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29文学概论(一)第一章文学概念重点及试题

合集下载

全国2019年04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9年04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

A039·00529(通卡)绝密★启用前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一)(课程代码00529)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文学作品的源泉来自于A.作者B.读者C.传统D.生活2.“论诗,就必须从根本上把它看做诗,而不是别的东西。

”这句名言出自A.康德B.艾略特C.席勒D.狄德罗3.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的是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独立说4.“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此诗句运用的基本辞格是A.排比B.明喻C.对偶D.反复5.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分水岭在于是否具有A.社会属性B.伦理属性C.认知属性D.审美属性6.典型的艺术魅力来自它的A.主观性B.客观性C.真实性D.虚拟性7.我国意境论的代表作《人间词话》的作者是A.刘禹锡B.刘熙载C.梅尧臣D.王国维8.一件子虚乌有的事,用开玩笑的口吻与一本正经地讲述,效果会大不相同。

这是因为A.叙事时间不同B.叙事视角不同C.叙事动作不同D.叙事内容不同9.“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A.现实类、虚幻类、象征类B.历史类、悲剧类、喜剧类C.诗歌类、小说类、散文类D.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10.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A.沟通情感B.投射情感C.传达情感D.宣泄情感11.要表现情感,就必须借助某种媒介,艾略特把这种媒介称为A.客观关联物B.主观关联物C.文化关联物D.精神关联物12.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A.语调B.音调C.词调D.格调13.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A.诗歌B.散文C.小说D.韵文14.叙述语体是一种“双声话语”,“始终是叙述者与人物的混合或融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理查兹B.德里达C.巴赫金D.福斯特15.文学创作是一种A.创造性的精神活动B.创造性的科学活动C.无意识的心理活动D.有意识的理性活动16.中国古人常说“有一等襟抱,才有一等真诗”,它强调的是A.知识积累B.人格境界C.人生阅历D.艺术技巧17.首先提出“预备情绪”理论的是A.英加登B.伊恶尔C.格雷马斯D.哈贝马斯1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文学概论一00529答案及试题

文学概论一00529答案及试题

文学概论(一)模考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今文艺学对“文体”的一般理解是()A.以文为本B.修改前的初稿C.成为书本的文字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2.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

”这是指小说注重()A.结构B.声音美C.格律D.押韵3.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A.艾布拉姆斯B.艾略特C.英加登D.苏珊·朗格4.与自然科学相比,文学艺术关注的中心问题是()A.自然世界的奥秘B.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C.客观世界的规律D.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视野的人5.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A.语法、逻辑、修辞B.声调、语调、情调C.词法、句法、篇法D.字法、词法、句法6.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A.黑格尔B.希尔特C.歌德D.席勒7.“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 ( )A.《周易·系辞》B.《庄子》C.王充《论衡》D.叶燮《原诗》8.“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A.康德B.黑格尔C.姚斯D.理查兹9.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是()A.诗歌B.小说C.散文D.剧本10.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A.毛宗岗B.金圣叹C.脂砚斋D.张竹坡11.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A.故事时间的长短B.叙述语言的长短C.叙述节奏的快慢D.叙述时距的变换12.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A.情节B.情景C.故事D.场景13.西方传统上的“三分法”把文字作品分为()A.诗歌、小说和剧本B.诗歌、小说和散文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14.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A.意与境浑B.真情实感C.客观真实D.典型环境15.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叫做()A.创作冲动B.创作动机C.创作构思D.创作经验16.以下不属于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是()A.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B.创作动机的发生C.艺术构思过程D.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17.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A.显露情感B.投射情感C.表现情感D.传达情感18.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A.情调B.气势C.氛围D.韵味19.曹丕“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关注的是风格要素中的()A.独特的言语形式B.作家的创作个性C.内容与形式D.读者感受20.西方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0年04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

2020年04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

全国202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世界”关系的文学观念是(A)A、再现说B、实用说C、独立说D、表现说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此诗在文化意义上属于(C)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行为文化3、“圣人立象以尽意”一语出自(B)A、《荀子》B、《周易•系辞》C、《孟子》D、《庄子•逍遥游》4、“文学中的语言”指的是(A)A、文学文本的语言B、规范化的书面语C、文学研究使用的语言D、文学教学使用的语言5、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音律上的特色是(D)A、双声B、押韵C、叠韵D、叠字6、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西方现代学者是(C)A、艾略特B、韦勒克C、苏珊•朗格D、霍米•芭芭7、典型总是显示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这个看法出自(B)A、马克思《致斐•拉萨尔》B、恩格斯《致斐•拉萨尔》C、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D、恩格斯《致敏•考茨基》8、“状飞动之趣”一语出自(B)A、王昌龄《诗格》B、皎然《诗式》C、司空图《诗品》D、胡应麟《诗薮》9、事件就是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及其(D)A、原因B、细节C、动机D、后果10、文本中能够表明叙述者存在的根据是(C)A、故事发展B、情节变化C、叙述声音D、叙述标记11、依据“三分法”,可以把文学作品分为(C)A、史诗、悲剧和喜剧B、诗歌、小说和散文C、叙事类、抒情类和戏剧类D、时间类、空间类和综合类12、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手段,称为抒情的(D)A、语义策略B、修辞策略C、语用策略D、语法策略13、《典论•论文》的作者是(B)A、屈原B、曹丕C、刘勰D、严羽14、文学风格的载体是(B)A、题材B、文体C、技巧D、情节15、作家应该具备的必要素质是(A)A、较好的文化修养B、较强的思维能力C、高尚的道德情操D、强大的人格力量16、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D)A、作家的道德情感B、作家的政治情感C、作家的自然情感D、作家的艺术情感17、只有心理上有了“距离”,对眼前的对象才能做出审美反应,提出这一观点的是(C)A、叔本华B、卢卡契C、布洛D、沃伦1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文学概论一00529答案及试题

文学概论一00529答案及试题

文学概论(一)模考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主题B.母题C.美D.文体2.我国较早提出艺术“至境”概念的人是( )A.王昌龄B.皎然C.严羽D.叶燮3.下列诗歌,属于哲理诗的是( )A.苏轼《题西林寺壁》B.孟浩然《春晓》C.杜甫《石壕吏》D.李白《望庐山瀑布》4.“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说这话的人是( )A.韩愈B.白居易C.柳宗元D.刘禹锡5.季羡林先生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B.情感阅读C.审美阅读D.价值阅读6.“文学中的语言”指的是( )A.规范化的书面语B.文学文本的语言C.作家的内心语言D.教学用的标准语7.亚理士多德认为,诗比历史( )A.更具有真实性B.更富于哲学意味C.更合乎美学原理D.更强调细节描写8.提出“小说界革命”口号的人是( )A.王国维B.鲁迅C.茅盾D.梁启超9.首先受普洛普民间故事理论影响的法国结构主义学者是( )A.格雷马斯B.列维—施特劳斯C.热奈特D.托多罗夫10.提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这一说法的作家是( )A.德莱顿B.福楼拜C.巴尔扎克D.斯威夫特11.文学创作是一种( )A.创造性的精神活动B.个人性的游戏活动C.非理性的心理活动D.概念性的思维活动12.“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 )A.史诗类、悲剧类、喜剧类B.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C.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D.写实类、浪漫类、象征类13.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 )A.丰厚的积累B.合理的想象C.卓越的技巧D.真实的情感14.在西方,“风格”这个概念最初属于( )A.哲学B.修辞学C.历史学D.美学15.“艺术即直觉”这一见解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B.贺拉斯C.黑格尔D.克罗齐16.在文学形象的孕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道德律令B.人生理想C.理性认识D.艺术情感17.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的批评是( )A.结构主义批评B.英美新批评C.接受美学批评D.神话原型批评18.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的人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恩格斯D.高尔基19.《诗学》的作者是( )A.柏拉图B.亚理士多德C.贺拉斯D.布瓦洛20.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是( )A.崇尚情感B.崇尚想象C.崇尚技巧D.崇尚理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高频主观题汇总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高频主观题汇总

目录第一章文学观念 (1)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1)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 (3)第四章叙事作品 (4)第五章抒情作品 (6)第六章文学的风格 (8)第七章文学创作 (9)第八章文学接受 (11)第九章文学的源流 (14)第一章文学观念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和剧本等形态。

文学文本及其与文学作品的关系:(1)在专用概念上,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有明显的区别:文学文本是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而尚未阅读的语言系统。

而文学作品则指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简言之,文学文本加上读者阅读才变成文学作品。

(2)在一般使用术语时,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分往往并不明显,两者有时可以不加区分地用来指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

第二节文学语言组织文学中的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1、什么是“文学语言”和“文学中的语言”?二者有什么不同。

(简答题)(1)文学语言,又译标准语,是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它通常与口语或土语相对,是指一定社会和教学情境中的标准语言形态。

(2)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的语言,是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系统。

二者的不同在于,文学中的语言属于文学文本的语言,而文学语言组织正是文学中的语言的具体体现。

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1、文学语言组织的特性有哪些?(简答题)(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

(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

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1、文学语言组织有哪些层面?(名词解释题)(1)语音层面,指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

(2)文法层面,主要指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3)辞格层面,主要指文学语言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节奏★★★1、名词解释:音律(名词解释题)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00529文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00529文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是文学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是流动的变化的。

162、文学四要素:美国艾布拉姆斯提出的,作品、艺术家、世界、读者.173、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184、再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15、表现说:是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代表人物渥滋渥斯《抒情歌谣集》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雪莱《为诗辩护》.236、实用说: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

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寓教于乐”(贺拉斯〈诗艺〉)。

247、独立说: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艺术形式的创造。

代表作家王尔德和波德莱尔。

278、客观说:指文学四要素中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既与读者不相干,也与作家不相干。

代表俄国形式主义学派、英美新批评派、捷克和法国的文学结构主义、德国的文本主义批评。

279、体验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作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孟子“以意逆志”、德国姚斯.2910、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组织。

包含了文化形态、审美意识形态、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一种语言艺术。

3311、符号论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代表作家德国卡西尔。

3812、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密训资料】文学概论(一)00529

【密训资料】文学概论(一)00529

知识点名称 文学活动四
要素 ★★
再现说 ★
表现说 ★
实用说 ★★
独立说 ★★
体验说 ★
文学观念演 变与文学自
身的演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学定义所 包含的命题

符号论的文 化概念 ★★
揭示人的生 存境遇和状
况 ★ “价值阅读” ★
第一章 文学观念 内容
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2.马克思 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句话说的是审美主体审美能 力的重要性。3.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了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柳宗元提出“美不 自美,因人而彰”。4.文学活动的全部过程:生产、传播、消费、接受。 1.再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 仿或再现。2.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就是再现说。3.与西方的再现说相似相通的是 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其真”说(荆浩提出)。4.赫拉克利特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的论点。5.苏格拉底认为:“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 1.表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2. 西方的真正的表现说产生于 19 世纪初兴起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3.华兹华斯第一 次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4.柯勒律治认为:“有一个特点是所有真正的诗人 所共有的,就是他们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不是由任何外界的东西所引起的。”5.雪莱 在《为诗辩护》中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6.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①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 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②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③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 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1.实用说指在文学四要素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 手段。2.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 乐说”。3.在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言志说”和“教化说”双管齐下,成为中国古代文 学观念的重要特色。4.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 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5.中国古代文论家把诗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 移风俗”的有效手段,他们强调的是文学创作的道德原则。 1.“独立说”是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这种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 式、纯审美等。“为艺术而艺术”是这种观念的主要口号。客观说,认为文本高于一切,, 它一旦产生,便完全获得了客观的性质。 1.读者“体验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 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2.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中有许多“不定点”, 这些“不定点”使作品成为“待机存在状态”,必须经过“具体化”的阅读体验行为,才 能使作品真正实现为作品。

2023年10月 文学概论(一)00529 自考真题

2023年10月 文学概论(一)00529 自考真题

2023年10月文学概论(一)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说:“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强调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A.历史关系B.诗意关系C.哲学关系D.社会关系2.汉代《毛诗序》认为,诗可以用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它体现的文学观念属于A.再现说B.表现说C.实用说D.独立说3.提出著名的“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美学家是A.黑格尔B.康德C.英加登D.歌德4.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A.尚未发生的事B.即将发生的事C.可能发生的事D.不会发生的事5.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的美学家是A.狄德罗B.瓦莱里C.苏珊•朗格D.克莱尔•贝尔6.标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文论家是A.钟嵘B.皎然C.司空图D.刘熙载7.《民间故事形态学》的作者是A.普洛普B.热奈特C.格雷马斯D.托多罗夫8.胡应麟认为,《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在于“游词余韵,神情寄寓处”。

他强调的是A.题材的丰富性B.主题的深刻性C.结构的多样性D.语言的艺术性9.“过了几日”“转眼又是一年”之类的叙述方式属于A.省略B.概略C.减缓D.停顿10.西方抒情理论中的主流观点是A.再现论B.表现论C.体验论D.模仿论11.认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的西方理论家是A.黑格尔B.卡西尔C.布洛克D.克罗齐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它表达了作者的A.乡愁(怀乡之苦)B.幽怨(怨恨之意)C.嗟叹(知己之稀)D.悲伤(年华已逝)13.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称为抒情的A.语义策略B.语用策略C.语法策略D.修辞策略14.柏拉图用“神灵凭附”来解释A.艺术直觉B.艺术灵感C.创作冲动D.创作动机15.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思维方式B.人生理想C.道德规范D.艺术情感16.“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文学概念一: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他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A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B.作品、作家、现实、历史 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谁说的(A )A.马克思B.恩格斯C.贺拉斯D.波德莱尔解析:“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马克思探讨人为什么能体验、为什么能创作、为什么能鉴赏时所回答的。

二:六种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

“艺术模仿自然”的提出者( A )A.赫拉克里特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荆浩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在文学理论史上,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的学说是( B )A,独立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什么?(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

(3)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下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B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和娱乐,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的。

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即“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贺拉斯“寓教于乐”开了西方实用说之先河。

在文学四要素中,“实用说”强调的是(A )A.作品与读者的关系B.作品与作者的关系B.世界与作者的关系C.世界与作品的关系提出“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的是( D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贺拉斯独立说:独立说是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

这种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性、纯形式、纯审美。

“为艺术而艺术”是这种观念的主要口号。

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文本提到高于一切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得到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独立的“身份”,它既与作者无关,也与读者无涉,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体。

客观说由俄国形式主义学派首先提出,并得到了英美新批评派、布拉格学派和法国结构主义的积极响应,成为西方当代颇具影响的一种文学观。

持上述观点的代表人物有雅各布逊、穆卡洛夫斯基、亚略特等。

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意向性的体验。

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D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品的关系三:文学观念的嬗变的原因: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有二:一是社会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变化发展,社会是心理的变化,这是根本原因;二是文学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摹仿---表现---变形---装饰这一文学发展的趋势,展现了文学自身演变的规律。

中国梁代文学理论家谁在哪本著作中专门列了时序篇来讨论时代变化如何推动文学变化( A )A.刘勰《文心雕龙》B.陆玑《文赋》C.曹丕《典论.论文》D.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英加登所说的“未定点”是指(B )A.作家打算写的东西B.有待读者具体化的东西C.作家没有写完的东西D.读者未读懂的东西西方抒情理论中的主流观点是(A )A.表现论B.再现论C.传达论D.投射论解析:在西方,主流的抒情观点就是“表现论”四.文学的界说: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简述文学的五个主要命题:1.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2.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3.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4.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5.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文学是(B )A.一种语言艺术B.审美意识形态C.作家体验的凝结D.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从作品的角度看,文学是( A )A.一种语言艺术B.审美意识形态B.作家体验的凝结 D.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解析: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作家的角度看,文学是作家个体的体验的凝结;从读者的角度看,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情感沟通的渠道;从作品构成的角度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五.关于文化的三种形态的概念(一)广义的文化概念:广义的文化包括三个层面:1.物质文化,指人创造的“第二自然”,或对象化的劳动结果。

2.制度文化,指渗透了人的观念的各种社会制度。

3.精神文化,指最深层的东西,如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四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

(二)狭义的文化概念:狭义的文化是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三)符号论的文化概念:卡希尔从符号学的意义解释文化,认为它是人类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本书所讲文化是符号意义上的文化。

卡西尔关于情感语言与命题语言的观点是( C )A.动物只有命题语言而人既有命题语言也有情感语言B.情感语言能表达感情而命题语言可表达思维C.命题语言与情感语言的区别是人与动物晃的分界线D.命题语言是在情感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六.文学的文化意义: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2.叩问人生的意义;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4.憧憬人类的未来;5.学习和丰富人类的语言。

谁将文化分为三个层面( A )A.庞朴B.梁漱溟C.马林诺夫斯基D.泰勒七.文学的文化意义发现: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价值阅读:就是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季羡林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D)A.品质阅读B.认知阅读C.审美阅读D.价值阅读李白《玉阶怨》中“玉阶”、“白露”、“水晶帘”所体现的( A )A.品质阅读B.审美阅读C.价值阅读D.认知阅读八.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一)文学的科学文化;(二)文学与历史文化;(三)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化文学与历史相比更注重( D )A.事实B.认知C.理智D虚构解析:文学重虚构、重情感、重诗意,历史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

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应加以区分。

“物感论”的提出者是(B )A.刘勰B.钟嵘C.马克思D.毛泽东九.文学是审美活动:(一)审美意识形态的生成和理论概括;(二)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的内涵。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主要包括(A D E )A.倾向性与共通性的统一B.审美性与伦理性的叠加B.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D.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结合 E.认识性与情感性的协调解析: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本身并不是简单地,既非单一的意识形态的表现,也非单纯的审美,具有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同性;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从目的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总而言之,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它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是集团性和人类共通性的统一、认识与情感的统一、无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

审美理想是什么?答:指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有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规范形式。

近代完形心理学派的观点:经验世界和物理世界不一样,称物理世界为“物理镜”,称经验世界为( A )A.心理场B.自我感C.物感论D.意识论《礼记.乐记》把艺术创作的过程描述为( A )A.物-心-乐B.心-物-乐C.物-乐-心D.心-乐-物为了寻找艺术和政治间的平衡点,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人是( C )A.马克思B.沃罗夫斯基C.钱中文D.鲁迅鲁迅的“无用之用”所传达的观点是( A )A.无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B.认识与情感的统一C.集团倾向于人类共同性的统一D.认识与境界的统一简述审美实现的条件答:(1)主体心理层:审美的审即观照--感悟--判断,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信息的接受、储存与加工,即以人的心理器官去审蔡、感悟周围现实的事物或文学所呈现的事物。

(2)客观对象层:审美的美是指现实事物或文学中所呈现的事物,这是审的对象。

对象很复杂,不但有美,而且有丑,还有崇高、卑下、悲、喜等,这些可以统称为审美。

(3)中介层。

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

历史文化的积累,审美活动的实现必须有赖于主体的历史文化知识条件。

简述审美活动的特点答:(1)文学审美活动具有广泛的包容性。

这一特点充分反映文学在审美活动层面上,审美活动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

(2)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它所蕴含的思想往往比其他艺术更深刻。

十.体验与文学:(一)经验和体验;(二)体验与文学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作家的经验和体验的关系(A B D )A.经验是体验的基础B.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发现B.体验是经验的前提 D.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升华E.体验是经验的一种特殊形态解析: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作家的经验和体验的关系:经验是体验的基础。

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发现,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升华。

文学创作中,作家体验的核心是(A )A.情感B.理智C.知识D.经验论述作家体验的特性:答:(1)情感的诗意化:作家个体体验的首要特征就是情感的诗意化。

作家的经历中所遇到的某些人、事、景、物(对象),进入到他的情感领域,他与这些人、事、景、物共同着生命,在沉思中进行了诗意的“处理”,并时时拨动他情感的琴弦,甚至幻化为种种形象。

(2)意义的深刻化:意义的深刻化是体验的又一特征,体验一方面具有直观性(感觉的形象的),另一方面又具有超越性。

所谓体验的超越性就是超越具体的情感与形象,生成更深刻的意义世界。

(3)感受的个性化。

个性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个性化往往也是艺术独特性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