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园林文化比较与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异同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异同
制作人:张勇
中国古典园林
日本园林
通过比较分析,一方面发掘这两种风格 所体现的自然之美,揭示两个民族如何感悟 园林,如何再现和表现自然;另一方面通过研 究,学习日本园林的长处,结合中国造园艺术, 为当今中国景观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造成中日古典园林艺术差异的原因
• 中日地理环境和气候与思想文化差异是造成中日古典 园林艺术差异的外因和内因。地理环境区别是大陆和海岛 的差异,在园林文化上就是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区别。 • 气候因素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园林建筑和植物的差异。 中国南北跨度大,北方建筑防寒为主,较厚重;南方建筑通风、 采光为主,较小巧,园林植物也有较大差异。日本属海洋性 气候,温度较高,雨量充沛,树木资源丰富。日本园林建筑用 拉窗和拉门分隔,可以拉开,形成通透的空间。 • 思想的差异上,中国偏于儒,表现为乐天爱人,日本偏于 佛,显示出孤独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思考。
4 .造园五大要素的比较
• 4.1 掇山的比较。中国古典园林掇山受蓬 莱模式影响,皇家园林假山形体高大,雄伟;私家园 林玲珑妩媚。日本古典园林中称“筑山”和 “野 筋”。多取材神话中的仙山或自然中的名山,山体 低矮缓和。 • 中国古典园林把山水画理论作为依据,表现山 的峻峭挺拔,创造深山幽谷,洞天府地的意境 。日 本园林追求荒山野丘的趣味。多为须弥山,不是表 现山的形态,而是佛教的思想。土山多模仿自然名 山。
2. 中日两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可以分五个时期,就是萌芽,产生,历经兴盛,成熟, 衰微的过程。 商周秦汉是园林萌芽时期,出现了“囿”、“台”、“园圃”三种 园林雏形。魏晋南北朝是园林的转折时期,佛教传入,玄学兴起及老庄 哲学流行,园林崇尚自然。隋唐是园林发展全盛的时期,园林艺术由自 然山水园向写意山水园过渡。宋元是文人写意山水园的成熟时期,呈 现简远、雅致、天然的艺术风格。创作风格倾向写意,注重意境创造。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江南园林艺术达到高峰。清中 叶到清末园林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是中国园林的衰结期,形 式脱离内容倾向。 • 日本园林发展史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飞鸟、奈良时代是中国式 山水园林的泊来期,日本全面吸收中国的园林文化。 平安时期唐文化和佛教仍是主流,但政府已停止派遣遣唐使,注重 发展自己的文化。镰仓、室町时期是佛教禅宗化时期,产生了禅宗园 林,特别是室町末期,产生了日本园林史上杰出的枯山水。桃山时期是 园林的茶道化时期,日本人以朴素、淡泊为尚,创立幽静、幽玄的茶庭。 江户时期是日本园林的综合时期,园林主题和类型丰富多变。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与特征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与特征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第五章
造园手法
—巧夺天工博艺名
一 意境与意象
意、言、象是中日园林共同的逻辑过程。 中日意象定位于几个相对范畴:仁山与智水、 人之喜与物之哀、繁花美居与枯石陋室、儒林 雅意与佛身道气。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二 景区构成
在后园与前园、轴线与中心、对称与 自由、划分与围合、一池三山、约景与缩 景上,中日园林皆有区别。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2. 佛教思想与日本园林
第一,因佛教产生新的园林形式,如平安 时代的净土园林,桃山时代的茶庭等。
第二,佛教的出世说与道家的出世说相结 合,从而奠定了园林山水特征和远离城区建寺 立园的自然观,参悟自然的游览观。
第三,佛教经历与皇权政治结合—与贵族 政治结合—与武人政治结合—与平民结合的几 个阶段。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第四章 文化思想
—意在笔先藏深蕴 一 天人关系
造园手法的天人合一.中国园林属于人 工型,是人工之中见自然。
日本园林属于天然型,是自然之中见 人工。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从园林的构成要素和布局特点来看,中国园林 的园林建筑较多,建筑密度较大,表明人力的伟大; 日本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少,建筑密度较低,表明人 力的弱小。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中日园林产生顺序都是皇家园林、私家园
林和宗教园林。
中日园林走的分别是儒化和人工化道路, 佛化和自然化道路。
中日园林发展都是源于中部,再向南北扩 展成为地域风格。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二 历史长短 中国园林产生早于日本园林。中国园林产生 发展属渐变型,如皇家园林的苑囿型持续时间 近千年;而日本的属突变型,苑囿型园林没有 持续多久就又从中国引进新的园林形式和技法, 而且很快趋于成熟。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

中国园林的建筑和景 点多,适于用园路串 联或并联,适于回游 的形式。
而日本园林的景点不 多,且池岛为主,适 于舟游式。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两枝奇葩,我 国园林是本源,日本是分支。中国文化输入日本 据历史记载是从汉末就开始了。日本园林的山水 骨架是从我国流传过去的,到后来各自走向自己 的境界。
张颖欣 26号 陈浩玲4号
• 中日两国园林按类型所属,都可分为皇家 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中国偏重于 皇家和私家园林,宗教园林最弱;而日本 偏重于寺院和私家园林。
桂离宫总平面
2.从游览方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有动观和 静观。中国园林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陈从周在《说园》中说过,园有动观与静 观之分,小园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 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日本以静观 为主,动观为辅。日本真山水园,枯山水 园林和茶庭三者结合的园林则动静结合。
3.中国园林以回游型为主,日本园林则是舟 游为主。
日本皇家园林
——修学院离宫
中国最大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
拙 政 园
中 国 私 家 园 林 之 最
——
日 本 私 家 园 林

中国宗教园林
日本宗教园林

1.从布局形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是自然山 水园。但中国园林偏重山性,而日本园林 偏向水性。
中国园必有山,园可无岛,而日本园必有岛。
颐和园总平面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浅谈1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浅谈1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浅谈前言: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一直是日本的主要文化外源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密切而频繁,延续了两千年。

这使得中日两国的文化发展沿着极其相似的道路前进。

中日文化的相似性、共通性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两国的古典园林也体现出相似性和继承性,日本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支。

但是,日本园林并非中国园林的原型复制或机械再现,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因此,虽然中日古典园林在园林历史、造园环境、园林类型、造园思想、造园手法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和共通性,但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特点,体现出各自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意识。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典园林着眼于现世人生,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是“文心”之园;而日本古典园林则更注重出世来生,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是“禅心”之园。

比较两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日文化发展的轨迹和特点。

关键字:古典园林、庙宇园林、枯山水、禅道••正文:在中国与日本,尽管自然与其在西方一样同时被用来为实现人们利益的目的服务,但聪慧而引导主流得知这门还在其中巧妙地通过园林景观设计表达出道教与神道所追求的与自然息息相通的佛家思想。

中国道教主张修炼“气”,或说是一种万物与生俱来的天性,而在日本,神道引导教徒崇敬神---自然之灵,这两个国家的园林设计与他们的精神追求互为促长,密不可分。

石头,一种天然的矿物,在东方园林中具有极大的审美与引人思索的价值,就像西方园林中那些象形注意的石头雕塑或铜雕一样。

中国的园林设计者常用一些精挑细选的石头,通常这些石头一杯水磨蚀的裂缝累累,洞孔叠现。

这种千窟百孔的石头会使人联想到景区里烟雾迷蒙的大山余脉脉就如所有早期文明所意味的那样,中国人认为本土的石峰是一种预审息息相关的神秘所在。

从西方的美学角度而言,这些峰石景观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崇高艺术。

园林景观的本义是指一处意蕴深沉可供人们回味或在其中交流的场所,在这个精心设计的空间里人们可以漫步遐思或欣赏连绵不绝的美景并品位由它们促发的思绪。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比较分析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比较分析
其 中也 包括 园林 文 化 . 可 以说 中国 园林 和 1 3本 园林
得景随机” 而来. 1 . 2 设计要素——依 山傍水、 犹如画卷
中国园林可谓是“ 全要素” 的完美表达 , 所有 的 园林将 山石 、 水体和绿植等通通摆置于 园中. 中国
园林中的山石和水体可以说是全园的骨骼元素 , 往 往极其讲究堆山与叠石的方法 , 有散有 聚 、 或疏或 密、 预断又连、 高低 曲折 、 主次分明 , 随着 山石配 比 的水体相映成趣 , 正所谓“ 胸 中有 山方能画水 , 意中 有水方许作山” . 这也说 出了, 中国园林 的造园讲究 : 山贵有脉 , 水贵有源 , 脉源才是贯通整个园林的主干.
2 日本 园林 的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的园林通常会采用一种 “ 园中有园” 、 “ 小
中见大” 的的造园手法 , 不论是皇家 园林还是私家 园林 , 都没有固定 的形式和考究 , 只是“ 巧与因借 ,
就种类而言 ,日 本 的庭园可以分为枯 山水园
林、 筑 山庭 园林 、 茶庭园林 、 池泉园园林 、 回游式园
F e b . 2 0 1 4
中国园林 与 日本 园林 的比较分析 .
张松 颖
( 河北 大 学 工 商 学院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0 )
摘 要 : 中国园林与 日本 园林 由于 受到各 自地 理条 件 和历 史文 化 的影 响 , 形 成 了各 自不 同的风格 , 在
2 0 1 4年 2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l a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中日园林文化对比

中日园林文化对比

浅析中日园林文化对比摘要: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也是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

而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而日本经过长期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

与中国园林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区别。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园林意境;枯山水;差异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之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境。

日本园林虽然受中国影响较深,但也有自己独到之处。

1.中日园林各自的特色1.1中国园林意境特点首先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把“天人合一”思想作为最高标准,“师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之思想的体现。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园林设计的原则。

“天人合一”思想以崇尚自然为宗旨,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表现自然,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形态。

其次体现在“山因水活,水随山转”。

中国园林中,山与水在空间上隔相呼应,形成了迂回曲折时宽时窄的流经形态,贯穿于各个景区之间,只有流动着的水,才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只有活泼泼的水,才能给园林带来流动的气息。

山赋予水以形,水赋予山以活力,山与水的结合给予园林的空间与倒影,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美。

山与水的结合,也体现了阴阳调和的宇宙观。

此外,中国园林之中,每件物品,包括树木、花卉、建筑、文字、匾额、刻石都非常地精致,把他们的安置经过艺术处理,既能发挥自己本身的作用(如匾额,增加文化气氛,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又能与周围环境融合,烘托物镜,幻化出意镜。

空间的布置与分割,非常巧妙,在整个园林的意境中处理得非常得体。

中国园林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

叠石是园林的骨架,理水是园林的脉绪。

石头坚硬,刚强,有着坚硬的外表;水,忧愁含蓄,给人静谧的感觉,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艺术处理之后,两者相得益彰。

同时坚石、怪石作为骨架能寄托主人的感情。

流水荡漾也能代表主人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异同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异同

3 .中日古典园林风格类型的分析
• 中国园林大致可以分四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 庙园林、名胜游览区。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私 家园林有时代风格,从西汉自然山水园到明清人文山水园。 江南园林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寺庙园林建筑 金碧辉煌,殿堂之庭,栽植松柏竹等常青树木。名胜游览区 是结合自然山水开发,具有公共游乐性质的园林。 • 日本园林有以下几种类型:枯山水、茶庭、池泉园、 筑山庭、平庭、寝殿造、书院造、净土宗。枯山水即在没 有池水溪流的地方仅立山石,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做法。 池泉式园林偏重于池泉为中心,筑山庭则是偏重于堆土山, 平庭是在平坦地面上进行园林规划。茶庭是在进入茶室前 的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寝殿造、书院造、净土宗 主要是依据主体建筑而命名。
中国讲求“瘦、 透、漏、皱”
日本选石以浑厚朴实为贵
4.3 理水的比较
中国园林讲究真水的处理,日本园林有真水和枯水两种 处理。中国园林理水讲求“宁静致远”,以静赏为主。日 本池泉式园林欣赏水的清澈通透,而枯山水以白砂之水表 达空灵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讲究来龙去脉,显示疏水未尽之意。 理水原理为“小水则聚,大水则分”,丰富空间。日本园林 只重来水,以泷口交代,水体较小,以聚为主。
制作人:张勇
中国古典方面发掘这两种风格 所体现的自然之美,揭示两个民族如何感悟 园林,如何再现和表现自然;另一方面通过研 究,学习日本园林的长处,结合中国造园艺术, 为当今中国景观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造成中日古典园林艺术差异的原因
• 中日地理环境和气候与思想文化差异是造成中日古典 园林艺术差异的外因和内因。地理环境区别是大陆和海岛 的差异,在园林文化上就是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区别。 • 气候因素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园林建筑和植物的差异。 中国南北跨度大,北方建筑防寒为主,较厚重;南方建筑通风、 采光为主,较小巧,园林植物也有较大差异。日本属海洋性 气候,温度较高,雨量充沛,树木资源丰富。日本园林建筑用 拉窗和拉门分隔,可以拉开,形成通透的空间。 • 思想的差异上,中国偏于儒,表现为乐天爱人,日本偏于 佛,显示出孤独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思考。

中日景观与园林不同的比较

中日景观与园林不同的比较

中日景观园林设计的比较相对于西方景观园林来说,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同属东方体系,其间的差别自然要小一些,但由于中日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的截然不同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使中日虽然同种同文,却有着趣意相异的文化。

由于日本文化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下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

然而日本在吸取的同时却对输入的文化进行了及时的吸收和改进,使其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从文字、宗教、伦理到文学、绘画、书道、茶道、剑道、花道等,无不如此,所以现在的日本文化虽然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

一、中国园林特点主要有: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并伦理化、道德化、园林要素与之结合意蕴其中,尤为突出。

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与自然和谐为美中国园林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阴阳五行说”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生态学,建筑能够把地域自然与山、水、花木、鸟兽等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消极的一面。

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为美”的哲理境界。

3)中国园林漾漾充溢着诗情画意;拥有着独具魅力的意境创造二、日本园林的特点:1)、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

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2)、日本庭园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

三、造就中日景观园林不同的因素:1、从种类而言日本:模仿苏州园林的元素过多,整体十分拘紧,不大气,很烦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颐和园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中国皇家园林气势大、轴线 明、装饰浓。(天坛)
日本的皇家园林气 势弱、中心式、装 饰素。(图为日本桂 离宫)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中国寺院园林风 格不明显,依附 于文人园。(灵 隐寺)
❖ 日本寺院园林风 格明显,独立于 三大园林。(金 阁寺)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中日园林的不同形态、不同历史、不同成就一 直是困惑学术界的问题。两国园林差别很大,其意 境、构成、审美、心理都有差别。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拙政园与龙安寺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第一章
自然环境
—法天则地揭意象
一、地理环境决定园林山水性质
中日于国土环境之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大陆与 海岛。两者各成陆地文化与海洋文化。进言之, 即为山水文化与水岛文化之对比,路文化与舟文 化之对比。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 征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两枝奇葩,中 国园林是本源,日本园林是分支。至于为什么日本 园林会朝枯山水会朝茶庭发展,与日本的自然环境 有关系,日本的海、岛、泉、瀑、溪是日本园林存 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园林前进方向的决定因素。 日本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的不均衡消长也是左右园 林发展的文化因素。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第四章 文化思想
—意在笔先藏深蕴 一 天人关系
造园手法的天人合一.中国园林属于人 工型,是人工之中见自然。
日本园林属于天然型,是自然之中见 人工。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从园林的构成要素和布局特点来看,中国园林 的园林建筑较多,建筑密度较大,表明人力的伟大; 日本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少,建筑密度较低,表明人 力的弱小。
第五,学以致用的观点。入世和治世是儒 家要义。园林建筑和景点的可居可用与可游是 同样重要的。
第六,仁政和勤政。 第七,儒家的孝表现为报父母之恩而建 第八,儒家与道家、佛家的消长也反映到 园林中来。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2.儒家与日本园林
第一,君中民绕和礼制秩序 第二,儒家中庸思想在江户时代与神、道、 佛融合,成为综合性园林创作的指导思想。 第三,儒家文人参与造园。 第四,作为儒家美学高境的诗、画、乐, 都进入了园林的构图。 第五,与民同乐思想的应用 第六,儒家思想的表达程度与儒家和佛家、 道家消长有关系。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三 起点状态 中日园林起始点分别为囿和苑园,后者是前者 的进化体。随后,中国园林向人文的儒家方向发展, 日本园林向人文的佛家方向发展。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四 阶段形式
中国园林大致经历了园、圃、囿—建筑宫 苑—自然山水园—写意山水园—诗画天人园五 个历史阶段,五个阶段的发展较为纯粹。
1.国土面积悬差决定园林规模 2.两国的地形区别决定园林体量、特征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二、气候差异决定园林建筑和植物差异
建筑上,中 国北方寒冷, 园林建筑以 防寒为主.
江南气候宜人,园林建筑 小巧玲;岭南气候炎热, 园林建筑疏朗俊秀。(右图 为网师园)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 日本的园林建筑被称为 是夏天的建筑,不用实 墙,而用拉门和拉窗分 隔,以此适应炎热气候。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二 园林哲学
(一)儒家与园林
1.儒家与中国园林 第一,君臣民的礼制观与皇家园林中心
和轴线的思想是一致的。 第二,私家园林中诗情画意的表达也是
儒家思想的一个方面。 第三,儒家文化武装起来的文人造园家
参与园林的创作。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第四,中庸思想。首先园林布局的和谐即 是中庸思想的表现;其次反映在即寄情山水又 不能纵情于园林的合度思想。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中日园林产生顺序都是皇家园林、私家园
林和宗教园林。
中日园林走的分别是儒化和人工化道路, 佛化和自然化道路。
中日园林发展都是源于中部,再向南北扩 展成为地域风格。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二 历史长短 中国园林产生早于日本园林。中国园林产生 发展属渐变型,如皇家园林的苑囿型持续时间 近千年;而日本的属突变型,苑囿型园林没有 持续多久就又从中国引进新的园林形式和技法, 而且很快趋于成熟。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二)道家思想与园林
1、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
道家崇尚自然之旨,对中国古典文学艺 术和园林建筑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在园 林上,表现为崇尚自然山水;沉醉于其中, 达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境界。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2、道家思想与日本园林
第一,带有老庄思想的自然山水园在魏晋 时期直接传到了当时还相当落后的日本。如 《日本书记》和《古事记》中描写的已经是相 当发达的山水园形式。
中国的园林建筑显得较为厚重,体量较大,装 饰更多更华丽,表明中国园林在工艺上的人巧;日 本园林极力尊敬自然造化的天巧。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中国园林建筑的群体围合更深,廊与建筑 的组合较强,讲究联系、紧凑;日本园林的 建筑群体围合更松散,较少廊与建筑的组合, 讲究独立、天然。
中国园林的园林部分与外界一般都用较实 较重较厚的围墙隔开,表明人与自然的平等 和独立;日本园林较少用围墙,即使使用, 也是较虚较轻较薄的围墙,表明人与自然的 亲近。(如下图)
❖ 中国私家园林表现 为文人园;日本私 家园林表现为武家 园林。
(上图为扬州瘦西湖)
(下图为日本栗林园)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二 地域分布
❖ 中日园林都存在南北园林地域差,中国的差 异比日本的大。
中国园林
北方园林 颐和园
中江日园南林园文林化比较狮和子特征林
岭南园林 可园
第三章 历史变迁
一 发展顺序
日本园林历史阶段大致有七个:苑园—池 泉式自然山水园林—寝殿造园林和净土式园 林—带枯山水的回游式池泉园—回游和舟游结 合的池泉园以及由枯山水发展来的石庭—茶道 和园林结合的茶庭—带茶室与枯山水的回游式 池泉园。
中国园林的儒化方向终极是天人合一,而 日本的佛化方向终极却是人佛合一。中日古典 园林皆终迄于现代公园。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树木方面,中国园林树木较少,多为自然式的种植,南北 的地理气候差异也表现在植物种类上的差别。日本雨量充 足,可用林木资源丰富,园林的围合多用植物性材料。
网师园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二章
园林类型
—婀娜多姿竞风骚
一. 所属分类 中国偏重于皇家和私家园林;日本偏重于寺
院和私家园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