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7.屋内旅行记【第2课时】【新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第七单元课堂笔记

《探究中文学习的乐趣: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第七单元课堂笔记》一、前言在三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第七单元的课程内容主要围绕着课文《陕北的年画》展开,通过学习年画、书法和陕北方言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引导学生亲近语文、亲近自然、了解生活,拓展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分析。
二、年画:乡土文化的生动表达1. 介绍年画的历史渊源年画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源远流长,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课文《陕北的年画》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陕北年画的特点和传统,令人感受到年画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是对农耕文明、祈福愿景和人民生活的生动表达。
通过学习年画,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年画的绘制技艺年画的绘制技艺是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绘画功底的,在《陕北的年画》中,作者对年画的描绘和细节进行了生动而具体的叙述,让我们对年画的制作过程和技艺要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年画的绘制技艺,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欣赏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激发自己的创作热情。
三、书法:汉字之美的体现1. 汉字的历史意义汉字作为我国人民的文字符号,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陕北的年画》中,作者多次提到了书法的艺术魅力,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体现了汉字之美,而学习书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汉字的历史意义。
2. 书法的魅力与技法学习书法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更能够培养我们对文字的敬畏之心,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通过学习书法,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启迪心灵,陶冶情操。
四、陕北方言:民族文化的多样表达1. 方言的特点和魅力在《陕北的年画》中,作者可爱地描绘了陕北方言的场景和特点,方言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法替代的独特魅力。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归纳

三年级下册课文内容归纳《走进大自然》这首诗歌生动的描绘了天真活泼的孩子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表达了作者向往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火烧云》火烧云:是指清晨太阳出来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通红一片,像火烧一样。
本文主要描写火烧云,颜色变活“极多”,形状变化“极多”,而且变活在“极快”,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喜爱和对大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诗的材料》材料:指的是可以用来写诗歌内容的事物。
这篇散文中写“我”到公园看到千姿百态的荷花,联想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在与花共舞,与虫共语。
随后‘我’想起往日看金鱼时觉得自己仿佛成了一条金鱼。
这些联想,抒发了作者对荷花无比的欣赏和喜爱。
《金色的草地》本文是一片写自然现象的记叙文,文中的“蒲公英”成了我们童年的趣事。
而我又在无意中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原因是早晨花收拢草地是绿色,中午花张开草地是一片金黄,傍晚花又收拢草地又成了绿色。
《回乡偶书》这首诗是诗人表达的一种“乡情”,诗中‘少小’和‘老大’,‘离’和‘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离开家乡几十年后返乡写下这首诗,表达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诗人表达的一种“友情”。
诗人李白在春天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走月亮》“走月亮”:就是在月亮下走或是月光下漫步。
这是一篇诗情画意的散文,描写了秋天的夜晚一个小姑娘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乡间小路上散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文中一路的好精致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如“那样……那样……”“走过……走过……”,这种排比的手法是我们更真切的体会到我和阿妈在月夜美丽的景色漫步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泥姑娘》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一个老艺人捏了一个泥姑娘,却在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为了救一只陷在泥里的小蜜蜂而牺牲自己的故事,描写了泥姑娘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灵,歌颂了泥姑娘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难忘的八个字》难忘的八个字是:“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冀教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基础达标我会做一、字词积累。
(36分)1.用“√”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6分)鱼鳞.(lín líng) 山巅.(dǐng diān) 砾.石(lìlè) 路程.(chén chéng) 避.免(bìpì) 缺.少(quēqu ē)省.略(xǐnɡshěnɡ) 白沫.(mèmò) 圆圈.(quān ju ān)解释.(shi shì) 告饶.(náo ráo) 书籍.(jíjì) 2.看拼音,写字词。
(7分)我的报纸上了许多科学知识,我得了,白云高是晴天,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春天到。
这个单元,我最喜欢矿矿了,为了完成蓝鲸的论文,深思考,,这种科学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我会查字典。
(5分)“略”用部首查手法查字典,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
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简单(跟“详”相对);②简单扼要的叙述;③省去,简化;④略微;⑤计划,计谋;⑥夺取(多指土地)。
请你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1)策略.( ) (2)省略.( ) (3)粗略.( )(4)略.有所闻( ) (5)侵略.( ) (6)史略.( ) 4.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6分)青______( ) ______( ) ______( )舌______( ) ______( ) ______( )5.照样子补充词语。
(6分)(1)例:(采)花粉( )记号( )资料( )方向(2)例:(逆向)的风( )的人( )的冰川( )的事物6.探索与发现,既要好问,又要善思,仿照例子写关于“问”和“思”的词语。
(6分)提问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思考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勤学好问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左思右想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句子训练。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走搭石【第2课时】 冀教版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 有看的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 “美”。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围绕“走搭石”写了哪些
内容?“走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点拨:首先借助汉语拼音和字典把课文读正确,然后多读几遍, 边读边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从而归纳出课文围绕着“走搭 石”写了哪些内容。最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 的实际情况想一想“走搭石”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 参考答案:作者围绕“走搭石”写了搭石的用途、人们怎样摆 搭石、人们怎样走搭石等内容。“走搭石”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这里的乡亲们具有无私奉献、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等优秀品质。
相信你还能说出 更多这样的句子, 试一试吧!
思考: 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到河边,其中必有一人在河边
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等对方过了河,两个人 再说上几句家常话,然后各走各的路。年轻人如果碰到 上了年岁的人来走搭石,总是要弯下腰去背老人过河。 人们把这些都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思考:你从“止步、招手”这两个动作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纯朴的家乡人互相谦让的美德,这也是
核心问题: 课文赞美了人们的什么精神?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二画:画出一处文中写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的语句。 3.三思:当人们在搭石上相遇的时候会怎样做? 4.四悟:作结尾的比喻句赞美了什么?
品析: 上工下工的时候,一行人走起搭石来,那才有意
思呢。前面的人刚抬起脚来,后边的人紧跟上去,踏 踏的脚步声像音乐一样。水波清清,映出人影,像电 影,像画儿。大伙儿走搭石不能抢,也不能突然止步, 因为前面的人一停步,后边的人没处放脚,就要掉到 水里。
点拨:首先把这些词语读正确,然后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这些 词语分别在什么语境中使用,最后会默写这些词语。
2021年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完美版)

2021年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完美版)一、课堂连线台。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第一句话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第______句话分析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得以传承下来的原因。
2.造纸的原料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用“”画出描写蔡伦造纸过程的动词。
请你用上几个连续的动词写一种手工的制作过程。
4.不属于这种造纸方法得以传承下来的原因是()A.原料容易得到 B.可以小量制造C.价格便宜 D.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念山归来思念山①念山是一幅真正美丽的画,一幅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油画,一见便深深烙进了脑海,成为挥之不去的影像。
以至于归来数月,它仍然反复地在我的心田放映。
②念山村是福建省政和县的一个行政村,平均海拔约860米,以云上梯田闻名八荒。
念山村地处大山的顶部,上山的路自然没有“平坦”二字。
山道弯弯,弯出了茂林修竹、悠悠溪水,弯出了形状各异的梯田、重叠错综的山岗峰峦。
待到达最高峰念山余屯,一切皆隐去了,眼前是一片密不透风的古树林,古红豆杉、古枫树、古银杏、古南酸枣树等树木,一树古过一树,争相参天,几百年几千年了,似乎仍在向上生长扩张。
③上观景台的路是由大小不一的石头铺成的,古朴结实。
路旁边是一纵随着坡度向上的白茶园,清新碧翠,色泽圆润,充满生机。
我摘了一片茶树叶放进嘴里咀嚼,果然是无尘无土,苦中带甘,别是一番自然天赐的青青白茶味道。
④越过茶园,我们上到了观景台。
观景台是一个上下两层的大亭子。
绕着观景台转几圈,我心震撼:风光无限,视野无边,整个念山已是一览无余。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冀教版)《春的消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1课《春的消息》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理解“消息、漂白、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拼读“漂、禁”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随堂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我想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春天在哪里》,让我们随着歌声一起去寻找春天。
2.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就是美丽的春天。
刚才我们从歌声里欣赏了春天,你能说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或诗句吗?(指名说)3.大家真棒,当春姑娘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周围会发生很多变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春姑娘来到的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春的消息》。
二、初读课文1.指名按小节读课文,并相互评价,随读正音并解决字词问题。
三、再读课文,品悟诗情。
1.师: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春的消息,让我们看到了春天就是一副最美丽的画,一首最美丽的诗,请同学们从诗中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思考,从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自读3.全班交流理解诗意并指导朗读4.师:同学们读得多好啊!看来,大家都是用心在读,用心在体会,才能有这么多收获,真是太好了。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发现大家都爱上了这美丽的春天,大家想不想配上音乐来读一读呢?那就来点音乐吧!(学生配乐齐读)四、拓展积累1.师:你们精彩的朗读仿佛把我带进了春天绚丽多彩的画卷中了。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 奇妙的点彩画|冀美版(2014秋)

《奇妙的点彩画》教案一、本课教学目标1. 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画,知道点彩的绘画特点及简单技巧,并用点彩法创作一幅画。
2. 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点彩画的画面效果,了解点彩画的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学习运用各种绘画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充分利用色彩和不同的点法创作一副点彩画。
难点: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
(教师)课件、学生范作、水粉画(以及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广告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想用30秒时间为大家画一个绿苹果,想不想看?但我想邀请一位最有胆量的同学与我一起比赛,要求是只能提供给你两种颜色:黄色与蓝色,让你去画一个绿色的苹果,有没有问题?师生画毕:有没有绿的感觉,大家发现闻来世的画法与这位同学有什么不同之处?生:用点画,不调色。
师小结:是的,直接用有颜色的点来作画的方法我们叫点彩画。
点彩画上的颜色在空间混合了,使我们在视觉上形成了新的色彩,这是点彩画的色彩原理。
今天苗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领略奇妙的点彩画。
揭题《奇妙的点彩画》二、探究学习(一)、代表人物代表作介绍(2分)点彩画还有一个专门的流派,那就是点彩派,接下来带大家去认识几位点彩派的大师!(课件)修拉创始者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西涅克发扬者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描绘的作品中表现港口的比多。
克罗斯水彩点彩画家黄亮中国的点彩派代表师:修拉,讲到点彩派我们不能不讲到法国的修拉,因为他是这个画法的创始人。
他不像其他画家调好颜色再画,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画法,他不在调色盘上面调颜色,而是直接用非常鲜艳的颜色点画。
这幅油画作品《大腕岛的星期日下午》是花费了他一年时间点成的代表作,描绘的是巴黎附近的大腕岛上人们在林间休闲的情景。
小学语文冀教版(2016)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 屋内旅行记-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读拼音,写汉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méi yóu lú zi kǒnɡ pàxiǎo kǒnɡA.煤油;炉子;恐怕;小孔B.没有;炉子;恐帕;小孔C.没有;沪子;恐怕;小孔【答案】A【分析】考查学生看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解答】注意“煤油”的书写。
在拼读音节的时候注意平翘舌音的分辨以及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分别,另外还要注意声调。
2.【答题】读拼音,写汉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wèi bìkǎo chákǎo huǒ tàn xiǎnA.末必;考察;烤火;探险B.未必;考察;烤火;探险C.未必;考察;烤火;探俭【答案】B【分析】考查学生看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解答】注意“未”和“末”的差别,“险”和“俭”的差别。
在拼读音节的时候注意平翘舌音的分辨以及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分别,另外还要注意声调。
3.【答题】给下面句子中的画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1.炉子里的劈______(pīpǐ)柴劈______(pīpǐ)啪作响。
2.太阳照在我和______(hé hè huo)妈妈身上,好暖和______(hé hè huo)啊。
【答案】pǐpī hé huo【分析】本题考查了辨析多音字的读音。
【解答】解答本题,需要同学们平时多积累识字量,注意结合词语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
4.【答题】给下面句子中的画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1.小刚兴______(xīng xìng)奋地跑过来,饶有兴______(xīng xìng)致地讲起他路上的见闻。
2.要想获得______(dé de děi)知识,就得______(dé de děi)下功夫学习。
【答案】xīng xìng déděi【分析】本题考查了辨析多音字的读音。
【解答】解答本题,需要同学们平时多积累识字量,注意结合词语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问题,十位读者中未必有一位能完全回答得出。
“未必”一词写出了生活中的学问很多,存在着很 多奥秘,很多人都不了解。
拓展: 1.生活中有很多_含__羞__草__的__叶__子__为__什__么__一__碰__就__会__“__害__羞__”__?__夏__天__ _为__什__么__穿__浅__色__的__衣__服__比__较__凉__快__?__蚂__蚁__是__怎__样__传__递__信__息_ _的__?__小__狗__是__怎__样__记__住__回__家__的__路__的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 物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
判断方法:1.寻找标志性词语,如:“例如、比如、 譬如、举个例子”等;2.关注所叙写的事例文字。
运用: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二、3题。
你看,问题挺(tǐng)简单,可是要回答它却不那么 容易。
“挺简单”与“不那么容易”形成鲜明的对比,说 明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其中的道理却不容易说明白。
写的《十万个为什么》的序言部分,提出了生活中看 似简单却蕴含着科学知识的问题,吸引读者去思考、 解读那些有趣的现象,激发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用 科学的兴趣。
2.二思:文中作者提出的问题都有什么特点?
这些问题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非常普通,可 是它们都包含着科学知识。
3.三探:作者认为怎样通过书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你从 中体会到了什么? 讲这些问题的书是有的,可是你要回答即使是 我们这十二个谜,也得翻看许多书。而你知道这样 的谜岂止十二个,而是十万个。我体会到了要想解 决这些问题,就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 思考。
4.四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问题,我们要通过 读书、探究等方式去学科学、用科学。
课文结构
屋内旅行记
问题司空见惯 最简单的谜 提出问题
生活处处有学问 科学就在你身边 解决问题: 读《十万个为什么》 多观察 多思考
屋内旅行揭谜底 探索奥秘乐无穷
课文主旨
本文提出了生活中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科学知识的 问题,吸引读者去思考、解读那些有趣的现象,激发 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一、下列每组中加点字的字音都正确的在括号中打
“√”,错误的在下面画横线,并将正确的改正
在后面的括号中。
A.﹒煤油(méi)
B.﹒劈柴(—pī) C.﹒岂止(q—í)
红薯﹒(s—ǔ) 泡﹒沫(mò)
布﹒垫(diàn)
﹒烘烤(hōng) (shǔ)
棉﹒袄(ǎo)
( pǐ )
饶﹒有兴趣(ráo) ( qǐ )
2.即使你足不出户,也会有无数的问题向你挑战。在 你的身边,你找到了多少个“为什么”?写下来, 并试着给“为什么”找一找答案。
点拨:本题提示我们要留心自己身边的小事。凡事 都要问个为什么。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这 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是自己身边的小 事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为什么暖气片安装在墙壁的下方? 壁挂式空调却要安装在墙壁的上方呢? 答: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它要上升,所以暖气片 安装在墙壁的下方才能使整个屋子暖和。冷空气比热 空气重,它要下降,所以壁挂式空调安装在墙壁的上 方才能使屋子里的温度降低。
国学诵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 语·雍也》)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 患不行。(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有关读书的对联】 1.上联:世间唯有读书好;下联:天下无如吃饭难。 2.上联:读古人书 下联:友天下士。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四、句子加工厂。 1.啤酒 会 咝咝 为什么 作响 呢
(连字词成句,并加标点) __示__例__:__为__什__么__啤__酒__会__咝__咝__作__响__呢__?________ 2.这样的谜岂止十二个呢?(变成陈述句) __这__样__的__谜__不__止__十__二__个__。__________________
7 屋内旅行记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科学意识,引发探究欲望,激
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 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 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 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理解课文。
这本小书也正是这样一本导游书,献给愿意在自 己家里作一次旅行的人。
这句话写出了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探索身边 的科学知识。
拓展: 2.你有什么书想向同学们推荐的?
_示__例__:__《__昆__虫__记__》__《__夏__洛__的__网__》__《__海__底__两__万__里__》__等__。_
问题
核心问题:“你屋内的事物 每一件都是一个谜”这句话 有什么含义?
一读:读课文,说说课 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探:作者认为怎样通 过书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思:文中作者提出的问 题都有什么特点?
四悟:联系课文内容,谈 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课后作业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 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 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核心问题: “你屋内的事物每一件都是一个谜”这句话有什
么含义?
这里的“谜”指学问,这句话意思是说生活中处 处都是学问,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科学现象。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屋内旅行记》是苏联儿童文学作家米·伊林
雾中跑步也会感到胸中憋闷,有压迫感,容易疲乏,因此, 雾天早晨忌做剧烈运动。
营养健康•为什么忌躺着看电视 躺着看电视时,眼睛的视线与电视机屏幕条不能保持在同一 条水平线上,这就需要用服睛来进行调节,时间长了就会引起眼 球外肌和眼球内的腿状肌发生痉挛收缩,从而造成眼球胀疼、结 膜充血、双闯流泪,甚至出现眼压增高、视觉模糊和视力下降等 情况。 如果经常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电视,还会使眼球内外直肌和 上下斜肌重度疲劳,收缩失调,从而造成眼睛斜视等疾病。 靑少年的身体正处在发育时期,躺着看电视不但容易使眼睛 感到疲劳,还容易造成眼睛散光等疾病。
二、看拼音,写字词。 1.jǐng( 警 )察还不 shú xi( 熟悉 ) 这里的情况,
yìng( 硬 )闯进去,有一定的 wēi xiǎn( 危险 )。 2.看他脸上的表情,我 cāi( 猜 )他这次 kǎo( 考 )
试一定没发挥好。 3.huò( 或 )许我们能从这个小 kǒng( 孔 )钻过去。
为什么炉子里的劈(pǐ)柴会噼啪(pī pā)作响?为什么烟 会从烟筒出去,而不向屋里冒?煤油燃烧的时候,哪里来的 烟灰?为什么烘(hōng)烤的马铃薯有一层硬皮,煮的却没有?
思考(难点):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现象。也许是见得多了, 我们认为这些现象本就是这样的,从来没考虑过其中的原因。 作者提出这些问题,目的是想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有学问。
三、我会查字典。 “硬”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石__部,再查
__7__画。“硬”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物体组织紧 密,性质坚固,跟“软”相对;B.刚强有力;C.强 横地,固执地;D.勉强。 在下列句子中“硬”应选哪种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1.这苦日子,他硬﹒熬过来了。 ( D ) 2.他硬﹒是不承认自己错了。 ( C ) 3.烘烤的马铃薯有一层硬﹒皮。 ( A )
推荐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节选) 营养健康•为什么雾天忌做运动 在地球表面低空中的细小水珠,水珠中溶解了酸、盐、胺、 苯(běn)、酚(fēn)等各种有害物质,同时还黏附一些尘 埃和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的固体微粒。 在雾中做运动,如长跑,会使身体的某些敏感部位接触这 些有害物质,可能引起气管炎、喉炎、眼结膜炎和过敏性疾病。 如果吸入密度大于285 mm雾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就会受到影 响,进而引起人体供氧不足。
我的一位熟人回答说:“水能灭火,因为它又湿又 冷。”可是煤油也又湿又冷,你倒试试用煤油来灭火吧!
思考(重点):这句话运用举反例的写法,有什么表达 效果? 这句话采用了举反例的写法,说明“水”和“煤油”
都是“又湿又冷”,而水能灭火,煤油不能。“你倒试 试”一句引导读者去思考问题。
阅读方法解密:认识举例子
1.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掌握 更多知识。
2.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要多留心观察。
1.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句子见教材第26页)
点拨:首先认真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到这几句话所在 的位置,再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已有的实际生活经 验说一说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问题, 但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当我们努力想回答它的时候却发 现答案很深奥,不能够很容易地回答出来。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屋子里的每一件物品或在屋子 里做的每一件事情,要想对其作出说明是很难的,一切事 物都像谜一样。 第三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够把自己屋子里的事物都解释 清楚的话,那么我们就等于作了一次探险。我们应该从自 己身边最平凡的小事做起,不要好高骛远,白白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