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消费税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白酒企业消费税税收筹划——以五粮液集团为例

白酒企业消费税税收筹划——以五粮液集团为例

会计审计160 全国流通经济白酒企业消费税税收筹划———以五粮液集团为例刘 欣 周海龙(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白酒行业是公认税负较高的行业,较高的税负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会阻碍其健康发展。

白酒作为应税消费品,在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都需要缴纳消费税,但消费税的平均税率水平较高,会给企业造成较高的税负,给企业的持续经营带来较大压力。

因此,白酒企业要结合自身经营情况,进行合法合理的税收筹划,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分析了白酒企业主要的消费税筹划方式,并以五粮液集团为例进行研究,对白酒税收筹划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白酒企业;消费税;税收筹划中图分类号:F426.82;F406.7;F812.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8-0160-03一、税收筹划概述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筹划,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税收优惠政策,尽可能节约税收成本,实现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活动。

具有合理性、合法性、筹划性、综合性、时效性和目的性的特点。

税收筹划不同于避税,二者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

税收筹划是一种合法行为,是纳税人合理合法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减轻自己的税负;而避税是纳税人通过钻税法的漏洞来规避税负,虽然算不上是违法行为,但与国家税收政策导向相违背,是对税法的滥用。

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将税收筹划和避税加以区分,从而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消费税筹划方案1.包装物筹划(1)包装业务转移。

市场消费者繁多,每个消费者都有不同需求,为了满足大多数消费者需求,白酒企业一般会对白酒进行包装消费,从而使白酒的价外费用大大提高;同时,包装物是随白酒一同销售并单独计价的,因此会增加白酒企业的消费税税额。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白酒企业可以选择直接出售无包装的裸产品,或者进行必要的简易包装,然后销售给下游企业,下游企业根据意愿进行包装,即将包装业务转移给下游企业。

五粮液企业价值评估案例

五粮液企业价值评估案例

五粮液企业价值评估案例一、背景介绍五粮液是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成立于1949年,总部位于四川省宜宾市。

公司主要生产高档白酒,包括五粮液、剑南春等品牌。

五粮液在中国白酒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品牌价值和企业价值备受关注。

二、企业概况1. 产品和服务五粮液主要生产高档白酒,包括五粮液、剑南春等品牌。

公司还提供相关的售后服务。

2. 客户群体五粮液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中国国内消费者。

3. 经营模式五粮液采用直销模式,通过自有门店和电商平台销售产品。

4. 市场份额据2019年数据显示,五粮液在中国高端白酒市场中占有约30%的份额。

5. 财务状况2019年,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2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约为81亿元人民币。

三、企业价值评估方法1. 直接资产法直接资产法是根据企业所拥有的资产进行估值。

五粮液的主要资产是酒类生产设备、商标和专利等无形资产。

通过对这些资产的估价,可以得出五粮液的企业价值。

2. 市场比较法市场比较法是通过对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比较来确定企业价值。

五粮液的同行业企业包括茅台、洋河等。

通过对这些企业的市值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五粮液的市场估值。

3. 收益法收益法是根据企业未来能够带来的现金流量来确定企业价值。

通过对五粮液未来几年的营收和利润进行预测,并采用贴现率计算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最终得出五粮液的企业价值。

四、企业价值评估结果1. 直接资产法根据五粮液2019年财务报表显示,公司总资产为约197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约1040亿元人民币。

考虑到无形资产如商标和专利等也具有一定价值,因此将公司总资产作为其最低估值,即约1970亿元人民币。

2. 市场比较法以2019年底的市值为基础,茅台、洋河等同行业企业的市盈率平均值为约45倍。

根据五粮液2019年净利润约81亿元人民币,将其乘以同行业平均市盈率,得出五粮液的市场估值约为3645亿元人民币。

3. 收益法根据五粮液过去几年的营收和利润数据,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战略规划,预测未来三年内公司营收和利润分别为250亿元人民币和90亿元人民币。

公司理财案例讨论—五粮液20171114

公司理财案例讨论—五粮液20171114

案例分析:五粮液的股利之争一、五粮液的股利分配方案为什么会引起中小股民的强烈不满?(一)股利分配政策“一毛不拔”五粮液历年股利政策:年份实现净利润分配方案1998 5.53亿元每10股派现金12.5元(含税)1999 6.49亿元每 10股转增 5股2000 7.68亿元不分配、不转增、以10:2配股,配股价25元2001 8.11亿元每10股送红股1股、公积金转增2股、派现金0.25元(含税)2002 6.13亿元每10股转增2股2003 7.03亿元每10股送红股8股,公积金转增2股、派现金2.00元(含税)2004 8.28亿元不分配、不转增2005 7.91 亿元每10股派现金1.00元(含税)2006 11.67 亿元每10股送红股4股、派现金0.60元(含税)2007 14.68 亿元不分配、不转增2008 18.30亿元每10股派现金0.50元(含税)2009 32.32亿元10派1.50元(含税)2010 44.44亿元10派3元(含税)2011 61.80亿元10股派5元(含税)2012 99.25亿元10股派8元(含税)第一阶段:(1998年)慷慨的现金股利第二阶段:(1999年-2007年)以送红股为主,现金股利不连续且分配较少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现金股利分配,平稳发展从这个图,我们可以了解五粮液公司上市以来历年的分配方案,该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总体上是以送股为主,分红可以说是极为吝啬的。

1998年至2008年十年间,有分红派息的是在1998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6年和2008年,但是除了1998年的每10股派现金12.5元,算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现金股利分配以外,其余年份的低分红派现相对于当年高额的未分配利润来说,给投资者带来的只有疑惑。

之后的几年里五粮液公司的净利润虽然呈现稳定增长的局面,但是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送股、转增和派现行为交叉出现,没有特定规律可循。

五粮液案例

五粮液案例

五粮液案例五粮液重塑品牌形象1994年,福建邵武糖酒副食公司携数百万现金与五粮液联姻,推出“福建与台湾”春”酒,拉开了五粮液品牌延伸的序幕。

随后,五粮液集团充分利用“五粮液”这一品牌优势成功的开发了五粮液、五粮醇、五粮神、五粮液、五福液等“五字头”的全国性品牌;同时针对我国地域差异大,各地消费习惯、口味、经济条件都不一样的情况,开发了系列区域品牌,比如金六福、浏阳河、京酒。

在2000以前,五粮液的多品牌战略是白酒行业中最成功,的这些品牌为五粮液带来了巨大的品牌效应和巨大的利润贡献。

至2002年,五粮液家族已延伸出百余个品牌,创造了年销售70亿余元的辉煌业绩。

一时间,五粮液集团在业界开创了系列品牌经营模式被其他企业进行了极大效仿和复制。

然而,尽管品牌延伸成就了五粮液的王者地位,但品牌的过度延伸也使五粮液的发展不堪重负,五粮液已经为自己的粗放型品牌延伸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五粮液品牌延伸始于1994年。

在短短的八年时间里,公司已推广了五粮液、五粮春、五福液、金六福、六合春、浏阳河、北酒、铁满、甘一杯、四海春、盛酒、优酒、热酒、东方龙、遂乐等100多个品牌。

大多数品牌都不知名,需要“五粮液”的形象支持。

五粮液服务公司只有12个品牌的“娇贝”系列白酒,有12家企业在运营,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

一些分子品牌在没有母品牌照顾的情况下消失了;由于控制不力,一些分子品牌相互勾结、诽谤,大大降低了五粮液的声誉。

五粮液本是高档酒的代名词。

然而,目前五粮液的品牌已经无限延伸到了低档酒的市场:既有一百多元又有几十元的五粮醇,也有几元钱的东方龙。

五粮液的一百多个延伸品牌价位主要集中在30-80元之间,产品的风格、个性和消费者群体没有什么差异,如此众多的同质产品挤在相同的市场空间,导致各品牌各自为政,同室操戈。

2001年5月,国家调整了消费税政策,对白酒实行复合评税。

随着白酒行业消费税的提高,五粮液不再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五粮液的收入水平急剧下降。

名酒五粮液营销案例分析

名酒五粮液营销案例分析

五粮液营销案例分析一、五粮液销售与运作模式五粮液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之后经过历代的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了现在的五粮液。

在五粮液形成的初期,采用了口口相传的口碑营销方式,并注重发挥意见领袖——著名诗人的作用。

提到五粮液,你可别以为它只有一个摸样哦。

其实五粮液有好多种类的。

二、五粮液的种类五粮液种类类型目前总共有35种。

五粮液一般分为:饮用型、精品型、珍品型、豪华型。

(1)饮用型主要分为:年份酒五粮液系列、一帆风顺系列、庆奥运、60%五粮液系列、五粮液酒王酒、系列酒系列、五粮液其它系列。

(2)精品型主要分为:一马当先系列、一帆风顺系列、系列酒系列、年份酒五粮液系列、庆奥运、60%五粮液系列。

(3)珍品型主要分为:一帆风顺系列、年份酒五粮液系列、一马当先系列、五粮液商务礼品酒系列、五粮液其它系列。

(4)豪华型主要分为:一帆风顺系列、五粮液商务礼品酒系列、年份酒五粮液系列、五粮液其它系列、一马当先系列。

9月17日,“2012(第18届)中国100品牌价值榜”在英国伦敦新鲜出炉,海尔、联想、五粮液三大品牌以绝对优势占据品牌前三甲。

五粮液品牌价值继2011年之后,再创新高,以659.19亿元再次蝉联100强第三名,连续18年稳居该榜单食品行业第一。

那么五粮液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成就呢?其实五粮液的崛起有其深层次原因的。

三、五粮液——崛起背后的推手五粮液的崛起不是偶然的,而是其长期苦心经营和文化积淀的结果,其中“商业模式创新、文化价值创新、国际化路径创新”是其快速崛起背后的神秘推手,已经并正在推动五粮液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

(1)创新的商业模式1998年,五粮液开创了中国白酒营销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即买断经营,同时部分实行“OEM模式”。

“买断经营”模式的创立改变了五粮液的产销规模、产品结构与渠道资源整合能力。

高峰时期的2001年,五粮液的子品牌一度达到120多个。

这一时期,五粮液品牌的无形资产也呈现“原子裂变”的趋势,从1994年的34亿元迅速递增到2007年400多亿元,品牌资产居全国第三、白酒行业第一,企业总营业额直线上升。

消费税税收筹划案例分析(5篇)

消费税税收筹划案例分析(5篇)

消费税税收筹划案例分析(5篇)第一篇:消费税税收筹划案例分析消费税税收筹划案例分析1.2月8日,宇丰汽车厂以20辆小汽车向宇南出租汽车公司进行投资。

按双方协议,每辆汽车折价款为16万元。

该类型汽车的正常销售价格为16万元(不含税),宇丰汽车厂上月销售该种小汽车的最高售价为17万元(不含税)。

该种小汽车的消费税税率为5%。

该汽车厂应如何进行税收筹划?2.为了进一步扩大销售,信义公司采取多样化生产销售策略,生产粮食白酒与药酒组成的礼品套装进行销售。

2012年6月,该厂对外销售700套套装酒,单价100元/套,其中粮食白酒、药酒各1瓶(若单独销售,粮食白酒30元/瓶,药酒70元/瓶)。

假设此包装属于简易包装,包装费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该企业对此销售行为应当如何进行纳税筹划?3.某粮食白酒生产企业甲委托某酒厂乙为其加工酒精10吨,委托方甲企业提供粮食,成本为800 000元,委托加工的加工费为72 000元,缴纳增值税12 24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

受托方乙企业无同类酒精销售价。

甲企业将收回的全部酒精用于连续生产套装礼品白酒150吨,每吨不含税售价50 000元,当月全部销售。

计算委托加工方式下甲企业应缴纳的消费税并提出纳税筹划方案以降低甲企业的税负。

4.红叶卷烟厂是一大型卷烟生产企业。

2013年3月接到一笔7000万元,计2 000标准箱的卷烟生产订单,原材料(烟叶)价格1 000万元。

如何生产这批产品,公司管理者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全部卷烟各生产流程均由企业自行完成;加工成本、分摊费用1 700万元。

第二,委托其他企业将烟叶加工成烟丝,收回后本企业再进一步加工成卷烟;双方协议加工费680万元。

加工烟丝收回后,红叶卷烟厂继续加工成卷烟,加工成本、分摊费用1 020万元。

第三,全部生产流程委托其他企业加工,收回后直接销售给客户;委托加工费用1 700万元。

红叶卷烟厂收回后直接销售给客户,售价7 000万元。

五粮液的失败

五粮液的失败

五粮液:怎么会这样输得一败涂地最近比较烦。

五粮液,这个中国白酒第一品牌面对去年的财报肯定会头痛和尴尬不已:主营业务收入远高于茅台,但净利润却足足比茅台少了三个亿!其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更是分别下降了5.92%和4.43%。

五粮液啊,在和同是白酒巨头的兄弟企业的竞争中,你怎能输得如此一败涂地?翻开五粮液厂代理的品牌目录,长长的一串名单看得人眼花缭乱。

野心勃勃的五粮液多年来以实现“产业多元化”为自我标榜,不断地开枝散叶,扩张拓疆。

不仅其名下的子品牌酒类品种繁多,与酒业关联甚微的产业它也大张旗鼓地涉足。

制药,塑胶,服装,甚至汽车模具五粮液都“玩”过一把。

雁过无痕,其斥巨资推出的数个陌生行业品牌很快随风飘散,如同爆竹喧闹过后的安静,差距之中只留下隐约的火药味供人回味把玩。

许多龙头企业都愿意采取“集团”式的多元营销模式。

财大气粗后想“纵深”、“纵横”固然没错,但贪多嚼不烂,左右开弓往往会造成本末倒置。

良莠不齐的子品牌不仅拖住了五粮液研发主品牌的脚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其纯正高档的商标形象;“五粮神”,“翠屏春”,五粮液的100多个“子孙”为竞争互相厮杀,各自为政,更令消费者无所适从。

五粮液“玩”大了。

反观茅台,一直主推年份酒。

说其小心也好,说其保守也好,茅台的品牌确实更加坚实。

一个是“筑长城”,不断延伸;一个是“垒高塔”,层层升高。

究竟孰优孰劣?虽不可一概而论,但在“白酒”的这份试卷上,茅台显然做出了更令人满意的答案。

到了该总结一下的时候了。

五粮液应该明白:在市场的残酷竞争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对手。

而他们最大的对手,恰恰就是自身。

但愿五粮液能把2005年的失利转化成浴火重生前的涅槃。

五粮液“壮士断腕”,经销商怨声载道退出低端市场,能解困?五粮液作为国内白酒旗舰企业,同时经营着国内最高与最低价位区间的产品,这对企业形象将有不可预测的负面效应,导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

据悉,低价酒每年可能给五粮液带来约1亿—3亿元的亏损,并影响其高端形象,五粮液公司横起了心,动刀要割掉这条“尾巴”。

白酒企业税收筹划--以五粮液为例

白酒企业税收筹划--以五粮液为例

1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简介素有“中国酒王”之称的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五粮液),是一家拥有近千年历史,以及千年文化沉淀的公司。

和茅台一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并拥有从封建帝国使用到尽头的老窖池群和一大批现代化的机械化酿酒车间,其公司总占地约12万km 2,拥有员工超过5万人。

2018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00.3亿元,同比增长32.61%;总税负50.8亿元;资产总额达1642亿元。

2白酒行业现状白酒的消费主要来源于政府、企业和个人,并因其超高的利润率备受政府关注。

在政府戒严、反腐败、反对公费吃喝的情况下,政府需求显著下降,由于限制公费吃喝导致以前一枝独秀的白酒遭到重创,企业对白酒的消费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而且近两年国民经济并不景气,且短期预计不会有大规模的刺激经济政策出台,因此需求提升可能性较低。

个人消费变化来源于消费升级,“少喝酒,喝好酒”已经成为共识。

除去以上原因,国家从严征收白酒消费税等政策,也对白酒行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历年来,高利润的企业通常都是税务部门重点关照的对象,且白酒行业属于国家限制性行业,其税负相当重。

3五粮液的税收筹划本部分是讲解白酒企业以五粮液为例,对其生产经营中各项涉税业务进行筹划,又因白酒企业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3种税种占比较高,从这3种税种入手进行税收筹划。

3.1五粮液的消费税筹划白酒需要交纳消费税,白酒企业自然也是消费税纳税企业,消费税在白酒行业的税收构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限制性企业,国家对整个行业的税收都相当高。

白酒消费税的计算首先是从价征税税率为20%,还有一道从量税为0.5元/500g 。

生产白酒的企业下游一般都是各样经销商,白酒企业如果出售给经销商的白酒价格低于计税价格70%的,应由税务机关根据该白酒企业相应的情况,在经销商进行再次分销时价格的50%~70%自行核定计价。

收入消费税对比见表1。

3.1.1包装和酒分开计价市场上每个消费者都有着不同的需求,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白酒生产商会对白酒进行包装消费,白酒的价外费用会大大提高,而且包装物是随白酒一同销售并单独计价的,所以会使白酒企业的消费税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案例结论
根据以上的分析,五粮液集团确实存在少缴消费税的 情况,但其避税的方式在法律上没有明文禁止,这是法律 上存在的一个漏洞。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五粮液是在合理“偷税”
17
案例启示与拓展
5
18
案例启示
探讨酒类产品的消费税,本身就不是一个是非分明的简单问题,涉及到消 费税作为中央税的合理性、对酒类产品征收消费税的必要性、征收增值税后再 征收消费的重复性、中央是否需要让利于地方及企业等等悬而未决的问题。 其实,就酒类生产企业而言,通过设立销售公司而运作避税已经成为一种 行业内的潜规则。运作过程并不复杂,只要将自产的酒低价售予自身的销售公 司,再由销售公司高价对外出售,便可以减少消费税支出。由于消费税属于中 央税,所得税属于共享税,所以如此运作反而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当然, 具体的税收缴纳涉及到预约定价安排管理、转让定价方法以及具体的反避税措 施等问题,此不详述。 2009年,国税总局下发了国税函[2009]380号,以加大对白酒生产企业 消费税基的征收力度。因此,根据白酒生产企业普遍设立销售公司,以酒厂卖 给销售公司较低的对外出厂价作为消费税计税价格的做法受到遏制。 380号文明确规定,对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消 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以下的,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由 税务机关根据生产规模、白酒品牌、利润水平等情况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 50%至70%范围内自行核定。 如此一来,消费税的计税价格由按原来的厂家对外出厂价来计算,变成了 按销售公司的对外价格来计算,极大地堵住了白酒厂家少缴消费税的漏洞。
13
案例分析
1
问题一:计税收入小于成本
[ 54327.52 - 18970(18.97*2000*0.5) ] / 20% = 176787.60元-----计税基础 ① 733337.37元-----营业收入 =-556549.77元------差额 < 345978.68元-----营业成本

9
相关税法知识
2
白酒的计税依据
白酒在销售应税消费品时征税。
白酒消费税的计征属于从价从量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20%)+销售数量*定额税额(0.5元/斤) 例:某白酒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4月份销售粮食白酒50 吨,取得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200万元,则该白酒企业4月份应缴纳的消费 税税额=50*2000*0.5+2000000*20%=450000(元)
4
案情介绍
2009年9月9日午间,深市第三大权重股五粮液突发公告称,公司接到证 监会调查通知书,具体内容为:“因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我会决定立案调查,请予以 配合。” 对于五粮液突遭调查,业界产生了五大猜测,其中之一:五粮液遭证监 会调查或与其涉嫌少交消费税有关。
பைடு நூலகம்
5
法律问题
2
6
法律问题
1
五粮液集团是否存在偷税漏税行为?
2
如果存在该行为,又是如何进行的?
7
相关税法知识
3
8
相关税法知识
1
什么是消费税?其纳税义务人包括?
消费税是对消费品和特定的消费行为按消费流转额征收的一种商品税。 消费税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 位和个人。
15
案例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和查找的相关资料,我们认为五粮液集团可能进行的偷漏 税方式为: ① 通过设立销售公司。五粮液集团酒厂将自产的酒低价售予自身的销 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高价对外出售。因为白酒在销售应税消费品时征 税,即当酒厂销售白酒产品时征收。此时征税的计税基础是卖给自身销 售公司的低价,这样便减少了消费税的支出。 ② 和当地的政府”合作“。由于消费税属于中央税,所得税属于共享 税,以上的运作方式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消费税案例分析—五粮液集团
by 第一小组
1
Content
1
案情介绍 法律问题 相关税法知识 法律分析与结论 案例启示与拓展
2
3
4
5
2
案情介绍
1
3
公司简介
五粮液为大曲浓香型白酒,产于四川宜宾市,用 小麦、大米、玉米、高粱、糯米5种粮食发酵酿制而 成,在中国浓香型酒中独树一帜。现在五粮液由宜 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酿制。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城”中 国西南腹地的四川省宜宾市北面的岷江之滨。五粮 液集团有限公司是以五粮液及其一系列酒的生产经 营为主,现代制造业、现代工业包装、光电玻璃、 现代物流、橡胶制品、现代制药等产业多元发展, 具有深厚企业文化的特大型现代企业集团。
10
相关税法知识
3
消费税的会计核算
消费税纳税人的会计核算通过设置“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账户,记录 和反应纳税人应交税款和已交税款。税款的形成一般在“营业税金及附加” 会计科目中归集: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期进行消费税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税收资金流出企业, 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
2009年4月,封某、周某等四位小股民发现五粮液存在少交消费税嫌疑。于是委托上 海市李国机律师事务所周爱文律师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五粮液及为其年 报出具审计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赔偿损失。 而周爱文律师提出的诉讼理由是通过对五粮液从2006年至2008年年报的分析,五粮液三 年存在少交消费税约19.51亿元嫌疑。 周爱文表示,从2008年年报披露的宜宾五粮液供销有限公司等相关信息,分析计算出五 粮液2008年少交消费税约5.42亿元;依据同样的计算办法,计算出2007年存在少交消费税 约8.84亿元;2006年存在少交消费税约5.25亿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银行存款
11
法律分析与结论
4
12
案例分析
1
问题一:计税收入小于成本
按照税收法律规定,五粮液的消费税的计税收入=(酒类产品成本+合理利润)/(1消费税率20%),从公式可以看出,计税收入大于成本。 以2006年为例,五粮液2006年年报披露:2006年全年共销售五粮液系列酒 18.97万吨,实现酒类主营业务收入733337.37万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中披 露:本期消费税为54327.52万元。 自己计算:根据上述信息, 则五粮液2006年消费税计税收入=(本期消费税 54327.52万元—按销售量计算应交消费税为18970万元<18.97*2000*0.5>)/消费 税税率(20%)=176787.6万元 而2006年五粮液年报披露的酒类主营业务成本为345978.68万元。按照税法的 规定,计税收入至少应大于酒类产品成本,即计税收入至少应为345978.68万 元,但五粮液酒类计税收入比酒类主营业务成本还少169191.08万元。因此, 五粮液至少存在消费税偷税约33838.22万元的嫌疑(169191.08万元×20%)。
19
案例拓展
2012年,同样的事情出现了, 11月20日,名为"晨光财务投资-张小明"的微博 用户发文称,泸州老窖、五粮液2011年上缴消费税仅为6.31%、6.27%,低于最少 上缴10%的消费税红线。是否存在偷漏税的行为呢?在此表示应有的怀疑。此微博 一发,引起媒体关注。 11月21日,《财经网》发布"泸州老窖和五粮液两公司涉嫌一年偷税近10亿"一 文,文中财务专家表示,10%的消费税是红线,低于此线则表示企业有可能存在偷 漏税的行为。 11月22日,《第一财经日报》刊发《宜宾国税局核查五粮液税务情况结果将公 布》,报道中,宜宾市国税局表示,税务机关高度重视此事,已对五粮液展开税务 情况的清理核实,并按照宜宾市委市政府指示,将以专题汇报的形式加以上报,并 将尽快把核查结果公诸于众。文中另有专家表示,企业是否偷漏税,不能简单下结 论。同日,记者致电五粮液财务部和证券事务部,均没有得到回应。 同样的事情接连发生,不得不说五粮液集团在消费税方面确实产生一定的问题, 由于白酒的消费税只在出厂价上征收,因此企业往往以较低的价格卖给关联公司避 税。如五粮液集团类似的酒企消费税率如此之低,难免有逃避税收的嫌疑。
14
案例分析
2
问题二:消费税额未占收入的10%以上
根据国税总局国税函[2009]38号规定,酒类企业合并报表收入的50%至 70%应缴纳消费税,按照白酒比例税率20%计算,在未包括从量税的基础 上,当期的消费税额至少要占收入的10%以上,也就是说白酒生产企业的 消费税负在10%以上。 2006年全年五粮液白酒类主营业务收入733337.37万元,上缴消费税 54327.52万元,消费税占收入比为7.41%。小于10%的“红线”,企业有 可能存在偷漏税的行为。
20
Thank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