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后练习[2020年最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再别康桥 练习 新版 语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再别康桥练习新版语文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撑.船()漫溯.()沉淀.()似.的()河畔.()榆.阴()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荡yàng()青xìng()浮zǎo()长gāo()斑lán()笙xi āo()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D.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4. 填空。
(1)《再别康桥》的作者是,是我国现代、,浙江海宁人。
(2)康桥,今译,是英国的一个城市,著名的大学就在此城。
5.《再别康桥》表达了作者再别康桥的离情别绪。
你读过哪些有关“离情别绪”的诗句?请写在下面。
6.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1)王安石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一个学校的生命,就在图书馆;一个人的生命,就在阅读。
(2)所以我们应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浩瀚无垠的书海之中去。
透过书藉去看看世界,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因书而“富贵”。
①划线句(1)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划线句(2)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杭州西溪湿地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水网密布,小桥玲珑,绿树婆娑,亭宇古朴,处处富有诗情画意。
(典范)B.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贵的暂行规定》。
(审查)C.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叹为观止)D.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
(一筹莫展)附:参考答案1.chēng sù diàn shì pàn yú2.漾荇藻蒿斓箫3.D4.(1)徐志摩诗人散文家(2)剑桥剑桥5.示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高中必修1《诗两首》(《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中学必修1《诗两首》(《再别康桥》)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 填空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 体会下列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1)油油的在水底招摇(2)满载一船星辉3. 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 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 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 悄无生息缄默寡言沉淀4. 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中覆盖着一种安静、静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 诗人运用比方、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 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静静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温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 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改变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二、整体感悟5. 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6. 在最终一节,诗人说“静静的我走了”,为什么要“静静的”?7.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观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三、类文阅读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肯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地飘舞,认明白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芳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8. 给加粗字注音。
翩( ) 麓( )9. 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10. 文中反复出现“飞扬,飞扬,飞扬”表现出一种的执著。
11. “她”是诗人美妙志向的代称,那么最终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1. 长篙漫溯挥一挥一片云彩2. (1)写出河中水草的飘忽肥美。
6.2《再别康桥》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6.2《再别康桥》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小阅读-课内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氓》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她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将叙事与抒情巧妙结合起来。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但《孔雀东南飞》淡化了故事情节,抒情性强,浪漫色彩浓厚。
C.沈从文,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边城》以翠翠的爱情生活为主线,描绘了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心灵的纯净。
D.徐志摩,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再别康桥》一诗体现了新月派主张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极具新格律诗的特点。
2.对《再别康桥》中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
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B.第五节“寻梦”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的纵深处开掘。
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C.第六节诗,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中,离情缕缕,别绪重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诗情的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
惟其如此,才能表达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D.《再别康桥》中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无限的伤感,虽然诗歌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是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再别康桥课堂练习题与答案

再别康桥课堂练习题与答案(2)再别康桥课堂练习题与答案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2. 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第一节是说作者小时离家,只凭书信宽慰乡愁。
B、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节是说作者成年后和新娘各在一方,只凭船只代鹊桥。
C、全诗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组词语,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D、“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这些数量词的运用,除了显示诗人的语言功力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作用。
13.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按时间顺序抒发了作者由有家难回到有国难归的情怀,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的内涵既单纯而又丰富。
C、写作者思念亲人是虚,写思念祖国是实。
作者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十分具体。
D、《乡愁》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美上,而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上,但该诗在结构上并无美感。
参考答案1.C2.C3.D4.C5.C6.D7.C8.“夕阳中的新娘”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9.云彩金柳青荇10.反讽讽刺外表华美,内心都是污秽、腐败的社会现实,批判丑恶和肮脏。
11.徐志摩再别康桥民主红烛穆旦赞美12.D 还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13.D 其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也具有美感。
拓展阅读:《再别康桥》的抒情结构从意象上看,全诗有一个由概括到具体再到概括的过程:从第一节的“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到第二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再到第三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意象逐渐地由大到小,由概括到特写。
而第四、五节的寻梦放歌进入了更具体的意象特写之中。
《再别康桥》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再别康桥》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斑斓(lán)河畔(pàn)荡漾(yàng)浮藻(zǎo)B.青荇(xìng)长篙(gāo)笙箫(xiāo)溯源(sù)C.残羹(gēng)发酵(xiào)罗绮(qǐ)细腻(nì)D.榆阴(yīn)霉菌(jūn)粗糙(cāo)沉淀(diàn)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诅咒花瓣叫嚣踟蹰B.倾圯漪伦揉碎沉淀C.开垦枯缟呼啸翡翠D.佝褛凝固寂寞喉咙3、对《再别康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三节“招摇”二字写出青荇为引人注意而极力向人展示美丽的神态,“甘心”两字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B.诗的第一节,告别的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C.诗歌选择了“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富有特点的意象,避开了俗世的一切,造出一种清新感。
D.《再别康桥》全诗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4、对《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烈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爱恋。
D.用“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难以把握。
5、对《再别康桥》前两节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①“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2《再别康桥》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再别康桥》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6.2《再别康桥》同步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最具魅力的诗人之一,受西方浪漫派和唯美派文学思潮的深刻影响,在诗歌创作上,他极力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并达到相当的高度。
作为他的重要代表作,《再别康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审美精神,积淀了较为丰富的审美意蕴,极具审美价值。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抒情名作。
徐志摩早年游学英美,受西方资产阶级“文明"“自由”“个性解放"的思想影响很深,初步形成了唯美主义的价值趋向;但后期回国后,国家的贫穷落后,社会的腐败黑暗,与他的理想相距甚远,现实的刺激,心理的失落乃致失衡使他的思想常处于失望、伤感、哀怨的状态,他的这一心灵轨迹,反映在诗歌创作里,就是大量的关于爱情和人生的玄想,他更多地把笔触伸向自然和人生,凭藉自然美景来阐释自己的主观情怀,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自己的忧郁烦闷,作为他后期思想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自然地打上了这种种的烙印。
但尽管如此,和其他一些作品如《落叶小唱》相比,《再别康桥》仍不失为一首自然健康、明朗清新、委婉含蓄、起伏有致、音律和谐、手法新颖、脍炙人口的好诗,极具审美价值。
茅盾先生曾经说徐志摩诗的全部思想内容就是“在梦的轻波里依徊”。
《再别康桥》审美意蕴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其对于性灵的抒写和表现。
徐志摩主张诗应表现作者的“性灵",表现“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流出来的真纯的思想”。
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诗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康桥是徐志摩心灵最重要的精神驿站。
水乳交融、美妙深邃的意境美是《再别康桥》审美内蕴的第二个重要方面。
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境,非独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在这首诗中,徐志摩对意境的领悟和运用可谓炉火纯青,已臻化境。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时练习题《再别康桥》(含答案)

第6.2课《再别康桥》课时同步练习班级:姓名:第一部分:课内阅读练习阅读课文《再别康桥》,完成1-4题1、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表露了诗人难舍难分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B.第二节,写出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的眷恋和感伤。
C.诗的第三节写康河中的水草可爱的情态,而“甘心”二字又写出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
D.本诗的意象选择也是独具特色的。
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但在这首诗中诗人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青荇”“柔波““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了一种清新感。
2、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铿锵的节奏。
B.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C.全诗四行一节,诗行两两排列错落有致,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D.诗的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演奏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3、诗人为什么要“放歌”而又不能放歌?4、这首诗共七节,根据作者的情感变化,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二部分:课外阅读提升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黄鹂徐志摩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
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掠颜色飞上了树”,以“一掠颜色”指代疾飞而来的黄鹂,写出了色彩,更写出了动感。
B.“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这两句写黄鹂翘着尾尖,又不作声,写到了黄鹂的外形。
人教版2020年必修一第2课《再别康桥》ppt导学课件(含答案)

• 7.《再别康桥》的线索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 【提示】 全诗以作者离开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 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本诗开头连用三个“轻轻 的”,透露出难分难舍的离情;接着选择了三个最让诗人 流连的景物,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性依恋;又写 诗人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感情达到了高潮;最后由幻 想回到了现实,显得无比依恋和惆怅。
• 因为这是我的理想,因为写文、勾勒生活是我所追求、心 之向往。所以我努力着,努力充实着自己,在文字汪洋中 小小的期盼,某一天,我是不是也可以拿着自己写下的一 本书,去怀念每一个为之奋斗的今天;所以我奋斗着,奋
• 某一天,我会努力做到和那位笔者所说的一样;某一年, 我也可以用自己的心情去诠释江南的斑驳古墙、用自己的 笔触带文字遨游在天连水碧的殿堂;用自己的故事去写一 首小诗,不需太过长,幸福在一瞬间,希望那一瞬间,可 以在我的泛黄书页中定格、并被我珍藏,永世不忘。
• 成语释义
• 招摇撞骗:撞骗,寻机骗人。假借名义,进行蒙骗欺诈。 贬义。如“两保安另辟‘致富路径’,冒充交警招摇撞 骗,被判刑一年”。
• 五彩斑斓: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形容颜色 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如“山西运城现五彩斑斓的 盐湖,景色壮观秀丽”。
• 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 话。如“他觉得自己演了太多沉默寡言的角色,喜剧对自 己来说是个解脱”。
• 了解背景
• 在英国留学期间,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诗人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为此,他在1922年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 下了《康桥再会吧》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年, 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地来到 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 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 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 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最新
此资料由高中语文学习助手(ID:gzywxxzs)和作文选刊(ID:zwxk66)联合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请勿商用!
《再别康桥》语段阅读题
读《再别康桥》中的三节,完成1~2题。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1.选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A.“夕阳下的新娘”,是说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
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倒映在水中的金柳,随波光一起荡漾,显得更加美艳,作者对如此美景,永远记在心上。
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是说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是
在向诗人招手示意。
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是说天上被操碎了的彩虹和漂浮在潭水上
的水草相杂在一起,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就如同彩虹似的梦一般。
2.下面是对有关词语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A.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忱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
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D.用“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
参考答案:
1.B(“永远记在心上”不对,应是作者对此感到激动陶醉)
2.D(“短暂虚幻”从诗中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