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地基处理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三十层楼地基处理方案

三十层楼地基处理方案

三十层楼地基处理方案
三十层楼地基处理方案是指对一座三十层高的建筑物地基进行处
理的方案。

在进行地基处理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地下水位、地
质条件、建筑负荷等等,以确保楼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处理三十层楼的地基时,通常需要进行多种方法的组合。

首先,需要进行地面勘测和地质调查,以了解周边土层的情况和地下水位的
高低。

其次,可以采用灌注桩、钻孔灌注桩、软基加固等方法来加强
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进行土体加固、钢筋混凝土基础、深基础等处理方式,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

在实施三十层楼地基处理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
的平衡。

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是最重要的,但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减
少成本和时间的浪费。

因此,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需要根据具体
情况和需求做出合理的决策。

高层住宅楼地基处理cfg桩施工方案

高层住宅楼地基处理cfg桩施工方案

高层住宅楼地基处理cfg桩施工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住宅楼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而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至关重要,cfg桩作为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对高层住宅楼的安全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针对高层住宅楼地基处理中cfg桩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cfg桩施工概述cfg桩,即加固灌注桩,是一种在钻孔过程中将水泥浆灌注加固的桩基处理方式。

该工艺能够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和抗侧力能力,适用于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

三、施工前准备1.设计方案: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和地质勘察结果,确定cfg桩的数量、直径和深度。

2.材料准备:准备水泥、碎石等施工所需材料。

3.设备调试:检查钻机、搅拌设备等施工设备,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四、施工步骤1.测量定位:根据设计要求,在地面上进行cfg桩的位置测量和标定。

2.孔洞开挖:利用钻机在标定位置进行孔洞的开挖,直至设计深度。

3.灌浆加固:在灌注桩灌浆管道中灌入水泥浆,同时进行振捣和抽桩。

4.成桩验收:待桩身完成后,进行成桩验收,检查cfg桩的质量和完整性。

五、施工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2.施工过程中保持现场整洁,确保施工安全。

3.密切配合其他单位,协调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4.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执行,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

六、施工质量评估对施工完成后的cfg桩进行质量评估,主要包括桩的承载力、抗拔力以及整体稳定性等指标。

如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正和处理。

七、总结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我们对于高层住宅楼地基处理中cfg桩的施工方案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操作规程执行,确保高层建筑地基的安全稳定。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上便是高层住宅楼地基处理cfg桩施工方案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3篇)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城市,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

该工程为多层住宅楼,地下1层,地上15层,建筑高度约50米。

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

以下是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总平面布置:根据工程特点,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施工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3)施工资源计划: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确保施工质量。

2. 技术准备(1)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工程结构、基础形式等要求。

(2)施工方案编制:根据工程特点,编制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3)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掌握相关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3. 材料准备(1)原材料:钢筋、混凝土、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施工设备:准备挖掘机、搅拌机、振捣器、泵车等施工设备。

4. 人员准备(1)施工队伍:组建专业施工队伍,确保施工质量。

(2)技术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技能。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1. 施工顺序(1)基础开挖:先进行基础开挖,确保场地平整。

(2)基础垫层施工:在基础垫层上铺设钢筋网,浇筑混凝土。

(3)基础梁施工:在基础梁上铺设钢筋网,浇筑混凝土。

(4)基础板施工:在基础板上铺设钢筋网,浇筑混凝土。

2. 施工工艺(1)基础开挖:采用挖掘机进行基础开挖,确保场地平整。

(2)基础垫层施工:在基础垫层上铺设钢筋网,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厚度为100mm。

(3)基础梁施工:在基础梁上铺设钢筋网,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梁高为600mm,梁宽为600mm。

(4)基础板施工:在基础板上铺设钢筋网,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板厚为300mm。

3. 施工要点(1)基础开挖:确保场地平整,满足设计要求。

(2)基础垫层施工: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确保垫层平整、密实。

某小区住宅楼工程地基处理方案的研究

某小区住宅楼工程地基处理方案的研究

结 合工 程 所 在 地 区常 用 的 成熟 地 基 处 理 经 验 结 合设 计要 求 , 供选 择 的地 基 处理 方式 有 C G桩 ( 可 F 复
合地基 )P C预应力管桩( 、H 复合地基 ) 及混凝土灌注
桩。
31 F . 1C G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 . 由《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单桩竖 向承载力特 ,
挖后 , 第③层为持力层 。建筑所在地市抗震设防烈度
为8 度区 , 岩土工程勘察结果对照设计规范判断工程 无土层液化影响 , 场地类别为 I 类 , 自 I 非 重湿陷。 I 据 土层参 数 表及 工程 勘察 揭示 的地质 剖 面 图 , 第
5 .8 98 0 7 .8 第⑨层 粘土
关 键 词 : 基 , 栽 力 , F 桩 , 凝 土 灌 注桩 地 承 CG 混
第①层
1 5 ll . - 1 5
填土
成’ 具湿
9 o
1 工程概 况
第媚 第③层
本工程有高层住宅楼 7 , 栋 1 楼建筑层数设计 7 为地上 2 层/ 6 地下 1 4 楼设计为地上 2 层/ 层( 2 地下 l
20 8
基处理方式进行研究 ,其他住宅楼研究方法类同。2
楼 单体 基础设 计 为 8 . x 68 64 3 . m m。
2 场地 地质 条件
30. 篇 ・ 7 . 3 1 2
4 .0 9 8 09 .O
褐黄~ 棕红色 , 局部夹有粉 土、 粉砂 , 中等韧性
工程 场地 土 的岩 性及 分层见 表 1 ,建 筑物 基 础开
工程特 陛较 均匀 , 度变 化小 。该 层 土 的承 载力 标 贯 厚
要 研 究 内容 。当天 然地 基 条 件 不 能 满足 建 筑物 上 部 的承 载 力和

地基基础施工方案(3篇)

地基基础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住宅小区,占地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30000平方米。

本方案针对本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进行详细阐述。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1)成立施工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协调和监督。

(2)明确各施工队伍的职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施工规范。

2. 材料设备(1)材料:根据设计要求,准备水泥、砂、石子、钢筋等原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设备:准备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振动棒、水准仪等施工设备。

3. 施工技术准备(1)熟悉设计图纸,了解工程特点及施工要求。

(2)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施工顺序及质量控制要点。

(3)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技术。

三、施工工艺1. 土方开挖(1)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土方开挖,确保开挖深度及宽度符合要求。

(2)根据土质情况,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确保开挖质量。

(3)对开挖出的土方进行分类堆放,便于后续施工。

2. 地基处理(1)对地基进行平整,清除杂物、杂草等。

(2)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换填、压实等方法进行地基处理。

(3)对地基进行检测,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3. 桩基施工(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桩基类型,如预制桩、灌注桩等。

(2)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桩基施工,确保桩基质量。

(3)对桩基进行检测,确保桩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4. 基础施工(1)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基础施工,包括基础垫层、基础梁、基础板等。

(2)采用混凝土浇筑,确保基础混凝土质量。

(3)对基础进行检测,确保基础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四、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1)严格审查进场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确保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2)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材料质量。

2. 施工过程质量(1)严格执行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

(2)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对关键工序进行检测,确保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新民村集中居住区57#、63#地基处理方案1工程概况1.1 工程特点甘溪镇新民村集中居住区工程位于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新民村。

57#、63#工程±0。

00相当于绝对标高600.500m,设计底标高为-1。

5m(599.00m)。

根据2013年8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本工程自然地面为-1.1 m 相当于绝对标高599。

4 m ,自然地面下—1。

8m~-3.9m(598。

7m~596.6m)范围内含有大量的杂填土及软弱土,基础将埋置在软弱土层上,该层土质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不经处理不应直接采用该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建议将该软弱土层全部挖掉,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夯实至基础垫层标高。

按设计要求及多次与地勘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协商达成如下意见:基底下部杂填土及软弱土全部换填,挖槽深度按平均-3.9m相当于绝对标高596.6m 考虑,并按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基础垫层标高以下采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夯实. 由于挖槽深度加深,换填段基底外墙线须预留出1000mm换填土扩大距离,以保证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2 工程地质条件2.1 场地地层构成:根据建材成都地质工程堪察院对新民村集中居住区建设项目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所示:拟建场区位于新民村四组,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组成。

按地层岩性及工程特性进一步划分为4个大层,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最深15。

0m),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按地基土的构成从上至下描述如下:ml):灰褐色~褐灰色,多呈松散状,稍湿~湿,成份主要为粘性①1素填土(Q4土,含植物根系,揭露层厚0。

40~1。

80m,该层场地内局部有分布。

fgl):褐黄色,褐红色,可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斑痕。

稍有②1粉质粘土(Q1+2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普遍分布,厚度0。

5~4.4m。

fgl):褐黄色,褐红色,硬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斑痕.②2粉质粘土(Q1+2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普遍分布,厚度0。

教学楼工程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教学楼工程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教学楼工程地基处理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调查勘测:对施工地点进行勘测,了解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情况,确定地基处理方式。

2.设计方案:根据勘测结果制定地基处理设计方案,包括选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和处理深度,结合地质条件进行设计。

二、地基平整处理:1.清理施工区域:将施工区域内的杂物和不平整的土层清理干净。

2.松土和夯实:使用土方机械进行松土作业,将土层松散开来。

之后使用夯锤或夯机进行夯实,使地基达到一定的密实度。

三、地基加固处理:1.灌注桩:对于较软的地基,可以选择灌注桩的方式进行加固。

首先,在确定的桩位上进行钻孔,之后将一定比例的水泥和砂浆混合物灌注入孔内,形成桩体。

2.挤土桩:对于较松散的地基,可以采用挤土桩进行加固。

挤土桩可以有效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通过向地基内注入特殊的增密土壤,形成一定直径的挤土桩。

3.加固网格:对于部分地区地基较差的情况,可以进行加固网格处理。

首先,在土层表面铺设一层加固网格,之后将一定比例的水泥混凝土浇筑在网格上,形成加固层。

四、地基排水处理:1.地基防水:在地基处理完成后,对地基进行防水处理,以防地下水渗入地基,影响结构的安全。

2.地基排水: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需要进行地基排水处理。

可以采用排水管道或者排水井的方式,将地下水排出,以保证地基的干燥。

五、验收和保养:1.地基处理完成后,需进行验收,确保地基达到设计要求。

可以通过测量地基沉降量和超压量来进行验收。

2.地基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日常的保养工作,及时修复地基出现的损坏或裂缝。

以上是一份教学楼工程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案,通过合理的地基处理,可以保证教学楼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施工中需注意施工规范,加强工地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房屋基础工程施工方案(3篇)

房屋基础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住宅小区的一栋高层住宅楼,建筑高度为32层,地下1层,地上31层。

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本方案主要针对本工程的基础部分施工进行详细规划。

二、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单位:XXX建筑有限公司2. 施工项目:基础工程施工3. 施工期限:根据合同约定,本工程基础施工工期为3个月。

4. 施工人员:基础工程施工所需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材料员、施工工人等。

5. 施工设备: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站、泵车、钢筋加工设备、焊接设备、测量仪器等。

三、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现场平整: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平整,清除障碍物,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材料准备:提前准备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水泥、砂石等。

(3)设备调试:对施工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施工流程(1)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挖掘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开挖过程中注意保护地下管线。

(2)地基处理: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对地基进行处理,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3)基础垫层施工:在平整后的基础上铺设垫层,垫层厚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钢筋绑扎: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钢筋绑扎,确保钢筋位置准确、间距均匀。

(5)模板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模板,确保模板牢固、平整。

(6)混凝土浇筑:采用泵车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注意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确保混凝土质量。

(7)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3. 施工质量控制(1)原材料质量: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过程控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3)检验批检验:对施工完成的检验批进行检验,确保检验合格。

4. 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人员安全: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现场安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1部分编制依据1第2部分工程背景2第3部分岩土工程设计方案4第4部分换填方案和夯扩桩方案技术对比6附图1 2号楼夯扩混凝土桩及夯扩碎石桩平面布置图1.1设计主要依据规范及标准〔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8-87)〔6〕《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7〕《建筑工程测量规程》(DBJ 01-21-95)〔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9〕《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 01-501-2008)〔1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JGJ 46-2005)〔1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DBG 01-83-2003)1.2 其它文件1、设计单位提供的本工程相关设计图(电子版);2、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09技165);3、公司的企业标准,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及施工作业指导书等;4、现场踏勘情况;5、我公司施工类似地基处理工程的施工经验。

2.1 工程概况拟建康龙化成新药研发服务外包基地建筑场地位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三路东侧、泰河路南侧,涉及北京市1:500地形图图幅号为Ⅱ-3-4-9(3)、9(2)、19(4)、19(1)。

详见“拟建场区平面位置图”。

项目一期工程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工作。

根据业主基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拟建一期建筑包括办公楼、实验楼、库房、实验室、门卫,拟建建筑物设计条件详见表1:项目名称±0.00绝对标高(m)结构形式地上/地下层数基础埋深(m)(在±0.00以下)基底平均压力估算值(kN/m2)办公楼(1号楼)28.80框架结构8F/1B 5.46~7.96/化学实验楼(2号楼)28.605F/0B 6.11普通库房(4号楼)28.504F/0B 2.0200化学实验楼(6号楼)28.505F/0B7.66/2.2.1 地形及地物条件拟建场区现地形基本平坦,勘探时钻孔孔口处地面标高为26.92m~27.57m。

场区内现为空地。

据了解场区东部有一条近南北向的深沟,深度7.00m~9.00m,约在5~6年前回填。

现场可见已施工完成的钻孔灌注桩,每一承台下4根桩,桩径400。

经了解,为原土地使用者CONCORDIA 康达应彩科技有限公司拟建厂房的基础桩,于2005 年完成施工,有效桩长9.00m左右。

2.2.4 地层土质及岩性特征概述根据现场勘察、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将本次勘探深度(25.00m)范围内的土层按照成因类型、沉积年代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三大类,根据岩性及工程性质进一步划分为8 个大层。

现按自上而下顺序,对各土层分述如下。

拟建场区人工堆积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1.00m~3.00m。

局部达7.00m~9.00m,主要以沟的形态分布于办公楼(1#)、化学实验楼(6#)、生物实验楼(5#)东侧,普通库房(4#)、化学实验楼(2#)西部。

参见“拟建场区已填埋的沟、坑分布图”,在已填埋的沟的范围缺失粘土-重粉质粘土②层、砂质粉土②1层、粉砂-细砂②2层和粉砂-细砂③1层。

上述各土层的分布情况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

成因类别地层序号岩性各大层层顶标高(m)地层主要特征人工堆积层①房渣土26.92m~27.57m杂色、松散~稍密、稍湿~湿,含砖块、碎石、混凝土碎块、砖灰渣①1砂质粉土填土-粘质粉土填土黄褐色、中下稍密、稍湿~湿、可塑,含砖灰渣,植物根新近沉积层②粘土-重粉质粘土24.62m~26.84m黄褐色~褐黄(暗)、湿、硬塑~可塑,具中高压缩性,含姜石、氧化铁,腐殖质②1砂质粉土黄褐~褐黄(暗)、中~中下密、稍湿~湿、硬塑~可塑,土质不均,含云母,氧化铁②2粉砂-细砂黄褐~褐黄(暗)、稍密~松散、稍湿、土质不均,粉质粘土夹层,含云母,氧化铁③细砂-中砂23.17m~25.54m 褐黄色、中~中上密、稍湿~湿~饱和,含云母及少量圆砾③1粉砂-细砂褐黄~褐黄(暗)色,中下~稍密、稍湿,夹或混粉质粘土(层),含云母、氧化铁第四纪沉积层④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16.92m~19.51m局部缺失褐黄(暗)~灰黄色、饱和、可塑~硬塑,具中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④1粘质粉土-砂质粉土褐黄(暗)~灰黄色、中上密、饱和、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⑤中砂—粗砂15.20m~18.56m褐黄色,密实、饱和,含氧化铁,圆砾⑥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12.59m~14.12m局部缺失褐黄色、饱和、可塑,具中~中低压缩性,含氧化铁、姜石⑥1粘质粉土褐黄色、中上~中密、饱和、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⑦粉砂-细砂11.00m~12.82m(局部缺失)褐黄色、密实,饱和,含云母、氧化铁⑧粘质粉土-粉质粘土8.57m~12.09m褐黄色,饱和,可塑~硬塑,具中低~中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⑧1重粉质粘土-粉质粘土褐黄色、湿~饱和可塑~硬塑,具中~中低压缩性,含氧化铁、姜石拟建场区现场勘探期间(2009 年9 月下旬)于钻孔中实测到1 层地下水,该层地下水静止水位标高为18.30~19.48m(深度7.80m~8.90m),地下水类型为潜水。

第3部分 岩土工程设计方案3.1岩土工程方案总体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原则: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可行、快速高效。

3.1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3.1.1地基处理方案分析根据场地条件,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为房渣土③1粉砂细砂层,设计要求处理后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00kPa ,地基沉降不大于50mm 。

根据地层情况和我司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拟采用夯扩桩对房渣土进行挤密置换以提高承载力,减小沉降。

由于基础下地层变化较大,局部房渣土填土层厚度达4.5m ,局部无房渣土。

桩长设计主要考虑①房渣土处理,桩端持力层选择在⑤中砂粗砂层,以期提高单桩承载力,加大桩间距,强化褥垫层的调节作用,降低复合地基刚度,协调基础沉降。

若选择在④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层中,桩端持力层较差,则单桩承载力降低,要达到设计要求的承载力,势必会加密布桩,桩间距减小,则复合地基刚度加大,不利于基础的均匀沉降。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有效桩长取6m ,桩端持力层选择在⑤中砂粗砂层。

基础下的夯扩桩采用干拌混凝土回填夯实。

考虑到房渣土为主要处理土层,基础外布置的保护桩采用石料回填以降低成本,有效桩长为4m 。

3.1.2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 设计a R= p p ni isi pA q l q+∑=1u其中:uP - 桩的周长qsi - 第i 层土的侧摩阻力特征值 li - 第i 层土的厚度 AP - 桩的断面面积 qp- 桩端土阻力特征值3.1.3 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m 计算m = sk Paskk sp f A R f f ββ--⋅式中: fsp.k-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m - 面积置换率AP - 桩的断面面积,0.237m2fsk - 处理后的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取100kPa- 桩间土强度发挥系数,取0.95Ra -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3.1.4 具体设计参数具体的设计参数见表3。

设计参数4#楼基础垫层底标高(m) -6.15(22.45) 桩顶标高(m)-6.35(22.25)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 100(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200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 370桩径(mm) 550施工桩长(m) 7.0有效桩长(m) 6.0保护桩长(m) 1.0桩距(m) 根据基础面积调整(1.8×1.8)桩端持力层⑤中砂粗砂层桩体强度C15褥垫层厚度20cm,5~20mm碎石面积置换率(%) 7.17夯扩桩平面布置见桩位平面布置图。

第4部分换填方案和夯扩桩方案技术对比4.1 对比条件拟建2#楼(化学实验楼)基础垫层底标高为-6.11m,埋深约自然地面以下5.1m。

根据本工程勘察报告,基础范围内有一条掩埋深沟,沟深7.3~9.6m,故基底存在2.2m~4.5m厚层房渣土层。

勘察报告揭示深沟大致位置如图1所示。

该部分房渣土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需考虑对房渣土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可选用换填垫层法和夯扩桩法处理。

图1 深沟大致范围和深度示意图4.2方案对比4.2.1 砂石垫层法根据已有资料,本工程换填垫层法采用级配砂石换填,换填级配砂石须分层换填,砂石压实系数、垫层底面的宽度(基底面应力扩散)满足规范要求。

按设计方要求,当换填深度超过2.5m时,告知设计方另行处理。

4.2.2 夯扩桩法按照地基承载力200kPa地基处理要求初步计算,基础下布设夯扩混凝土桩,桩长7m(有效桩长6m),桩间距1.8m,桩径550mm;基础周围布设夯扩碎石保护桩,桩长5m(有效桩长4m),桩间距1.8m,桩径550mm。

夯扩混凝土桩桩顶铺设200mm褥垫层。

处理范围内布设夯扩混凝土桩451根,夯扩碎石桩368根。

(详见第3部分)4.3 工作量对比说明:红色表示夯扩桩方案黑色表示换填垫层方案图2 两种地基处理方案剖面图如图2所示,两种处理方案会产生处理方案自身工作量的差异,以及引起基坑支护、土方开挖等工作量的差异,初步统计夯扩桩方案相较换填垫层方案工作量增减见表1。

序号项目夯扩桩方案相较换填垫层方案工作量增减备注1基坑侧壁土方约-2200m3包括外运和回填2基坑支护约-667m2/3房渣土外运约-8500m3/4级配砂石换填约-8500m3/5夯扩混凝土桩748m3/6夯扩碎石桩436m3/7褥垫层291m3/8剔桩头451根/9清保护土1454m3/10载荷试验基本相同4.4 造价对比两种处理方案造价对比见表2和表3。

序号项目换填垫层方案估计单价(元)估计合价(元)1基坑侧壁土方(含外运和肥槽回填)约-2200m350110000.02基坑支护约-667m2160106720.0 3房渣土外运约-8500m318153000.0 4级配砂石换填约-8500m3100850000.05载荷试验3点600018000.06合计//1237720.0序号项目夯扩桩方案单价(元)小计(元)1夯扩混凝土桩748m3550411400.02夯扩碎石桩436m3280122080.03褥垫层291m310029100.04剔桩头451根104510.05清保护土1454m32231988.06载荷试验3点600018000.07合计//617078.0两种地基处理方案工期对比见表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