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丸的种类

合集下载

六味地黄丸的显微鉴定

六味地黄丸的显微鉴定

饮片细粉 饮片提取物
+
黏合剂 适当方法
适宜辅料
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丸剂:系指饮片细粉或饮片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
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主要
供内服。
• 实验材料:六味地黄丸大蜜丸
• 实验试剂和仪器:水合氯醛试剂、稀甘油 试剂、酒精灯、火柴、解剖针、手术刀片、 显微镜、吸水纸、擦镜纸、载玻片、盖玻 片、标签
• 六味地黄丸处方溯源于“医圣”张仲景的肾气丸。 肾气丸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 中,叫“八味地黄丸”。后人又称之金匮肾气丸, 桂附地黄丸。
• 六味地黄丸由北宋太医、儿科专家钱乙(仲阳), 在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处方基础上改创而成。
• 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共八味药,钱乙去掉偏于补 阳的药物桂枝、附子。钱乙在他的著作《小儿药 证直诀》里叫地黄圆(丸),因六味药,后人称 之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的组方特点:
“地八山山四, 苓泽丹皮三”为 经典组方及用量 的概括。源自 三补三泻,以补为主,以泻
助补。 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
肾阴为主。
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 潮热,盗 汗遗精,消渴。
历经数代,药味没变,用量 变化不大,常用剂型为丸剂。
中药丸剂制作
1.山药:块茎药材及粉末。 2.茯苓:菌核药材及粉末。 3.熟地黄:块根药材(经炮制)。 4.牡丹皮:的根皮药材及粉末。 5.泽泻:的块茎药材及粉末。 6.山茱萸:的成熟果肉药材及粉
末。
7.六味地黄丸(中成药大蜜丸)
中成药显微鉴定制片方法与药材粉末装片基本相同, 但由于中成药的剂型不同,其取材方法随之有所差 异。 如为散剂,可用牙签挑取少量粉末装片; 如为密丸,可将药丸正中切开为二,从切面自外

知柏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知柏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知柏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导语:常见的药物有很多,所以在药物选择上,也是要注意不能随意进行,否则对人体健康也是有着很大损害,那知柏地黄丸是一个常见的药物,它对治疗
常见的药物有很多,所以在药物选择上,也是要注意不能随意进行,否则对人体健康也是有着很大损害,那知柏地黄丸是一个常见的药物,它对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而且这样的药物也是中药中很常见,使得能够很好治疗患者疾病,知柏地黄丸的作用都有什么呢?
知柏地黄丸的作用也是有着很多方面,而且这样的药物对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不同种类,选择它治疗疾病,是一个放心之选,使得患者疾病可以得到很好改善。

知柏地黄丸的作用:
知柏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是由补阴经典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和茯苓)加知母黄柏而成,加强了滋肾阴清相火的作用。

传统应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

近年来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对慢性咽炎、急性尿路感染等几种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知柏地黄丸,就是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知母和黄柏。

这两个药是一个清热的药,所以在养阴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些清热的,临床上这个人如果有虚火的症状,我们就用知柏地黄丸。

如果单纯就是阴虚,还没有什么口干,没有什么牙龈肿痛,这些就用六味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由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此、山药、茯苓、泽泻组成。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补肝肾的中成药

补肝肾的中成药

补肝肾的中成药日常补肾效果好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在临床上最为常用,可谓地黄丸家族中的佼佼者,方中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特点为甘淡性平、补而不滞。

能滋补肾阴、填精益髓、涩精、补脾、清肝,用于治疗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而致的眩晕、腰痛、消渴等症。

杞菊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原方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治疗肝肾阴虚而致的眩晕、视物模糊、枯涩眼痛等症,可收到补精、清肝、明目的功效。

归芍地黄丸归芍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原方中增加了养血柔肝之品当归和白芍,故为填精益血剂,对血虚引起的头晕、崩漏等症,临床效果显著。

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独到之处是对肝肾阴虚火旺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血淋等症,能滋其阴降其火。

因方中知母、黄柏性寒,脾虚便溏者慎服,避免挫伤脾胃之气。

补肾养生水果1、葡萄中医认为,黑色入肾,多吃黑色食物有助于补养肾脏。

市面上的葡萄种类和颜色极多,最能补肾的是黑葡萄。

黑葡萄不仅富含钙、钾、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丰富的维生素,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降血脂、养肾、抗氧化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大量医学研究证明,葡萄对肾炎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葡萄营养价值虽高,但是俗话说“病从口入”,买来的葡萄要清洗干净才能吃。

可以先在洗葡萄的容器里放适量水,然后放入两勺面粉或淀粉,来回翻腾葡萄,不要使劲地去揉,由于面粉和淀粉都有黏性,会把葡萄表皮的脏东西都给带下来。

营养学家建议,吃葡萄只要在食用前充分洗净果皮,整颗入口,连皮带子一起吃,这样营养就会达到“百分百”。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再是一句绕口令,而是一句科学饮食的良言。

吃葡萄后不能立刻喝水,否则很容易发生腹泻。

食用葡萄后以间隔4小时再吃水产品为宜,以免葡萄中的柔酸与水产品中的钙质形成难以吸收的物质,影响健康。

2、桑葚桑葚是补肾的佳品,多食用桑葚,可益气补肾。

桑葚又叫桑果、桑枣,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

名医钱乙和六味地黄丸的故事

名医钱乙和六味地黄丸的故事

名医钱⼄和六味地黄丸的故事
六味地黄丸,此⽅源于宋代⼉科专家钱⼄所著《⼩⼉药证直诀》,原名地黄丸,是为⼩⼉⽣长迟缓、发育不良所设。

⽽钱⼄先⽣制作六味地黄丸的初衷原不过是⽤于治疗⼩⼉的“五迟”之症,但是他远远没有想到,六味地黄丸会在以后的⽇⼦发扬光⼤,成为滋阴补肾、养⽣保健的千年良药。

直到今天,仍⼴泛运⽤于临床。

公元1079年,钱⼄,这个“⼟郎中”的⼉⼦,因为治好当时太⼦的病,才四⼗⼏岁的他,⼀下⼦进⼊了太医的⾏列,不能不令这些官僚味⼉很⾜的太医们张⼝结⾆。

有些⼈固然佩服他,但更多的⼈是嫉妒。

他们私下议论:“钱⼄治好太⼦的病,不过是巧合罢了!”有的说:“钱⼄只会⽤⼟⽅,真正的医经怕懂得的不多。


⼀⽇,钱⼄和弟⼦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夫带了⼀个钱⼄开的⼉科⽅⼦来“讨教”。

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张仲景《⾦匮要略》⼋味丸,有地黄、⼭药、⼭茱萸、茯苓、泽泻、丹⽪、附⼦、⾁桂。

你这⽅⼦好像少开了两味药,⼤概是忘了吧?”钱⼄笑了笑说:“没有忘。

张仲景这个⽅⼦是给⼤⼈⽤的。

⼩孩⼦阳⽓⾜,我认为可以减去⾁桂、附⼦这两味益⽕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吃了过于暴热⽽流⿐⾎,你看对吗?”这位⼤夫听了,连声道:“钱太医⽤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弟⼦赶紧把⽼师的话记下来,后来⼜编⼊《⼩⼉药证直诀》⼀书。

就这样钱⼄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下来。

即使在中成药种类繁多的今天知道六味地黄丸的⼈也很多。

曾经的⼩⼉⽤药,现已成为滋阴补肾的常⽤药,临床上⽤于肾阴亏损、腰膝酸软、头⽬眩晕、⽿鸣⽿聋、盗汗遗精、⾻蒸潮热。

秘方偏方:用于男性的中成药

秘方偏方:用于男性的中成药

用于男性的中成药在遇到男科疾病的时候,人们常常羞于启齿,也不愿意去医院,喜欢自己私底下买点药来吃。

但有时吃了药不但没见好,反而感觉更糟糕了。

很多男性对于相关疾病认识也不足,以为男科疾病都是同一种病,都是吃同一类药,常见的比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

但如果不辨证用药,不仅会有安全隐患,而且还会伤及根本。

就比如前一阵子六味地黄丸刚刚新增了13项不良反应,为什么经过千百年验证的传统方剂频频出现副作用呢?其实很大原因在于,人们未经辨证,也不咨询医生、药师,私下买药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药不对证的现象。

其实,男科疾病的种类很多,成因也各不相同。

不同病症的治疗方案可能完全不一样,不同证型和疾病有不同的方法,而应该辨证用药。

一、肾阳亏虚:腰膝酸冷,生殖功能减退,小便频而清长,夜尿多肾阳亏虚症状:以腰膝酸冷,生殖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

包括腰膝酸冷,形寒肢冷,神疲乏力,阳痿、早泄、精冷,或见大便稀溏,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面色白或黧黑,舌淡苔白等症状。

代表中成药:1、锁阳固精丸由锁阳、肉苁蓉、制巴戟天、盐补骨脂、菟丝子、杜仲炭、八角茴香等24味药组成。

温肾固精。

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

2、金匮肾气丸由地黄、山药、酒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牛膝、盐车前子组成。

用于肾阳虚所致的怕冷、腰以下常有冷感、小腹冷痛、水肿、腰膝酸痛、小便不利或夜尿多、四肢冷、阳痿早泄等。

注意:以上药物有明显肾阴虚症状,如潮热盗汗、手脚心热、口燥咽干、遗精等阴虚火旺症状时不宜用。

3、肾宝合剂由红参、熟地黄、淫羊藿、制何首乌、葫芦巴、肉苁蓉、枸杞子、菟丝子、金樱子、当归等22味组成。

肾阳亏虚、精气不足所致的阳痿遗精、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夜尿频多、畏寒怕冷等症。

二、肾阴亏虚:腰膝酸痛,眩晕耳鸣,潮热盗汗,遗精包括: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失眠健忘,遗精,午后颧红,骨蒸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形体消瘦,小便黄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的区别

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的区别

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的区别我们都知道地黄丸分很多种类,最常见的两种就是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

那么,这两种地黄丸之间有什么差别呢?分别有哪些功效呢?在这里,就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的区别吧。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的区别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六味地黄丸并不是包治百病,但据统计,在各种文献报道中,六味地黄丸治疗的病症涉及137种。

最常见的是用于治疗亚健康状态、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所以很多人把它当作保健药品在长期服用。

同时,作为治疗药品,它在高血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味地黄丸最早源自“医圣”张仲景的名著《伤寒杂病论》的“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

至北宋,太医丞钱乙认为肾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强调补泻要同时进行的理论。

遂从“金匮肾气丸”入手,创制了滋补肾阴的名方——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

知柏地黄丸的功效知柏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是由补阴经典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和茯苓)加知母黄柏而成,加强了滋肾阴清相火的作用。

传统应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

近年来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对慢性咽炎、急性尿路感染等几种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知柏地黄丸,就是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知母和黄柏。

这两个药是一个清热的药,所以在养阴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些清热的,临床上这个人如果有虚火的症状,我们就用知柏地黄丸。

如果单纯就是阴虚,还没有什么口干,没有什么牙龈肿痛,这些就用六味地黄丸。

服用哪种地黄丸应该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杞菊地黄丸:地黄丸之间比较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地黄丸之间比较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地黄丸之间比较杞菊地黄丸话题:杞菊地黄丸说明书小窍门中医理论北京中医医院滋阴同是地黄丸功效各异张哲地黄丸“家族”成员繁多:地黄丸系列均由六味地黄丸演化而来。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等6味中药炮制而成,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原用于小儿“五迟”(发育迟缓)等肝肾阴虚症。

后代医家在实践中发现,其临床疗效显著,将其作为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根据不同的症状对原方药物加以增删,先后增加了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又称桂附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六味都气丸、济生肾气丸等“家族”成员。

不同名称功效不同:六味地黄丸原方适用于肝肾阴亏、虚火上升所致的腰膝酸软、头目眩晕、盗汗遗精、耳鸣耳聋等症状;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两味药制成,主要针对肝肾阴虚火旺所致的腰膝酸痛、虚烦盗汗、遗精等症,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但方中知母、黄柏药性寒凉,平时大便稀者须慎用,以免损伤脾胃;麦味地黄丸则是在六味地黄丸内加入麦冬和五味子,以增强六味地黄丸的养阴生津、敛肺纳肾之效,对有咳嗽、气喘、潮热、盗汗等肺肾阴虚症状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两味中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耳鸣、双眼昏花、视物不清、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症状;归芍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养血柔肝的当归和白芍,对血虚头晕、妇女崩漏等疗效显著;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肉桂、附子两味温阳中药,对肾阳虚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小便清长、大便稀烂、阳痿、滑精或女子不孕症等较为适用;明目地黄丸是在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针对眼病的蒺藜、石决明及滋阴养血的当归、白芍等药,是眼病的专用方药。

虽然列出了地黄丸系列的各种适应症,但一般患者并不是专业人士,很难辨别自己的症状到底是虚是实。

因此,提醒读者在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的意见。

丸剂的功能主治

丸剂的功能主治

丸剂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丸剂?丸剂是中医药中常见的一种剂型,其制备方法简便,易于携带和使用。

丸剂是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后,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与辅料混合后制成的固体药剂。

丸剂通常呈现球状,口感较软,一般需要通过口服方式使用。

丸剂具有方便服用、剂量准确、药效稳定等特点,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

2. 丸剂的功能和主治丸剂在中医药中有着多种功能和主治,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丸剂及其功能主治。

(1) 补益丸剂•参芪丸: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久病体虚、失血过多等。

•四神丸:可补气养血、健脾益肺、强筋壮骨,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面黄肌瘦、四肢乏力等。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的功效,适用于肾阴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2) 祛病丸剂•逍遥丸:可疏肝理气、解郁安神,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头痛、失眠等。

•金鸡纳霜丸:具有清热解毒、解表退热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等。

•血府逐瘀丸:可活血化瘀、调经止痛,适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痛经、瘀血性癥病等。

(3) 化痰丸剂•苏合香丸:具有平喘化痰、开窍醒脑的作用,适用于痰热壅盛、晕眩失眠等。

•二陈丸:可健脾化湿、行气止痛,适用于湿热阻滞引起的腹痛、咳嗽痰多等。

•清开灵片: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喉咙肿痛等。

(4) 止血丸剂•血塞通丸: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内外出血、月经不调等。

•伤科止血丸:可活血止痛、消肿止血,适用于外伤引起的淤血、肿痛等。

•千金止血散:具有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出血不止、肿痛等。

(5) 安神丸剂•安宗丸:具有安神镇静、安定情绪的作用,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易醒等。

•安神定志丸:可安心安神、镇定安神,适用于心神不安、睡眠质量下降等。

•灵丹夜舒丸:具有安神养心、镇静安眠的作用,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等。

3. 结语丸剂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具有方便、剂量准确、药效稳定等优点,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黄丸的种类及作用: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

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干,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麦味地黄丸:具有滋养肺肾的作用。

用于肺肾阴虚,潮热盗汗、咳嗽咯血、头晕目眩、耳鸣口干、遗精、消渴。

杞菊地黄丸: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

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昏花。

两目干涩等症,或高血压病属于阴虚阳亢者。

归芍地黄丸:具有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的作用。

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膝酸软、脚跟疼痛。

桂附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肉桂和附子两味温阳中药,对肾阳虚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小便稀烂、阳痿、女子不孕症等较为适用。

明目地黄丸:具有滋肾、养肝、明目的作用。

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济生肾气丸:是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车前子和牛膝而成,由于二者的加入,使其利水除湿之功效大大增强,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都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五味子而成。

五味子有补益固涩之功,故都气丸适用于肾阴不足所致的虚咳、气喘、遗精等症。

市面上销售各种地黄丸药品,消费者很难辨别功效,真应了一句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那么众多的地黄丸产品究竟有何区别呢。

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六味中药组成的。

熟地是六味地黄中的主药,具有滋阴补肾、补血养血的功能,常用于血虚或肾阴不足等症。

茯苓和泽泻是健脾利湿药,具有健脾渗温利尿安神功能,山药和山茱萸能补脾益肝肾。

常用于脾虚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遗精、头晕、目眩、自汗、泄泻等症。

牡丹皮能清热凉血,适用于血热引起的阴虚发热等症。

由以上六味中药组成的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健脾、补肝肾的功效。

常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黄丸方剂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二味中药制成,枸杞子能补肝肾,菊花能清肝明目降肝火,因此,杞菊地黄丸除具有六味地黄丸之功效外,还偏于清肝明目,用于治疗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等症。

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方剂中加入知母、黄柏二味中药配制而成。

知母善于清肺热降胃火,黄柏常为清利下焦火的良药,常用于肝胆及大肠湿热症。

由以上二药加六味地黄组成的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之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劳热、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
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就是阴阳理论,《黄帝内经》首篇即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辨病不仅要辨虚实,更要辨阴阳,辨证明确后再选择对证的药物,才能药到病除。

中成药中,光补肝肾的地黄丸就有六、七种之多,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其作用又有滋阴、补阳、养血之分。

六味地黄丸治肾阴亏损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组方而成。

熟地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泽泻利小便,清湿热。

本方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阴亏损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

知柏地黄丸治肝肾阴虚火旺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组成。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治疗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本方具有滋阴清热的功用,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火旺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血淋等症。

桂附地黄丸(又名金匮肾气丸)治肾阳虚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肉桂、附子组成。

桂附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加用温补肾阳药物,达到阴中求阳的目的。

对肾阳虚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阳痿、滑精或女子不孕症等较为适用。

应该注意的是,肉桂属温热药,不适于治疗具有口干舌燥、烦躁气急、便干尿黄症状的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

亦不宜和外感药、赤石脂或其制剂同时服用。

孕妇也应忌服。

杞菊地黄丸治肝肾阴虚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

本方具有补精、清肝、明目功效,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眼目干涩疼痛等。

归芍地黄丸填精养血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养血柔肝的当归、白芍,具有填精养血之功,对血虚头晕、崩漏等疗效显著。

麦味地黄丸治肺肾阴虚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五味子、麦冬,以增强六味地黄丸养阴生津、敛肺涩精之效,专治肺肾阴虚所致的肺痨、喘咳、遗精等。

七味都气丸治肾阳不足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五味子而成。

五味子有补益固涩之功,适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虚咳、气喘、遗精等。

以上七种成药均系六味地黄丸加减化裁而来,功效主治各有所侧重。

只有根据症状、舌苔、脉象明确辨证分型后,对证用药,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

否则犯了“实实虚虚”之戒,使实者愈实、虚者愈虚,轻则无效,重则贻误或加重病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