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总结
生物化学实验总结教案

一改良lowry法测蛋白含量用分光光度计,测蓝色产物的A,波长650nm二(1)血清蛋白质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CAM电泳的基本原理2、学习CAM电泳的操作技术电泳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电泳分离蛋白质的原理: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的电荷;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二、实验原理:以乙酸纤维素薄膜作为支持体的一种电泳方法。
缓冲液pH值为8.6,血清蛋白质在缓冲液中均带负电荷(血清蛋白的pI大多在7.5以下)。
带电荷多、分子量相对小的泳动速度快;带电荷少、分子量相对大的泳动速度慢。
按泳动快慢顺序,由正极到负极依次为清蛋白α1- α2- β- γ-球蛋白三、操作步骤:1. 装置电泳箱。
2. 点样:浸于巴比妥溶液中的乙酸纤维素薄膜,滤纸对折轻轻吸干----半干燥态。
铅笔标记;点样器沾适量新鲜血清,在距膜端 1.5~2cm处垂直点样。
3. 放入电泳槽。
点样端位于负极,保持膜直;不下垂。
4. 通电:180伏,50-60min。
断电后,取膜。
5. 染色:氨基黑染色10min(轻轻振晃)。
6. 浸洗:依次浸洗液浸洗3次,每次5-10min四、注意事项:1. 区分电泳箱正负极,玻璃片密封,集体电泳。
2. 沾适量样本垂直点样,点在距膜端1.5-2cm处,一定要标记好,注意保持膜半干燥。
3. 点样处放在电泳箱的负极端,并保持膜水平。
4. 浸洗液依次漂洗染色膜。
5. 先切断电源再取膜二(2)凝胶柱层析分离血红蛋白和DNP-胰糜蛋白酶一、目的与要求掌握凝胶层析的原理、熟练掌握实验操作二、实验原理凝胶层析法是指混合物随流动相,经过凝胶层析柱时,其中各组分按其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分离的技术。
大分子物质直径大于凝胶网孔,不能进入凝胶内部,沿凝胶颗粒间的间隙随流动相向下移动,流程短、流速快,首先流出层析柱。
(血红蛋白红色)*小分子物质直径小于凝胶网孔,能自由出入凝胶网孔,因而流程长、洗脱时间长,最后流出层析柱。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生物化学实验是利用生物化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代谢过程进行研究的实验。
其中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分子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分子样品;试剂,酚酞、硫酸、氢氧化钠、蛋白质定性试剂、酶定性试剂等;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蛋白质的定性实验,取少量蛋白质样品,加入蛋白质定性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2. 核酸的定性实验,取少量核酸样品,加入核酸定性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3. 酶的定性实验,取少量酶样品,加入酶定性试剂,观察反应情况并记录结果。
4. 碳水化合物的定性实验,取少量碳水化合物样品,加入酚酞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5. 生物分子的定量分析,利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等仪器,对生物分子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样品中的蛋白质、核酸、酶、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分子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从而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代谢过程。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了生物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实验意义,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生物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不仅学会了生物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还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命体系中化学成分和物质转换过程的科学,其实验研究对于揭示生命的本质、改善人类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介绍一次生物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和结果。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旨在从多个方面探究某种生物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功能,以及探索该物质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
具体的实验目标包括:1. 通过化学方法及相关仪器对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和测定;2. 对该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进行测定,并探究其可能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3. 通过光谱分析、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确定该化合物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4. 总结实验结果,探讨该化合物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前景。
二、实验步骤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提取目标化合物。
选用某一生物体组织作为原料,在适当的化学反应条件下,经过酶促反应、液液抽提、柱层析等步骤,旨在获得目标化合物的高纯度样品。
2. 分析结构。
使用核磁共振(NMR)、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现代科学仪器和技术,对提取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和测定,以揭示化合物分子结构,及其性质和可能的反应机制。
3. 氧化还原性测定。
利用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对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进行测定,及探究其可能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
4. 酶活性测定。
通过对该化合物活性酶的特定底物的催化反应,测定其反应速率及相关动力学参数,以推测该化合物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及机制。
5. 总结实验结果。
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对该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功能进行总结,即探讨其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及未来前景。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通过化学反应及柱层析等步骤,我们从生物体组织中获得了目标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分析,揭示了化合物的结构;2. 通过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我们测定了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并推测了其可能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3. 通过酶活性测定等方法,我们推测了该化合物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及性质,具体表现为一定的生物活性及催化能力;4.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总结了该化合物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并探讨了可能的发展方向及挑战。
普通生化实验总结

普通生化实验总结一、引言普通生化实验(General biochemistry experiments)是生物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总结普通生化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目的普通生化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一:蛋白质的定性实验1. 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物质,通过蛋白质的定性实验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定性实验的原理是基于蛋白质的特性,在特定条件下,蛋白质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产生显色或沉淀。
2. 实验操作步骤1.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分别加入Biuret试剂和Millon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2.根据颜色变化结果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3.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如果样品与Biuret试剂发生变色反应,由淡蓝变为紫色,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如果样品与Millon试剂发生变色反应,由白色变为红色,也可以确定样品中存在蛋白质。
四、实验二:酶的性质与活性测定1. 实验原理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能够加速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了解酶的性质和活性测定方法对于研究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非常重要。
通过测定酶活性,可以确定酶对底物的催化效果和酶的活化或抑制情况。
2. 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一定浓度的酶底物和辅酶溶液。
2.将一定量的酶底物加入试管中,分别加入辅酶溶液。
分别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
3.在一定时间内测量酶底物与辅酶溶液反应的光吸收度。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光吸收度差异,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酶活性。
根据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可以初步评估酶的催化效果和活性。
五、实验三:核酸的分离与纯化1. 实验原理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对于研究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和进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总结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总结生物化学是一门探讨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学科,它研究了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是了解生命现象的重要基础。
在学习生物化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的特点。
下面是我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心得总结。
首先,生物化学学习需要扎实的化学基础。
生物化学是化学学科和生物学学科的交叉领域,因此,对于化学知识的熟悉是学习生物化学的基础。
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生物化学之前,我先加强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了基本的化学原理和反应机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化学的知识。
其次,生物化学学习需要注重实践和实验。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和实验,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在学习生物化学过程中,我积极参加实验课程,通过亲自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生物化学学习需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应用的结合。
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我可以掌握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基本原理和机制;通过实际应用,我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是学习生物化学的关键,只有理解了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才能真正掌握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方法。
此外,生物化学学习需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生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学等。
在学习生物化学期间,我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等。
通过解决生物化学问题,我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生物化学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生物化学是一门知识量较大的学科,它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学习和积累。
实验报告生物化学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报告生物化学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报告:生物化学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验旨在研究蛋白质的组成和功能。
通过对不同样本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我们探索了不同蛋白质的特性和潜在应用。
以下是实验结果和分析。
1. 实验方法我们使用了多种技术和试剂来分析蛋白质样本。
首先,我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将不同样本中的蛋白质分离。
接着,我们使用染色剂对蛋白质进行染色,并通过分析染色带的迁移距离和颜色密度,评估蛋白质的相对含量。
最后,我们利用质谱技术,鉴定和分析蛋白质的序列和结构。
2. 实验结果与分析2.1 蛋白质组成分析在SDS-PAGE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每个样本中的多个蛋白质带。
根据迁移距离和颜色密度,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不同样本中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和分布情况。
通过与已知标准品进行比对,我们鉴定了几种主要蛋白质。
进一步的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蛋白质具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
2.2 蛋白质功能分析针对不同样本中的蛋白质,我们通过文献研究和功能检测,评估了它们可能的功能和应用。
例如,在样本A中,我们发现一种具有抗氧化性质的蛋白质,可以用于制备抗氧化剂;在样本B中,我们发现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蛋白质,对抗多种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
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这些蛋白质提供了潜在的方向。
2.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通过蛋白质质谱分析和文献研究,我们尝试探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比对不同样本中蛋白质的结构,我们发现不同结构和序列的蛋白质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
例如,在一些样本中,我们发现含有特定结构域的蛋白质对特定生物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和改造蛋白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3. 结论和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分析了不同样本中蛋白质的组成和功能。
我们发现不同样本中存在多种蛋白质,并且这些蛋白质具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结构和功能。
这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蛋白质提供了基础和方向。
然而,本次实验还存在一些限制,如样本数量不足和分析深度有限等。
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层析法二、实验目的:1. 了解凝胶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利用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验原理:凝胶层析法是一种利用凝胶作为固定相,通过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在凝胶孔径中的移动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在凝胶层析中,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凝胶内部的孔径,而小分子物质可以进入孔径,从而在洗脱过程中,大分子物质先流出,小分子物质后流出。
通过测量不同分子量蛋白质的洗脱体积,可以计算出其分子量。
四、实验材料与试剂:1. 凝胶层析柱(直径1.5cm,长30cm)2. 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3. 蛋白质样品(已知分子量)4. 标准样品(已知分子量)5. 洗脱液(Tris-HCl缓冲液)6. 显色剂(考马斯亮蓝G-250)7. 移液器8. 旋转混匀器9. 分光光度计五、实验步骤:1. 准备凝胶层析柱:将凝胶倒入层析柱中,用洗脱液充分浸泡凝胶,直至凝胶膨胀并固定在层析柱中。
2. 准备样品:将蛋白质样品和标准样品分别稀释至适当浓度。
3. 加样:将蛋白质样品和标准样品分别加入凝胶层析柱中,用洗脱液洗脱,收集不同洗脱体积的洗脱液。
4. 显色:将收集到的洗脱液加入考马斯亮蓝G-250显色剂,室温下显色10分钟。
5. 测量: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液在595nm处的吸光度值。
6. 数据处理:以标准样品的分子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蛋白质样品的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蛋白质的分子量。
六、实验结果:(此处插入实验数据表格,包括标准样品和蛋白质样品的分子量、洗脱体积、吸光度值等)七、实验分析:通过凝胶层析法,成功分离了蛋白质样品,并测定了其分子量。
实验结果表明,蛋白质样品的分子量与标准样品的分子量相符,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八、讨论与心得:1. 凝胶层析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蛋白质分离方法,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凝胶层析柱的制备、样品的加入和洗脱液的收集等操作步骤,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生化实验期末总结

生化实验期末总结一、引言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将生物学与化学结合起来的学科。
通过生化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以及生物活动的机理等。
本学期的生化实验课程主要包括胶体溶液的制备与性质、蛋白质的分离与鉴定、酶的性质与功能、代谢与能量等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更加系统地了解了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二、学习目标本次生化实验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常用的生化实验操作技巧,了解和熟悉相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
另外,也旨在提高我们的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安全意识。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 胶体溶液的制备与性质胶体溶液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
本实验主要学习了胶体溶液的制备与性质,包括凝胶、乳胶、溶液胶等不同种类的胶体。
实验中通过调节胶体溶液的组成、浓度和pH等条件,观察胶体溶液的稳定性、胶状挺度以及光学性质等。
2. 蛋白质的分离与鉴定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具有丰富的功能和结构变化。
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蛋白质的分离技术,包括离心、过滤、电泳等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并进行比色、紫外吸收光谱、氨基酸组成分析等鉴定手段,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 酶的性质与功能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对生物体内的代谢和生长起到重要作用。
本实验主要学习了酶的性质与功能,包括酶的活性、底物浓度、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等。
通过测定酶活性的方法,我们可以评估酶的稳定性和催化效能,进而研究酶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4. 代谢与能量代谢是生物体内一系列化学反应的总称,与生物体的能量供应密切相关。
本实验主要学习了细胞的代谢途径和能量转化规律,包括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
通过测定细胞内不同代谢产物的含量,并结合酶的活性测定,可以分析细胞的代谢途径和能量转化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本学期的实验学习,我们获得了一系列实验数据,并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直接按到第二档吸液(应该按照上述标准方法操作)。
5
2018/11/27 Tues
2. 分光光度计使用及注意事项
1. 接通电源,预热。 2. 按要求输入各项参数,选择相应比色杯(玻璃或石英),将空白管、
标准管及待测管依次放入比色皿架内,关上比色池盖。 3. 以空白管调零。 4. 试样槽依次移至样品位置,直到所有样品检测完毕 5. 检测结束后应及时取出比色杯,清洗干净放回原处,同时关上仪器
注:标准曲线不能任意延长!
15
2018/11/27 Tues
理想标准曲线的特点
过原点的直线; 斜率为1; 浓度为待测物质浓度的
0.5~2倍; A值在0.1~ 0.7之间
C(mg/ml)
16
2018/11/27 Tues
偏离Lambert – Beer定律的原因
正偏离
负 负偏离 偏 离
流就越多,样品离子介导的电流越少,则带电颗粒的 泳动速度越慢;反之则反。低离子强度的缓冲液降低 了总电流,减少了产热;但其缓冲能力低下,会导致 样品扩散,降低电泳的分辨率。一般选择离子强度范 围在0.02~0.2之间。
4
2018/11/27 Tues
1. 微量移液器的使用
三、常见的错误操作
1)吸液时,移液器本身倾斜,导致移液不准确(应该垂直吸液,慢吸慢放)。
2)装配吸头时,用力过猛,导致吸头难以脱卸(无需用力过猛,选择与移液 器匹配的吸头)。
3)平放带有残余液体吸头的移液器(应将移液器挂在移液器架上)。
4)用大量程的移液器移取小体积样品(应该选择合适量程范围的移液器)。
12
2018/11/27 Tues
吸收光谱曲线特征
物质对光的吸收是选择性吸收;不同物质对光的吸 收范围、强弱不同;
吸收的波形与物质性质有关,与浓度无关; A值最大时的波长称λmax;在λmax时测量A灵敏度
最高。
13
2018/11/27 Tues
吸光系数k
k的物理意义是: 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及单位
2. 由于不同介质支持物的电阻值不同,电泳时所通过的电流量也不 同,其泳动速度及泳至终点所需时间也不同,故不同介质支持物 的电泳不要同时在同一电泳仪上进行。
3. 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如较大噪音、放电或异常气味,须立 即切断电源,进行检修,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8
2018/11/27 Tues
实验内容 ·两条主线
参考值 血清或血浆: 3.89-5.83 mmol/L (70-105 mg/dL)
25
2018/11/27 Tues
血清胆固醇浓度= A测定管 × 标准胆固醇浓度
A标准管
血清胆固醇浓度范围:2.33-5.17mmol/L (90-200 mg/dL) 临界高胆固醇血浓度:5.20-6.10mmol/L (210-239 mg/dL) 高胆固醇血浓度: ≥ 6.2mmol/L (240 mg/dL)
17
依据Beer定律,A与C关系应为经过原点的直线
偏离Beer定律的主要因素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 光学因素
因仪器产生的入射光单色性不纯、杂散光、单色器的 内反射,电压不稳、仪器的灵敏度的波动等各种因素。
2. 化学因素
(1) 溶液的稳定性(浓度、pH值、溶剂和温度等导致 溶液组成发生变化);
电泳及其分离原理 影响电泳速度的因素 常用的电泳支持介质 电泳后的染色 电泳的应用
29
2018/11/27 Tues
1. 电泳及其分离原理
电泳: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中向本身所带电荷相反 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电泳技术:利用在电场的作用下,由于待分离样品 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等性 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 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利用电泳 现象)
1. 微量移液器 2. 分光光度计 3. 离心机 4. 电泳仪
3
2018/11/27 Tues
1. 微量移液器的使用
一、标准操作 适用的液体:水、缓冲液、稀释的盐溶液和酸碱溶液。 1)设定体积:请勿将体积调整圈转到超过最低/最高的使用范围。 2)按到第一档,垂直进入液面几毫米。 3)缓慢松开控制按钮,避免液体快速通过吸头人移液器内部。 4)打出液体时贴壁并有一定角度,先按到第一档,稍微停顿1s 后,待剩余液体聚集后,再按到第二档将剩余液体全部压出。
厚度时的吸光度。在给定条件(单色光波长、溶
剂、温度等)下,k是物质的特征性常数
当c的单位用g·L-1表示时,用a表示,
A=abc
a 的单位: L·g-1·cm-1
当c的单位用mol·L-1表示时,用或EM表示. -摩尔吸光系 数
A= bc
的单位: L·mol-1·cm-1
14
2018/11/27 Tues
单链核酸的浓度 C=A260/ε= A260 ×40 (µg/ml)
20
2018/11/27 Tues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核酸含量及纯度的测定
DNA A260/A280=1.8 A260/A280>1.9,有RNA杂质,用RNase消化; A260/A280<1.7,有杂蛋白,重复抽提纯化步骤; A260/A230<2.0,可能有盐未除尽。 ALT活性的测定 血糖及血清胆固醇的测定
C=A /ε 例如:已知蛋白质溶液在280nm波长处的ε值, 读取待测蛋白质溶液的A280值,即可计算出待测蛋 白质溶液的浓度。详见教材P62~63。
19
2018/11/27 Tues
例如:双链核酸的ε值为0.02,单链核酸的ε值为 0.025。因此
双链核酸的浓度 C=A260/ε= A260 ×50 (µg/ml)
Welcome to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生物化学实验总结
武汉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实验内容
一、常用仪器的用途与操作 二、物质含量(浓度)的测定 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四、酶学研究(酶活性测定、酶法分析)
2
2018/11/27 Tues
一、常用仪器的用途与使用
23
2018/11/27 Tues
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
原理:蛋白质中含有酚基的酪氨酸,可使酚试 剂中的磷钨酸—磷钼酸还原而呈蓝色
显色反应,蓝色。A650 在一定条件下,蓝色强度与蛋白质的量成正比例。
24
2018/11/27 Tues
血液葡萄糖浓度=
A测定管 × 标准葡萄糖浓度 A标准管
(2)溶液介质不均一引起(悬浊液、乳浊液等) (3)溶液的浓度(过大时,吸光微粒的电荷分布互相
影响,改变其吸光能力) 因此Lambert-Beer定律一般适用于稀溶液的测定。
2018/11/27 Tues
Lambert-Beer定律的应用
2. 标准管对照法
先配制一个与待测溶液浓度相近的标准溶液(其浓度
生化技术的应用 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9
2018/11/27 Tues
二、物质含量(或浓度)的测定
1 吸光光度法
基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建立 起来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色法、可见光及紫外分光 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等。
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的光(380~780 nm)叫可见光。白光是 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而成, 称为复合光,只有一种颜色的光即单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
度大,浓度高时也不会引起蛋白质活性丧失。蛋白质用盐析法沉淀分离后,
还需要脱盐才能进一步精提纯。脱盐常选用透析Dialysis或凝胶过滤。
27
2018/11/27 Tues
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细分级分离
1. 电泳法 2. 层析法 3. 排除法
28
2018/11/27 Tues
(一). 电泳法(Electrophoresis)
已知,用c标表示),在λmax处测出其吸光度A标,在 相同条件下测出待测样品溶液的吸光度A测,则待测 样品溶液浓度c测可按下式求得:
c测= (A测/ A标) × c标
18
2018/11/27 Tues
Lambert-Beer定律的应用
3.利用消光系数求待测样品浓度 如果已知待测物质的摩尔消光系数ε,则其浓度
30
2018/11/27 Tues
泳动度或迁移率( mobility, m)
d为带电颗粒泳动的距离(cm) L为支持物的有效长度(cm) t为通电时间(s) v为加在支持物两端的实际电压(V)
31
2018/11/27 Tues
2. 影响电泳速度的因素
待分离生物大分子的性质 分子形状Shape 分子量大小Size 所带净电荷量Net charge (pI-pH)
1. 首先将电泳槽的两个电极与电泳仪的直流输出端用导线连接,注 意极性不要接反。
2. 接通电源,缓缓旋转电压调节钮直到达到的所需电压为止,设定 电泳终止时间,此时电泳即开始进行。
3. 工作完毕后,应将各旋钮、开关旋至零位或关闭状态,并拨出电 泳插头。
注意事项
1. 电泳仪通电进入工作状态后,禁止人体接触,如需要应先断电, 以免触电。
11
2018/11/27 Tues
光吸收基本定律:Lambert-Beer定律
A=kbc
A — 吸光度(absorbance) b — 溶液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ength/cm) c — 浓度(concentration)
k — 吸光系数(absorptivity)与物质性质、温度、
波长有关;
Lambert-Beer定律的物理学意义: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 通过均匀透明的溶液时,该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 中物质的浓度和光通过的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