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中医药治疗现状与思考

合集下载

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摘要】脑动脉管腔阻塞或者狭窄能够导致脑局部的血流量突然中断或者减少,从而出现缺血性中风,其是一种脑供氧及供血均减少的病理情况,并能够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继发性血管内皮损伤等情况出现。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和人们对对中医药认识的加深,采用中药及针灸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逐渐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及患者的认可。

因此,加速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开发合理、高效的中医药针剂及中成药,并配合康复及针灸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发病诱因;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R5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1-0015-02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drug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Cheng XinwangChongqing Xiushan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County People's Hospital,Xiushan,Chongqing 409900,China【Abstract】The occlusion or stenosis of the cerebral artery can lead to the sudden interruption or decrease of the blood flow in the brain,which leads to ischemic stroke.This condition is a pathological condition in which the brain oxygen supply and blood supply are reduced,and it can also lead to the autonomic nerve dysfunction and secondary 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the deepening of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on stroke patients has gradually been recognized by the majority of clinical workers and patients.Therefore,it is urgent and a long way to accelerate the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velop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nd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and treat stroke patients with rehabilitation and acupuncture therapy.【Key words】Ischemic stroke;Pathogenesis;Predisposing factors;Drug therapy1.缺血性脑卒中病发机制和发病诱因1.1 缺血性脑卒中病发机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原理主要为由于机体脑动脉管腔堵塞或者狭窄,进而导致脑局部的血流量突然中断或者减少,造成脑组织供血、供氧和供能减少而引起一系列器官受损的病理状态,该情况能够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继发性血管内皮损伤;若持续一定时间,则将导致缺血区的脑组织细胞死亡,即脑梗死。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现状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现状
34 信 息浏 览 We . b界面
息, 主要为问卷信息和体检信息 , 以及是否为亚健康 状态及其 中医证候 分类 、 养生健 康指 导建议 。 综 上所述 , 过解决集 信息 采集及查 询 、 通 数据统 计分析 、亚健康状态及其 中医证候分类 的自动评价 以及 相 应 养 生 指 导建 议 等 多 功 能 于 一 身 的 平 台建
13 0 . 0 —1 4
种显 示 : 针对 一般 浏 览者 , 浏览 亚 健 康相 关 知识 , 可 包括亚健康定义 、 见症 状 、 常 中医证 候分类等 ; 系 根据
[] 2 于春 泉 , 刘洋 , 汪洋 , . 6 例亚健康 人群人 口学特 点的分层 等 35 8 分析 [] J .天津中医药 ,0 6 2 ( )2 — 3 2 0 ,3 1 :0 2 .
基于 问卷调查 数据 和相关 生理 、 生化 指标检 测数据 ,
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构建的亚健康状态 中医证候预测 模 型 ; 般统 计方 法模 块 中 , 一 嵌人 如 频 数统 计 、 方差 分析 、 卡方检验等方法 : 养生指导建议模块根据系统 自动分 析判 断的 亚健康 状态 中医证候 类型 ,提供 各 中医证 候分类 相对 应 的养生指 导建议 。
( 山东 中医药 大学附属医院神经 内科 , 山东 济南 2 0 1 ) 5 0 1
关键词
脑 卒 中 ; 手 综合 征 ; 肩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7 3 R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0 5 ( 0 0 0 — 0 6 0 17 — 2 8 2 1 ) 5 0 7 — 3
肩一 手综合 征 (h ud rh n y do e S S 。 so le— a dsn rm ,H )又

中医药——如何更好融入卒中单元

中医药——如何更好融入卒中单元
断和治疗 , 其优势和地位 已经引起人们 的足够重视 。
中医药在治疗卒 中的长期 过程 中积 累了丰 富的经验 , 并
取得 了一定 的疗效 , 目前 并未 被卒 中指南 推荐 , 中单 元 但 卒 中是 否应增加 以及何 时 、 如何增 加这 些 内容 , 待 中医 研究 有 者 的共 同努 力 , 文 就 中 医 药 如 何 融 人 卒 中单 元 作 简 要 本 探讨 。 1 我 国卒 中单元现状
国 内继 北 京 天 坛 医 院神 经 内科 在 20 0 1年 创 建 中 国第 一
的预防及治疗 , 中医药也 有一 定 的优势 , 且 相 当一部 分非 并
常 规 西 药 手 段 可 比拟 。
而传统 的针灸治疗 , 在卒 中早 期介入 可一定程 度上减 少 和控制后遗症 的发生 和发展 , 于恢 复 过程 中的失语 、 对 假性 球麻痹 、 知功能障 碍 以及 卒 中 的并 发 症如 呃逆 、 咽 困难 认 吞
疗方 法众 多也使现有方法 的有效性 不能 确定 , 限制 了中医药
进 入卒中单元的步伐 。
卒中单元 作为多学科对卒 中病 治疗 的结合 , 是现代 系统
科学 和系统工 程学 在医疗行业 中的应 用体 现 , 是 医疗 资源 更 和医疗 流程的整合 和优 化。它使 患者 从 院前 急救 到急 诊诊 断、 分流以及早期治疗和康复等不 同阶段 都能得 到最合 理 的
治 疗 和干 预 ; 而 缩 短 了 诊 断 、 疗 时 间 , 证 了 治 疗 的 全 从 治 保
目前 , 许多临床 学者 已逐 渐认 识 到这些 不 足 , 并正 在从
临床 和基 础 方 面进 行 中 医 药 疗 效 的 研 究 探 讨 。
3 1 临床 研究 .

脑卒中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脑卒中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脑卒中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脑中风,简称脑卒中,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它表现为脑血管突发性破裂或梗阻,导致脑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碍。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残疾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经济负担。

目前,随着流行病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治疗方法被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进展显著。

传统的脑卒中治疗主要是控制症状,以让病人减轻疼痛和不适。

这种方法虽然能使病人暂时缓解症状,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现代的脑卒中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治疗脑血管偏狭,以改善脑血液供应,促进脑细胞的代谢和恢复;另一种是应用神经保护剂,以抑制脑细胞的死亡和修复,提高脑功能。

在脑血管偏狭的药物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抗凝药物、扩张血管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抑制凝血酶的形成,以促进脑血管的通畅,减轻脑缺血症状。

同时,这些药物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等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合理用药,严格控制剂量。

在神经保护剂方面,近年来,一些新型药物被用于脑卒中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临床上常用的神经保护剂有神经营养素、中草药、脑保护药物等。

其中,神经营养素是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补充人体缺乏的神经营养物质,以恢复神经细胞的功能和修复损伤。

而中草药则是以中草药为主要成分,通过调节身体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自我修复和恢复功能。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外,一些新型技术也被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例如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

其中,干细胞治疗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治疗方法,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注入干细胞,促进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和再生。

它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对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很好的疗效。

它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调节炎症反应、改善神经细胞功能等方面来治疗脑卒中。

总体而言,脑卒中药物治疗研究的进展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希望。

对针灸治疗脑卒中的思考

对针灸治疗脑卒中的思考
这 种认 识 上 的局 限性 导 致 针 灸 理 论 不 能 很 好 地 指 效性 和安全 性并 没有 准确 地反 映 出来 ,从 而 导致 医
导临床 实 践 。传 统针 灸理 论在 整体 观和朴 素辩 证论 学 界有 一些 人 对 针灸 治 疗 脑 卒 中 的有 效 性 提 出质 的指 导下 . 基本 揭示 了人 类生 命 中健康 与 疾 病 的转 疑 。例 如利 用基 于循证 医学 的系统评 价对 针灸 治疗
摘 要
针 灸是 脑 卒 中康 复 治 疗 的主 要 手 段 之 一 , 疗 效好 , 且 无 明 显 毒 副作 用 。 为推 进 针 灸 治 疗脑 卒 中研 究 工作 的
进展 和 进 一 步 提 高 临床 疗 效 , 一要 注 重针 灸 学 理 论 的 创 新 , 二 要 建 立 更 为科 学 的 针 灸 评 价 体 系 , 三要 建 立 更 为 规 范 的针
的治疗 方法 , 而针灸作 为脑卒 中康复治 疗 的主要 手段 灸 理论 对 于 疾病 的认 识 太 笼统 , 致 使很 多 针 灸 临床 之一 , 因其疗效 良好 、 无 明显 毒副作 用 而深 受患 者喜 工 作 者在 治 疗脑 卒 中方 面存在 很 大 的盲 目性 , 很 多
爱。 笔者多年进行针灸 防治脑卒 中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 情 况 下 完 全 是 根 据 自己对 脑 卒 中 的理 解 来 选 择 针
科学 客观 的 临床评 价体 系是任 何一 门临床学 科
成受 当时 盛行 的哲学 思 想 ( 精气 学 说 、 阴 阳学说 、 五 发展 的基 础 , 针 灸 学要发 展 , 必须要 形 成一套 能 比较
行学 说 ) 影响 。与几 千年 前相 比 , 现 在人 们 的生 活方 客 观地反 映针 灸疗 效 的评价 体 系。传 统 的针 灸 临床

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脑卒中,即中风,是指脑血管突发性疾病,是由于脑动脉的血供中断导致脑组织缺氧和细胞死亡。

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出现意识障碍、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严重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西医在脑卒中的治疗中,注重通过手术和药物控制病情,但西医治疗的效果欠佳,且存在副作用。

与此同时,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一、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原理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核心理念是“通则达脑”。

中医认为,脑卒中是由于气血运行阻滞造成的,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可以恢复脑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脑功能,从而促进康复。

中药治疗脑卒中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桃仁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通络的作用,对于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灌注有积极的影响。

二、中医药在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在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药主要应用于血栓溶解和脑保护。

根据中医的理论,脑卒中是由于范围性血栓或栓子形成造成的,利用中药进行溶栓可以迅速恢复脑血液循环。

同时,一些具有镇静、祛痰、抗炎作用的中药如川芎胶囊、青蒿素等可以降低脑组织的代谢需氧量,减少脑损伤。

三、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期的应用在脑卒中康复期,中医药主要应用于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

通过中医药的应用,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缓解肢体无力、失语等症状。

中医药通过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平衡等方式,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刺激细胞再生,促进神经再生,从而实现康复的目标。

四、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案例研究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一项研究调查了某医院50名脑卒中康复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25名患者采用了传统中医药治疗,25名患者采用了西医治疗。

结果显示,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康复效果更好。

这表明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结论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理用药思考丁苯酞讲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理用药思考丁苯酞讲课

需求
需要研发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同时探索 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以满足临床的需求。
04
丁苯酞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 的应用与优势
丁苯酞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在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丁苯酞可以抑制花生四烯酸的聚集,从而抑 制了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脑部缺血情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理用 药思考丁苯酞讲课
汇报人: 2023-12-01
目录
CONTENTS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 丁苯酞概述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现状与挑战 • 丁苯酞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与优势 • 丁苯酞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合理用药建
议 • 展望与总结
0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02
丁苯酞概述
丁苯酞的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
丁苯酞的化学结构
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其化学结构与天然的芹菜籽中的苯酞 类似。
药理作用
丁苯酞可以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引发的脑损伤,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能量代谢, 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丁苯酞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范围
丁苯酞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改善患者的神 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病理生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会导致脑组织缺血 、缺氧,引起脑细胞变性、坏死和凋 亡,进而导致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表现为突发的一侧肢体无力、感觉障碍、面瘫、失语等 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以确诊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

谈谈中医对脑卒中的认识

谈谈中医对脑卒中的认识

谈谈中医对脑卒中的认识脑卒中俗称为中风,临床上一般将其称为脑血管意外,多见于中老年群体,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成为现下人类疾病核心死亡病因。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中相关数据显示,我国40-70岁居民中初期脑卒中患病率年均增长率为8.3%,2018年脑卒中仍是造成我国成年人致残致死首位成因。

基于中医层面,分析脑卒中病因病机、症状,以及治疗方法,梳理其相关发展特征及规律,为后续临床指导具体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下面将详细分析。

1.中医视角分析脑卒中病因病机处于唐宋以前主要以正虚外邪入中,唐宋之后主要认定该疾病是肝阳化风,气血并逆,进一步直接冲击脑部所致。

现下多数研究学者认为本病多为内伤机损的同时,重复性出现过度劳累,情志不佳,亦或外邪入侵等,促使机体内部阴阳难以实现平衡,气血逆乱。

该疾病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病理自身因素主要体现在风、火、痰、气、淤,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

《内经》中关于中风自身病因病机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①体虚邪中。

体虚作为脑卒中患者发病核心因素之一,外邪入侵作为疾病发生外因。

内虚主要体现在气血亏虚和气血运行缺乏畅通性。

②情志失调。

气血逆乱,气血发生上逆作为中锋疾病发生本质机制,血之与气,同步走于上,则为大厥,厥为暴死。

③饮食不节,可发中风。

饮食膏梁厚味作为中风疾病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2.中医分析脑卒中症状表现《内经》中明确对中风症状表现提出精细化描述,气主要包含血溢脑脉之外产生的中风,将其进行汇总分析为两大类别,即中经络、中脏腑,前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眼、斜、言语不利等为主。

《经脉》中明确指出:足阳明之脉,其主要以主血所生病者,则会转移至口区域,有热则筋弛纵,持续性难以胜收,斜眼主要是因机体内风痰中于静脉,静脉发生拘挛导致。

中脏腑者入外邪较为严重,中邪较深,病情较为严重患者,以突发性昏仆、不省人事、呕血等为核心症状,突发性昏倒其主要处于《内经》中为“不知人”、“僵仆”等表现,主要因肝眼暴张,阳气持续性升高,气血上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的中医药治疗现状与思考*陈金雄 许清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50005)摘要:本文阐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研究概况。

辨证论治,灵活加减,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治疗脑卒中的关键,其中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虽有争议,但仍取得一定的突破。

中药针剂的应用,大大满足临床的需求,提高临床的疗效。

针灸(特别是头皮针)的早期介入,有巨大的可挖掘潜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脑卒中 中医药疗法 综述*基金项目:福建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资助项目(WZY0620)脑卒中是一组老年常见病,因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脑血管病幸存者往往要面对躯体功能障碍,视力、听力缺失,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和人格、情感改变等一系列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还得承受由躯体疾病所引起的沉重心理负担。

严重的后遗症常常造成脑血管病幸存者生活独立性的显著减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明显下降。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群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年化速度的加快,脑卒中发病率和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中国有500万脑卒中患者,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脑卒中[1],脑卒中引发的老年相关性疾病更加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医治疗脑卒中是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特色,中药、针灸等方法治疗脑卒中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医从多视角对脑卒中的进行广泛的研究,成绩斐然。

现将近年来脑卒中的中医药治疗现状阐述如下。

1 辨证论治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一个发展的动态过程,其各个阶段的临床表现有所差异,由于各期有相应的病理改变,在治疗上也有所侧重,也注重个体化治疗[2]。

脑卒中属中医 中风 范畴,对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争论不一,现代大部分学者有比较统一的认识,不外乎 风、火、痰、瘀、虚、毒 六大主因,诊断标准亦趋于统一。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分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七个证型[3]。

中药根据本病病机特点,多采用活血化瘀、熄风化痰、通腑泻火等辨证治法。

因此,分期、分阶段进行辨证论治,灵活加减,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治疗脑卒中的关键。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治疗脑卒中。

1.1 通腑法:王氏等[4]应用涤痰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 静脉滴注。

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27例,无效3例,神经功能缺损有效率84 44%,优于对照组(P <0 05)。

孙氏等[5]用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800例使用生大黄、制大黄各30g 及水蛭、桃仁、胆南星各10g 组成通脑灵合剂,治愈232例,显效396例,有效124例,无效(或死亡)48例,总有效率94%。

陈氏[6]等观察了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祛瘀通腑法(以水蛭4g 大黄15 20g 益母草30g 泽兰30g 为基本用药)治疗脑出血39例,结果总有效率与常规西药对照组相比(治疗组97 44%,对照组86 67%)有显著差异性(P <0 05)。

1 2 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贯穿治疗中风始终。

但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使用活血化瘀,争论不一。

有人认为使用活血化瘀恐加重出血或引起再出血,把活血化瘀列为禁区。

随着大量临床实践,活血化瘀药能减轻血管痉挛,改善半暗带,促进血肿吸收,提高临床疗效,扩大脑出血的治疗思路,如华佗再造丸的应用。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采用益气活血化瘀的脑血疏口服液对出血性中风进行临床研究(440例),头部CT 显示血肿吸收量积分及总有效率(达87 74%)优于对照组(P <0 05)[7]。

廖氏等[8]也应用活血通络法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32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于发病第6天加服田黄活血通络汤,疗程30天。

结果治疗后第15日及第30日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进步率达71 88%,优于对照组的55 00%(P <0 05),且未发现再次脑出血和继发梗死者。

田黄活血通络汤可能对机体自身的凝血机制和促纤溶机制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利于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肿的溶解和吸收,对防止再出血和出血后继发梗死,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积极作用。

鲁氏等[9]应用益气活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150例,结果试验组基本痊愈率52%,显效率22%,有效率16%,无效率10%,总有效率90%。

对照组基本痊愈率44%,显效率18%,有效率16%,无效率22%,总有效率78%,经R 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 <0 05)。

试验组血液流变学、ET 、CGR P 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

刘氏[10]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益脑通络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226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8%,愈显率为76 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 3%,愈显率为41 3%,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血脂各项指标治疗后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 P <0 01)。

补肾益脑通络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与西药配合应用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1 3 平肝熄风法:王氏[11]观察平肝熄风、化痰开窍类中药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出血性脑卒中24例,采用熄风通络饮(当归、天麻、钩藤、川芎、石决明等)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结果血压方面治疗组治疗第2周的血压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P <0 01);治疗第4周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显著降低,接近正常值,两组对比无显著的差异(P >0 05);症状方面治疗组在第2周、第4周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的下降(P <0 01),尤其头痛症状于第1周就有缓解,第4周基本消失。

提示本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缓解头痛、意识、语言及肢体等症状,较单纯西医治疗起效早,疗效显著。

吴氏等[12]用熄风化瘀汤(天麻、钩藤、牛膝、白芍各15g,地龙、郁金各10g,三七、水蛭、生甘草各3g,生石决明30g,菊花20g,水煎取汁300ml,分2次服,昏迷者鼻饲)治疗脑出血50例,并与西医(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甘露醇、利血平、脑活素等)治疗的5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治显率66%,病死率为6%,CT 示血肿完全和大部分吸收率为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治显率为28%,病死率为14%,CT 示血肿完全和大部分吸收率为38%,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1)。

汪氏等[13]应用熄风化痰的犀羚剂(由水牛角20g,生地15g,牡丹皮10g,白芍10g,钩藤10g,羚羊角4g,怀牛膝10g,淡竹茹10g,泽泻15g,生牡蛎15g,甘草6g 组成)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风痰上扰证55例,其总有效率(96 4%)显著优于对124 光明中医2008年1月第23卷第1期 CJGMTCM January 2008.Vol 23.1照组(88 9%,P<0 05);在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血肿、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液流变性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或P<0 01)。

其他如清热解毒法、祛风散邪法、醒脑开窍法等亦广泛应用临床中,这大大拓宽临床治疗的思路。

同时一些中成药如三七舒通、脑安、通塞脉片、血栓心脉宁、华佗再造丸等,为患者长期使用提供方便,也可在辨证基础上选择使用。

2 针剂脑卒中急性期病情较重,变化迅捷,口服药特别汤剂常难以满足临床的需求。

因此,在临床研究中,中药针剂日益受到重视,且取得一定成效。

王氏等[14]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脑出血201例,与对照组(用脑活素治疗)170例比较;用药10日清醒率、用药3日抽搐发生率、入院1周内高热(由肺部、尿路感染所致)发生率及疗效转归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丁氏等[15]报道以疏血通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脑梗死对照组68例给予维脑路通注射液静脉注,结果治疗组痊愈率(54 4%)、显效率(82 4%)、总有效率(91 1%)均优于对照组(P<0 01)。

王氏[16]用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98例,与对照组用川芎嗪静滴相比较,结果金纳多组基本治愈15例、显效24例、进步36例、总有效率83 3%;川芎嗪组分别是2例、8例、36例和76 6%(P<0 05)。

金纳多组病人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及总的生活能力有明显提高(P< 0 05)。

刘氏等[17]通过前瞻性临床资料研究,分析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时间窗,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最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时间窗是脑出血后24 48小时内。

诸如脉络宁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针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临床的疗效。

3 针灸疗法针灸的早期介入治疗,有巨大的可挖掘潜力,其作用机理有待于阐明。

靳氏等[18]观察了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患者96例,其总疗效及脑CT改变、血肿周围水肿带改善、血肿吸收程度等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P<0 05)。

冯氏[19]等观察颞三针与复方中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药组、单纯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刺组及单纯中药治疗的中药组,3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疗效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

结果针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 0 01),而药物组和针刺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针药组治疗后积分下降值显著高于药物组或针刺组(P<0 01)。

熊氏等[20]利用腥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超早期38例。

结果显示病情轻重与疗效有关,而首次发病、病程<3小时、既往史及伴发症状<6分者的有效率、显效率高于病程<3小时、既往史及伴发症状<6分者,在治疗的第14天、21天时,超早期患者疗效均优于急性期(P<0 05)。

早期开展系统而正规的康复治疗,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并施以中西药物后,辅以针灸、推拿、药浴、刮痧、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能较好地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我们也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配合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中风56例,取得良好效果[21]。

需强调的是,中药内服疗程要长,针灸疗法(包括头皮针和体针)要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手法(强度)和疗程,以达到最好的治疗作用,同时要配合心理治疗。

4 发挥优势,展望未来综上所述,在中医治疗脑卒中的研究中,应发挥中医药的特色,显示其自身的优势,如脑出血急性期,活血化瘀药的应用及针灸(特别是头皮针)的早期介入,改变了传统的治疗观念,丰富了临床治疗学,打开新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