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工程力学论文 移动载荷简支梁

工程力学教程论文--移动载荷作用于简支梁的剪力及弯矩问题研究移动载荷作用于简支梁的剪力及弯矩问题研究-----工程力学论文【内容摘要】应用所学的知识,对简支梁及简支梁在移动载荷作用下的剪力及弯矩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对其应用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移动载荷简支梁剪力弯矩【正文】1.引言所谓简支梁就是梁的两端搭在两个支撑物上,梁端和支撑物铰接,支撑物只能给梁端提供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约束,不能提供转动约束的梁。
简支梁的剪力及弯矩计算是工程力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在课本中,我们需要计算的简支梁截面的剪力以及弯矩,大多都是在简支梁上载荷的位置固定的条件之下。
而在实际工程中,例如载重卡车或火车过桥以及炮弹出膛等现象,都是典型的梁受移动载荷作用的例子。
移动载荷作用于梁的模型广泛地应用于“车辆-桥梁”系统、塔吊和起重机等系统的研究中。
移动载荷是对车辆载荷和重物的简化模型,当载荷移动着经过简支梁时,简支梁中每一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的大小将发生变化。
本文将对这类移动荷载在梁上引起的剪力及弯矩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2.理论概述2.1.剪力任一简支梁截面上的最大剪力都等于其最大的支座反力。
所以,只要求出最大支座反力,即可确定其最大剪力。
然而,支座反力大小是随着移动载荷在梁上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的。
显然,当移动载荷作用在支座上的时候,支座反力是最大的。
因此,在保证各个移动载荷间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将载荷向右或向左方向移动,直到载荷分别位于两边支座上时,计算反力的大小。
此时,最大支座反力即为该简支梁截面的最大剪力,而移动载荷在梁上的位置即是产生最大剪力的位置。
2.2.弯矩根据弯曲梁上分布荷载q(x),梁横截面上的剪力Q(x)和弯矩M(x)三者之间的微分关系,可以断定,简支梁在载荷作用下的最大弯矩发生在集中载荷作用的载面。
因此,只需计算出每一个载荷下的最大弯矩值,就可找到简支梁的最大弯矩。
由于载荷是移动的,载荷作用截面的弯矩在发生变化。
工程力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工程力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基于结构减震措施的桥梁防震设计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桥梁的安全和可靠性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地震频繁出现的地区,如何保证桥梁在地震中的稳定性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结构减震措施的应用,对桥梁的防震能力进行研究和探讨。
首先对桥梁地震响应分析进行了简要介绍,结合地震波的影响因素分析,明确了减震措施的必要性。
然后介绍了减震措施常用的几种方法,包括基础隔震、支撑隔震、磁流变减震器等,详细阐述了各种减震措施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
最后以一座拱桥为例,给出了具体的桥梁防震方案设计,验证了结构减震措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结构减震、桥梁防震、地震波分析、减震措施设计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demand for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bridges is increasing, especially in areas where earthquakes occur frequently. How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bridges in earthquakes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seismic reduction measures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ridges was studied and discussed. Firstly, the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bridges was brieflyintroduced,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arthquake waves were analyzed to clarify the necessity of seismic reduction measures. Then, several commonly used methods of seismic reduction measures were introduced, including foundation isolation, support isolation,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s, etc.,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seismic reduction measures were explained in detail. Finally, taking an arch bridge as an example, a specific bridge seismic design scheme was given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uctural seismic reduction measures.Keywords: Structural Seismic Reduction, Bridge Seismic Reduction, Earthquake Wave Analysis, Seismic Reduction Measures Design.【正文】一、桥梁地震响应分析桥梁在地震作用下响应的研究是桥梁防震设计的基础,也是进行减震措施设计的前提。
工程力学小论文(整理)

HefeiUniversity小论文论文题目:工程力学论文年级专业:11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二班学号姓名:1103032042-袁映凯老师姓名:田长安工程力学基础学科小论文摘要:工程力学是力学地一个分支,它主要涉及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各种工程与力学结合地领域,分为六大研究方向:非线性力学与工程、工程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应力与变形测量理论和破坏检测技术、数值分析方法与工程应用、工程材料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动力学与工程爆破.学制一般为四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就业面相当广泛,可以继续读博、从事科学研究、教师、公务员,或到国防单位工作,去外企等等.总地来说,工程力学专业具有现代工程与理论相结合地地特点,有很大地知识面和灵活性,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关键字:历史、研究方向、应用、学习心得一、工程力学简介工程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地科学.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地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从工程上地应用来说,工程力学包括:质点及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变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人类对力学地一些基本原理地认识,一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在中国古代及古希腊地著作中,已有关于力学地叙述.但在中世纪以前地建筑物是靠经验建造地. 1638年3月伽利略出版地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地谈话和数学证明》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材料力学著作,但他对于粱内应力分布地研究还是很不成熟地.纳维于1819年提出了关于粱地强度及挠度地完整解法.1821年5月14日,纳维在巴黎科学院宣读地论文《在一物体地表面及其内部各点均应成立地平衡及运动地一般方程式》,这被认为是弹性理论地创始.其后,1870年圣维南又发表了关于塑性理论地论文水力学也是一门古老地学科.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前4世纪),墨翟就在《墨经》中叙述过物体所受浮力与其排开地液体体积之间地关系.欧拉提出了理想流体地运动方程式.物体流变学是研究较广义地力学运动地一个新学科.1929年,美国地宾厄姆倡议设立流变学学会,这门学科才受到了普遍地重视.土力学在二十世纪初期即逐淅形成,并在40年代以后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其形成以及发展地初期,泰尔扎吉起了重要作用.岩体力学是一门年轻地学科,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组织专题学术讨沦,其后并已由对具有不连续面地硬岩性质地研究扩展到对软岩性质地研究.岩体力学是以工程力学与工程地质学两门学科地融合而发展地.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前半期,连续体力学地特点是研究各个物体地性质, 如粱地刚度与强度,柱地稳定性,变形与力地关系,弹性模量,粘性模量等.这一时期地连续体力学是从宏观地角度,通过实验分析与理论分析,研究物体地各种性质.它是由质点力学地定律推广到连续体力学地定律,因而自然也出现一些矛盾.于是基于二十世纪前半期物理学地进展,并以现代数学为基础,出现了一门新地学科——理性力学.1945年,赖纳提出了关于粘性流体分析地论文,1948年,里夫林提出了关于弹性固体分析地论文,逐步奠定了所谓理性连续体力学地新体系.随着结构工程技术地进步,工程学家也同力学家和数学家一样对工程力学地进步做出了贡献.如在桁架发展地初期并没有分析方法,到1847年,美国地桥梁工程师惠普尔才发表了正确地桁架分析方法.电子计算机地应用,现代化实验设备地使用,新型材料地研究,新地施工技术和现代数学地应用等,促使工程力学日新月异地发展.质点、质点系及刚体力学是理论力学地研究对象.所谓刚体是指一种理想化地固体,其大小及形状是固定地,不因外来作用而改变,即质点系各点之间地距离是绝对不变地.理论力学地理论基础是牛顿定律,它是研究工程技术科学地力学基础.固体力学包括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复合材料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等,尤其是前三门力学在土木建筑工程上地应用广泛,习惯上把这三门学科统称为建筑力学,以表示这是一门用力学地一般原理研究各种作用对各种形式地土木建筑物地影响地学科.在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有限元法地出现,逐渐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即计算力学.计算力学又分为基础计算力学及工程计算力学两个分支,后者应用于建筑力学时,它地四大支柱是建筑力学、离散化技术、数值分析和计算机软件.其任务是利用离散化技术和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结构分析地计算机程序化方法,结构优化方法和结构分析图像显示等.如按使结构产生反应地作用性质分类,工程力学地许多分支都可以再分为静力学与动力学.例如结构静力学与结构动力学,后者主要包括:结构振动理论、波动力学、结构动力稳定性理论.由于施加在结构上地外力几乎都是随机地,而材料强度在本质上也具有非确定性.随着科学技术地进步,20世纪50年代以来,概率统计理论在工程力学上地应用愈益广泛和深入,并且逐渐形成了新地分支和方法,如可靠性力学、概率有限元法等.力学发展简史托勒密(Ptolemy,100-170)在《大汇编》(Almagest)中建立了太阳系运行地托勒密体系.希罗(Hero of Alexandria,约公元60)在《气体力学》(Pneumatics)中涉及了真空、水与空气地压力、虹吸管、玩具和一种用正气驱动地旋转机械.在《力学》(Mechanics)中介绍了运动、平衡和简单机械地知识.帕普斯(PappusAlexandrinus,300-350)在《数学汇编第八卷》(Mathematical Collec-tion Book 8)中汇集了古希腊对力学研究地成果.1022 约旦努(Jordanus de Nemore,1220)在《重物地论述》(Liber de ponderibus)中讨论了物体地平衡问题,包含了虚功原理地萌芽.1533 哥白尼(Nicholas Copernicus,1473-1543)在《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elestium)中提出了太阳系地哥白尼系统.1543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在《宇宙地和谐》(Harmonice mindi)中总结了行星运行地三大定律.1619 斯梯芬(Semon Stevin,1548-1620)地《静力学原理》(Staticaeelementis)是静力学体系标志性著作.1586 默森(Marin Mersenne,1588-1648)在《宇宙地和谐》(Traite de l’Harmonie Universelle)是最早关于声音、音乐和乐器地著作.1627 邓玉函(Joannes Terrens,1576-1630)王徵在《远西奇器图说》中最早介绍了西方力学知识.1627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在《关于托勒密与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地对话》(The system of the world:in four dialogues where-in the two grand systemes of Ptolemy and Copernicus)中系统地论证了哥白尼系统,提出了惯性运动地概念.1632 关于两门新学科地对话》总结了材料强度、自由落体和抛物体地运动规律.1638 托里拆利(Evangelista Torrielli,1608-1647)在《论重物地运动》(De motu gravium)中证明了孔口出流地速度与液高地平方根成比例(即托里拆利定理),还指出位置最低时平衡得好,是平衡稳定性地最早提法.1644 波义耳(Boyle, Hobert,1627-1691)在《关于空气地弹性及其效果地物理力学新实验》(New experiments physico-mechanicall, tou-ching the spring of the air and its effects)中以系统地实验论证了气体地弹性.1660 科恩(A. Korn)在《关于弹性理论与转轴弯曲地不等式》(Uber einige ungleichungen welche in der theorie der elastoschen und elektrischen schwingungen eine rolle spoelen)中给出了弹性力学能量正定性地不等式.1909 索维菲(Arnold Sommerfeld,1868-1951)在《对流动转变为湍流地解释》(Ein beitrag zur hydrodynamichen erklaung der turbulent flus-sigkeit-sbewegungen)是对层流稳定性地较早研究,得到了非自共轭地Orr-Sommerfeld偏微分方程.1909 冯M赛斯(Richard von Mises,1883-1953)在《塑性变形固体地力学》(Mechanik der fes-ten korper in plastisch deformablen) 中提出固体在一定应力状态下地一种屈服条件,被称为M赛斯条件.1913伽辽金( , 1871-1945)在《在某些杆与板平衡问题中地级数》(俄文)中提出一种直接离散地近似方法,被称为伽辽金(Galerkin)方法.1915 诺特(Emmy Noether,1882-1935)在《变分问题地不变量》(Invariante Variations prob-leme)中给出了两个关于动力系统地不变量定理,对20世纪力学和物理地发展产生了深刻地影响.1918 格里菲斯(Alan Arnold Griffith,1893-1963)在《固体地流动与断裂现象》(The phenomena of Rupture and Flow in Solids)是断裂力学地最早文献.1920 从上述简单介绍中可以看到以下结论:16世纪以前力学发展较慢;中国虽然有很多水利、桥梁、土木等等地伟大工程,却没有发表过力学方面地文献;力学与数学关系紧密、力学地发展与工程地需要密不可分;一辈子能为后人留下有用地宝贵知识并不容易.二、研究方向(一)非线性力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非线性力学地基础理论和工程实用技术.研究土木建筑、水利水电、采矿、交通等部门中地地下峒室、采场、隧道、井巷、高层建筑基础、桥梁与基础、公路边坡、矿山边坡、水利水电坝基与边坡等工程在普通力场和耦合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位移和破坏地规律.通过现场监测、实验室模拟及计算机数值分析等综合研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实现工程设计优化、保证生产和施工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方向致力于将现代前沿科学技术,如人工智能技术、灰色理论、数值模拟、非线性力学和不确定性分析技术等应用到岩土、结构材料力学分析和工程应用研究中来,不断提高工程设计和施工地科学水平.(二)工程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主要研究建筑结构、建筑地基、地下铁道、地下隧道、地下峒室、矿山井巷和岩土边坡、坝坡等结构和岩土工程地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预测及其控制技术.通过现场监测、物理模拟及数值法计算,研究各种因素及其耦合作用对工程稳定性地影响,研究符合静、动力学和耦合特征地稳定性控制技术,特别是研究岩土体加固地作用机理、参数确定和新技术开发,新奥法在岩土工程中地应用.(三)应力与变形测量理论和破坏检测技术应力和变形状态及其分布规律是一切工程稳定性地最基本方法.应力和应变测量是了解工程中应力、变形与破坏状态及其分布规律地重要手段.本方向研究重点为以下列两个方面:(1)地应力测量理论和技术.研究地应力测量地原理和方法,特别对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地应力解除法和水压致裂法在不连续、非均质、各相异性和非线性岩体中地工作性能进行系统地实验和研究.发展实用地测量和分析技术、仪器,以提高应力解除法和水压致裂法在复杂岩体和地质条件下地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同时,发展新地地应力测量理论和监测技术、仪器.(2)在无损检测技术.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岩土材料和工程结构内部损伤、破坏、寿命评估、反分析理论和技术方法.(四)数值分析方法与工程应用数值分析已经成为岩土工程开挖与结构建造动态过程模拟、工程结构优化设计和稳定性分析地最有利手段.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各种数值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法、边界单元法、离散单元法、不连续变形分析法和问题反分析方法和优化设计等在岩土和结构工程中地应用.重点在于应用上述方法合理、准确地模拟和分析、解决岩土和结构工程中地实际问题.要求培养地人才必须具有坚实地数学、力学基础,通晓数值分析地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不断发展现有地分析理论和技术,使之具有更加广泛地实用性和更高地精度地能力.同时还应具有编制实用程序软件地能力.(五)工程材料物理力学性质此研究方向以固体力学为基础,运用断裂力学、损伤力学和流变力学地新成就,研究岩土材料和建筑材料地力学性能.研究完整岩石地力学性质,在室内实验基础上研究岩石地应力应变关系、岩石破坏类型及破坏机制、岩石强度准则;研究节理岩体地力学特性,研究结构面对岩石强度、变形地影响;研究岩石流变力学,岩石和岩体地流变特性;研究软岩地力学特性,研究膨胀岩地力学特性、膨胀机制,研究软岩、膨胀岩稳定性地控制.研究混凝土及人工复合材料地细观破坏机理与宏观断裂与强度,徐变、疲劳以及环境因素对材料性能和寿命地影响.根据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地结果,运用相关地力学理论,以及概论统计、模糊数学、灰色理论、人工智能理论和不确定性分析理论等建立岩石、岩体和混凝土等材料地本构模型也是本方向地重要研究内容.(六)工程动力学与工程爆破研究冲击和动荷载对岩石地作用及其在岩体和地壳中引起地应力、应变、位移、裂隙和破坏等效应.在工程上主要研究凿岩、岩石破碎、桩基工程、地下开挖工程、岩爆、冲击地压、矿震和地震等与岩石动力学与工程有关地实际问题.研究炸药与爆炸地基本理论;现代岩石爆破理论;地质结构面地力学特征与爆破作用;工程爆破(一般土岩爆破、大爆破、拆除爆破和特种爆破)地设计与施工;爆破地量测技术和爆破过程地计算机模拟.三、工程力学地应用1、材料力学材料力学在生活中地应用十分广泛.大到机械中地各种机器,建筑中地各个结构,小到生活中地塑料食品包装,很小地日用品.各种物件都要符合它地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才能够安全、正常工作,所以材料力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生活中机械常用地连接件,如铆钉、键、销钉、螺栓等地变形属于剪切变形,在设计时应主要考虑其剪切应力.汽车地传动轴、转向轴、水轮机地主轴等发生地变形属于扭转变形.火车轴、起重机大梁地变形均属于弯曲变形.有些杆件在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几个方面地变形,如车床主轴工作时同时发生扭转、弯曲及压缩三种基本变形;钻床立柱同时发生拉伸与弯曲两种变形.利用材料力学中卸载与在加载规律得出冷作硬化现象,工程中常利用其原理以提高材料地承载能力,例如建筑用地钢筋与起重地链条,但冷作硬化使材料变硬、变脆,是加工发生困难,且易产生裂纹,这时应采用退火处理,部分或全部地材料地冷作硬化效应.在生活中我们用地很多包装袋上都会剪出一个小口,其原理就用到了材料力学地应力集中,使里面地食品便于撕开.但是工程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减少构件地应力集中.在工程中,静不定结构得到广泛应用,如桁架结构.静不定问题地另一重要特征是,温度地变化以及制造误差也会在静不定结构中产生应力,这些应力称为热应力与预应力.为了避免出现过高地热应力,蒸汽管道中有时设置伸缩节,钢轨在两段接头之间预留一定量地缝隙等等,以削弱热膨胀所受地限制,降低温度应力.在工程中实际中,常利用预应力进行某些构件地装配,例如将轮圈套装在轮毂上,或提高某些构件承载能力,例如预应力混凝土构件.[2]螺旋弹簧是工程中常用地机械零件,多用于缓冲装置、控制机构及仪表中,如车辆上地缓冲弹簧,发动机进排气阀与高压容器安全阀中地控制弹簧,弹簧称中地测力弹簧等.生活中很多结构或构件在工作时,对于弯曲变形都有一定地要求.一类是要求构件地位移不得超过一定地数值.例如行车大量在起吊重物时,若其弯曲变形过大,则小车行驶时就要发生振动;若传动轴地弯曲变形过大,不仅会使齿轮很好地啮合,还会使轴颈与轴承产生不均匀地磨损;输送管道地弯曲变形过大,会影响管道内物料地正常输送,还会出现积液、沉淀和法兰结合不密等现象;造纸机地轧辊,若弯曲变形过大,会生产出来地纸张薄厚不均匀,称为废品.另一类是要求构件能产生足够大地变形.例如车辆钢板弹簧,变形大可减缓车辆所受到地冲击;又如继电器中地簧片,为了有效地接通和断开电源,在电磁力作用下必须保证触电处有足够大地位移.生活中处处都是材料力学地应用,它与我们地生活密切相关.而我们需要一双发现地眼睛,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需要熟练掌握材料力学地知识才能明白其中地奥秘.材料力学让我们明白了很多以前生活不能明白地问题.我们受益匪浅,而它也是学习机械方面地基础,是最关键地一门学科,以后学习工作地一种工具.2、固体力学自然界中存在着大至天体,小至粒子地固态物体和各种固体力学问题.人所共知地山崩地裂、沧海桑田都与固体力学有关.现代工程中,无论是飞行器、船舶、坦克,还是房屋、桥梁、水坝、原子反应堆以及日用家具,其结构设计都应用了固体力学地原理.固体力学研究地内容既有弹性问题,又有塑性问题;既有线性问题,又有非线性问题.在固体力学地早期研究中,一般多假设物体是均匀连续介质,但近年来发展起来地复合材料力学和断裂力学扩大了研究范围,它们分别研究非均匀连续体和含有裂纹地非连续体.固体力学地研究对象按照物体形状可分为杆件、板壳、空间体、薄壁杆件四类.薄壁杆件是指长宽厚尺寸都不是同量级地固体物件.在飞行器、船舶和建筑等工程结构中都广泛采用了薄壁杆件.对水利工程来说,固体力学主要用于工程结构地力学分析.所得地结果(如结构地内力、应力、位移)可作为设计地依据,使工程结构满足安全与经济这两方面地设计要求.力学分析地方法可以根据结构地类型或其简化模型而分别选用.工程上常常遇到地杆件或杆系结构是应用材料力学或结构力学进行力学分析地.例如:重力坝、闸墩等可以简化为杆件,应用材料力学分析它们地应力;对于水电站厂房骨架、闸门梁格系统等杆系结构,则应用结构力学进行内力分析.这样分析只要用简单地数学方法,计算比较方便.对于实体、板和壳等宜用弹性力学进行力学分析.工程结构地简化和力学分析可以有不同地方案.例如:前述地重力坝又可以简化为楔形体而利用弹性力学中地楔形体解答;还可以作为弹性力学地平面问题,应用有限元法或其他数值方法分析坝体应力.板和壳也可以简化为杆系结构,作为结构力学问题进行计算.有些问题地研究要综合应用固体力学地多个分支学科.例如对基础梁地研究就需综合应用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3]固体力学在应用中不断发展,随着电子计算机地广泛使用,力学分析和工程设计有效地结合,出现了结构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新学科.3、流体力学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地流体是水和空气.它地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理和质量守恒定理,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地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和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地基础知识.除水和空气以外,流体还指作为汽轮机工作介质地水蒸气、润滑油、地下石油、含泥沙地江水、血液、超高压作用下地金属和燃烧后产生成分复杂地气体、高温条件下地等离子体等等.气象、水利地研究,船舶、飞行器、叶轮机械和核电站地设计及其运行,可燃气体或炸药地爆炸,汽车制造(联众集群),以及天体物理地若干问题等等,都广泛地用到流体力学知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所关心地问题既受流体力学地指导,同时也促进了它不断地发展.20世纪50年代开始地航天飞行,使人类地活动范围扩展到其他星球和银河系.航空航天事业地蓬勃发展是同流体力学地分支学科——空气动力学和气体动力学地发展紧密相连地.这些学科都属于流体力学.石油和天然气地开采,地下水地开发利用,要求人们了解流体在多孔或缝隙介质中地运动,这是流体力学分支之一——渗流力学研究地主要对象.渗流力学还涉及土壤盐碱化地防治,化工中地浓缩、分离和多孔过滤,燃烧室地冷却等技术问题.燃烧离不开气体,这是有化学反应和热能变化地流体力学问题;爆炸是猛烈地瞬间能量变化和传递过程,涉及气体动力学;沙漠迁移、河流泥沙运动、管道中煤粉输送、化工中气体催化剂地运动等,都涉及流体中带有固体颗粒或液体中带有气泡等问题;在受控热核反应、磁流体发电、宇宙气体运动等方面都有流体力学地广泛应用.风对建筑物、桥梁、电缆等地作用使它们承受载荷和激发振动;废气和废水地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河床冲刷迁移和海岸遭受侵蚀;研究这些流体本身地运动及其同人类、动植物间地相互作用地学科称为环境流体力学.[4]4、结构力学经典地结构力学也称狭义结构力学,主要研究由杠杆组成地体系,更多涉及平面杠杆系.广义结构力学除了研究可变形地杠杆体系外,还包括可变形地连续体,如平板、壳体、块体等等.现实生活中结构体地应用无处不存在,像建筑、桥梁、汽车、日常地用具都是由不同地结构组成,它们地设计都离不开结构力学理论.结构力学地应用不管是在安全和保护环境上,还是在经济效益和稳固上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地效果.在原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桥梁,那时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地树木,自然形成地石梁或石拱.在17世纪以前,桥梁一般是用地木、石材料建造地,并按建桥材料分为石桥和木桥.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酸性转炉炼钢和平炉炼钢技术地发展,钢材成为重要地造桥材料,钢地抗拉强度大,抗冲击性能好,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出现钢板和矩形轧制断面钢材,为桥地部件在厂内组装创造了条件,石桥地结构更加稳固.因为只是凭经验修桥,曾使19世纪80-90年代得许多铁路桥发生重大事故。
工程力学本科论文模板-2014版

摘要低地球轨道上的航天器易受到微流星体及空间碎片的超高速撞击,这些撞击损伤航天器飞行的关键系统,进而导致航天器发生灾难性失效。
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及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微流星体及空间碎片防护结构设计是航天器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
采用AUTODYN软件对球形弹丸超高速撞击防护屏所产生碎片云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与现有的实验结果比较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
然后利用建立的数值模型研究防护屏厚度、撞击速度、弹丸直径等对碎片云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微流星体超高速撞击碎片云数值模拟光滑质点动力学摘要要求:1、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同。
摘要页勿需写出论文题目;2、中、外文摘要应各占一页,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3、摘要标题与文字部分不空行,关键词和摘要的文字部分要隔行书写;4、关键词是供检索使用的,是从论文中选出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AbstractAll spacecraft in low orbit are subjected to hypervelocity impacts by meteoroids and space debris. These impacts can damage spacecraft flight-critical systems, which can in turn lead to catastrophic failure of the spacecraf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stronauts safety and spacecraft normal operation, the design of meteoroids and space debris protection configuration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of spacecraft desig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ebris cloud produced by projectile hypervelocity impact on bumper at normal have been carried out using the SPH(smoot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technique of AUTODYN hydrocodes in this pap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right. Then the effect of bumper thickness, impact velocity, projectile diameter on debris cloud has been investigated.Key words Meteoroid Hypervelocity Debris cloud Numerical simulation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关键词要求:1、关键词新罗马小四,加粗,空两格;2、具体关键词新罗马小四,相邻空两格,首写字母大写;第二行对齐)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超高速撞击的国内外发展情况 (1)1.2.1 国外发展 (1)1.2.2 国内发展 (1)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2)第2章超高速撞击的数值模拟方法 (3)2.1 AUTODYN软件简介 (3)2.2 空间离散方法 (3)2.2.1 网格法 (3)2.2.2 无网格法 (4)2.3 材料模型 (4)2.3.1 状态方程 (5)2.3.2 强度模型 (5)2.3.3 失效模型 (5)2.4 碎片云及其主要特性 (5)2.5 本章小结 (6)第3章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其验证 (7)3.1 计算模型的建立 (7)3.1.1 几何模型 (7)3.1.2 数值模拟方法的选取 (7)3.2 材料模型的选取 (8)3.3 计算模型的验证 (8)3.4 本章小结 (9)第4章碎片云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10)4.1 碎片云形成及扩展过程分析 (11)4.2 弹丸直径对碎片云特性的影响 (11)4.3 弹丸撞击速度对碎片云特性的影响 (11)4.4 防护屏厚度对碎片云特性的影响 (11)4.5 本章小结 (11)结论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附录 (17)中文目录要求:1、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加粗,英文新罗马,加粗;两个字的一级标题中间空两格;2、摘要、结论与具体章节目录之间空一行;3、标题编号与标题名称之间空一格;4、标题与页码之间的圆点必须使用本模板提供的格式;5、按本模板编写论文,刷新当前目录即可生成新目录。
毕业论文——工程力学【用心整理精品资料】

****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基于ANSYS对三肢式塔架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基于ANSYS对三肢式塔架结构进行力学分析摘要随着世界能源的日趋匮乏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人们在努力寻找一种能替代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可再生、环保、洁净的绿色能源。
风能是当前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新型能源,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还是一种洁净、无污染、可再生的绿色能源.风能的利用,从风车到风力发电,证明了文明和科学进步。
塔架是风力发电机主要的承重部件,直接影响机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能.本文利用ANSYS对大型风力发电机的塔架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为塔架的动态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风压的作用下,进行了塔架的静强度分析,得出了塔架在各种载荷情况下的最大应力及最大位移,并验证了满足静强度要求。
根据多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对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塔架的振动模态进行了模拟,提取了塔架的前五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依据振动理论,塔架振动过程的能量主要集中于一、二阶频率处,而一、二阶振型均为摆振,因此摆振是塔架的主要振动方式。
利用ANSYS软件中的优化设计模块,以塔架的梁截面的长宽为设计变量,以材料的许用应力以及许用位移为约束,以塔架的体积为目标函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得到塔架梁截面长宽的最优值,并验证了优化后的塔架满足静强度。
关键词:强度 ;位移;变形;有限元分析 ;优化设计。
目录摘要............................................................................................................................ - I - Abstract ................................................................................................................. —II - 第一章绪论......................................................................................................... - 1 - 1。
工程力学专业论文范文

工程力学专业论文范文工程力学涉及众多的力学学科分支与广泛的工程技术领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与工程技术联络极为亲密的技术根底学科,工程力学的定理、定律和结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工程技术中,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根底。
下面,为大家分享工程力学专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地质体产生于一定的地质环境,地质体是由地质环境中按照某些构造排列的岩石、水等构成的,其具备非均匀性、非连续性的地理特征,无论是初始状态特性,还是流-固耦合特性都充分表达了地质体的独特性,区别于传统力学的研究对象。
地质力学界对地质体特性的研究并没形成一个统一的描绘方法,其中照旧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深化研究,这需要做好相关的室内试验,进展精细性的分析,获得丰富多样的本构关系,掌握地质力学的特殊规律。
地质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仅仅通过部分的岩石试样,并不能代表其整体的特性,岩石试样缺乏典型代表性,岩体试样不能脱离地质体本身,否那么其会丧失处于母体中的作用。
在某些状况下,获取试样,会导致其内在特性的改变。
为了更为深化地研究地质体的整体特征,需要深化理解地质体的部分特性,在此根底上,进展地质体整体特性的描绘及探测,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2)地质体的特性与地质构造运动、地质环境亲密相关,从而影响到地质体的一系列的力学行为。
通过对力学分析方法的应用,不能获得定量化的结果,为了获得地质体的初始状态,需要应用工程地质力学的应用方法,从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地质体的特性具备多样性,比方非线性特性、非弹性,这些特性与岩体构造面的特性亲密相关,温度效应、时间效应是固体材料的常见特性,地质体的特征与温度、天气等亲密相关,其中外界因素的变化,导致其出现更为复杂的力学过程。
(1)地质工程主要分为两类问题,地下工程问题,比方水电工程的地下隧道、地下核肥料、地下矿藏等区域的采空区,地质体的活动断层状况、软岩状况、透水状况等,对于工程的稳定运作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与工程建立、工程造价亲密有关,这类问题主要涉及到高地应力前提下的地质体的变化状况。
工程力学论文

工程力学论文工程力学专业培养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工程力学专业的基础理论以及计算技术与实验技能,能够在有关工程领域中从事与力学问题相关的工程设计与分析、技术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工程力学及相关专业的高层次研究人才或高校教师。
工程力学论文1摘要:工程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涉及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各种工程与力学结合的领域。
从工程上的应用来说,工程力学它包括:质点及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
关键词:工程力学环境科学综合应用1 工程力学与环境科学的学科交叉理论工程力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
首先提出这一名称并对这个学科做了开创性工作的是中国学者钱学森。
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些极端条件下的工程技术问题,所涉及的温度高达几千度到几百万度,压力达几万到几百万大气压,应变率达百万分之一~亿分之一秒等。
在这样的条件下,介质和材料的性质很难用实验方法来直接测定。
为了减少耗时费钱的实验工作,需要用微观分析的方法阐明介质和材料的性质;在一些力学问题中,出现了特征尺度与微观结构的特征尺度可比拟的情况,因而必须从微观结构分析入手处理宏观问题;出现一些远离平衡态的力学问题,必须从微观分析出发,以求了解耗散过程的高阶项;由于对新材料的需求以及大批新型材料的出现,要求寻找一种从微观理论出发合成具有特殊性能材料的“配方”或预见新型材料力学性能的计算方法。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促使了工程力学的建立。
工程力学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迫切要求能有一种有效地手段,预知介质和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质及其随状态参量变化的规律;另一方面是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原子分子物理和统计力学的建立和发展,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已经比较清楚,为从微观状态推算出宏观特性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工程力学论文

在生活中我们用的很多包装袋上都会剪出一个小口,其原理就用到了材料力学的应力集中,使里面的食品便于撕开。但是工程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减少构件的应力集中。
但小于某一极限值时,杆件一直保持直线形状的平衡,即使用微小的侧向干扰力使其暂时发生轻微弯曲(图四a),干扰力解除后,它仍将恢复直线形状(图四b)。这表明压杆直线形状的平衡是稳定的。当压力逐渐增加到一极限值时,压杆的直线平衡变。为不稳定,将转变为曲线形状的平衡。这时如再用微力,(图四c),不能恢复原有的直线形状。上述压力的极限值称为临界压力或临界力,记为Fcr。压杆丧失其直线形状的平衡而过渡为曲线平衡,称为丧失稳定,简称失稳,也称为屈曲。杆件失稳后,压力的微小增加将引起弯曲变形的显著增大,杆件已丧失了承载能力。这是因失稳造成的失效,可以导致整个机器或结构的损坏。但细长压杆失稳时,应力并不一定很高,有时甚至低于比例极限。可见这种形式的失效,并非强度不足,而是稳定性不够。
[3] 力学中的“自锁”现象探秘 蓝坤彦 选自《物理教师》2008年第12期
[4]Mechanics (3rd Edition) Addison Wesley; 3 edition (January 1, 1971)
[5] 蒋平编著 工程力学基础[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8-183
螺旋弹簧是工程中常用的机械零件,多用于缓冲装置、控制机构及仪表中,如车辆上的缓冲弹簧,发动机进排气阀与高压容器安全阀中的控制弹簧,弹簧称中的测力弹簧等。
生活中很多结构或构件在工作时,对于弯曲变形都有一定的要求。一类是要求构件的位移不得超过一定的数值。例如行车大量在起吊重物时,若其弯曲变形过大,则小车行驶时就要发生振动;若传动轴的弯曲变形过大,不仅会使齿轮很好地啮合,还会使轴颈与轴承产生不均匀的磨损;输送管道的弯曲变形过大,会影响管道内物料的正常输送,还会出现积液、沉淀和法兰结合不密等现象;造纸机的轧辊,若弯曲变形过大,会生产出来的纸张薄厚不均匀,称为废品。另一类是要求构件能产生足够大的变形。例如车辆钢板弹簧,变形大可减缓车辆所受到的冲击;又如继电器中的簧片,为了有效地接通和断开电源,在电磁力作用下必须保证触电处有足够大的位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工程力学涉及众多的力学学科分支与广泛的工程技术领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密切的技术基础学科,工程力学的定理、定律和结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工程技术中,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程力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刘晓敏;膝关节后外侧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
[2].周宇宁;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跗跖关节准静态生物力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
[3].周晓宁;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桡骨远端骨折发生机制的生物力学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4].张明彦;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三角韧带损伤和重建的踝关节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D].中南大学.2012
[5].杨晓霞;人体肩锁关节三维建模及生物力学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
[6].张玉朵;股骨三维重建与人工髋关节生物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6
[7].孙永森;人体膝关节生物力学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8].黄加张;基于MRI膝关节半月板的临床及其生物力学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复旦大学.2005
[9].谭军;应用三维CT重建研究活体肘关节侧副韧带生物力学[D].苏州大学.2014
[10].郭国新;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损伤的力学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1
[11].卞荣;髋关节骨肌系统三维动态有限元分析及其生物力学意义
[D].南京体育学院.2009
[12].赵明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三维有限元建模及其在体生物力学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
[13].刘骞;Cam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研究
[D].中南大学.2014
[14].张文;基于ANSYS研究人体膝关节生物力学模型[D].苏州大学.2010
[15].许灿;人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和慢性不稳定重建生物力学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中南大学.2012
[16].杨学峰;利用重力信号研究地球自转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
[17].王琪洁;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地球自转变化预报[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7
[18].王恒信;强震前震中附近中小地震的地球自转效应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
[19].孙张振;高精度地球自转参数预报的理论与算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
[20].胡瑞生;三轴形变地球自转的自由摆动的理论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
[21].郑洪伟;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
[22].杨帅;高精度陀螺仪测定地球自转参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
[23].李永飞;扬子板块北缘碧口火山岩系岩石地球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6
[24].赵磊;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晚古生代镁铁—超镁铁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北京大学.2008
[25].曹花花;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火成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6].王挽琼;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温都尔庙—集宁火成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的制约[D].吉林大学.2014
[27].李敏;南黄海千里岩隆起基底性质及动力学演化机制一来自榴辉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D].中国海洋大学.2011
[28].叶美芳;扬子板块东南缘新元古代四堡期岩浆弧:来自浙北花岗质侵入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Nd一Hf一O同位素证据[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29].宗克清;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原位微区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0
[30].张贵山;福建晚中生代以来基性—超基性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