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平
人性与道德的伦理之思

人性与道德的伦理之思①王正平摘要:当下中国与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彰显了人性的道德大美与伟大力量。
人性中有道德的善与美,讲道德必须讲人性。
道德生活实践召唤我们不能再对活生生的人性避而不见,而应当积极汲取人类的全部伦理智慧,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探求人性与道德关系的真理。
中国传统伦理肯定人有“好利”“好声色”“趋利避害”的自然本性,重视“理寓于欲中”,又强调“导欲于理”。
西方伦理思想不论是感性主义还是理性主义,都认为人性有“自爱自保”“趋乐避苦”“利己心”的一面,又有“同情心”“仁爱心”的一面,人性是一切道德情感和行为准则的基础。
现代心理科学理论揭示了由人本性所规定的饮食男女的心理欲求,是道德意识和道德原则产生的客观心理基础,人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各种心理需求,是人深刻的内在道德动机和道德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道德是人们把握世界的一种“实践精神”。
人性具有自然本性,又有社会属性,人性通过“需要”和“利益”这两个关键因素对道德具有根本性的决定、影响和驱动作用。
道德则通过心理引导和利益调节的方式改善人性。
人性决定和制约道德,道德又调节和完善人性。
在当前个人与民族利己主义抬头,道德价值观念纷争,人际关系撕裂的背景下,我们应当重建合乎人性的道德理念,大力倡导“善良人性”这个可以成为全社会和全人类唯一达成“叠加共识”的伦理道德,重建良好的道德的秩序,构建中国和世界的生命共同体。
关键词:人性;道德;中国伦理思想;西方伦理思想;现代心理学;历史唯物论;善良人性中图分类号:B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34(2021)01-0045-(16)DOI:10.13852/KI.JSHNU.2021.01.005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使人们重新发现了人性的巨大道德力量。
这一场全人类百年一遇的大灾难,促使我们从现实生活教训中进行伦理反思:究竟什么是人性、什么是道德?人性与道德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当怎样倡导合乎人性的道德?本文拟从深切感受这场抗疫战斗中广大民众自觉迸发的善良人性的伟大道德力量入手,较为深入系统地从中外伦理思想史、现代心理科学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角度,全面审视道德与人性的本真关系,拨开种种思想迷雾,认识善良人性的重要伦理道德价值,以便我们能够重建与现代人类生活相契合、以科学人性观为基础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真正促进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
王正平:社科研究项目的关键词:真、诚、敬

王正平:社科研究项目的关键词:真、诚、敬作者:暂无来源:《云梦学刊》 2014年第4期王正平(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上海 200234)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讨论,因为今天讨论的主题一个是科研项目,一个是当代学术的发展。
自己一直也是两种身份,一是大学教师,也是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
我认为科研项目为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研究者的物质条件。
那么问题在哪里?我认为现有的科研项目和学术评价出了制度性的问题。
现在有的社科项目评价机制和学术成果的评价机制,还不尽合理,有的在实践中偏离了我们现在要提倡的核心价值,偏离了公正、平等、自由、法制。
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学者和学术杂志应当重视的东西,我们部分地丧失了。
那么,如何总体评价我国的学术生态?我认为,“问题严重,希望还在”。
对当前社科科研项目的评审和社科学术发展,我认为要强调三个字。
第一是真,研究的问题是真问题,追求的知识是真知,追求的目标是真理。
但是,我们在浮躁的社会复杂条件下产生的科研项目,包括我们的一些学术评价,正是在这方面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我们真正搞得好的科研,是把追求真知、追求真理、追求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真谛放在第一位。
但这种好的东西,正在部分地丧失。
第二是诚,诚心诚意的诚。
这个诚在宋明理学时被认为是世界的本源,最重要的东西是诚。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把真和诚连在一起,而现在我们的一些知识分子、学者,丧失了“诚”。
中国知识分子应当追求诚的精神境界。
现在,我们的学术杂志的编辑也好,搞科研项目的学者也好,应当诚实地、踏实地搞研究。
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施韦泽说过:“真诚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础”。
我们现在许多问题出在真诚的丧失,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如果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缺失了真诚,都懂得作假了,这问题就来了。
我在北京碰到一个大学的知名学者,他拿了个国家重大基金项目。
他说,我没办法,有一些非常正当的开支报销不了,只能做假。
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_王正平

工程师园地文章编号:1002-1124(2004)09-0050-02 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王正平,单旭峰(哈尔滨工程大学化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的叶绿素铜钠盐作为天然卟啉-叶绿素的衍生物,有着广泛的用途。
本文对叶绿素铜钠盐的结构表达、制备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较为翔实的论述。
关键词: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卟啉;结构中图分类号:T Q20213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prep aration and stability of chlorophyllW ANG Zheng -ping ,SH AN Xu -feng(Chem 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 ) Abstract :As the derivative of natural perphyrinchlorophyll ,chlorophyll Cu -Na salt has a special bioactivity ,it hasa extensive use.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ontruction expression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hlorophyll Cu -Na salt.K ey w ords :chlorophyll ;chlorophyll Cu -Na salt ;porphyin ;construction收稿日期:2004-07-22作者简介:王正平(1958-),男,教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精细化学的研究开发工作。
对植物食品中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表明,日益增加的水果和蔬菜消费量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下降有密切的关系[1]。
教育伦理学33500081

教育伦理学33500081
任课教师:王正平(教授)
课程简介:
当代社会,教育公正、师生关系、师德失范等问题等一再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教育与伦理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社会为什么对教师有更高的道德期望?教师如何在教育工作做到公平正义?教师在与学生、同事、学生家长等的关系中应当遵循哪些道德规范?应当如何看待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又应当如何看待“范跑跑”?本课程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鼓励课堂参与,期待与你一起探讨教师职业伦理相关的问题。
教师简介:
王正平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伦理学博士点带头人,现为中国教育伦理学会会长,是国内率先从事教师教育伦理研究的学者之一,曾出版《教育伦理学》(1988年,1998年修订版)、《人民教师的道德修养》、《高校教师伦理学》、《中国传统哲学与教育》等多部教育伦理学专著。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道德状况及其引导对策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道德状况及其引导对策——以上海为例王正平/苏建军【专题名称】伦理学【专题号】B8【复印期号】2010年04期【原文出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第1~11页【英文标题】Moral Status quo of the Mobile Population in Chinese Cities and Guiding Measures to Improve It:Taking Shanghai as an Example【作者简介】王正平,苏建军,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跨学科研究中心,上海 200234王正平(1951-),男,浙江海宁人,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跨学科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哲学、伦理学研究。
苏建军(1971-),男,湖北枣阳人,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哲学、伦理学研究。
【内容提要】通过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在了解和把握上海市流动人口的道德状况的基础上,就提高城市流动人口道德素质的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调查显示,夫妻关系和谐度较高,对婚前性行为较婚外恋宽容,择友时注重伦理因素,守时观念较强,有较高的公德意识,有一定的助人精神,注重赚钱手段的合道德性,环保意识强,看重才能、知识、成就等价值标志,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幸福观既有理想色彩又注重现实因素,这些都是上海市流动人口道德素质中的积极因素;而重人情,践行公德水平低,过于注重金钱而忽视德性、名誉和贡献等价值标志,是其道德素质中亟需提高的方面。
具体到引导对策,在指导思想上应坚持四个相结合,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社区道德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加强行业自律和对流动人口的岗前职业道德培训,健全竞争机制,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建设,以进一步完善城市流动人口的道德素质。
On the basis of a good grasp of the moral status quo of the mobile population in Shanghai through painstaking and profound social investigations, the writer of this paper conducts a thoroughexploration of various 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moral character of mobile people in cities. The findings show the following positive elements in the moral qualities of mobile people in Shanghai : a relatively goo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being more tolerant of premarital sex than of extramarital affairs; while choosing friend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ir morality; having a relatively strong sense of punctuality; possessing a relatively high sense of social ethics ; being sort of ready to help others ; making a point of earning money by fair means; demonstrating a strong sen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taching much importance to such value marks as one' s talent, knowledge, achievements, etc ; showing a relatively strong sense of collectivism; their concept of happiness touched with ideal colors and concern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reality. Meanwhile, the results also display undesirable elements in the moral character of mobile people in Shanghai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setting a great store on human feelings; showing a poor level of public morality; attaching too much importance to material life or money to the neglect of such value marks as morality, reputation, and contribution. As for guiding measures intended to improve them, ideologically, we should hold on to “the four combinations”; meanwhile, it is necessary to bring the government' s functions to the fullest, to strengthen morality construction in communities, to improve public facilities, to reinforce self - discipline in different walks of life and intensify the training of mobile people in work ethics before they are assigned jobs, to perfect competition mechanisms, to enhance morality education and heighten the building - up of our law system so as to further raise the moral qualitities of mobile people in cities.【关键词】城市流动人口/道德状况/日常生活伦理/公共生活伦理/价值观/道德引导urban mobile population/moral status quo/ethics for married couples/ethics for public life/views on values/morality guidance思想道德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一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0372923926fff705cd170a3d.png)
专利名称:一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昌源,郭火生,邱云,罗建,徐舒婷,王正平申请号:CN201910984681.2
申请日:20191016
公开号:CN110563760A
公开日:
2019121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在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及温度60‑80℃的条件下,以铜盐为催化剂,将硫代磺酰化物和二苯基磷氧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后,经旋转蒸发处理、硅胶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
本发明采用硫代磺酰化物和二苯基磷氧化物为原料合成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具有操作简便、催化剂廉价、原料稳定、无污染、效率高等优点。
申请人:宜春学院
地址:336000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城西岐山
国籍:CN
代理机构: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居延娟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增加肥胖动物骨密度的组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增加肥胖动物骨密度的组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fef129c04b73f242326c5f71.png)
专利名称:增加肥胖动物骨密度的组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尹肖寒,王正平
申请号:CN201910711443.4
申请日:20190802
公开号:CN110478476A
公开日:
201911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加肥胖动物骨密度的组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剂由维生素K2通过梯度稀释后及水解胶原蛋白混合组成。
并通过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动物模型,具体分析了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相关的骨特性和骨代谢的变化,验证了维生素K2及水解胶原蛋白的营养补充对小鼠骨质和骨代谢的影响。
本发明的组方制剂为肥胖群体中常见的骨密度下降或骨代谢失衡提供简易、方便、安全的营养干预措施,也为其他群体退行性骨病的营养干预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
申请人:聊城大学,海门品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252000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湖南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牛莉莉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基于紫外光源的禽类种蛋性别检测装置及系统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紫外光源的禽类种蛋性别检测装置及系统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杨舒童,于浩海,王正平,张怀金
申请号:CN202111406123.1
申请日:20211124
公开号:CN114051955A
公开日:
202202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基于紫外光源的禽类种蛋性别检测装置及系统,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自倍频激光器;自倍频激光器包括泵浦源和光路传输组件;泵浦源用于发射泵浦光;光路传输组件用于对泵浦光进行聚光、增益、过滤和倍频后,输出紫外激光;该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光纤、检测室、光谱仪和检测终端;检测室包括扩束透镜组、暗箱、载物台和准直透镜组,载物台安装于暗箱内;扩束透镜组和准直透镜组分别安装在暗箱两端;扩束透镜组用于对激光进行扩束;准直透镜用于接收透过载物台的紫外激光并输出至光谱仪;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禽类种蛋在360‑380nm的紫外波段含有的丰富信息以及雌雄种蛋的光谱差异特性,实现了禽类种蛋的性别检测。
申请人:山东普艾斯激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飞跃大道2016号创新工场F4-2-201-7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符继超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王正平
院系:航空学院
职称:教授硕士
导师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导师
导师简介
王正平,1964年1月出生,1988年飞机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
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2年晋升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行器设计系主任,主要从事飞机总体设计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向的教学与科研。
讲“飞行器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飞行器综合设计”等5门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参
出版国家统编教材“现代飞机总体综合设计”等2部;主持完成并正在执行的国防项
有15项,主持项目经费近300万,获中航一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现主持和完
了“J7FS飞机的研制”、“轻型多用途飞机技术”、“国防预研和国家高新技术”等项目
发表研究论文和重要技术报告30余篇。
王正平教授,1964年1月出生,飞行器设计学科,系主任。
济
王正平教授主要从事飞行器总体综合设计与计算机辅助设计,飞机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等方面研究。
承
担大量的飞行器设计学科综合设计方向的科研任务,主持完成并正在执行的项目有15项,其中航空基金1
项,主持项目经费近200万,获中航一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完成了飞机 J7FS 的研制,为国防科研与
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主要发表研究论文8篇、 EI 工程索引2篇;重要技术报告30余篇。
共济
曾发表的论文与代表作有专
• Investigation of anti-noise and force-standing structure with NASTRAN ThirdAerospaceconference september24,2001, France 48号
• 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空战编队优化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 年V ol.21 No.4 kaoyantj
• L arge-Scale Air-Combat Formation Optimization Using Simulated Annealing GA(Genetic Algorithm) The 24 th ICAS Congress 2004 JAPAN Third Author 院
• 基于CATIA 的飞机驾驶舱布局设计的软件开发,飞机工程,2004 年第3 期业
• 《飞机总体设计》,国防科工委” 十五” 重点教材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