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词语的翻译

合集下载

四六级中国文化翻译2

四六级中国文化翻译2

翻译练习1.春节是是中国的农历新年。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

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富的年夜饭(New Year’s Eve dinner),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staying up to see the year out〕。

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

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greet each other〕。

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

放爆竹〔set off firecrackers〕是春节期间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传说燃放爆竹可以驱妖除魔〔drive off evil spirits〕。

2.农历八月十五〔the 15th day of the eighth lunar month〕,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

这天晚上,天上的月亮又圆又亮。

人们把圆月看作团圆美满的象征,所以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Festival for Reunion)。

按照传统习惯,中国人要一边赏月(admire the moon) 一边品尝月饼。

因为月饼是圆的,象征着团圆,所以有的地方叫它“团圆饼〞。

秋天,人们一年的劳动有了收获。

中秋节的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心里充满了丰收(bumper harvest) 的喜悦和团聚的欢乐。

这时,远离家乡的人们也会仰望明月,思念故土和亲人。

3.英语中的“china〞一词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瓷〔porcelain〕。

西方人很早就把中国与瓷器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瓷器是中国人创造的。

瓷器是从陶器(pottery) 开展来的,如果从生产原始瓷器的商代〔Shang Dynasty〕算起,中国的瓷器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江西景德镇被称为中国的“瓷都〞(the Capital of Porcelain〕。

中国瓷器不仅是精美的日用品,也是珍贵的艺术品。

文化词语的翻译

文化词语的翻译

8)旁边一人鼓掌大笑曰:“此事易如反掌, 何必多议!” (《三国演义》) The one of those about him suddenly clapped his hands, crying, “It’s as easy as turning over one’s hand! Why so much talk!” (as easy as falling off a log, very easy) 9)叫花鸡 beggar’s chicken 10)童子鸡 ?
Lecture 6
第三节 文化词语的翻译
一、文化词语的定义 文化词语是指蕴涵社会文化含义的词语,与 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情风俗 密切相关。


二、文化词语的翻译方法 1.音译 反映中国特有事物的名称,汉译英时采用音译方法。 1)饺子 jiaozi 2)功夫 kongfu 3)荔枝 litchi 4)麻将 mahjong 5)叩头 kowtow
7)他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他想你他妈的猫 哭老鼠充什么好人?(《埋伏》) He did not so much as look at them, thinking, what’s the good of your cats crying for the death of a rat? (shed crocodile tears)

要讲清楚“童子”的概念,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定义: 1,雄性动物,包括人 2,尚无性行为历史(包括遗精) 3,在一定年龄以下(但是人的上限比动物高,例如十岁的男孩可 以叫“童子”,但是十岁的公鸡不能叫“童子鸡”,即使它的确没有进 行过性生活)
英文里有哪个单词能够对应“童子”这个概念?Young Boy?美国 Young Boy 的女朋友可能以打计。把“童子功”翻译为“Young Boy Kung Fu”,也不对。因为“童子功”不是小男孩才练的武功,而是指 “从幼年就开始长期坚持练武而形成的武功基础”。把“童子功”翻译 为“Pullet Kung Fu”(小母鸡功)那更是开了国际玩笑。

文化词语的翻译

文化词语的翻译

三 意译法
意译法:如果说音译法和直译法侧重的是文化负载词的
文化色彩或形象的再现,那么“意译”则强调词语在具体 语境中传达的实际意义。
在文化词语翻译的具体操作中,依据不同的情况,还 可以结合使用各种翻译方法,如音意结合法,直意结合法 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掌握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知识,
又要精通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熟悉中英文化差
有鉴于此,在翻译文化词语时,我们应遵循以 下原则: 1. 优先考虑源语词汇意义的再现而非形式的对应。 2. 选词必须考虑源语词汇所处的语境。 3. 源语词汇关键的隐含意义在译文中应能传递 给译文读者。
翻译文化词语大体上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 音译法 二 直译法 三 意译法
一 音译法
音译法: 对于汉语文化词语的英译,采用汉语 拼音音译的方法是最常见的一种翻译策略。由于 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 应语”或“对等语”而造成的词汇空缺,翻译时 无法用准确贴切的词语译出其词义内涵,因此只 得采用音译的办法。 音译法又分为直接音译法,音译加解释法,音 译加注释法。
文化词语的翻译
文化词语也叫文化负载词语,指的是那些在其 原始意义或概念意义之上,蕴含丰富的社会文化 意义的词语。换言之,也就是那些不能直接从字 面上理解其意义的,并且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和固 定文化意义的,能表现出一个民族特点的词语。
翻译中词语文化内涵的处理是个十分复杂的问 题。王佐良先生曾指出: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 他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理论上讲,内容与形 式二者必须兼备,但无论我们用任何手段,任何 方法都不可能做到文化词语形式,内容及意义的 完全对应,跨文化翻译只能在使译文最大限度接 近原文的基础上进行。
二 直译法
直译法:在翻译文化词语时,直译法也是一种常 用的方法,它以原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为中心, 追求词义上的细微差别,使译文尽可能再现原文 的含义。 直译法:直译加解释法, 直译加注释法

《黄帝内经》常用文化负载词英译

《黄帝内经》常用文化负载词英译

《黄帝内经》常用文化负载词英译《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典籍,包含了丰富的医学思想和理论。

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这些词汇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黄帝内经》中常用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经典著作。

对于“气”这个词的英译是一个难点。

在《黄帝内经》中,“气”通常指“阳气”或“阴气”,是构成人体基本物质和维持生命的重要元素。

在英译中,可以使用“qi”或“vital energy”来表示。

例如,“气滞”可以翻译成“qi stagnation”,“气虚”可以翻译成“qi deficiency”。

对于“阴阳”这两个词的英译也十分重要。

在《黄帝内经》中,“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对立物质,是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生命现象的两大基本范畴。

在英译中,可以使用“yin and yang”来表示。

例如,“阴阳失调”可以翻译成“disruption of the balance between yin and yang”,“阴阳互根”可以翻译成“interdependence of yin and yang”.“五行”也是《黄帝内经》中常用的文化负载词。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属性,是解释自然界变化和人体生理病理的重要理论。

在英译中,可以使用“five elements”来表示。

例如,“五行相生”可以翻译成“the interac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五行相克”可以翻译成“the opposi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

对于“脏腑”这个词的英译也需要特别注意。

在《黄帝内经》中,脏腑是指人体内的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肝、脾、肺、肾等。

在英译中,可以使用“zang-fu organs”来表示。

例如,“心悸”可以翻译成“palpitations of the heart”,“腹痛”可以翻译成“abdominal pn”。

文化词语英译

文化词语英译

文化负载词分类
•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将文化负载词 分为以下几类:
• 生态文化(ecological culture) • 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 • 社会文化(social culture) • 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 • 语言文化(linguistic culture
“八字”即生辰八字,负载了中国习俗文化特色。生辰八字用天干地支 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是八个字。迷信的人认为根据生 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个人命运好坏。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造成了 “八字”这个词汇在译语中的语义空缺。这里译者采用了“文化替换” (cultural substitution)的方法,即以目的语中富于文化色彩或内 涵的意象来代替源语中特有的意象。将“八字”译为“horoscope” (即占星术,是指根据某一特定时刻行星与恒星的位置制成的天宫图 来进行预言,例如预言一个人的未来)。
中国位于东半球,西部是高山,东邻大海。这种地理位置使得秋冬 天西风吹起时,气候干冷。所以,西风在汉语文化中常指秋冬肃杀的 冷风,多用来比喻凄凉、清冷,有时还比喻为日趋没落的腐朽势力, 具有一种贬义。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古道、西风、瘦 马。
相反,英国位于西半球,岛屿西邻大西洋,东部是欧洲大陆,当来 自大西洋的西风吹起时,英国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春天来临的象 征,因此在英语文化中,西风是希望和力量的象征。如著名英国浪漫 主义诗人雪莱名诗《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 正是体现 了这一意义。
结语
文化负载词在文学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翻译 及英汉民族文学作品交流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负 载词的处理。我们从对以上五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讨论了 直译(加注)、音译(加注)、意译(加注)、文化替换 等翻译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以及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特点。

文章还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认识到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内涵、特点、价值理念、礼仪文明、审美观念、思维方式、当代价值、传承与发展、重要性1. 引言1.1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史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词语,这些词语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内涵,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汉维翻译,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的汉维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文化价值的传递和传承。

这些特色词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涵盖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

通过深入解读这些词语的含义和历史渊源,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

是一门独特而宝贵的文化形式,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千年积淀,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

2. 正文2.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的结晶,包含了丰富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族和社会的伦理道德,强调孝道、悌道、忠道、义道等传统道德观念,倡导人们以诚信、孝敬、忠义为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文精神,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道德美、艺术美、哲学美、文学美等美学追求。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20个中英文对照词了解传统文化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20个中英文对照词了解传统文化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20个中英文对照词了解传统文化近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第二批术语对外发布,对“居安思危”“上善若水”等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作出了简明的中文释义和英文翻译。

今天,“微言教育”继续向大家亮出这些词语,我们一起学习吧。

【英译】Jingjie(VisionaryWorld)【释义】“境界”本指疆域边界、土地边界,后来在佛经翻译中,“境界”一词被用于精神领域,指人破除对于物质世界的沉迷后所达到的精神层次或修为境域。

作为文艺术语,主要指文艺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审美层次和境域,是作者的创造力、理解力和审美能力在精神层面的综合呈现。

有境界的作品是作者真实人格的显现,具备超越凡俗的意味,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激发读者的想象,甚至提升读者的感受。

“意境”形成较早,而“境界”主要受中唐以后佛教思想的影响而形成。

近代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对境界的阐释最多。

王国维往往将“意境”与“境界”概念通用。

他构建了融合西方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为一体的“境界论”。

但一般说来,意境侧重作者主观寓意与作品形象的完满融会,通过鉴赏使想象得到发挥,而境界则突出心灵感悟使艺术形象得到升华,强调心灵世界对于作品层次的提升。

【英译】AestheticConceptionTranscendsConcreteObjectsDescribed.【释义】诗文中的审美意境往往在物象之外,需要鉴赏者领悟其中的精神之美。

“境”指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意境,“象”是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具体物象。

诗歌由语言文字写成,所描写的都是一个个物象,在这些具体的物象之外,能够形成整体的审美情境。

唐代诗人刘禹锡首次提出这个命题,表达对诗歌意趣的思考,强调文字与物象是确切的,而审美情境却是微妙而难以言传的。

在古典诗论意境说的形成过程中,“境生象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英译】BeonAlertAgainstPotentialDangerWhenLivinginPeace【释义】处在安宁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文化词语的翻译

文化词语的翻译
班门弄斧 to 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display one’s slight skill before an expert. 滥竽充数 to pass oneself off as one of the players in an ensemble---be there just to make up the number (used as incompetent or inferior goods.)
d. borrowing借用法
笨猪 silly ass 饭碗 a bread and butter job 夹生饭 half-baked
鱼米之乡 land flowing milk and honey 趁热打铁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晴天霹雳 a bolt from the blue 了如指掌 to know something like bake of one’s hand 皇天不负苦心人 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挂羊头卖狗肉 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三伏 the three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 三伏天 dog days; 中伏 the second of the three ten-day period of the hot season 惊蛰 the Waking of Insects
天干 the heavenly stems 地支 the earthly branches)
examples
“三伏” 三伏” 三伏 饺子 包子 汤圆 中山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加脚注或尾注的句子,一般是因为原文的词语 来自古代的历史故事或寓言故事,在英译时只有 说明其历史背景和典籍出处之后才能充分表达它 的意义。 例:东施效颦。 译文:Dong Shi imitating Xi Shi. Note:Xi Shi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Dong Shi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ays. 点评:译文采用直译的手法,把原文翻译了出来, 加上小注释,读者就会对原文有了充分的理解, 还能大大增加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要想实现词汇中文化色彩的再现,我们在翻译过 程中主要采取三种方法:1.直译法,2.直译加注 法,3.音译法。
一、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在译文中保留原文里的文化意象,利于读者去理解 另一种语言。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译文:A long road tests a horse's strength and a long task proves a man's heart.
例子:扣头 kowtow 旗袍 qi pao 太极拳 taijiquan 功夫 kung fu
第二节、文化色彩的转变
文化是具有不可以译性的,而且文化不可译性表现得较为明显。在对翻译进行文 化转变处理时,我们一般采取转换形象和灵活套译的翻译手法。
一、转换形象法 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有些富有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不宜采取 直译等移植法,而只能采取意译法。意译忽视原词语所强调的文化形象,但可 以排除理解上的难题。不过,意译不可能像直译那样简练而且忠实于原文。由 于失去了原文的风格,译语也往往没有原文生动、形象。 例子:上海警方昨日在火车站抓住了一伙贩卖火车票的黄牛。 译文:Yesterday,the police caught a jingbang of scalpers at Shanghai Train Station. 点评:“黄牛”是方言,指投机分子,可意译为scalp,意即buy and sell at very high prices.如果我们把黄牛的形象保留,译成yellow bull之类的, 恐怕会令人费解,贻笑大方。
二、灵活套译法
所谓套译法,就是套用一种语言里现成的文化词语来传译另一 种文化语言里的文化词语。 例:我毕竟比你多吃了几年盐,什么样的男人,打眼一看,就能 看出人品好坏来。 译文:I was breathing air in the world thirteen years before your lungs were even formed. I will be able to tell at a glance whether he is a man of character. [点评】“比你多吃了几年盐”若直译为I've eaten more salt than you over the years,英语读者就无法理解了。而上面的译 法转换了形象,使人清楚明白。
That's all. Thank you.
融 会 贯 通 了 吗 ?
第三节、文化色彩的消失
在文化的趋同过程中,文化的差异依然存在。不同文 化背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这就给翻译造成种种 障碍。文化差异给翻译造成的困难表现为:在语际交 流的过程中,文化背景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 何译者都无法回避。为了减少和弥补这种差异,提高 跨语言和跨文化之间的交际效果,可以在翻译中舍弃 形象的翻译方法。
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例文二 •译文:Down it cascades a sheer thousand feet. As it the Silver River were falling from Heaven!
二、直译加注法
直译加注法就是在直译的基础上,为了更方便读者理解和接受,再加一些解释性的 话语,这些话语有些时候是以解释说明的方式直接夹杂在句子中,也有一些以尾注 或脚注的方式出现。 •这对年轻夫妻并不相配,一个是西施,一个是张飞。 •译文:This young couple is not well matched, one is Xi Shi--a famous chinese beauty,while the other is Zhang Fei--a well-known ill-tempered brute.
三、音译法
音译法,顾名思义就是对原文词语采用译音的方法。它主要用 于翻译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等。有些文化词汇和意象在译 入语中是空缺的,很难用一两个字词翻译清楚,这时常常需要 用英语中与原词发音相近的词来翻译原词。随着各国的经济、 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交流的日益频繁,使用英汉语言的人们对 例文一 对方的文化越来越了解,音译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翻译中, 甚至出现了从原词直接borrow的倾向。
制 作 人 : 杨 婧 姝 余 露
文 化 词 语 的 翻 译
Contents
1 2
文化色彩的再现 文化色彩的转变 文化色彩的消失
3
第一节:文化色彩的再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滋生的土壤。语言 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烙印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反映和折射着某一独特的文化现象。由于不 同的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一个民 族的语言文化又具有排他性,所以用一个民族的 语言来传承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必然造成难以处 理的翻译问题,也就是文化“不可译”现象。这 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文化色彩可 以在目的语言中再现的。
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翻译的难易。文化差距越少,其 交际成功的概率越大,翻译的难度越少;文化差距越大,翻译 的难度也越大。而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距导致译者在翻译中 必然要面对很多困难。当源语中文化形象在译入语中很难保留 或翻译的时候,我们只能舍弃形象采取意译的方法。 一个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因为译者面对 的是两大片文化。因此译者必须要对两种语言的文化,尤其是 目的语的文化有所了解。不是大概的了解,而是要了解使用这 一语言的人民的过去与现在,这就包括了历史、动态、风俗习 惯、经济基础、情感生活、哲学思想、科技成就、政治和社会 组织,等等。译者不只是一位语言大使,同时也是位文化大使。
例文一
例文二
•树倒猢狲散。
•译文:Once the tree falls, 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
PS:译文中的helter-skelter是慌慌张张的意思,是字 面上增加的部分,原文无其字面而有其意,经过添加使 译文更加形象突出,有声有色。
例:(1)有话不明说,这样鬼鬼祟祟的做什么? 译文:Why not talk openly instead of in this hole-andcorner fashion? 点评:原句中“鬼鬼祟祟”是一个AABB的形式,讲究工整, 富有中国文化色彩。在译文中这一文化色彩消失了,hole-andcorner没能体现原词的特色。 (2)否则,袖手旁观,守株待兔,就变成了长期不抗不战了。 译文:Otherwise,standing by with folded arms and waiting for gains without pains will prove to be nothing but longtime nonresistance. 点评:原句中“守株待兔”是由中国古代故事演变而来的,富 有中国文化特色,但在翻译过程中,这一文化色彩完全消失了, 译者只译出了原句的意思,其形象不得不舍弃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