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保护乙炔氮气用量计算

合集下载

氮气重量计算公式

氮气重量计算公式

氮气重量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氮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气体,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工、医疗、农业等领域,氮气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在使用氮气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氮气的重量,以确保使用的氮气量能够满足所需的需求。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氮气重量计算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氮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氮气的化学式为N2,其分子量约为28.02g/mol。

在常温常压下,氮气的密度约为1.25kg/m3,即在每立方米的体积中,含有1.25千克的氮气。

当我们需要计算氮气的重量时,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所需要的氮气的体积。

通常情况下,氮气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或升,我们需要将其转换为标准单位立方米。

一般来说,1升等于0.001立方米。

假设我们需要使用1000升的氮气,那么其等效的体积为1立方米。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氮气的重量:氮气重量(kg)= 氮气体积(立方米)× 氮气密度(kg/m3)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中,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计算出所需的氮气重量。

以刚才的例子为例,计算过程如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需要使用1000升的氮气,其重量约为1.25千克。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计算公式是在常温常压下的理论值,实际情况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比如在高压情况下,氮气的密度会有所增加;在低温情况下,氮气的密度会有所减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公式进行适当调整。

还有一种常用的氮气重量计算方法是根据氮气的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来计算。

摩尔体积是指1摩尔氮气占据的体积,通常为22.4升。

根据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公式:氮气摩尔数可以根据摩尔体积和氮气体积的关系进行计算。

同样以1000升氮气为例,计算过程如下:摩尔数= 氮气体积(升)/ 摩尔体积(22.4升)摩尔数= 1000 / 22.4 ≈ 44.64mol氮气重量(kg)= 44.64mol × 28.02g/mol × 1.25kg/m3 ≈ 1567.75kg以上就是关于氮气重量计算的一些基本方法。

瓶装气体计算

瓶装气体计算

瓶装气体计算最好按每天更换一次气瓶的情况来计算汇流排的总瓶数。

3天备用的实瓶和空瓶最好存放在专设的气瓶库中。

气站每个房间的气瓶总数不得超过20瓶。

1.压缩气体假设:(1).钢瓶内容积 V = 40 L;(2).压缩气体的充气压力 P =12.6 MPa(绝对压力)(3).汇流排自动切换压力 P1 =1.1MPa (绝对压力);(4).不考虑管路的容积;(5).气体体积变化时温度不变。

计算公式V1 = V P / P1–VV0 = V1P1 / P0式中:V1——压力为P1时的可用气体容积(L);P0——标准大气压,绝对压力近似为 0.1 MPa;V0——压力为标准大气压的可用气体容积(L)。

计算结果V1 = 40×12.6/1.1-40 = 418.18 LV0 = 418.18×1.1/0.1 = 4600 L2.液态二氧化碳医用液态二氧化碳钢瓶标准充装系数为0.6Kg/L。

40升钢瓶一般只装16~18 Kg 液态二氧化碳。

液态密度为1041.07 Kg/m3。

气化温度为31℃。

饱和蒸汽压力为7.39MPa。

当温度上升到54℃时,钢瓶压力可达15MPa。

标准状态下二氧化碳的气体密度为ρ=1.977g/L。

假设:(1).钢瓶内容积 V = 40 L;(2).充装量18Kg;(3).汇流排自动切换压力 P1 =1.1MPa (绝对压力);(4).不考虑管路的容积;(5).气体体积变化时温度不变。

计算公式18Kg液态二氧化碳汽化生成的标准气体体积:V3 = 18000/1.977 =9105 L汇流排切换时,钢瓶内残留气体换算成标准气体的体积:V4 = VP1 / P0 = 40×1.1/0.1 = 440 L压力为标准大气压的可用气体容积:V0 = V3-V4 = 8665 L3.液态笑气笑气也可以液态的形式储存于钢瓶中。

其存储压力为其饱和蒸汽压(-20℃时为1834kPa ;0℃时为3171kPa;20℃时为5168kPa)。

《消防燃烧学》习题456yaya

《消防燃烧学》习题456yaya

第四章 可燃气体的燃烧习题1. 预混可燃气燃烧波的传播存在哪两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略2. 什么叫做火焰前沿?火焰前沿有什么特点?预混可燃气中火焰传播的机理是什么?其基本点分别是什么?略 3. 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Sl 是如何规定的?影响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用本生灯测量火焰传播速度的要点是什么?答:Sl 规定根据公式和定义解答。

影响因素7个。

4. 为什么灭火剂要具有低的导热系数和高的热容?书上有。

略。

5. 已知丙烷空气预混气的管径为1Ocm ,管中心气流速度u 0=484cm/s.测得沿半径方向上离管中心4.5cm 处上方火焰面的θi =60゜,求其火焰传播速度Sl.解:)(98.45scm S l 注意:气流速度484cm/s 对应的半径是题目中已经给出的4.5cm ,不是根据r=0.9R 计算得出的!书中r=0.9R 是真实平均火焰传播速度的位置,本题恰好一致而已。

6. 已知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体积V1=9升,混气为当量比,初温t1=0O C ,初压P1=0.1MPa ,一千摩尔氢气燃烧热为283918.1kJ/kmol ,水的汽化热为43931.8kJ/kmol ,氢气火焰传播速度Sl=335.3cm/s ,取热容比K=1.4,当混气进行绝热等容爆炸时,求以下各类参数: (1)爆炸温度t2,(2)爆炸压力P2,(3)升压时间,(4)平均升压速度,(5)爆炸威力指数,(6)爆炸总能量,(7)当t=5ms 时的瞬时压力。

7. 简述可燃气体爆炸参数的测量方法。

答:(1)静态可燃气爆炸试验在爆炸室中预制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压力为大气压,确保气体混合均匀且处于静态,打开压力记录仪,启动点火源。

测得m P 和m dt dP ⎪⎭⎫ ⎝⎛,mdt dP ⎪⎭⎫ ⎝⎛可用t P ∆∆近似。

(2)动态可燃爆炸试验在爆炸室中预制一定浓度的可燃气空气的混合物,用空气加压5升容器至2MPa ,打开压力记录仪,在某一点燃延迟条件下,点燃扰动可燃气8. 什么叫做爆炸下限?什么叫做爆炸上限?并简述爆炸极限的测定原理。

机床氮气瓶计算公式

机床氮气瓶计算公式

机床氮气瓶计算公式在机床加工过程中,氮气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设备,它可以提供稳定的氮气气源,用于机床的气动系统和保护设备。

因此,正确地计算氮气瓶的使用量对于机床加工的稳定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机床氮气瓶的计算公式,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氮气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机床氮气瓶的基本参数,包括氮气瓶的容积、工作压力和使用时间。

氮气瓶的容积通常以升(L)为单位,工作压力通常以兆帕(MPa)或千帕(kPa)为单位,使用时间通常以小时(h)为单位。

在进行氮气瓶的计算时,我们需要将这些参数考虑在内。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机床氮气瓶的计算公式。

假设氮气瓶的容积为V,工作压力为P,使用时间为T,氮气瓶的使用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使用量 = V P T / 1000。

在这个公式中,V代表氮气瓶的容积,P代表氮气瓶的工作压力,T代表氮气瓶的使用时间,使用量代表氮气瓶的使用量。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将容积、工作压力和使用时间进行相乘,并将结果除以1000,以得到最终的使用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机床氮气瓶的使用量,确保氮气瓶的气源充足,同时避免因为氮气瓶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浪费。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机床的具体工作情况和氮气瓶的参数,灵活地调整计算公式,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

除了使用量的计算,我们还需要注意氮气瓶的安全使用。

在使用氮气瓶时,需要确保氮气瓶的密封性良好,避免氮气泄漏。

同时,氮气瓶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在更换氮气瓶时,需要注意氮气瓶的规格和工作压力,避免使用不当造成安全事故。

在实际的机床加工中,正确地计算和使用氮气瓶对于提高机床加工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地计算氮气瓶的使用量,我们可以确保机床的气源充足,避免因为氮气瓶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生产故障。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氮气瓶的安全使用,确保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总之,机床氮气瓶的计算公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氮气瓶的使用量,确保机床的气源充足,同时避免因为氮气瓶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生产故障。

制氮机制氮量计算公式

制氮机制氮量计算公式

制氮机制氮量计算公式制氮机流量换算制氮机流量换算1、一吨氮气是多少立方米?一吨氮气是800立方米。

标准状态下,氮气密度是1.25g/L,根据密度公式ρ=m/V,即V=m/ρ,易算得为800立方米。

也就是体积=质量/密度=1000000/1.25=800000L 即800立方米。

2、一升氮气是多少立方米?一升就是一立方分米=1kg,因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忽略条件限制,1升=0.001立方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或升)。

1000kg/立方米=1000kg/1000立方分米=1kg/立方分米制氮机技术参数质量即气体的重量,常以毫克(mg)、克(g)、千克(kg)、吨(t)来表示。

体积是指气体所处的容器之容积。

常以立方毫米(mm3)、立方厘米(cm3)、立方米(m3)表示。

比容是单位重量物质所占有的容积,用符号V表示,气体比容单位用m3/kg,液态比容l/kg表示。

1、压力、压强、大气压、绝对压力、相对压力气体分子运动时对容器壁的撞击时产生的力称为压力。

对容器单位面积所产生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的单位习惯上使用毫米汞柱(mmHg)/平方厘米(cm2),国际通用(法定计量)帕(Pa)、千帕(KPA)、兆帕(MPA)。

经换算1mmHg=133.3Pa=0.1333kPa,1MPa=1000kPa=1000000Pao1ATA=0.1MPao。

包围在地球表面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对地球表面或表面物体所造成的压力称为"大气压",符号为B;直接作用于容器或物体表面的压力,称为"绝对压力",绝对压力值以绝对真空作为起点,符号为PABS。

用压力表、真空表、U型管等仪器测出的压力叫"表压力"(又叫相对压力),"表压力"以大气压力为起点,符号为Pg。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PABS==B+Pg。

2、温度、绝对温度、相对温度、临界温度、临界压力温度是物质分子热运动的统计平均值。

压力管道充氮量计算方法

压力管道充氮量计算方法

压力管道充氮量计算方法说实话压力管道充氮量计算方法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知道氮气嘛,在管道里要起到一定的作用,像保护管道内部啥的,但到底该充多少呢,这可愁坏我了。

我最先想到的方法,那就是按照管道的容积来计算,我就寻思着这就跟往一个瓶子里装水一样,瓶子多大就能装多少水,管道容积多少就能充多少氮呗。

我就一顿猛算,把管道当成一个规则的几何体,这里量长度,那里算直径的,可算出来的结果根本就不行。

实际操作的时候发现,管道里的氮气要么太多要么太少。

后来我才明白,管道的形状哪有那么规则,还有各种弯管、管件啥的,这些都会影响到实际需要的充氮量,这就是我光想当然犯的错呀。

然后我又试着从一些理论书上找方法,书上说了好多各种压力、温度影响的方程啥的,那些复杂的公式看得我头都大了。

就好像让我在一堆乱麻里头找线头一样,迷茫得很。

我花了好多时间去搞懂那些晦涩的参数代表啥意思,结果算出来还是不太准。

这里头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像管道里可能残留的杂质对氮气的消耗啥的,这些书上可没怎么提。

后来啊,我就去问那些有经验的老师傅。

他们告诉我,其实在算充氮量之前,一定要对管道进行详细的检查,看看有没有泄漏的地方,就好比给房子查漏补缺一样,如果房子到处漏风漏雨,你也不好计算到底要多少材料来装修不是?把泄漏点都搞定之后,再考虑根据管道的类型,是长距离传输的大管道,还是短的、输送特殊物质的小管道来估算基本的充氮量。

而且要考虑氮气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密度变化,这密度变化就像不同温度下油的粘稠度不一样,是会影响最终充氮量的哦。

比如说输送燃油的管道,因为燃油的性质特殊,要保持管道内的环境稳定,就得让氮气达到一个合适的量,既能维持压力又不会过多造成浪费。

像这类管道,老师傅跟我说他们通常先按照管道容积初步估算一个量,然后再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微调,这就好比先大概做个模板再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定制一样。

所以呢,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充氮量这个办法,我觉得是非常靠谱的。

氮气指标、消耗控制与节能

氮气指标、消耗控制与节能

氮气指标、消耗控制与节能孟金甫2013年是氯碱发展公司减亏的关键年,如何实现减亏目标是每位员工应该考虑的问题。

严格控制各项工艺指标是实现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

近期通过氮气纯度指标的控制及消耗情况的摸底,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一、氮气纯度氢气属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4%-74%(V/V)。

容器内含有1%的氧气,常温常压下不会发生爆炸,但是给容器高温加热,气体会膨胀,当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时,氢气与容器内的1%氧气也会发生燃烧反应,进一步促使容器内压力会增高,当超过容器自身承受压力又没有泄压装置时,就会发生爆炸。

所以,氢气置换时,氮中含氧不能超过1%。

乙炔的爆炸极限很宽,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2.3%-82%(V/V)。

氯乙烯的爆炸极限为4%-22%(V/V),在乙炔范围之内。

我公司只有烧碱工艺对氮气的使用纯度要求最高为99%,对乙炔工艺氮气纯度98%即可。

二、现状机动厂制氮机2台,设计能力1000m3/h,在纯度为99.5%的情况下实际产气能力为750 m3/h;乙炔厂制氮机3台设计能力1350 m3/h,在纯度为99.5%的情况下实际产气能力分别为1250 m3/h、1100 m3/h、1000 m3/h ,1台1300 m3/h 备用;产量(压力)不够时,用66盐公司作为补充。

随着除灰系统(氮气配管32mm)的投运,氮气用量还会增加。

三、指标调整试验1月22日中午,通过控制氮气纯度指标,由99.67%降至99.15%,每台制氮机产气量由750m3/h增加到950m3/h,增产25%,66盐供气阀门开度由50%降至0。

四、氮气生产与消耗情况4.1 1月22日下午,机动厂与乙炔厂相关人员作了试验,断开厂区与乙炔联通阀后,厂区氮气压力由0.4MPa增加到0.65MPa,乙炔站由0.4MPa迅速降至0.35MPa,马上恢复了联通,说明正常情况下是厂区向乙炔站输送氮气。

4.2 按设计要求氮气消耗如下:电石储罐5台,单台消耗160 m3/h,共计800 m3/h;除尘器电石破碎11台、发生11台共22台,单台消耗30 m3/h,共计660 m3/h;发生器置换共18个料仓,单台消耗20 m3/h,共计360 m3/h;聚合最大用量不超过30 m3/h;以上总计1850 m3/h。

工业气体应用领域(氮、氧)

工业气体应用领域(氮、氧)

气体应用领域(氧、氮)工业气体是指氧、氮、氩、氖、氦、氪、氙、氢、二氧化碳、乙炔、天然气等。

由于这些气体具有固有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因此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推广应用速度非常快,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

工业气体用量最多的传统产业有:炼钢、炼铁、有色金属冶炼、化肥生产、乙稀、丙稀、聚氯乙稀、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硅胶橡制品、电缆和合成革等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工业中的焊接,金属热处理、氦扦漏等,浮法玻璃生产等。

由于这些传统产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工业气体的用量也达到高峰。

工业气体用量正在掘起的产业有:煤矿灭火、石油开采、煤气化和煤液化,玻璃熔化炉、水泥生产窑、耐火材料生产窑,砖瓦窑等工业炉窑、食品速冻,食品气调包装、啤酒保鲜、光学、国防工业中的燃料、超导材料生产、电子、半导体、光纤生产、农业、畜牧业、鱼业、废水处理、漂白纸浆、垃圾焚烧、粉碎废旧轮胎等环保产业、建筑、气象、文化、文物保护、体育运动、公安破案、医疗保健产业中的冷刀、重危病人吸氧、高压氧冶疗、人体器管低温冷藏、麻醉技术及氧吧等。

工业气体应用正在试验中的产业有:固体氮生产,燃料电池生产,磁性材料生产,超细加工,天然气发电,压缩天然气汽车,氢能汽车生产等。

工业气体用量较多的产业如钢铁、化肥、化工、玻璃及化纤行业均自建气体生产设备,实行自产自销的企业经营方针,一些工业气体用量较少的产业,主要依市场购买工业气体。

因此工业气体的液体市场正在掘起,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如1999年美国液氧和液氮市场,按行业分,各行业的占有比例如下:∙液氧市场:机械16%、金属14%、保健13%、电子12%、焊接10%、运输10%、化工9%、玻璃5%、运输服务2%、造纸1%、实验室1%、其他7%。

∙液氮市场:化工22%、食品20%、电子16%、机械7%、金属6%、油气5%、石油4%、运输4%、橡胶3%、实验室3%、制造2%、其他8%。

我国的江苏、上海和马鞍山有丰富的液态工业气体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生产中惰性气体需用量取决于系统中氧浓度的下降值。

见表5—12。

表5—12部分可燃物质最高允许含氧量,%
惰性气体用量,可根据上表数据按下面公式计算。

(1)所使用的惰性气体不含氧及其他可燃物 Vx=(21- O)÷O ×V
式中Vx——惰性气体用量,米3;O——从表5—12中查得氧的最高容许浓度,%;V——设备中原有的空气容积(其中氧占21%)。

例如乙烷,用氮气保护,最大容许含氧量为9%,设备内原有空气容积为100米3,则Vx=(21-9)÷9×100=133.3米3。

也就是说必须向空气容积为100米3的设备内送入133.3米3纯惰性气体,乙烷和空气才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此时需注意,氮气可使人窒息).
(2)使用的惰性气体中含有部分氧Vx=(21-O)÷(O-O’)×V 式中,O’为惰性气体含氧浓度%,其他同前。

例如在前述的条件下,若所加入的氮气中含氧6%,则 Vx =(21-9)÷(9-6)×100=400米3。

通入400米3的氮气才是安全的。

向有爆炸危险的气体及蒸气中添加保护气体时,应注意保护气体的漏失及空气的混入。

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应当进行漏失量的测定。

例如一个容器装两种气体混合物,其一是保护气体CO2,且CO2浓度随时间而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从周围吸入的空气量。

影响漏失量的因素有不严密处的几何尺寸及设备周围的空气压力等设备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因素都可取为常数。

因此,漏失量C(米3/分)为 C=(2.303×V÷τ)lg(R0/Rτ) 式中V——容器的容
积,米3;τ——泄漏时间,分; R0——在τ=0时,CO2的百分含量, Rτ——在时间τ时CO2的百分含量。

可以用分析的方法求得CO2的Ro及Rτ值。

例如设容积为100米3,Ro=9.1%(CO2 ),分析测定Rτ值,列于下表:
即C≈10米3/分。

3.稀释气体在分解爆炸性气体中的使用
具有分解爆炸危险性的气体,如果超过其分解爆炸的临界压力是危险的,为此,可采用添加惰性气体进行稀释,以抑制爆炸的发生。

我们把抑制爆炸所必要的稀释气体浓度,作为分解爆炸性气体—稀释气体的爆炸临界浓度。

此值可由实验求得。

见下例。

图5—3表示:使用铂丝作为点火源,测定的乙炔爆炸临界值。

图中a线表示乙炔—水蒸气混合物中乙炔含量;b线表示点火临界压力;c线表示乙炔分压。

图中,乙炔—水蒸气混合物,随着温度上升,水蒸汽浓度提高,乙炔浓度下降,其分压也有所降低,其点火临界压力上升。

图5—4、图5—5、图5—6分别表示乙炔—氢混合气体,乙炔—氮混合气体,乙炔
-惰性介质系列的爆炸临界值。

溶剂对乙炔的稳定作用
溶解于溶剂中的乙炔比气相乙炔稳定,即使直接在溶剂中给予点火能也不着火。

在一定条件下,乙炔同溶剂或溶解在同一溶剂中的其他物质的反应非常快,但未发现爆炸。

将丙酮加入到小型耐压容器中,加压使乙炔溶解,测定在气相中点火分解爆炸的压力。

如图5—7所示,总压低于7公斤/厘米2时,溶剂中乙炔不受气相爆炸影响。

但高于7公斤/厘米2,溶剂中的乙炔也会引起分解爆炸。

因此,总压在7公斤/厘米2以下时,溶剂中的乙炔较气相乙炔为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