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临床上治水与治血的关系

合集下载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级针灸推拿及中西医临床金匮要略期末复习资料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级针灸推拿及中西医临床金匮要略期末复习资料

金匮要略期末复习资料(以下资料集副三一〇一寝室所有脑细胞整理,望大家……)1.试述湿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试说明其机制。

湿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

外湿常兼风邪,而成风湿之邪,宜用微汗法;内湿宜用利小便法,此为《金匮》对湿病提出的治疗原则。

治外湿之发汗法,必须遵循微汗法的原则。

因为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

如果发大汗,则风气虽去,而湿邪仍在,不仅病未愈,还易伤卫阳及阴津。

故取微汗,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在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营卫通畅,可使风湿之邪一并宣泄而俱去;内湿宜利小便法。

因病人素有内湿,又招致外湿,形成内外合邪,且内湿重于外湿,表现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

必须治以利小便法,小便得利,则里湿去,阳气通,湿痹自除。

可见,湿病治法虽有发汗和利小便之不同,但除湿必须通阳,阳气宣畅,湿邪方可尽除。

禁忌大汗,火攻和下法。

2.百合病的命名,历代医家有何见解?对百合病的命名,历代医家有三种说法:一是药物命名说,以魏荔彤为代表,认为百合病是以百合为主药而命名;二是以病机命名说,以尤怡为代表,认为百合病是以“百脉一宗,悉致其病”的病机高度概括而命名;三是以病证命名说,以黄坤载为代表,认为百合病是以百病之合,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而命名。

3.百合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为什么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病因:多由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所致。

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百脉失和。

百合色白入肺,养阴而不滋腻,既能养阴润肺,又能清心安神,尚能益气,故为百合病之主药;生地黄益心营而清血分热,用其汁则滋而不腻;泉水下热气、利小便。

三药相合养心肺之阴,清心肺之热,且不滋腻,故百合病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

4.请结合原文说明百合病常见哪些误治法,为何易被误治。

1)误汗:百合病本来心肺阴虚,内有燥热,是禁用汗法的。

若将阴虚内热、气血不行所致的“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误认为表证就会误用汗法。

2)误下:百合病本为阴虚内热,理当清润为治,若以为“意欲食,复不能食”是邪热入里的实证,就会误用攻下法。

张贵印血水同源理论临床运用经验

张贵印血水同源理论临床运用经验

张贵印血水同源理论临床运用经验
王根民;陈分乔;李雪生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7)4
【摘要】<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中指出:"气与水本属一家,活气即治水,治水即是治气."气行则水行,气止则水止;水行则气行,水止则气止.气、血亦属一家,常相并称,且气、血水都是人体中液的一部分,故血水同源是有理论根据的,吾从师于张贵印恩师,临床上诸多水液代谢失常疾病从气、血水论治,收效颇佳.兹举例如下.
【总页数】2页(P356-357)
【关键词】血水同源;临床应用;张贵印
【作者】王根民;陈分乔;李雪生
【作者单位】井陉县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井陉县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2
【相关文献】
1.张贵印副教授治疗小儿时行疾病经验撷要 [J], 张晶
2.张贵印治疗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经验 [J], 苏春芝;任晓丹
3.张贵印副主任中医师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J], 王玉栋;朱映雪
4.张贵印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 [J], 王根民
5.肺胃同治以愈顿咳——张贵印老中医治疗小儿百日咳经验 [J], 阴赪宏;赵进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不利则为水”在中风病中的体现及运用

“血不利则为水”在中风病中的体现及运用

轻按 即得 , 舌体柔 软 , 色淡红或 黯淡 , 舌 舌面润 , 苔薄 白, 易 出汗 , 或盗 汗 , 自汗 , 或 或手 足出汗 , 对寒冷 、 疼痛 及心理刺
激敏感 , 易伤风感 冒, 易腹痛 , 易心动 悸 , 睡眠浅或 多梦 , 易 便秘 , 易肌肉痉挛 。
操作性和具体性 ; 体质 要 素构成 做 了一定 延伸 , 为 只 把 认
作者简介 : 刘彦廷 (9 O ) 男 , 18 一 , 主治医师 , 江苏 省扬州市 中医
院( 州 扬 2 50 ; 2 00) 蔡忠明 , 单位同第一作者。
在 中风病 中, 气血 流通不 畅 , 以致 脑络痹 阻 , 络破血 或 溢, 终则导致 瘀血 内留 , 津外 渗 , 瘀互 阻 颅脑 , 窍 闭 水 水 脑
等症。
3 血不利则为水在脑血管病 中的表现 3 1 脑梗死 、 出血急性期 : . 脑 该期 常有脑 水肿的形成 , 即是 由于脑络阻塞 , 血 内停 , 瘀 或脑 络破 裂 , 不循 经 , 出脉 血 溢 外, 血行不 畅 , 仅 阻碍 新 血之 化 生 , 能 影 响 水津 之布 不 亦 散, 故而形成脑水 肿。 3 2 脑梗死 、 出血后遗症 期 : 期患者 常 出现偏瘫 侧肢 . 脑 该
摘要 : 血不利则为水” 自《 匮要略 ・ 气病脉证 并治》 , “ 出 金 水 篇 意指血 液瘀 滞 , 脉络 不畅可导 致水肿发 生。这 一重要 论
断, 为治疗水肿 用活血化瘀通脉 法提 供 了理论基础 。探 讨水和血 的生理 、 病理及其相 互关 系在 中风发病 中所起 的作用 , 可为
临床 治 疗 该 病提 供 思 路 和 方 法 。
和血均为液态 的精微物质 , 津血 二者 , 同源 于饮食水 谷 , 同

王铁良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

王铁良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

王铁良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肾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是一组不同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以血尿为共同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其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多在发病之前有感冒或咽喉疼痛等病史,或每遇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或疲劳过度时血尿的症状就会加重。

最常见的引起单纯性血尿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IgA肾病(IgAN)[1],其他可见于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增生或硬化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新月体肾炎等,也可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在祖国医学中归属“血证”范畴,称为溺血、溲血、小便血或小便出血.《素问?气厥论》中说“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而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中最早提出了尿血的病名:“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

一、对尿血的病因病机认识1.肺肾相互为病,湿热灼阴为其基本病机。

王老师认为肺和肾以经络相连,肺病累肾,肾病及肺,肺肾相互为病,湿热灼阴为其基本病机。

《黄帝内经》曰:“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肺为水之上源,金清则水清,水宁则血宁,盖此证原是水病累血,故治水即是治血”。

肺金为肾水之母,具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职能。

肺病累肾,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或外感风寒湿之入里化热,侵袭于肺,肺热下迫膀胱,损及血络而为血尿;或血尿日久,精微外泄,肾阴亏虚,虚火内炽,灼伤血络则尿血;若肺虚失其制节,不能约束水道,外邪引动内热,精微下注也可致尿血。

肺肾相互为病,互为因果,病程日久不愈,反复发作。

2.湿热、瘀血是本病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实邪王老师认为湿热、瘀血是肾性血尿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的标实之邪。

患者感受外邪以风湿热邪为主,首伤肺卫,肺失宣降,热邪灼伤肾络;或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日久伤及脾胃,升降失和,酿生湿热,湿热下注膀胱,或湿邪为病,伤及肾脏,肾阴亏虚,虚热内生,湿邪从阳化热,而形成湿热之邪,蕴结于肾与膀胱。

中医的重复只能是辩证的重复

中医的重复只能是辩证的重复

辟论断 。 唐容川 在 《 症 论》 日 :“ 血 化 水 , 为 水 血 中 瘀 亦 肿” 。何 梦瑶 在《 医碥》 日 : 、 、 三 者病 常 相 因 , 中 气 血 水
有先病 气而 后病血 者 , … … , 先病 血而后 病水 者 ” 有 有 ; 《 医学 管见》 于此亦 有论述 : 水肿 之症 水盛 而 火不 “ , 盖 能化 也 , 衰不能 化水 , 水 入 之 于脾 胃者 , 火 故 皆渗入 于 血 脉骨 内 , 亦化 水 , 血 肉发肿胀 , 自然之湿 也 ” 皆 。这些 医家明确 告诫我们 , 临床 治疗 水肿病 , 不能 见水 只知 治 水, 还有 一种 由于“ 不行 则 病 水 ” 血 的水 肿 病 , 活血 、 要 行血 以治 水之法 , 方能 奏效 。 我近几 年来运 用 “ 不行 则 病 水 ” 个 法 则 , 愈 血 这 治 许多 顽 固性 水 肿 病 。简 述 二 则 : 秦某 某 , ,2岁 , 女 4 农 民, 自诉 , 与四肢 水肿 一 年 , 发 时止 , 多 方 检查 , 面 舌 脉沉 弦 , 为 “ 不 利则 为 水 ” 诊 血 的“ 水” , 血 病 以四物 汤减生 地加红 花 、 仁 、 桃 益母 草 、 泽 兰、 丹参 、 茯苓 、 牛膝 , 连服 5剂 , 经血 至水肿 渐减 , 又服 5剂 , 次月经 按期 而来 , 此 , 下 从 水肿未再 复发 。 临床 上不但 是 月经 不 利 所致 水 肿 病能 愈 , 多 内 许 科 病症运 用这 个法 则 也 取得 很 好 的疗 效 。如 车某 某 , 女 ,6岁 , 山底 人 , 慢 性 肾炎 二 年 , 多 家 医 院 诊 4 南 患 经 治, 病情 反 反复复 , 尿蛋 白一直 在 (+ 卅 ) 肿时起 时 +一 水

治气治水治血 通畅五脏元真——《金匮要略》杂病病机与治法浅议

治气治水治血 通畅五脏元真——《金匮要略》杂病病机与治法浅议

治气治水治血通畅五脏元真——《金匮要略》杂病病机与治
法浅议
张再良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1(35)4
【摘要】从治气治水治血三个治疗层次 ,分析《金匮要略》杂病病机与治法方药。

认为。

【总页数】3页(P42-44)
【关键词】《金匮要略》;病机;治法;治气;治水;治血
【作者】张再良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3;R242
【相关文献】
1.试论“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之证治思想 [J], 许荣忠;李雁
2.《金匮要略》以"五脏元真通畅"为指导原则的"治未病"思想探讨 [J], 郜嫩平;尉中民
3.五脏元真通畅的实质是气血中和——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J], 郑勇强;陈瑞芳
4.从“五脏元真通畅”思考消渴病的辨治 [J], 丁念;郑承红
5.试从治气治血去水谈仲景治水气病 [J], 胡亚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名老中医许鸿照教授伤科“治血重治水”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

名老中医许鸿照教授伤科“治血重治水”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

不仅有 临床上 的支持 , 而且也 有 中医理论 基础 。早 在《 灵枢》
中就有 “ 中焦受气取 汁 , 化而赤是 谓血 ” 肝 受血而 能视 , 变 “ 足 受血 而能步 ”津液 和调 , “ 变化 而赤 为血” 以温肌 肉 , “ 充皮肤 , 为其津 ” 等论述 , 些论 述阐明了津液和血 在生理上 的同源性 这 和互相转 化性 。正是由于津 血这一 特殊 的生理 关系 , 使得 其 病理产物水肿 和瘀 血在 临床上 常常结 伴 同现 , 如孪生 。如 形

8 ・( 84 O 总 9)
中医正骨 20 年 l 月第 2 O8 1 0卷第 l 名 老 中医许 鸿 照教 授 “ 伤科 治血 重 治水 " 学术 思想及 临床 应用
江西 中 医学院 附属 医院( 昌 3 00 ) 南 3 06 杨凤 云 胡立敏 王 力 王丽华 陈 岗
味采用简单行气 活血治疗 , 时难 获疗效 而贻误 病情。针 有
祛瘀的同时 , 择不同的治水 方法。一 般伤在 四肢多宜利 , 可选 即通利小便 除水肿 ; 伤在胸 腹多用 逐 , 即通 导大便 逐积 水 ; 利 和逐是 快速 清除水肿 和积水的两种有效方法 , 二者 相辅相成 ,
瘀 血在胸腹 时可二者兼用 , 不必拘泥仅用一法 。

是根据创伤肿胀 或血 肿所在 的部位 和病程 长短 不 同, 辨证 分 析, 抓住病机 , 活选 择侧 重不 同的具 体治 疗 方法 。一般 来 灵 说, 损伤初期肿胀 的主要病 机是 络破血 溢 , 血水 泛阻肌肤 或脏
腑, 其要点在血水泛 出, 瘀积停 留脏腑组织 , 和郁积共存 , 出血 治宜凉通 , 即凉血扼其源 ( 出血 )通利 活血清 其体 ( 血 和积 , 瘀
对这~现象 , 老认 为这是 对创 伤 病机 认识 不够 全 面所 致。 许 详究 其因 , 许老将损 伤肿胀病 机归 结为二 : 为脉络 伤损 , 一 津 逝溢 出脉外形成血肿 ; 二为 伤后气 血流通 受 阻 , 气机 障碍 , 运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体会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体会
维普资讯
陕西 中医 2 0 0 8年第 2 卷第 3 9 期 茯 苓等 以利水 消肿 , 如唐 容川所 说 :凡 治血 , 先利 正 “ 必 水”“ 。 治血 即以治水 , 治水 即 以治血” 急性发 作期 则有 。
33 8
常 。多见 慢性 活动 性肝炎 。 疗 以茵陈蒿 汤 、 胆泻 肝 治 龙
湿 , 佐清热。 少
22 外 治: 性期 , 敷如意金黄膏 , . 急 外 以清 热 解 毒, 散瘀 消肿 ; 解 期或 形成 橡皮腿 者 , 温经 活血 、 缓 须 散 瘀 消肿 , 用 伸 筋 草 、 木 、 叶、 灵 仙 、 兰 、 白、 药 苏 苏 威 泽 葱 桂枝 、 马齿 苋等煎 汤薰 洗 患处 , 日 1次 , 次 3 mi 。 每 每 0 n 总之 , 性 复发 性 丹 毒 从瘀 论 治 , 兼 利 水 消 肿 , 慢 或 或并 清热利 湿 , 中病 机 , 恰 临床观察 , 效满 意 。 疗 高兆 旺 山东 中医 药大学 附属 医院外科 ( 5 0 1 20 J )
汤加减 化裁 。
湿 热 蕴 结 , 如灼 痛 肿 胀 , 界 清 楚 , 恶 寒 发 热 , 症 边 或 舌
红 、 黄腻 , 苔 脉滑 数等 , 治兼 清 热 利 湿 , 加金 银 花 、 茯 土
苓 、 苡仁 、 术 、 通 。 薏 苍 木
此 型患 者虽 属实 证 , 但用 药 不能过 于 苦寒 , 药味 宜 少 , 量宜 轻 , 药 中病 即止 , 否则 易 损伤脾 胃。 应佐 以健脾 养 肝 药 , 补正 气 , 培 健运脾 胃 , 助于化 湿 。湿邪 既 去 , 有 热 无 所 附 , 治 自愈 , 不 因此对 此 型 患 者应 着 重 化 湿 、 利
诊 治有 所心得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 广 勤
( 夏 区吴 忠 市 西街 中 西 医综 合 门诊 部 , 宁 夏 吴 忠 , 7 10 ) 宁 5 10
中图分类号 :R 2 28
【 摘
临床心得。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7 .8 0 (0 2 30 5 .2 6 47 6 2 1 )1 .0 40
要 】 本文 详 细 探 讨 了临 床 上 治 水 与 治血 的 关 系 ,通 过 分 析 它们 之 间的 关 系,进 一 步对 水 血 同治 方进 行 了分析 ,总 结 出
液 。反之 ,脉 之 血 液 ,经过 脏 腑 气 化 作 用 渗 出脉 外 ,又可 转 化 成 津 液 。故 《 证 论 、吐脓 》 中所 说 : “ 得 气 之 蒸 变 ,亦 化 血 血 而 为 水 。 ”若 气 血 不 虚 , 血流 通 畅 ,则 脏 腑 强 健 ,气化 旺盛 ,
血虚 的机理之间有 四个方面: ①是为脾 胃虚弱、 精微不足 、
又逐渐被临床 有所 重视 ,并取得 了一定疗效 。我在临床上治水
与 治 血 的 问题 探讨 如 下 。
“ 水病而不 离乎血 ,血病而不离乎水 。” 《 灵枢 ・ 百病始生》 则集体指 出: “ 凝血 蕴里而不散 ,津液涩渗 ,着而不去,而积
皆成 亦 ” 。 22 血 虚 与 水 肿 .
虚 降则不能通调水通 ,脾气不足则不能运化转输 ,肝失疏泄则
不 能调 畅 气 机 , 肾失 蒸 腾 则 不 能 主 水 化 水 , 皆可 造 成 水 液 滞 留 ,
故而血虚则肿 。正如 《 血证论》中所说 : “ 血虚精竭则水结 ”,
“ 血家往往水肿 ”。 失
人体多余 的水分就会随血流 至有关脏器 ,可转化为汗液 ,尿液 和水气而排出体外,就会不会发 生一系列 的病变 ,不致造成潴
生血无源 ;② 是为久病虚损 、肝 肾不足 、无精化 血;③是为淤 血 内停 ,气血涩滞 ,新血难生 ;④是为水液壅盛、久施渗利、 损伤营血 。血虚 :则精微不足 ,五脏六腑无 以充养,功能活动
因而 成 退 ,气 化 无 能 。例 如 :心 脏 虚 弱 则 血 液 运 行 无 力 ,肺 失
病 理 结 果 ,反过 来 又可 阻遏 气 机 ,淤 阻 血 脉 ,从 而 可 以加 重 淤
血 。二 者 互 为 因 果 , 交互 为 患 。正 如 《 证 论 ・ 血 》 中所 说 : 血 汗
生化之源 ,肾藏精 、主水液 ,为气化之根 。故对其治疗 的最根 本原理,也可 以调治气血作用。近年来 ,水血 同治或活血利水
留 。 由此 可 知 ,血 与 水 之 间 “ 为 起 伏 ” 、 “ 相 维 系 ”的 。 相 互 周 学 海 喻 为 “ 犹 舟 也 ,津 液 水 也 。 ” 血
3 水血 同治方分析 《 血证 论・ 汗血 》中指 出: “ 血与水永 不相分离……治水
即 以治 血 ,治 血 即 以治 水 。 ” 因果 关 系 不 分 ,因 血瘀 与血 虚 性
[ y r s Wae maa e n; lo n ae n; C Ciia; ea o si Kewod ] t n gmetB o d r ma gmetT M; l clR l inhp n t
我 对 于 水 肿病 的治 疗 ,多 以调 治 肺 、脾 、肾 三脏 为 主 ,因 肺 主 气 , 司 呼 吸 ,肺 朝 百 脉 ,为 水 上 之 源 :脾 主 统 血 ,为 气 血
【 键词 】 治 水 ;治 血 ; 中 医: 临 床 : 关 系 关 [ s at T ip pr x lrsh linhpb t e ae n gme t dbo dma ae n ii ltru ha a z g Abt c] hs ae poe e ea o si e r e t r t wenw t ma ae n lo n gme tncnc ,ho g n l i r n a i l a yn
..
5 . 4.
Cl i a o r a fC i e eM e i i e2 V 1 4 No1 i c l u n l h n s d cn 01 o () n J o 2 .3

中 医 在 临 床 上 治 水 与 治 血 的 关 系
T er l t n h pb t e t r a a e n n l o n g m e t n c i i a h ai s i ewe n wae n g me t db o dma a e n l c l e o m a i n
《 证 论 、遗 精 》说 : “ 与水 ,上 下 内 外 皆相 济 行 … … 血 血
t er lt n h p e we nt e , u t e n l z dt eS u x e o g h cp , d s mm a z d t ec i ia x e e c . h ea i s i sb t e m f rh ra ay e h i u t n z i e i e a o h h r n u i r e l c l p r n e h n e i
质截然不 同,故治法与方剂又分为活血利水与补血利水类。
31活 血 利 水 . 《 枢 ・ 针 解 》 中指 出 : “ 陈 则 除 之 者 ,去 血 脉 也 。 ” 灵 小 菀 故 对 因淤 血 而 水 肿 者 ,治 当活 血 利 水 。现 我 在 临床 中用 益 。 肾汤
2 血 与水 的病 理关 系
1 血与水 的生理关系 血液 ,是 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津液为其主要成分。而津 与液 ,同属于水液 ,有赖于脾 胃生化 而成 。正如 《 灵枢、营卫 生会》中所说: “ 中焦 ……蒸津液 ,化基精微 ,上注于肺脉, 乃化而为血。”可见 ,血液和水液 同源而异物 。津液充足,调 和,经脾 胃的运化和散精 ,心肺 的鼓动和气化 ,即可化生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