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3优质教学设计15:5.1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标分析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是“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此可见,西气东输仅是一个案例而已。
教师除将西气东输作为典例以外,还要拓展引进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川气东送和北煤南运等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及其对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很大。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而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资源却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实施了西气东输工程。
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调配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促进国家东西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案例,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于区域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但我们应该拓展视野,去探讨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的原因和现实意义,以进一步了解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问题的解决,是实现东西或南北双赢的战略。
学情分析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看,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资源分布状况和经济发展情况,对我国资源调配有一定知识基础,学生对西气东输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此项工程的认识不够系统和深入。
从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看,学生通过前一阶段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区域分析能力且比较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看,学生对天然气在生活中的使用有一定了解,但不具备资源跨区域调配相关知识的完整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主要原因。
2、理解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在东西部的差异。
3、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2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西气东输工程。
2、我国进行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
3、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
2)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
3)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予的自然资源往往。
2、西气东输工程1)背景:以为基础,以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到的输气管道。
2)方案:西起塔里木盆地的,向东经过、、、等地形区,并穿越、、等河流,最终到达。
3)气候:经过西部气候区,生态环境。
4)注意问题:注意保护、保护,做好工作。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对能源需求量,但能源。
2)西部地区经济,能源。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1)煤炭作为能源;①排入大气大量,是大气中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排入大气大量,造成危害。
③煤炭的,燃烧的,造成。
④给我国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的压力。
2)以天然气为能源具有、、、的优点。
3、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1)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
2)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和。
3)目前东北、华北地区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和管道等,增加,拉动,将西部地区的转变为。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状况,优化,促进。
3、提高资源的,促进东、西部的。
4、对环境的影响:1)东部地区:改变以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
2)西部地区:沿线农村地区可减少对的需求,缓解因带来的环境压力。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案高二地理教学案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目标定位1.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
2.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通过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4.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核心点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自然资源的分布、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平衡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
2.“西气东输”工程概况(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2)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思维拓展自然资源的相关概述(1)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资源依据其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自然资源,如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等;非可再生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3)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是相对的。
如果利用不合理、保护不当,可再生自然资源也会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
(4)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矿物能源,并不是说使用天然气不会产生大气污染,只是较煤炭和石油产生的污染物少,同时它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同样需要节约利用。
核心点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仅仅是建设一条输气管道,还为沿途各地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西气东输工程的区域协调效应是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促进了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类型1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读“我国四大类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工程项目是:A 工程,B 工程,C 工程。
D线代表2006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新建的工程。
(2)沿A线从东向西,沿途穿过了哪些主要地形区?(3)简述A、B、D三个大工程都在上海汇集的原因。
高中地理《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教案

1.题目:《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2.内容:3.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2)设置提问环节;(3)有板书设计。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2.掌握西气东输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概括西气东输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西气东输给东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培养区域整体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
【难点】西气东输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课之前我们看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并说说你们看到的内容。
生:视频介绍了西气东输实施以来给沿线地区带来的影响。
师:观察的很认真,那么西气东输的原因是什么?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找出答案。
(二)新课讲授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师:能源资源是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请大家根据图5.2“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矿物能源生产量和能源消耗量占全国的比例”,同桌合作概括出我国能源资源的生产和消费特点,时间2分钟。
生:据图可知,东部地区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消费区,原油生产较多;中部地区原煤和原油生产多,能源消费相对较少;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占全国71.3%,能源消费最少。
师:大家读图分析的能力越来越强了!由此可知我国区域能源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很不匹配,其中,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
接下来请大家分别扮演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代言人,说说西气东输工程给我国东西部地区分别带来哪些影响。
生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特别是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能源消费量很大,能源贫乏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西气东输的实施,可以使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教师资格证-优秀教案-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教案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通过读教材中附图, 分析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 养成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 提高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 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 导入新课设置情境, 通过观看西气东输工程的纪录片了解背景, 找出起点和终点。
提问: 实施西气东输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引发学生思考, 导入新课。
环节二: 新课教学(一)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活动】展示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比例图, 指导学生读图, 可分成小组讨论、据图的数据出总结我国东部和西部天然气生产量、能源消费量的特点。
【学生读图回答】西部能源消费较小, 天然气的生产占全国三分之二以上;东部能源消费大占比接近 50%, 天然气的生产量小。
【教师总结】我国区域能源资源赋存量与区域的发展水平很不匹配, 其中,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充分发挥。
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其中新疆的能源资源特别丰富,仅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就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 22%。
然而,新疆以及周边地区消费较小。
所以我们就可以进行天然气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缓解地区能源消费和生产的不平衡的矛盾。
(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活动】展示《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2005 年)》图,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有何不同?【师生共同总结】我国以煤炭能源消费结构为主。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 70%左右。
高中地理《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教案

高中地理《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实施西气东输”的背景,以及其所属的重大战略意义。
2. 掌握“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包括市场需求、环保要求、能源安全等因素。
3. 培养学生对国家战略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的背景与意义2.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三、教学重点难点:1. 要求学生对“实施西气东输”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2. 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2. 互动探究法四、教学过程:【导入】请学生看一组图片,让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天然气的认识:图1:石油加油站图2:天然气加气站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石油加油站和天然气加气站的区别是什么?我们能否把天然气输到石油加油站?__教师提示:__21世纪是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时代,天然气具有清洁、高效、低污染等优良特点,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现实要求推动了中国西气东输项目的建设。
【学习过程】1. 西气东输的背景与意义西气东输是指中国从中亚或西伯利亚输气到中国东部地区。
它是中国政府针对国内发展的战略需求,在提高我国能源安全、实现内部区域能源平衡、推进沿线经济合作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活动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竞赛,展示比赛结果。
组织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5-6名同学。
每组要认真学习有关西气东输的有关资料,自己分析和思考。
然后每个小组用ppt等形式,给大家展示它们的分析结果和观点。
__思路提示:__1)西气东输是中国能源安全和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它具有明确的国家战略意义。
2)西气东输有助于加强中国与中亚、俄罗斯等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促进沿线均衡发展。
3)西气东输能够推动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促进“煤改气”,提高工业和民生用气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
2.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市场需求的原因。
教师招聘地理《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说课稿

教师招聘地理《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说课稿各位评委教师,下午好!现在开头我的说课,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实施西气东输的缘由。
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办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解释。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头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资源的跨区调配以我过西气东输为例'是高中必修三的内容。
主要是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学习了资源跨区域调配地区的可持续进展问题。
本节课主要是探索西气东输的缘由。
本节内容即是对"必修三'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进展的进一步深入,也让同学学习了有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地区的可持续进展模式,固然这种模式也适用于其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比如: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北水南调(东北地区)等。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向的同学群体具有以下特点:通过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同学对我国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区域经济差异均有所了解,但对"西气东输'工程的缘由和意义以及工程线路的了解较少,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和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实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怀疑。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按照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同学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知道西气东输的主要线路、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及省级行政区2.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实施的主要缘由。
西气东输的缘由。
【过程与办法】通过活动分析西气东输的重要性,通过对西气东输这一学问点的分析,培养学问迁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认识资源对人类进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进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省能源资源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按照对教材学问的分析结合同学的思维特点,本节课的重难点分离为:【重点】西气东输的缘由。
地理西气东输教案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西气东输的概况
2、会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3、能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以会议的形式展开教学,介绍会议流程(即本节内容构架),并做好分组;
2、以图来介绍西气东输概况;
3、以图表的形式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4、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说明西气东输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准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1、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气东输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附件1:
(环境、经济)
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西 气 东 输
对西部地区影响
对东部地区影响
对沿线地区影响 影响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在西部
原因
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地理教案
“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地理教案,仅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如起点、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
2、能通过读教材中附图,分析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3、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西气东输的概况。
【难点】
西气东输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同时,我国某些地区的自然资源也出现严重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采取了很多措施加以解决,其中最为有效的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实施。
今天我们来学习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相关内容。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并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教师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大;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相对较少。
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教师活动】让学生根据所闻所学,举出几个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案例。
【学生活动】举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教师总结】除过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还有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的起始点位于哪里?
(2)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自西向东经过了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3)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自西向东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4)管线途径陕西省时向北经过靖边,试分析其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1)起点: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
终点:上海。
(2)经过的行政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
(3)经过的地形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靖边有天然气资源,可作为西气东输的补充气源,同时,带动沿线经济更好发展。
【教师总结】西气东输的路线有两条,除了同学们说的那条,还有一条是从中亚地区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入我国,输气到广州。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读图5.2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矿物能源生产量和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的比例(2005年),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读图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对于东部地区能源现状,除了跨区域调配,还可以通过哪些
途径解决?
【学生活动】学生读图后回答:
(1)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西部因经济水平的限制,能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2)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使用。
【教师总结】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西部因经济水平的限制,能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这是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第一个原因。
东部地区还可以通过发展核电来解决能源问题。
【合作探究】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是以煤炭为主,这给我国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如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可吸入颗粒物污染(PM10)、固体废弃物污染、造成压力交通等。
而天然气的使用相比煤炭的使用有着很大的优势,同学们看两者的对比思考下列问题:
(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3)2007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8%,而我国只有3.3%,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学生活动】学生合作思考并回答:
(1)技术要求比较高,投资大。
(2)天然气清洁,价格比较低
(3)能源结构的比重不合理。
【教师总结】
(1)天然气开采、储运所需的技术高、投资大等缺点,使得其大规模开发一般比石油晚。
(2)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价格比较低等优势使其在大规模开发后比重稳步增高。
(3)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因此,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就成了实施西气东输的另一项重要原因。
环节三:巩固提高
做课后活动题: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勘探的原因?
环节四:小结作业
预习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