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
玄武岩地质描述

玄武岩地质描述玄武岩是一种火成岩,具有浓黑色或暗绿色的外观。
它是由于火山喷发或地壳熔融形成的岩浆在地壳表面迅速冷却而形成的。
玄武岩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包括斜长石和辉石。
它的质地通常细粒状,具有均匀致密的结构。
玄武岩的形成过程可以追溯到地球上最早的火山活动。
当地壳深处的岩浆上升到地壳表面时,由于压力减小,岩浆开始冷却和凝固。
由于玄武岩的冷却速度很快,岩浆中的矿物没有足够的时间形成大型晶体,而是以微小的颗粒形式存在。
玄武岩的地质特征是其颗粒细小且均匀分布,这使得它具有均匀的颜色。
它的颜色通常是黑色或暗绿色,但也可能带有灰色、蓝灰色或棕色的斑点。
这些颜色的变化是由于岩石中不同矿物的含量和氧化状态的不同。
玄武岩的质地坚硬,耐磨损。
它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风化性,因此在建筑和道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许多古代文明都使用玄武岩作为建筑材料,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长城。
玄武岩还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使得它在火山喷发后形成了特殊的地质景观。
当火山岩浆冷却并凝固后,地壳会因温度的变化而收缩和膨胀。
这种收缩和膨胀会导致玄武岩形成特殊的岩石结构,如柱状节理和熔岩台地。
玄武岩的柱状节理是由于岩石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裂缝和缝隙。
这些裂缝和缝隙沿着岩石的垂直方向排列,并形成六边形柱状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使得玄武岩成为建筑和雕刻的理想材料。
熔岩台地是由于玄武岩在火山喷发后冷却形成的平坦地表。
当火山喷发时,岩浆流出地壳并迅速冷却,形成一层厚厚的玄武岩覆盖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地壳被侵蚀,玄武岩覆盖物暴露在地表上,形成平坦而广阔的熔岩台地。
玄武岩在地质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玄武岩的分析,地质学家可以了解到地球深处的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
此外,玄武岩也是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的指示物,可以帮助科学家预测和研究地质灾害。
总结起来,玄武岩是一种形成于火山喷发或地壳熔融的火成岩,具有均匀致密的结构和细粒状的质地。
昆明北部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第20卷 第8期 中 国 水 运 Vol.20 No.8 2020年 8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August 2020收稿日期:2020-06-13作者简介:宋 银(1994-),男,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硕士生。
昆明北部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宋 银1,朱杰勇2,李诗平1,高 歌2(1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2云南灾害测报防治开放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093)摘 要:昆明北部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夹持于小江断裂、普渡河断裂及宝九断裂间大范围出露,构造位置极为特殊。
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选取红土地镇新发村北测山脊作为实测剖面并结合室内测试工作,对该地区峨眉山玄武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其构造环境、岩浆源区及演化。
研究表明:区内玄武岩以高钾钙碱性为主,属高钛玄武岩。
稀土元素特征展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存在较好的分馏作用,无明显的Eu 异常和Ce 异常。
区内峨眉山玄武岩形成于板内环境,岩浆源区为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地幔,岩浆上升形成玄武岩的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离作用和低程度的混染作用。
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岩浆演化;昆明北部地区中图分类号:P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0)08-0107-03峨眉山玄武岩地处扬子地块西缘,研究热度一直经久不衰。
从上世纪中叶,国内外地质学者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科研成果资料。
谢家荣(1964)、骆耀南(1990)通过对峨眉山玄武岩、苦橄岩的地球化学研究,提出ELIP 形成于一次地幔柱作用事件。
李宏博(2012)通过对现有的71个定年数据统计发现,定年数据多集中在252~265Ma,推测应是ELIP 的主喷发期。
对于峨眉山玄武岩的形成过程,肖龙等(2003)认为是源区的交代富集起到主要作用,而同化混染作用微弱。
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

第29卷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 o l.29,N o.5 2015年10月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A N D G E O L O G Y O c t.,2015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刘陈明,杨德敏,马绍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昆明㊀650093)摘㊀要:峨眉山玄武岩是目前被国内㊁国际唯一认可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 F B),关于其成因有很多解释,多数认为是 地幔柱 成因,但是也仅仅停留在地球化学的依据上,没有更多有说服力的证据㊂本文结合有关实验和数据论证 对冲聚合 理论的事实性和普遍性,认为地球另一端(撞击点)发生猛烈行星撞击,引起 对冲聚合 效应,造成对冲点巨大冲击能量重新聚合进而引起地震㊁火山活动和大规模岩浆溢流,撞击点和对冲点分别处在地球两端通过地心的对应点上,撞击发生时间和大规模岩浆活动几乎同时㊂为此,峨眉山玄武岩可能不是 地幔柱 成因,其冲破岩石圈形成溢流可能并非 地幔柱 头部作用造成穹窿上升㊁地壳减薄或者裂谷而喷溢,而可能是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地球另一端剧烈小行星撞击而引起 对冲聚合 效应形成上升通道,热流体因为外界扰动而喷溢㊂且本文也为探索 地幔柱 动力学机制和探讨地表热点分布以及和小行星撞击事件㊁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之间的联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㊂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对冲聚合;地幔柱;热点;大陆溢流玄武岩中图分类号:P588.14+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5663(2015)05-0585-060㊀引言峨眉山玄武岩是我国目前已知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 F B),关于其成因很多学者做了不同的研究工作,有着不同的看法㊂峨眉山玄武岩是地球深部作用过程在地壳表层的表现,其动力学过程和机制比较复杂,最初由赵亚曾(1929年)提出到现今有关成因争议颇多㊂20世纪80~90年代主要观点为裂谷成因[1-3],随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学说的兴起,提出其为 地幔柱 成因[4-6]㊂这些成因观点都基于岩石学㊁岩石化学上证据,并没有一种非此即彼的依据来说明,而且对其形成过程是否有 地幔柱 作用也有分歧[7]㊂目前大家所接受的成因观点认为是 地幔柱 ,因为目前主导的板块构造地质学无法对板内大规模溢流玄武岩进行有说服力的解释,这必然让地质学者去探求其真相㊂但是对于 地幔柱 是否真实存在的依据,目前只是仅仅停留在岩石学㊁岩石化学层面上,少量的地球物理数据也未能说明问题之所在㊂为此,按照本文中所引用的 对冲聚合 理论来思考,认为峨眉山玄武岩大火成岩省的分布是因为处在峨眉山玄武岩集中分布地区的地球另一端 撞击点 发生行星撞击事件引起 对冲聚合 效应而造成火山活动引起大规模岩浆溢流的结果㊂该理论的提出为地球物理学家㊁天体物理学家㊁矿床学家研究天体上的岩浆活动(据N A S A报道美国航天宇航局发现土卫6上的强烈岩浆活动)㊁天体之间的碰撞活动以及地球上的板内C F B等提出了新的思路㊂文中对 对冲聚合 理论进行多方面的引证和说明,旨在结合 对冲聚合 理论来探讨峨眉山玄武岩的成因以及机制,也为探讨 地幔柱 动力学机制,为地球上发生在板内的火山岩浆活动和全球热点地区以及小行星撞击事件㊁生物灭绝事件等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8]㊂1㊀峨眉山玄武岩的地质背景峨眉山玄武岩最早由赵亚曾1929年命名,用来泛指分布于扬子地台滇㊁川㊁黔三省的二叠系玄武岩组,其位于扬子克拉通西部及西缘,主要由玄武岩和收稿日期:2014-01-23作者简介:刘陈明(1984-),男,硕士,研究方向:矿床学㊁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㊂E-m a i l:105578731@q q.c o m引文格式:刘陈明,杨德敏,马绍春.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J].矿产与地质,2015,29(5):585-590.相伴生的基性―超基性侵入岩组成,主要形成于晚二叠系㊂峨眉山玄武岩的分布范围,主要有西南和西北边以大的断裂与西南三江构造带相连,西南为红河断裂;西北为小金河―龙门山大断裂,面积为2.5ˑ105k m2,体积为0.3ˑ106~0.6ˑ106k m3[9]㊂峨眉山玄武岩的下伏岩石均为茅口组,上为上二叠统到上三叠统㊁侏罗系所覆盖㊂上扬子区峨眉山玄武岩通常分成西㊁中㊁东三大岩区[8]㊂自西到东玄武岩的厚度逐渐变薄,说明岩浆作用也有自西往东逐渐减弱的特点,东区岩性单一,主要为高钛玄武岩,而西区岩性较复杂,下部为低钛玄武岩,在岩层上部有高钛玄武岩和中酸性岩浆[5]㊂认为峨眉山玄武岩集中喷发在晚二叠纪,时限在259~257M a之间[10],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喷发前后时间可能为1~2M a)巨量喷发的特点[11-13],根据野外地质研究显示,峨眉山玄武岩直接覆盖于早二叠世茅口组岩之上,并被下三叠统覆盖,它的喷发时代应该处在早二叠世至早三叠世之间,然而,对于峨眉山玄武岩的准确喷发时段尚有争论㊂2㊀峨眉山玄武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峨眉山玄武岩组厚度多达千米,可分为4个旋回,最上部多为含气孔状熔岩㊁凝灰质沉积岩和火山角砾岩,总体上以巨厚堆积的玄武岩为主,主要岩石类型有橄榄拉斑玄武岩㊁玄武岩㊁碱性玄武岩㊁斜斑中长玄武岩和安粗玄武岩,总体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和偏碱性高原玄武岩系列,并且喷发特征明显,广泛发育集块岩㊁角砾岩㊁凝灰岩等[14]㊂据卢记仁(2009)[15]研究表明,峨眉山玄武岩主要为弱碱性玄武岩㊁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平均成分属于弱碱性玄武岩,F e和T i含量高,M g含量低,自西向东表现为F e㊁T i㊁K㊁P等高含量,M g㊁C a含量低㊂张昭崇等(2002)[16]在丽江发现两处苦橄岩,呈现夹层状产出于峨眉山玄武岩系底部,该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含M g高(M g O含量16%~20%),轻稀土表现为富集但变化大((C e/Y b)N=4~25)㊂苦橄岩和共生玄武岩具有相同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为轻稀土元素富集㊁H F S E元素亏损㊁同位素成分变化范围窄,并认为玄武岩与苦橄岩两者为同源岩浆的产物,主要来源于地幔㊂峨眉山玄武岩的总平均成分与世界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的平均成分接近,属弱碱性玄武岩;富不相容元素,主要为L R E 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依据其稀土元素配分特征,认为其大地构造环境判别为大陆板内玄武岩㊂3㊀ 对冲聚合 理论对冲聚合 理论,最早由美国天体物理学家马克㊃博斯劳(M a r k.B o s l o u g h)所提出㊂该理论的提出,对于天体物理学㊁碰撞物理学㊁古生物学家研究地球历史中所遭遇的碰撞和强烈的火山活动以及地质历史时期内的全球物种灭绝事件,也为研究外太空天体上发生的火山岩浆活动提出了新的思路㊂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研究球体 对冲聚合 效应的实验和有关数据,并且有关与球体高速碰撞的实验数据也很稀少㊂但是,即使是少数的有关球体的高速碰撞试验数据也同样表明这样一个理论事实,即在球体高速碰撞中,被撞一方,在短暂激烈撞击时间内,会有大量能量通过冲击波传导在撞击点的 对冲点或者对冲部位 重新聚合造成破坏,该 对冲点 的位置是撞击点穿过球体中心在球体表面的对应点,这就是马克.博斯劳所提出这一理论的精髓㊂M a r k.B o s l o u g h是专门从事小行星防御研究的碰撞天体物理学家㊂历史上的一些撞击事件和恐龙的灭绝给博斯劳一个很大的启发,他认为,行星撞击地球一端时,在与撞击点相对的地球另一端出现了巨大的能量集中,其强大的冲击力导致了火山喷发㊂博斯劳通过实验模型和计算机模拟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并提出 对冲聚合 理论的设想;他在实验室用一个较小的钢球以高速正面撞击一个体积较钢球大很多的玻璃球,以验证在撞击点的对应点 对冲点 是否会出现破坏性的裂痕㊂该实验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了在钢球高速撞击玻璃球时,除了在撞击点撞击瞬间出现明显指向球心柱状㊁簇状裂痕和玻璃碎屑飞溅以外,在玻璃球撞击点的 对冲点 也出现了明显的指向玻璃球体中心的一定深度簇状裂痕,仿佛在撞击同时有另外一钢球从相反相对方向撞击所形成的痕迹,这显然验证了 对冲聚合 所设想的事实是存在的(该试验没有收集到有关数据,笔者只看过实验过程视频)㊂博斯劳认为某些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和大型火山喷发是同一时期发生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㊂他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圣地亚哥国家实验室超级计算机 红色风暴 再次进行实验,模拟小行星撞击地球(图1,该图是按照实验模拟碰撞时间从开始到结束顺序截图),又一次的实验结果还是支持博斯劳的理论㊂碰撞产生的巨大能量足以导致撞击点在地球上对应的 对冲点 一端发生猛烈的火山喷发㊂碰撞发生后,冲击波会以每小时大约1.2万公里的速度穿越地球,1.5小时后,在 对冲点 重新聚合,由于撞击的巨大能量部分在 对冲点 重新聚685矿产与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5年㊀合,导致在 对冲点 足以引起火山喷发㊁地震㊂科学家已经证实,历史上的西伯利亚境内的大火山与物种大灭绝出现在同一时期㊂火山喷发后,火山岩覆盖了西伯利亚方圆15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㊂按照 对冲聚合 理论,西伯利亚火山喷发是地球另一端遭受剧烈撞击的结果,它的大致对冲点应该位于南半球的某个地点㊂与此同时,博斯劳刚刚做出对冲点是在南半球的推断时,正在那里考察的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化学家露安㊃贝克①也同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南半球的某个地区的确遭受过严重的星体撞击㊂遗憾的是,马克㊃博斯劳所做的实验笔者没有收集到有关的论文和数据㊂(文中关于马克.博斯劳所做的研究,读者可浏览h t t p ://w w w.s a n d i a .go v 网站有关内容以及在视频网站搜索其实验视频资料)㊂图1㊀计算机模拟行星撞击地球实验结果图版(按撞击时间先后顺序,据M a r k .B o s l o u gh )F i g .1㊀T h e c h a r t o f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c o m pu t e r s i m u l a t i o no f a s t e r o i d s t r i k e s o n t h e e a r t h (i no r d e r o f t h e i m pa c t t i m e )785㊀第29卷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刘陈明等: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①据2004年5月14日,英国‘独立报“报道被新浪科学探索转载㊀㊀陈千一等(2009)[17]有关球体高速撞击实验也证实了博斯劳的理论,其中在做关于高速球体撞击石英玻璃的实验中,发现撞击后除了在玻璃板的正面撞击点出现撞击坑和破碎裂纹以外,在玻璃板撞击点的背面相对应撞击点的位置也同样发现了层裂或者挤凿型破坏(图2),说明在撞击瞬间能量在撞击点释放并且造成破坏,并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介质传导在撞击点对应点 对冲点 重新聚合;如果撞击点能量损失小,介质的能量传导性较好,在对冲点重新聚合的能量也较大,会造成相当的破坏,碰撞的能量或者破坏性决定于撞击体所携带动量,并且成正比的关系㊂但是,对于像宇宙空间中的天体来说,其质量之大,速度之快,其撞击时的能量和破坏性更是难以定量描述,特别是对于宇宙空间的天体来说,撞击体和被撞击体都是具有极大的质量和运行速度的,其碰撞时的能量和破坏性以及对撞击的天体表面和内部的破坏性难以用数据说清楚,但是足以引起天体,如地球撞击点和对冲点浅层地壳强烈的地震㊁火山岩浆活动,甚至引起地球内部的扰动都有可能㊂图2㊀高速钢球撞击玻璃实验截面图(据陈千一等)F i g .2㊀T h e s e c t i o nv i e wo f t h eh i gh s p e e d s t e e l b a l l h i t t i n gg l a s s e x p e r i m e n t 但是,无论是马克㊃博斯劳还是陈千一的实验都很好的论证了 对冲聚合 理论的事实性,也说明该现象在大自然界可能具有的普遍性特征,比如将一块石头扔进一个湖泊,撞击瞬间能量就以波浪的形式以撞击点为中心成圆环状传播,假设湖泊足够大,大到从高空看去类似一个球面,那么设想下,在一定时间后撞击形成的波浪必然会在撞击点穿过球体中心的对应点重新集合再次引起水体激烈震荡㊂也说明若将对冲聚合 效应延伸到天体,延伸到行星之间的撞击活动,延伸到历史上地球曾经经历过的行星撞击活动,那么一次剧烈的行星撞击地球的碰撞,除了在撞击点留下明显的撞击痕迹和足以引起的地震㊁火山活动外,同时在 对冲点 的这种巨大的能量聚合也足以引起剧烈的地震,特别是火山活动,因而一次撞击可能带来两次剧烈的破坏活动,撞击所带来的这种能量聚集足以造成一定深度的岩石圈层的强烈压裂㊁层裂,形成一定深度的断裂破碎带,这为深层的炙热流体 岩浆猛烈上升提供了通道或者薄弱地带㊂硬度大的刚性岩石圈层包裹之下是软流圈,地球物理资料显示该层有明显低速体(地震波资料),这可能是地壳深部或者发育于上地幔的岩浆,在岩石圈层封闭下,当地壳表层遭受剧烈行星撞击事件时,受到撞击传导影响,处于软流圈相对封闭环境下的岩浆流体必然受到巨大的挤压应力表现出更强烈的 对冲聚合 效应,在对冲点有巨大的冲破上升的趋势,若此时地壳岩石圈层无法阻挡,就会形成剧烈的火山㊁岩浆活动㊂这也许为解释所谓板内 热点 或者板内火山活动的机制提供了依据,也为研究 地幔柱 动力学机制和小行星撞击事件以及地质历史时期全球灭绝事件提供了一定的线索㊂4㊀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探讨峨眉山玄武岩自从被人们发现至今都是研究㊁讨论的焦点,其原因是关于在对来自地球深部的岩浆活动,其动力学机制以及诱因有着诸多的疑问㊂峨眉山玄武岩是地球深部动力学作用在地表的反应,对于它的研究和探讨必将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地球,了解地球圈层活动,因其复杂性,对其成因解释主要有以下两种:(1)裂谷成因主要发展于20世纪80~90年代,以张云湘等(1988)㊁从柏林(1988)㊁熊舜华等(1994)㊁H u a n g e t a l (1992)㊁C o u r t i l l o t e t a l (1999)㊁T h o m p-s o n e t a l (2001)为主[1-3;18-20],提出了峨眉山玄武岩的形成,是由攀西裂谷形成㊂在区域构造上他们认为攀西裂谷的形成同古特提斯洋向上扬子板块的俯冲有关,并与巴颜喀拉边缘海的张开和闭合同步发展,成为主动大陆边缘沟㊁弧㊁盆㊁谷体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㊂对于该成因解释,何斌等(2003,2006)就峨眉山玄武岩的分布和裂谷的展布不一致以及裂谷形成时间与喷发时间不一致提出了质疑[21,9]㊂(2)地幔柱成因主要发展于现今,C h u n g an d J a h n (1995)㊁徐义刚等(2001)㊁宋谢炎等(2001)㊁X i a oe t a l (2003)[4-6;22]经过研究提出峨眉山玄武岩为地幔柱成因否定了裂谷成因,并且被很多人所接受㊂其主要证据:①峨眉山玄武岩分布不是呈现为裂谷成因的线状展布,而是近似圆状;②从岩石学㊁沉积学角度得出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喷发之前,地壳有明显的抬升㊁隆起,超过岩石圈引张形成攀西裂谷的规模㊂但885矿产与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5年㊀是张昭崇等(2001)[16]对在峨眉山玄武岩形成过程有没有地幔柱作用提出质疑㊂在 对冲聚合 理论影响下,笔者认为峨眉山玄武岩大火成岩省的分布可能并非为大家所接受的 地幔柱 成因,也没有见到因为峨眉山地区曾经发生小行星撞击而引起火山岩浆活动的报道,而可能是处在峨眉山玄武岩集中分布区的地球另一端(撞击点)发生猛烈行星撞击而引起的 对冲聚合 效应,导致该区(对冲点)巨大冲击能量重新聚合造成地震㊁火山活动引起大规模岩浆溢流的结果,这可能就是峨眉山玄武岩其主喷发期的直接诱因㊂5㊀ 对冲聚合 效应下的 地幔柱 探讨地球上其它已知热点的成因以及 地幔柱 的真正含义,在 对冲聚合 理论的影响下,应该给予重新思考㊂现代地球物理的资料,特别是地震波速测定,不少地区在上地幔100k m左右的深度及中下地壳的深度存在有地震波速下降的低速带(l o w v e l o c i t y z o n e,简称L V Z),这些低速带多数被解释为在固态岩石中存在有液态物质,导致地震波速明显下降,这些液态物质就是初始熔融的岩浆物质㊂说明这些炙热流体在很多地区都有分布,但是为什么大都没有发育成为具有头部㊁尾部的 地幔柱 ?没有在地表形成C F B或热点?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㊂很明显,要让形成于地幔或深部地壳的炙热流体上侵冲破岩石圈大量溢流,必须要有有利的 通道 ,在板块内部形成这种通道可能有两种情况:①小行星撞击下的 对冲聚合 效应可以形成一定深度的断裂㊁裂隙,还对流体起到扰动作用;②地幔化学物质不均一造成局部 热点 形成地幔柱,形成上升穹窿,发生重熔,地壳减薄进而衍生裂谷,构成通道㊂所以,形成C F B,不一定是 地幔柱 成因,并且很多 热点 地区,没有任何过热岩浆的岩石学证据㊂那些认为造成异常高温 热点 ,是因为地幔中化学成分的不均一,但是要知道地幔中物质是在不停的对流循环的,因而 热点 不可能固定,也不可能持续作用㊂笔者认为 地幔柱 可能不是早就存在既定的地质体,而是随着上覆岩石圈中薄弱地带(断裂带)上侵或冲破围岩的类似柱状或者蘑菇云或者放射状的上升热流体而已,当巨量溢流就形成了玄武岩㊂6㊀结论(1)峨眉山玄武岩大火成岩省的分布可能并非为大家所接受的 地幔柱 成因,也没有见到峨眉山地区曾经发生小行星碰撞的报道,而可能是处在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的地球另一端(撞击点)发生猛烈行星撞击而引起的 对冲聚合 效应,导致该区(对冲点)巨大冲击能量重新聚合造成地震㊁火山活动引起大规模岩浆溢流的结果,但是目前缺乏关于撞击点经历同期发生过强烈小行星撞击的有力证据,且现今峨眉山玄武岩区所对应的行星撞击点的实际位置也应该考虑板块漂移的影响,还需要结合古地理恢复来确定撞击点位置㊂(2) 对冲聚合 理论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但是对于其事实性和正确性,仍然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来肯定,若其成立将为板块构造地质学提供很好的补充和完善,有助于重新认识地球历史上发生的小行星撞击㊁火山岩浆活动和物种灭绝之间的关系㊂(3)关于 地幔柱 的研究和讨论从未停止过,认为 地幔柱 可能不是早就存在既定的地质体,而是随着上覆岩石圈中薄弱地带(断裂带)上侵或冲破围岩的类似柱状或者蘑菇云或者放射状的上升热流体而已,当巨量岩浆溢流就形成了玄武岩㊂(4)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和板内火山㊁岩浆活动有关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对冲聚合 理论,为有关的地质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想㊂参考文献:[1]㊀张云湘,骆耀南,杨崇喜.攀西裂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2]㊀从柏林.攀西古裂谷的形成和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3]㊀熊舜华,李建林.峨眉山区晚二叠世大陆裂谷边缘玄武岩的特征[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4(1):43-57.[4]㊀C HU N GSL,J a h nBM.P l u m e-l i t h o s p h e r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i n g e n e r-a t i o no ft h e E m e i s h a nf l o o db a s a l t sa tt h e P e r m i a n-T r i a s s i cb o u n d a r y[J].G e o l o g y,1995,23:889-892.[5]㊀徐义刚,钟孙霖.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地幔热柱活动的证据及其熔融条件[J].地球化学,2001,30(1):12-9. [6]㊀宋谢炎,侯增谦,等.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岩石化学特征及时限[J].地质学报,2001,75(4):498-506.[7]㊀张昭崇,王福生,范蔚茗,等.峨眉山玄武岩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1,20(3):239-246.[8]㊀刘成英,朱日祥.讨论峨眉山玄武岩的地球动力学含义[J].地学前缘,2009,16(2):52-69.[9]㊀何斌,徐义刚,肖龙,等.峨眉山地幔柱上升的沉积响应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06,52(1):30-37.[10]㊀Z h o u M e i f u,M a l p a sJ,S o n g X Y,e ta l.At e m p o r a l l i n kb e-t w e e n t h e E m e i s h a n l a r g e i g n e o u s p r o v i n c e(S W C h i n a)a n d t h e985㊀第29卷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刘陈明等: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e n d-G u a d a l u p i n am a s s e x t i n c t i o n[J].E a r t h a n dP l a n e t a r y S c i-n e c eL e t t e r s,2002,196(3/4):113-122.[11]㊀H u a n g K N,O p d y k eN D.M a g n e t o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o na n 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s e c t i o ni n w e s t e r n 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C h i n a[J].E a r t ha n dP l a n e t a r y S c i e n c eL e t t e r s,1998,163(1/4):1-14.[12]㊀G u oF,F a n W M,W a n g YJ.W h e nd i d t h eE m e i s h a nm a n t l ep l u m ea c t i v i t y s t a r t?G e o 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a n d g e o c h e m i c a le v i-d e n c e f r o m u l t r a m a f i c-m a f i cd i k e s i ns o u t h w e s t e r nC h i n a[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G e o l o g y R e v i e w,2004,46:226-234.[13]㊀H eB,X u Y G,H u a n g X L,e ta l.A g ea n dd u r a t i o no f t h eE m e i s h a n f l o o d v o l c a n i s m,S W C h i n a:G e o c h e m i s t r y a n dS H R I M P z i r c o nU-P b d a t i n g o f s i l i c i c i g n i m b r i t e s,p o s t-v o l c a n i cX u a n w e i F o r m a t i o na n dc l a y t u f f a t t h eC h a o t i a ns e c t i o n[J].E a r t ha n dP l a n e t a r y S c i n e c eL e t t e r,2007,255(3/4):306-323.[14]㊀秦德先,张学书,等.金平 黑水河裂谷演化及基性岩浆成矿作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15]㊀卢记仁.峨眉地幔柱的动力学特征[J].地球学报,1996,17(4):424-438.[16]㊀张昭崇,王福生.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发现二叠纪苦质熔岩[J].地质论评,2002,48(4):448-454.[17]㊀陈千一,刘凯欣,刘伟东,等.熔融石英玻璃超高速撞击的数值模拟与分析[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9,26(增刊):5-8. [18]㊀H u a n g K N,O p d y k eN D,P e n g X,e ta l.P a l e o m a g n e t i cr e-s u l t s f o r mt h e u p p e rP e r m i a no f t h e e a s t e r nQ i a n g t a n g t e r r a n eo fT i b e t a n d t h e i r t e c t o n i c i m p l i c a t i o n s[J].E a r t h a n dP l a n e t a-r y S c i e n c eL e t t e r s,1992,111:1-10.[19]㊀C o u r t i l l o tV.E v o l u t i o n a r y C a t a s t r o p h e s:T h eS c i e n c e so fM a s sE x t i n c t i o n s[M].C a m b r i g e:C a m b r i g e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99.[20]㊀T h o m p s o nG M,A l i JR,S o n g X Y,e t a l.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 s,S W C h i n a:R e a p p r a i s a l o f t h e f o r m a t i o ns t y p ea r e as t r a t i g r a-p h y a n d ad i s c u s s i o no f i t s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s a l a r g e i g n e o u s p r o-v i n c e[J].J o u r n a l o f t h eG e o l o g i c a l S o c i e t y,2001,158(4):593-599.[21]㊀何斌,徐义刚,肖龙,等.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机制及空间展布:来自沉积地层学的新证据[J].地质学报,2003,77(2): 194-201.[22]㊀X i a oL,X uYG,C h u a n g SL,e t a l.C h e m o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c o r r e-l a t i o no f u p p e r P e r m i a n l a v a s u c c e s s i o n f o r m Y u n n a nP r o v i n c e,C h i n a:E x t e n e o f E m e i s h a n l a r g e i g n e o u s p r o v i n c e[J].I n t e r n a-t i o n a lG e o l o g y R e v i e w,2003,45:753-766.N e w i d e a s o n t h e g e n e s i s o f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t h e e f f e c t o f c o l l i s i o na n d c o a l e s c e n c e c a u s e db y t h e c o l l i s i o no f c e l e s t i a l o b j e c t sL I U C h e n-m i n g,Y A N G D e-m i n,MAS h a o-c h u n(Y u n n a nL a n da n dR e s o u r c e sV o c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K u n m i n g650093)A b s t r a c t: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 i s t h e o n l y k i n do f c o n t i n e n t a l f l o o db a s a l t(C F B)i nC h i n aw h i c h i s a c c r e d i t e db y d o m e s t i c 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o c i e t y a t p r e s e n t.T h e g e n e s i s o f 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 i s b r o a d l y i n t e r p r e t e d a n dm o s t o f t h e e x p l a n a t i o n s s u p p o r t t h e t h e o r y o f m a n t l e p l u m e .H o w e v e r,t h e e x i s t i n g e x p l a n a t i o n s a r e a l l b a s e d o n l y o n t h e g e o c h e m i s t r y y e tw i t h o u t c o n v i n c i n g e v i d e n c e s.T h i s p a p e r u s e d t h e r e l a t e d e x p e r i m e n t s a n d d a t a t od e m o n s t r a t e t h e f a c t u a l i t y a n du n i v e r s a l i t y o f t h e"c o l l i s i o na n dc o a l e s c e n c e"t h e o r y,a n d i tb e l i e v e d t h a t v i o l e n t p l a n e t a r y c o l l i s i o nw h i c ho c c u r r e do n t h e o t h e r s i d e o f t h e e a r t h(t h e i m p a c t p o i n t)c a u s e d t h e"c o l l i-s i o na n dc o a l e s c e n c e"e f f e c t.I nt h ec o l l i s i o n p o i n th u g ei m p a c te n e r g y a g g r e g a t e sa f r e s h,w h i c ha r o u s e s e a r t h q u a k e s,v o l c a n i c a c t i v i t i e s a n do v e r f l o w e dm a s s i v e l a v a.T h e i m p a c t p o i n t a n d t h e c o l l i s i o n p o i n t a r e l o-c a t e da t t h e e a c he n do f t h e a x i sw h i c h p a s s t h r o u g h t h e g e o c e n t e r,a n d t h e i m p a c t a n d l a r g e-s c a l em a g m a t i c a c t i v i t y o c c u r a l m o s t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T h e a u t h o r b e l i e v e d t h a t t h e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 sm a y n o t b eo f"m a n t l e p l u m e"g e n e s i s.I n s t e a d o f b e i n g c a u s e d b y t h e d o m e r i s i n g o r c r u s t t h i n n i n g o r r i f t v a l l e y sw h i c h r e s u l t f r o m t h e p l u m eh e a de f f e c t o f t h e"m a n t l e p l u m e",t h eo v e r f l o wf o r m e db y m a g m ae s c a p e d f r o mt h e l i t h o s p h e r e m a y b e t h e e f f u s i o no f h y d r o t h e r m a l f l u i dd i s t u r b e db y e x t r a n e o u s i n c i d e n t s,s u c h a s a r i s i n g c h a n n e l c r e a t e d b y"c o l l i s i o na n d c o a l e s c e n c e"e f f e c t o na c c o u n t o f a v i o l e n t a s t e r o i d i m p a c t o n t h eo t h e r s i d eo f e a r t h i n t h e p e r i o do f P e r m i a n/T r i a s s i c.M o r e o v e r,t h i s p a p e r e x p l o r e d t h ed y n a m i cm e c h a n i s m s o f t h e"m a n t l e p l u m e"a n d t h e d i s t r ib u t i o no f t h e h o t s p o t s o n t h e e a r t h s u r f ac e a sw e l l a s t h e i r r e l a t i o n sw i t h t h e a s t e r o id i m p a c t e-ve n t s a n d t h e g l o b a lm a s s e x t i n c t i o ne v e n t s.K e y W o r d s: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c o l l i s i o na n d c o a l e s c e n c e,m a n t l e p l u m e,h o t s p o t,c o n t i n e n t a l f l o o db a s a l t 095矿产与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5年㊀。
峨眉山玄武岩

一、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玄武岩(Emeishan Basalt,Omeishan Basalt)时代属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
分布于西南各省,如川西、滇、黔西及昌都地区等。
命名地点在四川峨眉山。
主要为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的基性岩流,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脂岩等。
常具拉斑玄武岩结构、气孔及杏仁状结构。
在云南、四川会理及金沙江流域,厚达1000~2000米。
与下伏茅口组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宣威组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在昆阳石龙坝附近玄武岩组底部发现有孔虫、腕足类及珊瑚等海相化石。
在贵州威宁玄武岩下部夹凸镜状灰岩层。
[1二、方解石方解石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最常见的就是它。
因此,方解石是一种分布很广的矿物。
方解石的晶体形状多种多样,它们的集合体可以是一簇簇的晶体,也可以是粒状、块状、纤维状、钟乳状、土状等等。
敲击方解石可以得到很多方形碎块,故名方解石。
磁黄铁矿+方铅矿+方解石英文名:calcite俗名:大方解,小方解分子式:CaCO3分子量:100.09CAS号:471-34-1密度2.60~2.8g/cm3莫式硬度:3主要成分:(由Ca(钙),C(碳),O(氧)三种元素简介方解石的色彩因其中含有的杂质不同而变化,如含铁锰时为浅黄、浅红、褐黑等等。
但一般多为白色或方解石无色。
无色透明的方解石也叫冰洲石,这样的方解石有一个奇妙的特点,就是透过它可以看到物体呈双重影像。
因此,冰洲石是重要的光学材料。
方解石是石灰岩和大理岩的主要矿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
我们知道石灰岩可以形成溶洞,洞中的钟乳石、石笋汉白玉等其实就是方解石构成的。
2004年8月17日,贵州省贵阳市徐氏珠宝制作室把其研琢成功的目前世界最大的两块方解石宝石捐献给中国地质博物馆珍藏。
当日,贵州省贵阳市徐氏珠宝制作室把其研磨成功的目前世界最大的两块方解石宝石捐献给中国地质博物馆珍藏。
其中一块宝石(右)为浅黄色、翻面葡萄牙式琢型方解石宝石,重172.5克拉;另一块(左)为金黄褐色、密切尔六角型方解石宝石,重84克拉。
峨眉山通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摘要:峨眉山玄武岩形成与二叠纪,节理主要有羽状、柱状、剪型。
其腐岩主要是风化软岩。
石灰岩主要是形成于浅海。
断层是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填方土坡的加固方式主要是采用挡土坡及土工格栅。
土木082班卢雁平200811003274为期两天的工程地质户外考察实习结束了,现我将就我途中的所见所感做个总结回顾,内容如下:一、峨眉山玄武岩的观察与认识(1)、峨眉山玄武岩主要形成于二叠纪(P),属于基性喷出岩。
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
按结构可分为气孔状玄武岩和杏仁状玄武岩,峨眉山玄武岩主要是杏仁状的,其形成主要是由于火山喷发时含有大量气体,岩浆冷凝迅速,气体未散出,形成空腔,随着时间外界条件的变化,岩层内矿物析出填满空腔,从而形成杏仁。
其成分主要是石英、绿泥石等矿物质。
如图(1-1):(1-1) 杏仁状玄武岩(2)、节理我们主要观察到有羽状、柱状、X型剪节理。
其中柱状节理比较多,如图(2-1):(2-1)柱状节理从图中可清晰看出其柱体的跨度较大,是比较规则的六面体,比较长,直径约为10cm,分布均匀,倾斜大约60度,主要是岩浆喷发后的表层,受力均匀,迅速冷却发生收缩作用的结果。
这类岩石质地不算坚硬,不能用手捏碎但可以用硬物敲碎。
还有是羽状节理,存在于玄武岩腐岩,即全风化玄武岩中,质地很松软,用手即可捏碎,颜色呈浅褐色,不光滑,密度较小。
(3)、剪节理○1【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作用而产生的破裂面,它具有下列主要特征:(1)节理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2)节理面平直光滑,有时可见因剪切留下的痕迹,若被后期矿脉物质充填,其矿脉产状稳定,脉宽均匀;(3)发育在砾岩或含各种结核层中的剪节理,一般切穿砾石和结核;(4)节理面上常发育羽状微裂,羽状微裂面与节理面呈10°—15°交角,其相交锐角指示剪切运动方向;(5)剪节理常发育两组,相互交切形成X型共轭节理。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此次工程地质实习我们主要考察了学校附近的峨眉山玄武岩,我经查阅众多书籍及网站,对峨眉山玄武岩做出以下一些基本介绍,由于本人对峨眉山玄武岩所知甚少,故本文引用较多资料,请见谅。
玄武岩属基性火山岩。
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
峨眉山玄武石-地质年代峨眉山玄武岩时代属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
分布于西南各省,如川西、滇、黔西及昌都地区等,最初命名地点在四川峨嵋山,故名。
岩性是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脂岩等,主要以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常具拉斑玄武结构、气孔及杏仁状结构。
峨眉山玄武岩-主要成分峨眉山玄武岩的主要成分与一般玄武岩基本相同,根据地质科学家分析鉴定,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
玄武岩主要矿物是富钙单斜辉石和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易变辉石、铁钛氧化物、碱性长石、石英或副长石、沸石、角闪石、云母、磷灰石、锆石、铁尖晶石、硫化物和石墨等。
玄武岩的化学成分如表。
玄武岩的化学成分与辉长岩相似,SiO2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K2O+Na2O含量较侵入岩略高,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
矿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
呈斑状结构。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玄武岩体积密度为2.8~3.3g/cm3,致密者压缩强度很大,可高达300MPa,有时更高,存在玻璃质及气孔时则强度有所降低。
玄武岩耐久性甚高,节理多,且具脆性,因而不易采得大块石料,由于气孔和杏仁构造常见,虽玄武岩地表上分布广泛,但可作饰面石材不多。
玄武岩-结构和构造温几度)可生成几毫米大小、等大的晶体;迅速冷却(如每分钟降温100℃),则可生成细小的针状、板状晶体或非晶质玻璃。
玄武岩的特点

玄武岩的特点玄武岩(Basalt)是一种基性喷出岩, 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属于岩浆岩。
其岩石结构常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和斑状结构,有时带有大的矿物晶体,未风化的玄武岩主要呈黑色和灰色,也有黑褐色、暗紫色和灰绿色的。
玄武岩体积密度为2.8~3.3g/cm3,结构致密的其压缩强度很大,可达到300MPa,甚至更高,但是如果带有晶体杂质及气孔时则强度会有所降低。
玄武岩耐久性甚高,节理多,且节理面多成六边形(在玄武岩熔岩流中,岩石垂直冷凝面常发育成规则的六方柱状节理)。
且具脆性,因而不易采得大块石料,由于气孔和杏仁构造常见,虽玄武岩地表上分布广泛,但可作饰面石材不多。
(不过在日常人们的认知上都还是吧玄武岩归到花岗岩一类的.)玄武岩的结构:玄武岩结晶程度和晶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却速度。
如果是冷却较慢,比如一天降几度,则形成的是几毫米大小、等大的晶体;如果是快速冷却,比如一分钟降上百度,则形成的是细小的针状、板状晶体或非晶质玻璃。
因此在通常的地表条件下,玄武岩主要是呈细粒至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少数为中粒结构。
常含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斑晶,构成斑状结构。
斑晶在流动的岩浆中可以聚集,称聚斑结构。
这些斑晶可以在、在玄武岩浆通过地壳上升的过程中形成,也有可能于喷发前巨大的岩浆储源中形成。
基质结构变化大,随岩流的厚薄、降温的快慢和挥发组分的多寡,在全晶质至玻璃质之间存在各种过渡类型,但主要是间粒结构、填间结构、间隐结构,较少次辉绿结构和辉绿结构。
玄武岩构造与其固结环境有关。
陆上形成的玄武岩,常呈绳状构造、块状构造和柱状节理;水下形成的玄武岩,常具枕状构造。
而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可能出现在各种玄武岩中。
玄武岩的组成:玄武岩的化学成分与辉长岩相似,主要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SiO2含量最高,一般含量在45%~52%之间,其中K2O+Na2O含量较侵入岩略高,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资料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资料峨眉山玄武岩,又称峨眉山黑云母花岗岩,是中国四川省剑阁县境内峨眉山地区分布的一种火山岩石。
峨眉山玄武岩的主要特征包括颗粒细腻均匀、含有黑云母和少量斜长石等矿物,呈暗灰色至黑色,坚硬而致密。
在工程建设中,峨眉山玄武岩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1. 颗粒细腻均匀:峨眉山玄武岩岩石内部的晶粒细腻均匀,没有明显的石英晶粒,呈均匀致密的结构。
2. 含有黑云母和少量斜长石等矿物:峨眉山玄武岩中含有大量的黑云母和少量的斜长石等矿物,黑云母的含量在30%~40%之间,有的高达50%以上。
3. 呈暗灰色至黑色:峨眉山玄武岩岩石的颜色以暗灰色至黑色为主,暗灰色的岩石含有较多的石英,黑色的岩石则富含黑云母。
4. 坚硬而致密:峨眉山玄武岩岩石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致密性,是一种质地坚实、耐腐蚀、抗压强度高的岩石,具有较好的工程性能。
1. 峨眉山玄武岩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被广泛用于建筑装修材料、外墙干挂石材、地面石材、工艺品等方面。
由于其颗粒细腻、致密坚固,其机械性能、韧性、耐腐蚀性等方面都非常优秀,更受到建筑师和设计师的青睐。
2. 在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工程中,峨眉山玄武岩可以作为路面铺装、护坡、波形石等部位的材料。
而且其耐腐蚀性好、抗压强度高、耐磨性强、不易破碎等特点,也使得其在高速公路、隧道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 峨眉山玄武岩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滑材料。
在水利、水电等工程中,可以用作各类石坝面板的铺垫、龟裂端头板的面板、机电厂房护坡等处的钓碴挡板等工程的材料。
综上所述,峨眉山玄武岩岩石不仅具有一定的化石记录和科学研究价值,更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工程意义。
在今后的建设中,其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此次工程地质实习我们主要考察了学校附近的峨眉山玄武岩,我经查阅众多书籍及网站,对峨眉山玄武岩做出以下一些基本介绍,由于本人对峨眉山玄武岩所知甚少,故本文引用较多资料,请见谅。
玄武岩属基性火山岩。
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
峨眉山玄武石-地质年代峨眉山玄武岩时代属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
分布于西南各省,如川西、滇、黔西及昌都地区等,最初命名地点在四川峨嵋山,故名。
岩性是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脂岩等,主要以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常具拉斑玄武结构、气孔及杏仁状结构。
峨眉山玄武岩-主要成分峨眉山玄武岩的主要成分与一般玄武岩基本相同,根据地质科学家分析鉴定,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
玄武岩主要矿物是富钙单斜辉石和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易变辉石、铁钛氧化物、碱性长石、石英或副长石、沸石、角闪石、云母、磷灰石、锆石、铁尖晶石、硫化物和石墨等。
玄武岩的化学成分如表。
玄武岩化学成分表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
矿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
呈斑状结构。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玄武岩体积密度为2.8~3.3g/cm3,致密者压缩强度很大,可高达300MPa,有时更高,存在玻璃质及气孔时则强度有所降低。
玄武岩耐久性甚高,节理多,且具脆性,因而不易采得大块石料,由于气孔和杏仁构造常见,虽玄武岩地表上分布广泛,但可作饰面石材不多。
玄武岩-结构和构造玄武岩结晶程度和晶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却速度。
缓慢冷却(如每天降温几度)可生成几毫米大小、等大的晶体;迅速冷却(如每分钟降温100℃),则可生成细小的针状、板状晶体或非晶质玻璃。
因此,在地表条件下,玄武岩通常呈细粒至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少数为中粒结构。
常含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斑晶,构成斑状结构。
斑晶在流动的岩浆中可以聚集,称聚斑结构。
这些斑晶在玄武岩浆通过地壳上升的过程中形成(历时几个月至几小时),也可在喷发前巨大的岩浆储源中形成。
基质结构变化大,随岩流的厚薄、降温的快慢和挥发组分的多寡,在全晶质至玻玄武岩柱状节理海崖璃质之间存在各种过渡类型,但主要是间粒结构、填间结构、间隐结构,较少次辉绿结构和辉绿结构。
玄武岩构造与其固结环境有关。
陆上形成的玄武岩,常呈绳状构造、块状构造和柱状节理;水下形成的玄武岩,常具枕状构造。
而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可能出现在各种玄武岩中。
在爆发性火山活动中,炽热的玄武质熔岩喷出火口,随其着地前固结程度的差异,形成不同形状的火山弹:纺锤形火山弹、麻花形火山弹、不规则状火山弹,以及牛粪状、饼状、草帽状或蛇形和扁平状溅落熔岩团。
峨眉山玄武岩-形成玄武岩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
它在地质学的岩石分类中,属于岩浆岩(也叫火成岩)。
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百度,因有一定的粘度,在地势平缓时,岩浆流动很慢,每分钟只流动几米远;遇到陡坡时,速度便大大加快。
它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变异的形状。
峨眉山玄武石形成也是由火山喷发而来,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百度,因有一定的粘度,在地势平缓时,岩浆流动很慢,每分钟只流动几米远;遇到陡坡时,速度便大大加快。
它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变异的形状。
镜泊湖北有瀑布状、波浪状的;莺歌岭一带有圆馒头状、宝塔状的;渤海镇和沙兰乡之间,是巨蟒状和熔岩隧道等。
这里地质、地貌构造新颍、形态各异,丰富多彩。
峨眉山玄武石-颜色峨眉山玄武石常见的多为黑色、黑褐或暗绿色。
因其质地致密,它的比重比一般花岗岩、石灰岩、沙岩、页岩都重。
但也有的玄武岩由于气孔特别多,重量便减轻,甚至在水中可以浮起来。
因此,把这种多孔体轻的玄武岩,叫做"浮石"。
一些艺术家,根据浮石多孔和皱、漏的特点。
用来建造园林中的假山,或雕成小巧玲珑的盆景。
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在玄武岩熔岩流中,垂直冷凝面常发育成规则的六方柱状节理。
成因,一般认为,假设在均一基性的熔岩中有均匀分布的冷却中心(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冷却中心距离彼此相等),然后,各向中心收缩,形成六方柱状节理。
玄武岩在水热作用下发生变化。
最易变化的是橄榄石,其次是辉石和斜长石。
玄武岩玻璃常受火山后期热液水气影响,变化为富水的橙玄玻璃(最高含水量达35%)。
玄武岩经风化,最终可变为黄褐色玄武土,如果SiO 2被淋滤,余下水铝矿和氧化铁混合物,就可构成铝土矿。
玄武岩的产状表现为两种喷发方式:①裂隙式喷发,往往构成大面积的泛流玄武岩,裂隙式喷发通道经常表现为与玄武岩成分相仿的岩墙群,但它们往往被后来的岩流掩埋而不易发现。
中国西南部大面积分布的峨嵋山玄武岩即是一例,它形成于晚二叠世,分布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一般厚度为600~1500米,西部最厚处达3000米以上,属拉斑玄武岩类,显著富TiO2。
在泛流玄武岩中,单个岩流平均厚度约10~100米,流动距离可达100~150公里以上。
一个地区的玄武岩往往由几次或几十次喷发形成,喷发间隔时间可长可短,有的长达几十万年。
②中心式喷发,构成玄武岩火山锥及其邻近的熔岩流和火山碎屑岩。
中国东部,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地区,是一个以碱性玄武岩为主、兼有拉斑玄武岩的复合岩区,喷发于新生代,以中心式喷发为主,有数百座火山锥,尤以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高原、集宁-大同、南京地区、云南腾冲、广东雷琼地区和台湾为丰富。
按产出的构造环境,玄武岩分4种:①发育于深海洋脊的玄武岩。
大致以每年1.5×1010吨速率自洋脊涌出,属拉斑玄武岩类,故又名深海拉斑玄武岩,以低含量的K2O 、TiO2、全铁和P2O5、高含量的CaO ,区别于其他玄武岩。
由于海底扩张,来自洋脊的深海拉斑玄武岩成为洋壳的主要组成。
②发育于洋盆内群岛和海山的玄武岩。
一般由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复合构成,其成因可能与上地幔热柱活动有关。
③发育于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的玄武岩。
一般近深海沟一侧和早期发育的是拉斑玄武岩,规模大,分布广,并可能是细碧角斑岩系列的组成部分;向大陆方向,碱含量增高,为碱性玄武岩,但也可以有拉斑玄武岩与之共生,它们形成于岛弧和造山活动最后阶段或稳定以后,通常规模较小而零散。
所谓的高铝玄武岩以及共生的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等,出现于岛弧和造山带发育的中期。
太古代晚期绿岩带的拉斑玄武岩,在成分和产状上可能相当于新生代岛弧的拉斑玄武岩。
玄武岩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被风化的玄武岩柱状结构④发育于大陆内部的玄武岩。
它包括由裂隙喷发的大规模泛流拉斑玄武岩和少量的碱性玄武岩,它们受陆壳花岗物质混染。
按SiO2饱和程度和碱性强弱,玄武岩被分为两大类:①拉斑玄武岩(即亚碱性玄武岩),是SiO2过饱和或饱和的岩石。
不含橄榄石和霞石,以含斜方辉石、易变辉石为特征。
它的SiO2与全碱的关系是(Na2O+K2O)/(SiO2-39)的值小于0.37。
②碱性玄武岩,SiO2不饱和,富碱。
含橄榄石和副长石(如霞石)、沸石等,后两种矿物有时与碱性长石或钾质中长石、钾质更长石一起,呈填隙物产于基质中;不含斜方辉石、易变辉石,仅含富钙的单斜辉石,即透辉石质普通辉石。
(Na2O+K2O)/(SiO2-39)的值大于0.37。
上述两类玄武岩的进一步命名,一般以特征矿物为依据。
其中重要的种属是粗玄武岩面玄武岩(碱性长石的含量超过长石总量10%)、碧玄岩(副长石或沸石含量较高,并含橄榄石)、碱玄岩(不含橄榄石,其他同碧玄岩)、霞石岩及白榴岩(副长石为主要浅色矿物,不含或很少斜长石)、更长玄武岩(又名橄榄粗安岩,一种富含更长石的碱性玄武岩)、中长玄武岩(又名夏威夷岩,一种含中长石的碱性玄武岩)、细碧岩(含钠长石或更长石的海相拉斑玄武岩)、苦橄玄武岩(富含自形橄榄石的拉斑玄武岩)、高铝玄武岩( Al2O3大于16.5%、矿物组成介于橄榄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之间的造山带暗色岩石,已不常采用)。
月球玄武岩是构成月球的主要岩石之一,由月球外层约200公里深处形成的岩泉,经多次喷发(至少5次)在月表结晶(约1050℃)而成。
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岩石,形成于距今33~37亿年间,几乎相当于已知的地球最古老岩石。
月球玄武岩细粒、多孔,主要由辉石、斜长石和钛铁矿组成。
其中辉石含量约50~59%,普通辉石多于易变辉石;斜长石约20~29%,为培长石或钙长石;钛铁矿含量约10~18%。
次要矿物有橄榄石、铬铁矿-钛尖晶石、陨硫铁、铁、方英石、金红石、磷灰石、白磷钙矿、铜、云母、镍黄铁矿及若干尚未鉴定出的矿物。
月球玄武岩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特别是Al2O3和FeO,分别变化于7~25%和5~25%之间,一般以贫硅,富钛、铁为特点玄武岩日常用途玄武岩是生产"铸石"的好原料。
"铸石"是将玄武岩经过熔化铸造、结晶处理,退火而成的材料。
它比合金钢坚硬而耐磨,比铅和橡胶抗腐蚀。
玄武岩还在一种铸钢先进工艺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可以处长铸膜寿命。
同时,玄武岩还可以抽成玻璃丝,比一般玻璃丝布抗碱性强,耐高温性能好。
多气孔状的玄武岩(浮石),因为它气孔多,又相当坚硬,因此,将它搀在混凝土里,可以使混凝土重量减轻,但仍很坚固,同时有隔音、隔热等特点,是高层建筑轻质混凝土的良好骨料。
浮石还是很好的研磨材料,可用来磨金属、磨石料;在工业上还可做过滤器、干燥器、催化剂等。
玄武岩是修理公路、铁路、机场跑道所用石料中最好的材料,具有抗压性强、压碎值低、抗腐蚀性强、沥青粘附性玄武石,玄武石具有耐磨、吃水量少、导电性能差、抗压性强、压碎值低、抗腐蚀性强、沥青粘附性等优点,并被国际认可,是发展铁路运输及公路运输最好的基石。
一些艺术家,根据浮石多孔和皱、漏的特点。
用来建造园林中的假山,或雕成小巧玲珑的盆景。
此外,有些玄武岩是铸石、岩棉、石灰的理想原料,火山灰可作肥料用,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矿水可作医用。
玄武岩除用作耐酸铸石原料外,其气孔中往往充填有铜、钴、硫磺、冰洲石等有用矿产。
与玄武岩有关的主要矿种是铜、铁、钛、钒、钴、冰洲石等。
与玄武岩中二辉橄榄岩深源包体有关的某些橄榄石、石榴子石以及来自玄武岩的富铝普通辉石、刚玉、锆石等巨晶,可以作为宝石。
玄武岩又称优质交通玄武岩,生产加工出的各种石子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铁路、机场跑道的理想建材,化学成分:二氧化硅45.2%;二氧化钛2.31%;三氧化二铝14.02%;三氧化二铁5.59%;氧化亚铁6.67%;氧化镁8.64%;氧化钙9.43%;氧化钠1.77%;氧化钾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