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甲醛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甲醛防护措施

甲醛防护措施

甲醛防护措施1. 引言甲醛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用于多种材料的生产过程中。

然而,甲醛对人体有害,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降低甲醛带来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甲醛防护措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2. 室内通风室内通风是降低甲醛浓度的有效措施之一。

定期开窗通风可以有效地将空气中的甲醛排出室外,减少室内的甲醛含量。

尤其是在使用新家具、新装修材料后,室内甲醛浓度会升高,此时需要加强通风,尽快排除甲醛。

3. 使用甲醛检测仪器为了更好地掌握室内的甲醛情况,可以使用甲醛检测仪器进行监测。

这些仪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空气中的甲醛含量,提供及时的监测结果。

有了这些数据,人们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甲醛浓度,保护自己的健康。

4. 使用甲醛吸附剂甲醛吸附剂是一种能够吸附室内甲醛的物质,常见的有活性炭、竹炭等。

这些吸附剂可以通过吸附甲醛分子来减少空气中的甲醛浓度。

在室内放置适量的甲醛吸附剂,可以帮助降低甲醛的挥发,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5. 减少甲醛来源降低甲醛的来源也是防护措施的重要一环。

选择甲醛释放较少的建材和家具,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甲醛的浓度。

在购买新家具时,注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环保产品。

此外,定期清洁和保养家具、墙壁等物品,也有助于降低甲醛的释放。

6. 室内绿化室内绿化是一种自然而有效的甲醛防护措施。

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同时还能够吸附甲醛等有害物质。

在室内摆放一些绿植,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甲醛的含量。

7. 定期保养空调和排风系统空调和排风系统是室内空气流通的关键设备,定期保养和清洁这些设备是防护甲醛的关键步骤之一。

定期清洗空调过滤网和排风系统,可以减少甲醛等有害物质在室内的积聚,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度。

8. 注意室内温湿度室内温湿度对甲醛的释放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较高的温度和湿度会促使甲醛的挥发。

因此,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有助于降低甲醛的含量。

室内环境污染的防范与改善方法

室内环境污染的防范与改善方法

室内环境污染的防范与改善方法室内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着重要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和改善室内环境污染。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并分点列出。

1. 空气净化- 使用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是一种有效去除室内有害物质的设备。

选择具有高效过滤系统的空气净化器,如HEPA(高效颗粒捕集器)滤网和活性炭滤网的组合。

确保定期更换滤芯,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

- 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另一个重要的净化措施。

打开窗户,定期通风,以排除室内的有害物质和污染源。

- 植物净化空气:一些植物,如吊兰、芦荟和虎尾兰,具有净化空气的能力。

在室内摆放适量的植物,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2. 家具和装修选择- 选择环保材料:当购买家具和装修材料时,选择环保材料非常重要。

避免使用含有甲醛、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有害物质的产品。

- 注意家具和装修的质量:有些家具和装修材料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

确保选择品质好、绿色环保的产品,减少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3. 定期清洁和维护- 定期清洁:保持室内清洁是防范室内环境污染的关键。

定期清洁地板、家具、窗户、卫生间等,以减少尘埃、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的滋生。

- 检查和修复:定期检查室内水源、漏水情况和潮湿程度。

修复漏水问题和湿度过高的地方,以防止霉菌和霉斑的滋生。

4. 避免化学物质和污染源- 避免吸烟:室内吸烟会释放有害物质,对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禁止室内吸烟,保持室内空气的健康。

- 控制使用化学清洁剂:化学清洁剂中的成分可能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选择绿色清洁产品,如醋、柠檬汁等天然清洁剂,减少化学物质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5. 注意室内湿度和温度- 控制湿度:保持适宜的室内湿度是预防霉菌滋生的关键。

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来调节湿度,并保持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

- 调节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室内温度也会影响室内环境质量。

甲醛治理方案

甲醛治理方案

甲醛治理方案甲醛是一种常见的有害气体,长期处于甲醛环境中会导致诸多健康问题。

因此许多家庭、学校、企业都开始了甲醛治理工作。

但是,如何有效地治理甲醛,却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甲醛污染的来源和影响甲醛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室内装修材料、新家具、墙面涂料等。

而人们长时间处于含有甲醛的环境中,会导致面部、皮肤、眼睛等部位刺激、红肿、疼痛等反应,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头痛、咳嗽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癌症等疾病。

二、甲醛治理的常用方法1.通风换气法:这是最简单、最常见的甲醛治理方法。

通过打开门窗等方式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将室内污染物散发到室外,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仅仅开窗通风是不能很好地消除甲醛的。

2.吸附法:这是常见的甲醛治理方法之一。

人们通过购买甲醛吸附材料,如活性炭、竹炭等,将其放在室内,利用其特殊吸附性质吸附室内甲醛,从而达到空气净化的效果。

但是,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需要不定期更换。

3.氧化法:这是比较高级的甲醛治理方法,旨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从而降低污染物浓度。

市场上所谓的甲醛清洁剂、甲醛克星等,就是使用氧化剂进行治理,不过这些产品标榜的效果并不总是真实可靠。

三、甲醛治理方案的建议针对上述常用的甲醛治理方法,也包括传统的植物净化、壁画净化、离子净化等,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甲醛来源和污染程度。

但是,我们更应该从源头、制度、法规上去治理甲醛。

1.从源头进行防治:制定标准和规范,对甲醛含量超标的材料和产品进行检测并禁止上市销售。

同时,引导消费者从源头上挑选环保、绿色、无甲醛的装修材料和家具。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环保部门与家居装饰建材生产企业的沟通渠道,推动环保审批的制度、机制和标准的落实,加大环保监管、执法力度。

3.法规的完善:出台完备的相关法规和标准、配合检测部门,对违法企业严厉打击,并建立详实的监管体系,同时对检测结果透明、公开,加强社会监督,从法律角度推动甲醛治理工作有效开展。

甲醛污染的治理技术现状如何

甲醛污染的治理技术现状如何

甲醛污染的治理技术现状如何甲醛,这个让人们闻之色变的化学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

新装修的房屋、新买的家具、甚至一些纺织品和日常用品中,都可能隐藏着甲醛的身影。

它不仅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还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甲醛污染的治理技术现状,对于保障我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至关重要。

目前,甲醛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吸附法、化学分解法、生物降解法和通风换气法等。

物理吸附法是一种常见且相对简单的治理方法。

活性炭就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吸附材料。

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甲醛分子。

然而,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其孔隙被甲醛填满,就需要及时更换,否则会出现脱附现象,将吸附的甲醛再次释放到空气中。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吸附材料,如纳米矿晶、沸石等,它们在吸附性能上相较于传统的活性炭有所提升,但成本也相对较高。

化学分解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甲醛分解为无害物质。

光触媒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

光触媒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产生强氧化性的物质,如羟基自由基等,将甲醛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但光触媒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需要充足的紫外线照射才能发挥作用,而在室内环境中,紫外线往往不足,这就限制了其分解效率。

此外,还有一些化学试剂,如高锰酸钾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也可以与甲醛发生化学反应,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安全性和腐蚀性。

生物降解法是利用微生物对甲醛进行降解。

一些特定的细菌和真菌,如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等,能够将甲醛作为碳源进行代谢,从而达到去除甲醛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但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等,而且其降解效率相对较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明显的治理效果。

通风换气法是最为简单直接的治理方法。

通过打开窗户、使用新风系统等方式,将室内含有甲醛的空气与室外新鲜空气进行交换,从而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这种方法成本低、效果明显,但受天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对于甲醛释放源内部的甲醛无法有效去除。

甲醛的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

甲醛的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

甲醛的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
什么是甲醛
甲醛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广泛用于家居装修、家具制造、纺织品及皮革制
品等。

虽然甲醛具有防腐、防蛀、消毒等功能,但是过度的甲醛释放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甲醛的毒性并不像氰化物或砒霜那样强烈,但是如果长期接触高浓度的甲醛,会导致一些健康问题,如皮肤过敏、头痛、呼吸急促、失眠、呕吐、眼痛和嗓子痛等症状。

如何应急处理甲醛
措施一:保持室内通风
甲醛释放最少的时间段是新装修后48-72小时内,这段时间内,应将门窗尽量
打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帮助甲醛气体以最快的速度排出室外。

措施二:使用甲醛吸附剂
市场上有很多甲醛吸附剂,如竹炭袋、活性炭、甲醛净等。

这些吸附剂能够将
大量的甲醛分子吸附在它们表面,降低甲醛污染程度。

措施三:净化空气
在装修后,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对甲醛进行净化处理。

空气净化器配合甲醛过滤
网可以将室内浓度高的甲醛过滤掉,净化室内空气。

措施四:进行室内空气检测
装修后还可以请空气检测机构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确保甲醛浓度达到国家
标准以下,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安全标准。

总结
在新装修后,甲醛应急处理的措施非常重要。

而最佳的办法是通过室内空气检测,确保甲醛浓度达到国家标准限值以下。

同时,应该购买合格、环保的装修材料,减少室内甲醛污染产生。

因为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希望大家在装修时做好材料环保性的选择,减少甲醛污染的发生。

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甲醛是一种有毒有害的有机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癌症等终身性疾病,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甲醛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并提供科学和实用的建议。

一、甲醛的来源甲醛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致癌性的气味物质,可在室内环境中产生,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具中含有甲醛现代家具常见的木材基材、胶粘剂和漆料等,都可能含有甲醛。

尤其是新家具,在家具的制造、包装、储存过程中,都有可能释放大量的甲醛气体。

2、家居装修中含有甲醛在家居装修中,涂料、壁纸、地板、人造板材等建筑材料都可能含有甲醛,装修时不正确使用可能导致其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

3、车内含有甲醛汽车内部的座椅、地毯、内饰等都可能含有甲醛。

长时间在车中呆着,也容易受到甲醛危害。

二、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导致过敏反应甲醛能够刺激人的眼睛、鼻腔、喉咙等部位,引起眼睛疼痛、呼吸困难、喉咙肿痛等过敏反应。

2、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甲醛能够导致人的皮肤和黏膜出现红肿、发痒、烧灼感等不适。

3、致癌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甲醛会致癌,是一种终身影响的有害物质。

长期接触和暴露于甲醛下,会增加患上癌症的风险。

三、如何预防甲醛危害1、加强通风换气室内空气的质量对于居住者的健康影响非常大,要及时开窗通风换气,让甲醛等有害气体排出室外。

2、选用环保材料在购买家具、装修材料和车辆等时,要尽量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和产品,减少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释放。

3、定期检测甲醛含量在家居装修后,要及时检测甲醛含量,是否达到国家标准。

若检测超标,应及时处理危险区域,保护健康。

结语:甲醛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和致癌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日常生活中暴露在甲醛之下的人们尤其是孕妇、儿童等人群,应格外关注其身体健康和安全。

我们都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甲醛的防治和防范,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甲醛危害及治理现状

甲醛危害及治理现状

2、甲醛危害及治理现状(1)甲醛有什么特性?甲醛,Formaldehyde,化学式HCHO,质量30.03,又称蚁醛,天然存在的有机化合物。

无色刺激性气体,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

体积百分比40%的甲醛水溶液称100%福尔马林(Formalin)。

气体相对密度1.067(空气=1),液体密度0.815g/cm³(-20℃)。

它主要用于生产工业树脂,例如刨花板和涂料。

1996年甲醛的每年生产量为约870万吨。

高温高湿甲醛的挥发速率会大大提高,甲醛的挥发点在-19摄氏度,会随着气温升高而挥发的越强烈。

甲醛溶于水,湿度每提高20%,甲醛浓度增加1.1~1.3倍。

温度每升高5°C,甲醛浓度增加1.3~2.5倍。

甲醛没有味道。

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

蒸汽相对密度(g/mL,空气=1):1.081-1.085。

相对密度(g/mL,水=1):0.82。

折射率(nD20):1.3755-1.3775。

闪点(℃):56(气体);83(37%水溶液,闭杯)。

沸点(℃):-19.5(气体);98(37%水溶液)。

熔点(℃):-92。

自燃温度(℃):430。

蒸汽压(KPa,-57.3℃):13.33。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logP):0.35。

临界温度(ºC):137.2~141.2。

临界压力(MPa):6.784~6.637。

黏度(mPa·s,-20ºC):0.242。

溶解性:易溶于水和乙醚。

水溶液浓度最高可达55%。

能与水、乙醇、丙酮任意混溶。

在一般商品中,都加入10%~12%的甲醇作为抑制剂,否则会发生聚合。

气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570.77。

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108.57。

气相标准熵(J·mol-1·K-1) :218.76。

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102.5。

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4 燃烧后 会散 发 甲醛 的某些 材 料 , ) 比如香 烟 及 些有 机材料 。
2 室 内空 气 中 甲醛 污染 的危 害
甲醛 对皮 肤 和 黏膜 有强烈 的 刺激 作用 , 可使细
胞 中的蛋 白质凝 固变性 , 抑制 一些细胞 机能 , 由于 甲
醛在体 内生成 甲醇而 对视丘及 视网膜有较 强 的损害
塑料 、 油漆 和涂 料等 。
中国消费者协会 2 0 0 1年 8月 初 公 布一 项 调 查 结果 ¨ , J在北京对 3 0户装修后 的室 内环境 污染物进 行检测 , 甲醛浓度超 标的达 到 7 % , 杭州 市 5 3 对 3家 装 修后 的室 内环境 进行 污染 物 检测 , 现 甲醛浓 度 发 超 标 的 达 到 7 % , 高 的 超 标 1 倍 多 。此 外 , 9 最 0 TO V C和苯 的 超 标 情 况 也 很 严 重 , 别 占 2 % 和 分 0 4% , 3 可见室 内空气 中主要超标 污染 物为 甲醛 。 阐述 了室 内空 气 中 甲醛 的来 源 、 害 、 染 现 危 污 状 , 出了 甲醛污染 的防治措施 , 对保护 人 民群众 提 这
第2 卷 6
第1 9期
甘 肃科 技
Gf s ce c nd Te h o l u S in ea c n 1 n
L26
ⅣD 9 .1
21 0 0年 1 O月
Ot c.
2 lபைடு நூலகம் OO
室 内空气 中 甲醛 污 染现状及 其 防治对 策
王 继 峰
( 甘肃省建 筑科学研究院 , 甘肃 兰州 7 0 5 ) 30 0
体, 略重于空气, 是室内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室内甲
醛 有多种来源 , 可来 自室外 的工 业废 气 、 车 尾气 、 汽 光 化学烟雾等 等 。室 内来 源 只要 有两 个 方 面 : 是 一 来 自燃 料和烟 叶的不完全燃烧 ; 二是来 自建筑 材料 、 装饰物 品及生活用 品化工产 品。具体来 源为 J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环境甲醛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摘要:新时期建筑业发展下,建筑物室内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其中甲醛污
染是一种常见现象,由于甲醛对居住人员身体健康有着较大影响,做好甲醛检测
与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下面文章对室内环境甲醛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室内环境;甲醛污染;污染现状;污染治理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室内装饰装修的需求日益增多,而新装修
环境的室内空气污染引起人们越来越高度的关注,新装饰装修的材料品种众多、材质不一,
其中很多材料或制成品因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甲醛,人们用于居室装修,成为室内甲醛超标的
主因。

1室内环境甲醛污染现状分析
1.1住宅室内环境甲醛的危害分析
甲醛(HCHO),又名蚁醛。

无色气体。

具有辛辣刺激性气味。

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

大量文献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

其浓度在空气中达到0.06mg/m3~
0.07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3时,就会有异
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mg/m3,可引起咽喉不适
或疼痛;浓度更高时,会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

1.2室内环境甲醛污染来源
甲醛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木材工业、纺织产业等等,很多常用的装饰装修材料都会释
放甲醛。

如板式家具或者定制家具使用的板材包括刨花板、密度板、胶合板等人造板材,生
产者在制造过程中大量使用价格低廉的脲醛树脂类型的粘合剂。

脲醛树脂以甲醛和尿素为主
要成分,在树脂生产中甲醛需保持过量。

因此脲醛树脂中含有甲醛,在以其为粘合剂的人造
板材产品使用过程中,甲醛会源源不断地释放,时间可长达数十年。

所以不管是新装修住宅
还是旧住宅都存在甲醛危害的风险。

2室内环境甲醛污染检测技术
2.1室内甲醛检测的标准方法
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检测方法有多种,其中酚试剂分光光度法主要是通过对空气中的甲醛
以及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的高铁离子氧化,形成稳定的蓝绿化合物。

根据溶
液的颜色深浅对量进行合理的比例。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的检测原理是甲醛气体经水吸收后,在pH=6的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中,与乙酰丙酮作用,在沸水浴条件下,迅速生成稳定的黄
色化合物,在波长413nm处测定。

AHMT比色法的检测原理是空气中甲醛与4-氨基-3-联氨-5-巯基-1,2,4-三氮杂茂(AHTM)在碱性条件下缩合,然后经高碘酸钾氧化成6-巯基-5-三氮
杂茂[4,3-b]-S-四氮杂苯紫红色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甲醛含量成正比,通过比色定量测定
甲醛含量。

气相色谱法是利用空气中甲醛在酸性条件下吸附在涂有2,4-二硝基苯(2,4-DNPH)6201担体上,生成稳定的甲醛腙。

2.2家用便携式仪器检测法
家用便携式甲醛检测仪器应运而一,以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结果易得的优势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家用便携式仪器检测法一般指的是应用便携式甲醛检测仪进行室内甲醛含量检测的技术和方法。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便携式检测仪按检测原理分可分为两种,即电化学式检测仪和半导体式检测仪。

半导体式甲醛检测仪的核心部件是由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做成的气体敏感元件,在一定温度下,当被测气体吸附在敏感元件后,敏感元件的电导率就会发生变化,气体量越大电导率也就越大,信号就越强,转换元件再将信号按一定换算关系转化成可输出的电信号,从而得出检测结果。

电化学式甲醛检测仪有一个电化学传感器,由两根金属电极以及电解质组成,甲醛气体分子在电极电压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一个大小和空气中甲醛浓度成正比的电流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和数字处理电路而显示出甲醛的浓度。

3室内环境甲醛污染防治措施
3.1合理选择室内装修材料
人们宜选择环保低释放的材料,例如选择用无醛胶粘合的复合板材而不选择用酚醛树脂做粘合的板材;使用水相油漆而不是有机相油漆;避免使用大量且复杂的装修材料,尽量选择简装更健康、环保,此外长期保持室内通风效果是不二选择。

制造厂商应从健康发展的角度,积极研究甲醛的来源,应从原料和生产工艺双管齐下优化产品,避免成品的甲醛释放超标。

目前一些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明确规定使用符合甲醛和其他有害物质释放限值标准要求的建材的加分细则,将促进装饰装修生产行业的工艺研发和改进。

值得提醒的是甲醛含量低的产品同样有带来室内空气甲醛超标的风险,由于意识和历史的原因,我国装饰装修行业产品标准的甲醛限值很多都是针对含量,然而造成空气中甲醛超标的却是甲醛释放量。

在考虑制定产品释放限值时不仅要参考室内空气甲醛限值水平,更要结合产品在人居环境中的用量进行制定。

限量水平一般来说可以采取两种形式:单位使用量的释放率或释放因子或者典型用量场景下的浓度。

3.2加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加强自然通风,确保每天的自然通风时间在8h以上,也可以每隔2h通风一次,通风时间在15~30min,减少甲醛在室内环境蓄积。

对住宅自然通风效果不好的,可以选用机械通风方式(新风系统等通风设备设施),将室外空气净化过滤后排入室内,将室内有污染气体排到室外,进行定时定周期的强制通风排风,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3.3末端治理措施
入住前根据甲醛超标的情况合理选择治理技术,通风条件较好,超标较严重的可选择光催化氧化技术和催化氧化技术。

常温条件下,在催化剂的活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只要操作得当催化剂能把部分甲醛氧化分解成无害的CO2和H2O;污染不是很严重但通风条件相对较差的可选择活性炭吸附技术,活性炭吸附甲醛的能力虽然很强,但是也容易脱附,当活性炭吸附达到饱和时需要进行脱附后才能恢复吸附活性,所以甲醛的浓度不宜过高,太高会让吸附剂很快达到饱和状态而失去吸附功能;当甲醛的浓度较低接近标准值时,可选择吊兰、虎尾兰、芦荟、绿萝等进行室内空气净化,同时可以美化环境。

以上几种治理技术在条件允许时可同时使用,但要谨防二次污染。

不管采用哪种治理技术,治理一周后甲醛的浓度应有明显降低,如果甲醛的浓度变化不大,说明治理技术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4空气净化器
通过使用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的甲醛污染进行净化,是除甲醛的重要方法。

不同的空气净化器在相同的环境之下,对于甲醛的去除效果会存在一定的差别,通过物理以及化学方法进行空气的合理净化处理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相比于其他的净化处理技术而言,采取MPC技术净化器的甲醛去除效果最佳
3.5使用预测模型制定装修方案
近几年已有研究和标准阐述在装饰装修之前进行干预,即通过提前收集不同材料的甲醛
释放量以及用量,使用计算机软件建立模型进行精准计算,预测竣工后空气中甲醛及其他污
染物的浓度。

用户根据预测结果可以对材料更换。

装修方案一旦确定后,装修的施工过程亦
严格进行标准化作业,避免不必要的施工或材料的更换。

这种干预方式从材料选择、材料使
用量以及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的管理,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甲醛释放源,但依赖于专业装修设计
公司的咨询服务以及施工队的标准化作业,更适合开发商对大型楼宇或商品房装修项目。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住宅室内环境甲醛污染现状严重,需要引起广大群众足够重视,关注甲
醛危害,减少甲醛源头,多种措施并举,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能够做好甲醛检测工作,选择正
确的检测方法并做好防治工作,以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赵淑,李景舜.居室空气甲醛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2,(3):153-154.
[2]张兴,朱琨,李丽.室内甲醛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8,(06),96-98.
[3]宋广生,王雨群.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