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读后感(15篇)
孔子拜师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

孔子拜师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孔子拜师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孔子拜师》阅读民间故事,可以滋润你枯燥的日常生活,愉悦你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可以充实你的民间知识。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孔子拜师读后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孔子拜师读后感(一)读了《孔子拜师》后,我明白了学习是无止境的。
孔子向老子拜师的路上,日夜兼程,风餐露宿。
到了洛阳,孔子见到老子后,很有礼貌地上前行礼。
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我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孔子拜师读后感(二)今天,放学回家后,我从书柜里拿出李一本写的<<孔子拜师>>这本书认真地阅读起来,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讲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是一位对知识孜孜以求的人,他一生热爱学习,到处向人请教,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
由于孔子虚心学习、勤奋钻研学问,他年轻时就已经成为很有名气的老师了,但他从不满足在学问上所取得的成就。
他认为学无止境,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三十岁时,他决心再拜老师,继续学习。
于是,他离开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距家乡上千里的洛阳,拜当时的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历尽千辛万苦,他终于找到了老子。
可老子对他说:“你就是孔子啊!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您的学问很深,跟您学习,必有长进。
再说,越是研究学问,越应学习更多的知识。
”老子很感动,就收了他这位学生。
此后,孔子每天不离开老师左右,虚心学习,随时请教。
老子就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学习结束了,辞行时,孔子恳求老师给予临别的教诲。
老子拉着他的手,情真意切地说:“有学问不浅露于外表,讲道德不分贫富,你就是这样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你对我的尊敬叫我感动。
”孔子听了老子的话,连忙行礼。
回到家乡。
孔子在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们称赞孔子的学问,也很尊重他。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孔子是一位热爱学习、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
《孔子拜师》读后感

《孔子拜师》读后感《孔子拜师》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的《孔子拜师》这文章,我深受启发。
故事的内容是:孔子已经60多岁了还要拜师学习音乐。
别人学一首曲只要一到三天就学完,可是孔子学一首曲子要五天到七天,他为什么要学这么多天呢?最因为孔子要从音乐中弹出这首曲子作者当时的心情,还弹出老师教这首音乐时心情,孔子的老师见了真内疚。
孔子这种精神让我吾出了一种道理:“学习要认真”这个道理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有一个问题不会。
我记得有一个本子有参考答案,我便把答案抄了下来,第2天。
我发现我得是的是优老师还表扬了我,我忽然再打开作业,发现等级右边有个黑点我又在想是不是向我你真懂了吗?后来我又想起了孔子拜师的文章,我就一直觉的很惭愧。
自从我读了《孔子拜师》后,我就觉得我们小学生不能一遇到不会的问题,就靠参考答案完成。
要自己用头脑去思考问题,将答案搞明白了,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孔子拜师》读后感2我心中的孔子――《孔子拜师》读后感孔子,相比大家一定十分敬佩他,我也一样,读了《孔子拜师》后深受启发。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是闻名中外的教育家。
可他不骄傲,风尘仆仆地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毫无保留弟把知识传授给他。
孔子的学习态度让我深深地懂得了,要想学有所成,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不能满足现状。
可是在以往的学习中,我吃不得苦,想学好功课,却又改不了贪玩贪睡的毛病,脑子里总有懒惰的思想,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惭愧呀!通过学习这一课,我必须从中接受教育。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两句话说得多好呀!人活到老就要学到老,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为将来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有效教师读后感麦田里的老师读后感塑造教师读后感《孔子拜师》读后感3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主要讲了孔子 30 多岁的时候,感觉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读后感12篇

孔子拜师读后感12篇孔子拜师读后感1今天,老师让我写《孔子拜师》或《爬天都峰》的读后感,我选择了《孔子拜师》。
我刚看到这篇课题的时候,就感到奇怪了。
心想孔子是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大圣人,怎么会拜别人为师呢?难道他的学问还不够多吗?我怀着十分好奇的心情读完了这篇课文。
原来,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就拜洛阳大思想家老子先生为师,继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不像有些骄傲的人学了一点点知识就自满自足再不求上进。
有个成语叫“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就是谦虚的兵一定会胜利,骄傲的兵一定会失败。
孔子也有一句名言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就是,三个同行的人当中,一定有一个人的优点值得我学习。
正因为孔子的谦虚好学才是他的知识更加丰富和渊博,才使他成为让后人敬仰的万世师表。
孔子的那种好学的品行更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孔子拜师读后感2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
我受到了巨大的启发。
这篇文章讲了孔子已经是当年时非常有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但是他并不骄傲,也不满足。
还是要更谦虚学更多知识。
孔子30多岁的时候,感觉到自己的知识还不够多,还不够渊博。
所以就离开自己的家乡曲阜,想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
经过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来到了洛阳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写出了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好品质。
孔子这么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啊!一想到自己,我的脸一下变得红的就像苹果一样。
记得我上一年级时期末考试前的一个下午,我放学回家把作业写完。
我觉得自己学习差不多,都是99分,我就自由自在的玩了起来。
爸爸回到家,看见我还在玩,生气的对我说:“明天就要考试了,还不赶快复习还有心思玩,你明天能考好么?”“爸爸。
”我的话还没说完他就把我的话打断了。
我只好去复习。
第二天考试,第三天发下来成绩,一个99。
5分,一个99分。
通过学习《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学无止境。
我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学习,长大做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孔子拜师读后感15篇

孔子拜师读后感15篇孔子拜师读后感1当你功成名就时,你会拜师求学么?当你在求学过程中遇到困难险阻时,你会坚持下去么?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不耻下问么?我想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但是有一个人做到了,那个人就是大思想家孔子。
今日我学了一篇课文,叫《孔子拜师》,主要讲的是孔子三十多岁时已经是远近著名的教师了,但他还要拜老子为师。
经过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老子,跟他勤奋学习。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孔子的品质深深感动了,他是那么的虚心好学,不像如今的许多人,一旦成名,就傲慢自满,不求上进,贪图安逸的生活。
他不但虚心,还有很强的毅力,在求学途中,经过几个月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遇到困难迎难而上。
孔子是多么好学呀!每天不离教师左右,有不懂的问题不耻下问,他所做的一切不得不让人佩服。
与孔子相比,我简直太没毅力了,以前,我观察别人跳舞,就让妈妈给我报了名,可是练到四级时,有一个动作怎么练都练不好,于是我就让妈妈给我退了,如今见到我伴侣们在舞台上跳舞,我是既艳羡又懊悔,以前没坚持下去。
从今以后,我要改掉缺乏毅力的毛病,向孔子学习,也做一个有坚韧毅力的人。
孔子拜师读后感2人们都知道孔子是我国宏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很多人都读过孔子的作品。
人们佩服孔子的学问,也敬重他的品德。
我也读过关于孔子的故事,就是《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说的是孔子去曲阜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虽然讨论学问孔子不比老子差,可他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渊博,所以就去拜老子为师。
老子也把学问毫无保存地传授给他。
我读了这篇文章,很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品德,也知道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我想:我要向孔子学习,学会有很好的品德和学问。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要虚心的多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绝不能傲慢。
以前我上课有时有一点开小差,写字马虎,阅读不仔细,读了《孔子拜师》以后,我确定要改掉这些坏毛病,有人帮我指出时,我要虚心承受,不能再动不动就不耐烦。
教师教育我们很辛苦,她的心思全部花在我们身上,像老子一样把学问毫无保存地传授给我们。
孔子拜师读后感范文

孔子拜师读后感范文篇一:《孔子拜师》读后感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觉得孔子和老子非常谦虚。
孔子觉得自己知识不够渊博,就去拜洛阳的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但路途遥远,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几个月后,他终于到了洛阳。
在城外,他看见了老子,并虚心的拜他为师。
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学习知识。
最后,他成为了一位非常有名的老师。
人们非常佩服老子和孔子的学问,更敬重他们的品行。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更不能目中无人。
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还明白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最后,我送大家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篇二:《孔子拜师》读后感下午,我读了《孔子拜师》的故事,深受到启发。
故事的内容:孔夫子来到燕国,进城不远,就被一个迎面跑过来的少年出的题难住了,这个叫项橐的少年出的题是: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但孔夫子认为没有这四样东西而没有答出来。
最后项囊说出了答案:第一个是水井里没有鱼;第二个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第三个是枯树枝没有叶;第四个是雪花没有枝。
孔夫子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因为他在书上没看见过。
于是他赶忙对项橐说:“今天是你教我了很多东西,我要拜你为师!”圣人孔夫子学富五车,居然还有不知道的事,看来“学海”真是“无涯”,平时我要处处留神,善于观察,多多积累,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起来。
篇三:《孔子拜师》读后感今天,我们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
我深深地被孔子那种不耻下问的品行感动了。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是远近文明的老师了,但他还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就离开了家乡曲阜,去洛阳拜老子为师。
孔子不怕路途遥远,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来到了洛阳。
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学问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他。
我们佩服老子和孔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再想想自己桑写字班练字的时候。
每一次去练字时都会闷闷不乐、愁眉苦脸的去练字,到那里也不虚心学习。
《孔子拜师》读后感(15篇)

《孔子拜师》读后感(15篇)《孔子拜师》读后感1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圣人。
上月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从文章里我读到了:孔子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很爱读书,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老师,有三千弟子在接受他的教育。
可是孔子还很虚心,他还想更上一层楼,他听说比他大三十岁左右的老子是一个德高望众的老人,于是他离开曲阜去求学。
在老子那里他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把所有的知识都毫无保留的教给了他。
他们都是学问很高的圣人!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都是流传至今的学习名言。
孔子那么高的学问了,还仍然很谦虚,我的成绩还不是太好,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
孔子读书的时候环境很差,还要刻苦读书,三十岁了还继续学习,一直不放弃学习好的品德,每天要求自己进步一些,我要向孔子学习,考上中国最高学府北大,做一个对作为的人!《孔子拜师》读后感2故事的内容是孔子已经60多岁了,向老师学习音乐。
别人学曲子一到三天就学完了,孔子学曲子五到七天,他为什么要学这么多天?孔子从音乐中弹出这首曲子作者当时的心情,老师教这首音乐时的心情,孔子老师感到内疚。
孔子的精神教会了我一个道理:学习要认真。
记住一次,老师分配的作业我有一个问题没有。
我记得笔记本上有参考答案。
我抄了答案,第二天。
我发现我的好老师还表扬了我,我突然又一次翻开作业,发现等级右边有一个黑点我又在想是不是真的向我你真的明白了?之后,想起孔子拜师的文章,一直感到羞愧。
自从我读了《孔子拜师》之后,我觉得我们生一遇到不会的问题,就靠参考答案完成了。
用头脑自己思考问题,把答案弄清楚,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我心中的孔子——《孔子拜师》读后感孔子,相比大家一定十分敬佩他,我也一样,读了《孔子拜师》后深受启发。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是闻名中外的教育家。
可他不骄傲,风尘仆仆地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孔子拜师读后感,课文孔子拜师读后感,孔子拜师读书笔记

孔子拜师读后感,课文孔子拜师读后感,孔子拜师读书笔记利用闲暇时间阅读民间故事,不仅可以滋润我们枯燥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世界,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孔子拜师读后感,欢迎阅读。
孔子拜师读后感(一)今天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的《孔子拜师》这文章,我深受启发。
故事的内容是:孔子已经60多岁了还要拜师学习音乐。
别人学一首曲只要一到三天就学完,可是孔子学一首曲子要五天到七天,他为什么要学这么多天呢?最因为孔子要从音乐中弹出这首曲子作者当时的心情,还弹出老师教这首音乐时心情,孔子的老师见了真内疚。
孔子这种精神让我吾出了一种道理:“学习要认真”这个道理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有一个问题不会。
我记得有一个本子有参考答案,我便把答案抄了下来,第2天。
我发现我得是的是优老师还表扬了我,我忽然再打开作业,发现等级右边有个黑点我又在想是不是向我你真懂了吗?后来我又想起了孔子拜师的文章,我就一直觉的很惭愧。
自从我读了《孔子拜师》后,我就觉得我们小学生不能一遇到不会的问题,就靠参考答案完成。
要自己用头脑去思考问题,将答案搞明白了,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孔子拜师读后感(二)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孔子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他的知识已经很多了,已经是很有名的老师,还要不远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到洛阳,终于拜了老子为师。
老子问孔子:“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在没有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就已经知道无论自己有多深的学问,都不要骄傲这个道理。
学习《孔子拜师》一文后,我更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个谦虚好学的老师,非常佩服孔子的学问,同时也很敬重他的品行.我和孔子一样有同感,学问就象大海一样无边无际没有止境,只要我们虚心向别人学习,相信最终总会有收获的。
孔子拜师读后感15篇(最新)

孔子拜师读后感15篇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孔子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他的知识已经很多了,已经是很有名的老师,还要不远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到洛阳,终于拜了老子为师。
老子问孔子:“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
在没有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就已经知道无论自己有多深的学问,都不要骄傲这个道理。
学习《孔子拜师》一文后,我更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个谦虚好学的老师,非常佩服孔子的学问,同时也很敬重他的品行。
我和孔子一样有同感,学问就象大海一样无边无际没有止境,只要我们虚心向别人学习,相信最终总会有收获的。
今后,我要牢记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怕苦不怕累,虚心好学,长大要和孔子一样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孔子拜师》,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孔子有一种学而不厌,不耻下问,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美德,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年轻时,就已经是位名人了,可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他就离开家乡曲埠到千里之处的洛阳找老子拜师求学的过程。
老子名气不如孔子,孔子仍然向他学习。
读了此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孔子有这种精神,我们却没有,之所以我们没有是因为我们没有恒心,做什么事总会半途而废,总是不能坚持到底。
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心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自己的学习更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见到半途而废的人。
就连我们自己也经常会犯这些错误。
比如:有一次我学书法,学到行书高级班的时候,我因为课太多所以没学行书高级,所以导致我现在连一点书法字的影子也没有了,就连握笔姿势也变了,字也没有以前写得漂亮了,所以我们以后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呀!正所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读了这篇文章,我告诉大家做事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拜师读后感(15篇)
孔子拜师读后感1
寒假期间,我重温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
它很有教育意义,使我感触颇深。
孔子年轻时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时他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距洛阳有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花了几个月终于到达洛阳。
见到老子后,他谦逊有礼,老子欣然收他为徒。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子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孔子。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人品。
孔子真诚求学、谦虚好学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
看看孔子,再想想自己,我觉得很惭愧。
比起孔子,我主动学习、刻苦学习、谦虚学习的精神实在差远了。
看动画片、玩电脑游戏、读课外书的兴趣远远大于学习的兴趣。
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有时也是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
考试成绩好了,爱“翘尾巴”;成绩差了,爱“发脾气”;成绩不好不坏时,有时还“无所谓”。
就说这次语文考试吧,虽然得了全班第一,但也只有89分。
这说明我还
有一些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作文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粗心的毛病还没完全改掉。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千古圣人孔子都能谦虚求学,我想我通过勤奋努力也能做到。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以后,我也要像孔子一样谦虚好学,孜孜以求,主动学习,刻苦学习,快乐学习,争取长大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孔子拜师读后感2
这本书讲了孔子当时已经成名,所以他周游列国,到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
有一天,他碰到三个小孩挡住了他的去路。
当孔子问他们为什么不让路时,一个叫项橐的小孩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孔子对项橐产生了兴趣,一连问了他几个问题。
项橐都对答如流。
而项橐提出的问题,却让孔子无言以对。
孔子被项橐深深折服,愿为项橐的弟子。
从此,项橐一举成名!孔子的精神也被天下人所称道……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感到,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任何人都会有他(她)的看家本领。
正如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就比如我的奶奶吧,她才上过一年小学,所以,当我问她作业的时候,她总是傻乎乎地反问我:“这些字怎么读啊?”而这时候,我就会嘲笑她了。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她也是一个专家。
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咳嗽和鼻涕一起来访,去医院打了几次吊针都不见效。
当爸爸妈妈无可奈何之际,奶奶来到了。
她见了我这副
样子,立刻从她的“百药箱”中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然后都放进锅里,熬了一个多小时,一碗稠稠的,黑黑的,看起来十分难喝的东西放在了我面前。
她软硬兼施地逼我喝了这碗茶,神奇的是,喝完后,睡了一觉,咳嗽与鼻涕竟跟我说再见了!自此以后,奶奶就被我们封为“凉茶专家”了!所以说啊,我们周围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应该虚心、不耻下问地向周围的人学习!
连孔子这么有名的人都能拜师,那我们呢?
孔子拜师读后感3
学了17课《孔子拜师》后,我发现很多古代名人的名字里都有“子”字,比如孔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我想让自己也变成名人,于是悄悄地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陈涵子”,听起来还不错,感觉有了点名人味。
我想:干脆顺便帮我的同学们也改改名好了。
午休时,我一提议,同学们“哗”全围了过来。
“李子牧——李牧子”,我拉长了声音报到。
“黄韵烨——黄叶子”,秋天的叶子黄了,哈哈!真有意思。
“洪疏桐——红桶子”,“但愿她不是那个装垃圾的红桶子哦!”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哈哈哈哈”大家都笑了起来。
接着,陈冠桥和王一见改成了“陈罐子”、“王毽子”,一听到我报出这两个名字,同学们就乐得东倒西歪。
陈冠桥就说:
“我才不当装可乐的罐子呢!”“我也不要当毽子被人踢来踢去。
”王一见也笑着发表了意见。
“翁张弛——温池子”,“现在这么冷,泡温泉正合适。
”翁张弛高兴地说。
“好,那我们泡温泉时都去找你哟!”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嚷嚷着。
“陈梓涵,你继续啊!”“好,我们继续,朱润博——”还没等我报完,一阵爆笑,“啊!哈哈……”“呵呵……”“嘿嘿嘿……”同学们有的拍桌子,有的跳着跺脚,还有的干脆笑倒在地上了,原来朱润博成了“猪脖子”了,“哈哈,哈哈……”我也捂着肚子加入狂笑的队伍。
算了算了,我看还是别改了,再改下去,恐怕什么“鸡爪子”、“鸭脖子”都会出来了。
孔子拜师读后感4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我从三字经里学来的,它让我难以忘记。
尊老爱幼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品质,可是又有几个人有这种品质呢?
这个故事使我受益深浅,也让我不经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种种。
孔融将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而我呢?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总是和妹妹抢东西,我身为姐姐,却连当弟弟的孔融也不如。
每次吃水果,我就第一个冲过去,把最大最甜的水果吃掉,从来没想过父母和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