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冀教版科学五上第8课《仙人掌的刺》word教案

合集下载

《仙人掌的刺作业设计方案》

《仙人掌的刺作业设计方案》

《仙人掌的刺》作业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仙人掌的发展环境、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二、教学内容:
1. 仙人掌的分类和特征;
2. 仙人掌的发展环境和生存方式;
3. 仙人掌的繁殖和传播方式;
4. 仙人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仙人掌的外观和发展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观察实验室里的仙人掌植株,记录发展状态和特征,并提出问题;
3.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种植仙人掌,进修如何照顾和管理;
4. 总结:让学生分享种植仙人掌的经验和收获,总结仙人掌的特点和发展要求;
5. 展示: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种植的仙人掌,并进行评比和交流。

四、评判方式:
1. 学生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学生种植仙人掌的成活率和发展情况;
3. 学生展示的表现和总结能力。

五、教学资源:
1. 仙人掌植株和种子;
2. 实验室设备和工具;
3. 图书、图片和视频资料;
4. 网络资源和专家指导。

六、延伸活动:
1. 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或植物展览,深入了解不同种类的仙人掌;
2. 开展仙人掌绘画比赛或摄影比赛,展示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 制作仙人掌标本或手工制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七、反思与改进:
1.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息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资源配置;
3. 不息进修和更新植物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宁专业素养。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8仙人掌的刺课件PPT-附教案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8仙人掌的刺课件PPT-附教案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点此下载
感谢您的聆听
“问号”,是打开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库,隔热。 ②蹄肥大,有肉垫:防陷、耐高温。 ③眼耳鼻:辨方向、挡风沙。
阅读小资料: 沙漠之舟——骆驼
拓展活动:对狐狸的研究
北极狐 华北赤狐 热带狐
热带沙漠 北极
温带森林
同步教案
同步教案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活动2:身体结构的适应性
把自己的右手大拇指与手掌紧贴在一起,试着做些 简单的事,说说自己的感受。
观察鱼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答案: ①流线形的身体有利于在水中运动。 ②鳍可以在鱼游动时划水,尾鳍如船舵和螺旋桨 发动机。 ③鳃帮助鱼呼吸。
骆驼身体的哪些结构适于它在干旱的沙漠环 境中生活?
比较结果记录表
植物名称
仙人掌

器官
形态


试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 自的生存环境的 ?
总结:
仙人掌的叶子全部变为尖尖的叶刺, 干茎厚实、丰满; 莲的叶宽阔肥大,茎内有很多空洞。
选择一种旱生或水生植物,分析它在形态上是 如何适应环境的?
讨论:假如将旱生和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对调,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科学·五年级上册·冀教版
8仙人掌的刺
讲师:文小语 2020年12月2日
目录
活动1:仙人掌与莲
在千差万别的环境中,生存着 形形色色的动物和植物。我们 观察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它们的外部形态也有不同的特 征。 今天我们就以仙人掌与莲 为例,比较这两种植物在形态 上的区别。
仔细观察下图中仙人掌与莲,比较这两 种植物在形态上的区别。

仙人掌的刺教案

仙人掌的刺教案

《仙人掌的刺》教案张家口市高新区姚家庄中心校刘洋活动目标:1.能观察比较仙人掌与莲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点并记录下来。

2.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教学重点:1、能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到启发。

2.能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发现比自己更好的解释。

教学过程:1.提前1天做好如29页所示的对比实验,即:将1株仙人掌和天竺葵分别浇透水,用大塑料袋罩住,在基部扎紧,备用。

2.上课开始,可分别展示一组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两种相差悬殊的环境——沙漠和水塘及两种生活环境中的代表植物。

3.利用仙人掌和莲的图片或实物,比较它们在形态上的区别,并将比较的结果在教材的表格内记录下来。

例如,仙人掌的叶子全部变为尖尖的叶刺,干茎厚实、丰满;莲的叶宽阔肥大,茎内有很多空洞。

4.指导学生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时,可先让学生尝试分析,如果学生感觉困难,可出示提前做好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罩着仙人掌的塑料袋内水珠很少,罩着天竺葵的塑料袋内有很多水珠,相信学生会因此受到启发。

5.一般学生会想到,仙人掌肥厚的茎能贮存水分,变成刺状的叶能减少水分蒸发;莲的叶子有利于水分的散失,茎内的空洞有利于在水下吸收空气和水分运输。

6.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这种方法再分析一至两种植物的形态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教材第29页有四幅图,左侧两幅为旱生植物光棍树和百岁兰,右侧两幅为水生植物睡莲和菱。

7.活动最后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两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发生对调后所能出现的情况。

注意启发学生不要仅满足于能说出会影响植物的生存,更要说出为什么换了环境后这些植物就不能生存,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个体现。

身体结构的适应性活动目标1.能根据观察结果或查阅资料,推测出动物某种形态结构的作用。

2.能至少提出两个关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方式(摄食方式、运动方式、求偶方式等等)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问题。

3.能举例说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是如何相适应的。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仙人掌的刺》学案——第一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仙人掌的刺》学案——第一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仙人掌的刺》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2.能根据观察结果或查阅资料,推测动物某种形态结构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适应,并为自己的推测说明理由。

3.能从其他同学那儿发现比自己更好的解释。

4.能提出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仙人掌和莲分别长在什么地方?2.仔细观察仙人掌与莲的茎和叶的区别。

3.水生植物缺了水还能生长的很好吗?4.你用一只眼看东西和两只眼看东西的结果一样吗?(二)合作探究1.仔细观察鱼的形态结构,它是怎样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使用“学乐师生”APP 录像,分享给全班同学。

)鱼的鳃:鱼的鳍:鱼的形体:2.你的身体哪些结构是为了适应生活需要的?3.鸽子能飞,鸡却飞不起来,为什么?(三)拓展知识适应适应是生物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生物的结构大都适合于一定的功能。

例如,高等动植物个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分别适合于个体的各种营养和繁殖功能;由许多个体组成的生物群体或社会组织(如蜜蜂、蚂蚁的社会组织)的结构适合于整个群体的取食、繁育、防卫等功能。

DNA分子结构适合于遗传信息的存储和“半保守”的自我复制;各种细胞器适合于细胞水平上的各种功能;在生物的各个层次上都显示出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

生物的结构与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繁殖。

例如鱼鳃的结构及其呼吸功能适合于鱼在水环境中的生存,陆地脊椎动物肺的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动物在陆地环境的生存等等。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仙人掌的刺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仙人掌的刺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仙人掌的刺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2.能根据观察结果或查阅资料,推测出动物某种形态结构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适应,并能为自己的推测说明理由。

3.能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发现比自己更好的解释。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课前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知道仙人掌为什么长着这么多的刺?二、指导学生认识仙人掌与莲的外部形态特征。

1.仙人掌与莲分别长在什么地方?2.让学生仔细观察仙人掌与莲,比较这两种植物在形态上的区别。

3.学生互相交流。

4.让学生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在课文的表格中。

5.让学生试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的。

6.让学生展开讨论。

7.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8.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9.让学生选择一种旱生或水生植物,分析它在形态上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三、指导学生认识身体结构的适应性。

1.让学生把自己的右手大拇指与手掌紧贴在一起,试着做些简单的事。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让学生说说身体的其他结构是怎样适应生活需要的。

4.让学生讨论:其他动物适应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四、指导学生对狐狸进行研究。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三种狐狸头部特写的插图。

2.让学生推测它们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并用连线的方式表示出来。

3.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推测。

4.总结全文。

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传热比赛 1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热是如何传递的。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仙人掌的刺教学设计

仙人掌的刺教学设计

仙人掌的刺教学设计一、引言仙人掌是一种特殊的多肉植物,其刺是其特色之一。

仙人掌的刺不仅具有避敌和防护的功能,同时也可以成为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有趣的话题。

通过研究仙人掌的刺,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个仙人掌的刺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在生物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 理解仙人掌的刺是什么以及其功能;2. 了解仙人掌刺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3. 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引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或实物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仙人掌的图片,并问学生是否了解仙人掌的刺是什么以及起到了什么作用。

通过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传授(2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仙人掌刺的功能和适应性。

可以分别介绍它们的避免水分散失、保护机制和防御功能,并通过图示和实际示范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验设计(3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个或多个仙人掌植株。

教师提供一些实验器材和材料,供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可以设计为:观察不同条件下仙人掌刺的表面形态和触感变化;测量仙人掌刺在不同环境下的硬度;观察仙人掌植株表面液滴的形成和保持。

4. 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思考仙人掌刺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

教师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小组代表向全体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并讲解他们的思考过程。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仙人掌刺的重要性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本次教学设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2. 学生讨论和展示: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评估,考察他们对仙人掌刺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仙人掌的刺教案

仙人掌的刺教案

仙人掌的刺教案教案标题:仙人掌的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学习仙人掌的刺的结构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仙人掌植物。

2. 仙人掌的刺实物或图片。

3. 学生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仙人掌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注意。

2. 提问学生是否见过或了解过仙人掌,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探究:1. 向学生介绍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包括干燥的沙漠地带、多刺的外表等。

2. 让学生观察仙人掌的刺,讨论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密度。

3. 引导学生思考仙人掌的刺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仙人掌需要刺。

讲解:1. 解释仙人掌的刺是植物的适应性特征,用于保护自身免受捕食者的侵害。

2. 说明仙人掌刺的结构,包括由细胞组成的刺体和刺尖的尖锐形状。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株小型仙人掌植物或刺的图片。

2. 让学生观察仙人掌的刺,描述刺的形状、颜色和密度,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包括仙人掌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刺的结构和功能。

2. 提醒学生刺是仙人掌的一种适应性特征,用于保护自身免受捕食者的侵害。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附近观察其他多刺植物,并记录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2. 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仙人掌的刺对于防御捕食者的有效性。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和描述仙人掌的刺的能力。

2. 对学生的笔记和讨论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仙人掌刺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教案扩展:1. 可以将仙人掌的刺与其他植物的防御机制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适应性特征。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仙人掌的其他特点和种类。

最新精品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8仙人掌的刺 》word教案1

最新精品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8仙人掌的刺 》word教案1

仙人掌的刺【教学目标】1.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2.能根据观察结果或查阅资料,推测出动物某种形态结构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适应,并能为自己的推测说明理由。

3.能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发现比自己更好的解释。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课前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知道仙人掌为什么长着这么多的刺?二、指导学生认识仙人掌与莲的外部形态特征。

1.仙人掌与莲分别长在什么地方?2.让学生仔细观察仙人掌与莲,比较这两种植物在形态上的区别。

3.学生互相交流。

4.让学生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在课文的表格中。

5.让学生试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的。

6.让学生展开讨论。

7.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8.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9.让学生选择一种旱生或水生植物,分析它在形态上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三、指导学生认识身体结构的适应性。

1.让学生把自己的右手大拇指与手掌紧贴在一起,试着做些简单的事。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让学生说说身体的其他结构是怎样适应生活需要的。

4.让学生讨论:其他动物适应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四、指导学生对狐狸进行研究。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三种狐狸头部特写的插图。

2.让学生推测它们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并用连线的方式表示出来。

3.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推测。

4.总结全文。

教师是一个非常光辉的职业,如果教得好就能桃李满天下,在老的时候会有许多的学生来看望,名声也是极大的……但是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一个学生心中的好老师,还是很有难度,教师不只是一种职业,更担当着一种责任。

教书育人,既是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使命,也是对于自己良心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秋冀教版科学五上第8课《仙人掌的刺》word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2.推测动物某种形态结构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适应,并为自己的推测说明理由,能提出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3.能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发现比自己更好的解释。

4.在交流中发现最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一盆仙人掌,请同学们观察后提出问题:
1、找一找它的叶子和茎在哪里呢?
2、它的外部形态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回答。

教师:你们知道仙人掌为什么长着这么多的刺?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仙人掌的刺。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活动1:仙人掌的刺
1.指导学生认识仙人掌与莲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书P28,观察这两幅图,然后小组讨论,回答两个问题。

问题①:仙人掌与莲分别长在什么地方?
问题②:仔细观察仙人掌与莲,比较这两种植物在形态上的区别。

(三)讨论交流,合作解决
学生观察并相互交流。

教师:请同学们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在课文P28的表格中。

学生记录。

2.汇报交流。

教师: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他的观察结果。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教师:试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的?小组讨论。

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出示提前做好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罩着仙人掌的塑料袋内水珠很少,罩着天竺葵的塑料袋内的水珠很多,以此来受启发。

(四)展示评研,归纳提升
教师:哪位同学汇报一下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旱生或水生植物,分析它在形态上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3.讨论:假如将旱生和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对调,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活动2:身体结构的适应性
1.指导学生认识身体结构的适应性。

①让学生把自己的右手大拇指与手掌紧贴在一起,试着做些简单的事。

②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让学生说说身体的其他结构是怎样适应生活需要的。

④让学生讨论:鱼、骆驼或其他动物适应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⑤关于动物身体结构的适应性,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五)、当堂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评)
1.填空。

(1)莲是我们熟悉的()植物(填水生、陆生),为了适应()的生活,它的茎中间有(),有利于水分运输和在水下吸收空气;叶面宽大有利于()。

(2)仙人掌适合生活在()的沙漠中,仙人掌的刺实际上是它的()。

仙人掌的茎比较(),有利于()水分。

(3)人们把骆驼的驼峰又叫做()。

2.选择(请你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1)下列植物中()为适应干旱环境叶子消失。

A.光棍树B.睡莲C.百岁兰D.菱
(2)水中生活的鱼靠()运动,用()呼吸。

A.肺B.腮C.皮肤D.鳍
(3)骆驼为适应干旱的沙漠,主要靠()储存脂肪转化成水分。

A.粗颈B.驼峰C.肚子
(4)流线型的汽车外形是仿生()。

A.鱼B.骆驼C.大象
3.问答题。

如果北极的气候发生变化,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长出茂密的植物。

推想十万年后生存下来的北极熊的体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我曾经在五年级4个班进行教学,效果很好,特别是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令我欣慰:
1、学生足够的活动时空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根本保证。

如:在“学生自己推测假设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怎样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原因”时,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如:在“学生体验自己的身体结构是如何适应环境的”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尽情的动手体验。

我想,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探究就无法落到实处,更没有发展思维的空间。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这节课中,我并没有生搬硬套的给学生灌输知识。

而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推测假设——小组讨论——汇报得出结论”这样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寻找“仙人掌和莲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原因”,就远胜过老师讲解十倍甚至百倍。

虽然在这节课中,我们并没有知识点的传授,但教给了学生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

回放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中时,给科学教学活动带来的无限生机,更可以感受到小组合作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

也许,这就是科学课程的魅力!
但是,在本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尤其是小组讨论不充分,学生汇报交流不积极等方面还要加强。

附送:
2019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10课《动物与能量》word教案
课题:10、动物与能量课型:新授课时:2 累计课时:2 主备人:麻永飞___授课时间:____ 年_____月____日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8 页共8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