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的区别

合集下载

时 口述资料 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时 口述资料 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家一商量,就给这个葫芦里生的闺女取名 叫“孟姜女”。
一年一年的过去了,孟姜女很快长大 成人。她又聪明又伶俐,而且很爱劳动, 不是纺纱织布,就是洗衣做饭。那时,正 是秦始皇到处抓人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 一天,一个叫万喜良的年轻小伙子,因为 逃避官府抓人,路过孟姜女家。孟爷爷和 姜爷爷见这小伙子忠厚朴实,就把孟姜女 嫁给了他。刚刚结婚3天,万喜良就被官府


字和音像资料
被物文 记资物
过去的人们遗留下来的 实物
载料
下 口 传说 对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
来 的
述 资 料

述 历
可以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

请你归纳:
历史资料 文献资料 实物资料 口述资料
表现形式
优缺点
史书、甲骨文、竹木 简、档案 、日记、
报刊、图片、等其他 文字和音像资料
基本反映历史真实情 况,是研究历史的重 要资料。
的抬扛着石块,向高山坡上艰难地爬着。 他们衣衫破旧,挥汗如雨。经过几天的寻 找和打听,孟姜女才知道,自己的丈夫万 喜良,已活活地累死了!他的尸首就埋在 了城墙中。
孟姜女听到这一噩耗,真如晴天的霹 雳。她悲痛万分,一直在长城脚下哭了三 天三夜,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这 时,只听“轰隆隆” 一声响,城墙坍塌下 来,修好的长城被孟姜女哭倒了800里。
在《明太祖实录》和《明成祖 实录》中记载,在山西洪洞县城西 的大槐树下共进行了十八次大规模 的移民,而上百万山西省的移民都 经过设在洪洞大槐树下的移民机构 被迁往全国十几个省区和400多个 县市,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明朝政 府进行大批移民呢?
原来。元末明初 ,由于中原地区战 乱频繁,人口急剧减少,土地荒芜。据 史料统计,当时河北、河南、山东三个 省加起来的总人口还不及山西一个省的 人口多,所以,明朝的统治者为了休养 生息,为了富国强民,所以明初的朱元 璋就做出了一桩决策,主要就是从山西 向河北地区,中原地区大量移民。

一手和二手资料.

一手和二手资料.

(1)史料概念:史料就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

(2)史料分类:①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

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再创造。

例如《史记》一书,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②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

大体上可分为:一是遗址;二是墓葬,即古人的墓穴。

文献资料:文献应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

口传资料是指经历代口耳传承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

但与口传资料相比,文字资料无疑以其更加丰富且完备而更为重要。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前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字材料也极为丰富。

(3)史料辨伪:辨伪的四种基本方法:1、从目录上来辨别其真伪。

借助书目来鉴别古书真伪,可以分为三种方式:①从书目上考其来源,来源不明,不可轻信。

②借助书目考其流传,如流传之绪颠倒混乱,也不可轻信。

③借助书目,核对篇目、卷帙及题解,如不符合,或出入甚多,也不可轻信。

2、从古书所引用的材料来鉴别其真伪。

按引用的材料来考其真伪,也有二种方式:①早出的书反引用晚出书的材料(既可以是指写作时代的早晚,也可指刊行出版的早晚),不可轻信。

②引文有误,也不可轻信。

3、从古书的内容来鉴别其真伪。

这一种方法,在以下三种情况下考察:①所记史事、人物活动、与史实是否相符。

②所记的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文物制度等,是否与史实相符。

③所记的时代特征、思想状况等是否与史实相符。

如其不符,不可轻信。

4、从古书的文法、体例、风格来鉴别其真伪。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行文特色、流行体例,因此,也可以从文法、体例、风格等方面来鉴别其真伪。

2024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修5历史上册月考试卷124

2024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修5历史上册月考试卷124

2024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修5历史上册月考试卷12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面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柴达木盆地所出土的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物简况。

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唐朝实现了对青海地区全面有效的统治B. 柴达木盆地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C. 佛教必定是经由西域传人中原地区D. 道教受到当地商人的热烈追捧2、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

它们研究视角主要是A. 社会变迁角度B. 社会群体角度C. 近现代化角度D. 社会思潮角度3、2019年是农历乙亥年;猪年。

古代典籍有大量关于“猪”的记载。

以下材料能够反映的史实较为准确的是。

选项材料史实A 古肃慎之国(东北少数民族),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以御风寒。

—《后汉书东夷列传》东北地区养猪始于汉代B 猪在北燕、朝鲜称为“豭”;关东、关西谓之“彘”;南楚之地曰“豨”;吴扬称“猪子”。

—西汉《方言》汉代猪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C (祭祀)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

—《周礼》周代猪的唯一用途是用来祭祀D 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生(刘表)儿子,豚犬耳。

—《三国演义》三国时期刘表之子愚蠢凡庸,无用之极A. AB. BC. CD. D4、单雄信(隋末农民起义军将领)的形象多变。

《旧唐书》记载:“单雄信者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

”在宋代,《资治通鉴》完全否定了单雄信,而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又把单雄信尊为神灵,民众为他立庙。

这说明A. 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B. 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模糊C. 记述者的立场往往影响历史评价D. 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5、如图是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西周铜器窖藏的五祀卫鼎。

(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

(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

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一、什么是史料?史料有哪些类型?概念: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

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古迹、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文字的(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和口传的(如传说、访问、民歌等)。

类型: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历史纪录片等;二、史料的分类:1、根据载体来分:(1)文字史料文字史料的地位:文字史料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

在所有史料中,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可称浩如烟海。

但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均会影响其价值。

①史书: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

②学术著作: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

③档案文书类:尤其对政治史及社会史研究颇有帮助。

④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包括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

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

⑤报刊杂志: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

⑥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

(2)实物史料:包括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绘画、雕塑等,用以探讨当时人的生活、及观念等等。

这类的史料,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其重要在于直接性。

实物史料的地位:①比文字资料可信度高。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实物史料的局限:①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②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3)口述史料:访问实录、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用于现代史或无文字记录时期研究,借以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

现代公文写作与处理:公文要素之公文材料

现代公文写作与处理:公文要素之公文材料

现代公文写作与处理:公文要素之公文材料现代写作与处理:要素之材料一、材料的概念材料,是指作者用来表现主题的事实和根据,包括事实现象、政策法规、上级文、上级精神、统计数字等。

二、材料的种类〔一〕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直接材料又叫作第一手材料,指的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获得的生活事、社会现象、论据、知识和经历,是从观察、体验、感受、实验与调查研究中得到的。

间接材料又叫作第二手材料,指的是作者非亲身耳闻目睹的材料,是通过其他渠道,如阅读文、查看报刊杂志、听播送、看电视等等获得的。

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事实材料指的是客观详细的真实材料,例如真实的事、详细的事物、确凿的事实、数据等等。

理论材料指的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的科学原理,即一切经过理论证明了的为人们所公认的真理,例如革命领袖的经典言论、自然科学原理、定律以及名言、警句等。

主要材料、次要材料、典型材料主要材料是指构成的主要内容,承当表达主题的主要任务的全部材料。

它对突出文主题起着主导作用。

次要材料是指在构成文内容时处于次要地位,对表达主题起辅助作用的,然而并不是可有可无材料。

次要材料对主题的表达起着渲染、映衬、衬托的作用。

典型材料是指可以深入地提醒事物的本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强大的说服力的材料,例如典型事、典型数据、典型经历等。

〔四〕现实材料与历史材料根据材料的时代背景或时间角度可将材料分为现实材料与历史材料。

现实材料是指与作者的写作行为共有一个时代背景的材料;历史材料是指在以前的历史时期中发生和存在过的材料。

现实材料与历史材料的区分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因为时空条始终在不断地变化,目前的现实材料过上一段时间可能就会变成历史材料;再者,在不同的文种中,现实和历史的分界也不是整齐划一的,某些标准性中被视为现实材料的东西,在其他类别的〔比方时效性较强的年度报告、年度方案等〕中,可能就已被视为历史材料了。

〔五〕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根据材料的是非角度可将材料分为正面材料与负面材料。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1.史料的分类[内涵解读](1)史料概念: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

(2)史料分类①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

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

例如《史记》一书,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②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遗址,即前人活动的各种场所,如居址、村落、作坊等各种建筑设施。

二是墓葬,即古人的墓穴。

墓葬作为实物史料,有它特殊的意义。

一个保存良好的墓葬,不仅有古代人的遗体,还往往有许多随葬物品,有的甚至还有大量的壁画、简册和古代文献,因此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

三是文物,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文献资料:按史学家马端临所说,文献应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

口传资料是指经历代口耳相传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

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是保留史料的基本形式之一。

近年来盛行的各种口述录音资料、回忆录等,都是口传资料的典型。

但与口传资料相比,文字资料因其更加丰富且完备而更为重要。

[典例导引](2012年高考广东卷)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商代可能出现牛耕的最确凿的历史依据。

A项不能因为有“牛骨”就确定牛耕的出现,因为牛最早只是作为宗庙的祭祀用品。

(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

(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

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一、什么是史料?史料有哪些类型?概念: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

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古迹、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文字的(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和口传的(如传说、访问、民歌等)。

类型: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历史纪录片等;二、史料的分类:1、根据载体来分:(1)文字史料文字史料的地位:文字史料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

在所有史料中,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可称浩如烟海。

但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均会影响其价值。

①史书: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

②学术著作: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

③档案文书类:尤其对政治史及社会史研究颇有帮助。

④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包括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

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

⑤报刊杂志: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

⑥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

(2)实物史料:包括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绘画、雕塑等,用以探讨当时人的生活、及观念等等。

这类的史料,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其重要在于直接性。

实物史料的地位:①比文字资料可信度高。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实物史料的局限:①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②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3)口述史料:访问实录、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用于现代史或无文字记录时期研究,借以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

史料的分类(价值)

史料的分类(价值)

史料的分类(价值)史料的分类(价值)那个时代比较接近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都属于比较直接的证据,我们称它为第一手资料;2、第二手史料:而后人的有关说法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我们称为第二手资料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4.时代的局限性等。

不同史料的信度比较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史料在一种意义上大致可以分做两类:一、直接的史料;二、间接的史料。

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间接的史料。

直接的材料是比较可信的,间接材料因转手的缘故容易被人更改或加减;但有时某一种直接的材料也许是孤立的,是例外的,而有时间接的材料反是前人精密归纳直接材料而得的:这个都不能一概而论,要随时随地的分别看看实物/口述实物本身是最好的历史证据,足以弥补文献的空白作为实物史料的遗迹遗物未必能反映历史的全貌和原貌;作为实物史料的遗迹遗物是凝固的过去,而不是活着的过去——只有物,没有人;作为实物史料的遗址遗物,遗址是固定的,但遗物是可以移动的;口述史的重要性与危险性并存;口述者的记忆、知识程度、个人情感等都会影响到史料的真实性一、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客观性、真实存在过的)。

二、历史学:指史学家对客观历史的记录和解释(主观性,不可能完全接近真实的历史)。

三、历史学的基本要素1.史料(研究和认识历史所根据的材料)(1)按内容分类①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例如:史书、档案、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近代以来的报刊、杂志等。

②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例如:考古发现的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钱币、饰品、家具、近代的旧照片等。

③口述史料:(人们以口相传的史事)例如:神话、传说、史诗、民谣,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对话录等(2 )按学术价值分类①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含义:当时那个年代留下的,特别是当时的人提供的学术价值:较客观、真实,学术价值较高(注意:实物史料、回忆录、当时史学家的直接记载,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其中,实物由于不受阶级和个人主观的局限,是最可靠、可信度最高的)②第二手史料含义: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学术价值:主观色彩较强,学术价值偏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要了解历史,必须依靠历史资料;
• 1、分类:
• ①历史资料按表现形式分三类:文献资料、实物 资料和口述资料;
• ②按价值分两类: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 2、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区别:
• ①第一手资料:
• 含义:在文字、实物和口头资料中,由当事人根 据亲身经历写成的资料、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 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是比较直接的证 据,是第一手资料,也叫原始资料,
• 第一部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 • 第一讲 获取和整理社会信息的工具、技
术与方法。
• ① 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从地图中获取 信息。
• ② 大众传媒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 • ③ ()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的区别。
10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的区别
1
• 《宝典》P6 考点: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的 区别 七下课本P99-105
10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的区别 Nhomakorabea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