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一、设计依据1 国家或地方技术标准、规范2 XX市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及规划设计条件图3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015)000号4 XX市建筑日照管理办法二、工程概况名称单位数量名称单位数量总用地面积㎡地上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基底面积㎡地下停车位辆道路广场面积㎡地面停车位辆绿地面积㎡自行车停放数量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筑层数层容积率—建筑高度m绿地率%总户数(总床位数或总座位数)户(床)(座)建筑密度% 总人口(按每户3.2人计算)人地上功能布局:地下功能布局:三、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及自评分情况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137-2015标准的X星级。

自评分情况见下表:本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自评得分情况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加分项总分值100 100 100 100 100 —实际总分值自评得分换算得分权重系数权重得分自评总分:,申报星级评分要求:50/60/80 。

(注: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的权重系数不同,应根据实际建筑的类型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137-2015表3.2.7选用。

)四、节地与室外环境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五、节能与能源利用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六、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七、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八、室内环境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九、提高与创新加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注:1、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中各控制项和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前应列出标准条文号,但不用列出条文的具体内容。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1.引言绿色建筑是一种以环保和节能为核心理念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式。

本设计说明将提供一个综合的框架,用于创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2.背景解释为什么绿色建筑日益受到关注。

讨论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耗增加对环境的影响。

介绍绿色建筑如何可以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

3.目标阐述设计绿色建筑的目标和原则。

仔细定义每个目标的细节,并说明如何达到这些目标。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节水和节能设备。

4.建筑设计和布局描述设计师如何利用自然光和通风来降低能源消耗。

讨论合适的建筑朝向和窗户位置,以最大化太阳能利用。

另外,介绍内部布局的优点,例如开放式平面和可调节照明系统。

5.材料选择说明如何选择环保材料,并详细介绍每种材料的特点。

包括可持续木材、环保油漆和可降解的材料等。

6.能源效率讨论节能设备的选择和设计。

说明如何运用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器和高效暖气系统等来减少能源消耗。

7.水资源管理介绍如何设计用水系统的策略,包括雨水收集和灰水回收。

讨论如何使用高效水龙头和节水淋浴头等设备来减少水资源浪费。

8.室内环境质量阐释设计师如何确保室内环境健康和舒适。

包括空气质量控制、室内植物的使用和建筑材料的选择等。

9.可持续运营管理介绍绿色建筑的可持续运营管理措施。

讨论如何减少废物产生和优化能源利用等。

10.结论总结设计说明的内容,并强调绿色建筑的优势和必要性。

提出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以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的效果。

总结:。

海南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海南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海南绿色建筑设计策略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施工的开展消耗了我国不少的能源。

海南作为生态立省的自贸港,建筑师需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清楚行业未来在设计方面的发展方向,调整设计策略与管理方式。

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希望能够为海南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有利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海南引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水平在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提高的同时,也耗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

国家层面开始提出碳达峰的概念,推广绿建三星。

2021年11月刘加平、王建国、孟建民、庄惟敏院士牵头在北京召开“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创新论坛”暨项目成果展,启发了国内绿色建筑的设计思路,让绿色建筑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绿色建筑设计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建筑物对大自然的损害,从而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这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2019年版)》,提出了若干设计和审图的规定,标志着海南绿色建筑逐渐规范化。

再加上近年来海南住建厅大力推广装配式建造和应用,力争在新建建筑中占比超过60%,明确2022年新建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推动了海南建筑转型升级。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基本概述在中国建筑业高速发展的背后,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发展模式遭到了质疑。

建筑业尽管有着不错的经济效益,但是却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建筑应该以环保为基本宗旨和核心理念,让建筑可以更合理地满足社会环境。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是顺应目前的环保原则,要求建筑能和环境有效融为一体,使建筑对周围各种天然生态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在保证建筑舒适安全的同时,环境效益也得到了提高。

2绿色建筑设计应用原则建筑设计人员不仅要关注建筑质量,还要重视建筑环保性能,在设计过程中全面落实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采用多种现代化先进设计理念和工程技术,保证项目正式施工之前设计工作开展的合理有效性,不断完善项目性能。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方案是一种注重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的建筑设计理念。

它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一个关于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的说明:
首先,我们将在设计阶段考虑建筑的朝向和布局。

我们会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来减少能源消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设置大型窗户和天窗,同时确保阳光能够尽可能地穿透到建筑内部。

其次,我们将使用环保材料。

我们将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如再生木材、可回收材料和辐射减少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较低的碳排放,还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第三,我们将通过使用节能设备来减少能源消耗。

我们将在建筑中安装高效节能的空调、采暖和照明系统。

此外,我们还将使用太阳能板来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能源。

第四,我们将优化建筑外部空间。

我们将建立一个绿化空间,种植各种树木和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

我们还将设置可持续的排水系统,以减少雨水流失和污染。

最后,我们将使用先进的技术来监测和控制能源消耗。

我们将安装智能电表和节能设备,以便对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行追踪和控制。

通过实时监测能源消耗,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
低能源浪费。

总之,这个绿色建筑方案的设计注重节能和环保。

通过优化建筑朝向和布局、使用环保材料、安装节能设备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我们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并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

这个绿色建筑方案将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同时对环境产生最小的影响。

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doc

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doc

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doc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正在成为新的建筑趋势。

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建筑的绿色化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还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海南省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海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环境,应当利用这些优势来打造绿色建筑。

首先,建筑设计师需要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

在海南省,可以使用可再生资源,例如木材和竹子,来代替传统的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建筑设计师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设计建筑。

海南省属于热带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因此,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建筑方向和适当的遮阳措施来减少建筑对气候的影响。

例如,在建筑的南侧添加阳台或凉廊,可以遮挡阳光,降低室内温度。

此外,建筑设计师还可以通过设计绿色屋顶和立体花园来改善建筑的环境性能。

绿色屋顶可以帮助减少雨水径流并提供自然的隔热保温效果。

立体花园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可以提供额外的绿化面积。

另外,建筑设计师还应该关注建筑的节能性能。

在海南省,可以通过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系统来利用太阳能资源。

同时,应该采用高效的节能电器和照明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最后,建筑设计师还应该考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

海南省的居民大多数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因此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建筑设计时应合理设置通风系统,确保新鲜空气的流通。

此外,可以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涂料和家具,减少室内空气的污染。

综上所述,海南省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从多个方面考虑,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绿色屋顶和立体花园的设计、节能性能以及室内环境质量。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同时也保护海南省的自然环境。

说明绿色建筑专篇

说明绿色建筑专篇

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4.《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2-9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98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8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10.《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1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12.建筑工种提供的平﹑剖面图;13. 其他设备工种提供的有关设备工艺资料和要求;14.国内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规定﹑标准。

2. 设计范围:本工程包括室内生活给水、生活污废水、雨水、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配置系统等设计;建筑室外给排水、消防系统设计。

3.水源情况简介:本工程水源从丁香里路和科学大道市政供水管网;供水干管的方位位于项目周边临市政道路位置;接管管径为DN200,两根两条给水引入管上均装设水表计量,且表后设“倒流防止器”。

市政压力约为0.30MPa。

4.用水量计算: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为490.6m3/d,最大小时用水量为67.43m3/h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火灾延续时间为3小时;喷淋系统用水量为35L/S,火灾延续时间为1小时。

5.为了充分利用室外市政给水管网水压,减少加压供水设备装机容量,节约供水成本,本工程室内生活给水系统分为三个区供水。

地下室至三层为低区,管道采用下行上给式由市政自来水直接供给;四层及以上采用二次加压给水系统,四至十一层为中区、十二至十九层为高区、中区和高区分别由恒压变频调速水泵供给。

6.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系统采用区域加压给水系统,整个地块按一次火灾考虑,共用消防设备。

绿建专篇

绿建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一、编制依据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2《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3《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规程》(试行)4《海南省绿色建筑基本技术审查要点》(试行)5《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二、绿色建筑实施目标和指标1 绿色建筑星级标准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海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及《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2009]109号),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措施进行了判定,由此提出项目拟达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级为一星级的目标。

2 绿色技术专项指标参考《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规程(试行)》及相关绿色建筑标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城市规划和政府有关管理规定等提出预期达到的绿色技术专项指标(如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绿地率、透水地面率、采光系数等)。

三、绿色建筑技术方案本项目以因地制宜、被动技术优先、主动技术与被动技术相结合、集成高效为基本原则,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及运营管理等方面选取合理的技术方案,确保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

具体可参考以下项目进行设计,如有不可实现的项目,在满足所有控制项的情况下应增加相应的项目代替。

1、节地与室外环境(1)本工程总平面规划设计满足上级规划部门的审批要求。

规划选址时优先选择已开发地,未非法占用及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依据《场址检测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本工程建筑场地内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本建筑对周边建筑居住建筑不产生日照遮挡,外围护选用材料满足《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18091-2000相关要求并严格控制室外景观照明,避免对周边建筑造成光污染。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7.《建筑幕墙》GB21086-20078.《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0. 国家、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 项目用地面积: m2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一星B□一星A□二星B□二星A□三星□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检测结果及避让措施;3. 应说明避免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产生影响的措施,包括幕墙的反射比控制以及避免夜间泛光照明的光污染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1. 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的评测结果(数据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声值;2. 说明改善项目周边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大体量单体的首层局部架空设计、开放连廊设计、建筑朝向设计、与周边建筑的间距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如果进行了室外通风模拟,应说明主要活动区室外风速分布和静风区面积;3. 说明建筑屋面和立面的绿化方式和绿化面积比例;4. 说明选址和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使用人员方便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出入口数量、出入口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5.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6.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3.《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4.《海南省住宅建筑节能和绿色设计标准》DBJ 46-039-20165.《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规程》(琼建科[2015]129号)6.《海南省绿色建筑基本技术审查要点》(琼建科[2015]129号)7.《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10.《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1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12.《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1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1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17.《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1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151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21.《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22.《建筑幕墙》GB21086-200723.《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24.《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25.《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20132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7.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 项目名称:2. 建设地点:3. 项目建设用地面积:m2。

项目总建筑面积:m2,其中地上:m2,地下:m2;建筑层数:层;建筑高度:m。

4. 主要建筑功能:□普通居住建筑□保障性住房□公共建筑(□办公建筑□旅馆建筑□学校建筑□商场建筑□其他)□综合性单体建筑5.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一、建筑专业★设计规定3.1.1(国标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环评报告,批复文件;□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设计规定3.1.2(国标4.1.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环评报告,批复文件;□设计规定3.1.3(国标4.2.4.1)建筑设计应避免产生光污染,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应大于0.2。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设计图纸(明确建施图号)□设计规定3.1.4(国标4.2.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总平面图;□设计图纸(明确建施图号)□设计规定3.1.5(国标4.2.10.1)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总平面图;□设计图纸(明确建施图号)★设计规定3.1.6(国标5.1.1)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节能计算书;□节能设计专篇;□设计图纸(明确建施图号)□设计规定3.1.7(国标5.2.1)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总平面图;□节能计算书;□节能设计专篇□设计规定3.1.8(国标5.2.2)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1)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应达到35%;(2)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应达到10%。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门窗表及大样(明确建施图号);□节能计算书;□设计图纸(明确建施图号)□设计规定3.1.9(国标5.2.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高10%。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节能计算书;□节能设计专篇;□设计图纸(明确建施图号)★设计规定3.1.10(国标7.1.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设计图纸(明确建施图号)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1□设计规定3.1.11(国标7.1.3)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装饰性构件工程造价比例计算书;□设计图纸(明确建施图号)□设计规定3.1.13(国标7.2.4)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中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不应小于80%。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可重复使用隔断(墙)面积比例计算书;□设计图纸(明确建施图号)★设计规定3.1.14(国标8.1.1)居住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室内背景噪声计算书;□设计图纸(明确建施图号)□设计规定3.1.14(国标8.2.1)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室内背景噪声计算书;□设计图纸(明确建施图号)★设计规定3.1.15(国标8.1.2)居住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低限要求。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建筑隔声计算书;□设计图纸(明确建施图号)□设计规定3.1.15(国标8.2.2)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建筑隔声计算书;□设计图纸(明确建施图号)★设计规定3.1.16(国标8.1.6)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隔热检查计算书;□建筑材料表□设计规定3.1.17(国标8.2.6)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要求情况。

其中,居住建筑卧室、书房、起居室等主要房间的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6;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60%以上面积的采光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相关规定。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采光达标率计算书(或节能计算书);□门窗表及大样(明确建施图号);□设计图纸(明确建施图号)□设计规定3.1.18(国标8.2.7)有效改善建筑室内天然采光效果,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应达到首层地下室面积的5%。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地下室采光分析报告;□设计图纸(明确建施图号)□设计规定3.1.19(国标8.2.10)居住建筑的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应达到10%,并设有明卫。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门窗表及大样(明确建施图号);□设计图纸(明确建施图号)□设计规定3.2.2(国标7.2.3)出租出售的公共建筑的公共部位和非出租出售的公共建筑的所有部位应进行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设计图纸(明确建施图号)=二、结构专业★设计规定3.2.1(国标7.1.2)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设计图纸(明确结施图号)□设计规定3.1.12(国标7.2.1)择优选用建筑体形,居住建筑不宜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2016年版)规定的特别不规则,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形体。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结构计算书指标;□设计图纸(明确结施图号)□设计规定3.2.3(国标7.2.8)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设计图纸(明确结施图号)□设计规定3.2.4(国标7.2.10)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高强建筑结构材料比例计算书;□设计图纸(明确结施图号)□设计规定3.2.5(国标7.2.12)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可再利用和可再循环材料比例计算书;□设计图纸(明确结施图号)三、给排水专业★设计规定3.4.1(国标4.1.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设计图纸(明确水施图号);★设计规定3.4.2(国标5.1.1)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节能设计专篇;□设计图纸(明确水施图号)★设计规定3.4.3(国标6.1.1)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水量估算表及水量平衡表;□设计图纸(明确水施图号)★设计规定3.4.4(国标6.1.2)给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安全。

技术措施说明:2证明材料:□设计图纸(明确水施图号)★设计规定3.4.5(国标6.1.3)采用节水器具,其中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级应达到三级。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设计图纸(明确水施图号)□设计规定3.4.6(国标6.2.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设计图纸(明确水施图号)□设计规定3.4.7(国标6.2.3)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有特殊要求时不大于0.3MPa)。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设计图纸(明确水施图号)□设计规定3.4.8(国标6.2.4)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1)按使用用途,对厨房、卫生间、空调系统、游泳池、绿化、景观等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2)按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设计图纸(明确水施图号)□设计规定3.4.9(国标6.2.8)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

(1)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水处理措施;采取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的方式,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溢出;(2)运行时,冷却塔的蒸发耗水量占冷却水补水量的比例不低于80%;(3)采用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设计图纸(明确水施或暖施图号)□设计规定3.4.10(国标10.2.7)非传统水源的水质和用水量记录完整、准确。

技术措施说明:证明材料:□设计图纸(明确水施图号)□设计规定3.4.11(国标10.2.12)垃圾收集站(点)及垃圾间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