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的工作原理
DNS的原理和解析过程

DNS的原理和解析过程DNS的解析原理和过程:在Internet上域名和IP是对应的,DNS解析有两种:⼀种是正向解析,另外⼀种是反向解析。
正向解析:正向解析就是将域名转换成对应的 IP地址的过程,它应⽤于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站域名时的情形。
反向解析:根据IP地址查找对应的注册域名,经常被⼀些后台程序使⽤,⽤户看不到。
另外需要知道的是DNS查询的⼯作⽅式:客户端和浏览器,本地DNS之间的查询⽅式是递归查询;本地DNS服务器与根域及其⼦域之间的查询⽅式是迭代查询;DNS解析过程:场景:⽤户在浏览器输⼊⽹址:,其解析过程如下:第1步:浏览器将会检查缓存中有没有这个域名对应的解析过的IP地址,如果有该解析过程将会结束。
第2步:如果⽤户的浏览器中缓存中没有,操作系统会先检查⾃⼰本地的hosts⽂件是否有这个⽹址映射关系,如果有,就先调⽤这个IP地址映射关系,完成域名解析。
第3步:如果hosts⾥没有这个域名的映射,则查找本地DNS解析器缓存,是否有这个⽹址映射关系或缓存信息,如果有,直接返回给浏览器,完成域名解析。
第4步:如果hosts与本地DNS解析器缓存都没有相应的⽹址映射关系,则会⾸先找本地DNS服务器,⼀般是公司内部的DNS服务器,此服务器收到查询,如果此本地DNS服务器查询到相对应的IP地址映射或者缓存信息,则返回解析结果给客户机,完成域名解析,此解析具有权威性。
第5步:如果本地DNS服务器⽆法查询到,则根据本地DNS服务器设置的转发器进⾏查询;未⽤转发模式:本地DNS就把请求发⾄根DNS进⾏(迭代)查询,根DNS服务器收到请求后会判断这个域名(.com)是谁来授权管理,并会返回⼀个负责该顶级域名服务器的⼀个IP。
本地DNS服务器收到IP信息后,将会联系负责.com域的这台服务器。
这台负责.com域的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如果⾃⼰⽆法解析,它就会找⼀个管理.com域的下⼀级 DNS服务器地址给本地DNS服务器。
DNS协议详解

DNS协议详解协议名称:DNS协议详解一、引言DNS(Domain Name System)协议是互联网中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一种协议。
本协议旨在详细解释DNS协议的工作原理、协议格式和相关概念。
二、协议概述DNS协议是一个分布式的命名系统,用于将域名映射为IP地址。
它是互联网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域名访问方式。
DNS协议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通过发送DNS查询请求,服务器则负责返回相应的DNS解析结果。
三、协议工作原理1. DNS查询过程1.1 客户端向本地DNS服务器发送DNS查询请求。
1.2 本地DNS服务器查询自身的缓存,若有相应的解析结果则直接返回给客户端。
1.3 若本地DNS服务器没有缓存,它将向根域名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
1.4 根域名服务器返回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给本地DNS服务器。
1.5 本地DNS服务器向顶级域名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
1.6 顶级域名服务器返回次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给本地DNS服务器。
1.7 本地DNS服务器向次级域名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
1.8 次级域名服务器返回授权域名服务器的地址给本地DNS服务器。
1.9 本地DNS服务器向授权域名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
1.10 授权域名服务器返回解析结果给本地DNS服务器。
1.11 本地DNS服务器将解析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2. DNS协议格式DNS协议使用UDP或TCP作为传输层协议,其数据包由报头和数据部分组成。
报头包含以下字段:- 标识字段:用于标识DNS查询和响应的关联。
- 标志字段:用于指示查询或响应类型。
- 问题字段:包含查询的域名和查询类型。
- 回答字段:包含域名的IP地址或其他资源记录。
- 权威字段:指示响应的授权域名服务器。
- 附加字段:包含其他相关信息。
四、协议相关概念1. 域名(Domain Name):用于标识互联网上的计算机和服务的字符串。
2.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用于标识互联网上的设备的一组数字。
dns主备工作机制

dns主备工作机制DNS主备工作机制DNS(Domain Name System)是互联网中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的系统。
在DNS系统中,主备工作机制是保证DNS服务器高可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DNS主备工作机制的原理和实现方式。
一、DNS主备工作机制的原理DNS主备工作机制是通过设置主服务器和备用服务器来实现。
主服务器负责处理所有的DNS请求,而备用服务器则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或不可用时接管主服务器的工作。
主备服务器之间通过持续的数据同步和状态监控来保证服务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二、DNS主备工作机制的实现方式1. 基于区域传输(AXFR)主备服务器之间通过区域传输(AXFR)协议实现数据的同步。
主服务器定期将自己的数据更新发送给备用服务器,备用服务器接收并保存这些数据。
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备用服务器便可以立即接管主服务器的工作。
2. 基于通知(DNS Notify)主服务器和备用服务器之间通过DNS Notify机制实现状态的监控。
主服务器在数据更新完成后向备用服务器发送通知,告知备用服务器进行数据同步。
备用服务器接收到通知后,发送请求获取最新的数据,并进行更新。
3. 基于负载均衡(DNS Load Balancing)为了提高DNS服务的性能和可靠性,可以在主备服务器之间使用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可以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上,避免单一服务器负载过重。
常见的负载均衡技术包括DNS轮询、基于权重的负载均衡和基于响应时间的负载均衡。
三、DNS主备工作机制的优势1. 提高系统的可用性:通过设置备用服务器,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备用服务器可以接管主服务器的工作,确保系统的连续性和可用性。
2. 提高系统的性能: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上,避免单一服务器负载过重,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性能。
3. 简化维护和升级:在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时,可以先将备用服务器设置为主服务器,然后对原主服务器进行维护和升级,降低了对系统的影响。
本地域名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本地域名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本地域名服务器是一种缓存型DNS服务器,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查询缓存:当用户通过浏览器输入网址访问网站时,本地域名服务器会首先检查本地缓存中是否已经存在该域名的解析结果。
如果存在,直接返回给用户。
2.递归查询:如果本地缓存中没有对应的解析结果,本地域名服务器会向根域名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询问该域名的顶级域名服务器(例如.com或.cn等)的IP地址。
顶级域名服务器会将下级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返回给本地域名服务器。
3.迭代查询:本地域名服务器会向下一级域名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以此类推直至查询到最终的IP地址。
查询过程中,域名服务器会互相协商交互信息,最终返回域名的IP地址。
4.缓存结果:本地域名服务器将查询结果缓存起来,以便下次用户再次访问相同的域名时可以快速响应查询,提高用户体验。
总的来说,本地域名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先查询缓存,如果没有缓存则递归或迭代查询到最终IP地址,并将结果缓存起来。
这样可以提高DNS查询效率和网络传输速度。
dns 的工作原理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用户请求: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网址并按下回车键时,浏览器首先会查找本地缓存中是否有该域名对应的IP地址。
如果本地缓存中有,浏览器会直接使用这个IP地址进行连接;如果没有找到,浏览器会向DNS服务器发起查询请求。
2. 递归查询:用户的设备(通常是通过操作系统内置的DNS解析器或者ISP提供的DNS 服务器)会向其配置的首选DNS服务器发送一个DNS查询请求。
这个请求是一个递归查询,要求DNS服务器返回目标域名的IP地址。
3. 迭代查询:接收到查询请求的DNS服务器(称为本地DNS服务器)通常不会直接存储所有互联网上的域名和IP地址映射。
如果本地DNS服务器没有所需的信息,它会向根DNS服务器发起查询。
4. 根DNS服务器:根DNS服务器是DNS层次结构的顶端,它们不直接存储具体的域名和IP 地址映射,但知道所有顶级域(TLD,如.com、.org、.net等)的权威DNS服务器的位置。
5. 顶级域DNS服务器:根DNS服务器会将查询转发到负责相应顶级域的DNS服务器。
根DNS服务器会将查询转发到.com的权威DNS服务器。
6. 权威DNS服务器:接收到查询的权威DNS服务器(即.com的DNS服务器)会检查其数据库中是否包含木板网址的记录。
如果有,它会返回相应的IP地址给本地DNS服务器;如果没有,它会返回一个否定响应,并可能提供进一步查询其他DNS服务器的指示。
7. 返回结果:一旦本地DNS服务器获得了目标域名的IP地址,它会将这个信息返回给发起查询的用户设备。
用户的设备现在可以用这个IP地址建立与目标网站的连接。
8. 缓存:为了提高效率,每个DNS服务器在获取到查询结果后,通常会将其缓存一段时间。
这样,后续相同的查询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结果,而不需要再次进行完整的查询过程。
整个DNS查询过程通常非常快,只需几毫秒到几百毫秒的时间就能完成。
dns解析的工作原理

dns解析的工作原理
DNS解析的工作原理
DNS(Domain Name System)即域名系统,是互联网上一项重要的服务,它用于将人们可以记忆的域名转换成机器可以识别的IP地址,达到定位到特定服务器上的目的。
其工作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客户端向DNS服务器发出请求:当客户端需要访问某个域名时,就会向本地的DNS服务器发出请求,告知该服务器自己要查询的是哪个域名。
2. DNS服务器查询域名服务器:本地的DNS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就会根据客户端查询的域名去查找域名服务器的信息,以找出对应的域名服务器,以便向其请求对应的IP地址。
3. DNS服务器向域名服务器请求:本地的DNS服务器查询到域名服务器后,就会向对应的域名服务器发出请求,请求对应的IP地址信息。
4. 域名服务器返回IP地址:域名服务器收到本地DNS服务器的请求后,就会返回对应的IP地址信息。
5. DNS服务器将IP地址传送给客户端:本地的DNS服务器收到域名服务器发来的IP地址信息后,就会将这些信息传送给客户端,客户端通过IP地址就可以定位到某个服务器上。
以上就是DNS解析的工作原理。
DNS解析是互联网上传输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对于熟悉互联网的人来说,对它的原理也是陌生的,但它的作用却是十分重要的。
dns协议的原理

dns协议的原理
DNS(Domain Name System)协议是一种将域名解析成IP地址的协议。
其原理如下:
1. 域名解析请求: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网站的域名时,浏览器会向本地DNS服务器发送一个域名解析请求。
2. 本地DNS服务器:本地DNS服务器是指用户所在的网络提供商的DNS服务器,一般由网络提供商提供。
本地DNS服务器会先查询缓存,查找是否有该域名的IP地址记录。
如果缓存没有,则会向根域名服务器发送一个查询请求。
3. 根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是存储全球所有顶级域名信息的服务器,总共有13台根域名服务器。
本地DNS服务器会向其中一个根域名服务器发起查询,根域名服务器会返回顶级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
4. 顶级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是存储一级域名信息的服务器,
如、.org、.net等等。
本地DNS服务器会向相应的顶级域名服务器发起查询,顶级域名服务器会返回下一级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
5. 权限域名服务器:当本地DNS服务器查询到域名的权限域名服务器后,会向其发送查询请求。
权限域名服务器会从自己的DNS缓存中查找该域名的IP地址记录,如果没有就向下一级域名服务器发起查询请求,一直到最终能够解析出该
域名的IP地址,并将其返回给本地DNS服务器。
6. 返回IP地址:最终,本地DNS服务器会将解析得到的IP地址返回给用户的计算机,并缓存该IP地址,以便下一次访问该网站时可以更快地进行解析。
用户的计算机会根据得到的IP地址向对应的Web服务器发起请求,完成域名解析的过程。
阐述dns、dhcp服务的工作原理

阐述dns、dhcp服务的工作原理DNS(Domain Name System)和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是互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服务,它们的工作原理如下:1、DNS服务:DNS是一个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它允许用户通过域名来访问互联网上的资源。
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域名时,DNS服务器会将其解析为相应的IP地址,然后用户就可以通过该IP地址访问相应的网站。
DNS服务的工作原理是:当用户输入域名时,DNS服务器会将其发送到指定的DNS服务器上进行解析。
这个过程是通过DNS协议进行的,该协议定义了DNS服务器之间如何进行通信和交换数据。
一旦找到了对应的IP地址,用户就可以通过浏览器或其他应用程序访问该网站。
2、DHCP服务:DHCP是一种用于动态分配IP地址的协议。
在局域网中,DHCP服务器可以自动为新接入的设备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参数,如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等。
这使得新设备可以快速地加入到网络中,并且自动获取所需的网络配置。
DHCP服务的工作原理是:当一个新设备连接到局域网时,它会发送一个广播请求,询问是否有DHCP服务器可以为其分配IP地址。
DHCP服务器在收到请求后,会为其分配一个可用的IP地址和其他必要的网络配置参数。
这个分配过程是通过DHCP协议进行的,该协议定义了DHCP服务器和设备之间如何进行通信和交换数据。
一旦设备获得了IP地址和其他配置参数,它就可以开始在局域网中通信和访问互联网。
总之,DNS和DHCP都是互联网中不可或缺的服务。
DNS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域名访问网站;而DHCP则用于动态分配IP 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参数,使得新设备可以快速地加入到网络中并自动获取所需的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S的工作原理
DNS分为Client和Server,Client扮演发问的角色,也就是问Server一个Domain Name,而Server必须要回答此Domain Name的真正IP地址。
而当地的DNS先会查自己的资料库。
如果自己的资料库没有,则会往该DNS上所设的的DNS询问,依此得到答案之后,将收到的答案存起来,并回答客户。
DNS服务器会根据不同的授权区(Zone),记录所属该网域下的各名称资料,这个资料包括网域下的次网域名称及主机名称。
在每一个名称服务器中都有一个快取缓存区(Cache),这个快取缓存区的主要目的是将该名称服务器所查询出来的名称及相对的IP地址记录在快取缓存区中,这样当下一次还有另外一个客户端到次服务器上去查询相同的名称时,服务器就不用在到别台主机上去寻找,而直接可以从缓存区中找到该笔名称记录资料,传回给客户端,加速客户端对名称查询的速度。
例如:
当DNS客户端向指定的DNS服务器查询网际网路上的某一台主机名称DNS服务器会在该资料库中找寻用户所指定的名称如果没有,该服务器会先在自己的快取缓存区中查询有无该笔纪录,如果找到该笔名称记录后,会从DNS服务器直接将所对应到的IP地址传回给客户端,如果名称服务器在资料记录查不到且快取缓存区中也没有时,服务器首先会才会向别的名称服务器查询所要的名称。
例如:
DNS客户端向指定的DNS服务器查询网际网路上某台主机名称,当DNS服务器在该资料记录找不到用户所指定的名称时,会转向该服务器的快取缓存区找寻是否有该资料,当快取缓存区也找不到时,会向最接近的名称服务器去要求帮忙找寻该名称的IP地址,在另一台服务器上也有相同的动作的查询,当查询到后会回复原本要求查询的服务器,该DNS服务器在接收到另一台DNS服务器查询的结果后,先将所查询到的主机名称及对应IP地址记录到快取缓存区中,最后在将所查询到的结果回复给客户端
常见的DNS攻击包括:
1) 域名劫持
通过采用黑客手段控制了域名管理密码和域名管理邮箱,然后将该域名的NS纪录指向到黑客可以控制的DNS服务器,然后通过在该DNS服务器上添加相应域名纪录,从而使网民访问该域名时,进入了黑客所指向的内容。
这显然是DNS服务提供商的责任,用户束手无策。
2) 缓存投毒
利用控制DNS缓存服务器,把原本准备访问某网站的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带到黑客指向的其他网站上。
其实现方式有多种,比如可以通过利用网民ISP端的DNS缓存服务器的漏洞进行攻击或控制,从而改变该ISP内的用户访问域名的响应结果;或者,黑客通过利用用户权威域名服务器上的漏洞,如当用户权威域名服务器同时可以被当作缓存服务器使用,黑客可以实现缓存投毒,将错误的域名纪录存入缓存中,从而使所有使用该缓存服务器的用户得到错误的DNS解析结果。
最近发现的DNS重大缺陷,就是这种方式的。
只所以说是“重大”缺陷,据报道是因为是协议自身的设计实现问题造成的,几乎所有的DNS软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3)DDOS攻击
一种攻击针对DNS服务器软件本身,通常利用BIND软件程序中的漏洞,导致DNS服务器崩溃或拒绝服务;另一种攻击的目标不是DNS服务器,而是利用DNS服务器作为中间的“攻击放大器”,去攻击其它互联网上的主机,导致被攻击主机拒绝服务。
4) DNS欺骗
DNS欺骗就是攻击者冒充域名服务器的一种欺骗行为。
原理:如果可以冒充域名服务器,然后把查询的IP地址设为攻击者的IP地址,这样的话,用户上网就只能看到攻击者的主页,而不是用户想要取得的网站的主页了,这就是DNS欺骗的基本原理。
DNS欺骗其实并不是真的“黑掉”了对方的网站,而是冒名顶替、招摇撞骗罢了。
现在的Internet上存在的DNS服务器有绝大多数都是用bind来架设的,使用的bind版本主要为bind 4.9.5+P1以前版本和bind 8.2.2-P5以前版本.这些bind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BIND会缓存(Cache)所有已经查询过的结果,这个问题就引起了下面的几个问题的存在.
DNS欺骗
在DNS的缓存还没有过期之前,如果在DNS的缓存中已经存在的记录,一旦有客户查询,DNS 服务器将会直接返回缓存中的记录
防止DNS被攻击的若干防范性措施
互联网上的DNS放大攻击(DNS amplification attacks)急剧增长。
这种攻击是一种数据包的大量变体能够产生针对一个目标的大量的虚假的通讯。
这种虚假通讯的数量有多大?每秒钟达数GB,足以阻止任何人进入互联网。
与老式的“smurf attacks”攻击非常相似,DNS放大攻击使用针对无辜的第三方的欺骗性的数据包来放大通讯量,其目的是耗尽受害者的全部带宽。
但是,“smurf attacks”攻击是向一个网络广播地址发送数据包以达到放大通讯的目的。
DNS放大攻击不包括广播地址。
相反,这种攻击向互联网上的一系列无辜的第三方DNS服务器发送小的和欺骗性的询问信息。
这些DNS服务器随后将向表面上是提出查询的那台服务器发回大量的回复,导致通讯量的放大并且最终把攻击目标淹没。
因为DNS是以无状态的UDP数据包为基础的,采取这种欺骗方式是司空见惯的。
这种攻击主要依靠对DNS实施60个字节左右的查询,回复最多可达512个字节,从而使通讯量放大8.5倍。
这对于攻击者来说是不错的,但是,仍没有达到攻击者希望得到了淹没的水平。
最近,攻击者采用了一些更新的技术把目前的DNS放大攻击提高了好几倍。
当前许多DNS服务器支持EDNS。
EDNS是DNS的一套扩大机制,RFC 2671对次有介绍。
一些选择能够让DNS回复超过512字节并且仍然使用UDP,如果要求者指出它能够处理这样大的DNS查询的话。
攻击者已经利用这种方法产生了大量的通讯。
通过发送一个60个字节的查询来获取一个大约4000个字节的记录,攻击者能够把通讯量放大66倍。
一些这种性质的攻击已经产生了每秒钟许多GB的通讯量,对于某些目标的攻击甚至超过了每秒钟10GB的通讯量。
要实现这种攻击,攻击者首先要找到几台代表互联网上的某个人实施循环查询工作的第三方DNS服务器(大多数DNS服务器都有这种设置)。
由于支持循环查询,攻击者可以向一台
DNS服务器发送一个查询,这台DNS服务器随后把这个查询(以循环的方式)发送给攻击者选择的一台DNS服务器。
接下来,攻击者向这些服务器发送一个DNS记录查询,这个记录是攻击者在自己的DNS服务器上控制的。
由于这些服务器被设置为循环查询,这些第三方服务器就向攻击者发回这些请求。
攻击者在DNS服务器上存储了一个4000个字节的文本用于进行这种DNS放大攻击。
现在,由于攻击者已经向第三方DNS服务器的缓存中加入了大量的记录,攻击者接下来向这些服务器发送DNS查询信息(带有启用大量回复的EDNS选项),并采取欺骗手段让那些DNS服务器认为这个查询信息是从攻击者希望攻击的那个IP地址发出来的。
这些第三方DNS服务器于是就用这个4000个字节的文本记录进行回复,用大量的UDP数据包淹没受害者。
攻击者向第三方DNS服务器发出数百万小的和欺骗性的查询信息,这些DNS服务器将用大量的DNS回复数据包淹没那个受害者。
如何防御这种大规模攻击呢?首先,保证你拥有足够的带宽承受小规模的洪水般的攻击。
一个单一的T1线路对于重要的互联网连接是不够的,因为任何恶意的脚本少年都可以消耗掉你的带宽。
如果你的连接不是执行重要任务的,一条T1线路就够了。
否则,你就需要更多的带宽以便承受小规模的洪水般的攻击。
不过,几乎任何人都无法承受每秒钟数GB的DNS 放大攻击。
因此,你要保证手边有能够与你的ISP随时取得联系的应急电话号码。
这样,一旦发生这种攻击,你可以马上与ISP联系,让他们在上游过滤掉这种攻击。
要识别这种攻击,你要查看包含DNS回复的大量通讯(源UDP端口53),特别是要查看那些拥有大量DNS记录的端口。
一些ISP已经在其整个网络上部署了传感器以便检测各种类型的早期大量通讯。
这样,你的ISP很可能在你发现这种攻击之前就发现和避免了这种攻击。
你要问一下你的ISP 是否拥有这个能力。
最后,为了帮助阻止恶意人员使用你的DNS服务器作为一个实施这种DNS放大攻击的代理,你要保证你的可以从外部访问的DNS服务器仅为你自己的网络执行循环查询,不为任何互联网上的地址进行这种查询。
大多数主要DNS服务器拥有限制循环查询的能力,因此,它们仅接受某些网络的查询,比如你自己的网络。
通过阻止利用循环查询装载大型有害的DNS记录,你就可以防止你的DNS服务器成为这个问题的一部分。
结束语:网络攻击越来越猖獗,对网络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对于任何黑客的恶意攻击,都有办法来防御,只要了解了他们的攻击手段,具有丰富的网络知识,就可以抵御黑客们的疯狂攻击。
一些初学网络的朋友也不必担心,因为目前市场上也已推出许多网络安全方案,以及各式防火墙,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一定会是一个安全的信息传输媒体。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任何时候都应将网络安全教育放在整个安全体系的首位,努力提高所有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和基本防范技术。
这对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