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5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只有一个地球》此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深入文本,联系实际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这样一个事实,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基于我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农村孩子知识面比较狭窄,他们对宇宙与地球的感性认识很浅显。

学习此课如果没有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很深地了解是很难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习体会也不会深刻。

因此我决定把本课的教学分为第一课时重点讲地球的可爱,让学生通过说、看、写来体会地球的可爱。

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易破碎。

因为只有学生在心里真正认识到地球的可爱才能激发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地球资源的情感。

我先用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图片,使学生初步感受地球的可爱。

紧接着我让学生谈谈对地球的了解,然后我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后再谈谈对地球的了解又增加了哪些。

其次我引用宇航员的话引出可爱,让学生围绕可爱一词从文中找出描写地球可爱的语句或段落,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谈体会等。

最后我用地球四季图片激发学生保护地球情感。

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现就反思。

1、教学中我利用课文题目中的“地球”一词组织教学,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地球的理解,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让学生自主读书、联系课文深入思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与文本对话的空间。

2、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为了使学生感受地球的可爱及与人类的关系,我出示宇宙中看见的地球图片,使学生对地球的感情油然而生。

这一节课的教学,也还有很多不足。

1、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

学生理解课文第二段时,学生的理解面较窄,没有联系生活来理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不到位。

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由于学生对地球了解不够,朗读课文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课文朗读缺乏美感。

关于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三篇】

关于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三篇】

关于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三篇】关于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三篇】【篇1】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学小品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课文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

课文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深入文本、联系实际,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这样一个事实,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本文虽然只是科学小品文,可却洋溢着作者滚烫的情感,为地球的现状而沉痛,为地球的命运而担忧,为地球的遭遇而愤慨,为地球的前途而呐喊。

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宇宙与地球感性认识很浅显,而对文章内容没有一个很深的了解是很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不会深刻。

因此,我首先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阅读有关宇宙与地球的有关书籍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去充分地感受,并在第一课时进行交流,让学生对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有了较多的了解,对学习课文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是第二课时的授课,所以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便是回顾旧知,整体感知。

一开始我首先通过“课文内容我会填”这个环节请学生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通过归纳概括“课文写了关于地球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一问题来对课文内容进行再一次地梳理。

在品读课文环节,则通过宇航员发出感叹中“可爱”与“易碎”这两个提纲挈领的关键词来深入地来学习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准确性,感悟文章的情感。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5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采用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的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

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在第一自然段抓住“晶莹”、“纱衣”、“摇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等词语,体会地球外表的美丽可爱。

同时创设了一个情景“想象这时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地球母亲?”学生答“这是一个年轻漂亮的母亲。

”“这是一位健康无私的母亲。

”等等。

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地球的美丽可爱和对地球的赞美之情。

再过渡小结:地球是如此的美丽、无私,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只有母亲对孩子才会这样无私,所以我们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可是面对养育我们的母亲,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它的呢?从而进入到下一个问题的学习“从哪些关键词句中可看出地球容易破碎?”,抓住“地球的渺小”,“矿产资源的枯竭”,“不加节制”,“不顾后果”,“滥用化学药品”等体会人类给地球带来的伤害,再补充人类破坏地球的图片让同学观看,就势又创设情景,问“这时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地球母亲呢?”让学生想象并与前面的情景进行对比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4自然段,这时同学们通过朗读进一步升华了情感,为慷慨无私的地球母亲变得伤痕累累、满身苍夷而难过。

接着根据科学家已证实的资料,告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资源”,让学生们讨论如何去保护地球,最后为地球母亲写宣传标语来结束本堂课。

同时在教学中也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及说明方法的作用。

没教这篇课文时,曾经听别的老师公开教学时上这篇课文,当时有听课老师议论说“这是一篇说明文,没必要指导学生去感情朗读”,当时我感觉也是认同的,可当我接触到这篇课文时却改变了我的教学方法,我觉得有必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尤其是两次创设的情景,目的就是升华学生的情感,为后文呼吁人类保护地球做好伏笔工作。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十五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十五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十五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通过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随意毁坏后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这几个方面,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其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基于现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宇宙与地球感性认识很浅显。

而对文章内容没有一个很深的了解是很难在情感上产生与作者那样的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

因此首先我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阅读有关宇宙与地球的有关书籍资料等。

课堂上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首先是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第二是集体交流读书心得,引导感情精读最打动自己心弦的段落,教师抓重点,适时点拔,引导突破难点;第三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独特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下来,以内外文本。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不但强调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是紧紧围绕“地球的样子”“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和“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这几个方面介绍的,教学时,我充分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由谈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思中质疑,在议中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时时在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的补充有关知识:我国的森林资源危机及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滥捕杀藏羚羊等画面,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

这时学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同时自然地引用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发散地从我们身边环保、生活实际来谈体会,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再让学生将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学生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通用3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通用3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通用3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

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体现以下教学理念:1、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

”在观看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球?”学生的描述,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2、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同时我把大量的时间都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去品味、去理解、去感受、去跟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对话,我只在必要时给予启发或点拨,努力体现以读为本,以读悟情这一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

3、当学生看到地球的现状时,心情不禁沉重起来,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写标语、画宣传画、写倡议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和创新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德育教育目标。

同时在本课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面对起课堂上的生成因素,我还是举步艰难,对于学生精彩的回答,我的评价语言似乎过于平淡,这些也正是我今后所要努力的。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2曾经多次听过《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有琢磨表达重在语言训练的,有引导探究尝试研究性学习的,也有力在信息资料整理交流的,但每一次似乎都留下了一个共同的遗憾:孩子们的表现过于理智,他们发出的话语只不过是一种公共口号而已。

反复研读教材,“人类的母亲”这几个字眼紧紧地抓住了我。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5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仅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班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学小品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本文经过列举说明白仅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整篇文章洋溢着滚烫的情感,为地球的现状而沉痛,为地球的命运而担忧,为地球的遭受而愤慨,为地球的前途而呼喊。

教学时,我先组织同学课前经过资料去充分了解地球。

之后,让同学在初读课文的根底上,弄清课文围绕地球写了哪几个方面的资料?然后让同学围绕课文资料充分质疑,再引导同学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议中沟通。

详细步骤如下:一、感受仅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本文列举了“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活动范围很小,地球被破坏没有其它星球可去”。

这三个方面,说明仅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教学中,我引导同学抓住“仅有、原来、至少”等重点词语,经过指名读、分开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同学深化理解教材,感受仅有一个地球的事实,从而感受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

二、激发同学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本文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课文。

在教学中,我先让同学在自学中自悟,写下自我读文后的感受。

然后深化教学,充分利用资料等资源,在感悟中牢牢把握住课文的情感线,使同学的心随着课文资料的深化越收越紧,越来越沉重,最终,发自内心地呼喊出:“我们仅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细心保护地球。

”三、利用课文的说明方法,深化理解资料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拟、打比方、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更有效地突出了课文的重点资料。

教学中,我经过说明方法让同学感受到它们的作用。

如,第六自然段,引用了科学家的讨论成果: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其次个星球。

四十亿千米,对于同学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他们并不明白,四十亿千米终究是多大。

于是,我借助以前学过的课文《太阳》,它告知我们太阳离地球是1.5亿千米,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样一估算,40万亿公里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这样就使同学一下子明白,即使在40万亿千米以外的地方有适合人类居住的其次个星球,我们也是无法到达的。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有人说:“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推进器”。

成长就是对细节的反思积累起来的高度。

教师要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就应该不断更新,重构自己的教育思想,提炼升华教育实践,增长智慧。

前几天在中山小学执教了一堂市级教研课《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当走下课堂的一刹那,我就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教学真的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我所执教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课时目标力求通过了解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的现状,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其他的一些污染问题,感受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了解世界环境面临的难题,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我的设计思路是:谈话导入,汇报调查情况,初步感知水是生命之源。

接着出示世界水资源储量表,从数据中直观地感受到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然后来动手分一分,画一画,更加真切地感受水资源的有限,以真实的调查了解有限水资源被污染的现状。

在了解森林资源的环节中,以大量的图片呈现给学生,感受到森林不仅能带给我们美感,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具体的文字资料下了解森林资源骤减的现状,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最后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面对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被污染,被严重破坏的现状,展望未来,我们要做些什么。

课堂始终以学生的调查为基础,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是课堂的学习者,而老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

设计好教学环节,胸怀两次试教的感悟,我从容走进课堂:带着憧憬,带着期望,期待着出现那一幕幕的伤心无无奈,期待着课堂上出现随波涌起的豪情与壮志,期待着孩子们心中的那一份使命感与责任感……可当我从讲台上走下的那一刻,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失败了,感觉好无奈啊!先让我把教学定格在那伤心的一幕幕吧!镜头一:当市教研员把话筒递给我的那一刻,我满心的想着,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我只是一个合作者,学习者。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集合1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集合1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集合15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只有一个地球》是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学小品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深入文本、联系实际,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这样一个事实,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本文虽然只是科学小品文,可却洋溢着作者滚烫的情感,为地球的现状而沉痛,为地球的命运而担忧,为地球的遭遇而愤慨,为地球的前途而呐喊。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宇宙与地球感性认识很浅显,而对文章内容没有一个很深的了解是很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不会深刻。

因此,我首先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阅读有关宇宙与地球的有关书籍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去充分地感受。

学生对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有了较多的了解,对学习课文也产生了兴趣。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然后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充分质疑,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议中交流。

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觉得还有很多知识点落实不够到位。

现就这堂课作以下几点教学反思:1、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让学生体会地球的美丽、渺小时,在学生读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认识后,再辅以课件演示,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美丽、渺小,使学生对地球妈妈的感性认识更加丰富生动,这时再次读文,理解和朗读就比较到位了。

2、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的补充有关图片资料:人类怎样破坏自然资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灾难。

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

接着我又出示了一组具有视觉震撼力的图片和触目惊心的数据统计,学生从中了解了我们面临的十分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是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学小品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深入文本、联系实际,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这样一个事实,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本文虽然只是科学小品文,可却洋溢着作者滚烫的情感,为地球的现状而沉痛,为地球的命运而担忧,为地球的遭遇而愤慨,为地球的前途而呐喊。

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将这样一篇科学小品文让学生学得有情有趣,使之既能理解课文内容、知晓课文的表达方法,同时内心又能真正被打动,将环保意识内化为行动。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宇宙与地球感性认识很浅显,而对文章内容没有一个很深的了解是很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不会深刻。

因此,我首先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阅读有关宇宙与地球的有关书籍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去充分地感受。

学生对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有了较多的了解,对学习课文也产生了兴趣。

我把本课的教学分为两部分进行:即第一课时重点讲地球的可爱,让学生通过说、看、写来体会地球的可爱。

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易破碎。

因为只有学生在心里真正认识到地球的可爱才能激发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地球资源的情感。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然后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充分质疑,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议中交流。

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
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总觉得还有很多知识点落实不够到位。

现就这堂课作以下几点教学反思:
1、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让学生体会地球的美丽、渺小时,在学生读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认识后,再辅以课件演示,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美丽、渺小,使学生对地球妈妈的感性认识更加丰富生动,这时再次读文,理解和朗读就比较到位了。

2、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的补充有关图片资料:人类怎样破坏自然资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灾难。

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

接着我又出示了一组具有视觉震撼力的图片和触目惊心的数据统计,学生从中了解了我们面临的十分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

在课堂上,学生在听老师介绍完以后,一个个瞠目结舌,因为他们以前虽然也听说过“生态灾难”,但了解不多,也不知道破坏自然环境会带来这么大的危害。

进而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的出路何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特别是在让他们谈谈今后该怎样保护地球时,他们都有话可说,而且说得很切合实际。

如果没有补充有关生态灾难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效果就不会这么明显。

这一节课的教学,也还有很多遗憾:
1、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在
学生举例说说人类怎样随意毁坏资源,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时,如果能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再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效果会更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还不够到位: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注意行文的严谨,表达出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如朗读第四自然段的时候, "但是"之前为一个层次,可用较平直的语调,要强调"但是"后面人类的行为,以引起人们注意"但是"之后的内容,"不但……还……"可强调人们的行为是在走向自我毁灭.在朗读训练中,虽然我有各个层次的安排与预设,希望通过文本,通过交流生态灾难,看视觉震撼的图片,看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学生一次又一次深入地感受,朗读好文本,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情绪没有随着教学的深入而高涨,使得学生的朗读也没有质的飞跃。

3、文章中语言的严谨、用词的准确体会不够到位:如:“本来”、“至少”等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的特点。

课后,我想与其用讲解、换词的方法,还不如先引导学生用“本来、至少”等词造句,再来讲句子的意思,也许学生的体会就比较深入。

总之,这节课给我带来的思考还有很多很多,这次上课的经验积累,也激励着我在将来的教学中留住精华,摒弃糟粕,努力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