教学口诀(右手握棒)说明四人接力跑,配合是关键。
上挑下压式,积极传接棒。
一棒用右手,以后交替换。
最后要冲刺,摆臂摆腿快。
(1)各就位弯道蹲距式起跑,手撑线后略肩宽。
中无小指握末端,棒头离地准备好。
(2)预备两脚紧蹬起跑器,臀部从容往上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田径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战术,以及相
关的规则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田径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使学生直
观地了解和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战术。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和训练,逐渐掌握田径的技术动作
和战术配合,提高田径运动的水平和能力。
4.纠错法:教师通过纠正学生在田径运动中的错误动作和技术缺
陷,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和技能水平。
5.比赛法:教师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田径比赛,让学生在实际比
赛环境中应用和检验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竞赛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6.情境模拟法:教师通过模拟实际的比赛场景和条件,让学生在
实际情境中体验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7.激励法:教师通过采用各种形式的激励措施,如表扬、奖励
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8.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
让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共同解决学习和训练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9.图像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图像、视频、图片等形式的资料,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田径运动中的技术和战术要点,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10.分解法:教师通过将完整的田径技术动作分解成若干个环节
或部分,逐一进行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的关键要点和技术细节。
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在田径教学中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