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历年真题试卷及答案 年份:201610
文学概论(一)00529

文学概论 ( 一)00529 考纲解读文学概论(一)00529 考纲解读第一章文学看法一、单项选择题1.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品、艺术家、赏识者四个因素构成的理论家是(艾布拉姆斯 )2. 提出文学作品存在层次论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3.在公元前 500 年的古希腊期间,最早提出“艺术模拟自然”论点的思想家是(赫拉克利特)4.在中国古代,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人是 (荆浩)5.在各样文学看法中,重申“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表露”的是(表现说)6.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属于(适用说)7.西方的“寓教于乐”说属于(适用说)8.在各样文学看法中,重申“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的学说为(再现说)9.“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心雕龙》),主假如讲 (文学看法变化的时代原由)10.因为塑造形象的手段和使用的资料不同,艺术能够分为不同的类型,文学属于(语言艺术)11.狹义上的文化是指(个人的修养及其程度)12.符号论的文化看法的提出者是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13.假如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切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就必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起码反应出革命的某些本质方面,作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列宁)14.“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依照可然律或必定律可能发生的事作出这一论断的古希猎理论家是(亚理士多德)15.“作为看法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必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脑筋中的反应的产物。
”作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毛泽东)16.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的源泉问题用的是(反应论)二、多项选择题1.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主要文学看法有(再现说、适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2.英国有名的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文化的各方面”包含(物质设施、精神方面的文化、语言、社会组织)3.我国有名学者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广义的文化看法包含 (精神生活方面、物质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4.在广义的文化看法中文化被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5.文学审盛情识形态的内涵包含(从性质上看,有公司偏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从主体特点看,是认识又是感情;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6.作家的体验的特征有(感情的诗意化,意义的深刻化,感觉的个性化)二、名词解说题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改正确的名称应当叫作文学学。
00529 文学概论(一) 习题1

1 [单选]提出文学作品存在层次论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 )A艾布拉姆斯B赫拉克利特C柏拉图D英加登2 [单选] 符号论的文化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现代哲学家( )A黑格尔B康德C歌德D卡西尔3 [单选]人们通常说的“文学语言”是指( )A文学中的语言B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C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D诗化的语言4 [单选] 下列不属于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特性的一一项是( )A具有整体性B具有表现性目的C具有想象性D具有个性特征5 [单选]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就是说()A要呈现出形象的具体模样B要传递出对象的具体声音C要传达出作者的具体感受D要传达出更高的心灵旨趣6 [单选]我国意境论的基本内容与理论框架形成于(A汉代B清代C唐代D宋代7 [单选]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学》的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德谟克利特D贺拉斯8 [单选]传统叙事作品采取的主要叙述视角是(A第一人称叙述B第二人称叙述C第三人称叙述D视角变换叙述9 [单选] 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三大类,即()A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再现作品B叙事作品、再现作品和戏剧作品C小说作品、诗歌作品和散文作品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10 [单选] 艺术情感传达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欧盖尼·弗尔龙B约翰·罗斯金C托尔斯泰D科林伍德11 [单选]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是( )A生活的积累B合理的想象C高超的技巧D真挚的情感12 [单选] 对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这两个概念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创作个性是小于文学风格的概念B创作个性是大于文学风格的概念C创作个性是等于文学风格的概念D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两个概念无关13 [单选] 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是指作品的( ) A文采B情调C气势D氛围14 [单选] 文学创作主体是指( )A处于创作过程中的作家个体B日常生活中的作家个体C即将进入创作过程的个体D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个体15 [单选] “不平则鸣”说的提出者是( )A司马迁B韩愈C杜甫D苏东坡16 [单选]艺术灵感的特征包括( )A突发性B丰富性C功利性D游戏性17 [单选]文学的生产、传播与产品都是指向( )A消费B出版C流通D销售18 [单选] 首先提出预备情绪理论的人是( )A咔契B克罗齐C英加登D伊瑟尔19 [单选]“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是( )A沃拉斯切克B拜尔顿C毕歇尔D普列汉诺夫20 [单选] 司空图主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在意境创造中一般表现为( )A情景相生B情中见景C景中藏情D情景并茂21 [多选] 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 ) A精神生活方面B社会生活方面C物质生活方面D社会组织方面E政治生活方面22 [多选]三国时期思想家王弼,在继承庄子“言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文学文本构成的三层面说是()A声B形C言D象E意23 [多选]文学形象的系统性的两种意义是()A艺术世界的有机性B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C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D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E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24 [多选]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最大众化、最有社会影响的叙事文学样式是()A小说B戏剧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E散文25 [多选] 艺术直觉所要把握的是事物蕴含的审美价值,如( )A趣味B神韵C格调D特质E规律26 [名词解释题] 文学形象27 [名词解释题] 隐喻28 [名词解释题] 艺术灵感29 [简答题] 为什么说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30 [简答题] 如何理解文学典型的特征性?31 [简答题] 文学意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具有哪些特点?32 [简答题] 什么是陌生化?试举例说明。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卷子(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对文学的界定是A.审美意识形态B.社会意识形态C.符号论的文化形态D.客观世界的再现形态2.“艺术除了表现它白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
它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生命,而且纯粹按白己的路线开展。
〞这句话的作者是A.里普斯B.鲁迅C.王尔德D.屠格涅夫3.所谓陌生化.主要是指文学言语组织的A.整体性B.自足性C.反常特性D.内指性4.提出文学文本四层次说的西方学者是A.伯丁B.黑格尔C.英加登D.莎士比亚5.把典型形象称为读者的“熟悉的陌生人〞的俄国文论家是A.托尔斯泰B.别林斯基C.契诃夫D.车尔尼雪夫斯基6.“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说这句话的人是A.XB.恩格斯C.左拉D.王夫之7.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王国维的著名论著是A.《人间词话》B.《典论》C.《论格》D.《宋元戏曲史》8.按照福斯特的分类,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属于A.圆形人物B.扁平人物C.表意型人物D.性格人物9.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最群众化、最具社会影响的叙事文学式样是A.诗歌B.散文C.戏剧D.影视文学10.在中国传统诗歌中,诗歌以A.叙事为主流B.抒情为主流C.议论为主流D.挖苦为主流11.寸于情作品的本位是A.感情B.理性C.形象D.叙事12.艺术与感情关系紧密,艺术是感情的宣泄或展示,在抒情理论中,这种观点被称为A.再现论B.表现论C.直觉论D.灵感论13.形成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是A.世界观B.创作个性C.作家气质D.文学修养14.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表达是A.文学言语B.文学题材C.文学风格D.表现手法15.以下关于艺术感情与白然感情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是美好的B.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具有共通性C.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具有私人性D.艺术感情是自然感情的升华16.柏拉图用“神灵凭附〞和“迷狂〞来解释和形容艺术灵感的A.突发性B.迷狂性C.制造性D.感情性17.马克思主义文学批判方法的主要特点是A.看男女关系是否公平B.以艺术形式为中心C.开掘意象的象征精神D.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结合18.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观赏的活动,被称为A.文学生产B.文学消费C.文学传播D.文学创作19.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是A.马克思B.XC.斯大林D.普列汉诺夫20.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是A.游戏B.巫术C.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D.模仿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21.文学言语组织的文法层面包含A.词法B.句法C.篇法D.音律E.比喻22.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A.情景交融B.虚实相生C.生命律动D.韵味无穷E.如实描写23.人物类型有A.“扁平〞人物B.表意型人物C.“圆形〞人物D.典型人物E.“性格〞人物24.文学风格的特征有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C.文学风格的思想性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E.文学风格的多样性25.艺术起源的观点常见的有A.模仿说B.巫术说C.游戏说D.劳动说E.炫耀说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4分,第27、28小题每题3分)26.文学27.表达功能28.心灵共鸣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29.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30.文学言语组织有哪些层面31.抒情的一般原则是什么32.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思的要素有哪些33.读者的期待视野包含哪些层次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小题15分,第35、36小题每题10分)34.试论典型、意境、象征意象这三种高级文学形象的区别与联系。
文学概论一00529答案及试题

文学概论一模考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气盛言宜”的是( )A.杜甫B.柳宗元C.孟子D.韩愈2.戏剧起源于( )A.史诗B.宗教C.神话D.巫术3.提出“童心”说的明代学者是( )A.李贽B.袁宏道C.金圣叹D.叶燮4.提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的是( )A.老子B.孔子C.王弼D.庄子5.“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A.姚斯B.爱德华·布洛C.英加登D.伊瑟尔6.索绪尔把语言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
他认为语言结构是一种代码,而言语则是( )A.信息B.系统C.知识D.口语7.刘勰说的“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指的是( )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C.文学风格的多样性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8.按照福斯特的分类,具有多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属于( )A.扁平人物B.表意型人物C.圆形人物D.典型人物9.说“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对于性格在叙事文学中的重要性进行高度评价的哲学家是( )A.康德B.费尔巴哈C.黑格尔D.谢林10.宣称作者之死是现代文学阅读活动起点的是( )A.约翰·巴思B.科勒C.罗兰·巴尔特D.詹姆逊11.“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出自( )A.泰勒《原始文化》B.弗雷泽《金枝》C.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D.维柯《新科学》12.以诠解词句、阐释原意为主的批评方式是( )A.印象式批评B.诠释式批评C.评点式批评D.随意式批评13.文学作品指的是( )A.文学文本B.未经读者阅读的文学文本C.读者已经阅读的文学文本D.文学语言14.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全国自考文学概论(一)试题及解析

全国 2021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 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题1 分,共 2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强调“文学只存在于读者与作品的交流活动中〞,这种文学观念被称为〔〕A. 再现说B.体验说C.实用说D.表现说2.德国 19 世纪著名作家歌德曾把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描述为〔〕A.艺术家必然是自然的主宰B.艺术家只能是自然的奴隶C.艺术家既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是自然的奴隶D.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3.文学语言节奏的三种类型是〔〕A. 低音型、中音型、高音型B.声调、语调、情调C.长短型、上下型、轻重型D.单音型、双音型、和声型4.伊格尔顿听说的“语言学革命〞主要发生在〔〕A. 文艺复兴时期B.17 世纪C.启蒙运动时期D.20 世纪5.以下选项中,对“意境〞论描述不正确的是〔〕...A.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B. 意境是华夏审美理想的集中表达C.意境是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D. 意境是一切文学类型的最高追求6.“意象〞的古义指〔〕A. 内心意象B.表意之象C.艺术形象D.心理意象7.故事时间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表达语言的排列顺序相互对照,由此形成的关系是〔〕A. 次序B.视角1C.时距D.频率8.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属于〔〕A. 表情性人物B.表意性人物C.“性格〞人物D.“圆形〞人物9.“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三大类,即〔〕A. 诗歌、小说、散文B.史诗、悲剧、喜剧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D.再现作品、表现作品、戏剧作品10. 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诗歌〔〕A. 以叙事为主流B.以抒情为主流C.以议论为主流D.以挖苦为主流11. 现代风格学认为,作为未经使用的素材整体,语言是一种〔〕A. 编码B.解码C.中性代码D.核心代码12. 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鲜明地表达了〔〕A. 时代风格B.地域风格C.民族风格D.流派风格13. “语言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意思是指〔〕A. 意义决定语言B.语言决定意义C.语言与意义同等重要D.语言超越意义之上14.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文学创作的客体是〔〕A. 人的主观情感意念B.自然界中的事物C.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D.个体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15. 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冲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叫做〔〕A. 艺术直觉B.艺术灵感C.艺术情感D.艺术想象16. 最早提出“胸有成竹〞说的是〔〕A. 陶渊明B.苏轼C.李贽D.郑板桥17. 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被称为〔〕A. 文学生产B.文学消费C.文学传播D.文学创作18. 将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是〔〕A. 接受美学批评B.结构主义批评2C.解构主义批评D.马克思主义批评19.文学接受者应该〔〕A. 具备专业知识B.接受职业化培训C.具有理论背景D.进行创造性阅读20.西方最古老的艺术起源论是〔〕A. 游戏说B.巫术说C.劳动说D.摹仿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和“教化说”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重要观念的是( )A.“文以载道说”B.“寓教于乐说”C.“言志说”D.“娱乐说”2.英加登认为“形而上特质”只有某些文本才会具有,而这些文本指的是( )A.“恐怖的文学”B.“伟大的文学”C.“荒诞的文学”D.“经典的文学”3.“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指的是( )A.文学形象并不满足于对生活做简单的摹仿B.文学形象是重视形似的C.绘画形象要求与儿童的心理状态相似D.对绘画和文学形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4.西方“典型”的文艺理论思想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A.鸦片战争时期B.五四以后C.建国以后D.文革时期5.贺拉斯提出著名的“寓教于乐”说,其代表作是( )A.《诗学》B.《诗艺》C.《美育书简》D.《拉奥孔》6.对文学作品要能够做到“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文学的美感。
而“出入说”的提倡者是( )A.鲁迅B.梁启超C.王国维D.宗白华7.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 )A.魏晋B.汉代C.隋唐D.秦代8.在创作过程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 )A.润色与修改B.艺术传达C.材料储备D.艺术构思9.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独立自足存在的感情与想象的世界,这种批评方法是( )A.接受美学批评B.形式主义批评C.结构主义批评D.社会批评10.“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出自( )A.泰勒《原始文化》B.弗雷泽《金枝》C.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D.维柯《新科学》11.小说起源于( )A.史诗B.宗教C.神话D.巫术12.中国对文艺理论的贡献是( )A.意象B.意境C.典型D.性格13.提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A.雨果B.别林斯基C.歌德D.康德14.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者是( )A.弗洛伊德B.荣格C.弗莱D.弗雷泽15.“韵味说”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认为“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是( )A.王国维B.陆时雍C.王昌龄D.司空图16.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被称为( )A.省略B.减缓C.停顿D.概略1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观念的是( )A.苏珊·朗格B.立普斯C.克莱夫·贝尔D.黑格尔18.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是( )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C.文学风格的多样性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19.模仿说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逐渐被取代,取代它的是( )A.现实主义思潮B.浪漫主义思潮C.现代主义思潮D.后现代主义思潮20.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门讨论了文学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该篇是( )A.时序B.神思C.风骨D.体道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全真模拟试题(一)

全国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全真模拟试题(一)全国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全真模拟试题(一)1.(单选题,1 分)一些文学观点、审美趣味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某些相似特色被称为()A、时代风格B、地域风格C、民族风格D、流派风格2.(单选题,1 分)“风格”一词在西方最初是指()A、深刻的思想B、独特的言语形式C、真挚的感情D、严密的逻辑3.(单选题,1 分)从内容和形式的比例看,陈望道把风格分为()A、刚健和柔婉B、平淡和绚烂C、谨严和疏放D、简约和繁丰4.(单选题,1 分)较早对模仿说进行系统论述的人是()A、苏格拉底B、贺拉斯C、达・芬奇D、亚里士多德5.(单选题,1 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第一个文学流派是()A、自然主义B、象征主义C、现实主义D、实证主义6.(单选题,1 分)首先规定了“自然主义”文学含义的是()A、左拉B、孔德C、泰纳D、波德莱尔7.(单选题,1 分)杜甫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这两句诗强调了()A、文学发展中的革新性B、只要学习古人就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C、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D、文学形式的稳定性8.(单选题,1 分)文学创作是一种()A、创造性的精神活动B、个人性的游戏活动C、非理性的心理活动D、概念性的思维活动9.(单选题,1 分)杜甫说他“老来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是强调语言的()A、生涩感和艰深感B、独特性和透明性C、独特性与陌生化D、深奥性和陌生化10.(单选题,1 分)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称为()A、艺术想象B、艺术理解C、艺术直觉D、艺术灵感11.(单选题,1 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把文学风格分为八体的人是()A、曹丕B、陆机C、刘勰D、严羽12.(单选题,1 分)以诗的形式为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确立了基调,并提出“交感说”的是()A、马拉美B、波德莱尔C、瓦莱里D、布瓦洛13.(单选题,1 分)西方传统上的“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A、诗歌、小说和剧本B、诗歌、小说和散文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14.(单选题,1 分)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一种叙事作品样式是()A、小说B、戏剧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15.(单选题,1 分)认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的理论家是()A、科林伍德B、欧盖尼・弗尔龙C、克罗齐D、布洛克16.(单选题,1 分)象征意象的荒诞性指()A、语体风格上的荒诞性B、形象形态和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C、主题设置上的荒诞性D、人物塑造上的荒诞性17.(单选题,1 分)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A、黑格尔B、希尔特C、歌德D、席勒18.(单选题,1 分)黑格尔说“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他的意思是说()A、文学形象不能融合抽象思维B、文学形象是具体可感的C、文学形象应该逼肖自然D、文学形象只为感官的愉悦而存在19.(单选题,1 分)狭义文化概念的含义是()A、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B、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C、人类的符号活动及其产品D、人所需要、制作和发明的一切20.(单选题,1 分)在各种文学观念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的是()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21.(多选题,2 分)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A、识字B、语义知识C、语法规则D、语用习惯E、语言经验22.(多选题,2 分)抒情的一般原则包括()A、诚性原则B、典型性原则C、现实性原则D、独特性原则E、感染性原则23.(多选题,2 分)艺术直觉与认知直觉共同具有的特征包括()A、直接性B、创造性C、主观性D、情感性E、典型性24.(多选题,2 分)符号式意象分为()A、象征型符号式意象B、形象型符号式意象C、抽象型符号式意象D、整体型符号式意象E、具象型符号式意象25.(多选题,2 分)朱光潜认为诗的节奏通常包括()A、长短B、刚柔C、轻重D、高低E、张弛26.(名词解释题,4 分)文学的继承性27.(名词解释题,4 分)艺术情感28.(名词解释题,4 分)文学29.(简答题,5 分)读者的期待视野包括哪些层次?30.(简答题,5 分)什么是创作个性?它和风格的关系是什么?31.(简答题,5 分)抒情作品的题材特征是什么?32.(简答题,5 分)什么是文学意境的“生命律动”?它具有哪些特点?33.(简答题,5 分)简述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10月全国自考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说这话的人是( )A.韩愈B.白居易C.柳宗元D.刘禹锡2.季羡林先生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B.情感阅读C.审美阅读D.价值阅读3.“文学中的语言”指的是( )A.规范化的书面语B.文学文本的语言C.作家的内心语言D.教学用的标准语4.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主题B.母题C.美D.文体5.我国较早提出艺术“至境”概念的人是( )A.王昌龄B.皎然C.严羽D.叶燮6.下列诗歌,属于哲理诗的是( )A.苏轼《题西林寺壁》B.孟浩然《春晓》C.杜甫《石壕吏》D.李白《望庐山瀑布》7.亚理士多德认为,诗比历史( )A.更具有真实性B.更富于哲学意味C.更合乎美学原理D.更强调细节描写18.提出“小说界革命”口号的人是( )A.王国维B.鲁迅C.茅盾D.梁启超9.首先受普洛普民间故事理论影响的法国结构主义学者是( )A.格雷马斯B.列维—施特劳斯C.热奈特D.托多罗夫10.“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 )A.史诗类、悲剧类、喜剧类B.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C.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D.写实类、浪漫类、象征类11.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 )A.丰厚的积累B.合理的想象C.卓越的技巧D.真实的情感12.在西方,“风格”这个概念最初属于( )A.哲学B.修辞学C.历史学D.美学13.提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这一说法的作家是( )A.德莱顿B.福楼拜C.巴尔扎克D.斯威夫特14.文学创作是一种( )A.创造性的精神活动B.个人性的游戏活动C.非理性的心理活动D.概念性的思维活动15.“艺术即直觉”这一见解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B.贺拉斯C.黑格尔D.克罗齐16.在文学形象的孕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道德律令B.人生理想C.理性认识D.艺术情感17.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的批评是( )A.结构主义批评B.英美新批评2C.接受美学批评D.神话原型批评18.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的人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恩格斯D.高尔基19.《诗学》的作者是( )A.柏拉图B.亚理士多德C.贺拉斯D.布瓦洛20.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是( )A.崇尚情感B.崇尚想象C.崇尚技巧D.崇尚理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 00529)
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讨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文学创作中,作家体验的核心是
A.情感
B.理智
C.知识
D.经验
2.卡西尔关于情感语言与命题语言的观点是
A.动物只有命题语言而人既有命题语言也有情感语言
B.情感语言能表达感情而命题语言可表达思维
C.命题语言与情感语言的区别是人与动物界的分界线
D.命题语言是在情感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什克洛夫斯基说:“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
”这句话体现了对文学语言组织的
A.内指性的诉求
B.音乐性的诉求
C.陌生化的诉求
D.整体化的诉求
4.下列关于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语言结构是语言集团言语的总模式
B.言语是在特定语境下个人的说话活动
C.语言结构包括语法、句法和词汇
D.语言结构是一种信息,言语是一种代码
5.说“人物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的法国作家是
A.左拉
B.狄德罗
C.巴尔扎克
D.大仲马
6.首先将“境”的概念虚化而用于精神领域的典籍是
A.《周易》
B.《左传》
C.《盂子》
D.《庄子》
7.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人物理论属于
A.类型人物理论
B.性格人物理论
C.扁平人物理论
D.圆形人物理论
8.在带有讲故事色彩的传统叙事风格中,叙述声音通常表现为
A.显在叙述者
B.隐在叙述者
C.显在接受者
D.隐在接受者
9.认为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的作家是
A.华兹华斯
B.托尔斯泰
C.波德莱尔
D.科林伍德
10.辛弃疾《摸鱼儿》中“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的抒情母题是
A.别绪
B.思乡
C.伤春
D.离情
11.韵味是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
A.思想和情感
B.逻辑和意义
C.形式和结构
D.情趣和意味
12.在中国,刘勰较早地从有机整体性的角度指出,风格是
A.作品的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结合
B.作家的日常个性与创作个性的结合
C.作家的内在个性与外在形式的结合
D.社会的时代精神与艺术趣味的结合
13.提出“气盛言宜”观点的人是
A.李白
B.杜甫
C.李贺
D.韩愈
14.提出“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的人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高尔基
15.文学消费是文学接受的
A.高级形态
B.最终形态
C.替代形态
D.初级形态
16.或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或以诗论诗,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感受,这样的感想式、鉴赏式的批评方法是
A.印象式批评
B.评点式批评
C.诠释式批评
D.原型式批评
17.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主张艺术起源于
A.模仿
B.劳动
C.游戏
D.巫术
18.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是
A.《悲惨世界》
B.《红与黑》
C.《娜娜》
D.《幻灭》
19.旨在反对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文化的批评方法是
A.后结构主义批评
B.女权主义批评
C.英美新批评
D.马克思主义批评
20.在叙述动作中与叙述者相对的是
A.作者
B.隐含的作者
C.接受者
D.读者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审美心理结构的个人层面显示了
A.独特性
B.偏爱性
C.公共性
D.沟通性
E.历史性
22.文学之所以是一种人的对象性精神活动,是因为
A.作家把自然当作人的对象,从而建立起活动的机制
B.文学活动体现了人的意识、心理和一切本质力量
C.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人物、景物实际上也是情感对象
D.通过文学可以直接改造世界,提高人驾驭世界的能力
E.文学活动中的对象不再是自然物而是人意识活动的产物
23.文学风格的内涵包括
A.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B.有机整体性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C.言语结构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D.风格能够引发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
E.作家追求集体意象(即原型)
24.文学形象的审美类型有
A.可感性形象
B.抒情性形象
C.写实性形象
D.虚构性形象
E.表意性形象
25.“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
A.文学本质上是作家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B.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C.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于作家的心境
D.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
E.诗人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4分,第27、28小题各3分,共10分)
26.句法与篇法
27.游戏说
28.表意型人物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简述叙事作品中的情节及其作用。
30.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是什么?
31.文学的规范语体有哪些?
32.简述小品文的特征。
33.文学流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34小题l5分,第35、36小题各l0分,共35分)
34.举例说明自然情感与艺术情感之间的关系。
35.具体说明形成文学接受心境的条件。
36.以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为例,试述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