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土力学复习资料整理
东南大学土力学期末

东南大学土力学期末(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土力学》问答题及工程实例归纳前言:本人系土木专业考研学生,专业课选的土力学,本资料是考研期间依据高校常用土力学教材(东南大学四校合编、河海大学卢廷浩、同济大学袁聚云)期末试卷、考研试卷精心整理归纳,红色的是高频考点,主要针对土力学期末考试及土力学考研中的问答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1.液化现象孔隙水压力提高会降低土体的强度,当空隙水压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土的强度降低为零——对砂土来说,最终结果为形成粘滞的流体。
处于较为疏松状态的饱和砂当受到瞬时震动时也会变成粘滞流体,这种现象成为液化,在易震地区建造重要建筑时,防治液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2 基坑开挖当土中的水恰好使砂湿润时,水产生的表面张力可以允许浅层的垂直开挖。
然而一旦土中的水发生蒸发,则可能会引起坑壁的坍塌。
在土中的水还未完全蒸发前,施工过程中的扰动可能导致坑壁的坍塌。
在粘土中,垂直开挖基坑坑壁,有可能·在降水对黏土的软化作用及流入地表张裂缝的过量地表水所产生的静水压力联合作用下坍塌。
水对黏性土的强度产生显著影响。
受浸泡形成的软泥巴甚至泥浆,干燥后会坚硬的像砖一样。
3 地下水位降低水位降低可消除浮力,并使得土体的有效重量得到增大,上覆土层重量的增加即应力增加。
如果下覆土层孔隙体积大则可能产生很大的地面沉降量。
4施工现场抽取地下水在施工现场通过抽取地下水来降低地下水位,也可能在短期内产生30-50mm的地面沉降。
如果邻近的建筑物不能承受这些附加的沉降,也必然引发工程事故和法律纠纷。
5 疏松单粒结构的土层(砂土及更粗粒的土)未经处理一般不宜做建筑物地基6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影响无粘性土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是密实度,若排列紧密结构稳定压缩性小强度高是良好的地基;反之,若土粒排列疏松,结构不稳定则工程性质较差。
期末土力学复习资料

期末土力学复习资料
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学科,研究土体的力学性质和行为。
学习土力学对于理解土壤的力学行为和土壤力学参数的计算具有重
要意义。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土力学知识,本文将从土力学的基本概
念和理论开始,介绍土体的力学行为、土壤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一
些常见的土力学实验方法。
一、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土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土力学是研究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和行为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土
壤的力学特性、力学参数和应力应变关系等。
2.土壤的基本性质
土壤是由固体颗粒、水分和空气组成的多相多孔介质。
土壤的
基本性质包括颗粒密实度、含水率、孔隙度等。
3.土壤力学的基本假设
在土力学中,常用的基本假设包括孔隙水压力均衡假设、线弹
性假设和等效应力原理等。
二、土体的力学行为
1.土体力学参数
土体力学参数主要包括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内聚力等。
这些参数对于描述土体的力学性质和行为至关重要。
2.土壤的压缩性行为
土壤在受到外加压力时会发生压缩行为,这是由于土壤颗粒重
排和水分压缩引起的。
了解土壤的压缩性行为对工程设计和土地利
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3.土体的剪切行为
土体的剪切行为是指土壤在受到剪切应力时的变形和破坏过程。
了解土体的剪切行为对于土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三、土壤参数的计算方法
1.黏塑性土壤的力学参数计算。
东南大学土力学期末

《土力学》问答题及工程实例归纳前言:本人系土木专业考研学生,专业课选的土力学,本资料是考研期间依据高校常用土力学教材(东南大学四校合编、河海大学卢廷浩、同济大学袁聚云)期末试卷、考研试卷精心整理归纳,红色的是高频考点,主要针对土力学期末考试及土力学考研中的问答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1.液化现象孔隙水压力提高会降低土体的强度,当空隙水压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土的强度降低为零——对砂土来说,最终结果为形成粘滞的流体。
处于较为疏松状态的饱和砂当受到瞬时震动时也会变成粘滞流体,这种现象成为液化,在易震地区建造重要建筑时,防治液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2 基坑开挖当土中的水恰好使砂湿润时,水产生的表面张力可以允许浅层的垂直开挖。
然而一旦土中的水发生蒸发,则可能会引起坑壁的坍塌。
在土中的水还未完全蒸发前,施工过程中的扰动可能导致坑壁的坍塌。
在粘土中,垂直开挖基坑坑壁,有可能·在降水对黏土的软化作用及流入地表张裂缝的过量地表水所产生的静水压力联合作用下坍塌。
水对黏性土的强度产生显著影响。
受浸泡形成的软泥巴甚至泥浆,干燥后会坚硬的像砖一样。
3 地下水位降低水位降低可消除浮力,并使得土体的有效重量得到增大,上覆土层重量的增加即应力增加。
如果下覆土层孔隙体积大则可能产生很大的地面沉降量。
4施工现场抽取地下水在施工现场通过抽取地下水来降低地下水位,也可能在短期内产生30-50mm的地面沉降。
如果邻近的建筑物不能承受这些附加的沉降,也必然引发工程事故和法律纠纷。
5 疏松单粒结构的土层(砂土及更粗粒的土)未经处理一般不宜做建筑物地基6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影响无粘性土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是密实度,若排列紧密结构稳定压缩性小强度高是良好的地基;反之,若土粒排列疏松,结构不稳定则工程性质较差。
7黏性土的结构性和触变性(1)土的结构性、灵敏度的概念(2)土的灵敏度越高,其结构性越强,受扰动后土的强度明显降低所以在基础施工中应注意保护基坑或基槽,尽量减少对坑底土体的扰动(3) 土的触变性:饱和黏性土受到扰动,强度降低,但当扰动停止后,土的强度又随时间而逐渐恢复。
土力学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土的组成1、土力学:是以力学和工程地质为基础研究与土木工程有关的土的应力、应变、强度稳定性等的应用力学的分支。
2、地基:承受建筑物、构筑物全部荷载的那一部分天然的或部分人工改造的地层。
3、地基设计时应满足的基本条件:①强度,②稳定性,③安全度,④变形。
4、土的定义:①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颗粒,通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
②由土粒(固相)、土中水(液相)和土中气(气相)所组成的三相物质。
5、土的工程特性:①压缩性大,②强度低,③透水性大。
6、土的形成过程:地壳表层的岩石在阳光、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影响下,发生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经流水、风、冰川等动力搬运作用,在各种自然环境下沉积。
7、风化作用:外力对原岩发生的机械破碎和化学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有两种:物理风化、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用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胀、波浪冲击、地震等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碎裂的过程。
化学风化:岩体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的过程。
化学风化的类型有三种:水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
水解作用:指原生矿物成分被分解,并与水进行化学成分的交换。
水化作用:批量水和某种矿物发生化学反映,形成新的矿物。
氧化作用:指某种矿物与氧气结合形成新的矿物。
8、土的特点:①散体性:颗粒之间无黏结或一定的黏结,存在大量孔隙,可以透水透气。
②多相性: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相体系。
③自然变异性:土是在自然界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深化形成的多矿物组合体,性质复杂,不均匀,且随时间还在不断变化的材料。
9、决定土的物理学性质的重要因素:①土粒的大小和形状,②矿物组成,③组成。
10、土粒的个体特征:土粒的大小、土粒的形状。
11、粒度:土粒的大小。
12、粒组:介于一定粒度范围内的土粒。
13、界限粒经: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
14、土的粒度成分(颗粒级配):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
东南大学等四校合编土力学第4版框架知识点及课后习题解析

1.砂类土和黏性土各有哪些典型的形成作用?
答:土在其形成过程中有各种风化作用共同参与,它们同时进行。砂类土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波浪 冲击、地震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破碎形成。黏性土主要是岩体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形 成。
2.污染土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特点? 答:(1)由于致污物质的侵入,使土的成分、结构和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异的土,包括工业污染土、尾 矿污染土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土等,污染土一般可分为重金属污染土、有机污染土、复合污染土等。 (2)污染土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不可逆转性、难治理等特点。
表 1-1-2 风化作用的分类
3.土的成因类型(见表 1-1-3)
东南大学等四校合编《土力学》第4版重点笔记

东南大学等四校合编《土力学》第4版重点笔记东南大学等四校合编《土力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绪论0.1 复习笔记第一章土的组成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土的渗透性及渗流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土中应力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土的压缩性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章地基变形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土的抗剪强度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土压力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地基承载力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土坡和地基的稳定性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特性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试看部分内容复习笔记考点一:土力学的概念及学科特点★(1)土力学是指研究土体的一门力学,它是研究土体的应力、变形、强度、渗流及长期稳定性的一门学科。
广义的土力学包括土的生成、组成、物理化学性质及分类在内的土质学。
(2)土是由岩石经历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以及剥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交错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所生成的各类沉积物。
(3)特殊土有遇水沉陷的湿陷性土(如常见的湿陷性黄土)、湿胀干缩的胀缩性土(习称膨胀土)、冻胀性土(习称冻土)、红黏土、软土、填土、混合土、盐渍土、污染土、风化岩与残积土等。
(4)对土的基本力学性质和土工问题计算方法的研究验证,是土力学的两大重要研究课题。
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资料

1、地基:一般把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那一部分土层称为地基。
2、基础: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地基中的结构的一部分。
3、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①地基强度条件;②地基变形条件。
4、土是由颗粒(固相)、水(液相)和气体(气相)所组成的三相体系。
5、粒径级配曲线是用来表示土体固体颗粒粒径分布的比例关系。
其中横坐标为土颗粒的直径,纵坐标为小于某粒径土的累计含量,粒径的坐标常取对数坐标。
①曲线越陡表示土颗粒越不均匀,即级配良好;②越陡可能只有一种颗粒,级配不好;③呈阶梯状,则缺少中间粒径。
6、流砂现象:在向上的渗透力作用下,粒径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群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
防治措施:①减小或消除水头差;②增长渗流路径;③加压盖重;④土层加固处理。
7、管涌:在水流渗透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以至流失;随着土的孔隙不断扩大,渗流速度不断增加,较粗的颗粒也相继被水流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通道,造成土体坍塌的现象。
防治措施:①改变水力条件,降低水力梯度;②改变几何条件,在渗流逸出部位铺设反滤层。
8、压缩:土的压缩性是土体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压缩是由土中孔隙的体积缩小产生的。
9、固结:饱和土压缩的全过程。
10、超固结土:超固结土历史上曾经受过大于现有覆盖土重的先期固结压力。
11、OCR=1正常固结土;OCR>1超固结土;OCR<1欠固结土。
12、分层结合法的步骤:①按比例绘制地基土层分布剖面图和基础剖面图;②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σsz ;③计算基础底面接触压力;④计算基础底面附加应力;⑤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分布;⑥确定地基受压层深度Zn;⑦沉降计算分层;⑧计算各土层的压缩量;⑨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般土取σz=0.2σsz,软土取σz=0.1σsz13、固结度:指地基土层在某一压力作用下,经历时间t所产生的固结变形量与最终固结变形量之比值,或土层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
东南大学等四校合编《土力学》考点精讲 讲义

第 1章 土的组成 (1) 第 2节 土中固体颗粒 (2) 第 3节 土中水和土中气 (4) 第 4节 粘土颗粒与水的相互作用 (4) 第 5节 土的结构与构造 (4) 第 2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5) 第 2节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6) 第 3节 粘性土的物理性质 (8) 第 4节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 (9) 第 5节 土的分类 (9) 第 3章 土的渗透性与渗流 (13) 第 2节 土的渗透性 (13) 第 3节 土中二维渗流与流网 (16) 第 4节 渗透破坏与控制 (18) 第 4章 土中应力 (20) 第 2节 土中自重应力 (20) 第 3节 基底压力 (21) 第 4节 地基附加应力 (25) 第 5章 土的压缩性 (31) 第 2节 固结试验与压缩性指标 (31) 第 3节 应力历史对压缩性的影响 (33) 第 4节 土的变形模量 (36) 第 6章 地基变形 (39) 第 2节 地基变形的弹性力学公式 (39) 第 3节 地基最终形量 (39) 第 7章 土的抗剪强度 (50) 第 2节 土的抗剪强度理论 (50)
东南大学等四校合编《土力学》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第述 第 2节 土中固体颗粒
第 3节 土中水和土中气
第 4节 粘土颗粒与水的相互作用 第 5节 土的结构和构造
第 3节 土的抗剪强度试验 (54) 第 4节 三轴试验中的孔隙压力系数 (61) 第 5节 饱和粘性土的抗剪强度 (63) 第 6节 应力路径在强度问题中的应用 (68) 第 7节 无粘性土的抗剪强度 (69) 第 8章 土压力 (70) 第 2节 挡土墙侧的土压力 (70) 第 3节 朗肯土压力理论 (72) 第 4节 库伦土压力理论 (77) 第 5节 朗肯理论与库伦力理论的比较 (79) 第 9章 地基承载力 (81) 第 2节 浅基础的地基破坏模式 (81) 第 3节 地基临界荷载 (82) 第 4节 地基极限承载力 (84) 第 5节 地基允许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84) 第 10章 土坡和地基的稳定性 (86) 第 2节 无粘性土坡的稳定性 (86) 第 3节 粘性土坡的稳定性 (87) 第 4节 土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91) 第 11章 地基基础 (92) 第 1节 天然地基浅基础 (92) 第 2节 桩基础 (93) 第 3节 地基处理 (9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力学—利使劲学的普通原理,研究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及土体在荷载、水、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工程性状的应用科学。
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
2.地基: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在结构物基础底面下,承受由基础传来的荷载,受建造物影响的那部分地层。
地基分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3.基础:将结构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基础根据埋置深度不同划分为浅基础、深基础第二章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1.土的三相:水(液态、固态)气体(包括水气)固体颗粒(骨架)2.原生矿物。
即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
3.次生矿物。
系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后而形成新的矿物4.粘土矿物特点:粘土矿物是一种复合的铝—硅酸盐晶体,颗粒成片状,是由硅片和铝片构成的晶胞所组叠而成。
5. d60—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60%的粒径,称为限定粒径(限制粒径); d10—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10%的粒径,称为有效粒径;6.毛细水: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的作用、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透水层中自由水7.结合水-指受电分子吸引力作用吸附于土粒表面的土中水。
这种电分子吸引力高达几千到几万个大气压,使水分子和土粒表面结实地粘结在一起。
结合水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8.强结合水:紧靠土粒表面的结合水,其性质临近于固体,不能传递静水压力,具有庞大的粘滞性、弹性和抗剪强度,冰点为-78度,粘土只含强结合水时,成固体状态,磨碎后成粉末状态。
9.弱结合水:强结合水外围的结合水膜。
10.土的结构:指土粒单元的大小、形状、互相罗列及其联结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
土的结构和构造对土的性质有很大影响。
7.土的构造: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等都相近的同一土层及其各土层之间的互相关系的特征称之。
第三章1.土的天然密度:土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土的密度(单位为g/cm3或t/m3),2.土的含水量: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3.土粒相对密度(比重):土的固体颗粒质量与同体积4℃时纯水的质量之比。
4. 土的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土颗粒体积之比5. 塑性指数液性指数I L ≤0 坚硬状态 0< I L ≤0.25 硬塑状态0.25< I L ≤0.75 可塑状态 0.75<I L ≤1 软塑状态 I L>1 流塑状态6. 土的水理性质:指土在水作用下表现出的性状特点。
粘性土的胀缩性、 粘性土的崩解性、饱和砂粉土的液化性、 土的冻胀性7.触变性:粘性土结构遭到破坏,强度降低,但随时光发展土体强度恢复的胶体化学性质称为土的触变性。
也就是说土的结构逐步恢复而导致强度的恢复。
(了解)8.碎石土分类:碎石土: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
漂石块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棱角形为主 粒径大于200mm 的颗粒超过全质量50%卵石碎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棱角形为主 粒径大于20mm 的颗粒超过全质量50%圆砾角砾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棱角形为主 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超过全质量50%(了解)9. 砂土分类:砂土: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50%、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砾砂 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占全质量25 -- 50% 粗砂 粒径大于0.5mm 的颗粒超过全质量50% 中砂 粒径大于0.25mm 的颗粒超过全质量50% 细砂 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超过全质量85%粉砂 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超过全质量50%(了解)10.淤泥类土特性①高孔隙比、饱水、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常见值为1.0~2.0;液限普通为40%~60%,饱和度普通>90%,天然含水量多为50~70%。
淤泥类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②未扰动时,处于软塑状态,一经扰动,结构破坏,处于流动状态;③透水性极弱:普通垂直方向的渗透系数较水平方向小些;④高压缩性:a 1~2普通为0.7~1.5MPa -1,且随天然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⑤抗剪强度很低,且与加荷速度和排水固结条件有关;⑥有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⑦分为:淤泥(e ≥1.5)、淤泥质土(1.0≤e <1.5)。
11. 人工填土特性①性质很不匀称,分布和厚度变化上缺乏逻辑性;②物质成分异常复杂。
有天然土颗粒,有砖瓦碎片和石块,以及人类活动和生产所抛弃的各种 垃圾;③是P L P w w I -=一种欠压密土,普通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孔隙比很大;④往往具有浸水湿陷性;⑤按照成分和堆填方式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吹填土。
第四章土中的应力计算1.自重应力:未修建建造物之前,由土体重力在土中产生的应力。
2.附加应力3.中央荷载作用下基底压力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第五章土的力学性质1.受力平衡方程2.有效应力原理σ—总应力; σ’—有效应力; u —孔隙水压力。
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的残破表述:土的的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②土的有效应力控制了土的变形和强度性能3.压缩系数a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少量与竖向压应力增量的比值4.先期固结压力p c :土在其生成历史中曾受过的最大有效固结压力。
5.莫尔—库仑强度理论(简答。
自己总结要点)莫尔(Mohr)1910年提出当法向应力范c和φ并非恒定值,的增大而增强,φ随σ的增大而减小。
莫尔认为土中某点τ达到该点的抗剪强度时,即土发生破坏。
莫尔认为τ f =f(σ)为曲线,τf=f(σ)用直线(库仑定律:)代替(将莫尔曲线简化为直线),称之为莫尔—库仑强度理论。
当土体中某点任一平面上的剪应力等于土的抗剪强度时,将该点即濒于破坏的临界状态称为“极限平衡状态”。
表征该状态下各种应力之间的关系称为“极限平衡条件”第六章1.地基总算沉降量分层总和法计算步骤(简答)(a)计算原地基中自重应力分布(b)基底附加压力p0 (c)决定地基中附加应力σz分布(d)决定计算深度zn (e)地基分层Hi ①不同土层界面;②地下水位线;③每层厚度不宜大于0.4B或4m;④σz变化显然的土层,适当取小。
(f)计算每层沉降量Si(g) 各层沉降量叠加∑Si第七章土压力理论与土坡稳定分析dppγ-=u+'=σσ)(swssFFuFF-+=σσϕστtgcf+=1挡土墙(结构)—为了防止土体边坡的坍塌失稳,保护边坡的稳定,人工完成的构筑物.2.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填土压力作用下,向着背离填土方向移动或沿墙跟的转动,直至土体达到主动平衡状态,形成滑动面,此时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E a3.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着土体的方向移动或转动,土压力逐渐增大,直至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形成滑动面。
此时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E P。
4.朗肯理论与库仑理论的比较(简答)相同点:朗肯与库仑土压力理论均属于极限状态,计算出的土压力都是墙后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下的主动与被动土压力Ea和Ep。
不同点:①研究出发点不同:朗肯理论是从研究土中一点的极限平衡应力状态出发,首先求出的是Pa或Pp及其分布形式,然后计算Ea或Ep —极限应力法。
库仑理论则是按照墙背和滑裂面之间的土楔,整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用静力平衡条件,首先求出Ea或Ep,需要时再计算出Pa或Pp及其分布形式—滑动楔体法。
②研究途径不同:朗肯理论在理论上比较严密,但应用不广,只能得到容易边界条件的解答。
库仑理论是一种简化理论,但能适用于较为复杂的各种实际边界条件,应用广泛。
第八章岩土工程勘察概述1不良地质作用:由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灾害的地质作用。
2.岩土工程勘察:按照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3.地质灾害:由不良地质作用引发的危及人生、财产、工程或环境安全的事件。
第九章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常规设计极限承载力:使地基发生剪切破坏、失去整体稳定时的基础底面最小压力,亦即地基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强度1.地基基础设计应满意下列三项基本原则(1)对防止地基土体剪切破坏和丧失稳定性方面,应具有充足的安全度;(强度要求)(2)应控制地基变形,使之不超过建造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以免引起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损坏,或影响建造物的正常使用功能和外观;(3)基础的材料、型式、尺寸和构造,除了应能适应上部结构、符合使用要求、满意地基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要求外,还应满意对基础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2.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的内容和普通步骤(1)充足控制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勘察资料。
(2)在研究地基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上部结构的类型,荷载的性质、大小和分布,建造布置和使用要求以及拟建基础对原有建造设施或环境的影响,并充足了解当地建造经验、施工条件、材料供养、保护环境、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其他有关情况,综合考虑挑选基础类型和平面布置计划;(3)挑选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4)决定地基承载力;(5)按地基承载力(包括持力层和刚强下卧层)决定基础底面尺寸;(6)举行须要的地基稳定性和变形验算,使地基的稳定性得到充足保证,并使地基的沉降不致引起结构损坏、建造倾斜与开裂,或影响其正常使用和外观;(7)举行基础的结构设计,按基础结构布置举行结构的内力分析、强度计算,并满意构造设计要求,以保证基础具有充足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8)绘制基础施工图,并提出须要的技术说明。
3.某建造场地表以下土层依次为:(1)中砂,厚2.0m,孔隙比e=0.650,土粒相对密度ds=2.65,潜水面在地表下1m处;(2)粘土隔水层厚2.0m,重度为19kN/m3; (3)粗砂,含承压水,承压水位高出地表2.0m(取γw=9.80kN/m3)。
问:基坑开挖深达1m时,坑底有无隆起开裂的危险?若基础埋深d=1.5m,施工时除将中砂层内地下水面降到坑底外,还须设法将粗砂层中的承压水位至少降低几米才行? 答案:有,1.1解释:应使承压含水层顶部的静水压力(μ)与总笼罩压力(σ)的比值μ/σ<1对宽坑宜取μ/σ<1,否则应设法降低承压水头。
式中μ=γw·h,h可按预估的最高承压水位决定,或以孔隙压力计测定;σ=γl zl+γ2z2,γl及γ2分离为各层土的重度,对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取饱和重度。
4.作业三:P207习题7.45.刚强下卧层:承载力显著低于持力层的高压缩性土层。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有刚强下卧层时,按持力层土的承载力计算得出基础底面所需的尺寸后,还必须对刚强下卧层举行验算。
要求:作用于刚强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和不超过其承载力特征值。
(图) 即: σz +σcz ≤f azσz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刚强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值;σcz —刚强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应力值;f az —刚强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6.矩形基础条形基础 l ,b —分离为矩形基础的长度和宽度;p —基底的平均压力值;σc —基底处土的自重应力值;z —基底至刚强下卧层顶面的距离;θ—地基压力蔓延角,规范提供了表格供查7.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互相作用的概念◆ 对一个建造物来说,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部分是彼此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