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挫裂伤患者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脑挫裂伤的护理常规

脑挫裂伤的护理常规

脑挫裂伤的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病情加重症状,应及时向医师反映,采取积极抢救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氧及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根据病情,可给通气道,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3、对吞咽、咳嗽反射消失者,应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和呼吸道感染
4、对尿潴留、留置导尿的病人每天冲洗会阴一次,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并定时放尿以训练膀胱贮尿功能
5、躁动病人应适当约束,做好安全措施,以防坠床,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
6、高热病人应做好高热护理。

及时给予冰袋冰帽、冰敷等物理降温措施,并可给予酒精及冰水擦浴等
7.及时更换体位,并注意保暖
8、口腔护理,一日两次
9、昏迷病人肢体功能障碍,应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保持肢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每日2-3次做四肢关节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10、加强营养,不能由口进食者,可给鼻饲流质,并辅以静脉补充营养,同时做好鼻饲管护理。

脑挫裂伤护理常规

脑挫裂伤护理常规

脑挫裂伤护理常规【概念】是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可发生于着力部位,也可在对冲部位。

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前者指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完整;后者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有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由于两者常同时存在,合称脑挫裂伤。

【护理评估】1、病人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及持续时间。

2、病人生命体征、瞳孔及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有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症状。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瞳孔变化,必要时专人监护。

2、采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间断吸氧。

3、若病人呈昏迷状态且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宜早行气管切开,及时吸痰。

4、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压。

5、瘫痪病人定时翻身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以改善血液循环。

6、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饮食,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

7、注意观察病人有无癫痫的发生。

8、有失语的病人应与病人有效的沟通,及时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并帮助病人语言功能锻炼。

9、视野缺损的病人加强生活护理,外出时应专人陪伴,防止摔伤。

10、注意观察病人的头痛性质及程度,如头痛一度好转后又复加重,提示颅内可能有血肿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1、严重脑挫裂伤病人常因躁动、四肢强直、高热、抽搐而病情加重,应查明原因给予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

12、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复合伤的发生。

13、出现脑膜刺激征的病人,应将其安置在避光的病室,避免外界刺激,使病人情绪稳定。

14、严重脑挫裂伤者可采用冬眠疗法、亚低温治疗及巴比妥疗法。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至症状完全控制后1-2年,逐步减量后才能停药。

2、指导患者进行语言、运动等功能训练。

脑挫裂伤护理体会

脑挫裂伤护理体会

脑挫裂伤护理体会作者:孙凤波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年第03期【摘要】目的:总结脑挫裂伤护理经验和措施。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脑挫裂伤患者100例,对其临床护理措施总结分析。

结果:100例脑挫裂伤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有效临床护理,痊愈98例,好转2例。

结论:脑挫裂伤患者经过积极治療和有效护理是救治患者生命的必需要素。

【关键词】脑挫裂伤;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65-02脑挫裂伤是常见的脑损伤之一,脑挫裂伤是指头部外伤后脑组织器质性损伤。

脑挫裂伤有轻有重,严重可以损伤脑组织结构,轻者脑组织受损较轻,重者脑组织受损可有点片状出血、水肿、坏死,多有不同程度脑水肿。

治疗不及时危及生命危险。

2012年1月-2013年12月脑挫裂伤患者100例,给予积极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98例,好转2例。

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患者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39岁,硬膜外血肿并发脑挫裂伤6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挫裂伤32,硬膜下血肿并发脑挫裂伤7例。

治愈98例,好转2例。

2、临床表现:2.1 出现意识障碍:脑挫裂伤最常见临床表现,外伤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程度及昏迷时间与脑损伤程度和范围有关。

受伤轻者意识清醒,受伤严重意识障碍时间长。

2.2 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外伤受损伤部位程度不同,出现不同定位体征。

脑功能区受损,在受伤时出现受伤病灶区相应神经功能障碍体征,语言中枢受损发生语言障碍,运动区受损发生锥体束征,如肢体功能障碍瘫痪,轻偏瘫。

额叶、颞叶受损出现情绪改变,尿便失禁,抽搐等症状。

2.3高颅压征:头痛、呕吐,呕吐呈喷射状,视乳头水肿。

严重出现脑疝。

3、护理措施:3.1观察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发现呼吸急促变慢,脉搏加快变慢,血压升高,注意颅内高压发生,警惕脑疝出现,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置。

脑挫裂伤病人的护理体会及健康教育

脑挫裂伤病人的护理体会及健康教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31期 223脑挫裂伤病人的护理体会及健康教育刘晓飞,杨红,刘晓美,王红琳(新疆哈密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新疆 哈密)摘要:目的探讨脑挫裂伤的护理措施。

方法 80名脑挫裂伤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

结果颅内血肿经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及护理措施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结论全面、细致、连续的病情观察,及精心的护理能够提高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脑挫裂伤;护理;功能障碍;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31.154本文引用格式:刘晓飞,杨红,刘晓美,等.脑挫裂伤病人的护理体会及健康教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1):223,226.0 引言脑挫裂伤指用力量作用在头部上,以致脑部损伤。

一般状况下,脑挫裂伤在病历上分成2种:挫伤和裂伤[1]。

经常伴随着其他类型的颅脑损伤[2]。

病人的临床症状多为呼吸浅快、失语、瘫痪、认知功能异常等,降低生活质量,损害生命安全。

该报告中,对于脑挫裂伤患者,开展健康宣教的护理关于,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常规信息抽取2017年1~10月接收的80例脑挫裂伤病人,均满足相关脑挫裂伤的诊断要求。

男43名,女37名,年龄19~56岁,平均(38.2±3.6)岁;将80名病人依照住院顺序单双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差异不大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开展一般护理,遵医嘱用药与常规的检查,基本病情、生命体征的变化等,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 体位为了防止患者窒息或呼吸道梗阻。

一般将病者头部抬高15°~20°,以防出现脑水肿。

1.2.2 营养支持昏迷病人早期需胃肠外营养,每天静脉输入含钠电解质500mL速度不宜过快。

伤后3d不能进食者可经胃管补充营养,应控制盐和水的摄入[3]。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一、开放性颅脑损伤护理常规(一)按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和手术护理常规。

(二)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意识、瞳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与处理。

有休克按休克病人行相关护理。

(三)观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及脑膨出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时报告。

(四)观察有无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及视野缺损、癫痫等脑损伤症状,加强各种安全照护,防摔伤、跌倒、烫伤等意外。

(五)注意伤口的部位,大小,数目,性质,出血情况,尽早行清创术,将开放伤变为闭合伤。

遵医嘱注射TAT和抗生素,预防感染。

(六)头下垫无菌巾,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有污染或渗湿及时更换。

(七)有高热按高热病人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与管道护理。

(八)体位卧床休息,取侧俯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有脑脊液大量外流时平卧。

(九)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

(十)加强心理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整洁,主动关心、安慰病人。

(十一)加强健康指导,嘱避免搔抓伤口,出院后定期复查。

二、脑干损伤护理常规(一)按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瞳孔、眼球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与处理。

(三)昏迷按昏迷患者护理常规;高热按高热病人护理;有气管切开按气管切开病人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与管道护理。

(四)预防并发症压疮、肺部和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等;防止烫伤、摔伤、坠床、管道脱落等意外。

(五)体位取平卧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易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平稳,可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大脑强直者颈部垫软枕,勿强力约束四肢。

(六)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易消化饮食;高鼻饲饮食,必要时辅以静脉营养和鼻饲饮食以满足机体需要。

(七)加强心理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整洁,主动关心、安慰病人。

(八)协助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锻炼。

三、脑挫裂伤护理常规(一)按神经外科一般和手术护理常规。

(二)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必要时做好紧急手术准备。

脑挫裂伤的护理查房

脑挫裂伤的护理查房

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 呼吸、体温等
康复效果: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包 括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等
神经功能: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 肌力、肌张力、反射等
心理状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如 焦虑、抑郁等
评价结果的应用和改进措施
评价结果用于调 整护理方案,提 高护理质量
根据评价结果, 对护理人员进行 培训和指导,提 高护理技能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脑挫裂伤的护理查房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脑 挫 裂 伤 概 述 03 脑 挫 裂 伤 的 护 理 评 估 04 脑 挫 裂 伤 的 护 理 措 施 05 脑 挫 裂 伤 的 康 复 护 理
06 脑 挫 裂 伤 的 护 理 效 果 评 价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脑挫裂伤概述
定义和分类
脑挫裂伤: 指头部受到 外力作用, 导致脑组织 损伤,出现 意识障碍、 颅内压增高 等症状。
分类:根据 损伤程度和 范围,可分 为轻度、中 度和重度脑 挫裂伤。
轻度脑挫裂 伤:损伤程 度较轻,意 识障碍、颅 内压增高等 症状较轻, 治疗后恢复 较快。
中度脑挫裂 伤:损伤程 度较重,意 识障碍、颅 内压增高等 症状较重, 治疗后恢复 较慢。
临床表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 诊断方法:CT扫描、MRI检查、腰椎穿刺等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与其他颅脑损伤进行鉴别,如硬膜下血肿、脑水肿等
03
脑挫裂伤的护理评 估
评估内容和方法
意识状态:评估患者的 意识状态,包括清醒、
昏迷、嗜睡等。
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 心率、血压、呼吸、体

脑挫裂伤护理查房

脑挫裂伤护理查房

脑挫裂伤护理查房病史汇报:现病史:***,男,41岁,因“摔伤致全身多处疼痛2天”于2021年12月07日12时43分入院。

患者伤及全身多处,伤后昏迷,约5小时后自然苏醒,感全身多处疼痛,无呕吐无抽搐及呼吸困难,无腹部疼痛,无大小便失禁。

被他人发现后,送至“仁怀市中医院”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转至我院,我院急诊行头颅CT后以“脑挫裂”伤收入我科,病来精神、饮食欠佳,大小便入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

查体T:36.3,P:76次/分,R:20次/分,BP:123/67mmHg。

胸廓挤压征阴性,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面部多处淤青,散在压痛。

专科检查:神清嗜睡,GCS评分14分,双瞳正圆等大,直径3.0mm,对光反射稍迟钝。

四肢肌张力正常,可见自主活动,肌力约4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辅查:我院急诊头颅CT提示:1.右额骨凹陷性骨折,局部骨片凹陷深度的14mm,骨折累及右侧副鼻窦、右眶、上颌骨及枕髁,额腔渗出、右咽旁间隙积气:右额叶挫裂伤,右额部硬膜外小血肿伴少许积气;额部软组织穿通伤,额部、双顶部皮下血肿;右额弓形态不规则建议结合临床。

2.右侧第5-8肋骨后肋骨骨折;双肺下叶挫伤并胸腔少量积液。

3.扫及右肾钙化灶。

诊断:1.右侧额叶脑挫伤;2.右额部硬膜外小血肿;3.右侧额骨开放性凹陷性粉碎性骨折并感染;4.右侧前颅窝底;5.右侧额骨头皮撕脱伤并感染;6、右侧上颌骨、右眼眶内上壁、右侧蝶窦外侧壁、右侧上颌窦外侧壁、内侧壁、多发骨折;7、右侧多发肋骨骨折;8、肺挫伤。

诊疗计划:1、完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生化、输血前检查、凝血功能及床旁心电图等相关检查;2、持续吸氧、心电监护、维生素C、乙酰谷酰胺、丙戊酸钠预防癫痫,喷他佐辛镇痛,加强抗感染及补液对症治疗;3、注意观察患者瞳孔及神志情况,警惕感染进一步加重。

护理问题:1.头痛——与脑外伤、颅内压增高有关。

2.自理缺陷——与长期卧床有关3.知识缺乏——缺乏疾病、护理、药物相关知识。

颅脑外伤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颅脑外伤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颅脑外伤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颅脑外伤是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按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

常见的脑外伤有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头皮血肿、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

【护理常规】1.心搏、呼吸骤停者,立即给予心肺脑复苏及进一步生命支持。

2.有呼吸的患者,给予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3~4L/min,保持氧饱和度在95%以上。

3.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血压、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神志、瞳孔的变化并及时记录。

4.根据病情,建立至少2条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能及时、快速补液。

5.抽取血标本:急查血常规、血凝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必要时做好术前免疫及备血。

6.危重者床边备好负压吸引、气管插管、呼吸机和复苏设备。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以免造成患者情绪激动。

7.病情允许时需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8.年老体弱、舌根后坠或昏迷患者,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有效的咳嗽排痰。

9.应激性溃疡:出现咖啡色胃内容物,伴呃逆、腹胀、黑粪等情况时立即通知医师做好相应措施。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保持病室安静,卧床休息为主,有脑脊液漏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病情允许时需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适当调整休息与运动的时间,强化安全意识,防止坠床、跌倒等意外发生。

2.饮食指导清醒患者以高热量、高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对于昏迷或吞咽困难者,根据病情选择留置胃管等。

3.用药指导严格按医嘱用药,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降低颅内压。

4.心理指导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因精神因素而引起疾病的变化。

5.康复指导加强康复功能锻炼,对于眼睑闭合不全,吞咽困难,行走不稳定的患者应继续进行治疗及功能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挫裂伤护理常规
脑挫裂伤是常见的原发脑损伤,既可发生于着力部位,也可在对冲部位。

脑挫裂伤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前者指脑组织遭受破坏轻,软脑膜完整;后者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有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两者常同时存在,合称为脑挫裂伤。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严重的脑挫裂伤,由于脑水肿和颅内出血导致颅内压升高,出现血压高、脉搏缓慢、呼吸深而慢,严重者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伴下丘脑损伤者,可出现持续高热。

2、注意观察有无意识障碍出现。

伤后立即昏迷是原发性脑损伤;伤后清醒后转为昏迷或意识障碍不断加重,是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的表现;躁动病人突然昏睡应怀疑病情恶化。

通过格拉斯哥评分量化反应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

3、瞳孔的变化对比两侧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射,重症患者需15—30min观察一次。

同时注意观察两侧眼裂大小,眼球的位置和运动情况。

4、观察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应吸出,深昏迷病人应抬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

呕吐时将头转向一侧以免误吸。

5、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

较晚发生的呕吐大多是由于颅内压变化而造成的。

6、神经系统体征脑皮质区受损时,伤后立即出现与脑挫裂部位相
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或体征,如失语,对侧肢体瘫痪等,但额叶和颞叶前端等“哑区”损伤后,可无明显局灶症状和体征。

7、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及时处理。

【护理措施】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1、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及时清除咽部的血块和呕吐物,适时吸痰,如发生呕吐,立即将病人头偏向一侧。

2、开放气道,维持呼吸功能舌后坠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器官切开。

呼吸减弱并潮气量不足不能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者,及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加强湿化,避免呼吸道分泌物过于黏稠,以利于排痰。

建立人工气道者,加强气道管理。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防治呼吸道感染。

(二)手术前后的护理
1、手术前手术前2小时内剃净头发,洗净头皮,待术中再次消毒。

2、手术后①体位:小脑幕上开颅术后,取健侧或仰卧位,避免切口受压;小脑幕下开路术后,应取侧卧位或侧府卧位。

②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及时发现术后颅内出血、感染、癫痫以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③引流管的护理:手术中常放置引流管,如脑室引流、创腔引流、硬脑膜下引流等,护理时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预防颅内逆行感染,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

④搬运患者时动作轻稳,防止头部
转动或受震荡,搬动病人后应观察呼吸、脉搏和血压。

(三)并发症的护理
1、压疮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尤其注意骶尾部、足跟、耳廓等骨隆突部位;消瘦及高热者需每小时翻身一次,长期昏迷、一般情况较好者可3-4小时翻身一次。

2、呼吸道感染保持室内适当的温湿度,注意消毒隔离,保持口腔清洁,定时翻身、叩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预防误吸,预防呼吸道感染。

3、废用综合征四肢保持功能位,每日作四肢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3次,以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4、泌尿系统感染留置导尿的病人,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导尿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每日定时消毒尿道口;长期导尿者,宜进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5、便秘若病人生便秘,可用缓泻剂,必要时戴手套抠出干硬粪便,切勿大量高压灌肠,以免加重颅内压增高而诱发脑疝。

6、暴露性角膜炎眼睑闭合不全者,角膜涂眼药膏保护;无需随时观察瞳孔时,可用纱布盖上眼睑,甚至进行眼睑缝合术。

7、外伤性癫痫任何脑损伤都可能引起癫痫,早期发作的原因是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晚期癫痫发作主要是脑的瘢痕、脑萎缩、感染、异物等引起。

预防癫痫发作可适当给予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癫痫发作时可适当给予地西泮缓慢静脉注射,直至抽搐停止,并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

保证病人睡眠,避免情绪激动,预防意
外受伤。

8、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脑裂伤所致,病人可有头痛、发热、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的表现。

遵医嘱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处理。

病情稳定,排除颅内血肿及颅内压增高,脑疝后,为解除头疼可行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

9、消化道出血下丘脑或脑干损伤引起的应激性溃疡,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也可诱发。

遵医嘱补充血容量、停用激素外,还应使用止血药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尼替丁等。

及时清理呕吐物,避免发生误吸。

(三)一般护理
1、体位意识清醒者采取床头抬高15-30度,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昏迷病人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免呕吐物、分泌物误吸。

2、营养支持创伤后应激反应使分解代谢增强,血糖增高,乳酸堆积,后者可加速脑水肿。

因此,必须及时,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减轻机体消耗。

早期采用肠外营养,肠蠕动恢复后,即可鼻胃管补充营养。

3、降低体温呼吸道、泌尿道及颅内感染均可导致体温升高,脑干或下丘脑损伤常引起中枢性高热。

高热使机体代谢增高,加重脑组织缺氧,及时处理。

应采取减低室温,头部戴冰帽、使用冰毯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无效或有寒战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或亚低温冬眠疗法。

4、躁动护理引起躁动的原因很多,如头痛、呼吸道不通畅、尿潴
留、便秘等等,及时查明原因及时排除,慎用镇静剂,以免影响病情观察。

应特别警惕躁动可能为脑疝发生前的表现。

对躁动病人不可强加约束,避免因过分挣扎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加床栏保护戴约束手套,以防坠床和抓伤,必要时由专人护理。

(四)用药护理
1、降低颅内压药物如使用利尿剂、脱水剂、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等减轻脑水肿,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病情变化,为医师调整应用脱水剂间隔时间提供依据。

2、保护脑组织和促进脑苏醒药物巴比妥类有清除自由基、降低脑代谢率的作用,可改善脑缺血缺氧,有益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

但此类药物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严重的呼吸抑制和呼吸道引流不通畅,使用中应注意监测病人的意识、脑电图、血药浓度及呼吸情况。

3、镇静镇痛药物疼痛时给予镇痛镇静,但禁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五)康复护理脑外伤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功能,促进运动反射的重新建立及意识恢复,其中包括被动运动和音乐疗法。

被动运动主要是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在各关节活动的范围内进行屈曲、伸展、外展等关节活动。

【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轻型脑损伤的病人应尽早生活自理。

对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的病人应给予适当解释和宽慰,使其树立信心。

2、康复训练对存在失语、肢体功能障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当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训练。

对病人耐心指导,制定合适目标,帮助病人努力完成,一旦康复有进步,病人会产生成功感,树立起坚持锻炼和重新生活的信心。

3、用药指导有外伤性癫痫者,按时服药控制发作,在医师指导下逐渐减量直至停药,不可突然中断服药。

【出院指导】
1、出院后需要继续鼻饲者,教会家属鼻饲饮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重度残障者的各种后遗症应采用适当的治疗,鼓励病人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指导其部分生活自理;并指导家属生活护理的方法
和注意事项。

长期卧床者应预防皮肤压疮。

3、去骨瓣减压者,外出应戴安全帽以防意外事故挤压减压窗,适
时进行颅骨修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