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寓言两则 扁鹊治病课本剧

合集下载

29.寓言两则(2)

29.寓言两则(2)
明确
目标
分配
任务
快乐
学习
一.合作探究,理解内容
(1)蔡桓公的病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
(2)蔡桓公是怎样对待扁鹊的劝告的?
(3)从蔡桓公对待扁鹊劝告的态度,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可以看看课文插图)
(4)扁鹊对待治病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5)你认为蔡桓公病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再读课文,感悟寓意
基本
环节
学案
预习
检测
通过预习我能完成:
(1)我会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扁鹊()()蔡()桓公理睬()肠胃()()
敷烫()()几剂()汤()药
(2)比一比,再组词
扁()采()汤()胃()齐()蔡()
篇()睬()肠()渭()剂()察()
(2)《扁鹊治病》写了扁鹊次拜见蔡桓公,指出其病在何处,劝他,蔡桓公却,最后无药可医。
(1)小组以各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读文。
(2)从蔡桓公哪儿,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组内相互说说,并总结)
(3)全班交流展示。
拓展
达标
1.用自己的话给同学们讲讲你喜欢的寓言故事。
2.同学们评评哪个讲的好。
学习
收获
这节课我学到了,在方面有进步,在方面需改正,本节课我在“自主学习”方面表现(优秀、一般、差);合作讨论中表现(优秀、一般、差);
29.《寓言两则》
班级:四年级小组:姓名:使用期:年月日
内容
扁鹊治病
主备人
李媛媛
审核人
董高生
教研组长
王晓燕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体会学习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扁鹊治病》(课件)(共13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扁鹊治病》(课件)(共13张ppt)
故 事 二 则 其 一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聊两个跟寓言故事有关的话题,第一个话题 跟名医有关。知道什么叫名医吗?你能说出秦氏,名缓,字 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 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 (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 他的医术高深,被认为是神医, 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 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 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 传其医术禁方,善于各科。
深入骨髓
治法 热水敷烫可治
针灸可治
服几剂汤药可治
只能等死
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蔡桓公最终病死了,他在临终前, 回顾自己的这段生病历程,会对身边 的人说些什么呢?
请你口头拟一份“蔡桓侯临终遗 言”把他得到的教训告知后人。
小组合作,把《扁鹊治 病》改编成剧本,在小组内 演一演《扁鹊治病》这个故 事。
谢 谢 大 家
扁鹊治病
再读文,引导概括课文大意
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 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 内容。
起因是扁鹊看出蔡桓侯 生了病,想为他医治,经过 是几次向他说明,(四次) 那我们可以说多次,结果蔡 桓侯根本不听,最后病死。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内心
自主
学习 后两 1.扁鹊心情有什么变化?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2.揣摩蔡桓侯的心理?
3.在课本的空白处写出他的内心想法?
次见
面情

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完 成一份蔡桓侯的病历。
时间 第一次 过了十天
十天后
又过了十天
病在 皮肤 皮肉之间
肠胃里
深入骨髓
治法 热水敷烫可治
针灸可治
服几剂汤药可治
只能等死
时间 第一次 过了十天
十天后
又过了十天
病在 皮肤 皮肉之间
肠胃里

27《故事二则》扁鹊治病 课件(共23张PPT)

27《故事二则》扁鹊治病  课件(共23张PPT)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有一天 过了十天
病的位置 治疗方法 不治后果 蔡桓侯的 态度
皮肤上
热敷
向体内发展
认为自己没 病,不高兴
皮肉间
扎针
还会加深 很不高兴
第三次
十天后 肠胃里 服几剂汤药 更加严重 非常不高兴
第四次
又过了十天 病入骨髓 无能为力
等死
结果: 五天后,蔡桓侯病死了。
感到奇怪, 派人去问
hóu
扁鹊 拜见 蔡骨髓
fū zhā

热敷 扎针 几剂汤药
zhā 扎针
扎 zhá 挣扎
zā 包扎
整体感知
• (扁鹊)三番五次劝(蔡桓侯)治病,但(蔡桓侯) 不听劝,耽误了( 医治时间 ),最后 ( 病死了 )。
自主学习
•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2、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想法。 • 3、通过读《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懂 • 得做事要防卫杜威,不要讳疾忌医,要善 • 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自主学习
• 学习方法: • 1、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 • 什么?结果怎样?画出相关的句子,做批注。 •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再复述故事。
“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 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侯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还会加深。”
• 蔡桓侯之死,因为他讳疾忌医,因为他没有防微杜渐, 最后作者想借他之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要听正确的劝告; 2.要及时知错就改; 3.要防微杜渐; 4.不要讳疾忌医。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拓展提升
学了这篇课文,大家一定有许多感受,也肯定有很多 话要说,那么你最想对谁说,想说些什么呢?下面,让 我们畅所欲言,尽情地说一说吧! 1.对蔡桓公说: 2.对扁鹊说: 3.对自己说: 4.对所有的同学说:

课本剧《扁鹊治病》

课本剧《扁鹊治病》

《扁鹊治病》课本剧剧本在春秋战国时期,蔡国有一位善良的名医,叫扁鹊,他医术高明,能治许多怪病。

第一场第一次拜见蔡桓公(蔡桓公、大臣、宫女、侍卫迅速而庄严地进场,坐定。

)【场景】一日,蔡国国君蔡桓公的夫人生病了,扁鹊便进宫为她医治。

此时蔡桓公正在宫殿内与大臣们商谈国事。

扁鹊恰巧经过宫门口,发觉蔡桓公神色稍有不对,心里一琢磨,便知晓了蔡桓公已生病,若不趁早医治,恐怕危险。

于是,扁鹊赶紧求见大王。

侍卫:来者何人?扁鹊:在下扁鹊,正来给夫人治病,远远观望,发现大王染了小病,希望求见,并帮助医治。

侍卫(上下打量了一下):啊,是名医扁鹊,我立即去禀报。

侍卫(弯腰,声音响亮):报……大王,名医扁鹊求见。

蔡桓公(稍有疑惑):哦,名医扁鹊!他,不是来给夫人治病的么,怎来求见寡人了。

先传进来吧~侍卫:是!(面向大王)退出后面向扁鹊:神医请进。

扁鹊(低头,快步进来):在下扁鹊,参见大王。

(单膝跪下)蔡桓公(声音洪亮);平身!扁鹊:大王您有病!蔡桓公(微怒):你才有病呢!扁鹊: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哼,胡说,寡人身体好好的,你怎可咒我有病,退下!扁鹊(无奈):那微臣先告退。

(慢慢的往后推出去).蔡桓公:这些做大夫的,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才显得自己的高明,怎么连神医都这样。

众大臣:大王英明。

侍卫已:大王您还是让扁鹊看看吧,毕竟他是个名医啊!蔡桓公:不看,不看!大臣甲:大王请息怒。

臣下为大王准备了一席舞蹈,大王请欣赏。

献歌舞~~(出场献舞)(蔡桓公和众大臣注意欣赏歌舞时候的神情)第二场扁鹊第二次拜见蔡桓公【场景】过了十来天后,扁鹊在家一直不放心蔡桓公的病。

又来拜见。

侍卫:报!!启禀大王扁鹊求见。

蔡桓公:宣侍卫:扁鹊觐见扁鹊:在下扁鹊,参见大王。

(单膝跪下)蔡桓公;平身!扁鹊:大王,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

扁鹊只好退了出去。

蔡桓公:(面对舞女,击掌叫好)好!跳得好!(面对众大臣,握拳作举杯状)寡人敬众爱卿一杯,喝!(稍顿一顿后)寡人突然觉得有些疲累了(按额头,身体染病的征兆),摆驾回寝宫!侍卫:起驾回宫~~(蔡桓公、宫女、侍卫退场;众大臣起身恭送,舞女作揖恭送,大王退下后舞女也退下)第三场扁鹊第三次拜见蔡桓公【场景】又过了十日后,众大臣正在宫内商量、处理朝政(批阅、传阅奏折、虚拟对话模样)。

《扁鹊治病》课本剧编排_1

《扁鹊治病》课本剧编排_1

《扁鹊治病》课本剧编排《扁鹊治病》课本剧编排上完《扁鹊治病》,孩子们很不尽兴,因为原来说好这节课要让他们把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并自由表演的,因为时间不够没来得及演。

下午我单独拿出一节课来,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小组,自愿上台表演,其余同学认真观看后作出评价。

遗憾的是孩子们的表演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尽管我善意地提醒观众们先肯定优点再挑毛病,但几乎所有的孩子评价时都挑缺点:表情不够、语气不够、缺少必要的交代,有的同学上台了却基本上什么也没参与……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实说我也很不满意,这样的表演放在课前同学们初读课文时就能够做到,而现在我们已经深入地分析理解课文了,也分别站在扁鹊和蔡桓公的位置上去细细体味了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为什么大家表演时不能把这些体会放进去呢?我领着学生重新来回顾当时的场景,分析每一个人的性格。

当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时他会怎么表现?当看见大王皮肤上有病时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当遭到大王的呵斥后他会有什么表现?又过了十来天,他决定再去见蔡桓公,这时他是怎么想的?当看见大王的病情严重了他会怎么想怎么做?第三次第四次呢?他为什么要逃到秦国去?逃去秦国之前他会说些什么……如此扁鹊的形象就逐步丰满了起来。

再依此法把蔡桓公的形象一点点塑造起来。

那么,这个剧除了蔡桓公和扁鹊之外,是不是还可以增加一些别的角色呢?有学生说可以设一个小太监,成天跟在蔡桓公身边阿谀奉承,拍马屁,看大王眼色行事;有学生说得设一个大臣,劝一劝大王听扁鹊的话治病;有学生说得安排一个扁鹊的下人,当大王派人来找扁鹊时,他已经跑到秦国去了,得有一个下人回话说扁鹊上哪去了,不然别人不知道……经过这节课的重新设计、润色,剧本显得很丰满了。

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来表现,那就精彩纷呈了。

小雨表演的蔡桓公色厉内荏,金玉表演的扁鹊一心想为大王治病却始终无可奈何,郁郁不得志。

大家一致公推她们俩演得最好,被授予“最佳表演奖”。

课后同学们把这节课的过程写成了一篇作文,功德圆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说课稿【第1篇】《扁鹊治病》是第八册29课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则,课文比较简单,以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要求给他治病和蔡桓公的反应为主线,来揭示防微杜渐的道理。

我把本文的目标设为解决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通过读来领悟课文要揭示的道理。

我安排了四次读,一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读课文,既有目的的,又能增加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二是深读课文,理清故事的发展。

在分析课文发展时又安排了两次师生合作读,第一次是扁鹊给蔡桓公治病时说的话,师读提示语,生接下去读扁鹊的话,让学生体会扁鹊去的次数之多和蔡桓公病情的发展,关键让学生在读的当中有自己的体会,再是分析蔡桓公的反应时,师读扁鹊的话,生读蔡桓公的反应,形成一种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中体会蔡桓公的病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

通过这四次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体会课文要传达给大家的道理。

在深读课文中,我提出了在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在蔡桓公的反应中你体会了什么,给学生比较大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由地说,不把他的思维控制在一个小点,这样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

在课文的后面安排了复述课文,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学生复述的情况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

扁鹊治病说课稿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扁鹊治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

本单元以“故事长廊”为主题展开。

《扁鹊治病》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学段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蔡”等4个生字,会写“扁”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课文《扁鹊治病》是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小编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扁鹊治病》课文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课文原文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ci)桓(hun)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

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fū)烫(tng)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suǐ),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课文读后感这则寓言主要讲了医生扁鹊给人治病,告诉别人已经得病了,可别人不信,说不用治了。

过了几天,扁鹊又再次申明说病已经加重了,可那人还是不相信。

终于过了一天又一天,当那人感到浑身疼痛难忍想找扁鹊时,扁鹊已经远离,别走他乡了,那人只能面临病死的结局。

从这个故事中我了解到了如果我们有一点点的缺陷,一定要及时地去弥补,有问题也要及时地去解决,否则会酿成不良的后果。

29、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备课参考_教案教学设计

29、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备课参考_教案教学设计

29、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备课参考本文是关于29、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备课参考,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

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

纪昌一一照做。

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

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

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选编这两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的重点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词句解析。

(1)“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

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学习态度的虚心和认真。

他虚心听从老师指导,并且真正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做,一点也不犹豫,一刻也不耽误。

(2)“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练习眼力的决心、毅力和恒心。

说他有决心,是因为他练习的目标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来回穿梭的梭子,这就增加了追逐目标的难度;说他有恒心、毅力,是因为他躺在织布机下面,并且一躺就是两年,其学习之劳苦可想而知;并且,据说他练习看虱子时又用了三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