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4.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练习题
高考地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下图中洪水监测和评估分析系统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D .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2.下图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来选址的流程图”,此流程图最可能是为下列哪种设施选址设计的(A •放射性废弃物储存场B.汽车加油站C.地下水天然补给区 D •大型游乐场下图为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Z 2 /圧"ftfJr-,"的存\Jr-+.l止KJ扣XI悲备皿莽)此吐F«谄胃的电人It不主幡TrAAw适也RM机鞭豐3.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可能为()A .东风B .西南风C.西北风 D .东北风4•若在该区域建CBD,最宜选择在()A .甲B .乙C.丙 D .丁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
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干道市区与郊区之间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 4 6 « JO JI M 16 IS 20 22I4M <h>5•关于图中①②曲线所反映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①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B.①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C.②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D . 14时进出城的车流量相等6 .交管部门对市区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流量进行实时监测,主要利用了()A .全球定位系统B .数字地球C.地理信息系统D .遥感技术土地覆被是指覆盖地面的自然物体和人工建筑物,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植被,也包括陆地表-面的水体等,其时空变化综合反映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2000年和2010年土地覆被状况(颜色深浅代表不同覆被类型)。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例» 河血J 湖泊国界匚3研究区•地点7.甲、乙两地土地覆被类型分别是()A .耕地裸地B .森林耕地C.裸地草地D .草地森林8.图中水体北部面积变化较南部大的原因是()A .北部降水少、蒸发强,入湖水量减小B. 人湖河流修建水库,大量引水灌溉C. 北部地势较高,湖水大量流失 D •北部为砂质湖底,湖水下渗快9 .能够确定该区域 2000年至2010年各类土地覆被变化面积的技术是( )A .遥感B .全球定位系统C .地理信息系统D .数字地球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灾难,物资严重缺乏,诸多企业停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2·安徽文综,25)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2012·福建文综,7)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A.计算机网络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3.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南沙渔船船位监测系统”,在渔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大成果。
关于该监测系统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为渔民预测捕鱼量,补偿损失B.成为远洋渔船安全捕捞的“保护神”C.为捕捞渔船提供导航、航海通告D.为渔民提供海况、鱼汛等信息服务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
依据图文资料,完成第4~5题。
4.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A.GPS—RS—GIS B.RS—GPS—GISC.GIS—RS—GPS D.RS—GIS—GPS5.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2013·江西南昌调研)下图是某城市的空间资料,读“某城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处理后得出的统计资料”。
人口统计数据显示:甲区有11 000人,乙区有18 000人,丙区有17 000人。
已知城市计划分区中,每一方格人口依其土地利用类别(商业、住宅、工业),按3∶5∶2比例而定。
据此完成第6~7题。
6.在GIS软件中将人口数据与图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向量图层结合后,转换为网格式数据,则图中网格代码6的人口为()A.2 500 B.3 000 C.4 500 D.6 0007.据地价和土地利用图层,推断该区域交通图层最有可能是()读“车载GPS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完成第8~9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4.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练习题

4.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结合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1~2题。
1.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A.GPS B.GISC.RS D.数字地球2.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A.GPS B.GISC.RS D.数字地球(2017·武汉武昌区模拟)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如今物流快递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车辆跟踪B.合理分配车辆C.降低能耗D.提高运营成本4.国家气象局每天为媒体提供的卫星云图的制作主要使用了()①遥感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017·齐鲁名校协作体模拟)下图为吉林西部湿地分区图,湿地面积季节变化率反映了湿地年内的稳定程度。
读图表完成5~6题。
分区Ⅰ区Ⅱ区Ⅲ区Ⅳ区湿地水资源补给类型降雨季节性河水、降雨河水、降雨地下水、降雨湿地面积季节变化率(%) >30 20~30 10~20 <105.想要准确及时地了解湿地面积的变化状况,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①遥感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④数字地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6.影响湿地面积季节变化率的主要因素是()A.冬季积雪量多少B.夏季风的强弱C.地势高低差异D.植被覆盖度高低7.(2014·广东高考)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
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A.公路B.菜园C.鱼塘D.果园8.(2017·深圳一模)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通水现场施放“大黄鸭”测量水速。
“大黄鸭”携带的测速设备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全球定位系统(GPS)B.遥感技术(RS)C.地理信息系统(GIS)D.数字地球(DE)(2014·江苏高考)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4.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练习题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
据此回答1-2题。
1.最近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监测冰岛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3.2015年12月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再度陷入“十面霾伏”之中,纷纷拉响空气重污染预警。
为了及时对雾霾区域进行分析和预报,可采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北斗导航系统B.遥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4.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定位、导航等服务。
北斗系统可用于( )①交通指挥②搜索营救③灾害评估④导弹发射⑤作物估产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5.松花江是东北地区一条比较重要的河流,在河流封冻的季节,防汛部门密切注意河流的冰情,采取的合理手段是( )A.利用RS技术,确定封冻河段B.利用GIS技术,定位冰块的流淌速度C.利用GPS技术,分析河流未来封冻情况D.利用数字地球,虚拟河流封冻6.青藏高原畜牧业多为游牧方式,转场基本沿公路进行。
某研究人员利用GIS技术对该高原某草场的荒漠化趋势进行模拟分析(见下图),可以推测该草场荒漠化问题最突出的区域出现在( )1-平地2-坡度较小区块3-坡度较大区块1-公路经过的区块2-公路未经过的区块a、b、c、d-大区块类1-有临时聚落区块2-无临时聚落区块A.a区块 B.b区块 C.c区块 D.d区块3S技术对2012年第30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据此回答7-8题。
7.在奥运会期间,奥委会要快速查询某运载运动员的奥运专用车的位置信息,其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RS和GPS D.GIS和GPS8.为了保证奥运会室外项目的顺利进行,英国气象中心每天关注伦敦的天气变化,气象云图的获取主要采用什么技术( )A.GPS B.RS C.GIS和RS D.GPS和RS9.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城市3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配套专题测试卷: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时间:60分钟总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利用新型无人机对农作物进行测量时,无人机会通过卫星定位引导自动拍摄监测地块的高清航拍影像,然后利用专用软件进行后期处理。
据此回答1~2题。
1.获取调查地块农作物高清航拍影像的技术是( )A.RSB.GPSC.GISD.VR[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遥感是通过传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可以通过该技术获取农作物高清航拍影像。
故B、C、D错误,A正确。
2.利用专用软件进行后期处理获得的数据可以分析调查地块( )A.土壤酸碱性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B.土壤含水量和农作物的种植结构C.气候变化和农作物的种植变化D.农作物的作物单产和作物种类[解析]土地酸碱性无法通过所得的数据分析求得,故A错误;土壤含水量需要就地勘察,无法通过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分析调查,故B错误;该地气候变化无法通过遥感影像获取,故C错误;农作物的单产和作物种类可以通过遥感和GIS技术的数据处理分析获取,故D 正确。
故选D。
某游客从下图中A处驱车赶往B处,其手机上的某地图软件提示:“前方1千米处行驶非常缓慢”。
热力图是该地图软件功能之一,它是利用手机基站定位获取该区域的用户数量来渲染地图颜色,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和变化趋势的一个产品。
下图为某区域热力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图软件发出该提示,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GPS、RSB.GIS、RSC.GPS、GISD.GIS、RS、GPS[解析]根据材料,该地图提示需要对车辆进行定位,使用的技术有GPS技术。
需要对线路状况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使用GIS技术,C对。
RS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不能定位或分析数据信息,A、B、D错。
4.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 )A.规划布局景区道路B.评估区域商业价值C.预测景区游客数量D.助力交通部门决策[解析]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核定区域游客数量,游客数量是不断变化的,C对。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某大学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评估,完成中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过渡带)分布图的绘制。
下面为该分界线西段、中段、东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该线最有可能是我国()A.水田与旱地集中分布区的分界线B.人口分界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2.导致该线西、中、东段南北宽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的差异B.海拔高低的差异C.纬度位置的差异D.大气环流的差异3.GIS在绘制该线时的作用主要是()A.获取相关地理空间信息B.确定地理事物空间位置C.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应用D.将相关信息立体化呈现下面左图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将某地区一次火山喷发事件T0至T3四个等时间段的卫星影像,加以分析绘制成的火山灰蔓延示意图;下面右图示意该地区五个小区域,在T0至T3四个等时间段的火山灰云层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第4~5题。
4.根据火山灰云层不同时段的分布状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该地区盛行()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5.该次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 ℃,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地面大气()A.CO2浓度增加,地表气压升高B.凝结核增加,全球大气降水增多C.削弱作用增强,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减少D.保温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弱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完成第6~7题。
6.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7.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聚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开始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含解析)

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含解析)时间: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蔬菜速递是指客户经过网络订购蔬菜,企业依据客户所在城市,布置所在城市的连锁店直接把蔬菜送到客户家里,是蔬菜销售的新方式。
据此完成1-2题。
1、为提高配送效率,连锁店方案将订单分区处置派送,可借助的天文信息技术是( )A.数字地球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D.天文信息系统解析:连锁店将接到的订单分区处置派送,即依照客户的住址,结合城市路途系统,按街道和派送路途归类、集中处置,只要GIS才具有该功用。
答案:D2、无人机被普遍运用于航拍等各行业,其可以运用的范围为( )A.海事管理B.地壳运动监测C.出租车定位导航D.灾区的经济损失统计解析:陆空中积广阔,管理难度在于不能快速获取信息,无人机航拍可快速获取海事信息,故可用于海事管理。
地壳运动监测要求精度高,普通用GPS技术监测;出租车定位要用GPS技术;灾区的经济损失统计要用GIS技术。
答案:A读〝一个洋包裹的漂流记〞图,完成下面3-4题。
3.该流程图反映的现代产业活动类型不包括( )A.商业 B.工业C.交通运输业 D.效劳业解析:该流程图反映的是电子商务的主要环节,包括现代产业活动类型有商业、交通运输业、效劳业,不包括工业消费进程,因此B 项契合题干要求。
答案:B4.用户下单后,了解所购货物静态信息所应用的天文信息技术是( )A.GPS、RS B.GIS、RSC.RS、VR D.GIS、GPS解析:用户下单后,了解所购货物静态信息,需求应用GPS技术的定位功用,还要应用GIS技术的剖析、处置信息功用,所应用的天文信息技术是GIS、GPS,D项正确。
答案:D点餐类App的出现,为足不出户的人提供了便利,改动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据此,完成下面5-6题。
5.与到店就餐相比,商家应用手机销售平台外卖可以( )A.减轻对交通条件的依赖B.增加对市场位置的依赖C.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D.不用了解市场需求解析:商家应用手机销售平台外卖,要送货上门,对交通条件的依赖性大;受恶劣天气影响。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专题十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演练测评含解析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读图完成1~2题。
1.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A.GPS B.GISC.RS D.数字地球2.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靠( )A.GPS B.GISC.RS D.数字地球解析:第1题,RS(遥感技术)可用于自然灾难的监测,能够持续监测旱情等灾难的发展,GPS是获得位置信息,GIS是分析和处理图像和位置信息。
第2题,该图的绘制须要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须要运用GIS。
答案:1.C 2.B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防灾减灾中的频率越来越大。
读GIS分层图,回答3~4题。
3.依据上图可以推断出,正在分析的地质灾难最可能为( )A.滑坡B.泥石流C.火山喷发D.地震4.一位年轻探讨员不当心把完整的图层弄丢了,现在须要制作出完整的图层,它须要填补的甲最可能是( )A.坡面起伏状况B.坡向C.坡面侵蚀状况D.地层厚度解析:第3题,通过资料图层和阶段成果图可知,该地质灾难和坡度陡缓、地层倾斜方向、活动断层亲密相关,最有可能是滑坡。
第4题,读图可知,由甲和地层倾斜状况能得出“顺向坡面”的结论,则甲最可能是坡向。
答案:3.A 4.B人口密度分布图是用不同颜色的区块叠加在地图上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的统计图形。
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某城市8时和20时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5~6题。
5.绘制人口密度分布图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和RS B.GPS和GISC.RS和数字地球D.RS和GIS6.依据人口密度分布图,可以( )A.统计该市人口数量B.分析城市人口迁移方向C.确定城市用地类型D.预料城市人口增长率解析:第5题,人口密度分布图须要利用遥感技术(RS)测量,而图形最终的合成叠加则须要用到GIS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6·长沙长郡中学月考)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
读图回答1-2题。
甲我国西北某地遥感影像
乙车载导航仪示意图
1.利用甲图可以( )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
2.有关图乙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
B.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
C.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
下图示意使用GIS分析某类自然灾害(X)的模型构建。
读图回答3-4题。
3.该类自然灾害(X)是( )
A.地震 B.内涝 C.滑坡 D.塌陷
4.近年来该类自然灾害在我国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大,其原因不可能包括( )
A.开采地下水使地面沉降 B.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上升
C.不透水下垫面不断增加 D.城区与郊区温差有所下降
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图为不同地物的反射率曲线图。
读图回答5-6题。
5.利用不同地物反射率的差异获取地面信息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6.为顺利获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与水稻的播种比例,最佳的监测波长为( ) A.0.5微米 B.0.8微米 C.1.0微米 D.1.2微米
下图为2015年4月5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5年第4号台风“美莎克”未来24小时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
读图回答7-8题。
7.要完成台风“美莎克”未来24小时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有( )
A.GPS和GIS B.GPS和RS C.RS和GIS D.GIS和RS
8.台风常给经过地区带来洪灾,救灾决策部门运用GIS综合分析灾情,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 )
①降水量分布图②水系分布图③地形分布图④土壤类型分布图⑤地质构造分布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
某自行车爱好者骑自行车从甲地到庚地,车行全程使用力气维持不变,车速变化完全受坡度左右。
车上配有全球定位系统(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
读该自行车爱好者骑行路线图(图中乙、丁、己三地的海拔均为500m),回答9题。
9.该骑行路线中,甲乙、乙丙、丙丁、丁戊四路段中,坡度较平缓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戊
(2016·温州模拟)读表,回答10-11题。
我国不同地区1950-2001年湿地面积变化表
10.
A.新疆湿地 B.滨海湿地
C.玛曲湿地 D.三江平原湿地
11.调查并估算湿地面积的变化,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
A.RS和GPS B.GPS和RS C.RS和GIS D.GPS和GIS
12.阅读材料,回答(1)-(3)题。
材料一2011年7月25日,世界首支青少年三极科学考察团正式启程奔赴北极,“探秘世界三极——2011中国青少年北极科考活动”在北京举行了启程仪式,由13名中国中小学生组成的科考队将重点对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冰川、海洋、沿海滩涂和内陆进行科学考察。
其中生态环境的研究课题包括:钻取北极冰川的冰心样品,测定分析氢同位素(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污染物,获取近年来的北极气温、生态环境、淡水资源等方面的数据,由此判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①这支科学考察团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
②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哪些特点?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不断融化,动态监测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监测海平面上升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存状态的具体方案。
真题体验
13.(2015·广东卷)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
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
(2015·江苏单科)下图1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2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
读图回答14-15题。
1973年
非冰川 2冰川
图1 图2
14.图1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
15.图2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了1 800平方米 B.增加了1 800平方米
C.增加了2 700平方米 D.减少了2 700平方米
『答案』
1.A 甲图为遥感影像图,利用遥感可以了解该地地形和地貌特征,从而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2.C 车载导航仪的运行主要依赖全球定位系统,电子地图可实现人机互动。
3.B 该模型是根据气象、水利、水文等专业知识来分析某类自然灾害(X)的,且涉及城市地理数据库,分析成果有降雨、产汇流、排水模型,与城市的气象和水文状况密切相关,而选项中与降雨、径流有密切联系的就只有城市内涝。
4.D 该类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和地形方面分析。
从气候看,有短时间强降水;从地形看,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表积水,易发生内涝。
开采地下水使地面沉降,导致排水不畅。
不透水下垫面不断增加,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易造成地表积水。
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上升增加了空气中的凝结核,可能增加降水。
城区与郊区温差有所下降,会减弱热岛效应,使城区降水减少。
5.A 遥感技术可利用传感器接收不同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信息。
6.B 小麦与水稻的种植区分别为旱地和水田,水田属于人工湿地。
从图中可知,小麦和湿地这两种地物在0.8微米波长时反射率差异最大,分辨率最高。
7.C 对台风路径进行监测需要用到的技术是RS;对遥感图像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需要用到的技术是GIS。
8.A 洪灾的发生与地区降水状况、水系分布以及地形状况有关系,因而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分析灾情时需要叠加这三类地图。
9.D 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分布密集,说明骑行速度慢,应是上坡路段,小黑点分布稀疏,则说明可能是下坡路段,密度居中的才是平缓路段。
读图,丁戊路段黑点分布密度居中,说明该路段坡度平缓。
10.B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滨海湿地面积缩减量和减少比例都是最大的。
11.C RS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查湿地面积的变化;GIS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估算湿地面积变化情况。
12.(1)①GPS②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2)RS和GIS GPS (3)给北极熊佩戴装有GPS信号发射装置的项圈,GPS信号发射装置每天都向卫星发送信号;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查询、记录项圈的移动轨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1)题,这支科学考察团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GPS,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第(2)题,利用遥感获得的资料,通过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能够显示极地冰川的变化并预测出其变化趋势。
只有通过GPS才能判读出海平面细微的变化。
第(3)题,利用GPS技术实时对北极熊的行踪进行监测,可了解北极熊的生存状态。
13.D 将四幅图叠加分析可知,图中丁区域距断裂带较远,地震破坏程度较弱,次生灾害发生频率较低,最适宜城市重建,故选D。
14.A 在遥感影像图中,海拔高处多积雪和冰川,反射率高,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颜色较浅,海拔低处较灰暗,甲所在处较灰暗,且比两侧暗,应为低海拔处,该地位于山顶附近,结合灰暗处的延伸情况、形状,可判断甲位于山谷中。
故选A。
15.D 由图可知,2009年非冰川方格的数量增加到10个,比1973年多了3个,由于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说明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减少了2 700平方米。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