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小小气象员
幼儿园中班小小气象员优秀教案

幼儿园中班小小气象员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帮助幼儿理解气象知识,如天气变化和季节变化;3.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天气的基本概念–天气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的大气状况,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通过观察天气现象和使用天气工具,我们可以了解天气的变化。
2.常见的天气现象–晴天:天空湛蓝,阳光明媚。
–阴天:天空多云、不见阳光。
–下雨:天空有云且有雨滴落下。
–雪天:天空寒冷,雪花飘落。
3.季节的变化及与天气的关系–春天:气温逐渐升高,花草开始绽放。
–夏天:天气炎热,阳光强烈。
–秋天:气温逐渐降低,落叶纷纷。
–冬天:天气寒冷,雪花纷飞。
教学准备1.天气图表或图片2.天气相关的玩具或道具3.天气记录表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天气1.引入:通过展示天气图表或图片,向幼儿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
2.操练:请幼儿根据图片或教师的描述,说出天气现象的名称。
3.总结:引导幼儿总结不同的天气现象,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每种天气的特点。
第二课时:学习使用天气工具1.引入:介绍观测天气时常用的工具,如温度计、气压计等。
2.操练:让幼儿观察和摸索不同的天气工具,并模仿教师演示如何使用。
3.实践: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每个小组观察实际天气并记录在天气记录表格中。
第三课时:了解季节与天气的关系1.引入:通过季节图片或道具,向幼儿介绍不同季节的特点和与天气的关系。
2.探究: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节,讨论该季节的天气特点并用语言描述。
3.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四课时:小小气象员表达自己的观察1.引入: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并鼓励幼儿积极观察自己周围的天气。
2.表达: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片表达他们对天气的观察和感受。
3.展示:组织幼儿在班级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和交流。
扩展活动1.编写天气观察日记:鼓励幼儿每天观察并记录当天的天气状况。
优秀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气象员

优秀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气象员小小气象员,是一群热爱科学的孩子。
他们每天都会观察天气,记录气温、湿度、风力等数据,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份精美的气象报告。
今天,小小气象员们又要进行一次观测。
他们穿上了雨衣、戴上了帽子,来到了学校门口的小广场上。
他们用自己制作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哇,今天的天气好奇怪啊!”一个小小气象员惊讶地说道。
“是啊,你看那边的云彩,好像一只大鸟在飞翔呢!”另一个小气象员指着天空说道。
大家一边观察,一边交流着自己的发现。
他们发现,今天的天气不仅温度低,而且风力也比较大。
这让他们感到有些担心,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天气容易引起感冒和其他疾病。
于是,小小气象员们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制作出了一份详细的气象报告。
这份报告包括了天气状况、气温、湿度、风力等方面的数据,还分析了可能引起的健康问题。
小小气象员们将这份报告提交给了老师和家长们。
他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让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注意保暖和健康。
“谢谢你们的努力和付出!”老师赞扬道。
“不客气,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而已!”小小气象员们自豪地说道。
从此以后,小小气象员们成为了学校的骄傲和榜样。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科学的力量和价值,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气象知识的重要性。
中班科学教案小小气象记录员

中班科学教案小小气象记录员中班科学教案:小小气象记录员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增强他们对气象变化的敏感性。
2. 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认识不同的天气特征。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气象记录任务。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描述天气现象的图片或卡片。
- 模仿不同天气现象的声音和动作。
- 绘制天气记录表格的大海报纸。
- 模拟器具:太阳、云朵、雨滴。
2. 学生准备:- 绘制气象记录表格的小本子或纸张。
- 彩色笔或铅笔。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气象主题1. 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今天我们要成为小小气象记录员!我们要观察天气,记录天气变化。
”2. 教师展示不同的天气图片或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的不同特征。
3. 教师播放模仿不同天气现象的声音和动作,引导幼儿猜测天气是什么。
Step 2: 观察和记录天气1. 教师引导幼儿外出观察天气,鼓励他们观察天空、温度、风力等要素。
2. 幼儿回到教室后,教师与他们一起制作天气记录表格。
表格可包括日期、天气图标和天气描述等栏目。
3. 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观察并记录一天的天气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抽签或其他方式分组。
4. 每天结束时,小组成员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填写在天气记录表格上。
Step 3: 天气变化讨论1. 教师组织小组成员集体讨论他们观察到的天气变化。
鼓励幼儿描述天气的特征和变化情况。
2. 教师帮助幼儿归纳总结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例如,晴天有明亮的阳光,多云天有云朵遮挡太阳,雨天有雨滴等。
3. 教师可以使用模拟器具,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不同天气现象。
例如,用太阳模拟器具来表示晴天。
Step 4: 天气预报活动1. 为了增加幼儿的参与度,教师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天气预报活动。
2. 将小组的天气记录表格放在墙上,让幼儿观察不同小组的观察结果,并根据情况做出天气预报。
3.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
小小气象员中班科学教案

小小气象员中班科学教案科学目标:1. 理解天气是指一天中大气的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向和风速等要素。
2. 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培养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3. 了解不同天气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4.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1:认识不同天气的特征材料:天气图片、小黑板、水平仪、风车等天气仪器模型步骤:1. 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回忆不同天气的特征,例如晴天、阴天、雨天、风天。
2. 准备一些图片展示不同天气情况,鼓励孩子们描述图片中的天气特征。
3. 引导孩子们使用小黑板和水平仪,模拟测量温度和风向。
4. 制作风车模型,观察风的强度和方向的影响。
5. 讨论不同天气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晴天适合户外活动,雨天有利于植物生长等。
活动2:制作天气观测记录表材料:纸张、铅笔、彩色笔、量角器、尺子等步骤:1. 引导孩子们回顾不同天气的特征,帮助他们理解天气是反复变化的。
2. 给孩子们发放纸张、铅笔和彩色笔,制作他们自己的天气观测记录表。
3. 使用量角器和尺子分割纸张,制作适当的格子,用于记录日期、温度、降水、风向和风速等信息。
4. 引导孩子们每天观察天气,并记录在观测记录表中。
5. 鼓励孩子们将观测到的不同天气特征进行插图和标注,以便更好地理解。
活动3:模拟天气预报播报材料:天气图片、麦克风、音响等步骤:1. 引导孩子们回顾观测记录表中的数据,通过对比记录数据,了解不同天气之间的变化趋势。
2. 准备一些天气图片,并进行分类,例如晴天类、阴天类、雨天类等。
3. 随机选择一些孩子作为小小气象员,让他们模拟天气预报播报的场景。
4. 将天气图片展示给小小气象员,并让他们通过观察图像和观测记录表,预报接下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5. 孩子们可以用麦克风和音响进行天气播报,将他们的预报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
活动4:模拟气象仪器制作材料:空白纸盘、纸杯、剪刀、彩色纸、铅笔等步骤:1. 引导孩子们回顾不同天气特征和天气仪器的功能。
幼儿园小小气象员教案

幼儿园小小气象员教案教学课题:小小气象员教学目标:1.了解气象知识,如天气变化、气温、降雨量等。
2.能简单使用气象仪器,如温度计、雨量计等。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践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4.激发幼儿对天气、环境、科学的热爱,引导幼儿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学习气象仪器的使用。
2.观察天气变化,了解天气图标、天气预报等。
3.了解气象的基本知识,如气温、湿度、降雨量等。
教学难点:1.了解气象知识,如气象图标所代表的天气变化、气温、降雨量等。
2.能简单使用气象仪器,如温度计、雨量计等。
3.发展幼儿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实验法教学手段:1.图片、海报、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气象仪器(如温度计、雨量计)等。
3.白板、彩笔、绘画纸等。
教学过程:【Step1】导入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海报贴在教室墙上,让幼儿自由观察并互相交流,引起幼儿的共鸣和兴趣,激发他们对气象知识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Step2】气象图标1.教师用图片或手把手的实际操作,向幼儿介绍气象图标,让幼儿了解这些图标具体代表的天气变化,例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霜冻、台风。
2.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问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气象图标,并让他们试着根据天气情况画相应的气象图标。
3.教师提供气象图标的海报供幼儿自主观察和学习,让幼儿感受气象图标的美,加深印象。
【Step3】气象仪器1.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常用气象仪器,如温度计、雨量计等,并简单介绍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使用仪器,如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外温度,使用雨量计测量下雨的毫米数,让幼儿感受、体验、认识仪器,加深对气象仪器的了解。
【Step4】天气变化1.让幼儿在不同的天气环境下,观察室外天空的变化,感受气温的变化,了解不同天气对打扮和生活的影响。
2.根据幼儿的观察情况,引导幼儿进行天气预报,并让幼儿根据实际情况预报一天的天气情况,判断准确性,并与实际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小小气象员》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小小气象员》教案教案名称:《小小气象员》一、活动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基本的气象知识,如天气的变化、气温等。
2. 培养孩子们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3.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气象图、温度计等教学工具。
2. 各种天气标志卡片,如晴天、雨天、阴天、雪天等。
3. 孩子们自制的小气象站模型。
三、活动过程:1. 引导阶段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今天的主题,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如何预测天气的故事,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
2. 探索阶段(1) 教师展示气象图和温度计,简单讲解其用途和读取方法。
(2) 分发天气标志卡片,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择当天的天气,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理由。
(3) 邀请孩子们参观并操作小气象站模型,理解气象观测的过程。
3. 实践阶段(1) 将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小气象站模型。
(2) 每个小组轮流担任“小小气象员”,每天负责观察记录并报告天气情况。
(3) 教师指导孩子们将天气信息绘制在图表上,以便于比较和分析。
4. 总结阶段(1) 教师引导孩子们总结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变化的特点。
(2) 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探索精神。
四、活动延伸: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增进家庭互动,进一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气象知识。
五、注意事项:1. 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或易碎的物品。
2. 对于孩子们的回答,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3.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班教案小小气象员

中班教案小小气象员教案标题:中班教案小小气象员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气象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天气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天气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幼儿对气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案步骤:1. 导入活动:-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成为小小气象员,一起来观察天气吧!- 与幼儿讨论:你们知道什么是天气吗?有哪些天气现象?2. 概念讲解:-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 解释每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和产生原因。
3. 观察天气:- 带领幼儿一起到室外观察天气情况。
- 引导幼儿观察天空的颜色、云朵的形状、风的强弱等。
- 鼓励幼儿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 记录天气:-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天气记录表,上面列有不同的天气现象。
- 让幼儿根据观察到的天气情况,在表格中勾选相应的天气现象。
5. 气象活动:- 制作气象图板:准备一块大纸板,画上天空和地面,制作出一个简易的气象图板。
- 准备不同的天气符号和气象标志,让幼儿根据实际天气情况,将符号粘贴到气象图板上。
- 引导幼儿描述他们所制作的气象图板,解释不同符号的含义。
6. 小结活动:-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幼儿他们对气象的认识有何改变。
-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对气象的观察和记录经验。
7. 结束活动:- 感谢幼儿们参与活动,并鼓励他们继续观察和记录天气。
- 提醒幼儿今后可以成为家庭中的小小气象员,帮助家人观察天气。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他们对天气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检查幼儿的天气记录表和制作的气象图板,评估他们对天气现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带幼儿观察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并比较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2. 进一步了解气象仪器的使用和气象预报的原理。
3. 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气象观测站或邀请气象专家来幼儿园进行讲解。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小小气象员》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小小气象员》教案活动名称:《小小气象员:探索天气的秘密》活动目标:1. 让幼儿初步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阴天和多云。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学会通过感官感知天气的变化。
3. 引导幼儿认识简单的气象符号,增强其符号认知能力。
4. 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探索周围环境。
活动准备:- 气象挂图或卡片,展示不同天气的图片和对应的气象符号。
- 天气预报视频片段或动画。
- 手偶或角色扮演道具,如太阳、云朵、雨伞等。
- 创意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用于制作简易天气图标。
- 幼儿可穿戴的天气角色服装(如太阳帽、雨衣)。
活动流程:1. 故事导入(5分钟)-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准备不同天气的故事,引入天气变化的主题,引发幼儿兴趣。
2. 观察与讨论(10分钟)- 带领幼儿到户外(或通过窗户),观察当前的天气,并讨论感受:“今天太阳公公出来了,你觉得热不热?”“天空有没有云朵?”3. 认识气象符号(10分钟)- 展示气象挂图,逐一介绍晴天、雨天、阴天、多云的图片和符号,让幼儿模仿符号的手势,加深记忆。
4. 角色扮演(15分钟)- 分组进行天气角色扮演,幼儿可以选择扮演太阳、云、雨滴等,通过简短的情景剧展示不同天气的特征。
5. 手工活动:制作天气图标(10分钟)- 引导幼儿使用彩纸等材料,制作晴天的太阳、雨天的雨伞等简单气象图标,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6. 天气预报小游戏(10分钟)- 教师扮演气象播报员,幼儿轮流上台选择一个天气图标,模仿天气预报员播报该天气,鼓励使用新学的词汇。
7. 总结与分享(5分钟)- 回顾今天学到的天气知识,让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哪种天气及原因,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家庭延伸活动:- 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晚间的天气预报,讨论第二天的天气,并准备相应的外出装备。
- 在家里设置一个“家庭天气站”,每天让幼儿画出或贴出当天的天气图标,培养持续观察的习惯。
注意事项:- 确保户外观察时幼儿的安全,避免极端天气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教课堂设计
中班科学:小小气象员
教师:***
日期:***
XX幼儿园
活动目标:
1、交流各自的记录,感受天气的变化。
2、学习根据观察记录表上的内容进行统计,积累有关统计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幼儿分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天气的记录。
2、白纸、记号笔。
3、材料包“晴雨表”。
活动过程:
一、观察交流。
1)提问:小朋友这个月每天早上都会看看自己小组的晴雨表,谁能告诉我,你从晴雨表里看出了什么呢?
小结:我们三月份是有21天的,每个星期有7天。
2)提问:下面我们来看看每个组画的晴雨表我们是不是都能看懂,看不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小结:因为晴雨表是用来告诉人们今天天气是怎么样的,所以在画画的过程中一定画的清楚些,让人们看了你的晴雨表以后,就马上知道哦啊天气的情况。
二、小组统计。
过渡:为了更好的知道我们3月份整个月的天气情况,我们请小朋友们来进行一下“统计”,数一数3月份一共有几个雨天、有几个晴天。
(将每组的记录表放在全体幼儿前面,请各组的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