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 标准 引用格式

参考文献标准引用格式参考文献的标准引用格式因文献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献类型及其引用格式:1. 图书类文献:格式:[序号]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例如:[1] 李华.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 期刊类文献:格式:[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J].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1] 张三.论文翻译中的语言规范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10-15.3. 学位论文:格式:[序号] 作者.题目[D].授予单位,年份.例如:[1] 李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翻译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2.4. 报纸类文献:格式:[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N].报纸名,出版日期.例如:[1] 王五.西部大开发激发经济活力[N].人民日报,.5. 会议论文:格式:[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C].会议名称,会议地点,年份:起止页码.例如:[1] 张三.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探析[C].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北京,2010:50-55.6. 电子文献:格式:[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EB/OL].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可获取地址.例如:[1] 李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M/OL].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8 [].7. 专利文献:格式:[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例如:[1]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一种新型氧化锌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P]..8. 标准文献:格式:[序号] 国家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例如:[1] GB/T 食品中铅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9. 网页文献:格式:[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EB/OL].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可获取地址.例如:[1] 王五.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EB/OL].北京:中国教育报, [].。
参考文献格式

一、参考文献格式:1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2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文献类型标识MCNJDRSP(2)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CPEB(4)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参考文献展示格式

参考文献展示格式
参考文献的展示格式因文献类型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献类型及其展示格式:
1. 期刊类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作者. 篇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作者. 篇名[D]. 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3. 论文集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作者. 篇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4. 专著类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作者. 书名[M].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5. 报纸类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作者. 篇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6. 研究报告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作者. 篇名[R].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7. 条例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颁布单位. 条例名称. 发布日期。
8. 译著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原著作者. 书名[M]. 译者,译.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此外,参考文献中的责任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着录形式。
无论中外人士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国着者的“名”可以用缩写字母,“姓”全部大写,“姓”和缩写的“名”之间勿用“.”,而是空格。
参考文献中的责任者不
超过3位时,全部照录;超过3位时,只着录前3位责任者,其后加“,等”或与之相应的词。
以上是参考文献的展示格式,希望对您有帮助。
各类型参考文献格式

各类型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的格式通常是根据所使用的引用风格而定,常见的引用风格包括APA、MLA、芝加哥、哈佛等。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这些引用风格下的参考文献格式:1. APA风格,在APA风格下,书籍的引用格式为,作者姓氏,作者名字的缩写(出版年)。
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
例如,Smith, J. (2005). The Power of Habit. New York, NY: Random House.文章的引用格式为,作者姓氏,作者名字的缩写(出版年)。
文章标题。
期刊名,卷号(期号),页码。
例如,Johnson, L. (2010).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Nature, 467(7314), 15-16.2. MLA风格,在MLA风格下,书籍的引用格式为,作者姓氏,作者名字。
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Smith, John. The Power of Habit.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5. 文章的引用格式为,作者姓氏,作者名字。
"文章标题." 期刊名,卷号.期号(出版年),页码。
例如,Johnson, Lisa. "The impact ofclimate change." Nature, vol. 467, no. 7314, 2010, pp. 15-16.3. 芝加哥风格,在芝加哥风格下,书籍的引用格式为,作者名字,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Smith, John. The Power of Habit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5). 文章的引用格式为,作者名字,“文章标题”,期刊名卷号,期号(出版年),页码。
例如,Johnson, Lisa.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Nature 467, no. 7314 (2010): 15-16.4. 哈佛风格,在哈佛风格下,书籍的引用格式为,作者姓氏,作者名字的缩写(出版年),书名,出版地,出版社。
标准的参考文献格式

标准的参考文献格式标准的参考文献格式是学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展示作者对前人研究的尊重,并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研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参考文献格式:一、APA格式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格式是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参考文献格式。
它包括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期刊号、出版年份、卷号、页码等信息。
APA格式的具体格式如下:书籍: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
期刊文章: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卷号(期号),页码。
网页:作者,文章标题,网址,访问时间。
二、MLA格式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格式主要用于人文学科的参考文献格式。
MLA格式的具体格式如下:书籍: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
期刊文章: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卷号(期号),页码。
网站:作者,文章标题,网址,访问时间。
三、Chicago格式Chicago格式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参考文献格式,它包括芝加哥注释体系和芝加哥文本体系两种类型。
Chicago格式的具体格式如下:书籍: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
期刊文章: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卷号(期号),页码。
网站:作者,文章标题,网址,访问时间。
总的来说,参考文献格式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学术领域、期刊或出版社有所差异。
因此,在写作时应该仔细阅读相关的引用要求和规范,确保参考文献的格式正确。
同时,为了确保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作者应该仔细核对参考文献中的信息,并尽可能地使用权威和可靠的来源。
参考文献 格式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如下: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2、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3、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参考文献的各种字母的含义:
A:单篇论文。
C:论文集。
D:学位论文。
G:资料汇编。
J:期刊文章。
M:专著、教材。
N:报纸文章。
P:专利。
R:研究报告。
S:标准。
Z:其他未说明的文件类型。
注意事项:
1、参考文献要以序号的形式出现在正文中和文末,且序号要保持一致。
序号以在文中出现的前后为序
2、如果某文献在文中数次被参考,则几处序号要保持相同,只是页码有变化。
在文末只列出该参考文献一次即可,不必多次罗列。
3、每一参考文献的所有要素必须齐全,不可残缺,具体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及截体类型标识(如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专利P等)。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中若是首次出版则无需再标明,若非第1版还要标明具体版次;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文献起止页码。
引用的参考文献格式

引用的参考文献格式
1.APA格式:作者姓氏,作者名字首字母缩写。
年份。
文章标题。
期刊名称,卷号(期号),页码。
2. MLA格式:作者姓氏,作者名字。
文章标题。
期刊名称,卷号,期号,年份,页码。
3. Chicago格式:作者姓氏,作者名字。
文章标题。
期刊名称,卷号,期号(年份):页码。
无论采用哪种引用格式,均需遵循以下原则:
1. 准确性:引用的文献信息必须准确无误,包括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卷号、期号、页码等信息。
2. 一致性:整篇文章中采用的引用格式必须一致,不能混用不同格式。
3. 可追溯性:引用的文献必须能够被找到,例如附上DOI(数字对象标识符)等文献标识符。
在写论文时,引用参考文献格式的正确使用,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学术性和可信度,也能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 1 -。
参考文献参考格式

参考文献参考格式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有多种,这里以常见的几种格式为例进行介绍。
第一种是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包括期刊的作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第二种是书籍的参考文献格式,包括专著的作者、书名、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第三种是论文集的参考文献格式,包括论文集的作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第四种是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包括学位论文的作者、题名、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第五种是专利的参考文献格式,包括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第六种是标准的参考文献格式,包括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
第七种是报纸的参考文献格式,包括报纸的作者、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第八种是报告的参考文献格式,包括报告的作者、题名、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第九种是电子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包括电子文献的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以上是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具体格式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和出版物有所差异,因此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著录问题释疑陈浩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100875,北京1引文文献必须著录引文页码引文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为便于读者快捷、准确地查找到所引用的信息,GB/T 7714—2005规定,专著的“引文页码”是必备的著录要素。
然而,由于标准没有明确说明文后参考文献的分类,给出的20个示例中又仅有2个标注了引文页码,给人造成了引文页码可标可不标的印象,以及作者、编辑的文献意识、读者意识不强,因此,在著录实践中经常可见专著作为引文型文献引用时其引文页码缺失的情况。
如引用了专著中的一段文字,不标出引文所在页码,给读者查找带来麻烦。
要解决好引文页码著录缺失的问题,除标准修订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内容外,需要编辑和著者共同努力加强文献意识和读者意识,为了更好地与读者达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重视对引文文献的引文页码的准确标注。
2合理放置正文中的文献序号按标准给出的著录示例,序号在正文中有以下几种标注方法:1) 置于主要责任者姓名的上角标处。
例如:裴伟[570,83]提出……。
2) 引用用引号括起的一段完整的文字时,置于引号的上角标处。
例如:“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3) 置于点号前引用信息的上角标处。
例如:理性的成熟与热点的凝聚[3],表明其读者群的文化的品位的高层次……“方针”指“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2]354。
4) 在有些情况下,序号也可以作为行文语句的组成部分。
例如:……式(5)的具体推导过程见文献[6]……按文献[8]提供的参数设计出样机。
5) 序号的位置一定要与引用的信息紧密相连。
例如:……德国学者N.克罗斯研究了瑞士巴塞尔市附近侏罗山中老第三纪断裂对第三系褶皱的控制[235];之后,他又描述了西里西亚第3条大型的近南北向构造带,并提出地槽是在不均一的块体的基底上发展的思想[236]。
其中2个序号分别置于所引内容的右上标,十分清晰。
如果标注为:……德国学者N.克罗斯[235-236]研究了……在不均一的块体的基底上发展的思想。
或标注为:……德国学者N.克罗斯研究了……在不均一的块体的基底上发展的思想[235-236]。
虽然也符合著录规范,但不便于读者准确区分2个文献各自所对应的内容。
3准确使用标志符号文献著录使用的9个标志符号移植于标点符号,但其功能和用法与标点符号不同,它是一种前置符,置于一个著录项目或著录要素之前,使著录项目或著录要素个别化。
不少同人不理解作为前置符的标志符号的含义、功能,仍然从标点符号使用的角度去解读,以致引发了不少疑惑和著录差错。
下面提示几个常见的标志符号准确使用的示例:1) 正文和文献表中序号上均须使用“[ ]”括起,使用“( )”“﹝﹞”“【】”等都是不规范的。
2) 连续序号和连续页码间可用半字线连接,也可用英文连字符连接,全刊应统一,不能用“~”,也不用“—”。
对于序号2与3和页码第161页与第167页,应分别著录为“2-3”和“161-167”,前者不著录为“2,3”,后者不著录为“161-7”。
3) 其他题名信息前的标志符号用“ : ”。
其他题名信息包括副题名,说明题名文字,多卷书的分卷书名、卷次、册次等。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著录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学术期刊办刊方略对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作用——以美国《物理评论》为例”应著录为“学术期刊办刊方略对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作用:以美国《物理评论》为例”;“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应著录为“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等等。
4) 论文集、会议录等中的析出文献的出处项前标志符号用“//”。
用“//”替代“.见:”或“.In:”,具有简明性、通用性等优点,已为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采用。
5) 合期出版的期刊的合期号间用“/”连接。
例如第5期与第6期合期出版,其期号标注为“(5/6)”,不是“(5-6)”或“(5—6)”。
如遇到3期以上合期,如第7~10期合期出版时,不应著录为“7/10”,而应为“7/8/9/10”。
6) 以年、期出版的期刊,其年卷期标志为“年(期):页码”。
不少期刊标志为“年,(期):页码”是违反标志符号前置规则的,按规定“(期)”之前不应该有标志符号。
7) “等”“译”等之前的标志符号“,”不可省略。
按规定,“等”或“译”字样前应采用“,”。
例如:“张三,李四,王五,等”;“潘小强,译”。
如遇译者超过3人,其他责任者项中同时有“等”和“译”时,按规则应标注为“……,等,译.”。
4正确著录责任者项在对责任者项的著录中,常见有如下不规范问题:1)责任者为2或3个时采用了“1人,等”的著录格式,违反了“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不超过3个时,全部照录”的规范。
只有当责任者超过3个时,才著录为“前3人,等”。
现在有一些期刊为了让读者多了解著者的信息,当著者超过3人时也采用全部照录的格式,我们认为这应当允许。
2)欧美著者的姓名和中国著者的汉语拼音姓名采用了名前姓后的著录形式,如将“Michael Gorman”著录为“Michael G”并对姓缩写了,将“Zheng Guangmei”著录成“G M Zhang”并对名字缩写了,违反了“个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形式”的规范。
3)中国著者汉语拼音姓名的著录未执行有关国家标准或规定:“汉语姓名分姓氏和名字两部分。
姓氏和名字分写”,“姓名的各个连写部分,开头都用大写字母”,如“MeiLanfang”。
在实践中,将其著录成了“Mei Lan-fang”“Mei Lan Fang”“Lanfang Mei”“L F Mei”“L Mei”等多种形式。
为便于读者区分姓和名,对姓可采用全大写字母,著录成“MEI Lanfang”,这也是标准的示例所提倡的,但并不是要求的,对于名字可否缩写的问题,鉴于目前著录中全称和缩写并存,有时确实很难将缩写都改为全称的实际,加之著录缩写名字也不会给检索文献带来太多不便,我们建议汉语拼音名字可用缩写,双名应缩写为2个字母。
4) 对用拉丁文书写的作为主要责任者的机关团体名称著录错误。
在著录参考文献时,用拉丁文表示的机关团体名称“应由上至下分级著录”,并用句点“.”连接,例如“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ysics”。
5) 对主要责任者著录了多余的著录要素“责任”。
如“李四,王五,主编.”应为“李四,王五.”。
5规范著录西文期刊刊名的缩写规范西文期刊刊名的缩写的依据是ISO 4。
1) 刊名缩写词后的“.”可以省略。
GB/T 7714—2005中的示例“J Math & Phys”等就采用了省略“.”的著录方式。
各刊可在省略和保留“.”中选定一种方式,并做到全刊统一。
2) 刊名缩写中每个部分的首字母可用大写。
GB/T 7714—2005中的示例采用了每个部分的首字母大写的著录方式。
在著录实践中,西文刊名可以缩写,也可以用全名,但在同一个期刊中,对于同一西文刊名采用缩写还是全名,宜做到统一。
3)冠词、介词和连词在刊名缩写时一般应删除。
例如Journal of Mathematics Physics(数学物理学报),正确缩写应为J Math Phys;保留介词“of”,缩写为J of Math Phys则是错误的。
当删除刊名中的连词后会产生歧义时,则必须保留。
例如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数学与物理学报),正确缩写应为J Math & Phys;如删除连词“and”,缩写为J Math Phys,刊名的本义改变了,显然是错误的。
4) 刊名中的常用缩写词宜采用ISO 4的推荐形式。
在我国科技期刊中,一种期刊对同一个词采用多种缩写形式的现象相当普遍地存在,如将Journal缩写为Jour、J,将Supplementary缩写为Sup、Supp、Suppl, 将Quarterly缩写为Quart、Q, 显得比较混乱。
依据ISO 4的推荐,以上3个词宜分别缩写为J、Suppl、Q,并做到全刊统一。
5)刊名仅有1个词的,不应对其缩写。
例如将刊名Science、Nature分别缩写为Sci、Nat是错误的。
6 其他问题1) 未出版的学位论文的著录。
按GB/T 7714—2005给出的示例,可归纳出未出版的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为:“主要责任者. 题名[D]. 授予地: 授予单位,授予年”。
按GB/T 7713.1—2006《学位论文编写规则》,“授予单位”指授予学位的机构名称,对大学而言,即要求标示学校规范的全称。
2)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不存在“公开性原则”。
在相关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中均未见有类似“公开发表”“正式出版”的规定。
我们赞成“参考文献首选的是公开发表的文献。
不涉及保密等问题的内部资料,也可列入参考文献”的观点。
打破文献引用的“公开性”原则,有利于缩短通过非正式渠道而获得的具有较高情报价值的“零次文献”(即未公开的内部信息资料)的引证时限,提高科技信息传播、交流的速度,加快科技发展的步伐。
3) 全卷连续编页码的期刊,为简化著录,其年卷期标志可省略“(期)”,著录为“年,卷”。
标准附录中就列举了2个省略“(期)”的示例:“…[J]. Nature, 1992, 359: 605-609”;“…[J/OL]. Science, 1998, 281: 331-332”。
4) 每年仅出版1卷的期刊,无论全卷是否连续编页码,为简化著录,其年卷期标志也可著录为“年(期)”,省略“卷”。
例如GB/T 7714—2005附录A.7的示例“……[J]. 图书情报工作,2000(2): 5-8”就省略了卷号。
经查,《图书情报工作》是设卷的,2000年为第44卷,著录时省略了“44”,并没有给查询该文献者造成任何不便。
我国的科技期刊几乎都是1年出版1卷,因此,推广采用这种著录方式很有实际意义。
5) 著录设卷的期刊时其年卷期标志中不能以期代卷。
在科技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实践中,对设卷的期刊著录时,经常可见以期代卷的情形,即著录成“年,期: 页码”。
例如GB/T 7714—2005附录 A.7的示例“……[J]. 地质学报,1978,3: 194-208”就出现以期代卷的著录错误。
经查,1978年时《地质学报》尚未设卷,示例中的“3”是期号,即该文发表在1978年第3期上,所以正确著录应为“……[J]. 地质学报, 1978(3): 19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