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济南市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势与基本思路

合集下载

旅游业优劣势总结(精选5篇)

旅游业优劣势总结(精选5篇)

旅游业优劣势总结(精选5篇)旅游业优劣势总结(精选5篇)旅游业优劣势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旅游业优劣势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旅游业优劣势总结(精选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旅游业优劣势总结篇1旅游业是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向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综合性服务的行业。

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两面性,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

以下是旅游业优劣势的总结:1.优势首先,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可以与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多个行业相互促进。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其次,旅游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业涉及到众多的工作岗位,如导游、酒店经理、餐饮经理、旅游顾问等。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最后,旅游业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进步。

旅游业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旅游业还可以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2.劣势首先,旅游业可能导致环境破坏。

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如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等。

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旅游业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旅游景点的过度开发和不当管理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如交通事故、火灾等。

旅游景区的过度拥挤也可能增加安全隐患。

最后,旅游业可能导致文化冲突。

旅游业的发展可能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冲突。

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文化误解和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综上所述,旅游业的发展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

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需要注意保护环境、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文化管理,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优劣势总结篇2旅游业是一个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的综合性经济活动,具有很大的潜力。

济南旅游分析

济南旅游分析

第一章滨河新区旅游发展的历史机遇一、济南市都市圈和城市发展机遇(一)济南都市圈机遇济南都市圈东北临渤海,北接京津冀地区,东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紧密相连,西与中原城市群遥相呼应,地域规划总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不仅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我国广大腹地的衔接地区,也是连接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的重要地域,区位优势明显。

都市圈内京沪、京九铁路和京福、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胶济、济邯铁路和济青、济聊馆高速公路连通东西,济南与其他6个城市都有高速公路连接,再加上密集的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济南都市圈已基本形成“一小时经济圈”;济南都市圈总人口3219.4万人,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7800亿元;济南都市圈的总体定位是:以都市圈产业及城镇现状优势为基础,继续扩大城镇及产业发展规模,建设综合化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内部联系,扩大对外开放,集约利用各种自然人文资源,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多主体协调、政策保障”的运作机制下,把济南都市圈建设成为孕育齐鲁、开放创新的文化型都市圈,生态宜居的环境友好型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联结长江三角洲、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和环渤海地区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

巨大的人口规模、优良的经济基础,绝佳的区位与交通优势,以及文化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圈愿景构想预示着济南都市圈巨大的经济消费能力、无限可能的潜力市场发展趋势,以及未来优良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构建,这也为济南北部滨河新区的城市与旅游发展的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二)济南城市发展机遇济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融山、泉、湖、河、城于一体,拥有2600多年历史,是山东省的政治、文化、教育和金融中心,黄河中下游和环渤海经济带南翼的重要战略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浅析济南市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势与基本思路」

「浅析济南市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势与基本思路」

浅析济南市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势与基本思路摘要:关键词: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下辖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长清6个区,平阴、济阳、商河3个县和章丘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人口597. 4万,其中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20。

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

济南地处齐鲁文化中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素有“齐鲁雄都,海佑名城”之称,其文化可追溯到八、九千年前,先后经历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时期,自商代起进入人类文明社会。

区域内新有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现在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单层古塔四门塔,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

济南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唐代著名诗人曾在这里写下了“济南名士多”的佳句。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济南姑娘,我对济南的感情可谓是一往情深,不论是对她的人文还是自然我都是如痴如醉般的喜欢,而济南最让人心动的莫过于她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了,这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的景致特点:红绿相应,山水辉映,多么撩人的美景。

济南的旅游资源总体上呈现出以市区(特别是古城区)为中心、东、西、南扇面展开的特征,旅游资源的最精华是古城区,其次是东部(属章丘市)、西部(属长清区、平阴县)、南部(属历城区)。

一、济南旅游开发的优势(一)济南的泉济南地形复杂,南面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

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四季分明。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济南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

济南素有“世界泉水之都”的美誉,是举世无双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泉水之多,流量之大,景色之美,天下独一无二,名泉就有七十二之多,这其中就有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还有金线泉、黑虎泉、五龙潭、漱玉泉、珍珠泉……更不用说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小泉,据统计全市一共遍布着700多处天然泉涌,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当中涌出,汇为河流、湖泊。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1.游览价值(1)资源价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独特性):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2)集群状况:该旅游线路景点类型多样,共同组成景观群,集群状况好。

(3)地域组合状况:周围无雷同的景点,地域组合好。

2.交通的通达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开发价值大。

3.市场距离(1)客源地游客的来源地,越是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动机越强。

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他们既有外出旅游的动机,也有外出旅游的条件。

(2)旅游地与客源地的距离旅游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市场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大,开发的价值越大。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资源。

4.基础设施区内食、宿、行、娱、游、购等配套服务设施较完善,接待的能力强,开发条件好。

5.旅游地的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区内用地广、布局合理和环境承载力强。

二、旅游与区域发展1.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③促进文化交流(3)影响区域环境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三、旅游环境问题(1)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自然与人文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

①促进了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②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③采取行政法规和规划措施使保护环境成为可能。

济南旅游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报告

济南旅游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报告

游客旅游目的分析
观光游览
大部分游客选择济南作为观光游览的目的地,济南的泉水、历史 文化、自然风光等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
商务出差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也有一定的商务出差游客市场。
会议会展
济南的会展业发展较快,吸引了一定数量的会议会展游客。
游客旅游消费分析
旅游消费结构多元化
济南游客的旅游消费包括交通、住宿、 餐饮、门票、购物等多个方面,消费 结构呈现多元化特点。
交通便捷
济南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发达。便捷的交通条件有助于提高 游客的可进入性,进一步拓展济南旅游市场的辐射范围。
市场挑战分析
竞争激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地旅游市场竞 争日趋激烈。济南需要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脱颖 而出,吸引更多游客。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环 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济南旅游市 场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济南旅游市场调查与数据分 析报告
汇报人:<XXX> 2023-11-24
目录
• 引言 • 济南旅游市场概况 • 旅游市场调查数据分析 • 济南旅游市场竞争对手分析 • 济南旅游市场机会与挑战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报告目的
01
02
03
04
本次报告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分析济南旅游市场的现状和发 展趋势,为旅游企业和相关机
游客来源地分析
1 2
省内游客为主 根据数据显示,济南旅游的游客来源以省内游客 为主,占比较大,显示出济南作为省内旅游目的 地的吸引力。
省外游客增长 虽然省内游客占比大,但省外游客数量也在逐年 增加,表明济南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正在扩大。

济南市旅游资源

济南市旅游资源

济南市旅游资源第一篇:济南市旅游资源济南市旅游资源概况1、济南趵突泉公园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南倚千佛山,北临大明湖,是一座以泉水、人文景观为主的文化名园,是泉城济南的标志,亦是泉城三大名胜之首。

公园以趵突泉为中心,共规划为18 个景区,以观泉、赏戏、品茗为特色,创造古朴、清幽、含蓄的境界,再现自然之美。

趵突泉是七十二名泉之冠,趵突泉群是四大泉群之首。

趵突泉公园内泉水众多,有著名的金线泉、漱玉泉、马跑泉、卧牛泉、皇华泉、柳絮泉、老金线泉等共计27 处名泉,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具有泉水特色的城市公园。

园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泺源堂、娥英祠、望鹤亭、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与易安旧居、沧园、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等人文景观或气势恢宏,或古朴典雅。

趵突泉公园现为全国优秀公园、“十佳”公园、国家4A 级旅游区(点)、全国建设系统文明服务示范窗口,自1986 年连续18 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是海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

2、大明湖公园大明湖公园位于济南市区的偏北方向。

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

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纷呈,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天最为宜人。

春日,湖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葱绿片片,嫣红点点;秋日,湖中芦花飞舞,水鸟翱翔;冬日,湖面虽暂失碧波,但银装素裹,分外妖烧。

大明湖水色澄碧,堤柳夹岸,莲荷叠翠,宁榭点缀其间,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一幅天然画卷,沿湖的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参差有致,湖的南面有清宣统年间仿江南园林建造的遐园。

遐园内曲桥流水,幽径回廊,假山亭台,十分雅致,被称为“济南第一庭园”湖边假山上建有浩然亭,登临其上,大明湖的景色一览无余。

湖对面北岸高台上有元代建的北格阁,依阁南望,远山近水,楼台烟树,皆成图画。

清代书法家铁保留下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绘声绘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佳绝之处。

济南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济南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济南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1. 引言济南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省会城市,也是“泉城”和“历史名城”。

济南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遗迹、自然景观、文化景点等。

本文将对济南市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

2. 济南市旅游资源评价2.1 历史遗迹济南市有许多有着悠久历史的遗迹,如千佛山、大明湖等。

千佛山是济南市的地标之一,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大明湖是济南市的主要水源之一,也是济南市的知名景点,被誉为“泉城明珠”。

2.2 自然景观除了历史遗迹,济南市还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是济南的泉水资源。

济南市被誉为“泉城”,拥有72个明泉和数千个普通泉眼。

这些泉水不仅为济南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成为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2.3 文化景点济南市还有许多文化景点,如趵突泉、博物馆、艺术馆等。

趵突泉是济南市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被誉为“泉城第一泉”,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博物馆和艺术馆则展示了济南市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品,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和文化爱好者。

2.4 旅游服务设施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济南市还建设了一系列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旅游接待中心、旅游导览服务、酒店和餐馆等。

这些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和高品质的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济南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3. 济南市旅游资源开发建议3.1 保护和修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济南市的旅游资源,有必要加强对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应加强对历史建筑物和文物的保护,修复破损的景观和设施,同时改善周围环境,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3.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济南市应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

应培训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加强旅游接待中心和导览服务的建设,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3 加强宣传和推广为了提升济南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社交媒体和旅游展会等渠道,展示济南市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

济南市南部山区旅游开发分析

济南市南部山区旅游开发分析

济南市南部山区旅游开发分析 王 艳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西营、柳埠等镇是济南南部山区旅游核心区域,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一直受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低、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等因素制约。

在开发建设时,应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建立综合旅游区,做好发展规划、管理服务、宣传促销等方面的工作。

济南市南部山区是济南市中心城区南部到泰安为界的区域,包括历城区、长清区和章丘市。

2011年颁布实施的《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将南部山区定位为以水源补给、资源保育、绿色农业、旅游休闲为主导功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绿色产业发展区、风景名胜和特色文化旅游区。

历城区的仲宫镇、柳埠镇和西营镇区位优势明显,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配套设施较完善,是南部山区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

近年来,南部山区旅游业提升乏力,面临许多问题。

一、南部山区旅游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较低第一,旅游资源利用率低。

一方面,景区档次不高,南部山区核心区域目前只有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红叶谷、九如山风景区等几处国家4A级旅游区,还没有国家5A级景区。

区域内森林、水资源和丰富的地貌资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旅游价值没有充分发掘,旅游景区的整体质量不高,缺少综合项目和精品项目。

另一方面,经营者分散式开发使得旅游开发投资带有盲目性,开发和经营后劲明显不足,导致重复性、同质化旅游产品较多,区内竞争激烈。

第二,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薄弱。

首先是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目前南部山区旅游产品依然以观光旅游为主,缺少体验、参与和休闲型产品,不能满足市民日渐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旅游服务基本条件建设不完善,很多游客只能选择早出晚归的一日游,客源90%以上来自济南及周边地区,单一的客源在吃饭、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的二次消费少,也导致出游时间过度集中,周末和节假日拥堵成为制约南部山区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服务能力差。

服务人员缺乏统一培训,大多不具备现代服务意识,游客难以有完美的旅游体验,影响南部山区的整体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济南市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势与基本思路
摘要:
关键词:
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下辖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长清6个区,平阴、济阳、商河3个县和章丘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人口597. 4万,其中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20。

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

济南地处齐鲁文化中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素有“齐鲁雄都,海佑名城”之称,其文化可追溯到八、九千年前,先后经历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时期,自商代起进入人类文明社会。

区域内新有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现在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单层古塔四门塔,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

济南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唐代著名诗人曾在这里写下了“济南名士多”的佳句。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济南姑娘,我对济南的感情可谓是一往情深,不论是对她的人文还是自然我都是如痴如醉般的喜欢,而济南最让人心动的莫过于她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了,这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的景致特点:红绿相应,山水辉映,多么撩人的美景。

济南的旅游资源总体上呈现出以市区(特别是古城区)为中心、东、西、南扇面展开的特征,旅游资源的最精华是古城区,其次是东部(属章丘市)、西部(属长清区、平阴县)、南部(属历城区)。

一、济南旅游开发的优势
(一)济南的泉
济南地形复杂,南面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

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四季分明。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济南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

济南素有“世界泉水之都”的美誉,是举世无双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泉水之多,流量之大,景色之美,天下独一无二,名泉就有七十二之多,这其中就有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
还有金线泉、黑虎泉、五龙潭、漱玉泉、珍珠泉……更不用说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小泉,据统计全市一共遍布着700多处天然泉涌,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当中涌出,汇为河流、湖泊。

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

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

”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 这些泉水千姿百态,有的是白浪翻滚,如同银花玉蕊,有的晶莹温润,就像明珠璎珞。

有泉、有水,自然就少不了桥。

济南的桥不比赵州桥那样历史悠久,也不比青岛跨海大桥那般长跨东西,没有高山峡谷的铁索桥的惊涛骇浪,更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蜚声海外,但是济南的桥却在清泉柳绿的映衬下,别显风致。

除此之外,济南泉水还以质纯味甘著称,无色无味,清冽甘美,为优质饮料。

济南的泉水,以其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到此旅游观光,泉水已成为济南的象征,是泉城的灵魂,她在济南的旅游文化方面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这些泉水,以形、色、声、姓氏、传说、动植物、乐器、珍宝取名或无名而名,各具情趣。

济南的市树是柳树,市花是荷花,泉水河道两边柳枝随风舞动,犹如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

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济南市的血脉,赋予这座城市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

同时,济南的城市发展、历史沿革、民风民俗也与泉水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泉水文化。

(二)济南的山
有水,还有山,济南三面环山,是个多山的城市。

虽说济南的山不如济南的泉又名,但山还是在济南占了一定的地位。

济南的山和这座城市密不可分,城里城外,青山绵延。

城内的千佛山、马鞍山、英雄山、佛慧山等,虽不如泰山那样雄伟壮丽,也没有黄山那般俊秀奇美,但她们面朝闹市,倚城而立。

从城里向南望去,一座座山峰犹如一扇扇绿色的屏风,秀丽天成。

山就在城中,济南人抬头能见山,迈步可上山,形成了青山入城、城中有山的独特地理环境。

济南的山文化厚重。

市区的千佛山,龙洞的佛峪,北郊的鹊山、华山,柳埠的青龙山,长清的玉符山、五峰山等,都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和宝贵的历史遗存,这为济南的群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增添了几分魅力。

(三)便利的交通
航空方面,4E机场
南铁路局最大的铁路中心枢纽,同时,济南为我国规划中的10大区域性客运枢纽之一,济南站为山东省最大的铁路客运站,京沪、
越,交通发达。

截至2011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1940公里。

目前,纵贯济南南北方向的
济聊高速;
16条省道贯通城市,济南也是全省公路网络中心和高速公路中心枢纽。

同时,济南市地处山东省八大旅游区旅游建设布局的中心点上,与泰安、曲阜等构成“山水圣人”的旅游国线,是青岛、烟台等海滨旅游区、潍坊民俗旅游区、淄博齐文化旅游区、
东营黄河口旅游区、梁山阳谷等水浒旅游线及菏泽牡丹花会的重要中转城市。

(四)其他方面
旅游发展还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济南市政府为充分发展济南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总体目标,积极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实现大发展;实施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战略,不断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全方位招商引资,引导旅游资源开发逐步走向社会化;旅游宣传促销丰富多彩,树立了泉城旅游的新形象;坚持建管并重,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强化。

除此之外,还有好客的济南人民,济南是一座包容性城市,济南人民热情好客,欢迎来自海内外的游客,给游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为济南的旅游发展树立了口碑。

二、济南旅游开发的劣势
(一)泉水和泉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大,核心竞争力不足,市场知名度较小,旅游宣传促销薄弱,营销网络不够完善;景区开发缺少创意,形式单一,有影响、有吸引力的特色旅游大项目较少;
(二)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旅游资源多头管理的现状,在全国来说十分普遍,在济南也是如此,因此这给旅游资源的合理有效管理,以及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三)餐饮文化服务水平较低,特色旅游商品、娱乐、餐饮不足,科技场馆的配套设施不足;济南市的餐饮缺少地方特色,地方餐饮品牌较少,饭菜质量偏低。

(四)旅游专业人才紧缺,目前的旅游讲解员由于文化素质等背景原因不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服务技能,这样就不能很好的传达给游客,游客自然无法得到旅游的最大满足,这也就阻碍了济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挖掘旅游资源。

济南作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泉城,就要充分利用泉水这一突出优势,打造泉城品牌,
(二)规划设计旅游景区、景点。

(三)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首先,结合小清河滨河新区建设,整体构建小清河风貌带的旅游产品体系;其次通过鹊山龙湖度假区、华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全面启动黄河沿线的旅游项目开发;第三通过商河温泉休闲度假区开发、济阳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建设的突破,进一步向市域北部纵深发展,形成济南北部旅游崛起的发展态势。

(四)规划旅游交通。

(五)开发人力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