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机器人硬件结构设计说明书
导盲机器人之设计

导盲机器人之设计1.視障朋友們長期處於黑暗的世界中,無法以視覺來體認這五彩繽紛的世界,必須依靠聽覺、觸覺、嗅覺等來感受他所生存的空間。
缺乏影像的資訊,使他面臨外在環境以及障礙空間的挑戰,其危險性比一般正常人高出數百倍。
長久處於不確定的環境使得盲人普遍缺乏安全威,導致日常生活適應能力較為不足。
因此,我們認為盲人對安全性的需求特別強烈,特別是生活行動上的安全,任何輔助器材的設計都必須以安全為第一考量。
引導視障者最常見的行動輔具應該就是所謂的「白手杖」,它所代表的意義是對視障朋友的尊重,行人在馬路上必須主動協助與禮讓視障朋友,而各類型交通工具遇見「白手杖」必須禮讓通行或減速慢行。
白手杖只能探測前方一公尺、左右距離約四十五度的範圍,無法偵測到膝蓋以上的任何障礙物。
要利用白手杖在都市活動,到處是高低不平的路面加上路邊隨意停放的車輛,以及隨時會出現危險狀況,實在是險象環生且困難重重。
導盲犬除了可以替代視障者的一雙眼睛,並且可以扮演貼心的伙伴和主人長相左右、形影不離。
在馬路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隻溫馴的狗狗「可魯」忠心地引導、守護失明主人的畫面,十分令人動容。
但由於導盲犬必須經由嚴格訓練,並領有合格證照,台灣的視障同胞有五萬多名,導盲犬則應有五百隻以上,比例應為1:100,數量太少故取得不易。
為了幫助盲人,許多電子導盲輔具的設計也獲得良好的成果。
對於盲人來說,導盲磚是一個重要的導引設備。
盲人可藉著碰觸這些含有許多資訊的導盲磚,來達到行動導引的目的,導盲磚分為引導用的「線形地磚」和用於警告與提醒注意的「點狀地磚」兩種,參考圖(一)中所示。
事實上,目前導盲磚所能提供的訊息有限,大概只有導引與警告兩種,對於盲人的幫忙可謂杯水車薪。
更何況在許多人行道上導盲磚的設置早已變成一排機踏車整齊排列,導盲磚早已破損而不堪使用。
視障者最大的困難在於方向的辨別和資訊的取得,只要給予適當的訊息和定位訓練,視障者通常都能行動自如。
有鑑於此,本計畫的導盲機器人將結合無線射頻技術(RFID)與語音播報系統來取代傳統的導盲磚設施,提供盲人更豐富的環境資訊或者空間方位,甚至是某個場合的導覽地圖語音。
导盲器的设计样本

Design of ultrasonic wave guide deviceAbstract:This article recommends a device of ultrasonic wave guide which is designed to adopt AT89C51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computer as controller and apply the principle of ultrasonic distance measuring. The device can detec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lind and an obstruction in the road ahead and convert the message to a sound reminder .According to frequency variation of the reminding sound,it will enable the blind to judge whether there is an obstruction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obstruction then accomplish the purpose of guiding the blind.Key words:Ultrasonic wave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Guiding the blind摘要: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运用超声测距原理,设计了一种超声波导盲装置。
该装置可以对盲人前面道路上障碍物进行距离探测并把障碍物距离信息转换成声音提示,盲人可以依照提示声音频率变化来判断有无障碍物及离障碍物距离,达到导盲作用。
核心词:超声波;单片机;导盲1 引言盲人在独自行走时重要依托导盲装置。
导盲机器人设计

导盲机器人设计关键信息项:1、导盲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要求2、设计方案和技术规格3、研发时间表和交付节点4、质量控制和测试标准5、知识产权归属和保密条款6、费用和支付方式7、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8、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1、引言本协议旨在规范导盲机器人的设计工作,确保设计成果满足需求并符合相关标准。
11 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导盲机器人作为辅助视障人士出行的工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2 目的明确双方在导盲机器人设计项目中的权利和义务,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2、导盲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要求21 导航功能能够准确识别道路状况,规划合理的行走路线,并实时调整以避开障碍物。
211 具备高精度的定位系统,如 GPS 和室内定位技术。
212 对常见的道路标识和交通信号有识别能力。
22 障碍物检测与避让能够及时检测到前方、侧方和后方的障碍物,并采取有效的避让措施。
221 采用多种传感器融合技术,如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
222 具备快速响应和灵活转向的能力。
23 语音交互功能能够清晰地与用户进行语音交流,理解用户的指令和需求。
231 具备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准确识别用户的意图。
232 提供友好、亲切的语音提示和反馈。
24 紧急情况处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如突发的危险状况,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41 与紧急救援服务建立快速连接机制。
242 具备稳定可靠的通信功能。
3、设计方案和技术规格31 总体设计架构详细描述导盲机器人的硬件架构和软件系统架构。
311 包括处理器、传感器、驱动系统等硬件的选型和配置。
312 软件系统的模块划分和功能实现方式。
32 技术参数明确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要求。
321 行走速度、续航能力、重量等。
322 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和精度。
33 外观设计考虑人体工程学和美学因素,设计出舒适、便捷且易于操作的外观。
331 尺寸大小适合不同身高和体型的用户。
332 材质选择应具备耐用性和舒适性。
4、研发时间表和交付节点41 项目阶段划分将整个项目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交付成果。
导盲机器人设计(一)2024

导盲机器人设计(一)引言概述:导盲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辅助视力受损人群的智能机器人,通过感知环境、识别障碍物和提供导航功能来帮助盲人行动。
本文将介绍导盲机器人的设计,包括感知模块、识别模块、导航模块、交互模块和电源模块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1. 感知模块:1.1 摄像头感知:导盲机器人配备摄像头,通过图像分析算法实时感知周围环境。
1.2 超声波传感器: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探测前方的障碍物,以确保安全路径。
1.3 惯性导航传感器:使用惯性导航传感器来检测机器人的姿态和方位。
2. 识别模块:2.1 视觉识别:通过图像识别算法,导盲机器人可以辨别人、物体和地标等,提供周围环境的详细描述。
2.2 声音识别:导盲机器人可以识别环境中的声音信号,如车辆的鸣笛声,以警示用户注意安全。
3. 导航模块:3.1 地图匹配:导盲机器人通过与预先设定的地图进行匹配,确定当前位置和目的地,并规划最优路径。
3.2 手势导航:用户可以通过手势控制导航方向,机器人及时响应并做出相应动作,提高用户的交互体验。
3.3 语音引导:导盲机器人配备语音合成功能,可以进行语音导航,向用户提供详细的行进指引。
4. 交互模块:4.1 肢体交互:导盲机器人利用机械臂和触摸屏等设备,与用户进行肢体交互,并提供相关信息和操作提示。
4.2 语音交互: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机器人的功能,如发出指令或提问,机器人会进行语音回应。
5. 电源模块:5.1 充电模块:导盲机器人配备可充电电池,可以通过充电模块定期或按需充电,保证机器人的长时间服务能力。
5.2 低功耗设计:导盲机器人在硬件设计和软件运行中充分考虑低功耗要求,延长机器人的使用时间。
总结:导盲机器人的设计涵盖了感知模块、识别模块、导航模块、交互模块和电源模块等五个方面。
通过这些模块的合理设计,导盲机器人能够辅助盲人进行环境感知、障碍物识别、路径规划和导航引导等功能,提供更为安全和便利的行动方式,提升盲人的生活质量。
机器人智能导盲系统设计与实现

机器人智能导盲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导盲系统是一种利用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来帮助视障人士进行导航和避障的创新产品。
它通过感知环境,解读视觉信息,并根据实时数据进行决策,为用户提供安全的导航服务。
本文将讨论机器人智能导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导盲系统为视障人士提供了更多的独立性和便利性。
这种系统可以识别环境中的障碍物、识别路标和导航路线,帮助用户安全地行走。
本文将围绕机器人智能导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二、系统设计1. 感知模块机器人智能导盲系统的感知模块负责获取环境信息,并通过传感器来感知障碍物、路标等。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摄像头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扫描周围环境,将数据传输给控制模块进行处理。
2.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接收感知模块传来的数据,并进行实时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控制模块利用算法对环境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用户的指令制定行动计划。
例如,当系统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控制模块会指导机器人绕过障碍物并保持安全距离。
3. 定位模块定位模块主要用于确定用户的当前位置。
定位技术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和视觉识别等方法实现。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系统规划最优的导航路线,并提醒用户前方要注意的景点或路标。
4. 用户界面机器人智能导盲系统的用户界面应该简单易用,方便视障人士操作。
可以使用语音交互、触摸屏和语音识别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导航指引。
同时,系统还应提供实时的语音反馈,告知用户当前位置、所处环境和行进方向等信息。
三、实现方法1. 数据采集与处理为了实现智能导盲系统的功能,首先需要搜集大量的训练数据。
可以通过摄像头、深度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设备收集视觉信息,并通过算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训练数据应覆盖各种不同的情况,以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2. 算法优化与训练机器人智能导盲系统依赖于强大的算法来解析环境信息和做出决策。
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说明书

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说明书1. 引言本说明书旨在详细描述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以帮助用户了解并正确使用该机器人。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决定了机器人的稳定性、运动灵活性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机器人的整体结构、关键零部件及其功能,以及装配和维护注意事项。
2. 机器人整体结构2.1 机器人外形特点本机器人采用全金属框架,稳定可靠。
其外形紧凑、简洁,并且具备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刚性,确保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定运行。
2.2 关键组件及其功能2.2.1 机械臂机械臂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由多个连杆和关节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模拟人体手臂的运动,实现精准抓取和操作物体的能力。
机械臂采用精密滑轨设计,具备灵活、快速、稳定的运动特性。
2.2.2 轮式底盘轮式底盘是机器人的移动装置,由多个齿轮和电机驱动。
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机器人的平稳移动和转向操作。
底盘设计合理,具备良好的防震性能和操控性,适应各类地面环境。
2.2.3 感应器件机器人配备多种感应器件,如接近传感器、力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等。
这些感应器件可以实时获取环境信息,并将其传输给控制系统。
感应器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机器人的操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2.2.4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是机器人的大脑,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各个部件的信息,并根据预设程序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控制装置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可编程控制器,具备高效、可靠的控制性能。
3. 机器人的装配和调试机器人的装配和调试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各个部件的正确安装和互联。
在装配过程中,应注意零部件的顺序和紧固度,以及电气连接的正确性。
装配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系统测试和调试,确保机器人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4. 机器人的维护与保养机器人的维护与保养是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用户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4.1 定期检查和紧固定期检查机器人的外观和各个零部件,确保其完好无损。
同时,对螺栓、紧固件等进行紧固,防止松动影响机器人的稳定性。
4.2 清洁和防尘机器人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清扫和除尘工作。
“智行”导盲系统说明书

注:湖南省创新训练项目“智行眼镜”(No. 2033);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年项目(No. XJK19QGD004)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盲人出行困难的问题提出“智行”导盲系统,“智行”导盲系统又分为基于Openmv 的导盲避障及基于安卓的导航仪,分别为盲人提供避障以及语音导航的功能。
详细说明了各个系统的内部资源,以及各个系统的功能,同时阐述了红绿灯识别及盲道识别算法计算过程。
最后,本系统可以和盲人语音交互,指导盲人出行。
关键词:盲人;Openmv ;避障;导航中图分类号:TP23;TP3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83X(2020)07-0026-04收稿日期:2020-05-09“智行”导盲系统孙智灵 彭洋 岳凌霞 曹威 吴林湖南文理学院数理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一、引言现在国家为盲人的出行提供了很多的设施,但盲人的出行[1]还是受到很大限制。
比如盲道经常被占用,过红灯时的不便......并且盲人容易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迷路。
当前,盲人出行时靠的是一根手杖或是导盲犬。
然而,手杖不能为盲人判别方向和避开障碍物,没有很好地解决盲人出行的问题;而导盲犬,很多盲人无法承受其昂贵的价格。
所以,本文针对盲人出行的难处提出了一套“智行”导盲系统,可以定位、导盲、识别盲道和红绿灯,同时提醒盲人避开障碍物。
二、系统总体设计“智行”导盲系统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导盲避障系统,另一个是导航仪。
导盲避障系统用于和盲人进行人机交互,导航仪主要用于查询数据库,以便获得导航信息。
盲人可以通过语音输入,当输入一级口令“导航”时,“智行”导盲系统进入导航模式,提醒盲人说出自己想去的目的地。
导盲避障系统利用GPS 获得当前位置,同时获得盲人所说的目的地之后,与导航仪进行通信,查询相关命令,同时通过语音信息告诉盲人如何前进。
在盲人前进过程中,导盲避障系统可以识别红绿灯及盲道,同时将相关信息告诉盲人,帮助盲人避开障碍物。
基于语音交互系统的导盲机器人设计

电子技术• Electronic Technology【关键词】语音交互 导盲机器人 LD3320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这个数据还在呈上升趋势,视障群体将在弱势群体中占据很大比重。
视障关爱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政治目标的必经之路,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基础课程,更是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造福目标。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导盲产品,例如导盲杖、导盲仪等,但皆因成本高、准确度差、不易携带等缺点无法很好地满足盲人群体的需求,就算是导盲犬,也会面临“拒乘”、“禁入”等问题。
因而设计一款实用的导盲机器人来帮助视觉障碍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为此设计以语音交互系统为核心的导盲机器人,通过人机交互,大大方便了盲人使用者的出行便捷。
1 系统总体设计导盲机器人主要是为了给盲人和视力障碍者在公共场所行进提供导航,在这种环境中,机器人通过与人的语音交互,将使用者安全准确的带到目的地。
根据视觉障碍者的出行需求,小车设计了引导、避障、提示、识别等功能。
在前进的过程中,机器人感应到障碍物、红绿灯后通过语音提示模块播报消息来告知使用者。
如“前方有障碍物”、“红灯”、“绿灯”等相应提示。
同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语音与机器人交互来控制机器人前进、停止和行走方向,机器人可以完全按照使用者的意愿工作,为使用者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便捷。
总系统控制框图如图1所示。
2 系统硬件设计2.1 机器人结构设计本文设计的机器人以PVC 板和铜柱为支基于语音交互系统的导盲机器人设计文/金祝 王永兰撑结构,其基于Arduino UNO 开发板,利用超声波传感器、红外探头探测障碍物,运用语音模块发出相应提示信息,帮助盲人作出正确判断。
这款导盲机器人具备引导、避障、提示、识别等功能,同时使用了双探杆作为机器人与盲人之间连接的纽带,使其更加稳定的同时在盲人使用完毕后可以轻松将小车收取。
相比较高端导盲产品,它具有外观时尚、性能稳定、易于操作和方便携带等优点,具有强大的功能吸引力和价值满足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导盲机器人是为视觉障碍者行动提供导航帮助的一种服务机器人,它利用多种传感器对周围环境进行探测,将探测的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做出相应的反馈提供给驱动装置和视障者,以帮助使用者有效地避开障碍。
世界上视觉障碍者数量众多,而他们只能用60%的感觉来获取经验。
因而设计一款实用的导盲机器人来帮助视觉障碍者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现有导盲辅助工具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导盲机器人的总体方案。
机器人行走机构采用1个万向轮和2个差动轮的轮式结构,在两个差动轮中,有一个是由驱动电机,从而控制车体行进方向,机器人前进的动力由使用者自身提供。
机器人采用西门子S7-200控制,配备射频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检测环境信息,并具有语音提示功能。
机器人的主体控制思想为BP神经网络算法,基于这种算法,机器人可以选择合适的转动角度,确定最优运动路径。
关键词: 导盲机器人;避障;传感器;BP神经网络算法AbstractAs one of serving robots, The blind guiding robot is a novel device designed to help blind or visually impaired users navigate safely. it detects the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by the many kinds of sensors. And it sends the information to the blind and robot, and helps him/her know the environment and avoid the obstacle efficiently.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number of blind is numerous, and the blind have to use 60% abilities of sensory. Designing a sort of practical blind guiding robot to help thevisual impaired persons has great significance.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s in the blind guiding robot at home and abroad, a portable and reasonable general scheme is designed. The walking mechanism of the robot is the wheel-structure. It has one steering wheel and two universal wheels. and one of universal wheels is driven by the motor. The steering wheel controls the marching direction of the robot. The progressive power of robot is provided by the user. A PLC is used to control the behaviors of the robot. And the robot detects the environment with three types of sensors including Ultrasonic Sensor, Infrared Sensor, and a RFID sensor. The main program of robot is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And the robot can select the appropriate rotation angle,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motion path.Key words:The blind guiding robot;Avoiding Obstruction;Sensor;BP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第一章绪论1.1 引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到4500万,低视力人数是盲人的3倍,约1.4亿人,我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过视力残疾状况调查。
结果显示,我国有视力残疾患者近1300万,其中盲约550万,低视力约750万。
据报道,我国每年会出现新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135万,即约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3个低视力患者。
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将为目前的4倍,即将达到5000余万。
对于视障人士来说如何掌握行走的方式和特性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部份,他们可以依赖一定的辅助设施,比如传统的盲杖、加入声波探测障碍物的电子盲杖,还有其他的盲人导航设备等等,这一切都有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80%的视力残疾人士觉得,现时所能提供的辅助设施实际上不能满足他们的活动需要,它们不能给用户提供正确的路径和躲避障碍。
几乎所有的视力残疾人士都希望有一个辅助导航设施可以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的,能确保他们在路上感觉方便和安全。
中国在2006年4月将第一批导盲犬交于第一人使用。
但是,导盲犬的日常费用是相当昂贵的,对一般普通盲人来说是相当大的开销,因此,发明一款适合于中国盲人的导盲机器或者行动辅具是十分有必要的。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在导盲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中,人们首先是以室内环境为背景,开始了移动机器人的探索性研究。
此时并没有针对具体的任务或应用背景,而是面向室内结构化环境的基本技术的初步研究,包括机器人结构设计,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融合,路径规划和不确定性处理等。
一些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早期研究得到很多重要的结论。
此外,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在机器人上的运用,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进入八十年代后,人们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技术基础,开始了对室内自主式移动机器人的研究。
一直持续到今天,目前来看,导盲机器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3类:一. 手杖类导盲辅具视觉障碍者使用最普遍的辅助工具就是白手杖(White-cane)。
由于在行动上有诸多受限,所以他们在生活上面临很大的挑战。
正因为白手杖的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所以便一直被普通盲人所使用。
2010年5月20日,日本公开了一种新发明的电子导盲杖,该种导盲杖能够让使用者感受到脸部高度处的障碍物。
这种新型导盲杖装有2个超声波感应器,能够感应到前方2米脸部高度处的障碍物,并通过震动手柄通知使用者。
该导盲杖重量也控制在300克左右,与传动导盲杖基本相当。
二. 穿戴式导盲辅具美国大学机器人实验室Shoval以其所设计的避障系统Obstacle Avoidance System(OAS)为基础开发出了腰带式行动辅具。
该辅具在实际使用上可分为引导模式(Guidance Mode)及全景模式((Image Mode)等两种模式。
引导模式是带领使用者在不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绕过障碍物,全景模式是以超声波试图描绘出区域内的全景地图,在转变成声音的大小、频率及左右方位差异等发音方式,告知使用者所在区域内障碍物的大小、远近等信息,让视障者判断出周围环境情况。
三. 移动式导盲辅具Rentschle研发了一款行动辅具V A-PAMAID(Veterans Affairs Personal Adaptive Mobility Aid)其续航力可以达到10.9公里(充满电时)在行程速度达到1.2m/s时,可正确的避开障碍物。
此产品主要适用于老年人,可辅助行动者身体的平衡。
虽然,该系统的功能比较强大,但是,其体积过于庞大,对于视障者而言将不适合。
日本山梨大学(University of Yamanashi)研制了一种智能手推车ROTA (Robotic Travel Aid)。
这款小车高lm,重60kg,配备视觉系统以及视觉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
它可以引导人穿过马路,当它移动的时候,能够意识到周围的环境,并且能够识别路标,例如斑马线,交通信号灯。
当它探测到交通信号灯变红或者车和其他步行者的时候,它将会停下来。
如果遇到问题,它将与服务中心取得联系,并且允许在轨道上给出额外的信息和命令。
目前国内的研究普遍落后于国外。
国内的研究重点基本是在拐杖方面下功夫,如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导盲杖”。
在导盲机器人上的研究相对而言有所不足。
1. 3 发展趋势目前对服务机器人的初步定义为: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但不包括从事生产的设备。
服务机器人往往是可以移动的,在某些情况下,服务机器人可以由一个移动平台构成,在它上面装有一只或几只手臂,其控制方式与工业机器人手臂的控制方式相同。
我们这里所指的室内导盲机器人是在室内工作环境能够自主移动的智能机器人。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人们对机器人的需求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工业自动化生产,而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为人类的生活服务上来。
机器人的智能化是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各种控制算法的开发与应用也为智能化提供了更多的实现方式。
.其中,模糊控制方法在机器人的智能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导盲机器人作为服务机器人的一种,在外界复杂的情况下,要想使其控制方案更加优化、行进轨迹更加合理,模糊控制应用在导盲机器人上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的控制手段,它是模糊系统理论和模糊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将模糊集合理论运用于自动控制而形成的模糊控制理论,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原因在于对那些时变的非线性的复杂系统,无法获得精确的数学模型的时候,利用具有智能的模糊控制器能给出有效的控制。
例如,在炼钢,化工,人文系统,经济系统以及医学心理系统中,要得到正确而且精密的数学模型是相当困难的。
对于这些系统却具有大量的以定性的形式表示的极其重要的先验信息,以及仅仅用语言规定的性能指标。
同时,要求过程的操作人员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等。
所有这些都是一种不精确性,应用一般的控制理论是很难实现控制的,但是,这类系统由人来控制却往往容易做到。
这是因为过程操作人员的控制方法是建立在直观的和经验的基础上,他们凭借实践积累的经验,采取适当的对策完成控制任务,于是,人们把操作人员的控制经验归纳成定性描述的一组条件语句,然后运用模糊集合理论将其定量化,使控制器得以接受人的经验,模仿人的操作策略,这样就产生了以模糊集合理论为基础的模糊控制器。
模糊控制理论的提出是控制思想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它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