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6 实验报告(中山学院)

合集下载

射频6 实验报告(中山学院)

射频6 实验报告(中山学院)
1.画出实验装置图,详细记录实验步骤、测量过程和原始数据。
2.依据实验数据提取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和方向性参数。
3.对定向耦合器的测量参数和出厂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4.比较基于频谱分析仪和定向耦合器的扫频测试系统和基于微带传输线的驻波测试系统,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完成实验报告。
测量\组
1
2
3
平均
成绩
教师签名
批改时间
年月日
测量平均耦合度db121311方向性db111310四结论与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学着用频谱分析仪器测量定向耦合器的参数一步一步和组内同学共同努力之下找到好看的波形也去学习利用频谱分析仪和定向耦合器构成新的扫频测试系统测量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等参数找出适合的数进行计算颇有收获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Biblioteka 射频技术实验实验名称
实验6定向耦合器
班级
12电信B班
实验时间
2015年5月16日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报告内容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学会用频谱分析仪器测量定向耦合器的参数。
2.学习利用频谱分析仪和定向耦合器构成新的扫频测试系统。
二、实验原理简介
耦合度及其测量
方向性及其测量
三、实验内容和数据记录
3.按图2-6-5连接实验模块。测量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输出幅度L1,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为L0-L1。
4.按图2-6-6将定向耦合器倒接,测量幅度为L2,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为C=L1-L2。此时实验连接已形成回波损耗测试系统。按实验原理部分所述对其进行校准,然后尝试进行一次测量(如测量某电路输入阻抗的频率特性)。
实验仪器及设备

射频实验报告

射频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射频专题实验报告(一)匹配网络的设计与仿真实验目的1.掌握阻抗匹配、共轭匹配的原理2.掌握集总元件L型阻抗抗匹配网络的匹配机理3.掌握并(串)联单支节调配器、λ/4阻抗变换器匹配机理4.了解ADS软件的主要功能特点5.掌握Smith原图的构成及在阻抗匹配中的应用6.了解微带线的基本结构基本阻抗匹配理论信号源的输出功率取决于U s、R s和R L。

在信号源给定的情况下,输出功率取决于负载电阻与信号源内阻之比k 。

当R L=R s时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此时为阻抗匹配状态。

无论负载电阻大于还是小于信号源内阻,都不可能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且两个电阻值偏差越大,输出功率越小。

匹配包括:共轭匹配,阻抗匹配,并(串)联单支节调配器。

练习1.设计L 型阻抗匹配网络,使Zs=(46-j ×124) Ohm 信号源与ZL=(20+j ×100) Ohm 的负载匹配,频率为2400MHz.仿真电路图2. 设计微带单枝短截线线匹配电路,使MAX2660的输出阻抗ZS=(126-j*459)Ohm与ZL=50Ohm的负载匹配,频率为900MHz.微带线板材参数:相对介电常数:2.65相对磁导率:1.0导电率:1.0e20损耗角正切:1e-4基板厚度:1.5mm导带金属厚度:0.01mm仿真电路图仿真结果思考题1.常用的微波/射频EDA仿真软件有哪些?2.ADS, Ansoft Designer,Ansoft HFSS,Microwave Office, CST MICROWAVE STUDIO2.用ADS软件进行匹配电路设计和仿真的主要步骤有哪些?放置元件,连接电路图,参数设定,计算仿真。

3.给出两种典型微波匹配网络,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L型阻抗匹配网络,π型阻抗匹配网络在RF理论中,微波电路和系统的设计(包括天线,雷达等),不管是无源电路还是有源电路,都必须考虑他们的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问题。

射频美容实验报告

射频美容实验报告

射频美容是一种非手术的美容方法,通过射频能量作用于皮肤,刺激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的生成,达到紧致肌肤、消除皱纹、提升轮廓等美容效果。

近年来,射频美容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射频美容的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探讨射频美容对皮肤紧致度的改善作用;2. 评估射频美容对皱纹的消除效果;3. 分析射频美容对皮肤弹性的提升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年龄在25-45岁之间的女性,身体健康,无皮肤疾病,愿意参与实验。

2. 实验设备:射频美容仪、皮肤拉皮仪、皮肤纹理仪、皮肤水分测试仪等。

3.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2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实验操作:①实验组:使用射频美容仪对受试者面部进行射频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周2次,连续治疗8周。

②对照组:使用皮肤拉皮仪对受试者面部进行拉皮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周2次,连续治疗8周。

(3)实验指标:①皮肤紧致度:采用皮肤拉皮仪检测受试者治疗前后皮肤紧致度变化。

②皱纹消除效果:通过观察受试者治疗前后面部皱纹变化,评估射频美容对皱纹的消除效果。

③皮肤弹性:采用皮肤纹理仪检测受试者治疗前后皮肤弹性变化。

④皮肤水分:使用皮肤水分测试仪检测受试者治疗前后皮肤水分变化。

1. 皮肤紧致度:实验组受试者在治疗8周后,皮肤紧致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皱纹消除效果:实验组受试者在治疗8周后,面部皱纹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皮肤弹性:实验组受试者在治疗8周后,皮肤弹性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皮肤水分:实验组受试者在治疗8周后,皮肤水分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讨论与分析1. 射频美容对皮肤紧致度的改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射频美容可以显著提高皮肤紧致度,这与射频能量刺激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的生成有关。

射频实习报告docx(二)

射频实习报告docx(二)

射频实习报告docx(二)引言概述:本文档是射频实习报告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在射频实习期间所涉及的五个大点。

这些大点包括射频系统设计、射频信号传输、射频测量与测试、射频天线设计以及射频器件选型。

每个大点下分别介绍了相关的小点,以便更好地总结和了解射频实习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正文内容:大点一:射频系统设计1. 理解射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2. 学习射频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方法3. 设计和优化射频系统的频率响应和增益特性4. 熟悉射频系统中的滤波器和放大器设计5. 掌握射频系统的电路和电磁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大点二:射频信号传输1. 理解不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传输技术2. 学习射频信号传输中的信号调制和解调技术3. 掌握射频信号传输中的线缆和连接器选择和布线技巧4. 理解射频信号传输中的信噪比和损耗控制方法5. 学习射频信号传输中常见的干扰与抗干扰方法大点三:射频测量与测试1. 熟悉射频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2. 学习射频测量中的参数测量和频谱分析方法3. 掌握射频测量中的调制解调技术和信号分析方法4. 理解射频测量中的噪声与失真分析和消除方法5. 学习射频测量中的校准和校正方法大点四:射频天线设计1. 掌握射频天线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2. 学习射频天线设计中的波束宽度和增益优化方法3. 熟悉射频天线的阻抗匹配和辐射模式分析技术4. 了解射频天线的多频段设计和天线阵列技术5. 学习射频天线的性能测试和性能评估方法大点五:射频器件选型1. 理解射频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2. 掌握射频器件的参数选择和性能优化方法3. 学习射频器件的封装和布局设计技巧4. 熟悉射频器件的可靠性和可制造性考虑因素5. 了解射频器件市场和发展趋势,进行器件选型决策总结:通过射频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射频系统设计、信号传输、测量与测试、天线设计以及器件选型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这些知识和技能为我未来的射频工程师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在射频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射频技术实验实验报告

射频技术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射频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3. 学习射频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技术;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射频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其频率范围一般在300MHz到30GHz之间。

射频技术在通信、雷达、遥感、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主要研究射频信号的调制、解调、传输和接收技术。

1. 调制:调制是将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组合的过程,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

本实验采用模拟调制中的调幅(AM)调制。

2. 解调: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将调制后的信号恢复成原始信息信号。

本实验采用调幅信号的解调方法。

3. 传输:射频信号的传输主要通过天线实现,本实验使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

4. 接收:接收过程包括天线接收、信号放大、解调、滤波等步骤,本实验使用超外差式接收机进行接收。

三、实验内容1. 调制电路搭建:搭建一个调幅调制电路,输入信号为音频信号,载波信号为射频信号。

2. 解调电路搭建:搭建一个调幅解调电路,输入信号为调制后的射频信号。

3. 信号传输:使用同轴电缆将调制后的射频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4. 接收电路搭建:搭建一个超外差式接收机,对传输过来的射频信号进行接收。

5. 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采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实验步骤1. 搭建调制电路:将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音频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射频信号作为载波信号,通过调制电路实现调幅调制。

2. 搭建解调电路:将调制后的射频信号作为解调电路的输入信号,通过解调电路恢复出原始音频信号。

3. 信号传输:将调制后的射频信号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到接收端。

4. 搭建接收电路:搭建一个超外差式接收机,对传输过来的射频信号进行接收。

5. 数据采集与分析: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解调信号、传输信号和接收信号的波形,记录相关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调制电路输出信号波形:通过示波器观察调制电路输出信号,可以看到调制后的射频信号波形,符合调幅调制的要求。

射频实训报告

射频实训报告

射频电路设计实训报告学号姓名2013 年11 月18日实训题目: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设计1 系统设计1.1 设计要求1.1.1 设计任务完成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1.1.2 性能指标要求参数要求:中心频率2.8 GHz,通带2.75-2.85GHz,带内衰减小于2dB, 2.6GHz以下及3.0GHz以上衰减大于20dB,端口反射系数小于-20dB。

1.2 设计思路及设计框图1.2.1设计思路利用ADS仿真软件进行原理图的设计,平行耦合微带线参数的计算,对原理图的仿真和优化及生成版图仿真,最后导入PCB制板。

1.2.2总体设计框图2各个模块目标参数的设计2.1原理图仿真分析2.2版图仿真分析相邻耦合线节间的线宽相差过大或者其它的参数取值不合适。

3 调试过程版图仿真得到的曲线不满足指标要求,重新回到原理图窗口进行优化仿真,改变优化变量的初值,也可根据曲线与指标的差别情况适当调整优化目标的参数,重新进行优化。

最后印制焊接电路板。

4 功能测试4.1 测试仪器与设备网络分析仪一台4.2 性能指标测试中心频率偏移,通带2.75-2.85GHz,带内衰未减小于2dB, 2.6GHz以下及3.0GHz以上衰减大于20dB,端口反射系数未小于-20dB。

4.3 误差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1)平行耦合线过细;(2)仿真中CurrentEF的值未达到0。

5 实训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训让我掌握微带滤波器的制作及调试方法,还熟悉了使用ADS软件进行微波电路的设计、优化及仿真。

实训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仿真优化时遇到CurrentEF的值无法优化到0,经过对优化变量的适当调整有了起色。

感受到在优化仿真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物理概念,这样可以避免无意义的工作。

而后面印制出来的电路板,由于之前设置的线较细导致损耗又比要求的增加了不少。

但通过自己在制作中的不足之处,让我对微波滤波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最后要感谢在实训中给予我指导帮助的老师和同学!。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射频实验实验报告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技术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和无线电广播的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无线电、卫星通信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探索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理论。

实验一:射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在射频实验中,射频信号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设备,用于产生射频信号。

我们首先学习了射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操作。

通过调节频率、幅度和波形等参数,我们成功地产生了不同频率的射频信号,并观察到了其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

实验二: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测试射频功率放大器是射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放大射频信号的功率。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一款射频功率放大器,并测试了其性能。

通过调节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我们测量了输出信号的功率,并绘制了功率-频率和功率-幅度的曲线图。

实验结果表明,射频功率放大器具有较好的线性和功率放大效果。

实验三:射频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射频滤波器是射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滤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以保证系统的性能。

我们在实验中学习了射频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并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了滤波器的设计与验证。

通过调整滤波器的参数,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特定频率范围的滤波效果,并对滤波器的频率响应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实验四:射频天线的性能测试射频天线是射频通信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用于发送和接收射频信号。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一款射频天线,并测试了其性能。

通过调节天线的位置和方向,我们测量了信号的接收强度,并评估了天线的增益和方向性。

实验结果表明,射频天线具有较好的接收性能和方向选择性。

实验五:射频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应用射频调制与解调技术是射频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进行传输。

我们在实验中学习了射频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应用效果。

通过调节调制信号的参数,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不同调制方式的射频信号传输,并观察到了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射频辐射测量实验报告

射频辐射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射频辐射的概念及其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2. 掌握射频辐射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学习射频辐射场强测量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4. 通过实验,提高对射频辐射防护措施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射频辐射测量实验是利用射频辐射场强计等测量仪器,对一定空间内的射频电磁场进行测量,以了解射频辐射场强分布、辐射源特性等信息。

实验原理如下:1. 射频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其电场强度E和磁场强度H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E=Hc,其中c为光速,约为3×10^8 m/s。

2. 射频电磁场强度可以通过测量电场强度E或磁场强度H来确定。

3. 射频辐射场强计可以测量射频电磁场的电场强度E,通过E=Hc计算出磁场强度H。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射频辐射场强计2. 射频发射源3. 射频屏蔽室4. 移动平台5. 数据采集器6. 计算机及软件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实验仪器设备是否完好,包括射频辐射场强计、射频发射源、屏蔽室等。

(2)将射频辐射场强计连接至数据采集器,确保连接正确。

(3)启动计算机,打开实验软件,设置实验参数。

2. 射频辐射场强测量(1)将射频发射源放置在屏蔽室中心位置,调整发射频率和功率。

(2)将移动平台放置在屏蔽室中心位置,确保移动平台上的射频辐射场强计可以自由移动。

(3)开启射频辐射场强计,开始测量射频辐射场强。

测量过程中,记录每个测量点的电场强度E和磁场强度H。

(4)移动平台在屏蔽室内进行移动,每隔一定距离测量一次射频辐射场强,记录测量数据。

3. 数据处理与分析(1)将测量数据导入实验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射频辐射场强分布图,分析射频辐射场强随距离的变化规律。

(3)分析射频发射源的特性,如发射频率、功率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射频辐射场强分布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射频辐射场强分布图,分析射频辐射场强随距离的变化规律。

从图中可以看出,射频辐射场强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符合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按照图2-6-4连接实验模块,测量定向耦合器的主线幅度L0,必要时调节衰减量大小。
3.按图2-6-5连接实验模块。测量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输出幅度L1,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为L0-L1。
4.按图2-6-6将定向耦合器倒接,测量幅度为L2,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为C=L1-L2。此时实验连接已形成回波损耗测试系统。按实验原理部分所述对其进行校准,然后尝试进行一次测量(如测量某电路输入阻抗的频率特性)。
1.画出实验装置图,详细记录实验步骤、测量过程和原始数据。
2.依据实验数据提取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和方向性参数。
3.对定向耦合器的测量参数和出厂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4.比较基于频谱分析仪和定向耦合器的扫频测试系统和基于微带传输线的驻波测试系统,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完成实验报告。
测量\组
1
2
3
平均
成绩
教师签名
批改时间
年月日
方向性及其测量
三、实验内容和数据记录
实验仪器及设备
本实验所用到的实验设备有AT5011频谱分析仪、AT-DT0定向耦合器、AT-TF匹配负载。
实验内容
1.测量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பைடு நூலகம்参数。
2.利用频谱分析仪和定向耦合器构成新的扫频测试系统。
测试方法与步骤
1.把AT5011设置为最宽扫频范围(1000 MHz)。
耦合度(db)
12
13
9
11
方向性(db)
11
13
8
10
四、结论与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学着用频谱分析仪器测量定向耦合器的参数,一
步一步,和组内同学共同努力之下找到好看的波形,也去学习利用频谱分析仪和定向
耦合器构成新的扫频测试系统,测量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等参数,找出适合的数进行
计算,颇有收获。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学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射频技术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6定向耦合器
班级
12电信B班
实验时间
2015年5月16日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报告内容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学会用频谱分析仪器测量定向耦合器的参数。
2.学习利用频谱分析仪和定向耦合器构成新的扫频测试系统。
二、实验原理简介
耦合度及其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