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合集下载

(整理)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整理)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象和物质用途;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精品文档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

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精品文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

莆田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经典题(含答案)(1)

莆田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经典题(含答案)(1)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 2和H 2O,且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有机物的组成为C n H 2nB .一种烃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并通过浓H 2SO 4,减少的体积就是生成的水蒸气的体积C .某气态烃C x H y 与足量O 2恰好完全反应,如果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温度>100℃),则y=4;若体积减小,则y>4;否则y<4D .相同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消耗O 2越多,烃中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高2.下列物质或方法中不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的是A .溴水B .H 2C .酸性KMnO 4溶液D .燃烧法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H 4的球棍模型:B .Cl -的结构示意图:C .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D .乙醛的官能团:-COH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3NH 分子的结构模型:B .3Al +的结构示意图:C .次氯酸钠的电子式:Na :O :Cl :D .HClO 的结构式:H —Cl —O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将混合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除去乙醇中的水 加入生石灰,蒸馏 C鉴别苯和环己烷 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观察分层及颜色差异 D分离苯和溴苯 加水后分液 A .A B .B C .C D .D6.已知自动脱水−−−−→R —CHO 。

现有A 、B 、C 、D 、E 、F 六种有机物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A 的分子式为C 4H 8O 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反应①属于氧化反应B.有机物B、D的最简式相同C.A的同分异构体中,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有9种D.等物质的量的D、E与足量钠反应,产生H2的量相同7.下列关于乙醇(CH3CH2O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乙烯互为同系物B.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C.与乙酸(CH3COOH)在一定条件能发生酯化反应D.分子中含有羟基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丙烯的实验式:CH2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D.聚丙烯链节的结构简式:-CH2-CH2-CH2-9.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

山东省潍坊第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山东省潍坊第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图表示正确的是A.甲烷的球棍模型:B.S2-的结构示意图为:C.乙炔的结构式:CH≡CH D.羟基的电子式:2.下列物质或方法中不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的是A.溴水B.H2C.酸性KMnO4溶液D.燃烧法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硬脂酸与软脂酸互为同系物B.红磷与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C.16O与18O互为同位素D.CH3COOCH2CH3与CH3CH2OOCCH3互为同分异构体4.分子结构丰富多样。

下列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的是A.乙醇B.乙烯C.甲烷D.乙酸5.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甲烷和乙烷B.乙烷和乙烯C.溴苯和硝基苯D.葡萄糖和果糖6.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乙烯与溴反应制1,2-二溴乙烷B.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C.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制取环己烷7.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煤焦油是煤的干馏产物之一B.硬化油不易被空气氧化变质,方便储存C.淀粉、纤维素均可在人体内水解生成葡萄糖D.羊毛、蚕丝、牛胰岛素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8.通过测定血液或尿液中某物质的含量可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该物质为()A.蛋白质B.葡萄糖C.淀粉D.油脂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熔、沸点不相同B.乙烯、苯、乙酸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分子式为C4H10的烷烃,其一氯代物有4种D.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10.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B.氢氧化钠的电子式:C.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NaClO的电离方程式:NaClO = Na++Cl-+O2-二、填空题11.下列四种有机物中:A.CH4 B.CH2=CH2 C.苯 D.CH3COOH(1)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_____(填编号,下同);(2)实验室常用乙醇、浓硫酸和_____制备乙酸乙酯,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11、熟记下列烃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甲烷、乙烷、乙烯、丙烯、乙炔、丁二烯、苯、C7H8、C10H8、金刚烷C10H162、熟记下列烃的衍生物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溴乙烷、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乙醚、乙醛、丙酮、乙酸、乙酸乙酯、甲醇、甲醛、甲酸、甲酸甲酯、苯酚、苯甲酸3、油脂、糖类、蛋白质:葡萄糖、麦牙糖、淀粉、纤维素(水解)、甘氨酸(两性)、油脂的水解和氢化、蛋白质(水解、盐析、变性)4、多官能团化合物:乳酸、水杨酸、肉桂醛5、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去、加聚、缩聚、氧化、还原、成肽反应、水解反应6、检验有机物的试剂:银氨溶液、新制Cu(OH)2、FeCl3、KMnO4溶液、溴水、水、NaOH、碘水、灼烧7、同系物、同分异构体、顺反异构、手性分子(会举例)8、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蒸馏、重结晶、萃取9、有机物的测定:元素分析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10、有机物的制法:乙烯、乙炔、乙醛、乙酸、乙酸乙酯、合成草酸二乙酯、1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聚氯乙烯、聚已二酸乙二醇酯、酚醛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顺丁橡胶12、有机物中的氢键、有机物的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2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64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乙醇 习题

64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乙醇 习题

武威第六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时间:2018年月日第二学期总第课时编写人:马雪成课型习题课授课班级高一13/14/16授课时间课题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乙醇教学目标1.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

2.掌握乙醇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重点教学过程设计各环节教后反思【教材整理,知识要点】1.乙醇的组成与结构乙醇的分子式:C2H6O,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2.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如一氯甲烷、乙醇、硝基苯、乙酸等。

3.官能团(1)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2)实例物质CH3Cl CH3CH2OH所含官能团—Cl —OH —NO2官能团的名称氯原子羟基硝基碳碳双键2.化学性质(1)与Na 反应化学方程式: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2)氧化反应①燃烧a .化学方程式:CH 3CH 2OH +3O 2――→点燃2CO 2+3H 2O 。

b .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②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2CH 3CH 2OH +O 2――→Cu/Ag △2CH 3CHO +2H 2O 。

③与强氧化剂反应反应原理:CH 3CH 2OH ――――――→KMnO 4(H +)或K 2Cr 2O 7(H +)CH 3COOH 。

3.乙醇的用途(1)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

(2)用作化工原料。

(3)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作消毒剂。

练习册习题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醇的官能团:—OHB .乙醇的分子式:CH 3CH 2OH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D .乙烯无官能团【答案】 A2.下列物质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________。

【答案】 ②④⑤⑥⑦2.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B.在铜或银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③C.在铜或银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⑤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①②③④⑤【解析】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羟基中的O—H键断裂,A 正确;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时,断裂①和③化学键,B正确,C错误;乙醇完全燃烧时,化学键全部断裂,D正确。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醇》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醇》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醇》教案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教案(修定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乙醇的性质、存在和用途。

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官能团的概念、教学方法从乙醇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推导乙醇的化学性质。

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诱导等方法学习乙醇与Na的反应。

采用启发诱导“从个别到一般”从乙醇推导其他醇类的化学通性。

教学用具:多媒体、、大试管、酒精灯、无水乙醇、Na、火柴、铜丝等教学过程:[引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种类繁多,与人们生活有密切相关也不少,同学能否举些例子, 当我们成功、快乐的时候,人们会想到它--会须一饮三百杯;当失败、忧愁的时候,人们也会想到它--举杯浇愁愁更愁。

它就是酒,俗名酒精,学名乙醇。

这节课来学习它的结构和性质。

[板书]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展示乙醇实物,嗅气味,学生回答,教师边问边板书)[板书]一:乙醇(一)物理性质: (屏幕展示)提出两个与物理性质有关的问题。

[设疑]乙醇分子分子式CHO,分子中有6个氢原子,根据我26们学过的碳大家能写出其可能的结构,提示:C四价,H 一价,O二价。

[投影]乙醇可能的结构式:[设问】到底哪一种是乙醇的结构呢,【引导】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差异,(A)中含有-OH此类物质有何典型性质【教师设疑】如何确定产生的气体就是氢气呢,【学生】激烈讨论:收集产生的气体,检验其燃烧火焰是否为淡蓝色(有学生补充)还得在火焰上罩干冷的一半涂石灰水的烧杯看是否有水珠和变浑浊[实验探究] 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乙醇,观察现象。

《乙酸》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乙酸》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乙酸》典型教学设计研究【课程分析】《乙酸》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内容,因为本节第一课时刚学过乙醇的性质: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进一步氧化生成乙酸,所以本节课的引入顺理成章。

其中乙酸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知识的中心枢纽。

因为课本对结构理论介绍的很少,仅从理论上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极为有限,更主要的是在学习乙酸的化学性质过程中,借助它的性质反过来理解它的结构,同时,乙酸的性质又决定乙酸的用途。

可见,乙酸的化学性质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是本节知识的重点。

对酯化反应历程的理解。

因为乙酸与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形式有两种可能,在酯化反应中究竟按哪种方式脱水,是无法在本节通过实验实行验证的,只能通过“原子示踪法”的讲解和微机模拟反应历程来说明。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的第二课时:乙酸。

因为在初中化学中,已经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虽然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理解其性质和用途,但是因为上节已经学习了乙醇,对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已经有所理解。

对于学生建立“(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能够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本节课无论从导入来看,还是从乙酸相关性质的介绍来看,难度都不是太大。

仅仅对于乙酸酯化反应的实验,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最好,但因为该实验用的时间较长,可能在时间上不好把握。

【设计思路】根据诱思探究理论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认知层次:一、生活常识,激发兴趣。

从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醋”说起,由醋的史话引入本节乙酸的教学,引起学生兴趣;结合刚刚学过的乙醇的性质: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进一步氧化生成乙酸,利用球棍模型演示此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让学生感性理解乙酸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具有怎样的分子结构?二、实验探究,把握本质。

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顺利的进入乙酸化学性质的学习:先抛出问题“乙酸是不是酸?假如是酸,怎么用实验证明?”,给出仪器药品让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仪器药品分组实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证明乙酸确实是酸;对于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的酯化反应的实验,课本中安排的是一个演示实验,把其改变为学生分组实验。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第三章: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学生在掌握了烃的知识基础上,从简单的多了个氧原子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开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降低了认识难度。

在乙醇的教学设计中,借助水分子与乙醇分子、氢氧化钠和乙醇钠的对比,渗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分析方法。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乙醇化学性质的教学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在烃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百度搜素资料,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通过使用百度搜素引擎,掌握在网上获取各种信息的手段和方式。

2、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使用百度搜素引擎,初步掌握百度搜素引擎的使用技能2、通过对乙醇结构、性质等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并感受百度搜素引擎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百度搜素引擎并将百度搜素引擎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了解酒的酿造、乙醇的应用、过量饮酒和假酒的危害、居室环境污染、乙醇汽油等问题,培养学生关注健康、关心生活和关爱社会的责任意识。

三、教材分析乙醇是日常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是最普遍接触的,它是新教材高中化学2(必修)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第一个问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学好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决定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这一中心,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时实验内容较多,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变静态信息为动态信息,将微观问题宏观化、直观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选修(有机化学)单元练习之三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选择题:
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电子式:
B .丙烯的键线式:
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
D .乙醇的结构式: 2、能够快速、微量、精确的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 A .质谱 B .红外光谱
C .紫外光谱
D .核磁共振谱
3、下列不是有机化合物所具有的基团的是
A .-OH
B .-CHO
C .-COOH
D .OH - 4、下列分析方法不是现代化学测定有机物结构的是
A .燃烧法
B .红外光谱法
C .紫外光谱法
D .核磁共振法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有机化合物的1H 核磁共振分析中,氢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表现出的核磁性就不同,代表核磁性特征的峰在核磁共振谱图中横坐标的位置也就不同。

B .红外光谱是利用有机物分子中不同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不同,测试并记录有机化合物对一定波长范围的红外光吸收情况,根据对红外光谱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该有机化合物中具有哪些基团。

C .有机化合物中的“基”是一成不变的。

D .质谱法是用高能电子束轰击有机物分子,使之分离成带点的“碎片”,并根据“碎片”的某些特征谱分析有机物结构的方法。

6、解决有机分子结构问题的最佳手段是1H 核磁共振。

有机物分子中的氢原子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原子之间相互作用)不同,在1H 核磁谱图中就处于不同的位置,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可以推知(CH 3)2CHCH 2CH 2OH 有多少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A .6
B .5
C .4
D .3
7、用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 试样应是
A .单质
B .纯物质
C .混合物
D .任何试样 8、某化合物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红外光谱图有C -H 键、O -H 键、 C -O 键的振动吸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A .CH 3CH 2OCH 3 B .CH 3CH 2CH (OH)CH 3
C .CH 3
二、填空题:
9、下列化合物的1H 核磁共振谱中只有一个单峰。

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1)C 2H 6O ;(2)C 4H 6 ;(3)C 4H 8 ;
C H
H H
H
(4)C 5H 12 ;(5)C 2H 4Cl 2 ;(6)C 8H 18 ; 10、2000年一家制药公司首次在网站上悬赏下列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截止日期为2002 年
4 月1 日,悬赏金额为$100,000USD 。

该化合物的结构如右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与右上图立体模型相比,上述结构式中Et 表示_____;该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

(2)解决有机分子结构问题的最强有力手段是核磁共振。

下图是计算机软件模拟出的该分子氢原子的核磁共振波谱图,单位是ppm ;氢原子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原子之间相互作用)不同,在核磁谱图中就处于不同的位置,化学环境相同的氢原子越多,吸收峰面积(或高度)越大(或高)。

其核磁共振波谱图如下: 参考结构式,分析核磁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子中共有 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谱线最高者表示有 个 环境相同氢原子,谱线最低者表示有 个环境相同氢原子。

单元练习之三
1~8:AADAC C BC ;9、(1)CH 3OCH 3;(2)CH 3C ≡CCH 3;(3)环丁烷;(4)C (CH 3)4 ;(5)CH 2Cl CH 2Cl ;(6) C (CH 3)3 C (CH 3)3;10.乙基; CH 3CH 2-;8;3;1;
高一化学备课纸
立体模型
1
2
2
2
CH
3
2
2
CH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