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
以片段写作促思维发展——组合型材料作文思维训练例谈

名师讲坛CXZW许丽红在2017年高考中,全国新课标卷Ⅰ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作文题型——组合型材料作文。
命题人在题目材料中列举了12个“中国关键词”,让考生“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并特别要求考生“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然而,从高考作文阅卷现场反馈的信息看,考生在写作该题时出现的最大问题恰恰就是“所选择的两三个关键词之间缺少内在联系或联系生硬,没有一以贯之的中心”。
其实,面对这样一道作文题,考生要想使自己选出的关键词之间形成有机关联,最重要的是明确每个关键词所代表的中国特征是什么,然后有机整合,合并同类,找准自己作文的中心立意。
这就要求考生在关注社会生活的同时,还得有清晰缜密的逻辑思维。
由于有高考作文研究专家预测,在2018年的高考中极有可能再次出现组合型材料作文的身影,所以在本期杂志中,笔者就借助一道高考作文模拟试题,以片段写作的方式来为大家讲解如何进行组合型材料作文的思维训练。
模拟试题《全国大学生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显示,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中国文化符号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黄河。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符号来呈现你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写一篇文章向外国人推介中国文化。
要求选好符号,使之形成有机联系;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要写好这样一道组合型材料作文题,大家要先试着对材料中列举的10个中国文化符号进行整合:若介绍中国文化的某一特征,比如“历史悠久”,可以汉语(汉字)+孔子+书法为关键词;比如“和文化”,可以孔子+中医+邓小平为关键词;比如“古老而年轻”,可以书法+中医+故宫为关键词;比如“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可以孔子+兵马俑为关键词;比如“等级森严”,可以故宫+兵马俑为关键词……若介绍中国文化的某一领域,比如“中国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可以汉语(汉字)+书法为关键词;比如“不同时期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可以孔子+毛泽东+邓小平为关键词;比如“中国文化艺术之美”,可以书法+故宫为关键词;比如“中国的民族文化”,可以书法+中医为关键词;比如“文化象征”,可以黄河+汉语(汉字)+中医为关键词……接着大家可以用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等结构形式练习快速构思能力,重点练拟题和开头部分,比如选取中医、孔子、毛泽东为关键词。
组合型材料作文与多则材料作文ppt优秀课件

组合材料和多则材料的区别
多则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提供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要求考生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 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大多数如此,也有仅针对一则材料单 独立意的情况),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的作文一般要求考生要从整体上 把握材料,没有自由选择、组合的空间,因而大大限制了考生的想象力。与多则材料 作文相同,组合型材料作文的任务指令依然明确,但是考生的取舍多样化了,因此立
材料一: 志在四方,执着追求,锲而不舍的奋斗形象
回归家庭,陪伴双亲,默契相守的孝子形象 材料二: 二者的人生观、幸福观截然相反
——追求事业与承欢膝下,如何取舍 提示:本材料没有明显的情感情感倾向,所以, 既可以就第一则材料谈“奋斗之美,拼搏让生命更有 价值”,也可以就第二则材料谈“父母在不远游,生 命的真谛应是情感的关怀”,当然,最佳立意还是应 该将二者结合,谈年轻人的确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实 现人生价值也贡献社会,但不应忽视对亲人的关怀, 做到事业与亲情并重。
多则材料作文的材料关系:
相反型 审题立意的方法: 找出分歧点,即是中心观点——求异法 【师语】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 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 的内涵,再比较出分歧点,即是这组材料的作文 立意所在。
三、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能致 富,所以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仍应发扬光大。” 也有人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靠勤劳仅仅能温饱, 要致富,必须依靠科技。高科技=高效益,这是致富的公 式。”
任务型写作的命题方向
将“一点四面”渗透于作文之中,是试题立意 的方向。高考语文突出体现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坚 持“一点四面”(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加强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 新能力等四个方面),通过形成“一点四面”实现高 考语文的育人导向。
1【高考模拟作文】追求远方的诗

【高考一模作文】追求远方的诗走好脚下的路【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③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药铺对联④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⑤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鲁迅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高晓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悲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怀。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两到三则,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章不少于800字。
【解析】本题是一篇任务组合型材料作文,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名人名言,从名人名言中提炼写作的角度。
然后结合后面的材料思考,进行综合立意,确定写作方向。
首先,我们来看所给诗句:从李贺的“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中,可以解读出少年的壮志;从范仲淹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我们看到了世人的责任;从药铺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可以看到医生的愿望和追求;顾炎武的名句“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中我们读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鲁迅的名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中,看到了其责任和担当的精神;从高晓松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中,看到了生活中的现实和理想。
对以上名人名言解读后,考生不难发现材料中谈论的是责任和理解的话题。
再看下文材料排比句中言及的“一代人”,这很明确的指出审题时必须要从“时代青年”的角度,来考虑与“悲欢”“追求”“胸怀”相关方向。
【构思导引】做为组合型的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时,在取舍和选择上要慎重。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组合例证盘活文章——“直线和曲线”材料作文升格指导

55【被国人误传的熟言俗语】不到黄河心不死原为“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从大范畴来讲属于材料作文题。
由于其独特性,漫画作文题在高考中还是备受青睐的,如前几年全国卷“摔倒了吧”“有鱼吃干吗还要捕老鼠”都属于漫画作文题。
漫画作文题直观,指向性明确,往往具有讽刺批判的意义。
所以同学们在审题立意时,要提出现实性强、思想性深、文化感强的观点。
图片中的书籍被一个满头大汗的人搬来充当着临时台阶的角色,铺着红毯的台阶最高层竟风光地供奉着一个大大的猪头储钱罐!书籍功用的异化,猪头储钱罐的风光,配上显示隆重与庄严的红毯,其讽刺与批评之意不言而喻。
【正确立意】1.书籍的边缘化反映出的是精神世界的荒漠化2.供奉低俗,让书籍哭泣3.谋食之道在于谋知下期精彩预告:怎样在作文中以富有文采的语言征服阅卷老师?——“直线和曲线”材料作文升格指导● 江苏省扬州中学江虹组合例证,盘活文章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70分)诗人:走过的路使我暗自惊心,为什么要这样弯弯曲曲,浪费着生命?如果走成一条直线,岂不节省许多光阴?学者:曲线包容着无穷多的直线,避免了单调和重复,曲线构成的生活更富有弹性。
上述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和想象?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直线和曲线在特定的环境里具有一种生活美的暗示和象征性,通过诗人和学者的描述,唤起人们的某种联想,进而激发出特定的审美感受。
在审题的时候,要认真研读材料。
关于直线,诗人的基本意见是要节省时间,更快地达到目标。
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若为了追求所谓的生活化,矫枉过正,一味否定直线的价值是不恰当的。
我们如果找到规律,就可以少走弯路。
在学者的眼中,曲线包括三种内涵。
其一,对直线的包容。
其二,避免了单调和重复。
与单调和重复相对的是丰富和变化,这一思维过程容易被学生忽略。
高考作文:组合型材料作文指导

(一)明确要求: 1、话题要求: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 你所认识的中国。 2、角色要求:你——高中毕业生、中国青年。 3、读者要求:显性读者——外国青年;隐形读 者——阅卷教师。 4、目的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 国。 5、角度要求: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 联系。(最大难点)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第一则材料写的是国家实力弱,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割让领土,甚至 是以战胜国的身份,也拿不回被强占的领土。第二则至第四则材料归为一类, 写的是国家经济、体育、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发展,国家实力逐渐强大,在 世界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归类的两组材料进行对比后,我们找到相异点: 国家实力弱与强的区别。因此,强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才能安民、富民;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才能真正地支撑起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立意: 落后不忘奋起,强大不忘屈辱,居安不忘思危。
要想准确立意首先必须逐则分析提炼再进行比对找到聚焦点最后综合判断和归组合型时政材料作文如今已经风靡全国成为命题老师的最爱然而广大学生依然找不到应对之法
高考作文: 组合型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文指导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语文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同构型: 共享单车→用途:出行←高铁 ↓ 共同特征:科技进步、新生事物→移动支付 ↓ 意义:共享便捷、和谐、美好的生活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化具体为抽象,上升到人文情怀
互补型: 京剧→艺术形式←广场舞 ↓ 共同特征:中国人的娱乐 ↓ 意义:传统与流行并放异彩的中国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化具体为抽象,上升到人文情怀
2023年各地高三文一模作文汇编:组合类,思辨类,漫画类,关键词类、材料命题类(含审题立意、范文等)

2023年各地高三语文一模名校作文汇编:组合类,思辨类,漫画类,关键词类、材料命题类(含审题立意、范文等)一、组合型作文题:中国格(2023·山东菏泽·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语中,由“格”构成的词语很多。
如:资格、合格、高格,格局、风格、品格,体格、学格、人格,格物致知、有耻且格、自成一格,等等。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对以上哪几个词语感受最深?请选取两到三个词语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1.铸强健体格,修高尚人格。
2.以品格育格局,以追求助成长。
3.合格是底线,高格无上限。
例文:持人格之旄节,秉风格之纯正跋山涉水,叩经问史,风格与人格之争议久久没有定论。
或言“文如其人”,风格与人格交相辉映;或言“不因人废文”,不能因人格偏颇而否定其文学创作。
月有阴晴,事有两端,我们应审慎对待风格与人格之争,持人格之旄节,秉风格之纯正。
以人格之光芒,点亮文学之灯,人格是文学作品最深处的涵养。
文学创作、翻译甚至评论都浸润着作者的思想之泉,人格高度是作家不可或缺的品质。
著名文学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夙兴夜寐,上下求索,只为订正一个词汇甚至标点的翻译错误,不惧挑战权威,只为字字清明。
他从不会懈怠,应付差事,而会字斟句酌,反复比对外文文献,为我们呈现最完美最流畅的译文。
这是一个翻译家的高尚人格。
反观之,曾一度引起热议的“毒教材”事件让人寒心。
本是为小学生编印的教科书,却夹杂了大量低俗、色情的插图,这让祖国的花朵如何健康成长,让我们的教育谈何发展?这是插画师人格的缺乏,是不能容忍的错误。
没有高尚的人格,何来完美的风格?我们必须要培养青年健全的人格,才能塑造他们的风格,“猛志犹在”方可化笔为剑。
以风格之力量,擂动人性之鼓,风格是高尚人格最高处的守望。
人在悲愤之时,可谓“杜鹃啼血猿哀鸣”,只有藉文学才能抒发内心的情感。
组合型材料作文

组合型材料作文排列组合变化多——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导读: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就全部学科来说,俗话有得数学者得天下这一说;而就语文这门学科而言,笔者认为得作文者就能得语文的天下。
因此,及时研究最新的高考作文题目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新变化,探索高考作文的新动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7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全国各地共有九套试卷,其中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题的全国新课标卷有三套,其余六套则由北京、上海、江苏等有自主命题权的省市命制。
纵观这九套试卷,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谁命题,也不论是何种题型,命题专家们都在不遗余力地做着创新的探索,而这一点在作文试题的命制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特别是在今年全国新课标卷和全国新课标卷中所出现的一种新的作文题型——组合型材料作文,不仅让2017届的考生眼前一亮,同时也因其更加注重对考生思维能力和语言架构能力的考查,而在无形中对2018届的考生提出了更高的应考要求。
有高考作文研究专家预测,在2018年的高考中,极有可能再次出现组合型作文的身影。
因此在面对这一新题型时,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深度研究。
下面,笔者就为大家讲解一下组合型材料作文的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1组合型材料作文的命题特点我们先来看两道高考原题: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组合型材料作文与多则材料作文

审题分析: 材料内容是从2000年开始,7个时间节点上
发生在中国的有关个人与国家的重大事件,其中 有五个时间节点是过去与现实发生的,有两个是 未来要实现的。材料内容所展示的中国新时代在 过去18年和未来18年发展历程,以及已经取得的 伟大成就和将要实现的伟大目标。
这个共性就是材料的中心内涵,也就是我们 要归纳的中心论点。参考立意:祖国前进我成长、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青春梦”与“中国梦”。
二、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 给我,那我就成了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作出一根 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有价值了。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 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 议论文。
甲:成百万富翁——别人给我 乙:一生有价值——我给别人 思考立意:甲乙的分歧点在于人生观不一样
争与不争
一、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晏子春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 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 也”。
材料二:晋·傅玄《太子少傅箴》中有言“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 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 议论文。
同构型: 共享单车→用途:出行←高铁
↓ 共同特征:科技进步、新生事物→移动 支付
↓ 意义:共享便捷、和谐、美好的生活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化具体为抽象,上升到人文情怀
互补型: 京剧→艺术形式←广场舞 ↓
共同特征:中国人的娱乐 ↓
意义:传统与流行并放异彩的中国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化具体为抽象,上升到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