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创业成功的故事分享

合集下载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没有一个创业者是能够轻轻松松就成功的,每一次创业都是无比辛苦的,成功创业需要创业者强大的内心与无畏的勇气。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创业成功励志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一)退休司机养泥鳅年入百万获6项发明专利创业、创客是时下最火热的词汇。

湖南省桂阳县李经武从机关司机岗位退休后,根据自己的爱好转行养起了泥鳅,凭着一股钻劲儿,攻克了养殖泥鳅的一个个技术难题,而今不仅年收入过百万还获得6项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

他的发明专利包括泥鳅捕捞装置、泥鳅种苗孵化池、泥鳅催产注射固定套、泥鳅产卵床、泥鳅种苗亲鳅催产注射器和泥鳅专用饲料发明专利。

谈起创业8年路上的酸甜苦辣,李经武说:“创业选择有很多,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才能苦中作乐,开心充实。

”2007年,时年52岁的李经武在桂阳一机关单位当驾驶员,当年该县下了一个鼓励机关单位人员从事农业的文件。

从农村出来的李经偶然从江苏连云港工作的战友那里得知连云港很多农户从事泥鳅养殖,收入不错。

李经武通过调查本地市场发现,桂阳当地每天需要消耗泥鳅600余斤,价格在22元一斤,而本地没有一家养殖泥鳅的,市场前景广阔。

李经武说干就干,筹资71万元租赁了33亩抛荒地,在桂阳县鹿峰街道新澄村开始了创业。

第一次前往连云港进了100万尾苗,坐汽车、乘飞机、再坐汽车,回到养殖基地后李经武发现只有20万尾苗子存活。

损耗太大,要长期做下去必须自己学会催产自己育苗。

有了这个想法后,李经武整个人就像着了“魔怔”。

“买资料、做实验,那时做梦都是催产育苗,几个月的时间里足足瘦了18斤。

”但试验的结果不是泥鳅不排卵,就是卵孵化不出来,或者是催产药量多了,亲本被打死了;经过10多次的失败,李经武终于掌握了泥鳅催产技术,在产床上泥鳅亲本终于产出了合格的泥鳅卵。

可是,来不及高兴的李经武很快就发现卵虽然产出来了,但由于泥鳅有吃卵的习性,如何避免卵不被吃掉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

创业成功人士的故事【三篇】

创业成功人士的故事【三篇】

【导语】创业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是选⼀个适合⾃⼰的⼜有⼀定特⾊的创业项⽬,还要在创业中保持最初的激情,不断去寻找新的成功契机。

下⾯是整理分享的三篇创业成功⼈⼠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 黄健翔创业获950万元投资推⾜球培训O2O产品 在明星热衷投资互联创业公司的时候,⾜球解说员黄健翔却⾛起实⼲道路,投⾝互联创业⼤潮,利⽤⾃⾝的资源推出青少年⾜球培训O2O产品“动吧⾜球”,并获得950万元的天使投资。

这次创业,黄健翔“不是⼀个⼈在战⽃”,他的⼏个创业伙伴,同样热爱⾜球。

⼀位是⽩强先⽣,从⼤学开始踢了30多年⾜球,曾获北美华⼈⾜球联赛冠军。

他也是20年互联⽼兵,曾任uniViewTechnologiesCorpCTO、科⼤讯飞副总裁。

另⼀位是球星斯内德,荷兰国家队现役10号。

⽩强和黄健翔是同龄⼈,经常微信交流⾜球,互相骂哪哪⽀队多差,他们都喜欢德国队。

去年底,⽩强和黄健翔在⼀个咖啡馆见了⾯。

黄健翔说,体育界有些创业机会,想⽤⼀种O2O⼿段,把线*育资源搜集起来。

⽐如你要踢球,需要找球队、场地、对⼿、教练,⼀句话总结,就是体育的Uber。

⽩强起初不认同,他踢了这么多年球,还聘什么教练,不可能。

场地对⼿什么的,也都是队长搞定。

他还认为,打车匹配简单,A点到B点就⾏。

体育很复杂,有⼈是为了交友,有⼈为了健康,有⼈纯粹是热爱。

但是,黄健翔在宏观上说服了他。

“体育产业肯定要爆发,成为⽣活的⼀部分,我承认。

同时在中国,⼤众体育没有⼀个响当当的品牌,中超算吗?不算。

”具体怎么做,没想好。

“边跑边系鞋带,如果科⼤讯飞当年⾮要把语⾳怎么⽤想清楚,那就没有讯飞了。

” 于是2014年11⽉23⽇,公司就正式成⽴,取名动吧体育。

今年的4⽉21⽇,他们的第⼀个创业项⽬“动吧⾜球”在北京正式发布。

据了解,“动吧⾜球”⽬前获得了950万元的天使投资。

“动吧⾜球”是微信平台上的⼀个应⽤,主要功能是:⼀⽅⾯有志于在业余时间教孩⼦踢球的⾜球爱好者可以在平台上提出申请,免费接受由动吧提供的专业培训后,升级为动吧⾜球达⼈,可以就近上岗教课;另⼀⽅⾯,有兴趣让⾃⼰孩⼦体验⾜球启蒙课程的家长,可以在平台上就近选择每周的⾜球体验课程,以较低的成本报名参与。

创业成功者故事

创业成功者故事

创业成功者故事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创业成功者故事。

创业成功者故事1:刘永好的创业史把希望做大在做希望牌饲料之前,刘永好在孵鹌鹑蛋;在卖鹌鹑蛋之前,他是人民教师。

下班之余,刘永好和另外三个兄弟在自家阳台上养起鹌鹑,并售卖鹌鹑蛋。

当时的他们没有想到四年后将会成为足以笑傲世界市场的鹌鹑大王。

到1986年专做猪饲料之前,他们在成都青石桥开了一个鹌鹑蛋批发门市部,后来又在东风农贸市场开了一家更大的店。

在青石桥的时候,刘永好的母亲坐镇店中,他们兄弟四人就出去跑销售。

到后来母亲去世的时候,刘永好他们才知道兄弟们富了以后给母亲的钱全被老人捐给了青石桥的乡亲。

东风农贸市场的店是他们崭露头角的开始。

那时候,店里每天的存货都有鹌鹑蛋数十万只。

养殖场也是刘永好出生地所在的四川新津县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在养鹌鹑。

他们自己的养殖场年产鹌鹑15万只,而整个县最高峰时养殖鹌鹑达到1000万只。

当鹌鹑养殖的瓶颈到来的时候,刘家四兄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行业,转身投向了后来让他们功成名就的饲料行业。

《希望》本是养殖场的名字,转做饲料之后,他们又再次以此命名了自己投资研发的猪饲料。

1987年,研发建厂一共投资了800万元。

他们将养殖场的10万只鹌鹑全部宰杀,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两年之后,希望牌饲料推向市场。

三个月之后,销量追上当时国内饲料霸主—-正大。

价格战一触即发,两家短兵相接。

正大一降价,希望立马反击,再降。

你来我往的过招之后,正大败走成都,江湖格局就此改变。

盟主地位离希望越来越近。

分家后开始走各自的路1992年,希望集团成立。

兄弟四人走上了不同的方向。

刘永好和刘永行负责去各地建立分厂。

他们将集团股份一分为四,每人各占百分之二十五。

这几年里,刘永好作为杰出企业家的代表,开始活跃在一个论坛活动中。

他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

一张人际网络就此埋下伏笔。

1993年,刘永好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案例4则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案例4则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案例4则导语:创业如果没有眼界看清时代大趋势,弄不懂国家发展的大方向,是很难成功的。

反观成功的企业,他们要么是靠着多年的技术积累,要么并不生产产品,只做资源整合的平台,靠资本的推动,才走向成功的。

以下是励志故事网的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创业成功励志故事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案例1二十岁那年,我跟着老乡从南方来到北疆一座城市,帮老乡在一个批发市场卖袜子。

老乡搞袜子批零,我负责搬货,当时包吃包住一个月工资五百元。

干了一阵子后,我对老乡说自己想单干,老乡说你去市场租个摊位,我免费给你供货。

当时穷啊,身上只有打工挣得千余元,我租不起门面,找到市场办公室好话说尽,他们把行人走道的一个二平方的露天摊位租给我,一个月五百租金,半年一付。

我交不起租金,在市场办公室求了二天,他们同意一个月一付,只限半年。

我交了第一个月租金,用剩下的钱焊了个铁架,又找了块木板铺上,我从老乡那里欠了几百元的货,架子上铺满袜子,算是正式营业了。

当时已经是冬天了,寒风刺骨,零下十几度我站在外面,鼻涕流不尽,耳朵,双手都冻得发肿。

卖袜子是薄利多销的生意,一双袜子零售赚五毛到一元钱,批发最多赚一二毛钱,只能做个量。

刚开始没什么生意,一天赚个十块八块也觉得高兴。

天太冷,许多露天摊位都不干了,只有我每天坚持出摊,虽然生意不大,但认识了许多客户。

我摆露天摊坚持了二年,就是下雨下雪我也从没断过,慢慢的老客户越来越多,生意也开始好转。

我开始自己联系厂家进货,开始直销批发,虽然利润还是很薄,但跟同行间有了竞争力。

慢慢地手里赚了些钱,摆摊太苦,我在市场租了个门面房,开始室内经营。

凭着摆地摊积累的客户,门面生意还经营得不错,一些足浴店,洗浴中心,零售商都从我这进货,我也租了一间库房。

我的老婆是以前市场的打工妹,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招了一个帮手,正好她来应聘。

她人虽不漂亮,但能说会道又能吃苦,一年后我们成了家。

二十年过去了,我还在卖袜子,门面也变成三家,四五个工人在帮忙。

创业的故事3个成功者的故事

创业的故事3个成功者的故事

创业的故事3个成功者的故事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创业的故事。

创业的故事1:北极狐养殖一年赚了百多万赵红芳今年37岁,家住江苏省金湖县陈桥镇新桥村。

由于厌倦了土里刨食的苦日子,从2000年开始,她的丈夫梁晓军就开始创业。

然而事事不顺,贩粮食被人骗走了几万元,养鸡遭遇鸡瘟,养鱼又遇上水灾。

几年下来,他不仅把积蓄赔精光,还负债4万元。

近平绝望的梁晓军对创业彻底死了心,在村里走到哪儿都感觉抬不起头来,整天昏睡。

赵红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天,她在翻阅丈夫订的养殖杂志时,被一条消息吸引住了:“狐狸皮、水貂皮、波斯羔羊皮一直是裘皮制品的三大支柱原料,堪称‘软黄金’。

在全世界9大种狐狸中,以毛绒细密的北极狐最为出名,其皮毛比北极熊的还保暖,而且色泽亮丽、皮质柔韧,以此为原料制作出的大衣、披肩、床具等,一直是走俏国际市场的奢华商品。

”这条消息令赵红芳怦然心动,想养殖北极狐。

她的想法却遭到丈夫的坚决反对:“我一个男人搞养殖都没成功,你好好在家做饭带孩子吧!”性格倔强的赵红芳被激怒了:“难道女人事事不如男人,只配操持家务,我偏要做给你瞧瞧!”经过多方咨询,赵红芳得知,北极狐原本生活在欧美洲最北部的野外寒冷地带。

近些年来,我国虽然有人靠养殖这种特殊动物发了财,但他们都是东北、内蒙和河北等地的养殖户。

而她居住在气候温热的南方,能养好喜欢寒冷气候的北极狐吗?打听到河北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北极狐养殖基地,她向娘家人借了些钱前去考察。

在河北怀安县,赵红芳第一次见到了被誉为“雪地精灵”的北极狐,它通体雪白、轻盈灵动,十分惹人喜爱。

当天正赶上皮革加工商来收货,老板以每张780元的价格,售出150多张狐狸皮,共收入了12万元钱。

这让赵红芳惊讶和羡慕,她和丈夫辛苦种地一年才能挣到三四千元。

赵红芳决定留下来,边打工边学习养殖技术。

一开始,养殖经验丰富的老场主还对赵红芳有所防范,后来被她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打动,他向她传授了不少养北极狐的“独门秘笈”。

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

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

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不管你从事那种创业项目,只要敢于去尝试,勇于去坚持,一定会换来成功的青睐。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创业成功励志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一)80后技术男弃国企工作众筹创业获投500万一个80后技术男,8年前放弃稳定的国企工作,选择冒险创业,用他自己的话叫“比较霸蛮”,明知不可行还要试一下。

2015年,“技术男”汪历嗅觉到健康养生电商市场的潜力,创办了湖南玖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图通过移动互联网作为撬动养生食品行业的杠杆。

目前已经获得首轮500万元的投资。

从国企职工到创业的艰辛转身汪历,80后,湖南常德石门县人。

他用“无知无畏”这个词评价自己的个性。

2005年,从湖南理工学院信息技术专业本科毕业后,汪历进入湖南电信创发天辰科技公司成为一名“技术it男”。

虽然这份国有企业的工作比较稳定,但是不满于安逸的汪历工作两年后脱离体制,先后跳槽到两家创业型的互联网公司担任技术、运营高管。

“在创业者身边的5年历练,我经历过研发的互联网产品因错失了市场潮流而遭遇抛弃,企业面临团队解散、濒临倒闭,最后又奇迹般生存下来的场景。

更是耳濡目染了创业者那执著、无畏的创业精神。

”“从事软件研发的经历使我能够站在技术角度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担任高管职位的经历则使我了解客户需求和企业面临的风险。

”汪历认为,这些工作经历给了他“创业梦想”,也教会了他如何做好一个老板。

汪历很看好互联网+养生领域的发展前景,于2015年创办了湖南玖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吸引风投的主要因素:众筹模式与互联网基因“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不能剥夺:自由和健康。

”在汪历看来,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加剧,工作节奏与压力加大,人们对健康的投资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提前。

但目前保健品行业在电商的垂直细分领域还没有做大做强。

“公司的商业模式和互联网基因正是吸引风投的主要因素。

”汪历分析说,不同于传统电商在做的单纯的b2c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建立的是c2b的互联网众筹平台,即消费者以较实惠的价格预购产品,众筹需求与资金,公司再集中采购、定制化生产产品,以用户需求引导市场,这种轻型的运作模式,既可避免库存过剩,也能缓解生产中的资金压力。

创业成功的短例子3篇

创业成功的短例子3篇

创业成功的短例子3篇人生四大乐:青春活力,创业有成,家庭和顺,邻里和谐。

人生四大悲:病魔缠身,患得患失,重蹈覆辙,一事无成。

那么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创业成功的短例子3篇,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创业成功的短例子一:刘思源:90后“小鲜肉”掘金阿拉迪小切糕一提到切糕,你会想到用核桃仁、葡萄干、芝麻、玉米饴等原料熬制而成的西域美食,但真正吃过的人并不多。

90后襄阳小伙刘思源为了让美味平价的正宗西域小切糕成为大众小吃,奋斗了整整3年。

他和团队里同样年轻的90后小伙伴,凭借着自主研发的“阿拉迪小切糕”在2015年湖北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大赛上脱颖而出,夺得了初创组冠军。

当“小鲜肉”爱上“小切糕”春夏是休闲食品的旺季,刘思源和小伙伴们也格外忙碌。

周末时,他带着几十盒“阿拉迪小切糕”在武商襄城购物广场的超市里试销。

穿着萌哒哒真空“外套”的“阿拉迪小切糕”让人眼前一亮,顾客没见过,更没吃过,好奇地驻足观望。

此前在襄阳,市民们见到的都是商贩用推车沿街出售的大块切糕,有需要就切下一块论斤卖。

可这是一款改良后的全新产品,刘思源和小伙伴们不知道市场如何,更不知道如何定价。

因此,只要有顾客驻足试销台,他们就会马上推介:“这有一款正宗西域小切糕,您愿意购买尝一尝吗?”顾客们肯定地回复后,让已为“阿拉迪小切糕”奋斗了整整3年的刘思源极为高兴。

试吃之后,许多顾客直接付钱买走切糕。

“顾客给出的心理价位在30元至50元/盒,而我们预售价是39.8元一盒。

”刘思源对市场的判断相当敏锐。

作为一枚“小鲜肉”,怎么会“爱”上女孩子喜欢的甜点切糕?“切糕王子”新闻激发灵感2012年,一则新闻吸引了正上大学的刘思源的眼球,“长沙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勤工俭学,在互联网上卖切糕,生意非常红火,被网友称为‘切糕王子’,一下子成了‘明星’”。

不过,刘思源的关注点是也能做成大生意的切糕。

事实上,刘思源并非突发奇想,他在大学里就是个“创业”达人,开了好几个小公司,头脑灵活,嗅觉敏锐。

个人创业成功故事真实

个人创业成功故事真实

个人创业成功故事真实创业推动了产品和过程创新,是社会变化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发动机。

对于当代中国,创业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个人创业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个人创业成功故事篇1:卖菜大学生月入30万毕业一年多来,郭高林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到大胆创办自己的蔬菜连锁超市,再到现在拥有了4家连锁店的成功创业者,每天获得1万多元的营业额是他当时想都不敢想的,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念。

让郭高林欣慰的是,他的创业,不仅给自己的女朋友和妹妹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也帮助同学王彦峰、肖冰、武亮亮等人就业并使他们有了用武之地。

如今,4家连锁店共有员工20多人。

大学毕业,凑钱开店卖菜“80后”的郭高林,是河南省教育学院20xx级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郭高林说,他的创业之路是从大三练摊卖衣服开始的。

在郑州牧专外面的那条路上,流动人口多,一到晚上就热闹非凡,路两边都是卖小吃、卖衣服、卖杂货的地摊。

郭高林和女朋友姜茵也在那里摆地摊卖起了衣服。

姜茵做老板和销售,郭高林的任务是进货。

“练摊”虽然只是小打小闹,但在这个过程中,郭高林学会了基本的经营技巧。

郭高林爱琢磨。

有一次,他发现自己身边卖菜的虽说生意不错,但因为零星分散,又没有品牌,蔬菜的质量、价格、信誉总不能让一些顾客满意。

“我就琢磨,肉类可以有品牌店,蔬菜为什么不能打响自己的品牌?”他萌生了开蔬菜超市的想法,“以品牌蔬菜为主,兼营五谷杂粮、冷鲜肉等,附带一些副食。

”在面临毕业的那段日子里,在众多同学焦头烂额地忙于找工作的时候,郭高林并没有慌乱,因为他已决定创办自己的蔬菜超市。

20xx 年6月底,郭高林回学校领取毕业证时,将想法告诉给了好友,结果顿时在年级里炸开了锅。

大学毕业生卖菜?很多人认为他根本吃不了这个苦。

郭高林并没有放弃。

“谁说我是3分钟热度?一个有梦的人永远不会放弃!”最终,郭高林用坚定的决心说服了几位好友,同学王彦峰、武亮亮、郭妍妍等人和他一起,凑了5万多元钱作为启动资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篇创业成功的故事分享
现在很多人会选择自主创业,谁不想当老板呢?如今创业成功的案例也不少,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故事中吸取经验。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创业成功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学历将网站做到4亿用户,逆袭为亿万富豪
李兴平只有初中学历,但他从网管开始做起,在无背景,无资源的条件下,却连续创业成功,从普通人化身坐拥亿万身家的富豪,是抓住时代机遇乘势而上的典型。

李兴平出生于广东梅州兴宁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李兴平年纪小小便辍学打工养家。

90年代,国内互联网刚刚萌芽,新奇的网络世界让许多人成为了“网瘾大军”中的一员,李兴平也不例外。

当时李兴平找了一份能整日接触到网络的工作——网管。

当了网管以为就能尽情玩游戏了,谁知道那时候其实许多人都不太了解网络,来网吧的消费者总是要来打扰请教李兴平,请他帮忙输网址,找网站。

一来二去次数多了,李兴平也开始不耐烦,但与此同时,他发现了市场的痛点——急缺一个包含海量网站,无需输入搜索,一点就进的导航网站。

李兴平说干就干,尽管学历不高,但他学习能力很强。

李兴平自学编程半年,推出了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hao123”上网导航网站。

“hao123”收藏了成千上万个网站链接,让初来乍到的网民们轻松进入目标网站,开始网上冲浪。

“hao123”是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网站,技术难度不高,但深受网友喜爱。

受欢迎程度有多火爆?这里有个小传闻。

搜狐曾跟李兴平有过一次交易,搜狐给予“hao123”技术支持,而李兴平要在“hao123”上将“搜狐新闻”的排名放在“新浪新闻”之前。

结果第二天“搜狐新闻”因此浏览量翻了三倍。

日益强大的“hao123”引起了李彦宏的注意,虽然“hao123”很简单,但李彦宏认为“正是由于它的简单,简单到你无法去超越它”。

2004年,百度以5000万+一些百度股份向李兴平买下了“hao123”。

此后,hao123每年为百度带来4亿元营收,并助其于2005年成功上市。

仅有初中学历的李兴平凭借着自己敏锐的商业直觉,在毫无背景的情况下,通过一个几乎没有门槛的技术,套现5000万离场。

出售完“hao123”,李兴平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将
“hao123”的设计思路运用在下一个产品中——4399网站。

4399
几乎是hao123模式在游戏领域的复制,游戏种类全,配置要求低,无毒不卡。

并且,这一次李兴平尝试从更加细分的领域进入市场。

20XX年前后,得益于web浏览器应用技术、flash、java
等技术的成熟,网页游戏也渐渐普及。

4399就看准了这一缺口,专心做小游戏和页游。

相传在网站诞生初期,4399拥有一支专业的“破解铁军”,这个团队可以在互联网每一个角落挖掘游戏,只要有小游戏上线,他们总能在第一时间灵敏地发现,并破解,让其在4399上线。

专注页游领域,加上一支强大铁军,短短几年时间,4399
便收割国内4亿用户,一举登上页游巨头网站。

《摩尔庄园》、《赛尔号》、《黄金矿工》、《火线精英》、《七杀》、《暗黑战神》......成为了无数人学生时代的关键词。

一家小游戏网站,在20XX年便实现净利润破亿,20XX年,4399营收突破10亿元。

尽管出身平凡,但李兴平打破背景、资源的限制,抓住时代的机会。

当问题出现时,李兴平想办法逐个击破,正是这些突破帮助他最终打开了创业的成功之门。

如果你也在创业路上遇到难题,如果你需要资本、地方政策来为你助力,创成汇将是你最适合的帮手。

36岁科长下海,靠瓜子成就120亿身价
一粒瓜子大概1分钱,有人却是凭借着它一年卖了40多亿元,甚至"嗑"出了一个市值215亿的上市公司!
他就是洽洽食品创始人陈先保。

他在36岁时辞去科长这个"铁饭碗",靠一根棒棒冰起家,随后又盯上了瓜子行业,用了13年把瓜子生意带到深交所,成为"炒货第一股"。

更是凭借着小小的瓜子,卖出了120亿的身价,成了安徽首富
人生第一桶金
世人闲来无事多喜欢打牌看电视嗑嗑瓜子,其中"洽洽"牌瓜子成功进驻诸多家庭。

直至20XX年3月"洽洽食品"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时,人们才猛然发现,洽洽这个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已悄然成为了中国炒货行业的龙头企业。

所有人不禁好奇,陈先保是如何靠着小小的瓜子赫然发家,成就120亿身家的人生传奇呢?
1959年,陈先保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普通人家。

骨子里,他就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爱冒险,勇于创新。

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基础扎实的陈先保没怎么费劲就考上了无锡轻工业学院(今江南大学)。

四年后,陈先保被分配到了安徽商业厅下辖的糖烟酒公司做管理工作,这样一份"铁饭碗",在当时无疑是羡煞旁人。

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不叫苦不埋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埋头苦干的小职员陈先保在摸爬滚打十多年后终于坐上了科长的位置。

三十而立,正值青春年壮的陈先保科长却毅然辞掉公职,下海去卖冰棍。

恰逢当时李小龙的"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等电影热映,国内刮起了一阵"武术"风,陈先保抓住了李小龙效应带来的商机。

他避开主战场的锋芒,别出心裁地把冰棍做成了双节棍的模样,取名棒棒冰,结果当年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竟然掀起了一股"棒棒冰"潮流,而且价格便宜,很快就打开了市场,把销路拓展到了好几个省市。

很快,"棒棒冰"开始被同行大量仿冒。

如何杀出重围、继续开疆拓土?陈先保思来想去,琢磨出个匪夷所思的主意:去东北卖冰棍。

所有人都说,陈先保疯了。

在经历了又一场冒险之后,"棒棒冰"在东北一炮打响,营业额迅速突破千万。

靠着"棒棒冰",陈先保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别人的麻烦,就是自己的机会
他迅速思考到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会很快饱和,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迅速拓展新品。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陈先保却盯上了毫不起眼的炒瓜子。

这种支个炒货摊就能干的小本买卖,竞争更激烈、利润更微薄,算什么生意呢?
安徽历来炒货兴盛,合肥又素有"中国炒货之都"的美名,出过"陶永祥"、"史义兴"等百年老店。

谋定而思动!陈先保趁省政府组织出省考察之机,一路考察一路购买不同炒瓜子对比品尝,亲自做市场调研。

通过对众多瓜子的品鉴与分析,他从中洞察了瓜子行业的两个痛点:一是瓜子嗑起来脏手,二是瓜子吃多了容易上火。

经过一番考察,陈先保发现一种新瓜子,这种瓜子皮非常白,嗑起来不脏手,而且瓜子仁还特别入味。

他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这种瓜子应先浸泡去粗皮,同时通过浸泡将咸味"喂"进去,然后再进行炒制。

陈先保突发奇想:如果将炒瓜子改为煮瓜子,上火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1999年9月,陈先保正式将自己的香瓜子产品推向市场,起了个响亮的名字"洽洽",并于两年后成立了安徽洽洽食品有限公司。

为打响名号,陈先保不惜重金做营销之余,还做了很多创新:首先是在瓜子的外包装上采用了环保的红色牛皮纸包装,从外观上和其他用塑料包装的瓜子品牌区分开来;其次,是在包装袋里面放入文化卡片。

到2000年,洽洽瓜子的销售收入就突破了1亿元。

2001年,销售额是4亿。

2003年,陈先保又在大包装中搞起了"开箱有礼",每箱都放上1-50元不等的慰问"礼金",开箱可见。

一时间洽洽供不应求,大小供应商甚至都跑到厂门口求货。

包装、卡片、广告、促销,时至今日,陈先保的"四板斧"依旧为人所津津乐道。

20XX年,洽洽的销售额首次突破20亿,成为中国炒货业不折不扣的第一品牌。

20XX年,陈先保以30亿的身家登上了当年安徽首富的宝座。

这在炒瓜子这个微利行业中,绝对是个令人惊叹的财富奇迹。

20XX年,洽洽品牌价值高达126.36亿元,上榜当年中国品牌价值500强。

2019年,洽洽业绩快报显示,洽洽食品营业总收入为48.37亿元,同比增长15.25%。

按照洽洽食品2019年业绩快报及公司历年年报披露的数据,公司营业收入将实现自20XX年来连续十年上涨。

2020年2月,陈先保家族以120亿元财富荣登《胡润全球富豪榜》。

如今,作为中国坚果炒货龙头,洽洽的市值也飙升到了215.5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